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第九章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风险防范第一章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第九章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风险防范第一章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

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九篇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第一章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东[1](2021)在《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证券公司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具有重大意义。在其业务转型的过程中,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的识别与衡量以及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是证券公司保证自身良好运行发展的基础。中信证券作为券商行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行业规模也是最大的券商龙头,在A股市场上市值最大。中信证券还占领多个第一,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均为行业第一,中信证券是本文研究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一案例得出的启示较为典型。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中,中国证券业协会在2019年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本文以中信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模式为案例,介绍了其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后,创新性地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四个角度对其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首先通过市场模型法、公司财务指标等方法,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对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识别。进而结合识别结果对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其模式较为成功的原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与工作经验提出案例分析启示并提出建议。本文应用了资本市场经济模型、公司财务管理指标、巴塞尔新标准模型等分析方法对中信证券公司开展资产风险管理经营业务过程中的资本市场投资风险、操作策略风险、流动性投资风险分别进行了识别、分析与评价上设定对应指标,定量识别分析对应风险,并进行评价。从分析风险管理模式的角度上看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通过对目前中信证券在开展金融资产市场监督风险管理经营业务中存在可能直接产生的各种证券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四种不同因素分别进行了不确定量风险辨认评估分析和基于信用风险等不同特征的不确定性风险辨认评估分析,并提出启示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性意义。

胡亚静[2](2021)在《方正证券盈利模式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19年股票市场的复苏、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得持续推进,原本证券业应当迎来新的一轮业绩增长,但是方正证券却在市场行情一片大好的情况下,2019年总资产同比下降7.84%,与券商营业收入同比平均增长率41.4%相比仅增长了15.24%。与此同时,方正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方正集团还宣布了破产重整,方正证券的股权也将面临着调整,对方正证券的影响尚未可知。在内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外部环境也不甚乐观,面临着被头部券商加剧挤压生存空间、被中小券商在互联网加持下细分业务赶超的态势。在此情况下,如果方正证券可以主动探索调整盈利模式,率先回归资本中介本源,主动优化结构,谋求经营转型以适应市场环境,那么便可打破当前的营业收入增长缓慢、净利润增长率不足等问题。笔者以方正证券作为分析案例,试着以盈利模式四要素理论对其盈利模式做一个系统地分析。本文首先梳理了方正证券盈利模式的演变历程,随后重点对方正证券的盈利模式以四大构成要素为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以分析所得数据得出方正证券盈利模式存在客户选择错误、成长期业务发展不畅、盈利结构失衡和盈利屏障能力不足四个问题。究其原因,外有监管严格、头部效应挤压,内有违规事件频出、业务布局难以匹配公司发展。就此,笔者也提出了五点建议:应当优化网点布局、平衡收入来源来稳定盈利结构、加速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以形成特色经营模式、建立有效合规风险管理和合理控制企业成本。作为非头部券商的大型券商,方正证券目前的盈利模式困境更具代表意义。通过对方正证券盈利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行业多数证券企业的盈利模式有所了解,而对其盈利模式的优化建议更有助于中小券商实现盈利模式新发展。最终转型成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新型券商。

胡旭[3](2021)在《基于云南州市面板数据的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边境地区,在各自国家中均具有远离各国的经济中心、开发程度弱、地区竞争力低的特点。为此,各国均实施以开放各自市场为导向的开放战略来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随着开放后人口、贸易等不断的交融,边境地区对于金融合作的需求也尤为迫切。然而随着沿边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此时地区内的金融发展水平就成为了沿边金融开放能否在经济发展和金融领域中发挥更多正面效应以及降低风险的关键因素。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在保障沿边金融开放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还可以优化改革,为沿边金融开放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并且针对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影响机制的探讨也将为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帮助。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在推进沿边开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窗口作用。作为我国最早与周边国家开展金融合作的省份,云南沿边金融开放发展特色鲜明,跨境金融合作优势明显。为此本文特选定了云南十六个州市的面板数据来进行了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影响的研究。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与沿边金融开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金融发展通过扩大金融规模吸引外资、提高金融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完善金融结构使抗风险能力提高以及增强金融服务四个方面作用于沿边金融开放。其次从云南省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三方面对云南省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从云南省与沿边国家货币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自由贸易区以及省内机构走出去、外资机构走进来四方面分析了云南省沿边金融开放的现状。之后,利用云南十六个州市2008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的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以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为指标测定的金融发展程度均对沿边金融开放具有促进作用,且金融规模的促进效用更大。2.控制变量中各州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进出口总额的提高和2010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沿边金融开放的扩大。最后,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云南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完善金融结构、紧抓自贸区建设以及开发产业金融合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美林[4](2021)在《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赋能证券行业,券商互联网经纪平台建设与完善,证券经纪业务进入以“互联网经纪业务”为突出代表的“后互联网”阶段。当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中小券商数量的连年激增,以“佣金战”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战略被各大券商视为抢夺证券经纪市场份额的不二利器,以“官网”、“官方APP”为主阵地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以轻资产的“C型”营业部作为线下“客服中心”的证券经纪模式日益成为券商行业发展主流模式。但是纵观国外市场“零通道”的佣金现状,以及我国证券行业“佣金率”逐渐触底、券商低佣金收益难以维持日常运营成本,互联网经纪业务走向何方、如何发展成为实践中和理论研究中关注的创新点。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是以互联网经纪业务为核心业务的一家综合性全牌照类券商,面对外部行业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本文以其互联网经纪业务为研究核心,以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在介绍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PEST、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分析其机遇和威胁;围绕资源分析和能力,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最后运用SWOT分析矩阵,全面系统梳理公司所处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明确了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应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并提出业务竞争的战略重点和实施的保障性措施。通过本文研究,不仅为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发展提供系统、可行的决策建议参考,同时也为我国证券行业其他证券公司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李晓轩[5](2021)在《H证券公司差异化经营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监管不断鼓励创新,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开展带来了机会。同时,证券行业进入头部效应时代,证券公司强者恒强的地位不断巩固,对于中小证券公司而言,面临着竞争与威胁。证券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迫使其尽快转型,尤其是要打破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形成差异化经营策略。本文以H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经营策略的相关概念,经营策略是为经营战略服务的。运用PEST、SWOT分析方法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对H证券公司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盈利能力下降,业务优势不突出,业务模式较为传统”等。公司外部环境存在政策方面对创新的鼓励、资产管理市场空间的扩大、市场对创新业务和多元化产品的需求,为证券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公司内部出现了盈利能力下降、竞争优势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公司差异化意识不足、产品缺乏创新以及营销手段较为传统等。接下来在制定差异化经营策略的过程中通过对欧美投资银行业五种差异化模式进行了借鉴。经过综合分析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可行性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从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营销手段差异化三个维度制定的经营策略。公司通过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多元化和创新来实现差异化;在营销差异化方面进行细分市场的选择和目标市场定位,避开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有区位优势和专业领域优势的市场实现差异化营销策略;在服务方面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进行金融科技布局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为了保障差异化经营策略的有效实施,采取了资金、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

周汉城[6](2021)在《证券市场先行赔付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法》第九十三条首次规定了证券先行赔付制度,该制度是我国多层次投资者民事赔偿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走向完善的缩影,对于及时、充分补偿投资者的损失有重要意义,对于压实保荐机构的证券市场“看门人”职责有重要作用。证券市场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金融市场稳定关系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完善证券先行赔付制度对于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稳定金融市场秩序都有助益。我国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构建起始于万福生科欺诈发行案,2015年12月,保荐机构先行赔付承诺义务写入《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内容与格式准则1号》),2019年12月,证券先行赔付制度正式写入《证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一制度研究颇多,但对于赔付与受偿主体范围、赔付标准、激励机制、资金来源与追偿等问题仍有分歧。本研究立足于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对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域外先进立法经验,尝试对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第一章是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及方法,并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二章展开分析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概念、基础法律关系及正当性。明确证券先行赔付是指适用于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案件,先行赔付人在行政处罚和民事判决作出之前与受偿投资者达成和解并在赔付后获得追偿权的法律制度。先行赔付人与受偿投资者就证券民事纠纷相互妥协、达成合意的行为,符合民事和解的特征,双方系和解协议关系。证券先行赔付在前置程序、周期长度、证明难度、维权成本等方面,较民事诉讼有优势,建立并完善先行赔付制度有其必要性。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价值体现在助力受损投资者获得补偿、为虚假陈述行为人获得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待遇建立渠道、缓解上市公司的赔付压力、促进资本市场公平稳定发展等方面。第三章对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立法现状、实践现状进行梳理与评析,并对证券先行赔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法律渊源包括《证券法》、《内容与格式准则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加强投资者保护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先行赔付的具体规则尚付阙如。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建立过程体现出“实践先于立法”的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先行赔付实践案例包括万福生科案、海联讯案、欣泰电气案。本文考察立法和实践争议,提出证券先行赔付制度存在赔付与受偿主体范围不明确问题,赔付标准一致性与公平性不足问题,制度启动激励不足问题,赔付资金来源单一与追偿权实现困难问题,并以此作为本文的问题导向,展开研究。第四章对比美国的公平基金制度与我国“民事赔偿优先”原则的配套制度,得出美国的公平基金制度在运用行政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行政和解金补偿受损投资者方面具有优越性的结论,建议我国设立公平基金制度以落实“民事赔偿优先”原则。对比香港的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与内地的投保基金制度,得出投资者赔偿基金在维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具有优越性的结论,建议内地改革投保基金制度,强化其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职能。第五章立足于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对先行赔付制度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域外先进立法经验,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制度完善建议:引入投保基金先行赔付投资者,以实质性标准认定受偿主体;明确赔付标准并提升赔付方案认可度,建设专用网络平台提升投资者参与度;制定配套的行业指引明确先行赔付的具体规则,制定部门规章明确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条件及效果;以“不完全”赔付方式鼓励多主体联合赔付,设立公平基金保障先行赔付人追偿权。在证券先行赔付制度设计中,先行赔付人主动出资补偿投资者损失,承担了巨大的追偿风险。这一制度设计的实质是立法者在权衡先行赔付人的经济利益、投资者损失填补、资本市场秩序时,做出了弱化赔付人合法权益,倾斜性保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秩序的选择。本研究正是基于平衡各方利益的立场,尝试探索一条完善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路径。

徐晓惠[7](2020)在《独立让与担保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选题和研究基于以下理由: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称《民法典》)担保物权章节首次采用了“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的模式,典型担保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结构保持了一致,纳入物权编中的“担保物权章节”,除典型担保外的非典型担保,《民法典》388条第1款明确将“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类型一并纳入担保范畴,表明《民法典》对非典型担保确立了开放、包容、非排斥性的立法态度,非典型担保合同效力的确认为非典型担保进一步类型化区分规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现代经济的高频流通强调动态规避和化解风险,从属性因过多赋予担保人抗辩权,已经成为束缚担保物权发展的桎梏,世界范围内担保物权出现了“从属性之极小化”趋势,国内担保物权目前处于不动产动产抵押到担保一元化的中间阶段,“保全型担保”向“流通型担保”的过渡时期,实践中,双合同并立、所有权转移担保债权的非典型担保类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滥觞于强制平仓、进口押汇等我国民商事实务各个领域,纷繁的表象形态已经表现出市场主体对担保物权独立性的渴望和需求。但是,目前对全国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此种非典型担保规制的总体思路为否认债权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参照抵押的处理方法,并将其纳入从属性担保的规制范围。以上规制方法无视了担保物权的独立性诉求及市场主体选择双合同并立、所有权转移担保而非传统担保的目的。将直接造成以下几种后果:第一,将此种非典型担保强制纳入传统担保的程序进行规制,无视市场主体对现有担保实现程序高成本的不满,将使市场主体寻找更加隐蔽的担保形式以降低担保权实现成本,引发新一轮的适法与司法问题;第二,否定此种非典型担保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于债权人的效力,将其直接归于从属性担保,导致其无法为商事实践出现的强制平仓、进口押汇等提供制度供给,商事实践将会另寻相同的制度以供给其自身结构的建立;第三,由于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于担保权人后,设定人并无措施控制债权人对第三人转让财产,尤其是债权人认为债务人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不会等到法院拍卖标的物即会处分财产以实现担保权,而出于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债务人起诉要求标的物的所有权也只能以违约进行赔偿,反而更加不利于债务人利益的保护。总体来看因传统担保物权“僵化地理解和构造从属性原则”,这种对债务人父爱主义的强制关怀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多层次的融资需求,最终后果只能逼迫市场主体另立游戏规则。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我国双合同并立、所有权转移担保的实然状态做了深入的考证:我国出现的此种非典型担保与比较法上的德日等国的让与担保在外观上相同,因此,有观点直接称之为让与担保。但是在标的范围上与德日让与担保具有显着的不同,例如德国让与担保标的范围仅限于动产、债权等。而日本让与担保的标的范围为动产、不动产等一切可以转让的财产性权利。而此种非典型担保的标的范围主要为登记生效主义内的不动产、权利等。适用标的范围的不同,直接反映出市场主体期望达到的经济目的不同。比较法上德日等国以让与担保替代抵押的作用,而在我国直接原因则是担保物权独立性诉求在非典型担保领域的强烈表达。经过以上考证得出如下结论:即我国需要的为能够承载担保物权独立性的担保类型。而我国出现的此种非典型担保,并立合同的相互分离使其在交易外观上呈现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是双方之间债的约定的当然结果,直接表现为设定人对于债权人擅自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失控。从内容上,“所有权转移担保”使得担保权严格附着于所有权之上区别于传统抵押中抵押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架构,能够在客观上摆脱设定人对标的物的束缚,进而摆脱“先诉讼后偿债”的传统担保实现模式,为了与德日让与担保相区分,本文认为称之为独立让与担保更为适宜。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构建独立让与担保制度的设计思路:即以突破担保物权的从属性为使命,在我国登记生效标的范围内构建独立让与担保制度。第一,理论上,独立让与担保的独立性理论不是建立于物权无因性的基础之上,而是基于“债权与担保权仅仅是目的性关联,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这一自罗马法的观念,本文对独立让与担保的债权与担保权之间关系做了拆分,从而使担保权与基础债权关系相分离,确保独立性效果。价值上,基于现行经济社会大环境进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取舍和价值衡量,并不适宜将独立让与担保设定为流通型担保,独立让与担保的独立属性目前应仅限于解决债权的快速实现问题,但是作为流通功能的前提,对于独立性的承认为未来流通型担保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为了确保独立让与担保的独立性,标的的范围不应设定过于宽泛,应限定于登记生效范围的不动产和权利,此范围区别于德国的动产让与担保以及日本的“一切可以转让的财产性权利”的宽泛型让与担保,也与我国目前传统抵押标的泛化没有关系,两者在法律结构上具有平行性,一项制度的建立不会导致另一项制度的闲置。且从我国司法实践考察独立让与担保仅仅以非占有转移型已足,无需设定占有转移型让与担保。第三,独立让与担保的独立性要求以所有权绝对转移说作为其理论架构,标的物所有权于担保设定时绝对转移于担保权人,担保权人仅在担保的目的范围内受到赎回的契约约束。在实现上构建“先偿债后诉讼”的程序,履行期届满即担保权人不受赎回协议的约束,可以市场价自行处分标的物实现债权,债务人不可以基础债权关系的效力缺陷为由阻止担保权人实现债权。第四,由于独立让与担保承担弥补后《民法典》时代担保物权的独立性诉求功能,对其规制应总体从严,并需要配套相应的机制:设立强制评估机制,具体包括担保设定时不能由市场主体约定排除的法定第三方强制性评估以及履行期限内评估价格的监督机制。同时,基于我国解决执行难常态化的趋势以及现行执行力度状况,构建担保权人履行期限内擅自转移标的物的惩罚性违约机制,即在法律上强制明确债权人擅自转移财产承担不少于标的物评估价值50%的赎回违约金。鉴于独立让与担保并不接纳流质契约,超额利益不具有归入担保权人的理由,债务人或者担保人对基础法律关系有异议或者认为标的物的价值超过被担保的债权,请求债权人返还超额价值的,可以另行起诉,此诉讼的提起不影响担保权的实现程序,强制清算后,超出债权部分利益应归还于债务人。

黄诗诗[8](2020)在《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一直以来,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向客户提供通道进行交易,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证券经纪业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都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与此同时,原来的经纪业务经营战略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证券公司的发展需求,这就迫使证券公司开始探索新的经纪业务经营战略,以求控制和改善经纪业务收入逐渐下降的局面。H证券公司是一家地处西南地区的区域性中小型上市证券公司,业务规模市场份额较低,传统经纪业务收入比重较大且不断萎缩,且同时面临客户结构亟待优化、产品建设体系不够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较为单一、线上线下融合程度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搜集H证券公司及证券行业的大量数据,并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对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经纪业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公司客户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运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找出现行经纪业务发展的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鉴于H证券公司的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零售客户为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的核心并非放弃以通道业务为主的传统经纪业务,而是在不摒弃现有业务模式的基础上,从旧有“以通道为中心”的单一通道类服务,到“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销售类服务,发展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满足客户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的综合性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覆盖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需求的综合性服务,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以弥补佣金率下行带来的影响,是经纪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本文在总结回顾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并通过SWOT分析法对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内、外部竞争态势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转型战略组合选择建议。通过借鉴成熟海外市场,例如美国、日本证券行业财富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机会及方向。最后,本文结合H证券公司实际情况,提出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对策及保障措施建议。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出发,通过对现有问题的研究,分析现行经纪业务发展的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H证券公司应从打造一站式线上业务办理平台、完善产品建设体系、完善客户细分体系、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等各个方面解决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减少H证券公司佣金费率下滑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实现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同时,转型还需人才、系统、考核和公司品牌价值提升作为保障。本文对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业内其他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陈亮[9](2020)在《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力争从海外市场寻求业务发展的新机会,实现全球化和经济规模化。中资企业对于陌生的国际营商环境和境外金融政策;亟需专业的金融机构提供一篮子综合性金融服务,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资本动力;证券公司在实体企业跨境发展过程中针对跨国并购、海外IPO、中资美元债等境外投融资,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符合中资企业特色的跨境金融服务。中资券商跨境发展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在境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依靠境内母公司的资产实力和客户基础,充分发挥跨境协同机制,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跨境发展路径;二是依靠资本的力量,通过并购境外有稳定业务基础、细分领域特色优势的投行或者资产管理公司,获取境外金融牌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本文通过对中资券商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与研究。主要针对中资券商跨境发展的路径和方法;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构成及协同效应分析;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三方面优化机制的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会计法等,详细分析阐述X证券在推进跨境协同机制过程中,具体执行的跨境协同机制和绩效奖励政策。并利用会计法定量分析跨境协同效应,以及非结构式访谈法,总结现阶段跨境协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瓶颈;通过SWOT分析,依据自身的优劣势因素,提出新经济、新时代背景下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的优化方案设计及实施保障措施。最终得出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研究的结论:跨境协同机制对于中资券商实施国际化路径有积极正向作用,随着境外子公司发展壮大协同效应逐步弱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完善协同机制;并从经营、管理、财务三个维度的协同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同时从提升投行、资产管理跨境协同,平衡资本风险;把握跨境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借助海外资本并购,提升境外分支机构布局;完善跨境协同合规和风险隔离机制,提出实施保障措施。

孙汉康[10](2020)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文中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始于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90年代初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2005年,中国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借鉴美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适用性方面,比较了住房抵押贷款等12种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动因、制约发展的因素。通过中外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了各种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运用分值评定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程度。适用性方面侧重于定性研究。在安全性方面,以“违约率”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三类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安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的年化违约率”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风险程度)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化早偿、资产利率、证券利率、次级占比、评级下调、证券年限”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并将安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流动性方面,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度增长值、证券发行金额、进入二级市场交易额”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并将流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盈利性方面,以“证券产品利差”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进行了量化比较。与前两节不一样的是,并没有将“证券产品利差”作为因变量,而是将“证券利润”作为因变量,以“证券产品利差、发行金额、各种费用”为自变量,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了度量中国资产证券化盈利性的模型。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为引领,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支撑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综合评价体系(ASLP),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对需大力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资产证券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衡量资产证券产品的标准――“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并率先进行了探索。(2)在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并提出了衡量产品“适用性”的主要依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风险程度),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产品的流动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标准和模型。(3)本文综合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评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四性”体系(ASLP)。

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九篇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第一章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九篇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第一章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1.7 不足
第2章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内部控制理论
第3章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案例介绍
    3.1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发展历史
    3.2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3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模式
    3.4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盈利情况
第4章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4.1 市场风险分析
    4.2 操作风险分析
    4.3 流动性风险分析
    4.4 信用风险分析
第5章 启示与建议
    5.1 启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方正证券盈利模式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关于盈利模式定义的研究
        1.2.2 关于盈利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1.2.3 关于盈利模式的财务评价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盈利模式的概念
        2.1.2 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2.2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理论
        2.2.1 多元化经营理论
        2.2.2 差异化竞争理论
        2.2.3 金融创新理论
        2.2.4 协同效应理论
3 国内外券商盈利模式分析及启发
    3.1 美国券商盈利模式分析
        3.1.1 嘉信证券
        3.1.2 摩根士丹利
    3.2 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分析
        3.2.1 华泰证券
        3.2.2 光大证券
    3.3 国内外券商盈利模式的启示
4 方正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分析
    4.1 方正证券公司简介
    4.2 方正证券盈利模式的演变历程
    4.3 方正证券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4.3.1 方正证券的客户选择
        4.3.2 方正证券的盈利途径
        4.3.3 方正证券的盈利结构
        4.3.4 方正证券的盈利屏障
    4.4 方正证券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4.4.1 客户选择:多数营业网点未盈利
        4.4.2 盈利途径:成长期业务发展不充分
        4.4.3 盈利结构:结构失衡
        4.4.4 盈利屏障:存在能力不足
    4.5 方正证券盈利模式问题的成因
        4.5.1 宏观层面
        4.5.2 公司层面
5 方正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
    5.1 方案设计目标与原则
    5.2 盈利模式的优化方案
        5.2.1 优化网点定位及布局
        5.2.2 平衡收入来源,稳定盈利结构
        5.2.3 加速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形成特色化经营模式
        5.2.4 建立有效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5.2.5 合理控制企业成本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云南州市面板数据的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金融发展的研究
        二、关于沿边金融开放的研究
        三、关于云南沿边金融开放的研究
        四、金融发展影响金融开放的研究
        五、现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金融发展与沿边金融开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金融发展的内涵
        二、金融开放的定义
        三、沿边金融开放的界定
    第二节 金融发展影响沿边金融开放的机制与渠道
        一、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的影响机制
        二、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的作用渠道
第三章 云南金融发展与沿边金融开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南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云南省金融发展规模扩大状况
        二、云南省金融发展效率提升状况
        三、云南省金融发展结构组织情况
    第二节 云南沿边金融开放的现状
        一、云南省与沿边国家货币交易情况
        二、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情况
        三、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情况
        四、省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外资金融机构走进来
第四章 云南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变量选取
        一、解释变量
        二、被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定
        二、计量方法选取
        三、数据来源及描述
    第三节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一、检验数据
        二、模型分析与实证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深化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扩大金融规模
        二、开发多元化投融资方式、提高金融效率
        三、打造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结构
        四、紧抓自贸区建设契机,提升金融服务整体实力
        五、 开发产业金融合作模式,开展文化、绿色、科技金融服务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1.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1.2.3 主要战略分析模型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2.1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概况
        2.1.1 J证券公司简介
        2.1.2 组织架构
        2.1.3 人员构成
        2.1.4 营销渠道
    2.2 证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背景
        2.2.1 互联网经纪业务已成趋势
        2.2.2 国外互联网证券经纪业务先进模式借鉴
    2.3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经营现状
        2.3.1 互联网经纪平台经纪宝运营情况
        2.3.2 业务产品情况
        2.3.3 客户资产情况
        2.3.4 收入状况
    2.4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市场定位不合理
        2.4.2 客户营销层次浅
        2.4.3 产品服务无差异
        2.4.4 人才队伍不健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行业内现有企业竞争分析
        3.2.2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3 购买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4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3.2.5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3.3 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3.3.1 发展机遇
        3.3.2 发展威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条件分析
    4.1 资源条件分析
        4.1.1 技术资源分析
        4.1.2 客户资源分析
        4.1.3 文化资源分析
    4.2 能力条件分析
        4.2.1 服务能力分析
        4.2.2 营销能力分析
        4.2.3 网点运营能力分析
    4.3 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4.3.1 竞争优势
        4.3.2 竞争劣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5.1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SWOT分析
        5.1.1 SWOT战略矩阵分析
        5.1.2 增长型(SO)战略
        5.1.3 扭转型(WO)战略
        5.1.4 多种经营(ST)战略
        5.1.5 防御型(WT)战略
    5.2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
        5.2.1 发展战略定位
        5.2.2 竞争战略
    5.3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重点
        5.3.1 产品:依据客户细分差异化服务
        5.3.2 渠道:重点发展线上、线下予以配合
        5.3.3 营销:线上精准与线下综合营销服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举措
    6.1 建设扁平化组织架构
    6.2 搭建互联网思维人力团队
    6.3 完善大数据营销体系建设
    6.4 推进合规风控体系建设
第七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H证券公司差异化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差异化经营策略的内涵
        一、差异化经营策略的含义
        二、差异化经营策略的表现
    第二节 相关理论工具
        一、PEST分析法
        二、SWOT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证券公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H证券公司介绍及经营现状
        一、H证券公司介绍
        二、H证券公司经营现状
    第二节 H证券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能力下降
        二、资产管理业务优势不足
        三、投资银行业务薄弱
        四、业务模式传统
    第三节 H证券公司经营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差异化认识不足
        二、产品和业务模式缺乏创新
        三、营销手段较传统
        四、组织结构不完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证券公司环境分析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
        一、PEST宏观环境分析
        二、微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
        一、经营条件分析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企业文化分析
    第三节 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证券公司差异化经营策略的制定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欧美投资银行差异化经营策略的经验借鉴
        一、大型全能投行模式
        二、中型综合投行模式
        三、精品投行模式
        四、网络经纪商模式
        五、资产管理公司模式
    第二节 差异化经营策略的制定
        一、产品差异化
        二、营销手段差异化
        三、服务差异化
        四、组织结构创新化
    第三节 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二、人力资源保障
        三、风险管理保障
        四、信息技术保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证券市场先行赔付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立法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域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基本概念
    2.1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概念分析
    2.2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基础法律关系
    2.3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2.3.1 必要性分析
        2.3.2 制度价值分析
        2.3.3 制度可行性分析
第3章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立法现状
    3.2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实践
        3.2.1 万福生科案等三个典型案例
        3.2.2 案例评析
    3.3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赔付与受偿主体范围问题
        3.3.2 赔付标准问题
        3.3.3 启动激励问题
        3.3.4 赔付资金来源及追偿问题
第4章 域外相关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4.1 美国公平基金制度
        4.1.1 公平基金立法
        4.1.2 制度特征及比较
    4.2 香港投资者赔偿基金制度
        4.2.1 投资者赔偿基金立法
        4.2.2 制度特征及比较
    4.3 域外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第5章 证券先行赔付制度的完善建议
    5.1 明确赔付与受偿主体范围
        5.1.1 引入投保基金先行赔付投资者
        5.1.2 以实质标准认定受偿主体
    5.2 提升赔付方案一致性和公平性
        5.2.1 明确损失计算标准提升赔付方案认可度
        5.2.2 建设专用网络平台提升投资者参与度
    5.3 明确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原则
        5.3.1 制定配套的行业指引明确先行赔付的具体规则
        5.3.2 制定部门规章明确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条件及效果
    5.4 完善资金供给和追偿制度
        5.4.1 以“不完全”赔付方式鼓励多主体联合赔付
        5.4.2 设立公平基金保障先行赔付人追偿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独立让与担保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方法
        (二)历史研究方法
        (三)案例分析研究方法
        (四)文献分析法
第一章 《民法典》第388条第1款立法解析与独立让与担保构建的可能性
    第一节 《民法典》第388条第1款立法解析与独立让与担保构建的立法可能性
        一、《民法典》第388条第1款对非典型担保的开放、包容与非排斥性
        (一)《民法典》第388条第1款立法解析
        (二)《民法典》对于非典型担保的开放、包容与非排斥性
        二、独立让与担保构建的立法可能性
        (一)独立让与担保契约效力的立法确认
        (二)独立让与担保物权效力确认的可能性
        (三)独立让与担保独立效力确认的可能性
    第二节 独立让与担保构建的现实可能性
        一、独立让与担保的现实趋势
        (一)国际担保物权独立性渐强趋势
        (二)国内担保物权独立性现实驱动
        二、独立让与担保的现实表象
        (一)独立让与担保现实成因
        (二)独立让与担保实然印证
第二章 独立让与担保制度构建的必要性论证
    第一节 独立让与担保必要性分析
        一、回应担保物权独立性的裁判规则需求
        (一)独立让与担保裁判进程
        (二)独立让与担保裁判症结
        二、回应担保物权独立性的制度需求
        (一)进口押汇
        (二)融资融券中强制平仓制度
        (三)对赌协议
        三、回应担保物权独立性的功能需求
        (一)缓和物权法定的僵化功能
        (二)替代流质契约的效率功能
    第二节 独立让与担保必要价值分析
        一、独立让与担保价值因素定位
        (一)独立让与担保的价值因素
        (二)独立让与担保的价值定位
        二、独立让与担保价值因素配比
        (一)公平与效率的价值配比
        (二)保障与流通的价值配比
第三章 独立让与担保制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独立让与担保概念厘定
        一、独立让与担保与让与担保、独立保函
        (一)独立让与担保与让与担保
        (二)独立让与担保与独立保函
        二、独立让与担保概念及特征
        (一)独立让与担保的概念
        (二)独立让与担保的特征
    第二节 让与担保的学说述评与独立让与担保的法律性质
        一、让与担保的所有权法律构成理论及其评析
        (一)相对的所有权转移说及评析
        (二)绝对的所有权转移说及评析
        二、让与担保的担保权法律构成理论及其评析
        (一)授权说及评析
        (二)设定人保留权说及评析
        (三)附解除条件说及评析
        (四)质权说及评析
        (五)抵押权说及评析
        (六)担保权说及评析
        三、独立让与担保与所有权绝对转移法律构成
        (一)担保权法律构成理论非适合性
        (二)选择所有权绝对转移法律构成
    第三节 独立让与担保的逻辑证成
        一、独立让与担保的结构独立性
        (一)平行并立合同外在独立性
        (二)所有权转移的高度独立性
        二、独立让与担保的理论推导
        (一)独立让与担保独立性的依据
        (二)独立让与担保权的独立进路
第四章 后《民法典》时代独立让与担保的制度构建
    第一节 独立让与担保的设定
        一、独立让与担保契约当事人
        (一)独立让与担保契约当事人资质
        (二)第三人成为独立让与担保主体
        二、独立让与担保之标的及合同
        (一)独立让与担保之标的
        (二)独立让与担保之合同
        三、独立让与担保相关配套措施
        (一)标的物强制评估机制
        (二)担保权人违约惩罚机制
    第二节 独立让与担保的公示
        一、独立让与担保公示方式
        (一)比较法上相关公示规则考察
        (二)独立让与担保公示方式分析
        二、独立让与担保相关公示规则
        (一)独立让与担保公示原由
        (二)二次登记的税费问题
    第三节 独立让与担保的法律效力
        一、独立让与担保内部法律效力
        (一)独立性在各方主体的体现
        (二)独立让与担保债权之范围
        (三)独立让与担保权效力所及标的物之范围
        (四)标的物之占有使用和善管收益
        (五)市场主体不当处分或毁灭标的物之责任
        二、独立让与担保外部法律效力
        (一)对于一般第三人的效力
        (二)与设定人的一般债权人的关系
        (三)与担保权人的一般债权人的关系
    第四节 独立让与担保的实现
        一、独立让与担保权实行的条件
        (一)独立让与担保权实行的充分条件
        (二)独立让与担保权实行的必要条件
        二、独立让与担保清偿中的两种关系
        (一)债务人交付标的物与债权人支付清算金之间的关系
        (二)债务的清偿与设定人的赎回权之间的关系
        三、独立让与担保的实现方式及流程
        (一)独立让与担保的实现方式
        (二)独立让与担保的实现流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证券经纪业务
        二、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三、财富管理业务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生命周期假说
        二、投资组合理论
        三、客户细分理论
第三章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第一节 H证券公司背景介绍
    第二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
        一、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布局情况
        二、经纪业务行业排名情况
        三、经纪业务收入结构现状
        四、经纪业务客户现状
        五、经纪业务客户资产现状
    第三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现状调查情况
    第四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股票、基金佣金费率下行空间较大
        二、业务办理不够高效便捷
        三、客户服务体系较为单一
        四、产品建设体系不够完善
    第五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第四章 PEST和 SWOT分析
    第一节 PEST分析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技术环境分析
    第二节 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
        二、内部劣势
        三、外部机遇
        四、外部威胁
    第三节 SWOT矩阵分析
第五章 国外证券行业财富管理发展模式借鉴
    第一节 美国证券行业财富管理模式
        一、全方位高端财务顾问模式
        二、独立投资顾问模式
        三、社区经纪模式
    第二节 日本证券行业财富管理模式
    第三节 国外证券行业财富管理模式的经验总结
第六章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第一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实施路径
        一、打造一站式线上业务办理平台,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完善产品建设体系,提升产品服务能力
        三、完善客户细分体系,为适合的客户提供适合的服务
        四、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搭建综合财富管理平台
        五、统筹规划分支机构资源,推进分支机构差异化转型
        六、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培养客户成熟的财富管理理念
        七、加强业务联动协同,提升综合财富管理能力
    第二节 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稳步推进IT系统建设迭代
        四、深化公司品牌建设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H证券公司经纪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H证券公司经纪业发展现状调研访谈提纲
致谢

(9)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母子公司管理
        2.1.2 跨境经营管理
        2.1.3 协同效应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简要评述
第3章 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介绍
    3.1 中资券商跨境发展现状与特点
        3.1.1 中资券商跨境发展现状
        3.1.2 中资券商跨境发展特点
    3.2 X证券和境外子公司基本情况
        3.2.1 X证券基本情况
        3.2.2 境外子公司基本情况
        3.2.3 跨境协同动因分析
    3.3 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介绍
        3.3.1 X证券跨境协同战略宗旨
        3.3.2 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构成
        3.3.3 跨境协同评价指标
第4章 X证券跨境协同效应分析及问题调研分析
    4.1 协同效应的财务会计分析
        4.1.1 盈利能力分析
        4.1.2 成长能力分析
        4.1.3 偿债能力分析
    4.2 协同机制存在问题的调研
        4.2.1 非结构式访谈
        4.2.2 访谈结果提炼问题
    4.3 SWOT分析
        4.3.1 优势因素
        4.3.2 劣势因素
        4.3.3 机会因素
        4.3.4 威胁因素
第5章 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优化方案
    5.1 经营协同机制
        5.1.1 母子公司CRM系统建设
        5.1.2 加强与外部渠道、金融同业合作
        5.1.3 建立互联网证券的营销模式
        5.1.4 做好存量客户维护和营销
    5.2 管理协同机制
        5.2.1 组建专业跨境人才队伍
        5.2.2 跨境考核优化和激励政策明确
        5.2.3 完善协同落地标准,提升协同效率
    5.3 财务协同机制
        5.3.1 提升融资能力
        5.3.2 积极推进海外并购及布局
第6章 实施保障措施
    6.1 提升投行、资产管理跨境协同,平衡资本风险
    6.2 把握跨境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6.3 借助资本海外并购,提升境外分支机构布局
    6.4 完善跨境协同合规和风险隔离机制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境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适用性分析
        1.4.2 “三性”原则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7.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产品综述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结构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2.1.3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原因
        2.1.4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2.2 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分类
        2.2.1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2.2 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
        2.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2.3.1 发展现状
        2.3.2 外部环境
        2.3.3 存在的问题
        2.3.4 特点分析
第三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比较
    3.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1.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分析
        3.1.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比较
        3.2.1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的评分依据
        3.2.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得分
    3.3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结论
        3.3.1 高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2 中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3 低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
    4.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比较
        4.1.1 历史数据比较
        4.1.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1.3 验证模型
    4.2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比较
        4.2.1 历史数据比较
        4.2.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2.3 验证模型
    4.3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比较
        4.3.1 历史数据比较
        4.3.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第五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5.1 “四性”综合评价体系(ASLP)的建立及运用
    5.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
        5.2.1 大力发展适用性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2 适度发展适用性居中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3 谨慎发展适用性较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
        5.3.1 不同类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策略
        5.3.2 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确定发展策略
第六章 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路径
    6.1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1.1 组建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1.2 评级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6.1.3 规范汽车贷款证券的后期管理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的发展路径
        6.2.1 规范REITs的流程
        6.2.2 完善REITs的信用增级分析
        6.2.3 分析REITs评级的影响因素
        6.2.4 明确REITs的发展方向
    6.3 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3.1 建立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3.2 确定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原则
        6.3.3 合理设计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方案
        6.3.4 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
        6.3.5 规范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6.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4.1 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6.4.2 稳妥有序地发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3 严格筛选PPP项目资产
        6.4.4 采用主信托方式进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5 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 结论
    7.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四性”的比较
    7.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7.3 衡量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指标、依据、模型及评价体系
    7.4 中国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 第九篇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第一章 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分析[D]. 王浩东.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2]方正证券盈利模式优化设计研究[D]. 胡亚静.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基于云南州市面板数据的金融发展对沿边金融开放影响研究[D]. 胡旭.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J证券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经纪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李美林.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5]H证券公司差异化经营策略研究[D]. 李晓轩.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证券市场先行赔付法律制度研究[D]. 周汉城.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7]独立让与担保制度研究[D]. 徐晓惠. 吉林大学, 2020(03)
  • [8]H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黄诗诗.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9]X证券跨境协同机制研究[D]. 陈亮. 山东大学, 2020(05)
  • [10]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D]. 孙汉康. 河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0)第九章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风险防范第一章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