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一、雷达波吸收剂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鲁杰[1](2021)在《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军事打击手段的发展,武器系统一旦被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尤其是雷达隐身性能,对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性能雷达吸波材料成为当今武器装备研究的热门课题。橡胶吸波材料由基体橡胶添加吸收剂制成,既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又具备橡胶材料的柔韧性和高弹性,而且还有易弯曲、易剪裁的特点,因此成为了目前吸波材料研制的热门方向。本文以硅橡胶吸波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原料筛选、配方设计、性能测试、制备工艺优化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材料结构及配方对其机械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在其指导下,制备出了兼顾力学性能、吸波性能的大面积硅橡胶吸波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首先,开展了橡胶基材的配方设计工作。优选了性能较优的110-2s型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作为基材,开展了橡胶基材的配方和优化设计,系统研究了补强剂、交联剂、结构控制剂等对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优化的材料配方。2.其次,结合仿真和实验工作对橡胶吸波材料的电磁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从优化材料的吸波性能出发,优选了工艺水平成熟的球形羰基铁粉作为雷达吸收剂材料;其次,测试了羰基铁粉的电磁参数,在其基础上结合仿真设计方法,对吸收剂添加量、吸波材料厚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进一步,在确保吸波性能的前提下,对橡胶吸波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兼顾设计。最终,制得了兼顾力学性能和低频吸收效果的硅橡胶吸波材料。通过系列的配方优化设计,研制的橡胶吸波材料达到了拉伸强度3.710MPa,断裂伸长率85.368%的力学性能,且在8GHz反射损耗为-5.7 d B,在12.4 GHz处的反射损耗为-12.55 d B。3.最后,以制备单张面积更大的硅橡胶吸波材料为目标,初步研究了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大面积硫化制备工艺,首先,通过调节DB V110B型乙烯基硅油的含量优化胶料的流动性;其次,优化设计了硫化温度、硫化压力、预制坯片面积这三个硫化工艺参数,低的硫化温度、高的硫化压力和大的预制坯片面积有利于制备大面积硅橡胶吸波材料。最终,确定了DB V110B型乙烯基硅油添加量为5份,硫化温度为130℃,硫化压力取设备压力上限的80%,坯片面积尽可能接近成品面积。根据最优配方及工艺参数,成功制得了尺寸为405 mm×405 mm×0.8 mm的硅橡胶吸波材料。

张钊,王瑞华,赵薇,姜清淮,王明强,李志士[2](2020)在《雷达探测原理及吸波涂料研究近况》文中提出阐述了雷达的探测机理与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同时对吸波材料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简单概述与评价,主要介绍了传统铁氧体/金属粉吸波体系与现代碳系材料/金属类吸波剂复合体系的最新研究近况。

赵天际[3](2020)在《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电子产品迅猛发展,在生产、生活、农业、工业和军事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在生活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尤其在军事领域更是会影响军事设备的正常工作,对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造成威胁。而吸波材料因其在隐身、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些材料通常需要在纳米尺度上进行功能化,以获得理想的介电和磁性能,从而诱导与入射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微波吸收的基本机理,常见的相互作用途径,以及不同种类吸波材料进行微波吸收的进展和性能评估,展望了吸波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单一材料用来做吸波剂效果并不理想,不同类的吸波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及应用的局限性,而复合材料综合了多种材料的优异性能,同时其形态上的纳米化又将大大增强吸波效果。要实现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特性及满足多频谱范围吸收、吸收强度高、价格低廉、耐高温、抗辐射等更高性能的要求,需要制备纳米复合吸波材料,通过调整材料的组分、配比、结构等对其电磁性和吸波性进行系统优化,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同时也要兼容型多波段吸波材料的开发。能够兼容米波、厘米波及毫米波等多波段吸收且具有耐高温、抗辐射等特性的吸收剂有望成为今后吸波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此外,要注重结构功能多样吸波材料的设计。复杂的结构有助于吸波性能的提高,将吸波材料制成团簇状、蜂窝状或多层状,不仅可降低材料的密度,有效拓展其吸波频带,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材料的电磁参数进而改善其波阻抗匹配关系。

刘毅[4](2019)在《铁磁吸收剂/聚氨酯吸波涂层的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军事探测技术和民用电磁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危害问题越来越凸显,从而对电磁吸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涂层在军事上和民用上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传统的铁磁吸收剂/聚氨酯涂层为基础,通过吸收剂复合、形貌优化等手段,制备出高性能介/磁复合吸波涂层,研究其电磁特性,并探讨吸波性能的影响因素。在本实验中,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研究了羰基铁微粉(CIP、SCIP),铁氧体(PX)、片状铁硅铝微粉(FFSA)、石墨烯(GNs)以及纳米二氧化硅(SiO2)等多种材料的电磁特性。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了吸收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分析了不同吸收剂对电磁波的损耗机理。制备了铁磁吸收剂/聚氨酯吸波涂层,分析研究四种铁磁材料的反射损耗性能。然后以性能较为优异的两种羰基铁涂层为基础,分别从提升损耗能力和优化阻抗匹配两个方面研究了进一步提升涂层的吸波性能的手段和原理。在高性能雷达隐身涂层的基础上,设计制备了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涂层,并研究其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羰基铁微粉(CIP、SCIP)、铁氧体(PX)、片状铁硅铝微粉(FFSA)是性能优良的铁磁吸收剂,具有较大的磁导率和较强的磁损耗能力。其中羰基铁微粉磁导率的实部和虚部的值最大,表明羰基铁的磁损耗能力最强,因此羰基铁的反射损耗性能最好。厚度为1mm的羰基铁/聚氨酯涂层最大有效吸收带宽(RL<-10dB)达到6.3GHz(11.7-18GHz)。石墨烯没有磁损耗性能,但是具有较强的介电损耗性能,使得其与羰基铁形成明显的互补。另外石墨烯的独特结构,异质材料的界面效应也能促进石墨烯/羰基铁复合涂层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可以通过改变GNs和CIP颗粒的含量来调节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从而获得厚度较小的宽带微波吸收涂层。涂层最大吸收峰值达到-30.1dB,最大有效吸收带宽(RL<-10dB)能达到7.1GHz(10.9-18GHz)。此外,石墨烯的加入对改善涂层的耐蚀性能有重要作用。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结果发现,当石墨烯的加入量为聚氨酯的1%(CIP:PU:GNs=2:1:0.01)时,涂层的电阻值由1.653E6增加到2.012E6。但是如果进一步增加石墨烯的含量,由于涂层的致密性和连续性被破坏,涂层的电阻值减小为9.352E4,涂层的耐蚀性能下降。通过球磨的方法,将球状羰基铁制成片状,能够使材料突破Snoke极限,获得更大的磁性能,具有更强的吸波性能,涂层最大有效吸收带宽(RL<-10dB)能达到7.6GHz。但是在片状化的过程中,羰基铁的介电常数实部也从6.1增加8.2,这并不利于阻抗匹配的实现。因此将透波材料二氧化硅引入到涂层中。一方面能形成透波通道使得电磁波进入到涂层中而被介质损耗,另一方面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和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也对电磁波的衰减有积极的作用。此外,纳米二氧化硅材料能与基体发生交联,有效地降低了涂层的局部缺陷,进而使得涂层耐蚀性能得以改善。对于厚度为1mm的FCIP/SiO2复合吸波涂层,最大有效吸收带宽(RL<-10dB)能拓宽到9.5GHz(8.5-18GHz)。通过在雷达吸波涂层表面涂覆红外隐身涂层实现兼容隐身。涂覆前后研究结果表明:Al/PU红外隐身层可以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从0.898降到0.462,但是其雷达波吸收性能也出现了明显降低,有效吸收带宽随着Al含量的升高不断降低。这是由于Al的介电常数过大,导致电磁波在表层被反射。通过表层结构设计的方法,使得电磁波能够有效通过红外层,降低红外发射率的同时,又能实现对雷达波的宽频吸收。兼容涂层红外发射率降低至0.502,同时有效雷达波吸收带宽达到7GHz(11-18GHz)。

王鹏[5](2018)在《Si-C-N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电磁特性研究》文中认为SiC陶瓷基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力学强度,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耐酸碱腐蚀等特性而被广大科研人员认为是最合适的作为服役苛刻环境的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结构材料,但是其较窄的电磁波吸收频宽限制了其在关键部位的应用,所以提高SiC陶瓷基吸波材料的有效电磁波吸收频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纳米尺寸效应、界面极化以及偶极极化损耗是介电型吸波材料损耗电磁波的主要机制,鉴于此有必要发展新型复相纳米陶瓷吸波剂,又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高的力学强度表现出了极强的工程应用的潜力,因此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一维Si-C-N纳米纤维满足高速隐身飞行器对于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需求。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聚合物转化陶瓷工艺制备了电磁吸收性能优异的一维Si-C-N纳米纤维,实现了反射损耗值(RL)在X和Ku波段的四分之三频宽小于-10 dB(90%电磁波被吸收)的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电纺丝工艺参数对所得纳米纤维的形貌影响(1)纺丝电压为20 kV时,随着纺丝流速逐渐从0.0035 mm/s增加到0.008mm/s时纳米纤维的形貌由规则的圆柱状逐渐转变为扁带状且夹杂着大量的块状物。(2)当纺丝流速为0.0035 mm/s时,随着纺丝电压从15 kV增加到19 kV纳米纤维由串珠状结构转变成均匀的圆柱状形貌然后继续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纳米纤维直径增加。2、研究了氩气气氛下不同热处理温度对SiC纳米纤维的微结构、介电及电磁波吸收特性的影响规律(1)热处理所得纳米纤维的微结构由自由C,SiC纳米晶,无定型SiOxCy相组成。随着纳米纤维的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纳米纤维中C相从无定型结构转变成涡层状同时SiC晶粒尺寸变大。纳米纤维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的值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的变化规律为先增加然后减小最后再变大。1300 oC热处理得到的纳米纤维的?’和?’’值在8到18 GHz范围内最大。(2)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纳米纤维的反射损耗值RL逐渐变大最后再减小,其有效的电磁波吸收频宽从4.7 GHz减小到0然后又增加到2.6 GHz,1300 oC热处理得到的纳米纤维的阻抗和空气的阻抗匹配度最高,其衰减常数值也最大。3、研究了氩气气氛下相同热处理温度聚碳硅烷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变化对C/SiC复合纳米纤维的微结构、介电及电磁波吸收特性的影响规律(1)当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定值时,聚碳硅烷质量分数为10%时得到的纳米纤维具有最优的电磁吸收表现,其最小的反射损耗RL的值为-57.8 dB,当吸波涂层厚度为1.9 mm时,其有效电磁波吸收频宽为5.5 GHz。(2)当聚碳硅烷的质量分数一定时,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5.6%得到的纳米纤维具有最优的电磁吸收表现,最小的反射损耗RL值为-42.5 dB。当吸波剂的厚度为2.5 mm时,其有效电磁波吸收频宽最大为7.3 GHz包括从10.7到18.0 GHz。(3)自由C的缺陷,自由C和SiC纳米晶、无定型SiOxCy之间的异质界面,纳米纤维表面的化学键,纳米纤维的大的比表面积都对纳米纤维的介电损耗能力以及电磁波吸收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4、研究了氮气气氛下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C/SiC/Si3N4复合纳米纤维的微结构、介电及电磁波吸收特性的影响规律(1)氮气气氛中1300 oC热处理得到的Si-C-N纳米纤维的最优的RL值为-57.8 dB,既几乎99.9999%的电磁波被纳米纤维吸收或损耗,其有效电磁波吸收频宽为6.4 GHz,Si-C-N纳米纤维电磁波吸收性能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其中的自由C、SiC和Si3N4纳米晶的协同作用导致。(2)氮气气氛下热处理4h所得Si-C-N纳米纤维的最优反射损耗(RL)值为-53.1 dB,既超过99.999%的电磁波能量被吸收或损耗,其有效电磁波吸收频宽覆盖整个Ku波段(12.4到18.0 GHz),其优良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由自由C、SiC和Si3N4纳米晶的协同作用所致。

唐继海[6](2014)在《手性聚苯胺及其与无机吸收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雷达波吸收材料(RAM)是现代飞行器、武器装备隐身的重要支撑材料,是雷达隐身的基础。随着现代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探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应用,给作战装备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传统的吸波材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但是,仍然存在吸波频带窄、吸波强度低、环境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作战装备的生存概率、提升作战装备的突防性能和提高吸波材料的应用稳定性,急需在传统吸收剂的基础上,揭示新的吸波机理,研究新型高效吸收剂。本文从电磁波理论研究和吸波机理分析出发,结合新型高分子吸波材料聚苯胺(PANI)在吸波性能上的独特特点,对传统吸收剂进行修饰改性,研制出了手性聚苯胺(chiral PANI)、chiral-PANI/SiC、chiral-PANI/PVP/CIP等新型高效复合吸收剂。本文借助电子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工作站、电导率测试仪、热重分析仪(TGA)、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等材料检测设备对制备的新型复合吸收剂的形貌、结构和电磁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探讨了形貌结构、电磁参数对复合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并根据电磁波传输线理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优化设计快速表征了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制备出阻抗匹配性能好、吸波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吸波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⑴在0.4T恒定磁场条件下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手性聚苯胺(chiral PANI)。探讨了磁场环境对chiral PANI微观形貌、手性性能、电导率、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磁场作用对自由基类的手性聚苯胺合成具有显着影响,尤其是在提高chiral PANI产物的取向性、电导率方面有着明显作用。磁场作用有利于三重态自由基的生成,使得chiral PANI产物的分子链更加伸展,手性结构更长,排列更为有序。由于磁场作用加强了手性酸D-CSA的诱导取向能力,使得chiral PANI产物的电导率、介电损耗能力和磁损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具有了更优的电磁波损耗能力。磁场效应的加入大大增强了chiral PANI的微波吸收性能,最小雷达波反射率(RL)比非磁场条件下制备的手性聚苯胺降低了21.77%,RL<-10dB的有效带宽增加了4.7倍。⑵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通过复合电损耗型吸收剂SiC和chiral-PANI制备了核壳结构吸收剂chiral-PANI/SiC,表征分析了chiral-PANI/SiC复合吸收剂的微观形貌、结构、热稳定性、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chiral PANI与chiral-PANI/SiC复合吸收剂进行的表征分析,比较发现SiC与chiral PAN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的形貌观察,显示SiC颗粒被一维chiral PANI均匀包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热稳定性分析,推算出chiral-PANI/SiC复合吸收剂中chiral-PANI的质量含量约为31.6%;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纯SiC、chiral-PANI与chiral-PANI/SiC复合吸收剂在26.5-40GHz频段范围内电磁参数的进行了测试分析,经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得出,与纯SiC吸收剂相比,chiral-PANI/SiC吸波材料最小的雷达波反射率继续减小到了-21.53dB,有效带宽(RL<-10dB)提高到了8.10GHz。结果证明,经chiral-PANI修饰包覆的SiC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吸波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拓宽了有效吸收频带。⑶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中采用化学原位氧化聚合法,通过复合电磁损耗型吸收剂CIP和电磁损耗型吸收剂chiral-PANI两种材料,制备了核壳结构的chiral-PANI/PVP/CIP复合吸收剂。通过SEM、FT-IR,XRD、TGA和VNA对复合物微观形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且对PVP在聚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PVP的加入有利于CIP的分散和保护,有助于形成包覆均匀、体系分散良好的核壳结构chiral-PANI/PVP/CIP复合物。同时,通过对测得到的26.5-40GHz波段的电磁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与相同条件下非PVP水溶液中合成的chiral-PANI/CIP复合吸收剂相比,经PVP修饰CIP后合成的chiral-PANI/PVP/CIP复合吸收剂,最小雷达波反射率RL为-19.29dB,最宽的有效带宽(RL<-10dB)达到了11.3GHz(28.7-40.0GHz),吸波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chiral PANI及其复合材料吸收剂的手性结构、核壳结构等对电磁波吸收性能具有显着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研究成果为未来高性能吸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徐剑盛,周万城,罗发,朱冬梅,苏进步,蒋少捷[7](2014)在《雷达波隐身技术及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雷达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吸波材料(Radar absorbing materials,RAM)在军事装备隐身防御系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叙述了雷达波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综述了BaTiO3、铁氧体、铁(镍)氮化物、陶瓷材料、碳纳米管等雷达波吸收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发展的重点。

李斌鹏,王成国,王雯[8](2012)在《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密度大、吸收频带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新型吸波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先进碳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碳材料是最早用来吸收电磁波的材料之一,近年来碳基吸波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并应用于更多领域。介绍了碳基(石墨、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性能,分析了各种吸波材料的主要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了碳基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

陶宇,陶志萍[9](2011)在《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叙述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研究现状,综述了雷达吸波涂层中使用的吸收剂、胶粘剂和助剂,并介绍了以聚氨酯为胶粘剂的涂层基体,对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了展望。回顾了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介绍了雷达吸波材料若干新的发现、性能及应用,同时展望了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发展的重点。

张健,张文彦,奚正平[10](2008)在《隐身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铁氧体、金属微粉、钛酸钡、碳化硅、石墨、导电纤维等均为传统吸波材料,它们通常都存在吸收频带窄、密度大等缺点。新型吸波材料包括纳米材料、金属纤维材料、"手征"材料、导电高聚物及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等,它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吸波材料新型的吸波机制。传统吸波材料以强吸收为主要目标,新型吸波材料则要满足"薄、宽、轻、强"的要求。作者在已制备出丝径2μm具有高磁导率金属纤维的基础上,提出要开展具有纳米异质结构包覆的亚微米金属磁性纤维制备技术及材料的雷达波吸收性能研究。

二、雷达波吸收剂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达波吸收剂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雷达吸波材料
        1.1.1 吸波材料简介
        1.1.2 吸波材料的分类
        1.1.3 吸波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
    1.2 橡胶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问题
        1.2.1 橡胶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
        1.2.2 橡胶吸波材料的工程应用需求
    1.3 论文计划开展的工作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橡胶体系设计及机械性能优化
        1.3.2 吸波性能及机械性能的优化与设计
        1.3.3 橡胶吸波材料的大面积制备工艺研究
2 橡胶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
    2.1 橡胶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2.2 测试方法
        2.2.1 同轴法电磁参数测试方法
        2.2.2 雷达吸波性能测试方法
        2.2.3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2.4 邵氏硬度测试方法
        2.2.5 门尼粘度测试方法
3 基体橡胶配方及性能设计
    3.1 橡胶基材的优选
        3.1.1 需求分析
        3.1.2 橡胶体系的选择
        3.1.3 基于橡胶结构的原料优选
    3.2 硅橡胶补强剂的优选设计
        3.2.1 白炭黑对硅橡胶的补强机理
        3.2.2 补强剂的优选及配比设计
    3.3 助剂的优选及配比设计
        3.3.1 乙烯基硅油交联剂结构及添加比例对性能的影响
        3.3.2 羟基硅油结构控制剂添加比例对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力学—吸波性能一体化设计
    4.1 羰基铁粉吸收剂的基本性能
    4.2 吸波材料性能的仿真设计
    4.3 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4 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化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制备工艺优化设计
    5.1 混炼胶流动性优化
        5.1.1 测试方法
        5.1.2 配方优化
    5.2 大面积硅橡胶吸波材料制备工艺设计
    5.3 大面积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制备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雷达探测原理及吸波涂料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雷达探测原理简介
2 吸波材料吸波原理简介
3 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3.1 铁氧体/金属粉类吸波材料
    3.2 碳纤维/石墨烯类吸波材料
4 结语与展望

(3)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吸波材料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吸波材料的分类
第2章 吸波材料的原理
    2.1 介电损耗特性
    2.2 磁损耗特性
        2.2.1 自然共振
        2.2.2 涡流损耗
    2.3 介电与磁损耗相互作用
    2.4 阻抗匹配
    2.5 吸波特性
第3章 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3.1 碳基吸波材料
        3.1.1 石墨烯
        3.1.2 碳纳米管
        3.1.3 碳纤维
        3.1.4 其他碳材料
    3.2 铁氧体基吸波材料
        3.2.1 尖晶石型吸波材料
        3.2.2 磁铅石型吸波材料
    3.3 陶瓷基吸波材料
    3.4 导电高分子聚合物
    3.5 手性吸波材料
    3.6 其他吸波材料
    3.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铁磁吸收剂/聚氨酯吸波涂层的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电磁危害
        1.1.2 电磁防护措施
    1.2 电磁吸波材料概述
        1.2.1 电磁吸波材料的组成
        1.2.2 吸波材料的分类
        1.2.3 电磁吸波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1.3 吸波涂层
        1.3.1 吸波涂层的工作原理
        1.3.2 吸波涂层的研究现状
    1.4 兼容隐身涂层研究
        1.4.1 红外探测原理与红外隐身技术
        1.4.2 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2 铁磁吸收剂/聚氨酯吸波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2 试样的制备与性能测试方法
    2.2 吸收剂的形貌表征
    2.3 吸收剂的电磁性能分析
    2.4 铁磁吸收剂涂层的断面形貌与吸波性能
    2.5 本章小结
3 羰基铁/石墨烯/聚氨酯吸波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样品制备及检测
    3.2 石墨烯形貌表征与电磁性能分析
    3.3 羰基铁/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分析
    3.4 羰基铁/石墨烯复合涂层的断面形貌与吸波性能
        3.4.1 复合涂层的断面形貌
        3.4.2 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
    3.5 涂层电化学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片状羰基铁/二氧化硅/聚氨酯吸波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实验样品的制备及检测
    4.2 吸收剂的形貌表征与电磁性能分析
        4.2.1 两种羰基铁的形貌表征与电磁性能分析
        4.2.2 二氧化硅的形貌表征与电磁性能分析
    4.3 片状羰基铁/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断面形貌与吸波性能
        4.3.1 复合涂层的断面形貌
        4.3.2 复合涂层的吸波性能
    4.4 涂层盐雾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样品的制备及检测
    5.2 测试结果分析
        5.2.1 单层兼容隐身涂层性能分析
        5.2.2 双层兼容隐身涂层性能分析
        5.2.3 双层兼容隐身涂层性能优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所获得荣誉
致谢

(5)Si-C-N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电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第1章 绪论
    1.1 吸波材料的设计原则
        1.1.1 吸波材料的设计原则
    1.2 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 金属及其氧化物吸波材料
        1.2.2 碳基吸波材料
        1.2.3 聚合物吸波材料
        1.2.4 复合型吸波材料
    1.3 SiC基吸波材料
        1.3.1 SiC陶瓷基材料
        1.3.2 SiC基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1.4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样品制备
    2.1 实验原料
    2.2 电纺丝工艺参数
        2.2.1 纺丝电压、纺丝流速
        2.2.2 聚合物质量分数
    2.3 热处理工艺参数与热处理气氛
        2.3.1 氩气中热处理温度
        2.3.2 氮气中热处理温度、时间
    2.4 实验设备及表征方法
        2.4.1 设备
        2.4.2 微结构分析
        2.4.3 介电与微波吸收特性测试
第3章 SiC纳米纤维的制备、微结构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纺丝溶液的配置
        3.2.2 纺丝与热处理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纺丝电压、纺丝流速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
        3.3.2 热处理温度对纳米纤维微结构的影响
        3.3.3 热处理温度对纳米纤维的介电与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3.3.4 SiC纳米纤维电磁波吸收机理
    3.4 小结
第4章 C/SiC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微结构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纺丝溶液的配置
        4.2.2 纺丝与热处理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碳硅烷的质量分数对纳米纤维形貌及微结构的影响
        4.3.2 聚碳硅烷的质量分数对纳米纤维的介电与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4.3.3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对纳米纤维形貌及微结构的影响
        4.3.4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对纳米纤维的介电与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4.3.5 C/SiC复合纳米纤维的电磁波吸收机理
    4.4 小结
第5章 C/SiC/Si_3N_4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微结构与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纺丝溶液的配制
        5.2.2 纺丝与热处理过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氮气气氛中热处理温度对纳米纤维形貌及微结构的影响
        5.3.2 氮气气氛中热处理温度对纳米纤维的介电及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5.3.3 氮气气氛中热处理时间对纳米纤维形貌及微结构的影响
        5.3.4 氮气气氛中热处理时间对纳米纤维的介电及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5.3.5 C/SiC/Si_3N_4 复合纳米纤维的电磁波吸收机理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6)手性聚苯胺及其与无机吸收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现代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
    1.2 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和技术途径
        1.2.1 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
        1.2.2 雷达隐身的技术途径
    1.3 电磁波传输线理论在吸收剂研究中的应用
        1.3.1 电磁参数测试
        1.3.2 雷达反射率计算
    1.4 吸波原理
    1.5 吸收剂结构在电磁波吸收中的作用
        1.5.1 电磁波在材料中的传输
        1.5.2 吸收剂形貌结构与吸波效能的关系
    1.6 雷达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1.6.1 吸收剂的分类及优缺点
        1.6.2 电损耗型吸收剂
        1.6.3 电磁损耗型吸收剂
        1.6.4 高分子材料吸收剂
    1.7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目的和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2 磁场条件下手性聚苯胺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磁场条件下化学原位聚合法
        2.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3 样品制备
        2.2.4 分析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观形貌分析
        2.3.2 手性性能分析
        2.3.3 红外光谱分析
        2.3.4 电导率分析
        2.3.5 电磁参数分析
        2.3.6 吸波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节
3 手性聚苯胺/碳化硅核壳结构复合吸收剂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2 样品制备
        3.2.3 分析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观形貌分析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紫外光谱分析
        3.3.4 X 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3.3.5 热重分析
        3.3.6 电导率分析
        3.3.7 电磁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手性聚苯胺/羰基铁粉核壳结构复合吸收剂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样品制备
        4.2.3 分析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观形貌分析
        4.3.2 红外光谱分析
        4.3.3 电化学 TAF 分析
        4.3.4 X 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4.3.5 热重分析
        4.3.6 电磁性能分析
        4.3.7 PVP 含量对复合吸收剂电磁性能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雷达波隐身技术及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雷达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
2 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
3 几类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3.1 BaTiO3及其复合材料
    3.2 铁氧体及其复合材料
    3.3 铁(镍)氮化物
    3.4 SiC、SiCf、Si/C/N及其复合材料
    3.5 碳纳米管
4 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8)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1.1 石墨基吸波材料
    1.2 炭黑基吸波材料
    1.3 碳纤维基吸波材料
    1.4 碳纳米管基吸波材料
2 展望

(9)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
2 吸波材料分类
    2.1 电阻型吸波材料
    2.2 电介质型吸波材料
    2.3 磁介质型吸波材料
3 雷达吸波复合材料与涂料
    3.1 吸波材料组成
    3.2 吸波涂层吸收剂
        3.2.1 铁氧体吸收剂
        3.2.2 羰基铁类吸收剂
        3.2.3 稀土类吸收剂
        3.2.4 导电短纤维或金属丝类吸收剂
        3.2.5 金属超粉吸收剂
        3.2.6 视黄基席夫碱盐类吸收剂
        3.2.7 陶瓷类吸收剂
        3.2.8 多晶磁性纤维吸收剂
        3.2.9 纳米材料吸收剂
        3.2.10 多功能智能材料
        3.2.11 等离子吸收剂
        3.2.12 无机纳米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吸收剂
    3.3 吸波涂层胶粘剂胶粘剂
        (1) 铁氧体隐身吸波涂料
        (2) 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吸波涂料
        (3) 视黄基席夫碱盐吸波隐身涂料
        (4) PU类型吸波隐身涂料
4 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国内研究现状
    4.2 国外研究现状
5 建议

四、雷达波吸收剂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硅橡胶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设计[D]. 鲁杰. 西华大学, 2021(02)
  • [2]雷达探测原理及吸波涂料研究近况[J]. 张钊,王瑞华,赵薇,姜清淮,王明强,李志士. 中国涂料, 2020(12)
  • [3]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D]. 赵天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4]铁磁吸收剂/聚氨酯吸波涂层的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研究[D]. 刘毅.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5]Si-C-N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电磁特性研究[D]. 王鹏.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6)
  • [6]手性聚苯胺及其与无机吸收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D]. 唐继海. 重庆大学, 2014(05)
  • [7]雷达波隐身技术及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 徐剑盛,周万城,罗发,朱冬梅,苏进步,蒋少捷. 材料导报, 2014(09)
  • [8]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李斌鹏,王成国,王雯. 材料导报, 2012(07)
  • [9]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 陶宇,陶志萍. 材料导报, 2011(11)
  • [10]隐身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J]. 张健,张文彦,奚正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S4)

标签:;  ;  ;  ;  

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