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一、西佛碱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晴[1](2014)在《新型带臂[1+1]和[2+2]席夫碱大环锌配合物的合成与折叠结构》文中研究表明大环配体及其金属化合物由于在基础化学和应用化学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席夫碱大环是最早人工合成的大环之一,它在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分子识别、生物酶模拟、催化及功能材料等诸多方面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对大环的骨架进行修饰可以改变或调节中心金属的配位环境,从而提高配体的配位能力和选择性,因此修饰大环骨架在席夫碱大环的研究当中也是热点之一。常见的对大环骨架的修饰包括改变大环骨架的尺寸和在大环骨架上引入功能臂。前者主要通过改变烷基链的长度实现;后者引入的臂通常都是可提供额外的配位原子的功能臂,增加了大环配体的配位点,而引起配体及配合物结构、性质上的诸多变化,因此,近年来,对带臂的席夫碱大环配体及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本论文的工作主要为:1、合成了两种新型扩展二醛化合物1a和1b,将2-羟基-3-氯甲基-5-氯苯甲醛和2-羟基-3-氯甲基-5-甲基苯甲醛分别与环己胺以2:1的摩尔比,在碳酸钾的作用下常温下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两种带环己基臂的新型二醛化合物。将两种二醛化合物与1,3-丙二胺在ZnX2(X=Cl-,Bl-,I-)的模板作用下,合成了六个[1 + 1]的席夫碱大环锌(Ⅱ)配合物(2a,2b,3a,3b,4a和4b),并得到了其中一个二醛(1a)和所有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主要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对这两种二醛和得到的六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结构的表征发现,二醛前驱体和六个配合物都是折叠的结构;六个配合物当中,有五个是双核的锌(Ⅱ)配合物(2a,2b,3b,4a和4b),一个是单核的锌(Ⅱ)配合物(3a);配合物中所有的锌(Ⅱ)都是四配位的,认为这种较低的配位数是由于卤离子较大的离子尺寸和较强的配位性质所造成的。2、将二醛化合物1a和1b与另外的三种二胺化合物马来二氰基二胺、邻苯二胺和2,2’-(乙烯二氧)双(乙胺)在锌(Ⅱ)的模板作用下得到了对应于三个二胺的三个系列的八个[2+2]的席夫碱大环配合物(5a,5b,6a,6b,6c,7a,7b和7c)。主要通过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对得到的八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每个系列得到了一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他没有得到单晶结构的配合物通过电喷雾质谱和红外光谱验证了与同系列得到结构的配合物是同构的。前驱体1a与马来二氰基二胺在Zn(N03)2的作用下形成配合物5a,与邻苯二胺在ZnI2的作用下形成配合物6c,与2,2’-(乙烯二氧)双(乙胺)在ZnBr2的作用下形成7b。它们都是二醛前驱体、二胺与金属盐以1:1:1摩尔比形成的[2+2]双核配合物。5a结晶在单斜的P21/c空间群中,6c结晶在三斜的R3空间群中,7b结晶在四方的I4 2d空间群中。配合物中每个锌(Ⅱ)都是五配位的;不同的是不同系列的配合物中心金属锌的配位方式不一样,与马来二氰基二胺反应得到的配合物5a中两个锌(Ⅱ)都是位于大环配体N(imine)2O2的配位中心,并分别与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乙醇分子的氧原子配位。6c由1a和邻苯二胺在ZnI2的存在下得到,锌(Ⅱ)都是位于大环配体N(imine)202的配位中心,并分别与一个碘离子配位。配合物7b由1a和2,2’-(乙烯二氧)双(乙胺)在ZnBr2的存在下得到,锌(Ⅱ)都是位于大环配体N(imine)2O2的配位中心与6c不同的是卤离子没有参与配位,并且两个锌(Ⅱ)由一个氧桥联。5a和6c的两对苯环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而7b不存在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

张来新,胡小兵[2](2014)在《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定义、概念、产生及应用,详细介绍了:①新型超分子化合物合成及自组装;②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选择性识别作用;③超分子冠醚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周朝霞[3](2011)在《新型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测试》文中指出大环化合物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而备受世界各国化学家的青睐,一直以来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大环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探求设计新的大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性能,例如,可用作生物体系中所需的一系列金属蛋白质,对特殊金属络合物具有抗生素的功能,可用作蛋白质金属节点的模板,人工合成的离子载体,也可以模板研究其磁交换现象,用作螯合疗法中的治疗试剂、金属中毒的解毒试剂、循环抗生素等。由于大环化合物的重要性,使得科研工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以开发各种不同的大环化合物。大环酰胺化合物是指具有环肽结构(即多肽中的酰胺键)的大环多胺配体,它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而且具有大环多胺和寡肽的双重结构特征的大环多胺化合物。其中的酰胺键可以作为氢键的给体和受体。酰胺容易形成氢键,并且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能,使酰胺型大环化合物成为检测环境以及医学上的有害阴离子十分有用的配体之一。例如,某些具有特殊的催化活性和生物功能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已经受到关注和重视,它们在催化氧化领域、金属酶模型方面、分子识别以及材料化学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大环化合物在当今科学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大环酰胺化合物中的酰胺键结构与多肽中的相似,所以不管是在生命科学还是有机化学中都有独特的优势。本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由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出发,经成醚反应合成了含氯或不含氯的二硝基化合物,将二硝基化合物还原成为二胺后,再与二酰氯缩合成大环酰胺化合物。2.合成了三种不够稳定的大环酰胺化合物,运用质谱进行了表征。3.合成了五种大环酰胺化合物,并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表征了终产物及中间体。4.用合成的稳定大环酰胺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及对九种氨基酸的识别性能研究。

王小亮[4](2011)在《西佛碱类受体分子的离子识别及其分子逻辑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分子识别包括阳离子识别、阴离子识别和中性分子识别。近年来人们将分子识别运用到分子逻辑上,在未来的微电子学和信息技术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杨醛类西佛碱分子可以与多种阴阳离子作用,其离子识别性质在分子逻辑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主体思想是设计并合成新颖的水杨醛类西佛碱分子,进而详细研究其对阴阳离子的识别性质,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分子逻辑电路中。本论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利用一系列含有推电子基团、拉电子基团和不同共轭程度的六种水杨醛分子分别与对苯二胺和2-苯基-3-(对胺基苯)丙烯腈通过简单的醛胺缩合反应得到两大类水杨醛西佛碱分子。2、利用含氯原子取代水杨醛西佛碱B2分子(3,5-二氯水杨醛与2-苯基-3-(对胺基苯)丙烯腈)反应得到)研究其阴离子识别性质。发现该分子在THF溶液中通过荧光光谱可选择性识别CN ̄,在THF溶液和THF与水的混合溶液(4:1, v/v)中通过紫外光谱可选择性识别CN ̄,同时可以达到“裸眼”识别的效果。3、利用含胺基取代水杨醛西佛碱B5分子(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与2-苯基-3-(对胺基苯)丙烯腈)反应得到)研究其在THF溶液中对阴阳离子的识别性质。研究表明B5分子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可以选择性地识别Zn2+、Cu2+、F-和CN ̄,同时可以“裸眼”识别Cu2+、F-和CN ̄,其中Cu2+的识别对于其它阳离子有很好地抗干扰能力。4、基于B5分子与阴阳离子作用的性质以及各种离子加入顺序的不同产生的荧光光谱结果,通过设定合适的逻辑阈值,我们构建了两个NOR门,一个XNOR门,两个INHIBIT门。同时依据加入10倍当量CN ̄和3倍当量Cu2+顺序不同时产生不同的荧光输出信号,成功构建一个具有逻辑存储功能的分子键盘。

刘冬美[5](2009)在《新型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文中指出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是超分子化学中两类非常重要的主体分子,近年来,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异常活跃,合成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许多新型的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纷纷被合成。大环席夫碱化合物是含有不饱和席夫碱官能团亚氨基(>C=N-)的杂原子大环配体,主要是由芳香二醛(苯、吡啶、呋喃、噻吩等)或二酮化合物与一系列多胺反应生成。>C=N-官能团上的氮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受氮原子强的电负性和邻位上双键电子云密度离域的影响,这一对孤对电子有很强的配位能力,能够形成稳定的金属配合物。近年来,大环席夫碱配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光谱、结构、光电磁学性质以及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已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已在生物酶模拟金属离子、分子的识别和运输、光化学、医药合成、分子电子学、晶体工程、超分子催化剂、核废料的处理和存储、光化学传感器、超分子光电器件、电子转移设备、肿瘤示踪治疗、NMR和EPR成像造影剂等多个领域取得应用。大环酰胺化合物是具有环肽结构的大环多胺配体,作为一类结构独特的大环多胺化合物,它兼具大环多胺和寡肽的双重结构特征。其中的酰胺基团既可作为氢键的给体,又可作为氢键的受体。酰胺通过形成氢键产生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能,使得具有环肽结构的酰胺型大环化合物成为络合和检测环境和医学上有害阴离子十分有用的配体。某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特殊的催化活性和生物功能,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它们在催化氧化、金属酶模型、分子识别和材料化学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研究。本论文合成并表征了四种大环席夫碱和两种大环酰胺化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等检测手段对合成的产物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确认。

陶兰[6](2008)在《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文中研究说明席夫碱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H.Schiff于1864年首先发现而得名,是通过醛与胺的缩合反应,生成具有甲亚胺基(azomethine)的产物R1R2C=NR3(R1,R2,R3,分别为H,烷基,环己基,芳香基或杂环),许多学者往往把形成的缩合反应产物中含有>C=N-一类称之为席夫碱,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仍在不断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推陈出新,特别是在其合成结构与应用等方面均不断有引人注目的进展。席夫碱合成相对容易,能够灵活的选择各种胺类及带有羰基的不同醛和酮进行反应,改变连接的取代基,改变给予体原子本性及位置,可开拓出许多从链状到环合,从单齿到多齿,性能不同,结构多变的配体,而且它还容易与大部分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席夫碱型大环配体,由于其配合物具有优越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的惰性等特点,使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因而得以较快的发展。席夫碱长期受到重视,因它的基本结构中含>C=N-结构,其杂化轨道上的N原子具有孤对电子,所以赋予它重要的化学与生物学上的意义。此基团左右又可引入各类功能基团使其衍生化,从而在应用上独具特色。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学和生理学活性,近年来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具有抗结核、抗癌、抗菌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合成、生化反应(如酰胺基转移、脱羧、缩合、β2消除及外消旋反应)、催化、生物调节剂、热敏或者压敏材料中的染料、聚合物改性、分析试剂、螯合剂等方面。本论文主要是以胱氨酸、L-半胱氨酸为底物,与直链醛、芳香醛合成了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L2和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L4、L5、L6、L7、L8;并且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质谱、元素分析对各种反应的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

苏清[7](2007)在《含2,4-二甲基-7-氨基喹啉西佛碱Zn(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发现并研究了两种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4-二甲基苯并[j][1,7]菲咯啉化合物及两种已知的吖啶和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化合物。利用所合成的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合成了两个系列七种未见文献报道的西佛碱配体。利用这七种含喹啉基的配体及一种已知的配体合成了八种金属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我们还意外的得到了四种结构新颖的金属锌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这四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我们还研究了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的三种不同酸盐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对所合成的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及其三种酸盐、八个西佛碱锌配合物和2,4-二甲基苯并[j][1,7]菲咯啉进行了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能。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乙酰丙酮与间苯二胺及对苯二胺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分别合成了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盐酸盐,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 4,4’-[1,3-苯二亚胺]双3-戊烯-2-酮及4,4’-[1,4-苯二亚胺]双3-戊烯-2-酮,并对后两种化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表征,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堆积结构。我们利用所合成的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分别与甲酸,乙酸反应,得到了二者与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的1:1的加和物,并培养得到了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的三种不同酸盐的晶体,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酸根离子存在下,它们具有不同的超分子网络结构。我们还研究了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及其三种盐在溶液及固态时的荧光性质。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在溶液和固态时均产生蓝色荧光,而其三种盐在乙醇溶液中的最大发射波长比较接近,在固态时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从盐酸盐、甲酸盐到乙酸盐依次蓝移,从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的堆积结构解释了这种蓝移的原因。在第三章中研究了3,5-二叔丁基水杨醛的合成方法,并利用2,4-二甲基-7-氨基喹啉与四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反应生成了四种新的水杨醛西佛碱配体,研究了这四种配体与ZnEt2反应生成四种金属配合物的反应条件。测定了其中两种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四种配体及四种配合物在室温溶液及固体时的荧光性能。总结了四种锌配合物的发光规律,比较了配体和配合物之间发光性能的差异,也比较了配体之间和配合物之间发光性能的差异,讨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第四章中,制备了三种含有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的新的胺-亚胺配体,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利用这三种配体及一种已知的配体合成了四种单乙基锌的配合物。通过晶体结构研究发现,含喹啉基的锌配合物通过喹啉氮原子与锌配位,形成二聚体结构,使得锌原子为变形四面体几何。研究了四种胺-亚胺配体及四种单乙基锌配合物在室温溶液及固体时的荧光性能。总结了四种锌配合物的发光规律,比较了配体和配合物之间发光性能的差异,也比较了配体之间和配合物之间发光性能的差异,讨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同时我们还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的测定及晶体结构解析得到了两种新的锌配合物,解释了它们生成的原因,说明这四种单乙基锌配合物在微量水及氧气存在下会分别发生水解反应及氧化反应。在第五章中,我们研究了胺-亚胺配体在ZnCl2存在的条件下的关环反应,合成了2,4-二甲基苯并[j][1,7]菲咯啉, 2,4-二甲基苯并[j][1,7]菲咯啉氯化锌合氯化氢和吖啶,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研究了2,4-二甲基苯并[j][1,7]菲咯啉在室温及固态时的发光性能,发现它在室温及固态时均显示蓝色荧光且有三种峰。此方法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吖啶衍生物。

姚福友[8](2007)在《四氮杂大环冠醚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与人体内的某些重要生物酶的结构相似,在仿生化学和生物医药,金属酶的模拟,细胞膜的传输和超分子的组装等方面有其重要意义。大环配位化学的发展,与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合成方法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合成大环配体及配合物的方法有直接合成法,模板法。DNA是生物体中一类重要的大分子,其生物功能依赖于它与体内金属配合物等小分子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在过去的10年间,对过渡金属的有机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十分活跃的领域。第一部分综述了氮杂冠醚配体和配合物研究的历史及近期发展,就几种典型的合成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并阐明了大环化合物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用非模板法合成了三类大环化合物: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冠醚、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冠醚、5,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冠醚,制备了他们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成功培养了C20H46N4·2ClO4和Cu C16H36N4·2 Ag(CN)2·2H2O两个单晶,并用红外、紫外、元素分析和X单晶衍射等方法对他们进行表征。第三部分以邻菲络啉、邻苯二甲酸、过渡金属铜为原料组装了三元超分子化合物,成功培养了单晶[Cu(phen)(PHA)(H2O)]·0.5H2O,并用X单晶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第四部分用色谱分析方法对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大环铜和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大环铜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冠醚铜配合物对苯酚羟基化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催化选择性,其催化机理仍在探索中。第五部分研究了大环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及其与DNA作用的电化学变化,为人们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进而通过分子设计来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程晓丽[9](2006)在《氮杂大环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合成了一系列N杂大环化合物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性质和应用的研究;以及以邻菲络啉为原料与邻苯二甲酸、过渡金属合成了三元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性质和应用的研究。 一、氮杂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氮杂冠醚席夫碱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1)5,5,7,12,1 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1)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2)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2)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着重讨论了其铜配合物(CuL2·(ClO4)2)的晶体结构 (3)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3)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2.氮杂冠醚配体的合成 3.N-乙酸乙酯取代氮杂冠醚系列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4.N-乙酸取代氮杂冠醚系列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二、邻菲络啉-邻苯二甲酸-过渡金属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1.邻菲络啉-邻苯二甲酸-过渡金属(铜、镍、锰)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2.邻菲络啉-邻苯二甲酸-氯化镍的合成、晶体结构、性质及应用研究 三、氮杂冠醚席夫碱配合物和邻菲络啉-邻苯二甲酸-过渡金属三元配合物的杀菌活性研究 四、氮杂冠醚席夫碱配合物催化的B-Z振荡反应

吴鸣虎,孙绍发,邹卫东,胡国文[10](2006)在《含γ-羟丙基四氮大环西佛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用3,4-二氢-2H-吡喃-5-醛与邻苯二胺作用合成7,16-二羟丙基-5,14-二氢二苯并[b,i]-[1,4,8,11]四氮杂[14]轮烯(H2L),后者分别与三价镧系氯化物在乙腈中回流,得到相应的大环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摩尔电导测定对所得大环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二、西佛碱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佛碱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带臂[1+1]和[2+2]席夫碱大环锌配合物的合成与折叠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带臂型席夫碱大环化合物
        1.2.1 含杂环系的带臂席夫碱大环化合物
        1.2.2 含苯酚环系的带臂席夫碱大环化合物
        1.2.3 其他带臂席夫碱大环配合物
    1.3 带臂型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1.3.1 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1.3.2 带臂型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型带臂[1+1]席夫碱大环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折叠结构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前驱体1与配合物2-4的合成
        2.2.3 单晶结构的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化合物合成与光谱表征
        2.3.2 晶体结构描述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型带臂[2+2]席夫碱大环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折叠结构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配合物5-7的合成
        3.2.3 单晶结构的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3.2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2)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
    1. 1 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构筑及自组装
    1. 2 含吡啶酰亚胺单元的大环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对阴离子键合研究
    1. 3 新型含对硝苯基的ex TTF衍生物的合成
2 新型超分子配体的合成及选择性识别作用
    2. 1 新型芳酰胺- 西佛碱分子钳对中性分子的识别作用
    2. 2 新型苯氧酰胺型分子钳的合成及识别作用
    2. 3 酯键型脱氧胆酸分子钳对芳胺的识别作用
3超分子冠醚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3. 1 新型双冠醚西佛碱配体及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
    3. 2 新型酰胺型开链穴醚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3. 3 一种新型四配位铜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4 结语

(3)新型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1.1.1 酰胺型大环化合物
        1.1.2 Schiff碱型大环化合物
        1.1.3 冠醚和环酯型大环化合物
        1.1.4 芳炔类共轭大环化合物
        1.1.5 其他种类大环化合物
第二章 试剂及实验仪器
    2.1 实验试剂
    2.2 主要仪器
第三章 中间体的合成及表征
    3.1 中间体(1a,2a,3a,4a)的合成
        3.1.1 1a的合成
        3.1.2 2a的合成
        3.1.3 3a的合成
        3.1.4 4a的合成
    3.2 中间体(1b,2b,3b,4b)的合成
        3.2.1 1b的合成
        3.2.2 2b的合成
        3.2.3 3b的合成
        3.2.4 4b的合成
    3.3 中间体(1c,2c,3c,4c)的合成
        3.3.1 1c的合成
        3.3.2 2c的合成
        3.3.3 3c的合成
        3.3.4 4c的合成
    3.4 中间体(1d,2d,3d,4d)的合成
        3.4.1 1d的合成
        3.4.2 2d的合成
        3.4.3 3d的合成
        3.4.4 4d的合成
    3.5 结果讨论和表征
        3.5.1 中间体红外光谱分析
        3.5.2 中间体紫外光谱分析
        3.5.3 中间体质谱分析
        3.5.4 中间体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环酰胺化合物(3a',3c',3d')的合成和表征
    4.1 (1+1)大环酰胺(3a')的合成
        4.1.1 合成路线
        4.1.2 实验步骤
    4.2 (1+1)大环酰胺(3c')的合成
        4.2.1 合成路线
        4.2.2 实验步骤
    4.3 (1+1)大环酰胺(3d')的合成
        4.3.1 合成路线
        4.3.2 实验步骤
    4.4 大环酰胺(3a',3c',3d')的质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环酰胺化合物(3c",5a,5b,5c,5d)的合成和表征
    5.1 (2+2)大环酰胺(3c")的合成
        5.1.1 合成路线
        5.1.2 实验步骤
    5.2 (1+1)大环酰胺(5a)的合成
        5.2.1 合成路线
        5.2.2 实验步骤
    5.3 (1+1)大环酰胺(5b)的合成
        5.3.1 合成路线
        5.3.2 实验步骤
    5.4 (1+1)大环酰胺(5c)的合成
        5.4.1 合成路线
        5.4.2 实验步骤
    5.5 (1+1)大环酰胺(5d)的合成
        5.5.1 合成路线
        5.5.2 实验步骤
    5.6 大环酰胺化合物3c",5a,5b,5c,5d的表征
        5.6.1 大环酰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5.6.2 大环酰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5.6.3 大环酰胺化合物(3c",5a,5b,5c,5d)的质谱
        5.6.4 大环酰胺化合物(3c",5a,5b,5c,5d)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环酰胺化合物对氨基酸分子识别的研究及对Hela细胞活性测试
    6.1 大环酰胺化合物(5a,5b,5c,5d)对氨基酸的分子识别
        6.1.1 荧光光谱分析
        6.1.2 紫外光谱分析
        6.1.3 结论
    6.2 大环酰胺化合物(5a,5b,5c,3c")对Hela细胞的活性测试
        6.2.1 细胞培养及活性测定
        6.2.2 活性数据及分析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西佛碱类受体分子的离子识别及其分子逻辑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超分子化学简介
    1.2 分子识别概述
        1.2.1 阳离子识别
        1.2.2 阴离子识别
        1.2.3 中性分子识别
    1.3 分子逻辑研究现状
    1.4 水杨醛类西佛碱简介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系列水杨醛类西佛碱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2.1 前言
    2.2 主要药品、试剂及测量仪器
    2.3 样品的合成方法
        2.3.1 样品的合成路线
        2.3.2 胺类分子PAN 的合成方法
        2.3.3 水杨醛类西佛碱的合成方法
    2.4 产物的核磁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氯原子取代水杨醛西佛碱阴离子识别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3.2.2 B2 分子的单晶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B2 分子的荧光和紫外光谱特征
        3.3.2 B2 分子对其它阴离子的识别能力
        3.3.3 B2 分子对CN ̄识别机理
        3.3.4 B2 分子在THF/水混合溶液中对CN ̄识别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胺基取代水杨醛西佛碱离子识别及其在分子逻辑上的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及分析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B5 分子对阳离子识别的研究
        4.3.2 B5 分子对阴离子识别的研究
        4.3.3 B5 分子在分子逻辑上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5)新型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前言
    1.1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开发和研究现状
        1.1.1 简述
        1.1.2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应用进展
        1.1.3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1.4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实例
        1.1.5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合成中的一些问题
        1.1.6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应用
    1.2 大环酰胺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2.1 概述
        1.2.2 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
        1.2.3 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应用
    1.3 本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溶剂配制及试剂处理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试剂的处理
    2.4 TCL溶剂系统及显色剂
        2.4.1 显色剂
        2.4.2 TLC层析系统
第3章 中间体的合成及表征
    3.1 间苯二酚二(2-氯-4-硝基苯基)醚(1a)的合成
        3.1.1 实验原理
        3.1.2 合成路线
        3.1.3 实验步骤
    3.2 间苯二酚二(2-氯-4-氨基苯基)醚(2a)的合成
        3.2.1 实验原理
        3.2.2 合成路线
        3.2.3 实验步骤
    3.3 间苯二酚二(4-硝基苯基)醚(1b)的合成
        3.3.1 实验原理
        3.3.2 合成路线
        3.3.3 实验步骤
    3.4 间苯二酚二(4-氨基苯基)醚(2b)的合成
        3.4.1 实验原理
        3.4.2 合成路线
        3.4.3 实验步骤
    3.5 结果讨论及表征
        3.5.1 中间体1a、2a、1b、2b的物理性质和产率
        3.5.2 中间体1a、2a、1b、2b的红外光谱
        3.5.3 中间体1a、2a、1b、2b的紫外-可见光谱
        3.5.4 中间体1a、2a、1b、2b的质谱分析
        3.5.5 中间体1a、2a、1b、2b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第4章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1 氯代大环席夫碱化合物(3a)的合成
        4.1.1 实验原理
        4.1.2 合成路线
        4.1.3 实验步骤
    4.2 氯代大环席夫碱化合物(4a)的合成
        4.2.1 实验原理
        4.2.2 合成路线
        4.2.3 实验步骤
    4.3 无氯大环席夫碱化合物(3b)的合成
        4.3.1 实验原理
        4.3.2 合成路线
        4.3.3 实验步骤
    4.4 无氯大环席夫碱化合物(4b)的合成
        4.4.1 实验原理
        4.4.2 合成路线
        4.4.3 实验步骤
    4.5 结果讨论及表征
        4.5.1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3a、4a、3b、4b的物理性质和产率
        4.5.2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3a、4a、3b、4b的红外光谱
        4.5.3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3a、4a、3b、4b的紫外-可见光谱
        4.5.4 大环席夫碱3a、4a、3b、4b的质谱分析
第5章 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5.1 氯代大环酰胺化合物(5a)的的合成
        5.1.1 实验原理
        5.1.2 合成路线
        5.1.3 实验步骤
    5.2 无氯大环酰胺化合物(5b)的的合成
        5.2.1 实验原理
        5.2.2 合成路线
        5.2.3 实验步骤
    5.3 结果讨论及表征
        5.3.1 大环酰胺化合物5a、5b的物理性质和产率
        5.3.2 大环酰胺化合物5a、5b的红外光谱
        5.3.3 大环酰胺化合物5a、5b的紫外-可见光谱
        5.3.4 大环酰胺化合物5a、5b的质谱分析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6)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席夫碱类化合物化合物的概述
    1.2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3.1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
        1.3.2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1.3.3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1.4 席夫碱的缩合反应机理
    1.5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合成中的一些问题
        1.5.1 模板离子与缩合比
        1.5.2 缩环作用和扩环作用
        1.5.3 脱模板作用与金属转移作用
    1.6 本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溶剂配制及试剂处理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试剂的处理
    2.4 TCL溶剂系统及显色剂
        2.4.1 显色剂
        2.4.2 TLC层析系统
第三章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3.1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 的合成
        3.1.1 实验原理
        3.1.2 合成路线
        3.1.3 实验步骤
    3.2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化合物L2 的合成
        3.2.1 实验原理
        3.2.2 合成路线
        3.2.3 实验步骤
    3.3 结果讨论及表征
        3.3.1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L2 的物理性质及产率
        3.3.2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L2 的元素分析
        3.3.3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L2 的红外光谱
        3.3.4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L2 的紫外-可见光谱
        3.3.5 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L2 的质谱分析
第四章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4.1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 的合成
        4.1.1 实验原理
        4.1.2 合成路线
        4.1.3 实验步骤
    4.2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4 的合成
        4.2.1 实验原理
        4.2.2 合成路线
        4.2.3 实验步骤
    4.3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5 的合成
        4.3.1 实验原理
        4.3.2 合成路线
        4.3.3 实验步骤
    4.4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6 的合成
        4.4.1 实验原理
        4.4.2 合成路线
        4.4.3 实验步骤
    4.5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7 的合成
        4.5.1 实验原理
        4.5.2 合成路线
        4.5.3 实验步骤
    4.6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8 的合成
        4.6.1 实验原理
        4.6.2 合成路线
        4.6.3 实验步骤
    4.7 结果讨论及表征
        4.7.1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L8 的物理性质及产率
        4.7.2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L8 的元素分析
        4.7.3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L8 的红外光谱
        4.7.4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L8 的紫外-可见光谱
        4.7.5 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L8 的质谱分析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7)含2,4-二甲基-7-氨基喹啉西佛碱Zn(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1.1.1 基本概念
        1.1.2 有机化合物的发光机理
        1.1.3 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机理
    第二节 发光材料中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1.2.1 氢键
        1.2.2 π–π相互作用
    第三节 金属Zn(II)发光化合物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及其三种盐(盐酸,甲酸,乙酸)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乙酰丙酮与间苯二胺和对苯二胺反应性能的研究
        2.2.1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盐酸盐的制备
        2.2.2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的制备
        2.2.3 4,4'-[1,3-苯二亚胺]双3-戊烯-2-酮的制备
        2.2.4 4,4'-[1,4-苯二亚胺]双3-戊烯-2-酮的制备
        2.2.5 结果和讨论
    第三节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的阴离子诱导的超分子自组装及阴离子荧光响应性能的研究
        2.3.1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甲酸盐的制备
        2.3.2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乙酸盐的制备
        2.3.3 1·HCl、1·HCOOH 和1·CH_3COOH 的晶体结构表征和结果讨论
        2.3.4 2,4-二甲基-7-氨基喹啉及三种酸盐1·HCl 、1·HCOOH 和1·CH_3COOH 的荧光性质的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水杨醛类缩2,4-二甲基-7-氨基喹啉锌(I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双水杨醛缩喹啉亚胺锌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荧光性能的研究
        3.2.1 双(水杨醛缩喹啉亚胺)锌化合物的合成
        3.2.2 化合物的表征
        3.2.3 结果和讨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胺亚胺锌(I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胺-亚胺配体及其单乙基锌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2.1 胺-亚胺西佛碱配体的合成
        4.2.2 胺-亚胺类单乙基锌化合物的合成
        4.2.3 配体和配合物的表征
        4.2.4 结果和讨论
    第三节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氯化锌参与的胺亚胺西佛碱的成环反应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氯化锌参与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2.1 2,4-二甲基苯并[j][1,7]菲咯啉及其与氯化锌氯化氢加合物的合成
        5.2.2 吖啶的合成
        5.2.3 化合物h1·ZnC12·HCl、h1、吖啶和Zn1 的表征
        5.2.4 结果和讨论
    第三节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展望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附录

(8)四氮杂大环冠醚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氮杂环配合物
        1.1.1 氮杂大环配合物
        1.1.2 杂原子大环类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1.1.3 杂原子大环配合物的应用
    1.2 含氮多齿有机配体三元超分子化合物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四氮杂冠醚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
    2.1 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冠醚及其配合物的制备、表征
        2.1.1 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_1)及其配合物的制备、表征
        2.1.2 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_2)的合成、晶体制备和晶体结构解析
    2.2 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冠醚配合物的制备
        2.2.1 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冠醚配合物的合成
        2.2.2 单晶{Me_6[14]N_4Cu[Ag(CN)_2]_2}·2H_2O的培养
        2.2.3 晶体CuC_(16)H_(36)N_4·2Ag(CN)_2·2H_2O的结构解析
    2.3 5,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十四员冠醚及其配合物的制备
        2.3.1 5,12—二甲基—7,14—二苯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_5)及配合物的合成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章 三元超分子化合物[Cu(phen)(PHA)(H_2O)]·0.5H_2O的组装
    3.1 合成
    3.2 性质与表征
        3.2.1 红外分析
        3.2.2 紫外分析
        3.2.3 元素分析
        3.2.4 摩尔电导率
    3.3 晶体结构测定与解析
        3.3.1 晶体结构测定
        3.3.2 结构与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大环配合物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4.1 仪器和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原理和方法
        4.2.1 原理
        4.2.2 方法
        4.2.2.1 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确定
        4.2.2.2 配合物CuL_1(ClO_4)_2、CuL_2(ClO_4)_2的催化研究
        4.2.2.3 配合物Cu L_3(ClO_4)_2,Cu L_4(ClO_4)_2的催化研究
        4.2.2.4 结果与讨论
        4.2.3 影响因素
        4.2.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4.2.3.2 反应时间
        4.2.3.3 PH值
        4.2.3.4 苯酚/H_2O_2摩尔配比的影响
        4.2.3.5 催化剂的影响
    4.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五章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四氮杂冠醚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5.1 电化学实验
        5.1.1 试剂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论
    5.3 展望
    参考资料
    附图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氮杂大环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大环的合成
        1.大环的直接合成法——高度稀释合成法
        2.大环和多大环体系的模板合成法
        3.有意义的非模板合成法——席夫碱法
    二、应用和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氮杂冠醚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第一节 氮杂冠醚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一.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1)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二、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2)配合物的合成、性质研究及晶体结构解析
        三、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L3)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第二节 氮杂冠醚配体的合成
        一、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4)的合成
        二、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5)的合成
        三、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6)的合成
    第三节 N-乙酸乙酯基取代氮杂大环配体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一、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乙酯化合物(L7)的制备
        二、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乙酯化合物(L8)的制备
        三、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乙酯化合物(L9)的制备
        四、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乙酯化合物(L10)的制备
        五、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乙酯化合物(L11)的制备
        六、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乙酯化合物(L12)的制备
    第四节 N-乙酸基取代氮杂大环配体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一、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配体(L13)及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二、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配体(L14)及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三、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配体(L15)及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四、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配体(L16)及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五、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配体(L17)及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六、5,7,12,14-四乙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二乙酸配体(L18)及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节
    附录图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第一节 三元铜、锰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一、合成
        二、性质与表征
        三.结论
    第二节 三元配合物[NI(TPHA)(PHEN)(H_2O)_3]·CL·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解析及性质研究
        一、合成
        二、性质与表征
        三、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杀菌活性研究
    一、材料、仪器和试剂
        1、仪器
        2、菌种
        3、培养基
        4、样品
    二、实验方法和结果
        1、抑菌圈法
        2、浓度稀释法
    三、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四氮杂席夫碱大环配合物的B-Z振荡反应
    一、实验部分
        1、仪器与试剂
        2、实验方法
        3、试验结果与讨论
    二、可能的振荡反应机理探讨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测试方法和仪器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含γ-羟丙基四氮大环西佛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试剂和仪器
    1.2 大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四、西佛碱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带臂[1+1]和[2+2]席夫碱大环锌配合物的合成与折叠结构[D]. 陈慧晴. 南京大学, 2014(07)
  • [2]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 张来新,胡小兵.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4(02)
  • [3]新型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测试[D]. 周朝霞. 吉林大学, 2011(09)
  • [4]西佛碱类受体分子的离子识别及其分子逻辑性的研究[D]. 王小亮. 吉林大学, 2011(09)
  • [5]新型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 刘冬美. 吉林大学, 2009(09)
  • [6]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D]. 陶兰. 吉林大学, 2008(10)
  • [7]含2,4-二甲基-7-氨基喹啉西佛碱Zn(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 苏清. 吉林大学, 2007(03)
  • [8]四氮杂大环冠醚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姚福友. 安徽大学, 2007(01)
  • [9]氮杂大环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D]. 程晓丽. 安徽大学, 2006(12)
  • [10]含γ-羟丙基四氮大环西佛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吴鸣虎,孙绍发,邹卫东,胡国文. 稀土, 2006(01)

标签:;  ;  ;  

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