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陈玉婷[2](2021)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要求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将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所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其课堂应用优势日渐明显,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教师收集并将视频引进课堂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将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以此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探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从而促使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以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就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再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梳理视频资源特点和应用优势,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建立联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针对初中师生就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所呈现出的调查现象和结果提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应用策略和建议。第三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两方面探索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进行授课,以此验证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的可行性,让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和建议更具实践意义,提高其可信度。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明确了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且正向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策略以及筛选、获取和加工处理视频的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旨在能让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一套完整且常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赵亚鑫[3](2021)在《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幼儿音乐启蒙和发展的关键期,而音乐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游戏种类之一。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大背景下,广大幼儿教师逐渐知悉艺术领域教育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尝试革新,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观念始终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幼儿园音乐游戏价值的充分体现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半静态、半肢体动作的单一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幼儿的音乐学习,因此有必要探寻一种适合幼儿音乐学习、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音乐教学法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价值充分体现,那么以“体验先于认知”为核心理念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两者可谓天作之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实现音乐游戏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由被动听到主动做的跨越以及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幼儿园音乐游戏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有现实需求。其次,通过探寻音乐与游戏的天然联系,剖析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契合点,凝练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现实价值,论证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适合幼儿学习音乐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可行性。再次,选取S市F幼儿园大班40名幼儿为实践探索研究对象,制定实践探索方案,通过行动研究法围绕听辨反应游戏、歌舞游戏、表演游戏的音乐游戏形式以“计划-实施-反思-调整”的螺旋循环上升行动模式开展两轮行动,逐步优化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最后得出实践探索的结论并进行反思,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与实践探索前非参与式观察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相较发现通过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实施,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兴趣更加浓厚,情绪更加高昂,注意力更加持久,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逐渐变得更加坚韧、开朗,越发灵敏、越发自信,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也变的丰富而深刻,更加乐于大胆地用个性的全身体动作去传情达意。第二,通过实践磨课呈现出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小中大班教学活动设计,以期为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为一线幼儿园教师提供实例参考与启发,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为推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推波助澜。第三,总结出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建议,以期提供一定的启发参考。

文君君[4](2021)在《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各阶段,分阶段有序开展教学,这对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今时代的教育,呈现出信息交融化、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更应结合时代发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跨学科探索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思维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体育的兴趣,发展运动的能力,培养身心和谐统一的高质量人才。抖空竹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休闲娱乐与健身于一体,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已成为我国非遗体育项目中的代表性运动之一。目前空竹在校园传承多为传统师傅进校园的授课方式,形式较为自由,内容比较随机,方法相对单一,效果参差不齐,使空竹在校园规范化开展出现了瓶颈期。如何突破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阶段性教学以及寻找传承非遗文化的最佳发展途径,成为当前诸多专家、学者们探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空竹为例,引入STSE先进教育理念,进行相关设计,为推动校园空竹的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以初中空竹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方法,对空竹领域内的专家、教师及课程教学设计领域的专家、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校园空竹的开展现状以及进行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并以河北衡水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空竹教学实验及问卷发放工作。从学生的空竹学习兴趣与各项测试结果,分析本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实践性。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校园空竹多在小学阶段开展,选用双轮空竹进行教学。教师多为俱乐部或社会上的教练员,教学目标较为单一,侧重于培养学生空竹运动技能,忽略了对空竹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且缺乏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创新校园空竹教学模式成为当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发展需求。2.本研究结合STSE教学理念与学生发展特点来制定空竹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并对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进行相关设计,确定了空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方式。3.依据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对衡水德武体育学校初一部分学生进行了空竹教学实验,学生居住地为乡镇级别,年龄在12—14岁,实验结果为:通过空竹课程的学习,学生空竹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活跃程度积极性高;四大主题教育增加了学生对空竹的整体认知;采用《青少年空竹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进行教学与测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状态。4.在本研究中,学生对“空竹课堂”的教学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空竹课堂”较为满意。其中在“教学内容”、“练习氛围”两方面满意程度最高,在“教师展示”、“教师技能水平”“练习心情愉悦”三方面满意程度次之,在“练习场地”、“空竹测试”、“课堂竞赛”三方面满意程度较差。

梁芳芳[5](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塑造品格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时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通过探究与解决问题以获得相关知识。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却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使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本文借助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证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第一部分,在梳理导论部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及实施流程。第二部分,阐释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三部分,采用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实施和问卷调查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情境创设脱离学生、提问方式、提问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与针对性评价的问题。第四部分,紧紧围绕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反馈这几个环节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实现问答双向“发声”;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完善评价机制,开展有针对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路径。本文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将理论分析和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真实有效地打造一堂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真正动起来、乐起来。

沈倬丞[6](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黄知贞[7](2021)在《STEAM教育理念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是我国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改革决心凸显,国务院于2019年1月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积极推进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促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以期职业院校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促进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逐步深入,教育部于2020年1月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导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STEAM理念倡导学习过程中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与STEAM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二者具备统整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展开研究。为了探究提升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路径,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以验证STEAM教育理念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的有效性,本研究创新地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STEAM教育理念、地方文化”三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在教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结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当地的宁红茶文化为项目教学背景,引入了STEAM教育理念跨学科整合模式及综合学习本质下的STEAM—工作坊学习框架,进行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并对该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为了验证该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某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效果调查分析、理论测试对比分析、技能大赛对比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STEAM理念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研究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内容。第二章对STEAM教育理念、中职信息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对STEAM教育理念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契合性进行分析,以考证其应用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第四章构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框架,并在该教学设计框架的指导下,将STEAM教育理念、地方文化、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三者相融合,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案例设计,即“我为宁红茶做代言”项目教学案例。第五章通过选取某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实践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在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演为主教学方式进行实验研究。第六章通过对实验班的教学实践评价及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理论测试、技能大赛、问卷调查等途径收集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STEAM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且将STEAM教育理念、地方文化、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三者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学生的合作探究程度对STEAM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实施效果具有显着性影响,教师需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实现精准而有效的教学。第七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综上,本文通过对STEAM教育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研究,结合地方文化,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予以实践,为STEAM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为进一步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STEAM教育提供了可能。

李红[8](2021)在《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科技、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笔者长期进行初二初三的循环教学,发现学生在对物理新鲜好奇之后会感觉到物理知识的枯燥,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害怕上物理课,成绩也不理想。究其原因: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仍然实行“以教为中心”,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遏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无从谈起。活动教学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教学指导思想,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的行动研究,以期解决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持久、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纠正教师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本论文中笔者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进行了螺旋式上升的循环研究。在研究中笔者应用杨莉娟教授提出的活动教学三种典型模式:“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活动—交往型”教学模式,“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对苏科版八年级和九年级适合运用活动教学的课题进行了教学设计,运用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实践研究。并对应用活动教学三种典型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研究发现: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等方面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中也可以将不同的活动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使用,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2、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应用活动教学的这三种典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应用。3、并不是课堂活动进行的越多越好,要注意恰当的选择、组织活动,注意活动的可控性、层次性、有效性。4、需要采取适当的活动教学策略:通过设置学生当小老师的活动环节、建立新的提问策略、搭建QQ问题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技巧、多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机会等教学策略。5、为了顺利实施活动教学,需要提高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把控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黎东俊[9](2021)在《图形化编程在中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程序设计是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课程。目前,普遍采用Visual Basic开展编程教学,因其结构复杂、案例枯燥、代码易出错等原因影响编程教学效果。图形化编程是将功能代码封装成命令图标,学习者对命令图标拖拽连线完成相对应的文本式编程任务。图形化编程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编程能力。因此,图形化编程在中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国内外图形化编程教学相关文献,综述国内外图形化编程教学研究现状和成果,调查编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中职生学习特征,研判图形化编程教学发展方向并开展教学应用实践,以期为中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调查分析中职编程教学现状,以某县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121名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中职生学习特征和图形化编程满意度调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项目教学法为理论依据,构建图形化编程教学活动设计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图形化编程教学实践。在实践周期中选录两个典型教学案例,即变量和循环结构的课时学习进行教学效果分析,案例是图形化编程教学周期中后期课程,选课具有教学实践意义和教学效果测量价值。动态多样性评价体系是图形化编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测量方式,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逻辑思维测量、编程能力评估模型试题验证图形化编程教学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编程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满意度调查问卷验证图形化编程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数据分析,对图形化编程教学效果进行评测,论述开展图形化编程教学的积极意义。本研究构建图形化编程教学活动设计模型开展图形化编程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图形化编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和编程基础,提高学生编程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本研究丰富了图形化编程教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案例和教学资源,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

王培铎[10](2021)在《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微课对物理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古及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都十分重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到物理教学领域,如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对于物理学科的教育者来说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临后,直播课、微课等线上资源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将其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本文以微课为教学资源,探讨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微课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从教育领域对兴趣的关注和微课资源应用的角度论述了研究本问题的必要性。对兴趣、微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阐明本文研究的问题、内容、方法、意义。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的探讨和界定,在兴趣方面给出了兴趣的分类、兴趣的影响因素、兴趣与物理学习兴趣的关系等。在微课方面,论述了微课的定义、特点、以及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微课的实践如何作用于学生的兴趣,如何促进其物理学习兴趣水平的提升。第三部分为具体实践过程:首先在必修一选择四个重点章节作为微课内容,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把实验班分成四人为单位的微课制作小组;其次教师制作微课样例给学生观看并普及微课概念,指导学生设计微课并提出制作、上交时间的要求;通过答疑、提供资源等方式指导学生制作微课;在学生上交作品后指导学生评价微课并予以激励。在一学期的时间里,针对四个重点章节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评价微课共四次,并在实践后选择学生进行访谈。在实践前后采用胡象岭教授编制的物理学习兴趣量表分别测量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水平,并记录实践前后两个班级的学业成绩。第四部分为研究的结果,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对学生的访谈和访谈分析,二是通过SPSS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物理学习兴趣量化分数进行分析,三是鉴于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通过SPSS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业成绩变化来佐证本实践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共同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微课的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2)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1.1.3 初中生物学学科性质的需求
        1.1.4 “教与学”面临的共同诉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统计分析法
        1.6.4 教育观察法
        1.6.5 行动研究法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创新
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资源
        2.1.2 教学资源
        2.1.3 视频资源
    2.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特点
        2.2.1 直观形象性
        2.2.2 开放共享性
        2.2.3 再现与穿越性
        2.2.4 富有感染性
    2.3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教学作用
        2.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2 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2.3.3 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3.4 指导实验演示,实现有效实验教学
        2.3.5 增添课堂趣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2.4 研究理论基础
        2.4.1 经验之塔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3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的结构设置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2.2 教师使用视频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3.2.3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态度分析
        3.2.4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2.5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阶段分析
        3.2.6 影响教师应用视频资源的因素分析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3.2 学生就视频资源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3.3.3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兴趣分析
        3.3.4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4 调查结论
        3.4.1 师生对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3.4.2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3.4.3 视频资源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3.4.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4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4.1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策略
        4.1.1 课前精心选取优质视频资源
        4.1.2 课中精确把握视频播放策略
        4.1.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4.2 生物学视频资源筛选建议
        4.2.1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教育性
        4.2.2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科学性
        4.2.3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代表性
        4.2.4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与时俱进
        4.2.5 筛选视频时注重学生“主体性”
    4.3 生物学视频资源获取途径建议
        4.3.1 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
        4.3.2 自行录制
        4.3.3 网络下载
    4.4 生物学视频资源加工处理建议
        4.4.1 视频资源的下载
        4.4.2 视频资源的格式转换
        4.4.3 视频资源的剪辑截取
        4.4.4 视频资源的录屏软件
        4.4.5 视频资源的编辑制作
5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对象
    5.3 实践思路
    5.4 实践案例设计
        5.4.1 实践内容选择
        5.4.2 编写教学设计
    5.5 实践实施过程
        5.5.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部分实施片段
        5.5.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5.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6 实践结果分析
        5.6.1 学业成绩分析
        5.6.2 课堂观察分析
    5.7 实践结论
        5.7.1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5.7.2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5.7.3 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四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附录五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附录六 部分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图片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幼儿发展的现实意义
        2.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幼儿园音乐游戏融合的现状及不足
        3.基于个人的研究旨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相关理论基础
        3.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4.关于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研究综述
        5.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观察法
        5.行动研究法
        6.研究资料的编码
    (六)研究工具
    (七)研究思路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实施现状调查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理解不到位
        1.幼儿园音乐游戏目标制定偏移
        2.幼儿园音乐游戏组织形式不均衡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丰富的身体体验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有待普及应用,幼儿教师缺乏相应认知
    (四)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较少且形式单一
    (五)对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有现实需求
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音乐与游戏的天然联系
        1.音乐与游戏具有共通性
        2.音乐与游戏的审美活动对象都是人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
    (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现实价值
        1.与《指南》、《纲要》精神相契合,有助于回应音乐游戏中的异化现象
        2.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相适切,有助于丰富音乐游戏的教学形式
        3.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呼应,有助于实现音乐游戏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四、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实践探索的准备
        1.实践探索研究对象的选择
        2.音乐游戏目标的确立
        3.音乐游戏内容的设置
        4.音乐游戏实施的模式
        5.音乐游戏评价的形态
    (二)实践探索的过程
        1.第一轮行动——青涩的尝试
        2.第二轮行动——感知与创造
    (三)实践探索的结论与反思
        1.实践探索的结论
        2.实践探索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1.2 推进空竹进校园的需要
        1.1.3 实行“新课改”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体育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2.1.1 关于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2.1.2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2.1.3 关于体育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空竹文化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空竹的相关历史文化演绎
        2.2.2 关于空竹健身作用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空竹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STSE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STSE教育的起源
        2.3.2 关于STSE理念的实践应用研究
    2.4 理论基础
        2.4.1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2.4.2 掌握学习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据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
        4.1.1 学情分析
        4.1.2 STSE理念下的空竹教学优势分析
        4.1.3 空竹课程设计
    4.2 初中生空竹教学实验结果
        4.2.1 空竹课堂实验基本信息
        4.2.2 初中生空竹学习兴趣实验情况
        4.2.3 空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4.2.4 空竹动作技能掌握情况
        4.2.5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4.3 “空竹课堂”教学反馈情况
        4.3.1 学生对“空竹课堂”的反馈情况
        4.3.2 空竹教学反思与提升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附件
9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理论测验
    附录3 教学反馈
    附录4 空竹动作技能考核方法
    附录5 访谈提纲

(5)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概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1.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
        2.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特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发现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1.情境创设
        2.提出问题
        3.探究问题
        4.解决问题
        5.评价反馈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1.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
        2.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3.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可行性
        1.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自身特点提供了可行性
        2.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性
        3.网络技术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调查
        1.调查的准备
        2.调查的实施
        3.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取得的成效
        1.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2.学生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
        3.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部分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生活
        2.提出问题:提问方式、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
        3.探究问题: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4.解决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
        5.评价反馈: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评价
    (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较大
        2.学生问题意识薄弱
        3.教师课堂提问能力不足
        4.教师课堂引导意识不强
        5.既有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有效运用路径探寻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
        1.直观型情境
        2.探究型情境
        3.启发型情境
        4.合作型情境
    (二)培养问题意识,实现师生问答双向“发声”
        1.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想问”提供动力
        2.给予思考时间,为学生“能问”提供保障
        3.保护求知欲,为学生“敢问”提供支撑
        4.营造提问氛围,为学生“会问”提供条件
    (三)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
        1.优化课前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
        2.优化新课讲授环节的问题设计
        3.优化课堂小结环节的问题设计
    (四)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
        1.转变教师角色
        2.提升专业素养
        3.加强教学反思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多元化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标准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调査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一、研究路径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一、概念及内涵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一、文化历史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目的与原则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一、培养理念层面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三、考评机制层面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STEAM教育理念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促进
        (二)现实需求
        (三)STEAM教育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二)STEAM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STEAM教育理念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
        (三)项目教学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做中学”理论
        (三)STEAM教育理论
第三章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与STEAM教育理念的契合性分析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生脱离学习困境的现实要求
        (二)中职信息技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真实诉求
        (三)贯彻落实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迫切需求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可行性
        (一)教学目标的互通性
        (二)教学内容的相融性
        (三)教学方法的同源性
        (四)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五)可调用资源分析
        (六)小结
第四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案设计
    一、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源由
    二、构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框架
        (一)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框架
        (二)案例设计——以“我为宁红茶做代言”为例
第五章 STEAM 教育理念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实验设计
        (一)教学实验目的与假设
        (二)教学实验类型的确定
        (三)教学实验对象的选择
        (四)教学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二、教学实验实施
        (一)教学时间地点
        (二)教学实施准备
        (三)教学案例实施
第六章 STEAM教育融入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一、教学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二、理论测试对比分析
    三、技能大赛对比分析
    四、调查问卷对比分析
    五、实验结论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学习基础调查表
    附录3 中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4 学生自评表
    附录5 教师评价表
    附录6 理论测试题目
    附录7 修水中专“学全会、提技能、爱中华、扬国威”作品竞赛方案
    附录8 修水中专技能大赛评分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培养科学素养人的需要
        1.1.2 物理课堂教学现实的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有利于纠正教师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
        1.4.2 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1.4.3 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活动教学
        2.1.2 初中物理活动教学
        2.1.3 行动研究法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实践观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
    3.1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依据
        3.1.1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3.1.2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3.1.3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3.2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原则
        3.2.1 主体性原则
        3.2.2 明确化原则
        3.2.3 发展性原则
        3.2.4 多样化原则
        3.2.5 反馈补偿原则
    3.3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案例
        3.3.1 “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下的《压强》教学设计
        3.3.2 “活动—交往型”教学模式下的《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3.3.3 “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第4章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1 计划与设计
        4.1.2 行动与观察
        4.1.3 反思与再设计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2.1 计划与设计
        4.2.2 行动与观察
        4.2.3 总结与反思
    4.3 实践效果
        4.3.1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4.3.2 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问卷调查
    附录二: 物理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复习自主检测
致谢

(9)图形化编程在中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1.2 中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要求
        1.1.3 图形化编程为中职程序设计教学提供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图形化编程平台
        2.1.2 图形化编程教学活动设计
        2.1.3 项目教学法
    2.2 教学理论依据
        2.2.1 认知发展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从做中学”理论
第三章 中职编程教学实践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中职编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3.1.1 学生因素
        3.1.2 教学因素
        3.1.3 考评因素
    3.2 中职生学情调查与分析
        3.2.1 调查设计及实施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 图形化编程学习意愿调查
第四章 图形化编程在课程中的教学活动设计
    4.1 图形化编程教学可行性分析
        4.1.1 教学环境分析
        4.1.2 学习者需求分析
        4.1.3 学习目标分析
    4.2 图形化编程在中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活动设计
        4.2.1 教学活动设计基本原则
        4.2.2 教学活动设计模型
    4.3 图形化编程教学活动设计流程
        4.3.1 创设情境,导入讲评
        4.3.2 分解任务,生生互动
        4.3.3 分组协作,实践操作
        4.3.4 作品展示,分享交流
        4.3.5 平行检测,总结提高
第五章 图形化编程在中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5.1 图形化编程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一
        5.1.1 教学分析
        5.1.2 教学过程
        5.1.3 教学拓展与反思
    5.2 图形化编程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二
        5.2.1 教学分析
        5.2.2 教学过程
        5.2.3 教学拓展与反思
    5.3 教学效果分析
        5.3.1 教学效果测量工具
        5.3.2 创造力倾向测评
        5.3.3 逻辑思维测量分析
        5.3.4 学生成绩测评
        5.3.5 学习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5.4 教学活动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形化编程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B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附录 C 逻辑思维能力测量表
附录 D 改进型编程能力评估模型测量表
附录 E 《循环判断结构—双光巡线》学习任务单
附录 F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10)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微课对物理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实践研究法
        1.3.4 访谈法
    1.4 兴趣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兴趣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兴趣的研究现状
    1.5 微课的研究现状
        1.5.1 国外微课的研究现状
        1.5.2 国内微课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意义
二、理论探讨
    2.1 物理学习兴趣的理论探讨
        2.1.1 兴趣分类理论
        2.1.2 兴趣的影响因素
        2.1.3 兴趣与物理学习兴趣的关系
        2.1.4 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2 微课的理论探讨
        2.2.1 微课的理论基础
        2.2.2 微课定义
    2.3 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制作微课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
    2.4 由学生制作微课的特点
    2.5 开展指导学生制作微课实践的原则
    2.6 可行性分析
三、实践过程
    3.1 实践对象的选择
    3.2 预期的结果及衡量方式
        3.2.1 预期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升
        3.2.2 兴趣水平的衡量方式
    3.3 教师制作微课样例
        3.3.1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3.3.2 《自由落体运动》
        3.3.3 《力的合成与分解》
        3.3.4 《牛顿第二定律》
    3.4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微课
        3.4.1 督促学生分组并展示微课样例
        3.4.2 引导学生讨论的实施
        3.4.3 学生讨论结果汇总
        3.4.4 学生制作微课的要求
    3.5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微课
        3.5.1 对知识脉络的指导
        3.5.2 对素材采集的指导
        3.5.3 对制作方法的指导
        3.5.4 对讲授风格的指导
    3.6 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微课
        3.6.1 对学生微课作品评价的作用
        3.6.2 微课的评价标准
        3.6.3 微课评价具体实践
    3.7 学生微课作品情况
        3.7.1 学生微课作品情况
        3.7.2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生优秀微课展示
        3.7.3 《自由落体运动》学生优秀微课展示
        3.7.4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生优秀微课展示
        3.7.5 《牛顿第二定律》学生优秀微课展示
        3.7.6 学生微课作品总结
    3.8 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3.8.1 学生积极性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3.8.2 课时协调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3.8.3 学生对微课概念认识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四、学生访谈分析
    4.1 访谈前的准备
    4.2 访谈实录及分析
    4.3 访谈总结
五、数据分析
    5.1 物理学习兴趣水平数据分析
        5.1.1 实验班物理学习兴趣水平分析
        5.1.2 对照班物理学习兴趣水平分析
        5.1.3 原因分析
    5.2 学业成绩变化佐证学习兴趣变化的数据分析
        5.2.1 实践前测学业成绩分析
        5.2.2 实践后测学业成绩分析
    5.3 小结
六、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物理学习兴趣量表
附录2 海南中学高一新生入学摸底考试
附录3 物理学业水平后测试卷(第三次周考)
附录4 访谈实录汇总
致谢

四、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陈玉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D]. 赵亚鑫. 大理大学, 2021(08)
  • [4]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D]. 文君君.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5]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D]. 梁芳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6]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STEAM教育理念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究[D]. 黄知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红. 扬州大学, 2021(09)
  • [9]图形化编程在中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D]. 黎东俊.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10]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微课对物理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践研究[D]. 王培铎.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