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第九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看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江旭东[1](2021)在《中国女子田径奥运会成绩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谢荣[2](2021)在《二青会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区域特征分析》文中提出近些年来,在各类重大赛事上,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与和运动队人才需求出现了断层问题,虽然也有新优势项目的出现,但田径整体竞技水平波动较大,个别传统优势项目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后退现象,导致我国田径项目竞技优势的可持续性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田径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挑战。本文通过对二青会成绩进行研究,进而了解我国青少年田径项目竞技实力的区域特征,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论成果,为我国青少年后备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早日实现“奥运强国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等,对二青会田径项目各区域不同组别、不同性别、不同项群获得奖牌情况和进入前8名人数情况进行研究和横向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区域总体成绩呈现出华东地区位居第一,华北和西南地区竞技水平位居其后,竞争激烈,华中、华南、西北地区竞争较为激烈,与排名前三的区域有较大差距,东北地区和特区竞技实力较弱,各项目发展较落后。2.八个区域的田径竞技实力分档为A等级、B等级、C等级、D等级4个等级。其中华东地区属于A等级水平,华北、西南地区属于B等级水平,华南、华中地区属于C等级水平,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特区属于D等级水平。3.各区域不同组别成绩呈现出甲组实力强于乙组的有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乙组竞技实力强于甲组只有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和特区相同,都是甲组冲击金牌实力要高于乙组,但整体竞技实力要弱于乙组;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是乙组冲击金牌水平高于甲组,但整体竞技实力弱于甲组。4.各区域男女竞技实力呈现女强男弱的区域有: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特区,男强女弱的区域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男女竞技实力较为均衡,整体差距较小,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男女发展不均衡。5.各区域不同项群成绩呈现出以华东地区一家独大,西南、华北、华南竞相争艳,华中和西北可上可下,东北地区和特区稳居最后的局势。
谢震业[3](2020)在《我国田径径赛项目成绩发展特征研究(1978-2018)》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寻和总结我国田径径赛项目的发展情况,本文以1978-2018年的14个径赛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径赛项目发展指数(DITE)模型,对比分析了近四十年来我国与国际田径径赛各项目最好成绩之间差距,分阶段、分项目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了我国田径径赛项目过去四十年的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后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全面把握我国田径项目,特别是径赛项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研究结果:(1)我国许多径赛项目在1999-2008年阶段发展最快,这可能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较大关系。(2)我国径赛项目总体女子略优于男子,但表现出一定的项目特点。男子短距离项目发展略优于女子,而中、长距离项目发展女子明显优于男子。(3)我国20公里竞走项目上具有国际竞争力,近20年来男子110米栏项目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4)团队项目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2008-2018年男子4×100米接力和1999-2008年女子4×100米接力项目发展较好(5)男子800米、1500米、5000米和3000米障碍项目发展缓慢,而女子在200米、400米和800米项目上发展相对较为缓慢。(6)除我国20公里竞走项目外,多数中、长距离项目和男子3000米障碍项目,有阶段性提升期,但之后回落后发展缓慢。后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重点突破男子短距离项目,继续坚持“走出去”到美国等科学化训练程度高的国家训练以及“接力促单项”等策略。(2)继续保持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的集团优势,继续坚持“请进来”,聘请世界着名的教练员担任外教,努力提高国内教练的执教理念和水平,通过国家队“训科医管”复合型教练团队的共同努力,保持我国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的集团优势,在东京奥运会上再创辉煌。(3)重塑男子20公里竞走项目的辉煌,需要在专项技术、体能、大赛经验和战术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提高。(4)进一步实行“资源”的高效整合,全方位的评估长期颓势项目,把竞技领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更有效的“分配”。
李阳[4](2020)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竞技水平区域分布特征 ——以第15-19届甲A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从2015年100多所高校1000余人参赛到2019年300多所高校3000多人参赛,逐渐发展成为参赛学校最多,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经历时间最长,感染力最大的年度田径赛事,是显示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竞技较量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验证各个高校田径教学成果和训练水平的重要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积极参赛,众多普通高校也有了与重点院校争夺奖牌的能力,田径竞技水平越来越高。通过对近五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竞技状况进行研究,掌握和分析我国高校田径总体水平以及各项群最高竞技水平的地理分布格局。运用Arc GIS地理绘图软件制作版图,呈现出第15-19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A组速度类、耐力类、快速力量类和全能类项目的最高竞技水平域化特征,同时对前十六名高校的总分获得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各项群最高竞技水平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我国高校田径总体水平,总结较强区域的经验,为促进高校田径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对高校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持续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第15-19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项目区域化态势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特征。竞技水平表现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实力较强;华中和华南地区实力次之;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竞技水平较弱。(2)第15-19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不同的项群在最高竞技水平地理分布上也表现出区域化特征,华北地区的北京市,华中地区的湖南省水平表现较为突出,在大学生田径比赛各项目中发挥出色;东北地区竞技水平表现平稳;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最高竞技水平表现出下降趋势。(3)第15-19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项目最高竞技水平区域化明显,速度类项目中华东地区较强;耐力类项目中表现为华北和西北地区水平较强;快速力量类项目华北、华东、华中地区水平突出;在全能类项目中表现出华东地区水平较强。(4)第15-19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项目最高竞技水平区域化同样明显,速度类项目中华东地区位居第一;耐力类项目中表现为华北地区力压其他地区;快速力量类项目与全能类项目则呈现出华中地区竞技水平较强。
王锐涛[5](2020)在《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自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体育工作也得到全面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各项体育赛事的改革和发展。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常规年度展演的赛事,是检阅全国大学生体育教学和田径训练成果、选拔田径运动人才的重要舞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竞技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国内大学生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改革和发展也迫在眉睫。基于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本文以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发展现状、参赛需求、满意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分析现状,剖析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赛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是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田径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承办的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历经近30年19届的发展,参赛的需求、数量、人数不断增加,赛事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给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办赛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亟待改革和发展。2、调查发现:大田赛的主办方、承办方主要追求办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注的是赛事规模的大小和经费投入的多少;参赛方追求的是参赛的效果,关注的是比赛的时间、地点、距离、次数、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在满意度方面:大田赛的主办方、承办方对赛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满意;参赛方对赛事的所来的社会效益及参赛人数受限不满意;参赛者对赛事后勤保障、时间、地点、次数、氛围等方面不满意。3、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全国大田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赛事单周期,赛程长,规模大;定点办赛,导致大部分参赛单位赴赛难度大;赛事宣传力度低,氛围不足;赛事服务投入不足,参赛满意度低;高校参与面窄,获得感不足。4、发展对策:改革赛制,推广“大赛小型化,小赛精细化”办赛理念,实行“分区赛+总决赛”的办赛制度,完善赛系,打造精品赛事;加强赛事宣传,扩大影响力;加强赛事营销手段,扩大办赛经费筹措渠道和效果;优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赵永锋[6](2020)在《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研究 ——以13-19届大田赛甲A组前八名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当今体育强国建设大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田径400m项目上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和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贡献了积极力量。为进一步提高高校400m运动员成才率和壮大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本文以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为研究对象,以13—19届“全国大田赛”获甲A组400m前八名且成绩达一级水平以上的运动员和其主管教练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运动员28人(健将9人,一级19人),教练员20人。对促进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成才规律,为国内高校田径400m项目的训练竞赛工作和运动员培养提供参考。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教学、训练、管理等角度对促进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研究,分析成才因素共性及重要程度,并探讨运动员成才规律。主要结论:1、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有良好文化水平,训练上较为系统,400m成绩均在二级水平以上,已具备良好竞训基础。入学后,运动员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多数运动员在大三阶段达个人最好成绩,依次为大四和大二。运动员始训年龄在14—17岁之间,平均15岁;运动巅峰时年龄在19—24岁之间,平均21.5岁;运动员从开始专项训练到运动巅峰,训练年限在5—8年之间,平均需6.5年。2、促进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组成,内部因素主要有:强烈的训练动机、积极的训练态度、坚韧的意志品质、丰富的专项知识和竞赛经验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关注度与高校重视度高、主管教练整体业务水平高、训练周期划分与周期训练负荷内容安排均符合训练学原理、训练系统性高、重视机体疲劳恢复与运动损伤康复、竞赛机会多、竞训氛围良好、家庭大力支持。3、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的成才是有规律可循的,可归纳为:(1)“内—外联动”规律:运动员成才由内外部因素联动组合影响产生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因素是内部因素发展的前提。(2)“良才—良训”规律:运动员优良的先天条件,经过高校阶段科学化训练的干预取得良好训练效果。(3)“累积—成长”规律:入学前运动员已积累了良好竞训基础,通过高校阶段进一步优化训练使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延续性成长提高。(4)“竞争性成长”规律:当今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竞争激烈的竞训环境下运动员更容易进步,起到比学赶帮超的重要作用。4、针对高校400m运动员培养提出建议:(1)高校竞训期短,应注重训练的高效性。(2)搭建“中学—大学”训练梯队建设,加强合作交流。(3)注重对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4)增加参赛数量,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运动员待遇政策,加强后勤保障力度。(5)充分发挥教练的主导作用。(6)加强专项理论学习,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双向辅助作用。(7)厘清成才因素的因果关系,遵循成才规律。
李俊[7](2020)在《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区域性特征研究 ——以近五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田径运动不仅被公认为其他竞技运动基础,也是奥运会重要夺金点,还是增进人们健康、提高体质的绝佳项目之一。在国家“119工程”计划中,田径运动项目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大学生田径运动队是高校承办诸多高水平运动队中的一支,是我国培养优秀田径运动员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不仅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极大的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在群众体育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青年人的身体素质,加快了我国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无论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还是群众体育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区域中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将塑造层次各异、各具特性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我国体育资源的配置、竞技人才流动、竞技项目分布等方面同样渗透着区域的思想。因此在中国体育发展的新历史时期,田径项目分布如何组织和优化是研究的重点。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一年一次,是大学生田径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综合赛事,能够较为直观反应出各省市和自治区高校的训练情况以及竞技水平。本研究以近五年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成绩为例,根据训练学中项群理论以及结合众多学者的划分方式,将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的运动项目划分为短跑、跨栏、中长跑、投掷、跳跃、竞走和全能七个项群。利用Excel对参加近五年锦标赛的22个省、4个直辖市以及3个自治区的各个项目中前8名进行信息整理,并按照比赛名次对其赋值,1-8名分别赋值为9、7、6、5......1,其中接力和全能项目双倍赋值。利用SPSS 19.0对短跑、跨栏、中长跑、投掷、跳跃、竞走和全能七个项群所得积分进行K值的快速聚类分析,进过多次测试并结合专业知识,最终将分类数K定义为4,迭代数定义为5,其区域聚类效果合理,按聚类分析结果中积分的高低,将大学生田径运动区域划分为四类,依次为优势区域、次优势区域、潜优势区域和落后区域。结果发现,短跑项群优势区域为湘、浙、粤三个地区,苏为次优势地区;跨栏类项群和跳跃项群均以湖南为优势地区;中长跑项群、竞走项群、投掷项群和全能项群均以北京为优势地区。整体分析发现,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呈现南巧北悍区域分布,南方以速度、技巧类项群占优,而北方以力量、耐力项群占优;另外,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也呈现出以及自东向西竞技实力逐渐减弱的特征。通过对不同性别优势项群的分析发现,短跑项群和跨栏项群优势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其他项群优势区域差异不大。根据本研究结果以及结合专家访问,本研究给出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区域发展建议:(1)因地制宜,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田径优势项目。(2)加强本区域内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在留住本区域优秀人才的同时,吸引其他其余优秀人才。(3)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训练所需的基础设施。(4)不断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促进训练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杨璧维[8](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世界田径三大赛事分析及未来展望》文中认为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石,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打赢新型冠状肺炎战役的关键时期和建设体育强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发展田径运动对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提升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对突发性事件反应能力,有助于促进我国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服务“实现中国梦”。本研究以改革开放后田径运动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田径参与奥运会、世界锦标赛成绩、田径洲际杯赛的总体成绩的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量化比较分析,并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田径各大项群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预测,得出如下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田径发展历经波折。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稳定性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也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2)我国田径运动各项群的发展仍呈现不均衡的趋势,在竞走、长跑等耐力型和女子铅球、女子链球、女子标枪等快速力量型项群发展较快,由于刘翔、苏炳添等天赋型运动的出现,我国田径速度型项群出现了短暂突破但总体发展较慢,在五项全能等综合项群尚未取得突破。(3)本研究预测我国田径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运动将获得4枚奥运奖牌,其中耐力型项群和快速力量项项群分别获得两枚,速度型项群和综合项群难以获得奖牌。在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深入改革的新形势和国际田径运动新格局下,希望本研究成果可以给予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一些启示,为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实现新突破、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奠定理论基础。
黄霄汉[9](2019)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竞技形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里约奥运会是我国田径代表队表现最突出的一届奥运会,创造了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最佳战绩,随着东京奥运会的日益来临,田径作为夺金大项目,每个国家都对它非常重视。本文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田径代表队在东京奥运会的竞技形势进行分析,对我国田径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的竞技能力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田径代表队成绩越来越好,重新夺得金牌的同时还在男子竞走和三级跳远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女子投掷项目和竞走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不同的阶段,优势也在不断的变化,实现稳中求进。2、美国在大部分项目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一竞争格局目前有要被打破的势头,伦敦世锦赛有24个国家拿到了金牌,较往届来说,金牌得主变得更为分散,欧洲各国都在快速崛起,整体实力和强势项目也在慢慢浮出水面,金牌分散导致群雄割据,慢慢向多极化发展,各个项目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难以预测。3、在亚洲的田径竞争中,中国的优势一目了然,展现出绝对强势的地位。近三届奥运会都有奖牌入账,而且运动员的更新换代新老交替也越来越快,不停的有新鲜血液更新换代,不少小将的踊跃出来,但要达到争取奥运奖牌的高度还需继续努力。4、我国田径代表团在多元化开放式的训练体系下,各个项目整体竞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在东京奥运周期国内外大赛的表现实力来看,我国田径代表队在男子竞走项目有冲击金牌的实力,在男子三级跳远项目上有争夺奖牌的实力。在女子竞走、铅球、链球项目上具有冲击金牌的实力,在女子马拉松、竞走项目上具有争夺奖牌的实力。大批年轻优秀运动员的涌现,让这几个项目形成了更好的良性竞争,让我们的团队在国际赛场上继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继续对优秀田径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形成科学的监控和竞技状态的规律性控制,着重研究优秀运动员的个性和训练及赛前状态等规律性研究,使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运动训练和运动实践的过程中。本研究对我国田径代表团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有一定的实际性意义,也为我国田径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好成绩贡献一份力量。
梁秀[10](2019)在《从第18届亚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分析我国竞技田径项目发展态势》文中研究表明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包括走、跑、跳、投这些基本的运动形式,田径所包含的项目多,也是体育比赛中的奖牌大户,田径项目俨然成为体育比赛中的重头彩,在比赛中所获田径奖牌数越多,越能证明该地区或该国家的竞技田径实力。第18届亚运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是亚洲地区的高水平赛事,从第18届亚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分析我国竞技田径项目发展态势,可以得出当前我国的田径竞技实力,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做出准备。本文以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田径比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先分析亚洲地区竞技田径发展情况,第18届亚运会中国田径获奖牌运动员的情况分析,然后分析第18届亚运会中国竞技田径比赛成绩,其中有男子和女子项目奖牌数及进入前八名人数分析以及第18届亚运会冠军成绩与亚洲纪录和里约奥运会冠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再将中国田径在近三届亚运会上的项目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有近三届参赛人数及性别分析,近三届亚运会中国田径竞走、短跨跑、中长跑、跳跃类、投掷类和全能类项目进入决赛的最高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第18届亚运会的选拔办法、集训方式和带队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分析,得出我国竞技田径项目的发展态势,并且得出以下结论:1、竞走项目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优势夺金项目,但男子竞走项目成绩呈下降趋势,而女子竞走项目还保持稳固的上升优势。2、短跨跑项目只有男女100米项目保持着优势竞争力,其他短跨跑项目成绩较前两届成绩下降严重。3、中长跑项目成绩大多数都在下降,只有男女10000米和男女3000米障碍跑成绩高于前两届。4、跳跃类项目中女子撑杆跳高和男女跳远的成绩在本届亚运会上发挥比前两届好,而男女跳高、男子撑杆跳高和男女三级跳远的成绩有所下降,但差距并不是很大。5、投掷类项目成绩呈上升的趋势,但男子铅球、男子铁饼和女子链球这三项成绩有所下降,但幅度并不大。6、全能项目的成绩优于前两届,成绩处于上升阶段。将第18届亚运会与第16、17届亚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对比分析中,总结出我国竞技田径项目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竞技田径水平向上攀升。
二、从第九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看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第九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看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2)二青会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区域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区域与竞技区域概念界定 |
2.1.2 田径项群的划分 |
2.1.3 竞技实力评价指标 |
2.1.4 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概念 |
2.2 青运会的相关综述 |
2.2.1 青运会简介(历史及性质) |
2.2.2 青运会发展现状 |
2.3 田径运动研究现状 |
2.3.1 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 |
2.3.2 关于我国田径运动面临的问题研究 |
2.3.4 关于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 |
2.4 田径竞技实力的研究 |
2.4.1 我国田径竞技实力的研究 |
2.4.2 我国青少年田径竞技实力的研究 |
2.5 区域项目竞技特征相关研究 |
2.5.1 我国各体育项目区域竞技实力相关研究 |
2.5.2 田径区域项目竞技实力相关研究 |
2.6 发展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 |
2.6.1 发展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必要性 |
2.6.2 在重大赛事中关于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方面研究 |
2.7 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 |
3.主要内容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ank-sum ratio,简称RSR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各区域总体成绩分析 |
4.1.1 各区域奖牌归属情况分析 |
4.1.2 各区域进入前八名情况分析 |
4.2 二青会田径区域竞技实力 RSR 综合分析 |
4.2.1 各地区评价田径比赛成绩相关指标编秩次及值的确定 |
4.2.2 确定田径竞技实力值分布表与直线回归方程 |
4.2.3 秩和比综合评价排名与田径各区域竞技实力排名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
4.3 不同组别成绩对比分析 |
4.3.1 甲组(18-19 岁)奖牌归属情况分析 |
4.3.2 乙组(16-17 岁)奖牌归属情况分析 |
4.3.3 不同组别奖牌归属情况比较分析 |
4.3.4 甲组(18-19 岁)运动员进入前八名情况分析 |
4.3.5 乙组(16-17 岁)运动员进入前八名情况分析 |
4.4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男、女竞技实力分析 |
4.4.1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男子竞技实力分析 |
4.4.2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女子竞技实力分析 |
4.4.3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男、女竞技实力对比分析 |
4.5 各区域田径运动不同项群的成绩分析 |
4.5.1 各区域速度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4.5.2 各区域耐力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4.5.3 各区域快速力量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4.5.4 各区域综合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5.研究结果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田径径赛项目成绩发展特征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田径项目的概念 |
2.2 新中国田径发展历程 |
2.2.1 改革开放前 |
2.2.2 改革开放后 |
2.2.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田径相关政策的变迁和发展 |
2.3 田径相关前期研究成果 |
2.3.1 我国田径前期研究 |
2.3.2 数据统计分析在田径领域的研究 |
2.3.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2.3.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径赛成绩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
3.2.2 径赛项目发展指数算法 |
3.2.3 径赛项目发展各阶段的划分 |
3.2.4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各径赛项目阶段发展分析 |
4.1.1 短距离径赛项目阶段发展特点分析 |
4.1.2 中距离径赛项目阶段发展特点分析 |
4.1.3 长距离径赛项目阶段发展特点分析 |
4.1.4 障碍项目阶段发展指数特点分析 |
4.1.5 团队项目阶段发展指数特点分析 |
4.1.6 小结 |
4.2 径赛项目发展指数及阶段特点 |
4.2.1 短距离径赛项目阶段发展指数及特点 |
4.2.2 中距离径赛项目阶段发展指数及特点 |
4.2.3 长距离径赛项目阶段发展指数及特点 |
4.2.4 障碍项目阶段发展指数及特点 |
4.2.5 团队项目阶段发展指数及特点 |
4.2.6 我国径赛项目优势发展期 |
4.2.7 各个径赛项目总体(1978-2018)发展指数及特点 |
4.2.8 小结 |
5 讨论 |
5.1 关于径赛项目发展指数 |
5.2 我国田径径赛项目的阶段发展 |
5.3 我国径赛项目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
6 结论 |
7 对策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竞技水平区域分布特征 ——以第15-19届甲A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田径项目竞技水平区域分布研究 |
2.2 田径项目竞技水平研究 |
2.3 关于大学生田径发展建议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Arc GIS软件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第15-19 届“大田赛”区域划分及项目分类情况 |
4.1.1 “大田赛”区域划分 |
4.1.2 “大田赛”项目分类 |
4.2 第15-19 届“大田赛”甲A组团体竞技水平区域特征分析 |
4.2.1 男子团体水平分布情况 |
4.2.2 女子团体水平分布情况 |
4.3 “大田赛”甲A组各项目竞技水平区域特征分析 |
4.3.1 速度类项目竞技水平区域化特征分析 |
4.3.2 耐力类项目竞技水平区域化特征分析 |
4.3.3 快速力量类项目竞技水平区域化特征分析 |
4.3.4 全能类项目竞技水平区域化特征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个人简况 |
(5)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价值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价值 |
1.2.3 实践价值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路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框架路径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地考察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发展历程 |
3.1.1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起源 |
3.1.2 协会主管单位的变迁 |
3.1.3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总体概述 |
3.2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现状分析 |
3.2.1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赛制现状 |
3.2.2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竞赛宗旨 |
3.2.3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举办的时间和地点 |
3.2.4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参赛队伍数量 |
3.2.5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需求分析 |
3.2.6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满意度分析 |
3.3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单周期、赛程长、规模大 |
3.3.2 定点办赛、赴赛难度大 |
3.3.3 赛事宣传力度低、氛围不足 |
3.3.4 赛事参与面窄、获得感不足 |
3.3.5 赛事服务投入不足 |
3.3.6 赛事营销能力不足、经费筹措弱 |
3.4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发展策略 |
3.4.1 改革赛制、完善赛系、打造精品 |
3.4.2 加强赛事宣传、扩大影响面 |
3.4.3 优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
3.4.4 加强赛事营销,扩大办赛经费筹措渠道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6)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研究 ——以13-19届大田赛甲A组前八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
1.2.2.1 学术价值意义 |
1.2.2.2 应用价值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1.1 关于人才成才规律的相关研究 |
1.3.1.2 关于其田径运动员成才的相关研究 |
1.3.1.3 关于其他项目运动员成才的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2.1 问卷设计 |
2.3.2.2 问卷效度检验 |
2.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2.3.2.4 问卷信度检验 |
2.3.3 专家访谈法 |
2.3.4 数理统计法 |
2.3.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
3.1.1 入大学前,运动员来源身份及竞训基础情况 |
3.1.1.1 入大学前,运动员来源身份 |
3.1.1.2 入大学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的运动等级 |
3.1.1.3 入大学前,运动员训练系统性 |
3.1.2 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各阶段训练与比赛成绩情况分析 |
3.1.3 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始训年龄和训练年限特征 |
3.2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因素分析 |
3.2.1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内部因素分析 |
3.2.1.1 身体形态特征 |
3.1.1.2 生理机能特征 |
3.2.1.3 训练动机 |
3.2.1.4 训练态度 |
3.2.1.5 意志品质特征 |
3.2.1.6 专项理论知识 |
3.2.1.7 竞赛经验 |
3.2.1.8 运动员的跑速时空、节奏感 |
3.2.2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的外部因素分析 |
3.2.2.1 社会对高校田径关注度 |
3.2.2.2 高校对田径竞训的重视度 |
3.2.2.3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训练因素分析 |
3.2.2.4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竞赛因素分析 |
3.2.2.5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教练因素分析 |
3.2.2.6 影响高校优秀男子 400m 运动员成才的家庭因素分析 |
3.3 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规律分析 |
3.3.1 “内—外联动”规律 |
3.3.2 “良才—良训”规律 |
3.3.3 “累积—成长”规律 |
3.3.4 “竞争性成长”规律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区域性特征研究 ——以近五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奥运会战略的需要 |
1.1.2 体育强国梦的需要 |
1.1.3 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区域分布不平衡状态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田径运动的概述 |
2.1.1 定义 |
2.1.2 功能 |
2.1.3 国内田径运动的可视化分析 |
2.2 大学生田径运动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 |
2.3 区域与田径运动竞技体育区域的概念界定 |
2.4 国内田径运动区域化特征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总体情况 |
4.2 大学生田径运动短跑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2.1 大学生男子短跑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2.2 大学生女子短跑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3 大学生田径运动跨栏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3.1 大学生男子跨栏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3.2 大学生女子跨栏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4 大学生田径运动中长跑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4.1 大学生男子中长跑项群区域化特征 |
4.4.2 大学生女子中长跑项群区域化特征 |
4.5 大学生田径运动竞走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5.1 大学生男子竞走项群区域化特征 |
4.5.2 大学生女子竞走项群区域化特征 |
4.6 大学生田径运动投掷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6.1 大学生男子投掷项群区域化特征 |
4.6.2 大学生女子投掷项群区域化特征 |
4.7 大学生田径运动跳跃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7.1 大学生男子跳跃项群区域化特征 |
4.7.2 大学生女子跳跃项群区域化特征 |
4.8 大学生田径运动全能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4.8.1 大学生男子全能项群区域化特征 |
4.8.2 大学生女子全能项群区域化特征 |
4.9 我国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区域化特征的整体分析 |
4.9.1 不同经度区域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群的分布情况 |
4.9.2 不同纬度区域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群的分布情况 |
4.9.3 同项群男、女优势地区差异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田径优势项目 |
5.2.2 加强本区域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留住本区域优秀人才的同时,吸引外地优秀人才 |
5.2.3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训练所需的基础设施 |
5.2.4 不断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促进训练科学化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世界田径三大赛事分析及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 |
1.1.2 田径运动发展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研究 |
2.2 我国田径运动国际大赛成绩研究 |
2.3 我国田径运动大赛呈现问题研究 |
2.4 我国田径运动未来发展展望研究 |
2.5 研究小结 |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1.1 研究内容 |
3.1.3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逻辑分析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灰色预测法 |
3.3 体育成绩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 |
3.3.1 体育运动成绩预测多重因素 |
3.3.2 灰色预测理论的特点及优势 |
3.3.3 灰色理论在体育预测中应用 |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世界田径三大赛事成绩发展变化的量化比较分析 |
4.1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运动奥运会赛事成绩发展变化的量化分析 |
4.1.1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运动获得奥运会奖牌数量量化分析 |
4.1.2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运动获得奥运会奖牌项群量化分析 |
4.1.3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获得奥运奖牌田径运动员性别量化分析 |
4.2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参与世界锦标赛成绩发展变化的量化分析 |
4.2.1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获得世锦赛奖牌数量量化分析 |
4.2.2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世锦赛获得奖牌项群量化分析 |
4.2.3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世锦赛田径奖牌运动员性别量化分析 |
4.3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参与田径洲际杯成绩发展变化的量化分析 |
4.3.1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洲际杯成绩数量量化分析 |
4.3.2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洲际杯奖牌项群量化分析 |
4.3.3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洲际杯奖牌运动员性别量化分析. |
4.4 改革开放不同年代我国田径运动三大赛事成绩量化比较分析 |
4.4.1 改革开放我国参与世界田径三大赛事获得奖牌数量量化比较分析 |
4.4.2 改革开放我国参加世界田径三大赛事奖牌项群量化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田径运动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竞技成绩展望 |
5.1 我国田径运动耐力型项群2020年东京奥运会竞技成绩预测 |
5.2 我国田径运动速度型项群2020年东京奥运会竞技成绩预测 |
5.3 我国田径运动快速力量型项群2020年东京奥运会竞技成绩预测 |
5.4 我国田径运动综合型项群2020年东京奥运会竞技成绩预测 |
5.5 我国田径参加2020年奥运会运动成绩预测的初步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竞技形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田径代表队在历届奥运会的竞争力 |
3.2 东京奥运周期我国田径代表队在国内外大赛的竞技实力分析 |
3.3 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代表队竞技实力展望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从第18届亚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分析我国竞技田径项目发展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亚洲地区竞技田径情况分析 |
3.1.1 第18 届亚运会田径奖牌榜分析 |
3.1.2 第18 届亚运会与近两届亚运会田径奖牌榜分析 |
3.2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竞技田径获奖牌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
3.2.1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田径获奖牌运动员年龄分析 |
3.2.2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田径获奖牌运动员性别分析 |
3.3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竞技田径比赛成绩分析 |
3.3.1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田径男子项目获奖牌数及进入前八名人数分析 |
3.3.2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田径女子项目获奖牌数及进入前八名人数分析 |
3.3.3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田径男女项目获奖实力对比分析 |
3.3.4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田径冠军成绩与亚洲记录对比分析 |
3.3.5 第18 届亚运会中国田径冠军成绩与里约奥运会冠军成绩对比分析 |
3.4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亚运会中国竞技田径成绩分析 |
3.4.1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参赛人数情况分析 |
3.4.2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获奖运动员性别分析 |
3.4.3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竞走项目最高成绩情况分析 |
3.4.4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短跨跑项目最高成绩情况分 |
3.4.5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中长跑项目最高成绩情况分 |
3.4.6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跳跃类项目最高成绩情况分 |
3.4.7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投掷类项目最高成绩情况分 |
3.4.8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中国竞技田径全能类项目最高成绩情况分 |
3.5 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18 届亚运会集训方式及教练员基本情况 |
3.5.1 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18 届亚运会的选拔办法及集训方式 |
3.5.2 我国田径队在18 届亚运会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
3.6 第18 届亚运会与16、17 届对比分析中国竞技田径项目发展态势 |
3.6.1 中国竞技田径实力占亚洲领先地位,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
3.6.2 中国竞技田径项目较我国其它体育项目落后 |
3.6.3 运动员平均年龄结构合理,但个别项目运动员年龄偏大 |
3.6.4 我国男女竞技田径水平不均衡但差距逐渐缩小 |
3.6.5 竞走和投掷项目还保持夺奖牌实力,但项目成绩有所下降 |
3.6.6 短跨跑中长跑及全能项目,个别突出整体停滞不前 |
3.6.7 选拔人才及集训方式单一,加强后备人才储备 |
3.6.8 全面提升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及执教能力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从第九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看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女子田径奥运会成绩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 江旭东.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二青会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区域特征分析[D]. 谢荣. 中北大学, 2021(09)
- [3]我国田径径赛项目成绩发展特征研究(1978-2018)[D]. 谢震业. 浙江大学, 2020(05)
- [4]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竞技水平区域分布特征 ——以第15-19届甲A组为例[D]. 李阳. 山西大学, 2020(01)
- [5]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锐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校优秀男子400m运动员成才因素与规律研究 ——以13-19届大田赛甲A组前八名为例[D]. 赵永锋.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区域性特征研究 ——以近五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为例[D]. 李俊. 西南大学, 2020(01)
-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世界田径三大赛事分析及未来展望[D]. 杨璧维.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竞技形势分析[D]. 黄霄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10]从第18届亚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分析我国竞技田径项目发展态势[D]. 梁秀. 延安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