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营养价值及其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左家信,冯家力,周丽平,袁春晖[1](2022)在《湖南产地4种豆类蔬菜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湖南产地4种豆类蔬菜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为豆类蔬菜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jeltee 2300自动凯氏定氮仪对湖南产地4种豆类蔬菜的蛋白质进行测定,采用曼默博尔A3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采用氨基酸评分法对豆类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豆类中氨基酸除了黑豆不含蛋氨酸外,其余均含17种氨基酸;黑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5.60 g/100 g、31.75 g/100 g、9.20 g/100 g; 3种豆类蔬菜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花豆(1.39 g/100 g)、芸豆(0.92 g/100 g)、豇豆(1.07 g/100 g),黑豆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居第二(1.91 g/100 g),略低于亮氨酸;芸豆中赖氨酸含量(44.88 mg/g蛋白)低于WHO/FAO模式(55 mg/g蛋白),其余3种豆类蔬菜的赖氨酸含量均高于或者接近WHO/FAO模式(55 mg/g蛋白)和卵清蛋白模式(55 mg/g蛋白),分别为花豆(72.40 mg/g蛋白)、豇豆(53.77 mg/g蛋白)、黑豆(53.65 mg/g蛋白);4种豆类蔬菜的限制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或缬氨酸或色氨酸。结论豆类蔬菜中赖氨酸含量优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与富含异亮氨酸、缬氨酸、色氨酸的食物等进行结合食用,构建合理膳食,提高食用价值。
杨明畅,马俪珍,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魏涯,王悦齐,李春生,赵永强[2](2021)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方法,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可对待测样品中目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为探究水产品中蛋白质组成及变化规律带来了新的途径。本文在重点介绍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水产品加工、贮藏、品质鉴别及质量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对目的蛋白质选择的局限性、水产品研究尚未覆盖、蛋白质受环境改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就此展望了丰富数据库、多组学方法联合分析等发展前景,以期为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水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郭亚晶,刘昆仑[3](2021)在《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富含不饱和脂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在此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自由基和其他次级氧化产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复杂变化。脂质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诱发蛋白质的交联、聚合,导致蛋白质共价结构变化、功能特性下降、风味恶化及营养损失,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脂质氧化产物诱导的蛋白质氧化会造成色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减少;巯基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降低;α-螺旋、β-折叠增加;蛋白质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高分子聚集体。本文综述了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期对揭示脂质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的互作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管骁,马志敏,宋洪东,孔曲笠,汪晓璇,李成,李帆[4](2021)在《萌发藜麦的营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藜麦由于其丰富均衡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萌发技术作为一种谷物精深加工方式,能够显着改善藜麦产品的风味及感官品质、降低不期望物质含量、促进功能成分富集(如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等,特别适合开发降血糖、防治乳糜泻、改善便秘、促进消化的新型藜麦食品。综述萌发过程中藜麦的主要营养物质变化、生理功能特性研究进展,旨在为藜麦高值化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冯旸旸[5](2021)在《乳清分离蛋白的乙醇改性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
王鑫,王延周,戴求仲,林谦[6](2021)在《苎麻嫩茎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苎麻嫩茎叶粗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含多种营养组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资源,苎麻可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提升畜禽产品品质,在动物生产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苎麻嫩茎叶的营养组成、饲用价值和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3部分进行综述,并提出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王勇生,唐楚,王明宇,杨富裕[7](2021)在《构树提取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构树营养价值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构树为桑科构属,其皮、茎、叶、果实和根部位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木脂素类、萜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力、抗病毒等功效;构树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21.8%,粗脂肪与粗纤维分别为5.9%和11.5%,其营养价值可与具有"牧草之王"美誉的苜蓿相媲美。杂交构树粗蛋白质含量可高达26%,是一种富含蛋白、钙、铁的优质饲料原料,杂交构树经过发酵处理后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文章综述了构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成分及营养生理功能与构树的营养价值,以期为构树作为新型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刘春梅[8](2021)在《水飞蓟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功能性评价及面包制备》文中研究表明以水飞蓟粕为实验原料,研究水飞蓟蛋白的提取方法及工艺优化,对提取制备的水飞蓟蛋白功能性进行评价,并将水飞蓟蛋白添加到面包中,以期对水飞蓟蛋白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及技术支撑。选用碱溶酸沉法和酶解超声辅助碱法提取水飞蓟粕蛋白,以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化这两种方法的提取工艺并对比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到两种方法提取水飞蓟粕蛋白的最佳工艺。碱溶酸沉法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料液比1:16、碱溶pH 11、浸提温度60℃、酸沉pH 5.5、离心转速4000 r/min、离心时间20 min。此条件下,得出水飞蓟粕蛋白的提取率为62.88%;酶解超声辅助碱法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加酶量2.5%+5.0%(纤维素酶+淀粉酶)、酶解pH 7、酶解时间80 min、酶解温度50℃、碱溶pH 10、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得出水飞蓟粕蛋白的提取率为43.56%。碱溶酸沉法蛋白提取率高,优于酶解超声辅助碱法。再选用活性炭脱色法对水飞蓟粕蛋白进行脱色提纯工艺优化,以脱色率和蛋白质损失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活性炭脱色法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活性炭添加量5%,脱色时间40 min,脱色温度60℃,此条件下,得出水飞蓟粕蛋白的脱色率为78.45%,蛋白质损失率为17.37%。真空冷冻干燥后提出的水飞蓟粕蛋白纯度为80.99%。水飞蓟粕蛋白分子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飞蓟粕蛋白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5 KDa~100 KDa之间,约有6个表达量明显的亚基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8.743、42.647、51.165、58.324、72.489 和 86.445 KDa,属于低分子量蛋白,在 18.734 KDa 和 42.647 kDa左右的亚基含量最高;水飞蓟蛋白功能性测试结果表明:与米糠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相比,水飞蓟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优于其他两种蛋白;而持油性和起泡性显着优于其他两种蛋白,表明水飞蓟蛋白具有更好的功能性及应用价值,可用于开发蛋白饮料、肉制品及烘焙食品等,为水飞蓟粕蛋白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鉴于水飞蓟粕蛋白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和应用价值,本文研制了水飞蓟蛋白面包,并对其主要质构及理化特性与对照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2%水飞蓟蛋白的面包较好地改善了面团特性,面包的比容、持水性、弹性等指标相应提高,面包的硬度和老化度得以改善,面包质量较好。为水飞蓟蛋白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究。
秦于思[9](2021)在《羊乳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的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研究》文中指出乳清作为食品工业中生产干酪时产生的副产物,具有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的优势,是高F值寡肽的理想来源。而不断开发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蛋白加工副产物作为原料,亦是高F值寡肽研究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羊乳乳清蛋白制备高F值寡肽,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首次在高F值寡肽的保肝护肝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高F值寡肽作为功能性配料在肝病相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使用胃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羊乳清蛋白进行分步酶解,以F值和水解度作为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最终得到的优化酶解条件为:第一步使用胃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时间为2 h、p H为2、温度为50℃、添加酶的质量分数为1%;使用风味蛋白酶进行第二步水解,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3 h、p H为7、温度45℃、添加酶的质量分数为0.5%。以F值为指标,使用活性炭对酶解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进行脱除,即脱芳工艺的优化,再通过正交试验最终得到的优化脱芳条件为:脱芳p H为2、时间为2 h、炭液比为1:5。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脱芳液体系的F值为26.32。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体系中支链氨基酸为101.568ng/m L,占总氨基酸的17.88%,根据凝胶色谱测得脱芳液中的肽段分布在2000Da以下,初步确定为羊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HFO)液。以抗坏血酸作为阳性对照,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乳清高F值寡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00 mg/m L和0.50 mg/m L的浓度下,1,1-二苯基-2-吡啶基肼基(DPPH)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盐(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77.27%和99.63%,在0.25 mg/m L的浓度下,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2.31%,且对于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以验证HFO的体内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经过HFO干预的实验组能够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实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相较于模型组都具有显着的升高(P<0.05)。实验结果表明HFO具有抗氧化活性。通过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验证HFO的对肝损伤的修护能力。将所得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过HFO治疗的实验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转氨酶的含量分别具有明显的升高和降低(P<0.05);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说明HFO可以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FO可以通过上调炎症抑制因子IκBα(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α,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和下调促炎因子p-p65(Phosphorylated p65,磷酸化p65)的表达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结果表明,HFO下调了小鼠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相对表达量来实现抗炎并保护肝脏细胞的作用。综上所述,羊乳清蛋白在优化条件下进行水解、脱芳后得到的HFO具有抗氧化、保肝护肝的生理活性,本研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乳清的高值化加工利用,而且对乳清高F值寡肽产品的多样化及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背景下,为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以及肝病相关的特殊食品的精准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东亮[10](2021)在《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及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根转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Cq)是一种一年生的双子叶植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抗逆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2017年,藜麦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公布,不仅掀起了一场藜麦研究的热潮,同时也推动了藜麦的育种和种植。但藜麦花期遭遇高温导致不育等农艺性症状的缺陷制约了藜麦的推广种植,因此探究藜麦花期高温不育的机理可以为藜麦的育种及推广种植提供指导。到目前为止,藜麦转化体系尚不成熟,仍未见CRISPR/Cas9基因编辑体系在藜麦上的应用,这对藜麦的基因功能研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为此,本研究进行了三部分工作:首先,对高温胁迫后的藜麦花序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从转录水平探索藜麦响应高温的通路,结合表型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藜麦花期高温不育的原因;其次,针对高温胁迫下出现藜麦花序开花数量减少,而植物MADS-box基因家族参与调控植物花器官发育和开花过程的功能特性,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蛋白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关系、表达模式特别是高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根据基因家族的分析结果和转录组的数据确定了候选靶标基因,构建了靶向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CqMADS33的基因编辑载体,并利用发根农杆菌在藜麦茎部注射,诱导产生转基因毛状根,以实现根部的转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藜麦花期高温胁迫转录组分析以藜麦品种Dave为实验材料,待其生长到花期时进行高温处理1天、6天和11天,每种处理时间取3株花序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分析发现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藜麦响应高温胁迫可影响碳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烷代谢等途径;同时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注释到了46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包括与花发育过程和开花过程相关的MADS-box基因家族,这与高温处理后藜麦花序的表型变化相符。(2)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藜麦中共鉴定到103个MADS-box基因,其中Ⅰ型MADS-box基因有39个,Ⅱ型MADS-box基因有64个。对103个基因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基因结构和蛋白motif、顺式作用元件、基因共线性关系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的扩张可能以串联重复和片段重复为主要驱动力,同时对高温胁迫也存在响应。CqMADS33为AGL24的同源基因,可能同样具有调控植物开花的功能,因此研究目标放在了CqMADS33基因上。(3)CqMADS33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DAP-seq及藜麦根转化的初步实验选取CqMADS33为靶基因,以pK7WGF2::hCas9为背景载体,将At U6启动子驱动的sg RNA表达框构建到载体上,命名为pK7WGF2::hCas9-CqMADS33,通过测序和瞬时表达验证了载体的可用性。使用Ar.A4发根农杆菌直接注射藜麦茎部诱导毛状根的产生,通过对毛状根的检测验证了转化事件的发生,这为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藜麦转化和基因功能的验证提供了一条途径。通过DAP-seq分析对CqMADS33的靶基因进行了探索,同时靶位点中的扩张蛋白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提供了方向。
二、蛋白质营养价值及其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蛋白质营养价值及其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产地4种豆类蔬菜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检测方法 |
1.4 营养评价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
2.1 4种豆类蔬菜氨基酸组成分析 |
2.2 4种豆类蔬菜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
2.2.1 必需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 |
2.2.2 AAS |
2.2.3 CS |
2.2.4 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结果 |
3 结 论 |
(2)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1.1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工作原理 |
1.2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特点 |
2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
2.1 水产品过敏原 |
2.2 水产品加工 |
2.3 水产品贮藏 |
2.4 水产品品质鉴别 |
3 总结与展望 |
(3)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脂质过氧化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1.1 脂质过氧化产物-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
1.2 脂质过氧化产物-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2 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互作机制 |
3 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
4 结语与展望 |
(4)萌发藜麦的营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藜麦萌发概述 |
2 藜麦萌发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
2.1 蛋白质 |
2.2 脂肪 |
2.3 碳水化合物 |
2.4 维生素和矿物质 |
2.5 其他抗氧化物质 |
2.5.1 多酚类 |
2.5.2 黄酮类 |
3 萌发藜麦生理功能特性概述 |
3.1 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
3.2 防治乳糜泻 |
3.3 减肥、助消化功能 |
4 结论与展望 |
(6)苎麻嫩茎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苎麻嫩茎叶的营养组成 |
2 苎麻嫩茎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功能 |
3 苎麻嫩茎叶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3.1 反刍动物 |
3.2 家禽 |
3.3 猪 |
3.4 水产动物 |
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5 小结 |
(7)构树提取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构树营养价值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
1.1 构树根或根皮中的化合物 |
1.2 构树皮中的化合物 |
1.3 构树叶中的化合物 |
1.4 构树茎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
1.5 构树果实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
2 构树分离化合物的作用效果 |
2.1 抗氧化作用 |
2.2 抗菌作用 |
2.3 增强免疫力 |
2.4 抗病毒 |
2.5 抑制类脂氧化和血管平滑肌增殖作用 |
2.6 抑制酪氨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作用 |
3 构树的营养价值 |
3.1 构树营养成分含量 |
3.2 杂交构树的营养成分 |
4 发酵构树的营养价值 |
5 构树中的抗营养因子 |
6 小结 |
(8)水飞蓟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功能性评价及面包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水飞蓟概述 |
1.1.1 水飞蓟的概述 |
1.1.2 水飞蓟的主要化学成分 |
1.1.3 水飞蓟粕 |
1.2 植物蛋白的研究现状 |
1.2.1 植物蛋白简述 |
1.2.2 植物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综述 |
1.2.3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
1.2.4 植物蛋白的脱色方法 |
1.2.5 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研究 |
1.3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水飞蓟粕蛋白的提取分离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1 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水飞蓟粕的基本成分测定 |
2.3.2 样品前处理 |
2.3.3 水飞蓟粕蛋白的等电点测定 |
2.3.4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5 水飞蓟蛋白提取率计算方法 |
2.3.6 蛋白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方法 |
2.3.7 脱色率的测定方法 |
2.3.8 蛋白质损失率的测定方法 |
2.3.9 碱溶酸沉法制备水飞蓟蛋白 |
2.3.10 酶解超声辅助碱法制备水飞蓟蛋白 |
2.3.11 水飞蓟粕蛋白的脱色 |
2.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水飞蓟粕蛋白的基础成分分析 |
2.4.2 水飞蓟蛋白等电点测定结果 |
2.4.3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 |
2.4.4 蛋白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4.5 碱溶酸沉法单因素实验结果 |
2.4.6 碱溶酸沉法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7 酶解超声辅助碱法单因素实验结果 |
2.4.8 酶解超声辅助碱法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9 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
2.4.10 活性炭脱色法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2.4.11 活性炭脱色法的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水飞蓟粕蛋白的分子量测定及其功能性质评价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SDS-PAGE法测定水飞蓟粕蛋白分子量 |
3.3.2 水飞蓟粕蛋白溶解性的测定 |
3.3.3 水飞蓟粕蛋白持水性的测定 |
3.3.4 水飞蓟粕蛋白持油性的测定 |
3.3.5 水飞蓟粕蛋白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
3.3.6 水飞蓟粕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
3.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水飞蓟粕蛋白分子量的分析 |
3.4.2 水飞蓟粕蛋白溶解性的研究 |
3.4.3 水飞蓟粕蛋白持水性的研究 |
3.4.4 水飞蓟粕蛋白持油性的研究 |
3.4.5 水飞蓟粕蛋白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研究 |
3.4.6 水飞蓟粕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水飞蓟粕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面包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
4.3.2 面包指标测定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面团膨胀体积的测定结果 |
4.4.2 面包比容的测定结果 |
4.4.3 面包水分的测定结果 |
4.4.4 面包质构的测定结果 |
4.4.5 面包色度的测定结果 |
4.4.6 面包感官评定结果 |
4.4.7 面包老化度的测定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羊乳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的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羊乳及乳清蛋白概述 |
1.1.1 羊乳简介 |
1.1.2 乳清蛋白简介 |
1.2 高F值寡肽研究现状 |
1.3 高F值寡肽的制备 |
1.3.1 蛋白质的酶解 |
1.3.2 高F值化 |
1.4 高F值寡肽的生理活性 |
1.4.1 抗氧化性 |
1.4.2 保肝护肝作用 |
1.4.3 解醉酒功能 |
1.4.4 调节体内苯丙氨酸代谢 |
1.4.5 抗疲劳功能 |
1.5 论文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立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羊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3 主要试剂 |
2.3 实验内容 |
2.3.1 羊乳清蛋白粉的制备 |
2.3.2 水解度的计算 |
2.3.3 BCAA与 AAA的测定及F值的计算方法 |
2.3.4 胃蛋白酶水解的单因素试验 |
2.3.5 风味蛋白酶水解的单因素试验 |
2.3.6 酶解工艺的优化 |
2.3.7 活性炭脱芳的单因素试验 |
2.3.8 活性炭脱芳工艺优化 |
2.3.9 氨基酸分析 |
2.3.10 分子量的测定 |
2.3.11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胃蛋白酶水解单因素实验 |
2.4.2 风味蛋白酶水解单因素实验 |
2.4.3 酶解工艺优化 |
2.4.4 活性炭吸附单因素实验 |
2.4.5 活性炭吸附工艺优化 |
2.4.6 氨基酸分析 |
2.4.7 分子量分布 |
2.5 分析与讨论 |
2.5.1 羊乳清蛋白的酶解 |
2.5.2 活性炭脱芳 |
2.5.3 氨基酸序列与分子量分布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羊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氧化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2 主要试剂 |
3.3 实验内容 |
3.3.1 高F值寡肽的制备 |
3.3.2 体外抗氧化活性 |
3.3.3 体内抗氧化活性 |
3.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
3.4.2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
3.4.3 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 |
3.4.4 血清指标 |
3.5 分析与讨论 |
3.5.1 体外抗氧化活性 |
3.5.2 体内抗氧化活性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羊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保肝护肝活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2 主要试剂 |
4.3 实验内容 |
4.3.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
4.3.2 摘眼球取血与解剖 |
4.3.3 肝脏指数及形态学观察 |
4.3.4 血清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
4.3.5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 |
4.3.6 Western-blot |
4.3.7 Realtime-PCR |
4.3.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安全性观察与体重变化 |
4.4.2 肝脏形态学情况及肝脏指数 |
4.4.3 血清转氨酶的活力 |
4.4.4 病理切片 |
4.4.5 Western-blot |
4.4.6 qRT-PCR结果分析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羊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的制备 |
5.1.2 羊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的抗氧化活性 |
5.1.3 羊乳清高F值寡肽的保肝护肝作用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专利 |
三、其他科研成果 |
(10)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及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根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藜麦 |
1.1.1 藜麦概况 |
1.1.2 藜麦抗逆性 |
1.2 高温胁迫对作物的影响 |
1.2.1 高温胁迫影响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 |
1.2.2 高温胁迫影响作物光合作用 |
1.2.3 高温胁迫影响作物生殖发育 |
1.2.4 高温胁迫影响作物产量和籽粒品质 |
1.2.5 高温胁迫产生氧化胁迫 |
1.3 植物花发育研究进展 |
1.3.1 植物花的发育 |
1.3.2 植物花发育模型 |
1.4 MADS-box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
1.4.1 MADS-box基因命名 |
1.4.2 MADS-box蛋白结构 |
1.4.3 MADS-box蛋白分类 |
1.4.4 植物MADS-box基因功能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藜麦花期高温胁迫转录组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引物序列 |
2.2 实验方法 |
2.2.1 高温处理及取样 |
2.2.2 RNA提取及测序 |
2.2.3 测序质量控制、比对、组装及基因注释 |
2.2.4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富集分析 |
2.2.5 RNA反转录及RT-qPCR验证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分析及基因注释 |
2.3.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2.3.3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 |
2.3.4 差异表达基因KEGG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 |
2.3.5 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家族 |
2.3.6 高温处理下花序表型分析 |
2.3.7 RT-qPCR验证 |
2.4 讨论 |
第三章 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数据来源 |
3.1.2 信息分析网站及软件 |
3.2 实验方法 |
3.2.1 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理化性质分析 |
3.2.2 藜麦MADS-box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 |
3.2.3 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系统发育分析 |
3.2.4 藜麦MADS-box基因结构与蛋白保守基序(motif)的分析 |
3.2.5 藜麦MADS-box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
3.2.6 藜麦自身及其与C.pallidicaule、C.suecicum的全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
3.2.7 藜麦MADS-box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理化性质分析 |
3.3.2 藜麦MADS-box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 |
3.3.3 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系统发育分析 |
3.3.4 藜麦MADS-box基因结构与蛋白保守基序(motif)分析 |
3.3.5 藜麦MADS-box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
3.3.6 藜麦自身及其与C.pallidicaule、C.suecicum的全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
3.3.7 藜麦MADS-box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CqMADS33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DAP-seq及藜麦根转化的初步实验 |
4.1 实验材料 |
4.1.1 植物材料 |
4.1.2 菌株及载体 |
4.1.3 实验试剂 |
4.1.4 实验仪器 |
4.1.5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
4.1.6 引物序列 |
4.2 实验方法 |
4.2.1 靶向CqMADS33基因sgRNA表达框的构建 |
4.2.2 CqMADS33基因靶向编辑载体的构建 |
4.2.3 pK7WGF2::hCas9-CqMADS33基因编辑载体的瞬时表达验证 |
4.2.4 藜麦根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及分子检测 |
4.2.5 CqMADS33基因DAP-seq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靶向CqMADS33基因sgRNA表达框的构建 |
4.3.2 CqMADS33基因靶向编辑载体的构建 |
4.3.3 pK7WGF2::hCas9-CqMADS33基因编辑载体的瞬时表达验证 |
4.3.4 藜麦根转化的初步实验及分子检测 |
4.3.5 CqMADS33基因DAP-seq分析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一 藜麦MADS-box基因重命名对应关系 |
附录二 TAIL-PCR测序结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蛋白质营养价值及其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产地4种豆类蔬菜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J]. 左家信,冯家力,周丽平,袁春晖. 实用预防医学, 2022(02)
- [2]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J]. 杨明畅,马俪珍,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魏涯,王悦齐,李春生,赵永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20)
- [3]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郭亚晶,刘昆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13)
- [4]萌发藜麦的营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 管骁,马志敏,宋洪东,孔曲笠,汪晓璇,李成,李帆. 粮油食品科技, 2021
- [5]乳清分离蛋白的乙醇改性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 冯旸旸.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6]苎麻嫩茎叶的饲用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王鑫,王延周,戴求仲,林谦. 动物营养学报, 2021(10)
- [7]构树提取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构树营养价值研究进展[J]. 王勇生,唐楚,王明宇,杨富裕. 饲料工业, 2021(12)
- [8]水飞蓟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功能性评价及面包制备[D]. 刘春梅.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12)
- [9]羊乳乳清蛋白高F值寡肽的制备及其功能活性研究[D]. 秦于思.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10]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及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根转化研究[D]. 张东亮. 烟台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