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

Angel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

一、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孙洁,刘艾芃,熊亚芳[1](2021)在《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畸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MRC类肌功能训练器融合了肌功能学说和错■畸形矫治的理论,通过纠正呼吸模式和肌群活动,重建口周肌群环境,治疗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早期错■畸形,改善儿童牙弓和面型的发育。近年来,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但如何在临床上严谨正确地使用,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总结分析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畸形肌功能矫治的临床效果,可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谢钦钦[2](2021)在《不同矢状向颅面类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差异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生长发育高峰前期均角患者不同矢状向颅面类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特点及其之间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骨性Ⅲ类均角错(牙合)畸形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70例;分为三组:上颌后缩下颌正常组(1组)、上颌正常下颌前突组(2组)、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组(3组),将研究对象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并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在垂直向骨性指标对比中,鞍角、关节角、下颌角、三角之和、面高比、后前面高比、Y轴角、(牙合)平面倾斜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鞍角满足2组<3组<1组,下颌角、三角之和、Y轴角满足3组<2组<1组,而关节角满足1组<3组<2组。三组在垂直向软组织指标对比中,UL-E、LL-E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UL-E小于正常值而LL-E大于正常值,且UL-E、LL-E均满足1组>2组>3组。三组在牙性指标对比中,U1-SN、Mx6-PTV、Md6-PTV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U1-SN大于正常值而Mx6-PTV、Md6-PTV小于正常值,且在U1-SN、Mx6-PTV、Md6-PTV指标中均满足1组<2组<3组。在男女性别对比中,1组中关节角、(牙合)平面倾斜度、LL-E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中ANS-Me、面高比、L1-MP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中下颌角、三角之和、N-ANS、ANS-Me、N-Me、(牙合)平面倾斜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矢状向颅面类型均角骨性Ⅲ类错(牙合)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存在差异,生长方向上:上颌后缩时下颌骨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下颌前突时下颌骨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当上颌后缩合并下颌前突时下颌骨总体表现为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且逆时针旋转趋势大;生长量方面:下颌前突不但有矢状向生长量的增加,同时还伴有垂直向生长量的增加;代偿方面:软组织及牙存在代偿且代偿的表现不同;男女性别方面:男性较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特征表现的更明显,但代偿特征表现的不明显或代偿开始发生的时间较晚。

齐晓倩[3](2020)在《颌骨矢状向关系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颅颌面在矢状向、垂直向或横向的发育异常可能导致不同的错牙合畸形。随着现代正畸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只是正畸医生将患者的侧貌分析作为诊断中重要的一项,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把改善面形侧貌作为正畸的主诉。侧貌的凹凸是颌骨矢状向异常的体现,因此,矢状向的错牙合具有重要的美学、心理和功能意义,通常是口腔正畸以及正颌治疗的首要问题。X线头影测量分析是每一个正畸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分析的利器,有很多学者应用颅面部标志点构成的测量指标来评价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关系,如ANB角、AB平面角、FABA角、APDI角、β角,线距Wits值、AB-MM、AB-PP、AF-BF、Overjet、DSOJ等,但对于这些评价矢状向关系的指标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对比分析的研究尚无太多。另外下颌骨不同程度的旋转导致了颅颌面部垂直向的不调,垂直方向的不同对矢状向的判断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越来越普及。CBCT的三维成像技术不仅仅使我们不可见的颅颌骨等结构变得可见,还克服了X线片成像放大、几何比例失真、组织结构重叠、投射移位、旋转错误、放射线线性投射变形等缺点。因此,本文采用CBCT三维定点,分别对均角不同矢状骨面型及安氏Ⅱ1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不同矢状向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研究。一.应用CBCT对不同头影测量分析诊断矢状骨面型的有效性研究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成人治疗前的CBCT影像资料,探讨上下颌骨矢状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测量矢状向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临床上使用三维影像资料CBCT诊断不同矢状骨面型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评价牙颌畸形的严重程度、牙齿代偿性正畸移动难易程度以及判断正颌手术与否、拔牙矫治与否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方法:本实验调查对象为2016-2019年期间来我院正畸科就诊并拍摄CBCT影像资料的成人患者,应用德国进口的Ka Vo 3D e Xam锥形束CT对每个被测试者进行颌面部的全方位的影像资料的采集。按纳入标准严格选出160名,年龄19-25岁,平均21.0岁,集中患者影像资料及石膏模型,请来科里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3位专家进行分组,2位专家及以上认定其矢状向错牙合类型即确定其分组,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7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55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35例。将获得的三维CBCT影像资料进行随机编号,并且隐藏姓名、性别、等信息,测量ANB角、AB平面角、FABA角、APDI角、β角,线距Wits值、AB-MM、AB-PP、AF-BF、Overjet、DSOJ这11项矢状向评价指标。为尽量降低测量误差,测量结果需重复两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结果:在所有样本中随机抽取30例,对其两次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次的测量结果有极高的相关性。因此,应用CBCT进行三维定点测量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可靠性较强。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矢状向分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NB角与AB平面角相关性较强(r=-0.902),ANB角与Wits值相关性较强(r=0.839),AB平面角与DSOJ相关性较强(r=-0.901),FABA角与线距AB-FH相关性较强(r=-0.978),β角与线距AB-MM相关性较强(r=-0.962),Wits值与DSOJ相关性较强(r=0.807),OJ与DSOJ相关性较强(r=0.804).应用Kappa分析,对不同矢状向诊断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可以看出ANB角和线距AB-MM存在着较强的一致性。本实验分别对不同矢状骨面型各项测量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中,APDI、ANB角、β角和线距AB-MM、DSOJ特异度较高,ANB角和线距AB-MM灵敏度较高;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ANB角和线距AB-MM特异度较高,ANB角和线距AB-MM、AB-PP灵敏度较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中,ANB角和AB-MM值特异度较高,除AB平面角、FABA角、线距AB-PP、线距AF-BF外灵敏度均较高。结论:1.应用三维CBCT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定点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但一些标志点尚使用二维头颅侧位片的定义,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形成统一的定点标准。2.ANB角与其他的评价颌骨矢状向差异指标一致性存在差异,表明了矢状向错牙合畸形的复杂性,不仅受定点准确性的影响,垂直向生长方式的差异也影响矢状骨面型的诊断。3.ANB角和线距AB-MM是评价均角患者的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最可靠和有效的指标。因此,综合ANB角和线距AB-MM可以用来准确地评估均角患者矢状向错牙合畸形。二.安氏Ⅱ1分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矢状向测量指标的灵敏度分析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成人安氏Ⅱ1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治疗前的CBCT影像资料,并且测量矢状向指标的灵敏度,为临床上使用三维影像资料CBCT诊断安氏Ⅱ1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评价牙颌畸形的严重程度、牙齿代偿性正畸移动难易程度以及判断正颌手术与否、拔牙矫治与否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6-2019年期间来我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安氏Ⅱ1类患者共165名,年龄18-32岁,平均22.6岁。按照SN-MP的角度和FHI百分比(S-Go/N-Me,即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为参考分型将患者分成三组:高角型、均角型、低角型,三组各55例。应用德国进口的Ka Vo 3D e Xam锥形束CT对每个被测试者进行颌面部的全方位的影像资料的采集。将获得的三维CBCT影像资料进行随机编号,并且隐藏姓名、性别、等信息,测量ANB角、AB平面角、FABA角、APDI角、β角、线距Wits值、AB-MM、AB-PP、AF-BF、Overjet、DSOJ这11项矢状向评价指标。为尽量降低测量误差,测量结果需重复两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结果:安氏Ⅱ1类均角患者中,ANB角、β角和线距AB-MM、AB-PP灵敏度较高。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除Wits值外,测量的矢状向评价指标灵敏度都很高。安氏Ⅱ1类低角患者β角以及线距AB-MM灵敏度较高。结论:1.安氏Ⅱ1类矢状向评价指标灵敏度受垂直骨面型的影响。2.ANB角并非安氏Ⅱ1类矢状向关系的金标准,在垂直骨面型为低角的患者中不灵敏。3.安氏Ⅱ1类低角患者,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代偿了一部分下颌骨矢状向的发育不足,因此,测量的矢状向指标灵敏度普遍不高。4.在垂直骨面型为高角的安氏Ⅱ1类患者中,下颌骨的顺时针旋转加重了其矢状向骨型,因此,除Wits值外,其他测量的矢状向指标灵敏度很高。

吴滢倩[4](2020)在《应用不调指数评价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回顾性研究旨在应用不调指数(Discrepancy index,DI)定量评价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效果,并对早期矫治结果作进一步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2015年3月到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被诊断为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患儿共87例,按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32例(男21例,女11例,初诊时平均年龄7.91±1.44岁)。应用DI指数对这些患者初诊及正畸结束时的口腔模型、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差异。结果:1、矫治后的平均DI指数较正畸前显着降低了3.94分(P<0.0001)。其中矫治后的覆盖评分、拥挤度评分和其他评分较前分别显着降低了1.72分(P<0.0001)、0.63分(P<0.5)和0.68分(P<0.05)。而覆(牙合)、前牙开(牙合)、后牙开(牙合)、咬合关系、后牙反覆盖、后牙正锁(牙合)、ANB评分、SN-MP评分和IMPA评分正畸前后改变无统计学差异。2、矫治后SN-MP的测量值较前增大了0.72°(P<0.05),IMPA的测量值较前减小了3.38°(P<0.01)。但ANB的测量值正畸前后改变无统计学差异。3、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后平均DI指数均较前降低3.22分(P<0.05),其中覆盖评分较前降低了2.00分(P<0.01)。4、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平均DI指数均较前降低4.09分(P<0.05),其中咬合关系评分较前降低1.46分(P<0.05)5、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平均DI指数均较前降低4.33分(P<0.05),其中覆盖评分较前降低2.33分(P<0.05)。结论:1、总体而言,替牙期早期矫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错(牙合)畸形情况,降低日后治疗的难度。早期矫治对前牙覆盖的改善较为明显,也可有效改善颌骨垂直向关系和下前牙长轴的倾斜程度。2、替牙期早期矫治对各安氏分类错(牙合)具有不同改善作用,其中对安氏Ⅰ类错(牙合)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覆盖改善较为明显,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的咬合关系改善较为明显,整体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改善最为显着,可减小后续治疗难度。3、DI指数可以作为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评价方式,为早期矫治的错(牙合)畸形类型选择提供参考。

张莹[5](2020)在《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对疗效产生的机制进行分析,为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要求正畸治疗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10)行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年龄为8.60±0.84岁;对照组(n=10)行“2×4”矫治技术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年龄为9.05±0.60岁。X线头影测量项目包括:(1)硬组织的测量项目:SNA、SNB、ANB、NP-FH、NA-PA、MP-SN、MP-FH、Y轴角、U1-SN、L1-MP、U1-L1、U1-NA、L1-NB、Po-NB距。(2)软组织的测量项目: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Z角、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ULP、LLP。本研究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所有测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完成后SNA、ANB、MP-SN、MP-FH、U1-NA、U1-SN、ULP、Y轴角、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上唇E线距增加(P<0.05);SNB、NP-FH、U1-L1、L1-MP、Z角、下唇E线距减小(P<0.05);而L1-NB、NA-PA、LLP、Po-NB距无明显变化(P>0.05)。2.对照组患者治疗完成后SNA、ANB、MP-SN、MP-FH、U1-SN、U1-NA、Y轴角、鼻唇角、面型角、上唇E线距增加(P<0.05);SNB、NP-FH、U1-L1、下唇E线距、Z角减小(P<0.05);而L1-MP、NA-PA、L1-NB、ULP、LLP、Po-NB距、颏唇角无明显变化(P>0.05)。3.观察组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及Z角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MP-FH、SNB、ANB的变化较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1);而两组SNA、MP-SN、U1-SN、U1-NA、NP-FH、U1-L1、L1-MP、NA-PA、L1-NB、Po-NB距、ULP、LLP、Y轴角、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的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均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矫治完成后患者的前牙反(牙合)解除,咬合关系得到恢复。但MRC矫治器可以纠正肌功能异常,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软组织侧貌和面型,而“2×4”矫治技术治疗用时更短。

林晨[6](2020)在《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第四代计算机化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及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测量各项运动中髁突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量及前伸髁道斜度和侧方髁道斜度。通过与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并探讨TMD与错牙合畸形对髁突运动的影响。方法:收集个别正常牙合样本: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天津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中采用志愿者招募的方式,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学生共19例。根据主诉及临床检查,将其分为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13例,平均23.50±2.14岁)和双侧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6例,平均24.50±3.45岁)。收集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样本:筛选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26例(平均25.30±2.70岁)。根据前牙唇倾度、覆牙合覆盖和患者的主诉及临床检查,筛选出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例(平均23.40±3.10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9例(平均26.40±2.40岁)、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4.80±1.55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6.70±2.33岁)。使用CadiaxⅣ分别记录所有受试者的边缘运动轨迹。统计项目包括矢状向位移量(X)、水平向位移量(Y)、垂直向位移量(Z)、空间位移量(S)、矢状面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ar inclination,SCI)及水平面髁道倾斜度(transversal condylar inclination,TCI)。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软件SPSS17.0,分别对个别正常牙合组及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组的髁突运动幅度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在正中运动中,左右侧髁突运动轨迹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轨迹平滑、无明显抖动及铰锁,且曲线分离较少。2.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在正中运动中Z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前伸-后退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Y值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S值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增大(P<0.05)。4.开闭口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X值和S值减小、Z值增大(P<0.05)。安氏Ⅱ类2分类组在各个方向上运动幅度无变化(P>0.05)。5.侧方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非工作侧S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和非工作侧SCI均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增大(P<0.05)。结论:1.TMD因素对个别正常牙合者边缘运动时髁突的垂直向运动幅度有影响。2.安氏Ⅱ类错牙合因素对下颌边缘运动幅度无影响。3.TMD因素对安氏Ⅱ类错牙合者边缘运动时的髁突曲线特征有影响。

吉米(Ibrahim II Abujomaa)[7](2020)在《Twin Block早期治疗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中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根据下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咬(牙合)时的位置关系分类,这种错(牙合)表现为下颌第一磨牙及下牙弓位于上颌第一磨牙及上牙弓的远中位置。安氏Ⅱ类错颌畸形可分为安氏Ⅱ类1分类和安氏Ⅱ类2分类。导致类错(牙合)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三个方面:骨性因素,功能性因素和牙性因素,错(牙合)的治疗取决于严重程度、生长预期和时机。早期治疗这种错(牙合)畸形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减少对牙齿和周围组织的损害。早期的治疗包括功能矫治器的使用,可以配合二期固定矫治进行双期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发生可与Ⅱ类错(牙合)畸形相关,因为下颌位置靠后可缩小颈椎和下颌体之间的空间,这可能导致舌体和软腭的后位,导致口咽气道狭窄。因此,本文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后对上气道的影响。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使用Twin Block矫治器对伴有OSAHS的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Ⅱ类错(牙合)畸形ANB>5°,伴有OSAHS的患者。2、头影测量分析:对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观察治疗前后牙齿和骨骼的变化。3、气道尺寸分析:在头颅侧位片上进行气道的测量,观察治疗前后对上气道径的影响。病例资料病例简介:1例13岁男性患者,因上牙前突,牙齿排列不齐,于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安氏Ⅱ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Ⅲ°深覆盖。头颅侧位片显示上气道狭窄,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睡眠质量时,发现病人患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治疗:在完全诊断后,患者被评估为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发育不足。患者处于生长发育期,还存在生长潜力,因此采用双期治疗,第一阶段用Twin Block进行早期功能矫治,然后第二阶段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应用Twin Block矫治后,磨牙关系、覆(牙合)、覆盖均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下颌骨生长,成功地治疗了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此外,Twin Block矫治器的使用显着增加了鼻咽、口咽和下咽气道矢状径。结论1、早期应用功能矫治器双期治疗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具有显着的临床意义,可矫正磨牙关系、覆盖、覆(牙合)、切牙排列和促进下颌骨生长。2、早期使用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会导致鼻咽、口咽和下咽气道矢状径的增加,这有助于避免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与气道狭窄相关的问题,如口呼吸、磨牙和OSAHS,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朱房勇[8](2019)在《热压膜磁力矫治技术治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模拟不同强度静磁场对成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研究背景在牙颌面畸形发生、发展、治疗和疗效维持中颌面部肌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牙颌面畸形是由于咀嚼肌和口周肌功能异常引发的,此时需要使用矫治器向牙、牙弓及颌骨等需要矫治部位传送矫治力和颌面部肌肉收缩形成的力学信号,就可以改建牙颌形态。临床研究指出,在矫治牙颌面畸形后,并未完全改建面颌肌功能,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维持其疗效。因此需要进行新神经肌肉协调平衡关系的构建,匹配于硬组织形态改建,这样才能平衡协调功能、形态,让疗效得以维持,尽可能减少复发情况的出现。在细胞内外物质及能量交换中,钠离子通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钠离子通道有助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钠离子通道一般情况下所处的状态为备用、激活以及失活状态。钠离子通道功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发生动作电位的活性。电压门控钠通道普遍存在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SCN4A是其重要的亚基,目前的研究表明,SCN4A在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模拟不同强度的静磁场,培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在培养后的不同时间点,利用细胞生理膜片钳技术,检测骨骼肌细胞钠通道动力学改变。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钠通道的亚基SCN4A,探索静磁场对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磁场并未改变Na+内向电流具有快速激活和快速失活的特性。各组的Ⅰ-Ⅴ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恢复曲线一致。未加磁场对照组中,Na+通道开放的数目,SCN4A的qPCR表达并不会随细胞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改变。180mT磁场强度任意时间点并不会引起Na+通道开放的数目改变,对钠通道的激活、失活、失活后的恢复均无影响,但是SCN4A的qPCR表达示180mT36h、180mT 60h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80mT磁场强度,Na+通道开放的数目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80mT36h的稳态激活曲线右移,Na+通道难激活,但通道激活的速率没有改变。失活电压(绝对值)减小,通道不容易失活,但通道失活的速率没有改变。通道从失活到恢复的过程加快,与膜片钳结果相一致。研究结论L6大鼠成肌细胞钠通道稳定,为加磁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提供实验基础。磁场作用对组织细胞带电颗粒运动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生物分子有着不同液晶结构,胞膜通透性将会被改变,对新陈代谢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组织细胞更快速的生长。磁场生物刺激作用的研究侧重于细胞膜电压门控Na+通道的层面。实验显示:强度超过280mT36h恒定磁场的生物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关联着细胞膜离子通道特性,不过当前依然需要展开实验验证。热压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研究背景口腔正畸矫形治疗可对患者骨生长以及牙颌发育形成干预。一般适用于混合牙列期。对比固定矫治,功能矫治器在该时期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现阶段,功能矫治器多采用了自凝塑料,后者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矫治器有着相对较大的体积,在长时间的戴用后,出现破碎的可能性非常大,患儿无法舒适的戴用,只能在较少领域应用。最近几年,热压膜技术日益成熟,部分改良矫治器采用了热压膜材料。此类改良矫治器在舒适度方面相比于传统矫治器有着极大的提高,更加的美观,制作成形的难度更低。同时使用热压膜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联合制作的改良矫治器也开始应用于临床。化学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呈现出透明状态,有着相对较低的成本。常用来制作替牙期功能矫治器,但随着戴用时间的增长,自凝塑料会出现脆性增加,带入口内仍有较大气味等缺点。而热压膜材料的结构稳定,其主要成分也是丙烯酸类,有一定弹性,随着戴用时间增加并不会增加脆性。临床上可以结合两者优点制作功能矫治器,但两者的粘结强度未见报道。市场上膜片有着不同的厚度,膜片有着差异的力学性能,张宁等所研究的膜片厚度低于1 mm,总共涉及3种,全方位的探究了其变化规律。一些膜片厚度超过1mm,可用于功能矫治器的制作,对于此类膜片的力学性能当前并未了解其变化规律。实验所采用的4种热压膜片材料是一样的,只不过厚度存在着差异,设定多种处理方式,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来对弯曲力学性能进行测量,了解其变化规律,这样有助于选择合适厚度的膜片,更好的完成功能矫治器的制作。在自凝塑料的基础之上有效的结合于热压膜材料,测量其力学性能,为临床结合使用两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试验一在室温25℃环境下,选用厚度为1.0mm,1.2mm,1.5mm,2.0mm的热压膜膜片,每个厚度对应着10片,检测比较材料在没有处理时(面积为40mm*25mm)和在不同长方形模具上热压膜成盒形时(体积均为50mm*10mm*5mm)的弯曲力学性能。试验二制作由40mm*50mm*1.2mm板块和20mm*10mm*3mm台阶连接的试件四组,成形A组均由热压膜材料真空压制而成,成形D组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次合成,成形B,C组由两者结合而成。通过万能实验机进行塑料弯曲性能实验,计算每组试件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荷载、最大值-荷载、屈服强度-应力、最大值-应力、达到最大值的位移,所得结果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试验一发现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2.0mm热压膜膜片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最大值-应力均最高(P<0.05),同时该材料未出现断裂点。试验二发现成形D组弹性模量最大,成形B组和成形C组无统计学意义,成形A组最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屈服强度-荷载、最大值-荷载、屈服强度-应力、最大值-应力,每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呈递增趋势(P<0.05)。成形A组压头到达最大值的位移最大,成形D组最小。研究结论厚度和形状对热压膜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2.0mm热压膜的试件力学性能最高,适用于临床制作功能矫治器。热压膜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结合做成的试件,材料的脆性减弱,没有明显的断裂点,这样的结合方式受到热压膜材料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弹性。临床制作的功能矫治器可采用热压膜材料和自凝塑料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恒温恒压处理会增高强度。热压膜磁力矫治技术治疗早期安氏Ⅲ错(牙合)的临床研究研究背景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作为矫治难点。2005年,在国人Ⅲ类错(牙合)发病率方面根据傅民魁的研究结果可知具体为3.69%,在替牙期很多患者已经形成了Ⅲ类错(牙合)。在生长发育期,对环境因素进行调整,这对颅颌面结构生长量以及生长方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改善患儿软组织侧貌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颏部隶属于下颌骨,保证颏部形态的正常,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面容的美貌,颏部关联着正畸学。此次课题对热压膜磁力矫治器进行了改良,在口内依托于磁体吸引力实现交互支抗,这对上颌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下颌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十分容易制作,可以长时间的戴用,不过当前其长期效果并没有得到验证。对于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采用热压膜磁力矫治器来进行治疗,对硬组织所出现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软组织侧貌和颏部形态变化。与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作的矫治器进行临床综合比较。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热压膜材料在口腔内的特殊环境,是否容易形成菌斑,随着戴用时间增加是否影响矫治器的卫生状况,为临床使用热压膜材料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验一,总共筛选了 12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全部接受热压膜磁力矫治器治疗。对比硬组织,软组织侧貌和颏部形态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实验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分为A组以及B组,单组9例。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及技工操作时间比较;戴用矫治器以后的主观感觉;1年后矫治效果模型的简单检查;1年内因矫治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实验三,对两种材质的磁力矫治器表面细菌附着情况,矫治器异味、色素沉着、软垢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患者戴用磁力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为10.1个月,观察可以发现患者有着显着改善的面部轮廓,很好的矫治了前牙的反(牙合),磨牙关系在此次研究中具体为Ⅰ类。SNB,SND和SL减小,ANB,SE增加,而SNA,上下前牙的角度和Po-NB没有明显变化。面凸角(Ns-Sn-Pos)、全面凸角(Ns-Pm-Pos)、下唇基角(S-Ns-Si)明显减小,差异呈极显着性(P<0.05)。上下唇基角(Sn-Ns-Si)以及上唇突点到审美线距离(UL-E),下唇突点到审美线距离(LL-E)明显增大,差异呈极显着性(P<0.05),而上唇基角(S-Ns-Sn)以及鼻唇角(Cm-Sn-UL)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颏唇沟深度(Bs-LLPos)增加(P<0.05),并且整个颏部的长度(LL-Pos)减少(P<0.05),代表颏唇沟的弧度(LL-Bs-Pos)和颏部的弧度(Bs-Pos-Mes)较矫治前减小(P<0.05),反应颏部突度的指标(LL-E,Bs-E,Mes-E)有所减小(P<0.05)。从矫治器的临床及技工操作时间、戴用矫治器的主观认同感、1年内因矫治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等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1年后矫治效果模型的简单检查方面则差异不明显A,B两组菌落计数在矫治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治后6个月、1年后A组菌落计数、异味、色素沉着情况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菌落计数、异味、色素沉着情况随着矫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热压膜磁力矫治器对下颌发育表现出一定的限制作用,使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矫治,软组织侧貌和颏部软组织形态改善,凹面型变为直面型或者接近正常面型下唇部曲线变得平缓、协调。面下1/3趋于协调且患者戴用舒适,全天24小时佩戴,易于配合。热压膜磁力矫治器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技工相对更熟练的操作,前景广阔,戴用效果较为接近,矫治器出现折裂等可能性不大。磁力矫治器应用自凝塑料制作,有着相对较低的成本,后续十分容易进行维修等,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患者需求的矫治器。热压膜材料的卫生情况明显好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建议临床使用热压膜材料代替。卫生要保证,口腔清洁措施需要符合要求,饮食要科学合理,按医嘱维护和清洗矫治器都是十分必要的。

兰婷[9](2019)在《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骨性Ⅱ类错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前牙反牙合及龅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主诉。由于越来越多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生长发育早期即前来就诊,本文通过对具有不同颅颌特点与生长发育潜力的两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治疗体会。并对本文收录的另一牙性唇倾前突骨性下颌后缩的骨性Ⅱ类错牙合在治疗上的得失进行分析归纳。材料与方法:2例Ⅲ类错牙合病例为作者于研究生期间接诊,Ⅱ类错牙合病例作者参与2017年9月后的治疗过程。病例一,患者为7岁女性,以“地包天”为主诉求治,母亲表现为下颌前突面型,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无明显后缩,下颌前突,低角。使用FRⅢ(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Ⅲ活动矫治器)型活动矫治器后退下颌,促进上颌骨发育,适当控制下颌骨发育,解除前牙反牙合。病例二,患者为12岁女性,以“地包天及下巴右偏”为主诉求治,无家族遗传史,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后期,生长高峰期已过,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无明显发育过度,均角。患者拒绝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使用上颌前牵引后解除前牙反覆牙合覆盖,二期建立良好尖窝咬合增加治疗稳定性。病例三,18岁女性,以“牙列不齐及龅牙”为主诉求治,处于生长发育停滞期,诊断为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骨发育不足,骨性下颌后缩,上下切牙唇倾前突,均角,矫治方案为拔除14、24、35、45,结合种植钉强支抗内收上前牙,近移下颌牙列。结果:两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覆牙合覆盖,病例一患者下颌切牙较术前更舌倾代偿,使用GTRV(Growth Treatment Response Vector,GTRV分析法)分析法评估治疗期间上下颌骨生长发育速度相对协调,提示预后较良好,应继续随访,观察治疗稳定性,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及咬合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病例二患者就诊时年龄偏大,上颌骨生长潜力不佳,上颌前牵引主要表现为牙性效果,但仍有起到对上颌少许前移及鼻底鼻根位置改善作用。病例三患者上前牙达到控制性的内收,鼻唇角形态良好,对下颌垂直向控制稍欠缺,下颌发生少许顺时针旋转。结论:1、前牙反牙合的早期纠正有利于患者颅面部的生长发育。GTRV指数是时间单位内上颌骨水平生长变化与下颌骨水平生长变化的比值,有助于判断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预后及指导治疗策略。2、生长发育高峰期后,传统的牙支持式上颌前牵引骨性效果欠佳,主要通过磨牙前牙,上切牙唇倾等牙性代偿纠正反牙合;二期调整咬合时应注意控制或适度纠正切牙转矩,防止超过限度而对牙周健康造成伤害。3、种植钉支抗配合长牵引钩轻力内收前牙可以达到较好的前牙转矩控制的效果。但同时应兼顾下颌的垂直向控制,关注下颌切牙、磨牙位置,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矫治效果。

郑辉[10](2019)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Activator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测量,分析青春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使用Activator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位置三维方向变化。方法以头颅侧位定位片上,ANB角大于4.7°(SNA正常值、SNB小于正常值)、颈椎骨成熟度处于CVMSⅡCVMSⅢ期(青春发育高峰期)作为纳入标准,选取30例就诊于内蒙古包钢医院口腔正畸科使用Activator矫治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分别于在治疗前、治疗后由同一技师同等条件下对每位患者进行扫描,重建颅颌面部的三维影像。应用CBCT中测量软件23项指标,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矫治前后舌骨三维位置的变化。并对下颌骨前移的距离与舌骨的测量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矫治结束后,舌骨最上点(H1)、最下点(H2)较治疗前距离水平面(X平面)线性距离减小(P<0.05),而距离冠状面(Z平面)线性距离增加(P<0.05);舌骨最上点(H1)距离第三颈椎体最前点(C3)线性距离增加(P<0.05)、距离颏后点与第三颈椎体最前点的平面(H1-RGn-C3)线性距离显着减小(P<0.001);舌骨左、右大角点(GL、GR)较治疗前距离水平面(X平面)线性距离减少(P<0.05)。2较治疗前,左右下颌角点(GoL、GoR)、颏下点(Me)、颏前点(Pog)、颏后点(RGn)距离水平面(X平面)线性距离增加(P<0.05)、距离冠状面(Z平面)线性距离增加(P<0.05)。3舌骨平面与水平面的角度(GR-H1-GL与X平面角度)增大,与冠状面的角度(GR-H1-GL与Z平面角度)减小,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下颌骨颏后点前移距离与舌骨水平、垂直位置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经过Activator矫治后与治疗前相比,舌骨在下颌骨向前下方移位的同时向前上移位。下颌骨颏部前移的距离与舌骨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化呈正相关。

二、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畸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MRC类肌功能训练器的概述
    1.1 口腔肌功能学说及其发展
    1.2 MRC肌功能训练器的作用机理
    1.3 MRC肌功能训练器的构成
    1.4 MRC肌功能矫治系统的分型
    1.5 MRC肌功能训练器的适应证
    1.6 MRC肌功能训练器的禁忌证
    1.7 矫治时机的选择
2 MRC肌功能训练器与传统矫正器的比较
    2.1 在早期安氏Ⅱ类错畸形矫治方面的应用研究
    2.2 在早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方面的应用研究
3 影响MRC肌功能训练器矫治效果的相关因素
4 MRC肌功能训练器矫治的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5 结 语

(2)不同矢状向颅面类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凹面型患者颅面部生长发育及其预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颌骨矢状向关系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一、应用CBCT对不同头影测量分析诊断矢状骨面型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3.1 CBCT在正畸中的应用
        1.3.2 特异度和灵敏度在诊断试验中的应用
        1.3.3 常用的评价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的指标特异度及灵敏度分析
    1.4 小结
二、安氏Ⅱ~1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矢状向测量指标的灵敏度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颅颌面特征
        2.3.2 颞下颌关节区形态及结构特点与垂直骨面型关系
        2.3.3 成人骨性Ⅱ类患者的临床矫治体会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应用不调指数评价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研究工具与材料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测量误差分析
    3.2 头影测量结果
    3.3 DI指数评分结果
    3.4 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前后差异
    3.5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前后差异
    3.6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前后差异
4 讨论
    4.1 早期矫治前后各项目评分变化
    4.2 早期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变化
    4.3 早期矫治前后DI指数变化
    4.4 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前后差异
    4.5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前后差异
    4.6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前后差异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报告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综述 错(牙合)畸形评估指数及其在早期矫治评价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前牙反(牙合)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6)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个别正常牙合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伴和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1.2.2 伴和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1.3 讨论
        1.3.1 研究髁突边缘运动的意义
        1.3.2 髁突运动轨迹仪的优势及特点
        1.3.3 关于参考位置
        1.3.4 定位铰链轴的意义
        1.3.5 个别正常牙合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1.4 小结
二、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者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2.2.2 伴和不伴TMD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者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2.3 讨论
        2.3.1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口颌系统的特点
        2.3.2 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2.4 小结
三、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者髁突运动轨迹测量结果及对比
        3.2.2 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者轨迹曲线的特征对比
    3.3 讨论
        3.3.1 安氏Ⅱ类 2 分类错牙合患者口颌系统的特点
        3.3.2 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
    3.4 小结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下颌运动轨迹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Twin Block早期治疗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Twin Block早期治疗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性
    1.什么是错颌畸形?
    2.如何对畸形进行分类?
    3.安氏Ⅱ类错(牙合)
    4.Ⅱ类错(牙合)的病因
    5.Ⅱ类错(牙合)亚型
    6.Ⅱ类错(牙合)的治疗
    7.早期功能矫形治疗对气道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8)热压膜磁力矫治技术治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模拟不同强度静磁场对成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实验讨论
第二部分 热压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热压膜磁力矫治技术治疗早期安氏Ⅲ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典型病例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力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错(牙合)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专利题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骨性Ⅱ类错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一 FRⅢ矫治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低角骨性Ⅲ类错
    1.材料与方法
    2.治疗过程
    3.结果
    4.讨论与矫治体会
    5.结论
病例二 前牵引矫治生长发育高峰后期均角骨性Ⅲ类错
    1.材料与方法
    2.治疗过程
    3.结果
    4.讨论与矫治体会
    5.结论
病例三 减数4颗前磨牙结合种植钉矫治均角骨性Ⅱ类错
    1.材料与方法
    2.治疗过程
    3.结果
    4.讨论与矫治体会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Activator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畸形中的应用研究[J]. 孙洁,刘艾芃,熊亚芳. 微创医学, 2021(04)
  • [2]不同矢状向颅面类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差异性研究[D]. 谢钦钦.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颌骨矢状向关系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析研究[D]. 齐晓倩.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应用不调指数评价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效果的研究[D]. 吴滢倩. 浙江大学, 2020(02)
  • [5]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D]. 张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伴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D]. 林晨.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Twin Block早期治疗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性[D]. 吉米(Ibrahim II Abujomaa).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4)
  • [8]热压膜磁力矫治技术治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朱房勇. 苏州大学, 2019(06)
  • [9]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骨性Ⅱ类错病例分析[D]. 兰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Activator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D]. 郑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Angel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