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探

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探

一、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洋[1](2020)在《中国裂谷热媒介分布、风险评估及传播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感染裂谷热病毒所导致的一种反刍动物和人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由以蚊子为主的媒介进行传播。裂谷热于1930年首次在肯尼亚裂谷地区暴发。随后在非洲范围内发生了广泛的传播,对非洲的反刍动物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2000年,裂谷热疫情首次到达欧亚大陆,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地区暴发,为亚洲和欧洲的疫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并且,裂谷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动物健康,同时也在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曾于2016年收治了我国首个输入性裂谷热人类病例。裂谷热为OIE规定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在我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裂谷热被列为需要重点防范的13种外来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反刍动物产业规模巨大,牛羊肉、乳、毛等产品均与民生、经济息息相关,反刍动物经济占我国畜牧业中相当大的比重。对于裂谷热这种外来动物疫病,我国的反刍动物群体缺乏对其的抵抗力。除易感动物群体外,媒介的存在也是发生裂谷热疫情的必要条件。有多种已被证实在裂谷热的传播中具有媒介作用的蚊子在我国有广泛分布,一旦有传染源进入我国后,可以在我国形成“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这样完整的传播链。根据OIE对裂谷热风险的认定标准,我国应被视为存在裂谷热潜在风险的非疫区国家。OIE建议处于这一风险等级的国家,应加强进口检测、媒介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对于疾病的认知,以便尽早发现和遏制疫情。潜在的裂谷热疫情传入风险,对我国的反刍动物养殖业正造成巨大威胁,一旦国内暴发疫情,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在国际间交通、贸易日益频繁、紧密的今天,我国对于裂谷热的传入风险应时刻保持警惕。但目前国内对于裂谷热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对于其媒介生态学的了解也并不充分,难以对裂谷热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本研究从虫媒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入手,对中国裂谷热潜在媒介进行了分布预测建模、对中国裂谷热发生及传播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基于数学模型建立了裂谷热传播动力学模拟系统。可为我国裂谷热防控策略的制订及防控措施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宝贵的资料。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基于2004年~2019年国际裂谷热动物疫情记录,利用空间流行病学的时空分析方法,分析了裂谷热动物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流行规律。方向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2019年的裂谷热动物疫情依次呈现为在非洲西北部局部地区的散发(2004~2005)、非洲东南部地区较大面积的流行(2006~2009)、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的大流行(2010~2011)以及非洲中部地区较大面积的散发(2013~2019),分布方向均呈现为不同程度的西北-东南方向;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4年~2019年的裂谷热动物疫情存在八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前三级聚集区分别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南部以及东南部,覆盖了研究时段内大部分的疫情数以及发病数,同时也是历史上裂谷热的传统疫区;(2)基于国内外文献记录和GBIF数据库中的媒介分布记录,以及反映中国气候条件的当前及未来高分辨率气象因子,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建立了预测中国裂谷热媒介分布适宜性的生态位模型。模型揭示了六种裂谷热潜在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以及三带喙库蚊在中国当前的分布适宜性以及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适生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模型AUC值在0.801~0.992,预测效果良好,六种媒介的适宜栖息地当前分布于中国的不同地区,在未来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向中国北方高纬度地区扩张的趋势;(3)基于2004年~2019年国际裂谷热动物疫情记录,以及反映疫区气候条件的高分辨率气象因子,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揭示了影响裂谷热疫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外推至中国。结果显示,模型AUC值为0.897,预测效果良好,预测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具有与非洲裂谷热疫区相似的气候条件;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中国反刍动物分布密度以及媒介分布综合指数,揭示了中国有利于裂谷热发生的高风险地区;基于AHP层次分析,综合评估了中国交通贸易因素(公路、铁路、水路及活畜交易市场)、宿主以及媒介分布所可能引发的裂谷热在较大的空间规模上进行传播的风险,揭示了中国有利于裂谷热传播的高风险地区。最终将发生风险与传播风险进行综合叠加,得到了中国裂谷热综合风险地图;(4)基于经典仓室模型原理,根据裂谷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裂谷热传播动力学模拟系统,可对局部可能发生的裂谷热疫情的传播扩散趋势进行模拟。基于假设场景,对不采取干预措施和采取干预措施情况下的疫情发展进行了模拟,探究了包括灭蚊、免疫和扑杀在内的人工干预措施在疫情防控中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假设场景中,采取预防性措施(预防性免疫和灭蚊)可以有效降低疫情暴发的强度,减少牲畜损失;采取紧急响应措施(紧急免疫和灭蚊)可以有效促进疫情的结束,减少牲畜损失。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多种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数学建模技术,对裂谷热这种外来动物疫病进入中国这样的非疫区国家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开拓性的系统分析。预测了我国多种裂谷热潜在媒介的当前及未来适生区分布,填补了我国裂谷热媒介生态信息学知识的空白,可依据预测结果开展针对性的媒介及病原监测;根据得到的我国裂谷热综合风险地图,可对识别为具有裂谷热发生及传播风险的地区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工作,为政府和防疫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建立的裂谷热传播动力学模拟系统,可对可能发生的裂谷热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可对采取干预措施对于疫情防控的效果进行评价,为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亢婷[2](2020)在《禽流感模型的动力学行为与最优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所引起的动物传染性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高死亡率的特点,它不仅影响家禽养殖业而且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禽流感的传播特点,考虑影响禽流感传播的不同因素,运用传染病动力学的建模思想建立了五个禽流感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和最优控制.本文工作安排如下:(1)考虑到扑杀禽类可以及时控制禽流感传播,本文建立带有禽类扑杀的时滞SI-SIR禽流感模型.首先,运用Routh-Hurwitz判据及相关理论,研究系统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构造Lyapunov函数,结合LaSalle不变集原理证明系统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其次,将对禽类的扑杀和易感人群的教育作为控制变量,提出相应的最优控制问题,并证明最优控制的存在唯一性.结果表明:通过扑杀禽类和对易感人群进行教育,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禽(人)类的数量,而且可以使控制成本达到最小.(2)在(1)的基础上,建立具有Beddington-DeAngelis形式发生率的时滞SI-SIR禽流感模型.引入三个控制变量(其中一个带有时滞),研究该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结果表明:实施混合控制可以减少感染的禽(人)类数量,且时滞τ1或τ2的增加会降低疾病的传播速度.因此,为了抑制禽流感的传播,相关部门应同时采取多个控制措施抑制禽流感的爆发,降低控制成本.(3)考虑禽流感病毒会发生变异,建立带有疫苗接种和病毒变异的随机时滞SIV-SIR禽流感模型.首先,我们研究系统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运用Lyapunov泛函方法研究随机禽类子系统、全系统持久与灭绝的阈值.结果表明:若R01s<1,则禽流感不会在禽类中传播.进一步,若R02s<1,则禽流感和变异禽流感都不会在人群中传播;若R02s>1,则禽流感不会在人群中传播但是变异禽流感会在人群中传播.(4)考虑禽流感病毒在家禽身上存在潜伏期,建立具有饱和发生率的随机时滞SEI-SIR禽流感模型.首先,本文研究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运用Lyapunov泛函方法和Young不等式、Holder不等式等研究随机系统的解在平衡点附近的渐近行为.(5)首先,本文建立了一个带有心理效应的随机SI-SEIR禽流感模型.然后,将对禽类的扑杀和对感染人群的治疗引入到模型中,提出随机拟最优控制问题,应用Ekeland定理给出了随机拟最优控制存在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刘裕玲[3](2018)在《春季家禽养殖场禽流感的预防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禽流感的概念入手,对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和预防办法以及发生禽流感后补救措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供养殖户参考和借鉴。

廖祺[4](2017)在《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动物疫病的病种越来越多,流行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直接关乎着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对公民的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实现防控计划目标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为了实现不同疫病防控计划目标,减少动物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采取的技术投入、制度安排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或措施被称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每种防控策略包括多种具体的防控措施,即动物疾病防控策略是宏观、笼统的措施束,是一系列具体防控措施的统称。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经济学评估是指在既定的防控计划目标要求下,根据动物疫病实际所处于的疫情阶段,对当期策略与方案策略进行评估,以科学地判断方案策略是否可行及其经济性,为当前防控策略是否延续、调整或终结提供良好的实证基础和理论指导,也为防控计划的逐步实现提供理论支撑。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有:1.随着动物疫病防控的形势、任务和理念发生变化,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兽医事业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制定并且有效地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FAO、OIE等国际组织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具有阶段性,新疫病也在不断涌现,为了实现不同防控计划目标,需要对各种方案性防控策略进行及时的评估、修订和调整。实施新的策略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而,开展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2.一些发达国家在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果,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防控策略进行评估的研究并还比较少。而且由于国情不同,在借鉴国外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当前,采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动物卫生评估和动物产品安全性评价是一种国际惯例,国内现有有关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仍旧有待提高。本文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规则和各国动物疫病防控实践指导的基础上,对已有动物疫病防控经济学评估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以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与风险损失评估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动力学模型、成本收益分析法为主要方法,从理论上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和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理论意义。3.随着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有助于合理配置防控资源、寻求和确定防控策略的优先顺序,实现最佳配置。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理论与评估方法体系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以及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提供决策参考,因而,具有一定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以优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为研究目标,以正在实施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与方案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实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以评估防控策略在一定暴发风险概率下的经济效果为切入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动物卫生经济学、政府管理理论、疫病风险分析理论以及传染病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包括对动物疫病的影响以及防控策略分析、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风险损失评估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为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创新方法与主要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进行归纳,并总结了国内外动物疫病主要防控计划与策略种类;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国际规则与发展趋势;厘清了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之间的阶段性相关关系;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施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3.依据防控策略评估在防控策略制定步骤中需要承担的功能目标,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分析法(EBCR分析法)。用动力学模型对防控策略的风险大小进行预测,并将风险损失纳入到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计算中,最终对防控策略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实现了从分析防控问题到评估方案策略的过程,构建了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与内容体系。4.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对继续强制免疫和退出强制免疫的综合防控策略进行防控策略经济学实证分析。按照构建的EBCR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对亚洲Ⅰ型口蹄疫的不同防控策略基础成本、不同防控策略的成本效益、不同防控策略的风险损失分别进行了实证评估分析。该方法主要是以传染病学、病理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评估了不同策略的防控基础成本,对疫病暴发损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经济学评估;然后,利用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策略的风险损失进行预测评估;接着,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增加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防控策略的成本增量,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导致减少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策略的收益增量;最后,评估在未来不同年份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率,即得出全国边境与内陆地区2017-2022年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值,据此提出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当前强制免疫策略可适时转换的决策建议。5.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防控措施,即继续强制免疫,全国自2017年起,未来5年每年亚洲Ⅰ型口蹄疫引起的风险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不论边境地区或内陆地区,在2017-2019年三年内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1,退出免疫具有可行性,且越早采取退出免疫措施,该策略的EBCR值越高。建议中国尽早退出对亚洲Ⅰ型的强制免疫策略,并采取以加强监测与扑杀结合为主的综合净化措施。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1.完善并扩展了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率分析法EBCR分析法。该创新方法将风险评估纳入到防控策略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提高决策结论科学性。并且,该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尝试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对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风险损失评估三大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和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2.本研究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动物疫病的研究内容。现有关于动物疫病的理论研究文献中,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动物疫病暴发对全球或者区域宏观经济的影响、传播风险性、防控机制的建立以及对补偿标准等,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结合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包括疫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病原特征以及流行特点,对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大小和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后果进行估计,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控策略,是一种交叉学科研究创新。3.对我国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进行实证分析,为优化该种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经济理论依据,证明了 EBCR分析法具有风险预测与策略优选功能,并提出该分析方法不仅能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评估与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实践范例,对其他风险策略的经济学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米兴亮,马存寿[5](2017)在《一类具有连续接种的禽流感流行病模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具有连续接种的SIR禽流感传染病模型。给出了疾病有重要影响的基本再生数。当<1时仅有无病平衡点存在,全局渐近稳定;当>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地方病平衡点存在,全局渐近稳定。

李艳丽,周洁萍,方立群,龚建华[6](2009)在《高致病性禽流感SI传播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主要因素。[方法]将家禽养殖场分为未感染和已感染2类,流动禽鸟分为易感者和具有传染性者2类,在此基础上,建立SI传播模型。[结果]n0(初始流动禽鸟感染数)、λ(鸟-家禽养殖场的传染率)和μ(鸟-鸟传染率)3个因子对禽流感的传播速度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控制流动禽鸟的发病数量、减少病鸟与家禽的直接的或间接接触和给家禽注射疫苗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崔尚金[7](2005)在《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1、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2、禽流感病毒生态分布和流行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调查、分析禽流感发生情况以及影响疫情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野鸟迁徙的2条主要路线,对我国禽流感病毒生态分布和禽流感流行现状的研究,对爆发高致病禽流感疫区的自主活动鸟类禽流感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散养畜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并对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分离株A/Goose/XJYL/10/2003H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分析,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株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禽流感发生的流行病学分析,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从而初步建立了高致病禽流感传播的风险评估框架,分析并构建了温度对我国禽流感传播影响的时空模式,建立了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有其必然的因素,多发生在水多、鸟多、林子多以及野鸟迁徙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2.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初步建立了高致病禽流感传播的风险评估框架。3.对2004年我国发生禽流感时的气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区域随时间变化而转移,其时空模式为:1—5月,风险区域从南向北迁移:6—8月,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基本处于低风险;9—12月,从北向南迁移。其时空转移规律与2004年第一季度的禽流感疫情扩散趋势基本吻合。4.建立了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5.对爆发高致病禽流感疫区的自主活动鸟类禽流感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提示我们,对我国野生生态系禽流感病毒的监测是预警、预报我国家禽流感爆发的有效途径,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血清学的检测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的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明确的靶向。6.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散养畜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的畜禽养殖中,尤其是猪与家禽当中,存在流感病毒的传播,在水禽、鸡群中有H5亚型流感病毒存在,在猪群中H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与流行。7.对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分离株A/Goose/XJYL/10/2003H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株与广东、香港和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H5N1禽流感病毒HA的核甘酸序列的同源率很高,其氨基酸切割位点附近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新疆株为独立分支,属于欧亚种系。8.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株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毒株间的核甘酸同源率为97.8%-98.9%,氨基酸同源率为96.5%-98.7%,与广东、香港和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11个毒株比较,同源率在90.0%-99.4%之间。与来自野禽、猪等不同种类的11个流感毒株比较,同源率在81.4%-99.3%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新疆株独立分支。9.对1株环志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A基因全长1707bp,编码568个氨基酸,NA基因全长1350bp,编码446个氨基酸。HA基因有7个糖基化位点,在裂解位点附近有连续6个碱性氨基酸的插入;NA基因有3个糖基化位点。结果证实了野鸟中存在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

崔尚金,于康震,毕可东[8](2000)在《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文中提出

二、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裂谷热媒介分布、风险评估及传播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裂谷热概述
        1.1.1 病原学
        1.1.2 易感动物
        1.1.3 传播途径
        1.1.4 临床表现
        1.1.5 诊断方法
        1.1.6 流行历史
        1.1.7 防控措施
    1.2 空间流行病学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
    1.3 数学模型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 国际裂谷热动物疫情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3.1 方向分布分析
        3.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3.1.2 分析原理和方法
        3.1.3 结果
    3.2 时空聚集性分析
        3.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3.2.2 分析原理和方法
        3.2.3 结果
    3.3 小结
4 中国裂谷热潜在媒介当前及未来分布预测
    4.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1.1 媒介分布数据
        4.1.2 环境因子数据
    4.2 Maxent生态位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原理
        4.2.2 建模方法
    4.3 结果
        4.3.1 埃及伊蚊生态位建模结果
        4.3.2 白纹伊蚊生态位建模结果
        4.3.3 刺扰伊蚊生态位建模结果
        4.3.4 淡色库蚊生态位建模结果
        4.3.5 致倦库蚊生态位建模结果
        4.3.6 三带喙库蚊生态位建模结果
    4.4 小结
5 中国裂谷热发生及传播综合风险分析
    5.1 中国裂谷热发生风险分析
        5.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1.2 分析方法
        5.1.3 结果
    5.2 中国裂谷热传播风险分析
        5.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2.2 分析方法
        5.2.3 结果
    5.3 中国裂谷热综合风险分析
        5.3.1 分析方法
        5.3.2 结果
    5.4 小结
6 裂谷热传播动力学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仓室模型简介
    6.2 模型设计
        6.2.1 仓室模型结构
        6.2.2 模型空间结构
        6.2.3 常微分方程
        6.2.4 干预措施
    6.3 系统实现
        6.3.1 系统功能界面
        6.3.2 系统模拟演示
    6.4 小结
7 讨论
    7.1 国际裂谷热疫情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7.2 中国裂谷热潜在媒介当前及未来分布预测
    7.3 中国裂谷热发生及传播综合风险分析
    7.4 裂谷热传播动力学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禽流感模型的动力学行为与最优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禽流感模型研究进展
        1.2.2 最优控制与拟最优控制问题研究进展
        1.2.3 数据分析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工作安排与创新点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随机过程
    2.2 Brown运动
    2.3 随机微分方程
    2.4 随机控制
    2.5 常用不等式
第三章 带有禽类扑杀的时滞禽流感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和最优控制
    3.1 引言
    3.2 模型的建立和解的正性
        3.2.1 模型建立
        3.2.2 解的正性和有界性
    3.3 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
        3.3.1 无病平衡点E~0的稳定性
        3.3.2 地方病平衡点E~*的稳定性
    3.4 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3.4.1 最优控制问题的建立
        3.4.2 最优控制的存在性
    3.5 数值模拟和参数的敏感度分析
    3.6 结论
第四章 状态和控制变量中带有多个时滞的禽流感模型的最优控制
    4.1 引言
    4.2 模型建立和平衡点分析
        4.2.1 模型描述
        4.2.2 平衡点分析
    4.3 最优控制问题的描述
    4.4 最优控制的存在性
    4.5 数值仿真
    4.6 结论
第五章 带有疫苗接种和病毒变异的随机时滞禽流感模型的长时间动力学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
    5.3 随机禽类子系统的分析
    5.4 随机禽类-人类系统的分析
    5.5 数值仿真
    5.6 结论
第六章 带有饱和发生率的随机时滞禽流感模型的渐近行为
    6.1 引言
    6.2 系统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
    6.3 系统在无病平衡点E~0附近的渐近行为
    6.4 系统在地方病平衡点E~*附近的渐近行为
    6.5 数值算例
    6.6 结论
第七章 具有饱和发生率的随机禽流感模型的拟最优控制
    7.1 引言
    7.2 问题描述与相关假设
    7.3 随机模型的伴随方程和一些先验估计
    7.4 拟最优控制存在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7.4.1 拟最优控制存在的充分条件
        7.4.2 拟最优控制存在的必要条件
    7.5 数值仿真
    7.6 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A.1 定理4.1的证明
    A.2 定理4.2的证明
    A.3 最优控制数值模拟算法
    A.4 引理5.1的证明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春季家禽养殖场禽流感的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禽流感的概况
    1.1 禽流感的定义
    1.2 禽流感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1.2.1 禽流感的传播方式
        1.2.2 禽流感在禽类养殖场的传播方式
2 禽流感传播的预防
    2.1 减少感染源的输入
    2.2 缩小易感染群体的数量
    2.3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3 家禽养殖场预防措施
    3.1 接种疫苗
        3.1.1 疫苗接种的种类
        3.1.2 预防接种方案
    3.2 合理控制养殖场禽类饲养密度
    3.3 严格进行消毒工作

(4)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分析
        1.3.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
    2.1 动物卫生经济学
        2.1.1 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2.1.2 动物卫生经济学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
    2.2 政府管理理论
        2.2.1 动物疫病危机管理
        2.2.2 政府决策理论
    2.3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理论
        2.3.1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2.3.2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
        2.3.3 动物疫病风险管理
    2.4 传染病动力学
        2.4.1 传染病动力学概述
        2.4.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1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研究
        3.1.1 暴发影响分析
        3.1.2 暴发损失评估方法
    3.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研究
        3.2.1 防控策略效果评估
        3.2.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比较分析
    3.3 动物疫病风险研究
        3.3.1 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评估
        3.3.2 动物疫病风险损失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
    4.1 国内外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与影响
    4.2 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规则
    4.3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法规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4.5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
        4.5.1 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的关系
        4.5.2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调整与防控策略评估
    4.6 本章小结
5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总体构架
    5.1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
    5.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构架
    5.3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内容构架
    5.4 本章小结
6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应用
    6.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与防控策略
        6.1.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
        6.1.2 当前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
    6.2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目标与策略方案
        6.2.1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
        6.2.2 防控计划目标与策略方案
    6.3 EBCR分析法评估框架与内容
    6.4 免疫策略评估指标体系
    6.5 本章小结
7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实证研究
    7.1 数据及来源
        7.1.1 数据来源
        7.1.2 数据说明
        7.1.3 主要数据分析方法
    7.2 动物疫病免疫退出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2.1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2.2 年均应急储备成本
    7.3 动物疫病继续强制免疫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3.1 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实施成本
        7.3.2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4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评估
        7.4.1 损失评估方法
        7.4.2 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7.4.3 历史暴发损失值评估
        7.4.4 疫点数与损失值
    7.5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
        7.5.1 模型构建
        7.5.2 系统演化
        7.5.3 参数估计
        7.5.4 数据拟合
        7.5.5 基本再生数
        7.5.6 免疫退出后风险计算公式
        7.5.7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结论
    7.6 不同策略下风险损失值预测
    7.7 EBCR分析法评估结果
    7.8 本章小结
8 主要研究结论、建议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启示
        8.3.1 EBCR分析法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8.3.2 构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1、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2、禽流感病毒生态分布和流行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
    (一)、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1.流感的历史
        1.1 流感的历史概述
        1.1.1 西班牙流感
        1.1.2 亚洲流感
        1.1.3 香港流感
        1.1.4 俄国流感
        1.1.5 香港97年流感事件
        1.1.6 近年流感事件
        1.1.7 青海候鸟流感事件
        1.2 禽流感的历史
        1.2.1 病原
        1.2.2 高致病力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
        1.2.3 低致病力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
        1.2.4 LPAIV向HPAIV的转变
        2 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围
        3 A型流感病毒在宿主中的存在和传播方式
        3.1 水禽
        3.2 哺乳动物
        3.2.1 猪
        3.2.2 马
        3.2.3 海洋哺乳动物
        3.2.4 人
        4 产生导致人流感大流行的病毒的可能机制
        4.1 猪作为中间宿主
        4.2 AIV直接传播给人
        5.流感病毒的基因库
        6.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6.1 流感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
        6.1.1 聚合酶蛋白(Polymerase)
        6.1.2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6.1.2.1 HA的结构和功能
        6.1.2.2 HA的裂解与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关系
        6.1.3 核蛋白(Nucleoprotein,NP)
        6.1.4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6.1.5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
        6.1.6 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6.2 病毒的复制
        6.3 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
        7.不同宿主流感病毒的分子标志
        7.1 HA基因的作用
        7.2 NA基因的作用
        7.3 其它基因的作用
        8.结语
    (二)、流感病毒的生态分布及流行病学
        1、动物流感病毒在自然界的分布与进化
        1.1 禽流感病毒
        1.2 猪流感病毒
        1.3 马流感病毒
        2、动物流感病毒流行病学
        2.1 禽流感
        2.2 猪流感
        2.3 马流感
        3、流感病毒的监测
        3.1 我国人类流感的监测网络及作用
        3.1.1 监测网络目的
        3.1.2 内容
        3.1.3 步骤与方法
        3.1.4 职责分工
        3.1.5 结果与评价
        3.2 动物流感监测网络建设及其意义
        3.3 流感病毒流行趋势预测
二 理论分析——禽流感发生的流行病学分析
    1 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1.1 流感病毒亚型多,分多节断,易变异和重组,从而容易出现新病毒
        1.2 流感宿主谱广,野禽居多
    2、禽类的免疫
        2.1 野禽免疫系统特点
        2.2 疫苗的应用
    3.环境因素
        3.1 南方的生态环境 水多、鸟多、林子多,野鸟迁徙地
        3.2 饲养方式
        3.3 气候和季节
    4.今后采取的措施
        4.1 使土地、空气等环境载体承受适当的消化能力
        4.2 改变养殖方式
        4.3 正确面对野鸟
        4.4 主动监测和预警预报
三、高致病禽流感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一) 传播的风险评估框架的初步建立
        1 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1.1 确定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风险因素的基本原则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
        2 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风险评估指标的评价标准
        3 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 构造判断矩阵
        3.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 综合评分方法
        5 数据采集方法
        6 结论
    (二) 温度对我国禽流感传播影响的时空模式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计算机环境
        2.2 气温数据校正和标准化
        2.3 气温数据库的建立
        2.4 禽流感传播气温风险评估标准的建立
        2.5 用EpiGeoInfo绘制禽流感传播风险图
        3 结果
        4 讨论
    (三) 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
四、我国禽流感病毒生态分布和禽流感流行现状的研究
    (一) 爆发高致病禽流感疫区的自主活动鸟类禽流感及新城疫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二)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散养畜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摘要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三) 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分离株A/Goose/XJYL/10/2003H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分析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1.1 毒株
        1.2 鸡胚
        1.3 菌株
        1.4 质粒载体
        1.5 试剂盒
        1.6 主要试剂
        1.7 引物
        1.8 病毒RNA的提取
        1.9 HA基因的RT-PCR扩增
        1.10 目的基因的克隆
        1.11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12 目的基因的测序
        1.13 序列分析
        2 结果
        2.1 RT-PCR扩增
        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2.3 H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
        3 讨论
    (四)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株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1.1 毒株
        1.2 鸡胚
        1.3 菌株
        1.4 质粒载体
        1.5 试剂盒
        1.6 主要试剂
        1.7 引物
        1.8 病毒RNA的提取
        1.9 NS基因的RT-PCR扩增
        1.10 目的基因的克隆
        1.11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12 目的基因的测序
        1.13 序列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五) 环志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HA和NA基因特征性分析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个人简历
联系地址
永久通信地址

四、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裂谷热媒介分布、风险评估及传播模型研究[D]. 刘博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2]禽流感模型的动力学行为与最优控制研究[D]. 亢婷. 宁夏大学, 2020(03)
  • [3]春季家禽养殖场禽流感的预防措施[J]. 刘裕玲. 湖北畜牧兽医, 2018(02)
  • [4]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D]. 廖祺. 武汉大学, 2017(06)
  • [5]一类具有连续接种的禽流感流行病模型[J]. 米兴亮,马存寿. 当代畜牧, 2017(11)
  • [6]高致病性禽流感SI传播模型研究[J]. 李艳丽,周洁萍,方立群,龚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 [7]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1、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2、禽流感病毒生态分布和流行现状的调查研究[D]. 崔尚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5)
  • [8]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J]. 崔尚金,于康震,毕可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0(01)

标签:;  ;  ;  ;  ;  

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