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施工技术工艺的设想与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孟燕杰,曾石友,张锋,张骏[1](2019)在《小秦岭金矿田北中矿带ZK8066深孔钻探施工技术》文中认为根据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项目ZK8066的深孔钻探施工情况,对优化钻孔结构、钻进参数、钻进监测、冲洗液的选取以及优选钻探设备(钻机、水泵、钻具组合及高效长寿命钻头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该钻孔顺利成孔再次提高了河南省小口径岩芯钻探金矿施工深钻记录,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张青海[2](2019)在《小秦岭北矿带厚覆盖层钻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秦岭北矿带上部覆盖层为第四系沉积物,其厚度700~950 m,钻探施工中经常出现卡钻、埋钻、塌孔等恶性事故,甚至造成钻孔报废,严重制约钻探效率,造成钻探成本过高。针对这些技术难点开展技术分析和研究,通过优化钻孔结构,采用适宜该矿区厚覆盖层的绳索取心钻进方法,合理选择护壁性能好的冲洗液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厚覆盖层钻进难题,提高了钻探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
孔二伟,曾石友[3](2019)在《小秦岭金矿田北中矿带ZK8066深孔钻探施工技术》文中提出本文以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项目为依托,介绍了小秦岭金矿田ZK8066深孔钻探施工技术。从钻孔结构优化、钻探设备(钻机、水泵、钻具组合及高效长寿命钻头等)优选、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深孔钻进规程参数优化、冲洗液选取和深孔施工随钻监测等方面对ZK8066钻孔的钻探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该钻孔再次刷新河南省小口径岩心钻探金矿勘查深钻记录,应用了"压差式液动潜孔锤+绳索取心"二合一技术、钻探现场数字信息采集及传输系统、双层扩孔器和绳索取心钻杆液压钳等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钻探效率,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2018)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豫政办[2017]149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并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12月1日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戚波[5](2017)在《小秦岭金矿田复杂地层深孔找矿钻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依托于“小秦岭(陕西)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金矿整装勘查区深孔验证项目”,该项目是陕西国土资源厅整装勘查的重点施工项目,其目的主要是对陕西小秦岭地区重点矿脉第二成矿段深部进行揭露,本文研究的小秦岭矿区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善车峪。2010年陕西省小秦岭金矿区累计查明金储量149.27吨,随着浅部地层金矿的不断开采殆尽,陕西小秦岭金矿田已全面进入深部探矿阶段。钻孔深度不断加深,深部钻探工程任务也与日俱增,深部钻孔的地层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破碎地层出现的漏失、坍塌问题,造斜地层出现的钻孔偏斜问题等等,严重影响钻孔质量与钻进效率。因此对钻探工艺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孔钻探施工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并且处理复杂地层钻孔问题的技术也需进一步研究应用。在满足勘探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深部钻探是小秦岭矿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小秦岭矿区深孔找矿钻探技术为研究对象,充分收集矿区地质资料,分析矿区复杂地层对岩心钻探施工的影响,对矿区深孔岩心钻探出现的烧钻、卡钻、钻孔严重漏失等常见孔内事故进行分析,并对矿区钻探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复杂地层孔内事故的技术及矿区钻探施工技术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阐述了陕西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及岩层可钻性,研究了矿区复杂地层对于钻探施工的影响。(2)针对矿区深孔施工中发生的孔内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到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深孔烧钻事故,钻具遗落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专门打捞及磨铣工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深部孔段卡埋钻事故,采用水力内割刀与可退式捞矛配合处理技术,避免了事故隐患,简化了处理过程,缩短了处理周期,节约了处理成本。针对漏失坍塌事故,对深部孔段护壁堵漏水泥浆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研制出适合深孔护壁堵漏处理的速凝水泥浆,且应用效果良好,封堵后彻底根治破碎地层漏失坍塌问题,保证了钻孔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3)针对矿区钻孔的钻探施工情况,通过对钻探设备优选、钻探工艺技术以及孔斜控制技术等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小秦岭矿区的深孔钻探施工技术方案,针对矿区钻孔偏斜问题,提出了控制孔内偏斜的技术方法,对矿区后续深孔钻探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沈星,戚波,赵大军,王战社[6](2016)在《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深孔烧钻事故处理与分析》文中认为小秦岭金矿田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破碎漏失地层厚度大,该矿区钻探施工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烧钻事故,严重影响了钻探效率和钻探成本。针对Q8ZK801钻孔烧钻事故,通过反卸钻杆和磨铣事故钻具的方法,并配合加工的简易绳索打捞器、磨铣导正器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解决了烧钻事故。本文就该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对烧钻事故的预防进行探讨,为该矿区钻探施工提供参考,并为此类事故的处理提供借鉴。
李利鸽[7](2015)在《陕西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业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采历史悠久,随着矿山资源逐渐枯竭,众多矿山和矿业城市面临严重环境破坏等问题。矿山公园的建立成为我国矿山灾害治理和矿业遗迹保护以及矿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用模式,使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业遗迹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永续利用,对于改善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推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自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公布至今,已有72座国家矿山公园或建成开园、或规划筹建,并被认为切实有效。因此,作为矿业遗迹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矿山公园如何弘扬矿业文化,提升其科普教育功能,探索矿山遗迹的长效保护、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矿山旅游发展的推进路径,是矿山公园模式存在的积极意义,也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论文选取陕西唯一的一处国家矿山公园----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公园概况和矿山遗迹资源禀赋,参照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理论和国土资源部相关标准对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探讨其如何利用矿山公园的模式,展示丰富典型的金矿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景观,彰显矿业文化,提升科普教育,实现工业遗产旅游、生态旅游等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生态共轭等理论基础,通过对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实地调研,依据筹建规划思路,借助深度访谈等手段,综合阐述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资源优势、建设条件、空间布局和开发前景。结论在于以潼关小秦岭矿山遗迹保护和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一心两轴三带”的思路构建矿山公园建设的模式,并借助游客服务中心和专题博物馆的职能发挥、矿山公园的游憩科普教育功能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植被生态恢复、工业遗产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等可行性的建设措施,塑造“中国西部第一金园”的品牌。
孙保花[8](2015)在《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深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依据深部探矿工程资料,对小秦岭北矿带的主要控矿构造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体原生晕、围岩蚀变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小秦岭北矿带主要受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脆韧性剪切带内的成矿阶段形成的脆性断裂带内,成矿期断裂具有左行逆冲活动特点;矿床类型在垂向上呈规律性变化,在浅部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向深部逐渐过渡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等。矿体的平均品位和厚度均呈波状起伏变化,平均品位总体随着标高的减小而呈现降低的趋势;深部矿体的原生晕分带特征不明显,近矿晕指示元素Au、Ag、Cu的相关性较弱,而矿尾晕元素Ni、Zn、Mn等元素的相关性较强,表明深部温、压环境不利于成矿。综合本次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论文运用幔枝构造理论对小秦岭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机理及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杜雪明[9](2015)在《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全球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已不再是刺激全球生产和消费的唯一源泉,未来不断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应通力合作改变全球政治和贸易形势。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典型代表,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带来的矿产资源消费量大幅上涨,全球矿产品市场、矿业投资环境的变化和矿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系列变化将对我国矿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矿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矿政管理的核心是矿业权管理。国家以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身份,通过矿业权管理,实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的基本要求。我国的矿业权管理历来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体,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定位不同。矿业权管理的重心在于矿业权布局的研究。目前为止国内涉及矿业权的文献也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性质、矿业权立法、矿业权管理的规范文件、矿业权制度改革、矿业权价值评估及我国矿业权市场,而有关矿业权布局的文献少之又少。然而对于矿业权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如何进行科学分区,如何把矿业权科学而已定量化,诸如此类问题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通过对现有矿业权布局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矿业权布局领域有以下科学问题需要解决:(1)究竟什么样的矿业权布局不合理?——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业权布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归类。(2)如何解决矿业权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业权布局不合理的典型类型提供优化方案和模式总结。(3)如何把矿业权布局定量计算?——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区中影响矿业权布局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把矿业权布局定量化。(4)什么样的矿区需要优化布局?矿业权布局较好的矿区又需要注意些什么?——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根据矿业权布局等指标对矿区进行分类,明确各类矿区在矿政管理中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本文将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对矿业权布局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由于笔者水平及论文篇幅有限,有些问题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留作下一步研究。矿业权布局考虑的因素过多,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矿业权布局”均指矿业权究竟布局。
曾石友,杨宽才,蔡记华,孔二伟[10](2015)在《小秦岭金矿田2000m深孔钻探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项目ZK8302为背景,从钻孔结构、钻探设备(钻机、泥浆泵、钻具组合及钻头等)优选、深孔钻进规程参数、冲洗液和新技术新机具等方面对钻探技术进行了介绍。该钻孔积极探索了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技术,同时采用绳索取心钻杆液压钳、塔上塔下视频监控和多个起钻接头等新技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钻探效率。该钻孔实现了河南省小口径岩心钻探金矿勘查孔深2000 m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施工技术工艺的设想与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施工技术工艺的设想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小秦岭金矿田北中矿带ZK8066深孔钻探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地质概况 |
3 钻探设备优选 |
4 钻孔结构 |
5 钻进施工技术 |
5.1 钻进工艺及管材选择 |
5.2 钻进工艺 |
5.3 钻进规程参数 |
5.4 冲洗液 |
5.5 金刚石钻头和扩孔器 |
5.6 提高钻进效率的技术措施 |
5.7 钻遇采空区及软层处理方法 |
6 钻孔质量 |
7 结论 |
(2)小秦岭北矿带厚覆盖层钻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技术难点及前期施工遇到的问题 |
2.1 地层因素 |
(1)覆盖层成分复杂,断钻杆事故多发。 |
(2)覆盖层水敏性强,钻孔缩径卡钻事故多发。 |
(3)覆盖层成孔后易失稳,钻孔坍塌埋钻事故多发。 |
2.2 钻孔结构选择不合理[1] |
2.3 钻杆选择问题 |
2.4 冲洗液选择问题 |
3 钻探技术对策 |
3.1 设备的选择[2-3] |
3.2 钻进方法 |
3.3 钻孔结构[4-5] |
3.3.1 钻杆选择 |
3.3.2 钻具组合 |
3.3.3 钻孔结构与套管程序确定 |
3.4 钻进技术参数 |
3.5 冲洗液护壁技术[6-7] |
3.5.1 冲洗液密度的选择 |
3.5.2 冲洗液粘度和静切力的选择 |
3.5.3 冲洗液失水量的选择 |
3.5.4 冲洗液配方优选 |
3.5.4.1 普通冲洗液(开孔) |
3.5.4.2 PHP-HPAN“双聚”冲洗液 |
3.5.4.3 磺化沥青冲洗液 |
4 孔内事故预防及处理原则 |
4.1 钻杆防断防脱扣技术措施[8-11] |
4.1.1 合理控制起钻间隔 |
4.1.2 合理调配冲洗液性能 |
4.1.3 丝扣油配方选择 |
4.1.4 钻杆在孔内的工作状况分析 |
4.2 孔内事故处理原则[12-14] |
5 生产效果 |
6 结语 |
(5)小秦岭金矿田复杂地层深孔找矿钻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深孔找矿钻探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矿区地质及钻探施工概况 |
2.1 矿区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2.2 矿区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地质 |
2.2.2 地质构造 |
2.3 矿区钻探施工条件 |
2.3.1 主要地层概况 |
2.3.2 岩石可钻性分级 |
2.3.3 矿区复杂地层钻探施工影响 |
2.4 矿区钻探施工概况 |
第3章 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研究 |
3.1 矿区孔内事故概述 |
3.2 烧钻事故处理研究 |
3.2.1 烧钻事故分析 |
3.2.2 烧钻事故处理研究 |
3.2.3 处理工具研究与应用 |
3.3 卡埋钻事故处理研究 |
3.3.1 卡埋钻事故分析 |
3.3.2 卡埋钻事故处理研究 |
3.3.3 孔内切割工具应用 |
3.4 堵漏与坍塌事故处理研究 |
3.4.1 漏失坍塌事故分析 |
3.4.2 深孔灌注水泥浆研制 |
3.4.3 深孔注浆施工技术 |
第4章 矿区钻探施工技术研究 |
4.1 钻探设备优选 |
4.2 钻探工艺技术研究 |
4.2.1 孔身结构设计 |
4.2.2 钻具组合及钻具 |
4.2.3 金刚石钻头 |
4.2.4 冲洗液 |
4.2.5 钻探参数 |
4.3 钻孔偏斜控制研究 |
4.3.1 矿区钻孔偏斜概况 |
4.3.2 钻孔偏斜距离计算 |
4.3.3 钻孔偏斜控制分析 |
4.3.4 钻孔偏斜控制方法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深孔烧钻事故处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
1.1 项目概况 |
1.2 矿区地质条件 |
1.3 钻探施工 |
2 烧钻事故情况及处理 |
2.1 事故发生 |
2.2 事故处理过程 |
2.2.1 反卸钻具 |
2.2.2 打捞内管总成 |
2.2.3 研磨钻具 |
3 烧钻事故分析与预防 |
3.1 事故原因分析 |
3.2 烧钻事故预防 |
4 结论 |
(7)陕西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和背景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矿山公园建设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矿山公园建设研究综述与实践 |
1.3.2 国内矿山公园建设研究综述与实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矿山公园 |
2.1.1 矿业遗迹与矿山公园的内涵 |
2.1.2 矿山公园的功能 |
2.1.3 矿山公园建设的意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共轭生态理论 |
第三章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基本情况 |
3.1 区域地质概况 |
3.1.1 大地构造位置 |
3.1.2 地层 |
3.1.3 岩浆岩 |
3.1.4 变质岩 |
3.1.5 构造 |
3.1.6 区域矿产 |
3.1.7 水文地质 |
3.1.8 工程地质 |
3.1.9 园区地质环境问题 |
3.2 社会经济状况 |
3.2.1 潼关县社会经济状况 |
3.2.2 园区社会经济状况 |
3.3 矿业开发历史沿革 |
3.3.1 矿业开采史 |
3.3.2 采选冶工艺发展史 |
第四章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条件分析 |
4.1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区位条件分析 |
4.1.1 地理位置 |
4.1.2 自然条件 |
4.2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资源分析 |
4.2.1 矿产地质遗迹 |
4.2.2 矿业生产遗迹 |
4.2.3 矿业制成品 |
4.2.4 矿山地质环境改变与地质灾害遗迹 |
4.2.5 潼关安乐科技园现代黄金生产景观 |
4.3 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
4.3.1 佛头山佛教文化景观 |
4.3.2 禁沟烽火战争文化景观 |
4.3.3 潼关民风民俗文化景观 |
4.3.4 佛头山自然生态景观 |
4.4 矿业遗迹与自然人文景观评价 |
4.4.1 矿业遗迹资源评价 |
4.4.2 自然人文景观评价 |
4.5 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
4.5.1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 |
4.5.2 潼关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独具特色,科学价值高 |
4.5.3 矿业遗迹丰富典型,观赏价值高 |
4.5.4 园区研究文献众多,旅游吸引潜力巨大 |
4.5.5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 |
第五章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构想 |
5.1 矿山公园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
5.1.1 矿山公园的发展战略 |
5.1.2 矿山公园的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
5.2 矿山公园建设总体布局 |
5.2.1 园区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
5.2.2 功能区 |
5.3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构想 |
5.3.1 塑造“中国西部第一金园”的品牌 |
5.3.2 强化矿山博物馆和游客服务中心的综合功能 |
5.3.3 凸显“黄金探秘”的主题旅游 |
5.3.4 加强园区地质环境的生态恢复 |
5.3.5 重视人文景观的整合,丰富矿山公园建设的内涵 |
5.3.6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游览舒适度 |
5.4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支持、保障策略 |
5.4.1 政策保障 |
5.4.2 人才保障 |
5.4.3 资金支持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深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控矿构造条件 |
1.2.2 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 |
1.2.3 成矿物质的来源的研究 |
1.2.4 成矿热液的成分的研究 |
1.2.5 成矿的温压条件 |
1.2.6 成矿与岩浆活动的关系等 |
1.3 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 |
1.4.1 矿体的空间形态的研究 |
1.4.2 控矿构造特征 |
1.4.3 矿石特征 |
1.4.4 矿化蚀变分带研究 |
1.4.5 矿床原生晕研究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地层 |
2.1.1 花岗质片麻岩系 |
2.1.2 绿岩 |
2.2 岩浆岩 |
2.2.1 阜平期花岗岩 |
2.2.2 五台期花岗岩 |
2.2.3 熊耳期花岗岩 |
2.2.4 燕山期花岗岩 |
2.2.5 脉岩 |
2.3 构造 |
2.3.1 褶皱 |
2.3.2 断裂 |
2.4 矿床地质特征 |
2.4.1 南矿带 |
2.4.2 中矿带 |
2.4.3 北中矿带 |
2.4.4 北矿带 |
第三章 工作区地质概况 |
3.1 地层 |
3.2 岩浆岩 |
3.3 构造 |
3.3.1 褶皱构造 |
3.3.2 断裂构造 |
第四章 北矿带矿床地质特征 |
4.1 主要的控矿因素 |
4.1.1 F_5含矿韧脆性剪切带 |
4.1.2 F_1含矿构造蚀变带 |
4.1.3 F8 含矿构造蚀变带 |
4.1.4 F_7含矿构造蚀变带: |
4.2 主要矿体特征 |
4.2.1 大湖矿区19 号矿体 |
4.2.2 灵湖矿区Ⅰ号矿体 |
4.2.3 大湖矿区新增19 号矿体特征 |
4.2.4 大湖矿区新增22 号矿体特征 |
4.2.5 灵湖矿区新增F5‐Ⅱ号矿体特征 |
4.2.6 秦南矿区新增F5 下矿体特征 |
4.3 矿石地质特征 |
4.3.1 石英脉型金矿 |
4.3.2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
4.3.2.1 矿物种类及含量 |
4.3.2.2 矿石的结构特征 |
4.3.2.3 矿石的构造 |
4.3.2.4 矿体围岩蚀变特征 |
4.4 成矿阶段 |
4.5 矿体的品位、厚度变化特征 |
4.6 矿体原生晕特征 |
4.6.1 研究方法 |
4.6.2 元素相关性分析 |
4.6.3 矿床原生晕特征 |
第五章 成矿作用讨论 |
5.1 成矿物质来源 |
5.2 成矿作用与花岗岩体关系 |
5.3 小秦岭幔枝构造形成演化 |
5.4 小秦岭幔枝构造成矿与控制矿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矿业权管理研究综述 |
1.4 矿业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6 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中国矿业权管理现状 |
2.1 中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 |
2.2 现有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
第3章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探析 |
3.1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的推行 |
3.2 矿业权管理统计分析 |
3.3 对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思考 |
第4章 矿业权布局研究 |
4.1 矿业权设置方案与矿业权管理 |
4.2 矿业权布局案例分析 |
4.3 矿业权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 矿业权整合模式探讨 |
4.5 矿业权设置的原则总结 |
4.6 矿业权整合合理性边界模型 |
4.7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优化布局的功能实现 |
第5章 矿业权布局模型初探 |
5.1 矿区布局模型(ML模型)简介 |
5.2 矿区管理综合模型(REL)中的重要系数 |
5.3 矿业权布局模型中各坐标的内涵讨论 |
5.4 矿业权布局模型的建立 |
5.5 基于矿业权布局综合模型(REL模型)的矿区分类 |
第6章结论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下一步研究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小秦岭金矿田2000m深孔钻探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地质概况 |
3 钻探设备 |
4 钻孔结构 |
5 钻进技术 |
5. 1 钻进工艺及管材选择 |
5. 2 钻进工艺 |
5. 3 钻进规程参数 |
5. 4 冲洗液 |
5. 5 金刚石钻头和扩孔器 |
5. 6 提高钻进效率的技术措施 |
6 钻孔质量 |
7 结论 |
四、小秦岭金矿田深部探矿施工技术工艺的设想与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秦岭金矿田北中矿带ZK8066深孔钻探施工技术[J]. 孟燕杰,曾石友,张锋,张骏. 西部探矿工程, 2019(10)
- [2]小秦岭北矿带厚覆盖层钻探技术研究[J]. 张青海.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9(10)
- [3]小秦岭金矿田北中矿带ZK8066深孔钻探施工技术[A]. 孔二伟,曾石友. 第二十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 2019
-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6)
- [5]小秦岭金矿田复杂地层深孔找矿钻探技术研究[D]. 戚波. 吉林大学, 2017(10)
- [6]陕西小秦岭金矿田深孔烧钻事故处理与分析[J]. 沈星,戚波,赵大军,王战社.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05)
- [7]陕西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研究[D]. 李利鸽. 长安大学, 2015(02)
- [8]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深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孙保花.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12)
- [9]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D]. 杜雪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0)
- [10]小秦岭金矿田2000m深孔钻探技术[J]. 曾石友,杨宽才,蔡记华,孔二伟. 地质与勘探,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