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肾健骨方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67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飞[1](2021)在《外伤一号方外敷配合顿足锻炼治疗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外伤一号方外敷配合顿足锻炼治疗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跖腱膜炎型跟痛症患者,去除脱落、剔除、及中止试验的病例,最终纳入65例有效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外伤一号方外敷配合顿足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伤一号方外敷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以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水平,Maryland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足功能水平,并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最后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缓解(组内比较,P<0.05);在治疗的同一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Maryland足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组内比较,P<0.05);在治疗的同一时间点,治疗组患者足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一号方外敷配合顿足锻炼治疗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疗效确切,在患者疼痛水平及足功能水平的改善方面有明显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罗熙林[2](2015)在《基于数据描述性分析的中医药蒸疗法在骨伤科运用的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中医学药蒸疗法适用于骨伤何病、那些症状、何种证型,以及其处方药物分布特点、规律等。方法:利用全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CNKI等网上数据库,通过以“中医药蒸、中医熏洗、中药熏洗、药蒸、熏洗、药浴等”为主题词(主题词之间为并列的逻辑关系,即以“或”相连接),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近5年的相关文献,然后利用循证医学文献数据分类的方法,收集资料,建立数据统计表格,采用spssl9.0软件,运用数据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药蒸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式统计研究。结果:①中医学药蒸疗法适用骨伤病种包括退行性病变、骨伤术后、跟痛症、软组织伤、创伤性、关节障碍(僵直)、扭挫伤、颈椎病和其他类的共9个单病种,其中以退行性病变位列第一(占比35.02%),骨伤术后的康复位列第二(占比32.18%),第三位则是软组织伤占比约7.89%,共占总比的75%以上;②适应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红肿、水肿)、关节障碍(僵硬)及其他等4种,其中尤以疼痛最为常见,达74.55%;③涉及证型包括风寒湿阻证、风湿热阻证、气滞血瘀证等实证,以及肝肾两虚与气血亏虚等虚证,其中以实证为主,共209次,超过70%;④使用药物共计194味,包括常用176味中药,和药食两用或地方特色用药18味,共使用频次3799次,涉及祛风湿类、活血类、温经通阳类、补益类等11类药物,其中以祛风湿类药(占比38.77%)、活血类药(占比30.88%)使用较为频繁,共占比近70%;⑤药蒸组方中扭挫伤以活血类药使用率最高占33.04%,祛风湿类药占比约29.57%,而其余诸病则以祛风湿类药最高,活血类药次之。结论:(1)骨伤药蒸疗法运用广泛,可运用多种疾病,其中以退行性病变及骨伤术后更为适用;(2)骨伤药蒸疗法适应症状以疼痛、肿胀、关节障碍等为主,其中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最好;(3)骨伤药蒸疗法适应证候以实证为主,尤以风、寒、湿邪阻闭所致的气滞血瘀证最佳;(4)祛风湿类药以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等最为常用,活血类药以红花、乳香、没药、牛膝等最为常用;(5)骨伤疾病药蒸组方当以祛风湿类药或活血类药为君。
韩延辉[3](2012)在《活血通络方熏洗治疗跟痛症66例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活血通络方熏洗方法对跟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拟活血通络方熏洗方法对66例跟痛症患者实施治疗,同时与采用常规封闭疗法的46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采用活血通络方熏洗方法优良率为91.84%(90/98),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方法的优良率为64.18%(43/67),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对照组46例共67足中有4例于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复发,而治疗组66例98足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活血通络方在跟痛症治疗方面比传统的封闭疗法效果好,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邱建忠[4](2011)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针刺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手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评定疗效,如果在5次内已达到临床痊愈,即可停止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McGill量表和何高洲的临床症状评定表的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没有显着差异(χ2=0.012,P=0.914)。两组疗效经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得(Z=2.099,P=0.036),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量表和临床症状评分经检验,P值均<0.001,可见,组内治疗前后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两种方法对足跟痛的症状均有改善。简化McGill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前的PRI感觉、PRI情绪分、VAS分和PPI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PRI感觉和VAS分组间比较经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2,0.004),两组治疗前后的PRI情绪分和PPI的改善程度经Wicoxon秩和检验亦发现存在显着差异(P<0.001),说明治疗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量表: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肿胀、功能情况及症状总分的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肿胀分值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Z=0.348,P=0.7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跟痛症肿胀程度的改善未有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功能情况和症状总分的改善程度经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我们发现治疗组在疼痛、功能情况和总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手法、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足跟痛均有肯定性疗效,能降低简化McGill量表和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而言,针刺配合手法在各方面要优于单纯手法治疗足跟痛。
唐传其,陆强益,梁燕芳,洪文,杨柳,陈泽林,江丽莹[5](2010)在《中医药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罗斌[6](2009)在《顿足锻炼配合醋盐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病因有跖腱膜炎、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足底神经卡压、跟腱炎、跟腱滑囊炎、跟骨高压症、跟骨应力骨折等。目前国内外对于本病的研究均有报道。西医通常有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激素封闭治疗,手术减压及各种理疗。关于这些方法的疗效,报道颇不一致,但文献表明运动疗法具有较多优势。国外学者亦有应用运动疗法的研究,主要包括跟腱、跖腱膜牵拉锻炼,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顿足锻炼配合醋盐疗法对此具有很显着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其可使足跟部的压力分散,提高局部痛阈,配合热盐水和热醋交替局部浸泡,可消除静脉瘀阻,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炎症吸收,最后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目前普遍研究认为足跟部的运动疗法配合理疗或中草药熏洗对足跟痛有效,但至今仍缺乏针对其疗效的严谨的RCT。研究目的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顿足锻炼配合醋盐疗法对此具有很显着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但治疗机理不明。探索此疗法对跟痛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思路及方法,这就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顿足锻炼+醋盐疗法,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消炎止痛药+理疗。随访3个月,采用盲法评价。顿足锻炼为每日坚持用患病足跟顿地,力量由轻到重,频率由慢而快,以患者能忍受疼痛为度,时间以自觉足底有温热感为宜。循序渐进,随时随地进行治疗。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坐位。醋盐疗法为在稀释的热醋水中,先用热气熏患足10min,然后泡足20min,边泡边推按足跟,对压痛点强力按摩,同法配制热盐水后按上述方法进行交替治疗,2次/天,1次30min,10天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用热水局部熏洗,疼痛明显者服用芬必得,每次0.3g,每日2次;同时用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2%利多卡因2-4ml做痛点局部封闭,封闭后休息1-2d,7d后再注射1次。采用信封随机法: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号与分组,并用信封密封后编号。治疗前按顺序分配和拆开信封,获得随机分配的结果,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疗效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检验水平α=0.05,控制混杂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消除或减轻疼痛,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的评价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或等同于对照组。
崔海峰,苗旭漫,徐爽,林延军,郭晶[7](2008)在《跟痛症诊治进展》文中认为
李洪伟,冯仲锴,祁开泽[8](2008)在《复骨健步片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骨健步片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复骨健步片(三七、枸杞子、丹参、山茱萸、黄芪、生地黄、桂枝等)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封闭配合芬必得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93.3%,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复骨健步片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效果显着且复发率低。
周大果,殷越,刘力[9](2007)在《跟痛症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跟痛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并对目前临床上对跟痛症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跟痛症属本虚标实之证,与劳损、年龄和体质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存在不同的证候.方药也千变万化。
何文玉[10](2007)在《温针疗法对跟痛症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探讨温针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近年来跟痛症的关注度有趋高的现象,但我国对本病的研究鲜少,资料尚不充分,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小样本临床研究,为新加坡跟痛症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及资料参考。2)希望通过有效又廉宜的治疗,帮助年长患者减轻家庭开销的负担,以及帮助跟痛症患者缓解足跟疼痛,减少症状反复发作的苦恼,让他们能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研究方法:采用以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疼痛程度及功能的改善为主要观察指标,以VAS疼痛视觉模糊标尺法及临床症状评分法为评价方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针上加艾灸;对照组只针不灸,穴位相同,每次治疗20min,共治疗3次评价疗效。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新加坡,共收集病例60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为49.33岁;病程最短两周,最长5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47.50岁;病程最短两周,最长4个月;各组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并通过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再将年龄分成两组<50岁及≥50岁,做治疗前后对照比较。依据客观观测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总体疗效:本研究治疗组2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2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疗法在治疗跟痛症疗效上优于单纯针刺。②VAS: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分值均数有显着下降,P=0.000<0.01,说明两组具有统计意义。治疗组在VAS疼痛分值疗效改善方面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年龄≥50岁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对比下,在改善疼痛方面有极显着的疗效③临床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数明显下降,P=0.000<0.01,提示两组不同疗法对跟痛症均有效,但温针疗法在针刺组的对照下,温针疗法对年龄≥50岁的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大于针刺组。结论:两组疗法对改善跟痛症的疼痛即临床症状都有效,但温针疗法比单纯针刺取得更好的疗效,尤其对年长者疼痛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单纯针刺。
二、补肾健骨方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67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健骨方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6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外伤一号方外敷配合顿足锻炼治疗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中止研究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和统计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与分析 |
1.1 两组患者性别的比较 |
1.2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1.4 两组患者发病部位的比较 |
2 两组病例疗效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2.2 治疗前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
3 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跖腱膜炎所致跟痛症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跖腱膜炎所致跟痛症的认识 |
3 立题依据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选用方法分析 |
5.1 外伤一号方方药组成及分析 |
5.2 中药外敷治疗 |
5.3 顿足锻炼 |
5.4 外伤一号方外敷配合顿足锻炼的治疗优势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数据描述性分析的中医药蒸疗法在骨伤科运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资料 |
1.1 资料检索 |
1.2 资料来源 |
1.2.1 书籍资料 |
1.2.2 期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选择标准 |
2.1.1 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数据规范方法 |
2.2.1 病名的规范 |
2.2.2 症状的规范 |
2.2.3 证候的规范 |
2.2.4 药物的规范 |
2.3 统计方法 |
2.3.1 录入数据 |
2.3.2 分析数据 |
3 结果 |
3.1 骨伤类疾病分布 |
3.2 骨伤类疾病症状分布 |
3.3 骨伤类疾病证候分布 |
3.4 骨伤疾病用药分布 |
3.4.1 骨伤疾病祛风湿类药分布 |
3.4.2 骨伤疾病活血类药分布 |
3.4.3 骨伤疾病温经通阳类药分布 |
3.4.4 骨伤疾病补益类药分布 |
3.4.5 骨伤疾病解表类药分布 |
3.4.6 骨伤疾病清热类药分布 |
3.4.7 骨伤疾病除湿消肿类药分布 |
3.4.8 骨伤疾病剩余类药物的分布 |
3.5 药蒸方用药分类 |
4 讨论 |
4.1 药蒸疗法适应骨伤科多种疾病 |
4.2 药蒸疗法适应骨伤科多种症状 |
4.3 骨伤药蒸疗法主要适应实证 |
4.4 骨伤药蒸疗法用药特点 |
4.4.1 骨伤药蒸重用祛风湿类药 |
4.4.2 骨伤药蒸当用活血类药 |
4.4.3 骨伤药蒸适当加入温经通阳之药 |
4.4.4 骨伤药蒸酌情考虑加入补益类药 |
4.4.5 骨伤药蒸解表类药的使用 |
4.4.6 骨伤药蒸清热类药的使用 |
4.4.7 骨伤药蒸除湿消肿类药的使用 |
4.4.8 骨伤药蒸剩余类药的使用 |
4.5 骨伤药蒸组方 |
5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
附件3 |
(3)活血通络方熏洗治疗跟痛症6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定标准[5]: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跟痛症的概述 |
第二节 跟痛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
第三节 跟痛症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三章 临床试验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临床研究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一节 入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第二节 两组疗效比较 |
第三节 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比较 |
第四节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疗效分析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三节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1 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跟痛症30例临床观察 |
附2 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 |
附3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 |
附4 攻读博士期间的工作成绩 |
致谢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5)中医药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内服疗法 |
2 中药外治疗法 |
3 内服外治疗法 |
4 中药外洗配合手法疗法 |
5 中药外洗配合药垫、痛点注射疗法 |
6 其他疗法 |
7 结 语 |
(6)顿足锻炼配合醋盐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
一、概述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 西医研究和治疗 |
1.解剖学基础 |
2.现代医学病因及病理机制 |
3.临床表现 |
4.鉴别诊断 |
5.西医治疗方法 |
(1) 封闭疗法 |
(2) 小针刀疗法 |
(3) 体外冲击波疗法 |
(4) 手术治疗 |
(二) 中医研究和治疗 |
1.中医认识与研究 |
2.中医药治疗方法 |
(1) 中药汤剂内服法 |
(2) 中药熏洗疗法 |
(3) 中药外敷法 |
(4) 针灸治疗 |
(5) 综合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退出标准 |
四、研究方案 |
1.研究方法 |
2.总体设计方案 |
3.技术路线 |
4.随机分组 |
5.评价指标 |
6.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
五、数据资料分析整理与统计 |
(一)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
(二)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
1.样本含量 |
2.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跟痛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辩证 |
二、跟痛症的解剖学基础及发病机制 |
三、顿足锻炼配合醋盐疗法的理论渊源及作用特点 |
四、市场经济学价值 |
五、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跟痛症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病因和机制 |
3 临床症状 |
4 鉴别诊断 |
5 治疗 |
5.1 非手术治疗:多数病人可先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可单独使用至少半年。 |
5.2 手术治疗: |
(8)复骨健步片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疗效分析 |
3.1 疗效标准[2] |
3.2 治疗结果 |
4 讨论 |
(10)温针疗法对跟痛症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跟痛症研究进展 |
1 跟痛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
1.1 历代医家对跟痛症的认识 |
1.2 近代中医对跟痛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近代中医对跟痛症分型的认识 |
1.4 中医临床治疗 |
2 跟痛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 |
2.2 跟痛症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综述二 温针疗法治疗跟痛症的研究进展 |
1. 温针的概念 |
2. 历代医家对温针疗法的认识 |
3. 温针疗法中医机理的研究 |
4. 近代温针治疗跟痛症的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入组资料可比性分析 |
诊疗标准 |
1 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制定)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临床研究方法 |
结果 |
1 VAS疼痛分值变化 |
2 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
3 疗效判定分布比较 |
讨论 |
1 温针疗法对跟痛症疗效的探讨 |
2 疗效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补肾健骨方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67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外伤一号方外敷配合顿足锻炼治疗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疗效观察[D]. 李飞.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数据描述性分析的中医药蒸疗法在骨伤科运用的文献研究[D]. 罗熙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3]活血通络方熏洗治疗跟痛症66例疗效观察[J]. 韩延辉. 吉林医学, 2012(09)
- [4]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D]. 邱建忠.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4)
- [5]中医药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进展[J]. 唐传其,陆强益,梁燕芳,洪文,杨柳,陈泽林,江丽莹. 河北中医, 2010(02)
- [6]顿足锻炼配合醋盐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D]. 罗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跟痛症诊治进展[J]. 崔海峰,苗旭漫,徐爽,林延军,郭晶. 吉林医学, 2008(13)
- [8]复骨健步片配合外洗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J]. 李洪伟,冯仲锴,祁开泽.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02)
- [9]跟痛症中医药治疗进展[J]. 周大果,殷越,刘力. 中医药信息, 2007(04)
- [10]温针疗法对跟痛症临床疗效评价[D]. 何文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