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内珍品观察凤梨(论文文献综述)
杨洁[1](2021)在《现代都市“闲逛者”的东方构型 ——刘以鬯写作风格研究》文中提出
曹欣悦[2](2021)在《17-18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中国风艺术研究》文中提出
朱晨桥[3](2020)在《柑橘模式材料的开发与金柑属植物系统发育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柑橘是世界最重要的果树作物和贸易农产品之一,但柑橘的童期长、种子多胚性、植株高大、基因组高度杂合等生物学特点,限制了其基因功能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山金柑(Fortunella hindsii)属于芸香科(Rutaceae)、金柑属,具有完整柑果结构、童期极短、植株矮化等突出特点,本课题组在2009年的资源调查中发现了具有单胚特点的山金柑株系,是目前最有潜力成为柑橘“模式”实验材料的种质。本研究围绕进一步开发和科学利用单胚山金柑,即个体小、童期短、杂交容易(单胚)、纯合度高的实验材料,开展了相关研究;创建了单胚山金柑纯和自交系,评价了单胚山金柑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单胚山金柑作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实验、创建了遗传群体;利用纯系材料测序、组装了山金柑基因组,并基于转录组和基因组分析,对山金柑生活史基因共表达模式和早花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基于核SSR、叶绿体扩增序列和全基因组SNP,对金柑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种群动态等分析,解析了金柑属系统发育地位和种群分化历史,提出了栽培金柑起源的新观点。主要研究结果简述如下:1. 山金柑纯系创建、栽培评价和杂交群体创制扩繁了单胚山金柑自交第二代(S2)118个株系、自交第三代(S3)28个株系,利用n SSR分子标记筛选了一系列纯合度>90%的高纯合材料;其中,单株S3y-45杂合度低至0.62%。评价了单胚山金柑的重要农艺性状,发现~70%的实生苗可在当年成花(童期约8个月),单胚性状稳定(单胚率>90%),植株极矮化(一年生实生苗平均株高15.29cm);以嫁接苗首次坐果数作为评价标准,在自交系中筛选了一系列单胚优系材料,其中‘S2f-179’第一年(首次)平均坐果数最高,达到了5.90个。构建了单胚山金柑PN02(F.hindsii)×滑皮金柑(F.crassifolia)种间杂交群体,获得了包含222个杂种子代的F1群体;基于F1群体中的单胚单株,繁育了F2群体,目前获得了包含713个单株的F2群体。2. 山金柑基因组测序、基因共表达模式分析及早花机理初探以纯系材料‘S3y-45’作为材料,使用Pacbio、Illumina和10X genomics平台测序、组装了山金柑基因组1.0,组装大小373.6 Mb,contig-N50=2.21 Mb,scaffold-N50=5.16 Mb。注释到了32,257个蛋白编码基因,其中的12,360个基因在9个柑橘亚科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直系同源基因,986个是山金柑特有基因。基于低拷贝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了,相比于枳(Poncirus),山金柑与柑橘属主要栽培种质,如柚(C.grandis)、枸橼(C.medica)、橙(C.sinensis)等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与橘(C.reticulata)最近,两者约分化于5.32百万年前。对山金柑生活史13个不同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了WGCNA分析,鉴定了27个共表达模块;对比山金柑与柚和柠檬的86个成花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31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的18个涉及成花诱导阶段。对山金柑SPL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发现了19个Fh SPL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山金柑比甜橙多了2个SPL3/4/5(内源成花诱导途径关键基因)同源拷贝:Fh SPL7/9;进一步的定量表达实验,验证了Fh SPL7/9在成熟叶片、茎、腋芽分生组织中上调表达,并与光周期成花诱导关键基因SOC1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与抑制成花发育的mi R156a表达负相关(r=-0.91)。3. 金柑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利用46个核SSR和5个叶绿体位点对38份金柑属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金柑属植物核遗传多样性较高(Na=4.34;Ne=2.27;Ho,He,u He=0.49),叶绿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d=0.693;Pi=0.00073;Nh=13)。结合Nei氏遗传距离聚类和叶绿体系统发育树,证明了金柑属独立的种系起源。PCo A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表明,金柑属内包含两大种群:栽培金柑(罗浮、罗纹和金弹)和山金柑。对15份栽培金柑种质和15份野生山金柑进行了基于基因组SNP的群体遗传学分析。PCA和群体结构分析都验证了金柑属内“栽培金柑—山金柑”两大种群的遗传结构;在栽培金柑内,显示了清晰的“罗浮(F.margarita)—金弹(F.crassifolia)”遗传结构;所有罗纹(F.japonica)材料都显示了罗浮和金弹混合的遗传背景,表明罗纹可能起源于罗浮和金弹的杂交或回交;但这三个栽培种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均大于0.25,证明它们都应有“种”(species)的地位。栽培金柑种群的基因组SNP多样性水平(Pi=0.12,Theta=0.10)显着低于山金柑种群(Pi=0.23,Theta=0.26),两个种群的Tajima’s D、Fu&Li’s D*、Fu&Li’s F*值均显着背离0,拒绝中性进化检验,说明它们的进化过程中都经历了定向选择。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栽培金柑种群的连锁不平衡强度高,连锁不平衡衰减速度慢,衰减距离更长,说明栽培金柑种群经历的选择强度更高,暗示其经历了人工选择。种群动态分析发现,栽培金柑祖先和山金柑祖先分别在距今70-120万年前和30-60万年前各经历了一次与第四纪冰期相关的种群缩减,而后,栽培金柑在距今1-2万年前又经历了一次急速的种群扩张。以上结果暗示了金柑属在与橘分支分化后至第四纪冰河期开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种群分化,栽培金柑的祖先种群的地理分布更北,栽培金柑经历的急速种群扩张很可能与人类的选择和驯化有关。
张家炜[4](2019)在《光裸星虫早期发育观察及卵母细胞发育关键基因的研究》文中认为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现有的光裸星虫繁殖生物学研究薄弱,制约了人工繁育技术的提高。光裸星虫生殖细胞在体腔液中游离发育,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各自独立。本研究利用超微结构观察结合转录组测序认识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的分子生物学过程,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克隆和表达验证。研究结果可为光裸星虫生殖调控及人工育苗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也可为无脊椎动物卵子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光裸星虫卵母细胞、胚胎及幼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可依据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及存在场所的变化将发育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Egg1-Egg4在体腔液中发育,为卵母细胞生长阶段,主要进行各种物质的合成和积累;Egg5在肾管中发育,生发泡发生破裂(GVBD);Egg6为排放到水体中的卵母细胞。(2)确定了Egg1-Egg4与卵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利用细胞筛进行分级分离。(3)胚胎及幼体发育经历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海球幼体、匍匐幼体等主要阶段,从卵裂到担轮幼虫均在卵黄膜内发育;海球幼体出膜即可快速游动,以浮游植物为食;匍匐幼体在底质表面爬行,吞食砂砾,以其中的底栖硅藻为食。2、构建了卵母细胞Egg1-Egg6的转录组文库,共得到82,485个Unigene,均获得功能注释,检出22,691个CDS、10,132个SSR,并预测出3,926个编码转录因子的Unigene。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Egg2 VS Egg3以及Egg4 VS Egg5是最重要的两个发育时期。其中,KEGG和GO富集分析发现,Egg2 VS Egg3涉及基因复制、转录及翻译等过程相关通路被显着富集,且有关基因明显上调,表明Egg3发生了明显的DNA复制和蛋白合成过程。Egg4 VS Egg5涉及膜变化的通路显着富集,与Egg5发生GVBD相吻合。筛选出卵黄蛋白原、铁蛋白、围食膜蛋白、细胞周期蛋白B、胶原蛋白、热休克蛋白、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8等一批与卵母细胞发育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这些基因涉及物质的积累、细胞周期的调控、胞外结构形成、先天免疫、蛋白质折叠与降解、转录调控以及细胞骨架重构等过程。3、利用了4种方法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做了评测,并综合评测结果进行加权计算,结果表明TBP(1)可作为光裸星虫全组织qRT-PCR分析的最适单内参基因。60S-L7可作为光裸星虫不同发育时期卵母细胞qRT-PCR分析中的最适单内参基因,或与60S-L10组合为最适双内参基因。4、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5个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Vg、Peritrophin、FoxL2、Ferritin、Hsp90)的cDNA序列全长,并利用软件对其进行了ORF、氨基酸序列、蛋白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三级结构预测以及同源性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分析显示5个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Vg、Peritrophin、Ferritin、Hsp90基因在Egg3和Egg4中高的表达,而FoxL2则在Egg5和Egg6中高表达。研究结果丰富了光裸星虫繁殖生物学的资料。5、在本研究实验动物养殖过程中,设计了一些自动化小型养殖设施,包括小水体降温系统、微型调频气泵、微粒饲料投料装置、微粒饲料混合和分配装置等。
童虹宇[5](2019)在《金佛山兰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文中认为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是兰科金佛山兰属(Tangtsinia)草本植物,株高15-35 cm,一般生长在700-2100 m的林下光照处、灌木丛边缘或草坡上。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我国重庆市南川金佛山被植物学家陈心启先生发现并定名,是我国兰科特有的一种单属单种植物。其分布范围狭小、数量稀少,被纳入《中国植物红皮书》,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佛山兰有着比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中最原始的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更原始的特征,对研究兰亚科系统发育、植物系统演变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金佛山兰属于较为古老的孑遗植物中的一种,对植物遗传变异、区系地理、遗传多样性、全球生态多样性等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自古以来我国兰科植物就因其风格独特、姿态优美而备受赞誉,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可食用、药用。我国兰科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通过分株繁殖、假鳞茎繁殖、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但是,金佛山兰种群和个体数量稀少、种子结实率低、人工栽培存活率低,因此组织培养是其较理想的繁殖方法。迄今为止,关于金佛山兰的组培快繁研究鲜有报道。本试验以金佛山兰开花植株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子房等器官为外植体,通过起始培养、丛芽诱导、丛芽继代和生根建立了金佛山兰的离体快繁体系,通过复壮、再造和新建人工种群初步实现了金佛山兰的野外回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佛山兰的起始培养以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开花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叶片、柱头和子房等为外植体,进行了表面消毒方法的确定和起始培养,成功获得了金佛山兰的无菌外植体。试验结果表明,经75%乙醇漂洗30 s后,在无菌条件下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4-6 min,无菌水冲洗5-6次最佳。将植株消毒后切割、分离并用滤纸吸水沥干,然后分别接种到MS+2.0 mg·L-11 ZT+0.2 mg·L-11 NAA启动培养基中培养,大部分存活率高于85%,污染率在23%以下,可获得较多的无菌外植体。2.金佛山兰的丛芽诱导以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无菌外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叶片、茎段、根段、根状茎、花瓣、柱头、子房等)、不同培养基(MS+0.2 mg·L-1NAA+2.0 mg·L-16-BA、MS+2.0 mg·L-1ZT+0.2 mg·L-1NAA、MS+0.2 mg·L-11 6-BA+2.0 mg·L-11 NAA、MS+0.2 mg·L-11 6-BA+2.0 mg·L-11 2,4-D)以及基本培养基(MS、B5、N6)、植物生长调节剂ZT(0.5、1.0、1.5、2.0、3.0、4.0mg·L-1)和NAA(0.05、0.10、0.15、0.20 mg·L-1)对丛芽诱导的影响。初期试验结果表明,金佛山兰丛芽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子房,最佳丛芽诱导培养基为ZT 2.0 mg·L-1+NAA 0.2 mg·L-1,丛芽诱导率达33.33%,增殖系数为2.33,继代丛芽1-3代平均繁殖系数为2.44。后期试验结果表明,丛芽诱导最佳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丛芽诱导培养基为MS+4.0mg·L-11 ZT+0.2 mg·L-11 NAA,增殖系数达7.05,丛芽生长良好。3.金佛山兰丛芽的继代培养以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丛芽的单个不定芽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ZT(0.5、1.0、1.5、2.0 mg·L-1)与NAA(0.05、0.1、0.15、0.20 mg·L-1)不同浓度配比、不同细胞分裂素(ZT、KT、TDZ、6-BA)对金佛山兰丛芽继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佛山兰丛芽继代的最佳培养基为MS+4.0 mg·L-11 ZT+0.2mg·L-1NAA,1-4代平均繁殖系数为5.94;最佳细胞分裂素为TDZ,增殖系数达11.32,丛芽生长良好。4.金佛山兰不定芽的生根以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继代丛芽的单个不定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矿质含量(MS、1/2 MS、1/4 MS),植物生长调节剂NAA(0.5、1.0、2.0、3.0、4.0 mg·L-1)、6-BA(0、0.05、0.1、0.5 mg·L-1)、IBA(0、0.5、1.0 mg·L-1)、蔗糖浓度(10、20、30、40、50 g·L-1)、活性炭浓度(0、1、2 g·L-1)、凝固剂种类(琼脂和植物凝胶)和生根方法(两段生根和一般生根)对金佛山兰不定芽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佛山兰不定芽生根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1/2 MS;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NAA+0.05 mg·L-16-BA,不定根平均长度达3.95 cm,平均数量为16.65条;生根培养基最佳蔗糖浓度为40 g·L-1;生根培养基最佳活性炭浓度为2 g·L-1;生根培养基凝固剂以植物凝胶较佳;一般生根法生根效果较好。5.金佛山兰试管苗的移栽以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 S.C.Chen)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时间(封瓶炼苗5、10、15 d、开瓶炼苗1、3、5 d)、移栽基质(骨石子;草炭土;骨石子:品氏营养土=1:1;骨石子:草炭土=1:1;骨石子:胡氏营养土=1:1;品氏营养土:草苔藓=1:1;草炭土:珍珠岩=1:1;品氏营养土:珍珠岩=1:1)、杀菌剂(75%百菌清、多菌灵、70%甲托、80%代森锰锌、40%菌核净、50%异菌脲、45%甲霉·恶霉灵)对金佛山兰试管苗生长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野外回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佛山兰试管苗的最佳炼苗时间为封瓶炼苗10 d,开瓶炼苗1d,存活率为100%;最佳移栽基质为骨石子:草炭土=1:1,幼苗存活率为100%;杀菌剂杀菌效果最佳的为多菌灵,幼苗存活率为70.83%。将炼苗后的试管苗(36株)移栽到校内实验地中,60 d后全部死亡。以炼苗后的试管苗(138株)移栽到南川金佛山,野外新建种群1个、复壮种群2个、再造种群1个。野外回归60 d后,新建种群的存活率为84.91%,2个复壮种群的存活率分别为72.73%和71.43%,再造种群存活率为33.33%。幼苗生长正常。
熊方媛[6](2019)在《文化地标的展示与城市认同 ——对苏州工业园区诚品书店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性、全球化与消费社会的多重语境下,城市认同逐步呈现出新的面貌——与文创产业的结合愈发紧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作用的文化实体:政府通过资源的调配,将文化场所打造成为文化地标。而苏州工业园区诚品书店就是其中的个案。因此,本文将以它为例,探讨“文化地标在展示的过程之中,是如何建构城市认同的”。研究发现,诚品这个实体空间和传播媒介通过一系列运作,形成了中产阶级化的生活美学风格,从而与其它书店相区隔,帮助工业园区建立起现代化新城的想象。并且通过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与文化活动的展示、传递、塑造和引导,苏州诚品既探索出一条跨界经营的道路,累积了一定的品牌资产和商业利润,也构筑出蕴含着多元主体间微妙关系的城市认同。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绍,对苏州市的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历史地位与诚品书店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剖析诚品书店如何从众多实体书店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屈一指的“文化地标”,并被政府大力引进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将苏州诚品的建筑风格、商品陈列、与策展活动这三个方面各成一章,探究苏州诚品如何通过文化的展示,与其它实体书店形成区隔,并且构建起关于苏州工业园区现代新城的想象和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各式各样的展示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加速和扩散了苏州诚品中产阶级化的生活美学品味在大众心目中的认知,巩固了文创品牌的地位,有助于现代性的城市认同的建构和传递,以及商业利润的获取。此外,顾客群体的介入,使得苏州诚品前期规划和设计的城市认同内涵发生改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解读和意义。第三部分是对文章主体部分的延伸和深入探讨。诚品所积累的品牌资产和商业利润越来越丰厚,文化地标的享誉度越高,影响力也就越大、辐射的范围更广,为获取更多主体对于城市的认同提供可能。苏州诚品通过多种方式,建构了可参观性的生产,不仅传递了现代新城的认同,更收获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苏州诚品作为文化地标,在这一展示、传递、塑造和引导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城市认同的多元性、差异和协商,隐含着原真性的丧失等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焦虑。故而,文化地标的展示与城市认同之间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本文希望通过对于上述内容的分析和探讨,为研究城市传播与城市认同问题,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
王萌[7](2018)在《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君子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株形端正,叶片对称挺拔,四季常青,花姿优美,花色艳丽,犹如谦谦君子,雍容华贵。辽宁省是我国君子兰生产大省,主要集中在鞍山、辽阳等地。本论文主要是对辽阳市君子兰生产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辽阳市君子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辽阳市君子兰的生产提出建议和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辽阳市的君子兰生产在环境条件上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辽阳市毗邻鞍山市这个全国最大的君子兰生产城市,在交通运输技术交流等方面有着比较便利的条件,但在生产规模远不如鞍山市。2018年,辽阳市共有约1500亩的君子兰种植面积,260多户种植君子兰,有8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君子兰种植基地。销售好的年份每亩地每年收入可达7、8万元,有时多达10余万元,年产量约150万株。君子兰种植品种80%以鞍山兰为主,20%为国兰和其他品种也包括一些改良品种。(2)辽阳市君子兰的繁殖主要是采取播种繁殖的方式,有些规模比较大的君子兰基地有比较完善的温光水肥调控系统,大多数君子兰基地没有先进的温光水肥调控系统。辽阳市君子兰常见生理性病害有夹箭、烂根、日灼和黄化。君子兰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和灰霉病等。君子兰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蜗牛、蛞蝓。(3)辽阳市君子兰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精品君子兰少;种苗质量差;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病虫害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科研技术投入较少。(4)针对辽阳市君子兰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加大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增加新型的君子兰产品;增加君子兰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加快技术创新推广。
唐璐[8](2018)在《历史商业街区的功能再生与改造设计研究 ——以闽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02年文物保护法将历史街区划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考量范畴后,部分地区便开始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更新,但由于经验较少,很多地区的保护更新尚未达到很好效果,并且部分具有保护价值的街区未被列为保护对象。随着“旧城更新”“城市修补”等政策的提出,政府专家学者增加了历史街区保护数目,同时对于已列为历史街区的对象进行新一轮的保护规划,以便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商业街区兼具历史建筑价值和历史商业价值,相较于住宅型历史街区,其涉及保护原有的商业形态和促进其经济繁荣等内容。因此,本文从历史商业街区功能入手,对闽南地区近年进行改造更新的三条街区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收集,梳理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街区内功能演变情况并作以分析,并对受功能演变影响且规划中较少提及的街区内单体建筑改造设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寻求从功能再生和建筑改造两方面提出历史商业街区保护更新策略。论文首先梳理了历史商业街区发展起源、更新历程、现状特征,并对本文选取的三个典型案例基本情况做以陈述。其次,依据实地调研获取信息数据和相关规划资料进行整理和对比,从功能演变和建筑改造设计两方面,将街区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展开叙述。功能再生分别从街区功能、街道功能、建筑功能(即零售业业种)三方面入手,分析在政府政策引导、市场经济调节影响下的功能演变情况,并着重关注旅游文化产业在街区内发展情况。建筑改造设计首先从受功能改变影响的过渡空间、室内空间改造设计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改造中材料选取、设备遮挡、氛围烘托三方面设计细节经行分析研究。再次,选取与闽南地区历史商业街区形式相近且保护更新较好的案例——台北迪化街,分析其在功能再生及改造设计方面的策略及成果。最终,结合自身和案例的研究,得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的历史商业街区功能再生与建筑改造实施策略,促使历史商业街区在经济发展和保护更新两方面实现发展。
王俏君[9](2018)在《彩叶芋EMS诱变材料的SCoT分子标记鉴定及抗寒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是天南星科花叶芋属多年生观叶植物,又称花叶芋、五彩芋。叶形特别,形态呈心形,似象耳;叶色丰富多彩,随着品种的不同,叶色也会随之有着丰富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观赏价值以及广泛的市场前景。彩叶芋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最适生长温度在25-30℃,耐寒性较差。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彩叶芋在类似重庆这样的北缘地区的应用和推广。选育抗寒性提高的彩叶芋品种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本实验以形态学观察、生理指标结合DNA分子标记技术对实验室早期经EMS诱导得到的彩叶芋变异株进行鉴定和筛选,以期建立彩叶芋抗寒变异株的筛选与鉴定技术体系,获得丰富的彩叶芋抗寒种质材料。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获得的诱变材料在田间进行两个生长周期的观察,发现一些植株在叶色、叶形、以及红色的比例等外观形态上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根据田间形态变化的特征,将这些表型变异材料归为7个类别。在第一生长周期后期,自然低温条件下,发现2个表型变异类别的材料倒苗日期延后比较明显,推测这两类表型变异植株抗寒性较强。2、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结合,建立了彩叶芋SCoT-PCR(20μl)最佳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为:10×buffer 2μl,DNA模板80ng,Mg2+浓度为1.5mmol/L,引物浓度为0.7μ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25U,dNTPs浓度为0.5mmol/L,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筛出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电泳结果显示优化体系稳定性较高。3、运用该体系对观察到的稳定的表型变异株进行检测,共检测到4株表型变异株在分子水平上发生改变,命名为S1、S2、S3、S4,与对照株相比,变异株在SCoT-PCR扩增中的条带差异表现为缺失、新增、既缺失又新增三种类型。4、对彩叶芋红桃“K”野生型、红桃“K”变异株S1、S2、S3、S4及5份由实验室保存栽培的彩叶芋品种共10个样品进行SCoT多态性扩增。从50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7个多态性高且较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9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多态带百分率77.4%。UPGMA聚类分析显示10个样品的遗传距离在0.60至0.84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阈值0.60处材料分为两大类。S1、S2、S3、S4变异株与野生型WT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85、0.710、0.720、0.645,结果表明:4个变异株在分子水平上与野生型相比均发生了一定变化。5、在低温胁迫下,S1、S2变异株的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较野生型显着增加,丙二醛含量显着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幅小于野生型,说明变异株较野生型耐寒性更强,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和第一周期低温调查结果相符,表明最终获得两株抗寒性相对提高的彩叶芋。
宋凡成[10](2018)在《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研究》文中认为姑苏古城在两千多年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逐渐积累沉淀,具有浓厚的底蕴,支撑着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实际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江南地域风情、日常习俗、历史发展。本文梳理苏州历史文化名街现阶段语言景观现状,挖掘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历史文化内涵,探讨语言景观与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苏州历史文化名街中商铺招牌和官方标牌运用SPEAKING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无论是私人语言景观还是官方语言景观汉语在语言景观中都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私人语言景观通过具有书法艺术特色的手书字体、繁体字、从右往左的书写顺序、黑底金字等手段营造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感;官方标牌双语多语标牌数量多、占比大,同时山塘街和平江路都有专门的品牌标识,凸显苏州历史文化名街打造知名历史文化旅游体验商业街区的决心。苏州历史文化名街牌坊语言景观数量较多,其内容集中表现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对姑苏古城的影响,丰富的私人手书体文字也增添了街区历史感。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也反映出姑苏古城传统服饰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从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中,我们能探寻到语言景观载体由象征性实物向幌子、店额等形式发展的轨迹;古代店名命名由简入繁发展的历史以及现代店名用词用字注重体现商铺文化属性的新特征,我们也能够从语言景观中得以体会。语言景观具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调整功能、互动功能和指示功能,商铺招牌信息功能弱化是近些年招牌命名的趋势,对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产生较大影响。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象征功能主要表现为语言景观映射社会文化心理和消费者身份地位,街区历史感的塑造也是语言景观象征功能的重要体现。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具有多方面价值,商铺或者文化街区管理机构努力通过语言景观打造品牌效应,以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用标牌对建筑、民俗节日、纪念活动、商业活动遗迹进行解说,因而具有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等价值;语言景观载体材质、用色、纹饰多体现我国古代取法自然、天人合一审美文化。街区语言景观存在繁简字、异体字混用,官方标牌翻译不统一,翻译的实用性不足。标牌中拉丁字母语码地位突出,弱化街区历史感等问题。针对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的创设,本文提出语言景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语言景观创设语境化、借鉴古典文化提升语言景观文化内涵和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四条策略。
二、室内珍品观察凤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内珍品观察凤梨(论文提纲范文)
(3)柑橘模式材料的开发与金柑属植物系统发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课题的提出 |
2.前人研究进展 |
2.1 模式植物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
2.1.1 模式植物拟南芥开发与应用历史 |
2.1.2 水稻、番茄和杨树模式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
2.1.3 前人在柑橘基因功能研究中使用的实验材料与研究进展 |
2.1.4 山金柑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开发和应用进展 |
2.2 果树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进展 |
2.2.1 温带果树 |
2.2.2 亚热带果树 |
2.2.3 热带果树 |
2.3 真柑橘果树系统发育与金柑属起源研究进展 |
2.3.1 真柑橘果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
2.3.2 中国柑橘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2.3.3 金柑的栽培与传播历史 |
3.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单胚山金柑纯系和杂交群体的构建及栽培评价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单胚山金柑纯系的构建 |
2.2 单胚山金柑农艺性状评价指标 |
2.3 单胚山金柑×滑皮金柑F1群体和F2群体的构建 |
2.4 DNA提取、分子标记初步估计纯合度与杂种鉴定 |
2.5 山金柑基因组特点检测 |
3.结果与分析 |
3.1 单胚山金柑纯系的构建 |
3.2 单胚山金柑农艺性状评价 |
3.3 单胚山金柑自交优系的选择 |
3.4 单胚山金柑PN02×滑皮金柑F1的构建与表型的初步调查 |
3.5 单胚山金柑PN02×滑皮金柑F2的繁育 |
4.讨论 |
4.1 山金柑纯系材料的进一步科学利用 |
4.2 “模式柑橘”“模式栽培”的继续探索 |
4.3 单胚山金柑PN02×滑皮金柑F1、F2群体的未来应用 |
第三章 山金柑全基因组测序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植物材料与核酸提取方法 |
2.2 基因组测序与组装流程 |
2.3 基因组与转录组分析方法 |
2.4 山金柑成花基因表达分析、SPL基因家族分析和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 山金柑基因组测序 |
3.1.1 基因组测序和组装 |
3.1.2 基因组注释 |
3.1.3 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
3.1.4 同源基因分析 |
3.1.5 系统发育分析 |
3.2 山金柑生活史转录组测序与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
3.2.1 山金柑生活史转录组测序 |
3.2.2 山金柑生活史基因共表达模式分析 |
3.2.3 山金柑成花机理比较转录组分析 |
3.3 山金柑SPL基因家族分析 |
3.3.1 山金柑SPL基因鉴定 |
3.3.2 山金柑SPL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
3.3.3 山金柑SPL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4.讨论 |
4.1 山金柑基因组的进一步优化 |
4.2 山金柑在柑橘植物树体发育研究中的未来应用 |
4.3 山金柑作为柑橘生殖发育研究的模式材料及山金柑早花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
第四章 金柑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植物材料与DNA提取方法 |
2.2 核SSR分子标记实验与分析方法 |
2.3 叶绿体序列测序实验与分析方法 |
2.4 重测序数据分析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 基于核SSR的金柑属植物遗传评价 |
3.1.1 基于核SSR数据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2 基于核SSR数据的主坐标分析 |
3.1.3 基于核SSR数据的系统发育分析 |
3.1.4 基于核SSR数据的群体结构分析 |
3.2 基于叶绿体序列的金柑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
3.2.1 基于叶绿体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2 基于叶绿体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3.3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栽培金柑与山金柑群体遗传学分析 |
3.3.1 栽培金柑与野生山金柑系统发育与主成分分析 |
3.3.2 栽培金柑与野生山金柑群体结构分析 |
3.3.3 栽培金柑种群与野生山金柑种群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4 栽培金柑种群与野生山金柑种群遗传分化分析 |
3.3.5 栽培金柑种群与野生山金柑种群连锁不平衡分析 |
3.3.6 栽培金柑种群与野生山金柑种群基因组高分化区检测 |
3.3.7 栽培金柑种群与野生山金柑种群动态分析 |
3.3.8 基于本研究结果和前人报道的栽培金柑起源假说 |
4.讨论 |
4.1 栽培金柑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的思考 |
4.2 金柑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发育与起源争议问题的新观点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附表 |
附录Ⅱ:附图 |
附录Ⅲ:补充数据 |
附录Ⅳ:科研产出 |
致谢 |
(4)光裸星虫早期发育观察及卵母细胞发育关键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星虫动物简介 |
2 星虫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
3 卵母细胞发育过程研究 |
4 无脊椎动物性腺或生殖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研究 |
4.1 热休克蛋白基因 |
4.2 成熟促进因子MPF |
4.3 卵黄蛋白原 |
4.4 皮质颗粒的相关蛋白 |
4.5 血凝素/变形细胞聚集因子 |
4.6 铁蛋白 |
5 转录组学在性腺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及胚胎幼体发育过程的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所用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样品制样与观察 |
2 结果 |
2.1 卵母细胞发育观察 |
2.2 胚胎幼体发育观察 |
3 讨论 |
3.1 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 |
3.2 光裸星虫胚胎幼体发育 |
第三章 光裸星虫卵母细胞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转录组数据过滤 |
2.2 Denovo组装和质量评估 |
2.3 基因注释 |
2.4 基因定量 |
2.5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检测 |
2.6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2.7 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筛选 |
3 讨论 |
3.1 转录组基础分析 |
3.2 卵母细胞周期界定 |
3.3 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 |
第四章 光裸星虫定量分析实验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光裸星虫全组织内参筛选 |
2.2 卵母细胞内参筛选 |
3 讨论 |
3.1 全组织内参筛选 |
3.2 卵母细胞内参筛选 |
第五章 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光裸星虫Vg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2.2 光裸星虫Peritrophi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2.3 光裸星虫FoxL2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2.4 光裸星虫Ferriti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2.5 光裸星虫Hsp90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3 讨论 |
3.1 光裸星虫Vg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
3.2 光裸星虫Peritrophin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
3.3 光裸星虫FoxL2 基因的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
3.4 光裸星虫Ferritin基因的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
3.5 光裸星虫Hsp90 基因的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
第六章 自动化小型养殖设施的设计 |
1 小水体降温系统 |
2 微型调频气泵 |
3 微粒饲料投料装置 |
4 微粒饲料混合和分配装置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金佛山兰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金佛山兰概述 |
1.1.1 金佛山兰的生物学特性 |
1.1.2 金佛山兰的研究价值 |
1.2 兰科植物概述 |
1.2.1 兰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
1.2.2 兰科植物的应用价值 |
1.3 兰科植物的繁殖方法 |
1.3.1 分株繁殖 |
1.3.2 假鳞茎繁殖 |
1.3.3 种子繁殖 |
1.3.4 组织培养 |
1.4 金佛山兰的研究现状 |
1.4.1 形态和生理生态研究 |
1.4.2 自然繁殖和组织培养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研究范围与内容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与外植体 |
3.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试剂与培养条件 |
3.3.1 基本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3.3.2 实验试剂 |
3.3.3 常用试剂配制 |
3.4 试验方法 |
3.4.1 金佛山兰的起始培养 |
3.4.2 金佛山兰的丛芽诱导 |
3.4.3 金佛山兰丛芽的继代培养 |
3.4.4 金佛山兰不定芽的生根 |
3.4.5 金佛山兰试管苗的炼苗与移栽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金佛山兰的起始培养 |
4.1.1 表面消毒方法的确定 |
4.1.2 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
4.1.3 小结 |
4.1.4 讨论 |
4.2 金佛山兰的丛芽诱导 |
4.2.1 无菌外植体和诱导培养基的初步筛选 |
4.2.2 基本培养基对丛芽诱导的影响 |
4.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芽诱导的影响 |
4.2.4 小结 |
4.2.5 讨论 |
4.3 金佛山兰丛芽的继代培养 |
4.3.1 ZT和 NAA不同浓度配比对丛芽继代的影响 |
4.3.2 同摩尔浓度下不同细胞分裂素对丛芽继代的影响 |
4.3.3 小结 |
4.3.4 讨论 |
4.4 金佛山兰不定芽的生根 |
4.4.1 培养基矿质含量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4.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4.4.3 培养基蔗糖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4.4.4 凝固剂对不定芽对生根的影响 |
4.4.5 活性炭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4.4.6 不定芽的两段生根 |
4.4.7 小结 |
4.4.8 讨论 |
4.5 金佛山兰试管苗的炼苗与移栽 |
4.5.1 试管苗的炼苗 |
4.5.2 试管苗的移栽 |
4.5.3 小结 |
4.5.4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6)文化地标的展示与城市认同 ——对苏州工业园区诚品书店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政府资源调配出的苏州诚品 |
第一节 规划下的苏州新城 |
第二节 诚品在苏州新城的落地 |
第三节 契合新城的文化地标 |
第二章 彰显现代性想象的展示设计 |
第一节 全球化的地方再造 |
第二节 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 |
第三节 本土元素的吸纳 |
第三章 中产化生活方式的塑造 |
第一节 让书籍融入日常 |
第二节 旋转的时尚舞台 |
第三节 凸显儿童的分量 |
第四章 文化参与和体验的引导 |
第一节 指向精英文化的主题活动 |
第二节 调动顾客积极性的参与机制 |
第三节 培育艺术实践的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君子兰生产现状 |
1.2 国内外君子兰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
1.3 辽宁省君子兰生产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调查地点与方法 |
2.1 调查地点 |
2.2 调查方法 |
2.2.1 查阅文献 |
2.2.2 实地走访 |
2.2.3 电话咨询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辽阳市君子兰生产现状 |
3.1.1 种植种类及品种 |
3.1.2 种植面积及产量 |
3.1.3 生产方式及设施 |
3.2 辽阳市君子兰栽培技术 |
3.2.1 繁殖方式 |
3.2.2 移栽换盆与基质配制 |
3.2.3 温光水肥管理 |
3.2.4 花期调控 |
3.2.5 病虫害防治 |
3.3 辽阳市君子兰销售情况 |
3.3.1 产品销售 |
3.3.2 经济效益分析 |
3.4 辽阳市君子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精品君子兰少 |
3.4.2 种苗质量差 |
3.4.3 标准化程度低 |
3.4.4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
3.4.5 病虫害得不到很好控制 |
3.4.6 科研技术投入较少 |
3.5 辽阳市君子兰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3.5.1 建立多渠道销售模式 |
3.5.2 加大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 |
3.5.3 增加新型君子兰产品 |
3.5.4 增加君子兰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
3.5.5 加快技术创新推广 |
4 讨论 |
4.1 促进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稳步发展的措施 |
4.2 辽阳市君子兰病虫害防控技术 |
4.3 辽阳市君子兰无性繁殖及花期调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8)历史商业街区的功能再生与改造设计研究 ——以闽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政策鼓励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
1.1.2 新常态下历史商业街区发展优势显现 |
1.1.3 我国历史商业街区功能更新面临的困境 |
1.2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
1.2.1 历史商业街区 |
1.2.2 历史商业街区的功能 |
1.2.3 功能再生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小结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框架 |
第2章 历史商业街区发展历程及闽南地区典型案例概述 |
2.1 历史商业街区发展历程 |
2.1.1 历史商业街区起源 |
2.1.2 历史商业街区保护更新历程 |
2.1.3 历史商业街区现状特征 |
2.2 闽南地区典型案例的选取及其历史沿革 |
2.2.1 泉州西街 |
2.2.2 厦门中山路 |
2.2.3 漳州台湾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历史商业街区功能演变的特征及影响研究 |
3.1 城市视角下历史商业街区的街区功能增加 |
3.1.1 历史商业街区规划功能定位的转变 |
3.1.2 街区具有提升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和延续城市文脉的功能 |
3.1.3 街区契合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充当城市生产力 |
3.2 步行化策略下历史商业街区的街道功能演变及其对建筑过渡空间的影响 |
3.2.1 历史商业街道步行措施及交通转换处理 |
3.2.2 历史商业街区街道景观增加 |
3.2.3 历史商业街区街道空间中休闲、商业、展示功能植入 |
3.2.4 街道功能演变对建筑过渡空间的影响分析 |
3.3 历史商业街区商业业种业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建筑改造设计的影响 |
3.3.1 零售业业种数量变化特征 |
3.3.2 零售业业种分布变化特征 |
3.3.3 政策指导的业态与地租支付能力矛盾促使店铺功能复合化 |
3.3.4 业种业态变化对建筑空间需求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历史商业街区中建筑适应功能再生的改造设计研究 |
4.1 旅游商业发展影响下历史商业街区建筑过渡空间的应变设计研究 |
4.1.1 对骑楼五脚基空间传统行为的展示性设计分析 |
4.1.2 呼应步行街的门头设计的主导要素分析 |
4.1.3 商业空间扩大影响下“宅店分离型”骑楼建筑“楼梯”空间设计分析 |
4.2 基于业种变化与功能复合的历史商业街区室内空间设计分析 |
4.2.1 顾客空间与商品空间的公共性增加 |
4.2.2 室内商业空间利用率提高 |
4.2.3 功能复合后多种功能分布方式及流线优化 |
4.3 再生功能空间设计的细节处理研究 |
4.3.1 建筑改造中非“修旧如旧”材料的选用处理 |
4.3.2 空调消防电力设备的有机融入 |
4.3.3 室内空间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台北历史商业街区典型案例实地调研分析与启示 |
5.1 台北历史商业街区的历史发展与保护更新概况 |
5.1.1 台北历史商业街区发展沿革与产业文化 |
5.1.2 台北历史商业街区的保护更新历程 |
5.1.3 台湾历史商业街区建筑保存及改造建筑管制条令 |
5.2 台北历史商业街区建筑空间再利用案例 |
5.2.1 民艺埕 |
5.2.2 米粮桁 |
5.2.3 阿嬷家 |
5.3 台北历史商业街区功能再生方式 |
5.3.1 传统产业业种多机制保存 |
5.3.2 文创产业带动保存机制 |
5.3.3 街区活动对街区保存的促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历史商业街区功能再生及建筑改造实施的主要策略 |
6.1 明确历史商业街区功能定位 |
6.2 合理疏导交通,完善街区步行交通体系及步行环境 |
6.3 零售业业种结合区位历史条件合理布局统筹发展 |
6.4 设计结合生活商业功能丰富活化建筑空间 |
6.5 历史文化元素多元置入过渡空间及室内空间 |
6.6 增设街区建筑管制法规,加强建筑师改造设计参与度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泉州西街、厦门中山路、漳州台湾路、台北迪化街商业统计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彩叶芋EMS诱变材料的SCoT分子标记鉴定及抗寒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彩叶芋的生物学特性及观赏价值 |
1.2 离体诱变 |
1.2.1 概述 |
1.2.2 EMS诱导突变体的原理及应用 |
1.2.3 变异植株的鉴定 |
1.3 分子标记技术 |
1.3.1 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应用 |
1.3.2 分子标记技术在花叶芋属植物中的应用 |
1.4 低温胁迫下观赏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
1.4.1 低温胁迫对植物外部形态的影响 |
1.4.2 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
1.4.3 低温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4.4 低温胁迫对植物渗透物质的影响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章 诱变材料的表型观察及抗寒性初步调查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M0代第一生长周期表型观察 |
3.2.2 M0代第二生长周期表型观察 |
3.2.3 M0代第一生长周期表型变异株的抗寒性调查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表型变异株的筛选 |
3.3.2 M0代第一生长周期表型变异株的抗寒调查 |
3.4 讨论 |
第4章 表型变异株SCoT分子标记鉴定 |
4.1 试验材料 |
4.1.1 植物材料 |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彩叶芋DNA的提取 |
4.2.2 单因子实验 |
4.2.3 SCoT-PCR反应因素的正交设计 |
4.2.4 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的确定 |
4.2.5 反应体系稳定性验证 |
4.2.6 彩叶芋变异株SCoT分子标记及聚类分析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改良CTAB法对彩叶芋DNA提取效果分析 |
4.3.2 彩叶芋SCoT-PCR优化体系分析 |
4.3.3 变异株的多态性分析 |
4.3.4 10份彩叶芋材料SCoT扩增多态性及聚类分析 |
4.4 讨论 |
第5章 变异株的抗寒性分析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试验设计 |
5.2.2 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
5.2.3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低温胁迫下彩叶芋叶片形态的变化 |
5.3.2 低温胁迫对彩叶芋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5.3.3 低温胁迫对彩叶芋SOD活性的影响 |
5.3.4 低温胁迫对彩叶芋POD活性的影响 |
5.3.5 低温胁迫对彩叶芋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5.3.6 低温胁迫对彩叶芋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6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下一步计划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缩略词 |
致谢 |
附图 |
(10)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言景观形式分析 |
第一节 商铺招牌语言景观分析 |
一、商铺招牌语码选择 |
二、商铺招牌语码顺次 |
三、商铺招牌字体运用 |
四、商铺招牌空间处所 |
第二节 官方语言景观标牌分析 |
一、官方标牌语码选择 |
二、官方标牌语码顺次 |
三、官方标牌功能分类 |
四、官方标牌空间位置 |
第二章 历史文化内涵在语言景观中的体现 |
第一节 传统文化在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中的体现 |
一、传统思想文化在语言景观中的体现 |
二、书法艺术在语言景观中的体现 |
第二节 地域传统在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中的体现 |
一、地域传统服饰 |
二、地域传统曲艺 |
三、地域传统饮食文化 |
第三节 店铺招牌文化的传承 |
一、店名创设发展轨迹在历史文化名街中的体现 |
二、店铺招牌语言景观形式的继承与演变 |
第三章 语言景观功能价值、问题及创设策略 |
第一节 语言景观功能分析 |
一、信息功能 |
二、象征功能 |
第二节 语言景观价值分析 |
一、文化价值 |
二、审美价值 |
三、经济价值 |
第三节 当前语言景观存在的问题 |
一、语言文字运用上的问题 |
二、语言景观过度商业化 |
第四节 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创设策略 |
一、语言文字规范使用 |
二、语言景观创设语境化 |
三、借鉴古典文化提升语言景观历史感 |
四、充分考虑受众信息需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室内珍品观察凤梨(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都市“闲逛者”的东方构型 ——刘以鬯写作风格研究[D]. 杨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17-18世纪意大利马约里卡锡釉陶中国风艺术研究[D]. 曹欣悦.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3]柑橘模式材料的开发与金柑属植物系统发育学研究[D]. 朱晨桥.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4]光裸星虫早期发育观察及卵母细胞发育关键基因的研究[D]. 张家炜.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5]金佛山兰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D]. 童虹宇. 西南大学, 2019(06)
- [6]文化地标的展示与城市认同 ——对苏州工业园区诚品书店的考察[D]. 熊方媛. 苏州大学, 2019(04)
- [7]辽阳市君子兰产业现状调查分析[D]. 王萌.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8]历史商业街区的功能再生与改造设计研究 ——以闽南地区为例[D]. 唐璐. 华侨大学, 2018(01)
- [9]彩叶芋EMS诱变材料的SCoT分子标记鉴定及抗寒性分析[D]. 王俏君. 西南大学, 2018(01)
- [10]苏州历史文化名街语言景观研究[D]. 宋凡成. 扬州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