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一代旱地龙为何能抗旱(论文文献综述)
吕国利[1](2020)在《抗蒸腾剂对荒漠区采煤迹地几种草本植物的节水保育效果研究》文中指出干旱缺水是西北干旱荒漠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选用抗旱植物、合理配置、采用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是目前的主要路径。本论文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蜀葵(Althaea rosea(Linn.)Cavan.)4种草本植物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与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代谢型抗蒸腾剂旱地龙(Fulvic Acid,FA)、成膜型抗蒸腾剂冠存(Guan Cun,GC)、反射型抗蒸腾剂高岭土(Kaolin,KL)的效果变化,探索不同浓度抗蒸腾剂对几种草的光合特性、水分状况和生长的影响,比较得出抗蒸腾剂的最佳喷施浓度,为区域植被恢复的生态适应性管理提供指导与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抗蒸腾剂因其自身特性以及浓度不同等原因,其持效期也有所不同。旱地龙持效期为7-13d,高岭土持效期为8-11d,冠存持效期为20-30d。(2)室内盆栽中抗蒸腾剂FA、GC与KL在叶面的喷施有效的降低了蒙古冰草、白花草木樨、沙打旺与蜀葵叶片的gs与Tr,通过对叶片水势、RWC等的影响,植物体内水分状况得到改善,同时抗蒸腾的喷施也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草本植物Pn、株高、生物量的下降。3种抗蒸腾剂中GC与KL较FA对4种草本植物叶片gs与Tr的抑制能力更强,对植物Pn、株高、生物量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小。各抗蒸腾剂不同浓度中,FA以喷施浓度3 ml·L-1、GC浓度以12 ml·L-1、KL浓度以20 g·L-1时对4种草蒸腾抑制的能力较强且水分利用效率最佳。(3)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抗蒸腾剂的喷施有效地抑制了蜀葵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减小了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但对蜀葵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与株高、生物量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不同抗蒸腾剂表现有所不同;在田间持水量30%的处理下,喷施抗蒸腾剂使蜀葵Pn与株高、生物量均较对照有所提升,在田间持水量50%与70%的处理抗蒸腾剂的喷施使蜀葵Pn值与株高、生物量均较对照降低。风沙土条件下抗蒸腾剂的喷施使蜀葵的生长发育状况要优于灰漠土条件下抗蒸腾剂的喷施效果,不同土壤类型在田间持水量70%的条件下抗蒸腾剂的喷施使蜀葵Tr、Pn、株高、生物量较对照降低,其中抗蒸腾剂在风沙土壤条件下对蜀葵Pn与生物量的抑制小于灰漠土壤条件,风沙土条件喷施抗蒸腾剂对蜀葵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leaves,RWC)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优于灰漠土条件。(4)在野外高温高光强的环境条件下,反射型KL因其反射阳光的特性,在宁夏与内蒙两地KL喷施处理较代谢型FA与成膜型GC的对4种草本植物Tr的抑制更强;KL处理对4种草本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也较FA与GC更大。在气候更干旱、光照更强的内蒙环境条件下抗蒸腾剂喷施对植物Tr的抑制程度较宁夏环境条件下更强,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负面影响程度较宁夏环境条件下弱,对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也较宁夏条件大。(5)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对每种草本植物最优的喷施方案,其中对蒙古冰草与沙打旺而言9 ml·L-1GC节水保育效果最好,对白花草木樨而言12 ml·L-1GC喷施方案最好,对蜀葵而言20 g·L-1KL节水保育效果最好。从得分情况比较12种抗蒸腾剂喷施方案中9 ml·L-1GC、12 ml·L-1GC与20 g·L-1KL在生产实践中更值得推荐使用。
刘广成,罗勇,李强,董世豪,范仲玉,哈斯也提,董凤姣[2](2014)在《两种新型抗蒸腾剂对小麦抗旱增产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FZ-多功能生物抗蒸腾剂"和"FA-新型植物抗蒸剂",是新疆汇通旱地龙腐植酸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课题项目的最新研发成果。本研究在正常灌水量的100%和70%条件下,进行了叶面喷施两种抗蒸腾剂的试验研究,分析其对小麦抗旱、节水、增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喷施2种抗蒸腾剂后,小麦叶片气孔导度减少了24.4%57.5%,叶绿素含量增加了8%25%,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了13.8%27.2%,产量平均增加了13.41%15.98%,增产最高可达19.9%。综合各项指标,2种抗蒸腾剂均达到了促进小麦抗旱增产的理想效果,以FZ-多功能生物抗蒸腾剂效果较好。
罗明[3](2014)在《叶面喷施FA旱地龙对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FA旱地龙在玉米蹲苗期、大喇叭口期的叶面喷施效果,结果表明:旱地龙能有效提高光合作用产量,减少叶面水分蒸腾量,达到增产的效果。
周主贵,陆国盈,林善海,满若君[4](2013)在《抗旱营养调节剂“旱地龙”对甘蔗矿质营养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探讨"旱地龙"对甘蔗抗旱增产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旱地龙"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叶片矿质营养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旱地龙"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旱地龙"喷施质量浓度以3g/L、2g/L、4g/L分别对提高甘蔗叶片N、P、K含量效果最好,分别比CK(0g/L)提高0.13、0.04、0.12个百分点。在光合指标方面,以"旱地龙"3g/L喷施处理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4g/L喷施处理对提高气孔导度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0.19mg/g和0.05μmol/(m2·s);喷施"旱地龙"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整个伸长期均高于CK,以4g/L处理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4.94μmol/(m2·s)和0.42mmol/(m2·s),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旱地龙"4g/L喷施处理最高,为0.32μmol/(m2·s)。可见,喷施"旱地龙"可有效促进甘蔗对N、P、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
郜亚粉[5](2012)在《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应用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MP-3005KM抗旱保水剂,早露植宝抗旱剂1号,新一代FA旱地龙,沃特多功能保水剂,旱露植宝多功能抗蒸腾剂,30%旱立停高效植物抗蒸腾剂,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的应用效果,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除旱露植宝抗旱剂1号处理外,其它抗旱保水剂和整薯播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2沃特多功能保水剂处理的马铃薯株高最高,新一代FA旱地龙处理次之,整薯播种处理居第三位,新一代FA旱地龙处理的马铃薯茎粗较大,施用效果最好。3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整薯播种处理的马铃薯叶面积系数值较大;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新一代FA旱地龙处理的马铃薯叶面积系数值较大。新一代FA旱地龙处理叶片SPAD值最大,对照的值最低。4除旱露植宝抗旱剂1号处理干物质重略低于对照,各处理的干物重均比对照高。整薯播种提高了苗期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沃特多功能保水剂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同化产物的积累,新一代FA旱地龙保水剂有利于马铃薯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块茎形成期与成熟期新一代FA早地龙处理干物质在茎中与块茎中的分配都最高,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5各喷施抗蒸腾剂的处理都能提高马铃薯叶片相对含水量,其中新一代FA旱地龙处理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最大,效果较好。除旱露植宝抗旱剂1号处理自由水与束缚水比率低于对照外,其它各处理均高于对照。6施用各抗旱保水剂与整薯播种可以降低MDA的含量与减轻Pro的积累,新一代FA旱地龙、整薯播种可增强SOD酶的活性,新一代FA旱地龙、整薯播种、沃特多功能保水剂、30%早立停高效植物抗蒸腾剂的处理增强了马铃薯叶片中POD酶的活性。7整薯播种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沃特多功能保水剂处理的淀粉含量也高于对照位居第二,但与对照均无显着性差异。8新一代FA旱地龙处理吸持与保水效果较好,形成的良好的根土水环境,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9除旱露植宝抗旱剂1号处理产量低于对照外,其它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新一代FA旱地龙处理可增加单株结薯数量和单个块茎重;整薯播种增加了单株结薯数量;施用沃特多功能保水剂的处理增大了单个块茎的重量。虽然旱露植宝抗旱剂1号处理产量低于对照,但大薯率显着高于对照
李保证,王季春,王德虎,武海燕,孔令明,邹聪明[6](2010)在《不同抗旱节水剂对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旱露植宝3号、旱立停、旱地龙抗旱节水剂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旱节水剂对甘薯的生育时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显着的影响,清水本就不会有影响,故不可提。抗旱节水剂在不同海拔地区表现有差异,建议在低海拔地区选用旱露植宝3号,高海拔地区选用旱立停。
杨艳春[7](2008)在《甘蔗施用“旱地龙”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分别采用两个方案四个试验来研究在甘蔗分蘖初期和伸长初期喷施“旱地龙”对甘蔗效应的影响。两个方案均在甘蔗分蘖初期、伸长初期喷施不同浓度即0g/L、2g/L、4g/L、6g/L的“旱地龙”。第一方案为新植蔗桶栽干旱胁迫试验,主要测定与抗旱有关的生理指标;第二方案为大田宿根正常栽培试验,主要测定其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叶片氮、磷、钾含量、甘蔗产量性状和品质分析。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喷施“旱地龙”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在甘蔗分蘖初期、伸长初期通过桶栽人工控水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旱地龙”,探讨最佳抗旱保护剂量和喷施时期,结果表明:1)甘蔗分蘖初期喷施2g/L“旱地龙”处理能明显提高干旱胁迫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增加胞质浓度;降低膜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迅速提高干旱胁迫后叶绿素含量;降低或减缓膜透性。2)在甘蔗伸长初期喷施4g/L“旱地龙”效果最好,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膜透性的变化表现出与分蘖初期相同的趋势。2、喷施“旱地龙”对大田甘蔗生理指标的影响。在宿根蔗复垄期、分蘖和伸长初期通过对大田正常栽培的宿根甘蔗喷施不同浓度“旱地龙”来研究最佳的喷施浓度和时期,结果表明:1)宿根蔗复垄期和分蘖初期分别喷施“旱地龙”浓度4g/L能明显提高其硝酸还原酶活性;稳步持久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提高叶片对氮、磷、钾吸收或积累。2)宿根蔗复垄期和伸长初期分别喷施6g/L的“旱地龙”处理效果最好,表现出喷施浓度越高对产量提高效果越好的变化趋势。其酶活性,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叶片中氮含量或积累等表现出与分蘖初期相似的变化趋势。3、“旱地龙”对甘蔗生长、品质、效益的影响。在宿根蔗复垄期、分蘖和伸长初期通过对大田正常栽培的宿根甘蔗喷施不同浓度“旱地龙”来研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从而获得最高收益。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不同浓度“旱地龙”表现出不同效果。1)在甘蔗复垄期和分蘖初期喷施“旱地龙”4g/L能显着提高甘蔗生长速度、增粗茎径、提高单茎重;提高甘蔗蔗糖含量,提高甘蔗锤度,蔗汁重力纯度;提高压榨品质;降低蔗汁中还原糖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蔗茎含蔗糖量,最终获得的甘蔗产量、品质和经济收入最佳。2)在甘蔗复垄期和伸长初期喷施不同浓度“旱地龙”研究结果表现出浓度越高甘蔗产量、品质、经济效益越好的现象,处理中的最高浓度6g/L为效果最佳。
杨艳春,陆国盈,李世君,韩世健,朱高浦[8](2008)在《“旱地龙”对甘蔗伸长初期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在甘蔗生产中喷施"旱地龙"的最佳时期及浓度。[方法]采用桶栽试验,设喷施2、46、g/L"旱地龙"(A、B、C)和清水(D)4个处理。[结果]从2007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喷施"旱地龙"+1叶POD活性均高于D处理,其中处理B+1叶POD活性比其他处理高,与D差异极显着;B、C处理的+1叶PPO活性高于D处理,A处理低于D处理;D处理的+3叶PRO含量不断下降,B、C、A处理的PRO含量先升后降,且下降的幅度小于D处理;B处理的MDA含量极显着低于D处理。PPO酶活性的提高与PRO含量的提高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6 5),MDA含量与POD活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1 3)。[结论]4 g/L"旱地龙"可作为甘蔗伸长初期的抗旱保护剂。
周主贵[9](2007)在《甘蔗施用“旱地龙”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选用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正常栽培和大棚干旱胁迫条件下,在甘蔗分蘖初期、伸长初期和伸长后期分别喷施浓度为0g/666.7m2、100g/666.7m2、200g/666.7m2和300g/666.7m2(分别用A、B、C、D表示,下同)的多功能植物抗旱、生长营养剂“旱地龙”。通过试验,研究“旱地龙”对甘蔗生长、抗旱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旱地龙”对甘蔗生长的作用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一、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分蘖期叶面喷施高浓度(300g/666.7m2)的“旱地龙”有利于促进分蘖和增加甘蔗活苗数。伸长期喷施“旱地龙”处理对减少死苗率、提高成茎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喷施“旱地龙”对甘蔗的伸长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且以高浓度处理(D处理)效果更佳。二、对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施用“旱地龙”能够明显地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蒸腾速率,C处理和D处理对甘蔗的光合作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C处理对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中性转化酶活性效果最好,D处理对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效果最明显。同时,喷施“旱地龙”处理能明显地提高甘蔗叶片的矿质营养,其中C处理对N的吸收效果最好,尤其在伸长盛期作用更明显。以B处理提高甘蔗叶片全P含量效果最好。全钾方面以D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三、对提高甘蔗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研究了与甘蔗抗旱性相关的丙二醛、细胞膜透性、脯氨酸、过氧化物酶、叶片鲜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及水分饱和亏等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对所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喷施200g/666.7m2“旱地龙”的处理从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鲜重含水量等指标上反映出有较好的抗旱效果;在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指标上反映出的抗旱效果方面,以喷施300g/666.7m2“旱地龙”的处理较优。四、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收获时正常供水处理中以D处理的蔗茎产量最高,其次是C处理,再次是B处理,对照的蔗茎产量最低,B处理、C处理及D处理比对照分别增产2.00%、3.97%、4.80%,喷施“旱地龙”的三个处理之间蔗茎产量差异不显着;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也是以D处理的蔗茎产量最高,其次是C处理和B处理,对照的蔗茎产量最低,B处理、C处理及D处理比对照分别增产8.38%、8.38%、13.03%。试验结果反映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旱地龙”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正常供水条件,由此说明施用“旱地龙”具有较好的抗旱效果。正常供水条件下各喷施“旱地龙”处理的甘蔗蔗糖分均高于对照,其中11月份B处理、C处理、D处理的甘蔗蔗糖分分别比A处理高2.37%(绝对值,下同)、1.68%和0.59%;1月份B处理、C处理、D处理的甘蔗蔗糖分分别比A处理高1.52%、1.13%、0.54%,喷施“旱地龙”能明显地提高甘蔗的蔗糖分。正常供水条件下收获时(1月份)单位面积含糖量以B处理最高,其次是C处理,再次是D处理,A处理最低,B处理、C处理及D处理比对照分别增糖13.69%、12.83%、9.07%,B处理、C处理与对照之间的666.7m2含糖量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说明正常供水条件下B处理与C处理对提高甘蔗的单位面积含糖量有显着效果,其中以B处理的效果最好;干旱胁迫下单位面积含糖量以B处理最高,其次是D处理,再次是C处理,A处理最低,B处理、C处理及D处理比对照分别增糖12.30%、11.94%、5.08%,经SSR法检验,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着。由以上结果可看出,“旱地龙”处理能够增产增糖,提高甘蔗品质,其中以D处理的增产效应最好,以B处理对提高甘蔗品质的效应最明显。五、试验总结。“旱地龙”处理能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及品质,促进甘蔗的高产稳产。综合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的生物量及其养分含量与甘蔗品质、抗旱性、产量、含糖量等的表现,在这四种处理中,以C处理的综合效应最好。建议以200g/666.7m2的施用量为甘蔗的最佳施用量。
张文理[10](2005)在《京郊地区果树化学抗旱节水集成技术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北京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国家各部门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节水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的条件特殊,土层薄,水分下渗快,水源极缺,造成有些地方节水工程修建后潜力发挥不足,相比之下显得效果不太明显,单靠发展工程性节水措施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需配合以非工程抗旱节水措施,以发掘节水潜力。本文就是在京郊地区果树抗旱节水栽培中引入土壤保水剂、抗蒸腾剂以及功能性保水剂制剂等化学抗旱节水技术,重点研究了水质对土壤保水剂吸水特性的影响效应、生化制剂集成技术在京郊苹果抗旱节水栽培中的应用、生化制剂在葡萄节水增产栽培中的集成与优化,结果表明:水质对保水剂的吸水特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溶液含盐量的增加而吸水倍率显着降低,随着含量的增加这种降低趋势越来越平缓,同—种保水剂在一价阳离子的水溶液中吸水倍数明显高于在二价阳离子的水溶液中的吸水倍数,在最适宜作物生长的pH值范围6.0-8.0范围内,pH值对保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不显着;旱地龙、保水剂、BGA土壤激活剂三种抗旱节水制剂在京郊地区苹果种植中的较优方案为400倍液、300g/株、2.5kg/株,葡萄种植为1.5g/m2、20g/株、400g/株。
二、新一代旱地龙为何能抗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一代旱地龙为何能抗旱(论文提纲范文)
(1)抗蒸腾剂对荒漠区采煤迹地几种草本植物的节水保育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抗蒸腾剂的研究进展 |
1.2.2 抗蒸腾剂对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
1.2.3 抗蒸腾剂对植物水分状况影响的研究 |
1.2.4 抗蒸腾剂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内容 |
2.2.1 三种类型抗蒸腾剂的持效期研究 |
2.2.2 抗蒸腾剂种类与浓度对喷施效果的影响 |
2.2.3 土壤条件对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的影响 |
2.2.4 地理环境对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的影响 |
2.2.5 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的综合评价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三种类型抗蒸腾剂的持效期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指标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旱地龙持效期 |
3.4.2 冠存持效期 |
3.4.3 高岭土持效期 |
3.4.4 小结 |
第四章 抗蒸腾剂种类与浓度对喷施效果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设计 |
4.3 指标测定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抗蒸腾剂种类与浓度对植物光合特性及WUE的影响 |
4.4.2 抗蒸腾剂种类与浓度对植物水分状况的影响 |
4.4.3 抗蒸腾剂种类与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4.5 小结与讨论 |
4.5.1 讨论 |
4.5.2 小结 |
第五章 土壤条件对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设计 |
5.3 指标测定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土壤水分对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的影响 |
5.4.2 土壤类型对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的影响 |
5.5 讨论与小结 |
5.5.1 讨论 |
5.5.2 小结 |
第六章 地理环境对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的影响 |
6.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设计 |
6.2 指标测定 |
6.3 数据处理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不同环境下抗蒸腾剂对植物气孔导度与蒸腾的影响 |
6.4.2 不同环境下抗蒸腾剂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6.4.3 不同环境下抗蒸腾剂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5 讨论与小结 |
6.5.1 讨论 |
6.5.2 小结 |
第七章 抗蒸腾剂喷施效果综合评价 |
7.1 评价因素的选择及其权值的确定 |
7.2 抗蒸腾剂综合效果的评价分析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两种新型抗蒸腾剂对小麦抗旱增产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供试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试验结果 |
3.2 应用前景分析 |
(3)叶面喷施FA旱地龙对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蒸腾强度、光合产量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旱地龙对玉米生理、生长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理性状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3 结论 |
(4)抗旱营养调节剂“旱地龙”对甘蔗矿质营养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与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1 全N、全P和全K含量 |
1.3.2 光合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喷施“旱地龙”对甘蔗叶全N、全P和全K含量的影响 |
2.1.1 全N含量 |
2.1.2 全P含量 |
2.1.3 全K含量 |
2.2 喷施“旱地龙”对甘蔗叶光合指标的影响 |
2.2.1 叶绿素含量 |
2.2.2 净光合速率 |
2.2.3 气孔导度 |
2.2.4 蒸腾速率 |
3 结论与讨论 |
(5)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依据 |
1.1.1 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水资源不足 |
1.1.2 旱作农业的重要性及限制因素 |
1.1.3 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性及限制因素 |
1.1.4 保水剂的应用的重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 |
1.3 保水剂的作用、种类及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的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和方法 |
2.3.1 试验设计方法 |
2.3.2 取样和测定方法 |
2.3.3 产量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出苗率的影响 |
3.2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1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
3.2.2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茎粗的影响 |
3.2.3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
3.3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3.5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的影响 |
3.6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植株水分的影响 |
3.6.1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3.6.2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片自由水和束缚水比率的影响 |
3.7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片MDA/Pro/SOD/POD含量的影响 |
3.8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
3.9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3.10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4.1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出苗的影响 |
4.2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指标的影响 |
4.3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的影响 |
4.4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4.5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片水分的影响 |
4.6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叶片中MDA/Pro/SOD/POD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
4.7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
4.8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4.9 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不同抗旱节水剂对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过程 |
1.5 试验记载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甘薯生育时期的影响 |
2.2 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
2.3 对甘薯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7)甘蔗施用“旱地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研究的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干旱对甘蔗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2 甘蔗抗旱生理的研究进展 |
1.2.3 甘蔗抗旱措施的研究进展 |
1.2.3.1 甘蔗应用栽培技术抗旱 |
1.2.3.2 甘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化学药剂抗旱 |
1.2.4 "旱地龙"对作物的施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
1.2.4.1 "旱地龙"产品特点 |
1.2.4.2 "旱地龙"对其它一些作物的施用效果 |
1.2.4.3 "旱地龙"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 |
1.2.4.4 "旱地龙"在甘蔗上研究应用有待解决的问题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案 |
2.2.1 桶栽试验方案 |
2.2.1.1 试验设计 |
2.2.1.2 种植、管理和施肥 |
2.2.2 大田试验方案 |
2.2.2.1 试验设计 |
2.2.2.2 种植、管理和施肥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1 测定项目 |
2.3.1.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桶栽) |
2.3.1.2 农艺性状的调查项目(大田) |
2.3.1.3 大田生理指标的测定项目 |
2.3.1.4 与抗旱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桶栽) |
2.3.1.5 产量性状调查(大田) |
2.3.1.6 品质分析(大田) |
2.3.2 调查时间 |
2.3.2.1 农艺性状的调查时间 |
2.3.2.2 生理指标测定时间 |
2.3.2.3 产量性状调查时间 |
2.3.2.4 品质性状调查时间 |
2.3.3 测定方法 |
2.3.3.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2.3.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3.3.3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2.3.3.4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2.3.3.5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2.3.3.6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2.3.3.7 多酚氧化酶含量的测定 |
2.3.3.8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3.3.9 硝酸还原酶含量的测定 |
2.3.3.10 叶片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2.3.3.1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2.3.3.12 甘蔗品质分析 |
2.3.3.13 农艺性状调查 |
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桶栽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3.1.1 分蘖初期喷施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各抗旱指标的影响 |
3.1.1.1 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1叶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3.1.1.2 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1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1.1.3 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1.1.4 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1.1.5 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膜透性的影响 |
3.1.1.6 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1.2 伸长初期喷施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各抗旱指标的影响 |
3.1.2.1 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1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 |
3.1.2.2 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1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 |
3.1.2.3 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1.2.4 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1.2.5 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膜透性的影响 |
3.1.2.6 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 大田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3.2.1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甘蔗效应影响 |
3.2.1.1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1叶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3.2.1.2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1.3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1.4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1.5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3.2.1.6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1.7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甘蔗品质性状的影响 |
3.2.1.8 宿根蔗分蘖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甘蔗经济性状的影响 |
3.2.2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甘蔗效应影响 |
3.2.2.1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1叶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3.2.2.2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2.3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2.4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2.5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3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3.2.2.6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2.7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
3.2.2.8 宿根蔗伸长初期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4.1 小结 |
4.1.1 桶栽试验小结 |
4.1.2 大田试验小结 |
4.2 讨论 |
4.2.1 本试验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性比较讨论 |
4.2.2 喷施"旱地龙"的施用建议讨论 |
4.2.3 本试验自身局限性的讨论 |
4.2.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旱地龙”对甘蔗伸长初期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旱地龙”用量对甘蔗伸长初期+1叶POD/PPO活性的影响 |
2.2 “旱地龙”用量对甘蔗伸长初期+3叶脯胺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9)甘蔗施用“旱地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供试场地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种植及田间管理 |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1 大田正常供水处理部分农艺性状调查 |
1.5.2 大田正常供水处理部分与生长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1.5.3 大棚干旱胁迫处理部分与抗旱性有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1.5.4 大田正常供水处理部分+3叶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 |
1.5.5 甘蔗品质分析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大田正常供水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
2.1.1 对幼苗分蘖率的影响 |
2.1.2 对株高的影响 |
2.1.3 对蔗茎日平均伸长速度的影响 |
2.1.4 对活苗消长动态变化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大田正常供水部分与生长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1 对+1叶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 |
2.2.2 对+1叶叶片光合速率(Photo)的影响 |
2.2.3 对+1叶叶片气孔导度(Cond)的影响 |
2.2.4 对+1叶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2.2.5 对+3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2.6 对+3叶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2.7 对+1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2.2.8 对+1叶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9 对+1叶中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大棚干旱胁迫部分与抗旱性有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1 对+3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2.3.2 对+3叶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2.3.3 对+3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3.4 对+1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2.3.5 对+3叶片鲜重含水量的影响 |
2.3.6 对+3叶自然饱和亏缺、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2.3.7 对各处理甘蔗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
2.4 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大田正常供水部分全N、全P、全K的影响 |
2.4.1 对+3叶全N的影响 |
2.4.2 对+3叶全P的影响 |
2.4.3 对+3叶全K的影响 |
2.5 不同浓度"旱地龙"处理对甘蔗经济性状的影响 |
2.5.1 对大田正常供水处理部分的产量性状的影响 |
2.5.2 对大田正常供水处理部分的品质性状的影响 |
2.5.3 对大田正常供水和大棚干旱胁迫部分蔗茎产量及666.7m~2含糖量的影响 |
第三章 讨论 |
3.1 对生长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对与抗旱性有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甘蔗喷施不同浓度"旱地龙"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3.4 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讨论 |
第四章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所发表论文 |
(10)京郊地区果树化学抗旱节水集成技术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土壤保水剂的应用现状与相关研究 |
1.3 国内外抗蒸腾剂的应用现状与相关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质对土壤保水剂吸水特性的影响效应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 不同水质对土壤保水剂吸水能力的影响 |
2.3 水溶液PH值对土壤保水剂吸水能力的影响 |
2.4 水溶液含盐量对土壤保水剂吸水能力的影响 |
2.5 不同离子类型溶液对保水剂吸水能力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三章 生化制剂集成技术在京郊苹果抗旱节水栽培中的应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化学节水制剂对苹果园土壤水分的影响效应 |
3.3 不同生化制剂施用量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
3.4 不同生化制剂施用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3.5 基于生化制剂的果园抗旱节水集成技术体系 |
3.6 保水剂与旱地龙作用下京郊苹果灌溉制度 |
3.7 小结 |
第四章 生化制剂在葡萄节水增产栽培中的集成与优化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 不同节水制剂对葡萄园土壤水分的影响 |
4.3 不同抗旱节水剂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新一代旱地龙为何能抗旱(论文参考文献)
- [1]抗蒸腾剂对荒漠区采煤迹地几种草本植物的节水保育效果研究[D]. 吕国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两种新型抗蒸腾剂对小麦抗旱增产效果的影响[J]. 刘广成,罗勇,李强,董世豪,范仲玉,哈斯也提,董凤姣. 腐植酸, 2014(06)
- [3]叶面喷施FA旱地龙对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罗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0)
- [4]抗旱营养调节剂“旱地龙”对甘蔗矿质营养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周主贵,陆国盈,林善海,满若君. 河南农业科学, 2013(10)
- [5]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应用效果的研究[D]. 郜亚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1)
- [6]不同抗旱节水剂对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李保证,王季春,王德虎,武海燕,孔令明,邹聪明.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4)
- [7]甘蔗施用“旱地龙”效应研究[D]. 杨艳春. 广西大学, 2008(01)
- [8]“旱地龙”对甘蔗伸长初期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J]. 杨艳春,陆国盈,李世君,韩世健,朱高浦.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9]甘蔗施用“旱地龙”效应研究[D]. 周主贵. 广西大学, 2007(05)
- [10]京郊地区果树化学抗旱节水集成技术模式研究[D]. 张文理.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