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火电厂SO2排放问题探讨

我国火电厂SO2排放问题探讨

一、探讨我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杰[1](2020)在《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源发展一直以煤炭为主,中国电力发展以煤电为主。几十年来煤炭和煤电承担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需求的重任以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一方面,以煤为主的能源电力结构带来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其中煤电污染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典型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和以细颗粒物(包括在环境中转化的二次污染物)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另一方面,煤炭具有高碳化石能源的本质属性,在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煤炭和煤电发展如何在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对好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改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环保和节能法规、政策,在电力发展领域,不断出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环境经济新政策、新举措,以满足电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接近到1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步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如何在新时代,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发展要求,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是能源环境经济领域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本论文基于新时代发展对电力行业的要求,针对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和碳减排问题,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辅助以模型工具,分析适用的经济政策工具,构建新时期环境经济政策的框架,并重点分析碳交易和环保电价政策的机制和成本效益影响,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第一,研究了基本概念和研究综述。燃煤发电行业是我国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点领域,政策内涵和实施效果对国民经济、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背景和内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分析对中国燃煤发电有重要影响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包括能源经济理论、能源经济环境“3E”平衡理论、能源发展的约束性理论,以及科斯定理、庇古定理;分析了中国煤电发展中的环境经济理论依据,提出了新时代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要求。第二,研究了煤电环境经济政策的国际经验。工业化完成国家面对工业化生产相伴而来的环境问题,都积极采取环境经济政策,根据主要污染物类型、影响程度、范围和特点、持续时间等方面因地因城因时施策,表现出了良好的政策弹性和灵活性。国外不同时期的环境经济政策重点和内容也不同。本文分析了环境税(费)、许可证、补贴政策,并对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了重点进行分析。第三,评析了中国煤电环境经济政策。对我国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污染物控制的经济政策,包括排污收费、价格政策(电价补贴)、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燃煤电厂相关经济政策,梳理了历史脉络和机理,初步提出了政策优化的思路。第四,提出了新时期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分析新时代对能源电力发展的基本要求,煤电在能源电力转型中的定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中需要取消、完善、增加的政策工具。第五,分析了碳交易与环保电价这两项重点政策对煤电企业的影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燃煤电厂在不同地区、不同容量机组、不同利用小时数等因素下污染物控制成本水平和电力转型背景下影响环保电价敏感性因素,为在新时代继续完善这一重要机制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可操作的建议。第六,在结论中指出新时代燃煤电厂环境经济政策应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重视燃煤发电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成效显着,高水平清洁化的燃煤发电环境政策需要改革,碳市场是促进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政策。建议一是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要与电力转型发展新形势和要求相结合,二是完善低碳发展经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三是形成中国特色的碳市场机制,四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逐步调整环保电价。

王宏伟[2](2020)在《我国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及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低碳化、清洁化已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趋势与方向。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多元能源供应体系逐步形成,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由于资源禀赋限制,总量依然较为庞大,2018年全国原煤消费量高达35.89亿吨,其中约50%用于发电转换,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大气污染问题仍然不能忽视,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火电“近零排放”是传统发电企业进一步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推动烟气排放从常规治理向精益治理进阶突破的积极尝试,也是我国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本文综合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针对火电“近零排放”推广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形势、实施效果、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问题,开展了研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形势,反映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设置较为宽松,总体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偏低,严重污染天数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构建了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能源强度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不同经济增速情景,预测了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规模,提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污染物仍将保持一定排放强度,治理难度较大,推广火电“近零排放”等烟气深度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2)开展了火电“近零排放”改造项目减排效应评价。构建了基于超效率DEA的评价模型,设计了涵盖烟气排放绩效、工艺成熟度、投资运行成本和施工便利性等关键因素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定具有代表意义的若干火电“近零排放”项目作为分析对象,验证了相关集成技术路线在降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稳定性和有效性。(3)开展了计及政策补贴情景的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模型,应用协同进化算法,分别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和政策激励条件下,模拟了多主体发电集团的博弈情况及理性选择,论证了政策补贴在火电“近零排放”推广过程中的必要性。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分析模型,结合国家给予的0.01元/千瓦时政策补贴,分不同执行情景进行仿真,从定量角度显示了政策补贴在促进绿色技术推广和提升减排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仿真结果,对政策补贴的窗口期关闭节点给出了建议性提示。(4)基于选择实验理论,构建了居民大气环境改善支付意愿评估模型,进一步拓展火电“近零排放”补偿机制的实现渠道。开展了河北省居民侧大气环境改善问卷设计、调查和分析,反映出了社会公众对于火电“近零排放”等大气污染治理举措持积极态度,评估计算了居民侧大气环境改善支付意愿,提出了政策补贴疏导的潜在路径。(5)提出了健全完善火电“近零排放”补偿机制的相关实施策略。根据环保治理特点和火电市场化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火电“近零排放”补贴政策的局限性,提出了火电“近零排放”价值补偿机制优化总体思路,围绕科学实施价格补贴、建立基于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优先交易机制、重视居民侧参与意愿、发挥环保政策协同合力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建议措施。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更好地把握火电行业系统性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绩效的普遍性规律,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技术经济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也可为今后钢铁、建材、化工等其他高耗煤行业推广绿色创新技术、加强源头排放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美珍[3](2020)在《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电仍然是中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为了促进煤电的清洁发展,政府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减排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是保障中国电力供应和实现污染物控制的重要路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在当前技术水平下,CO2还没有实现有效减排,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和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碳减排将成为煤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总结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扩散规律对提高煤电技术的创新性,进一步推动煤电的清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结合燃煤电厂的电力生产环节,剖析了煤电清洁化转型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过程,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理论分析了影响这些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Bass模型,对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拟合,比较了三种技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扩散的差异性,同时,系统梳理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拟合了脱硫和脱硝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系统梳理了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实证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多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扩散的仿真模型,对碳配额分配政策、电价补贴政策和投资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了单一政策情景和组合政策情景下CCS技术的扩散趋势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两个阶段,未来将逐渐向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向发展。高效燃煤发电技术、脱硫(硝)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特性、社会网络以及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其中,由于电力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2)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亚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技术分别在2012年和2018年达到扩散的成熟期,超超临界技术将在2028年达到成熟期,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在东部和沿海省份的扩散比较充分,并逐渐向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扩散;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经历了关停小火电初期阶段(19972006年)、加快关停小火电阶段(20072013年)和煤电超低排放阶段(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政策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控制命令型、经济激励型和信息宣传型三类政策工具,其中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包括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包括电价管制和信贷政策;政策整体上对亚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扩散都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针对亚临界技术,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效果显着,针对超(超)临界技术,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作用效果显着。(3)在全国范围内,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进入扩散的成熟期;在经济发达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早,扩散速度也更快;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晚,扩散速度也相对较慢;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波动并上升的趋势;政策内容经历了起步、推进和深化的三个阶段;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标准规范、电价补贴、优惠贷款和信息宣传五类;政策整体上对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标准规范和电价管制的作用显着为正,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不显着。(4)CCS技术扩散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当前的技术和成本条件下,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政策,CCS技术将可能长期处于研究示范的阶段;在政府的电价补贴和投资补贴组合情景下,CCS技术扩散速度最快,扩散也最充分,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饱和;碳配额分配政策会削弱电价补贴的作用,二者组合情景下,直到2049年才会有CCS机组投入运营;口碑效应促进了CCS技术的扩散;在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方面,CCS技术扩散程度越充分,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越好;减少免费碳配额的比例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略微下降,但减排作用有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优化煤电产能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煤电清洁发展的政策建议。该论文有图49幅,表55个,参考文献231篇。

黄华[4](2019)在《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文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对以“雾霾”为代表的严峻生态形势和环保压力,既能使被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煤电行业保持持续经营、保障国家用电安全,又能帮助煤电行业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妥善解决其负外部性问题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故煤电行业清洁化转型是解决该矛盾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政府主导出台一系列包括规制约束-政策激励在内的各种政策,来严控污染物排放、保持煤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所开展的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是指以产业视角,在论证燃煤发电不会被短期内取代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主导的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综合应用外部性、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工具,围绕“如何开展、怎么执行、效果如何、有何规律”等煤电行业清洁化关键问题,在以“机制-路径-成效-趋势”为核心内容的体系框架内展开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进行五方面研究:特征分析——以发电行业核心数据为基础,从投资建设、电力生产、经营情况三方面系统梳理中国煤电行业发展脉络,并与其它类型电源、其它国家煤电情况进行对比,提炼中国煤电行业的特征和优势,回答燃煤发电是否有必要在中国继续存在的问题;机制研究——研究政策因素(规制约束和政策激励)、环保科技、执法监督对于煤电清洁化的驱动作用,探寻煤电清洁化机制,回答中国如何推动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问题;路径研究——分别构建、求解、分析以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和以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在遵守排放标准、享有补贴政策情况下的环保投资决策模型,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最优路径是什么的问题;成效研究——从机组结构、环保设施、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煤电清洁化进程,并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同时研究单个燃煤电厂和单个煤电集团开展煤电清洁化情况,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是否已经取得显着成效的问题;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火电行业、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领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诉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有何规律的问题。本文得到主要研究结论有:(1)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总量大、占比高,远超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短时间内没有一种或多种电源类型可弥补完全关停煤电带来的电力供给空缺,这是中国煤电行业必须开展清洁化的最主要因素;煤电当前还有投资规模最大、单位造价最低、利用小时数呈下降趋势、经营形势较差的阶段性特征;煤电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长期半军事化的管理使其能够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重要客观条件。(2)中国煤电清洁化的机制:在以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代表的规制约束和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政策激励等政策因素共同作用下,传统煤电行业朝着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环保科技是技术基础,在煤电清洁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升级,为政府进一步提升环保标准、提高环保效率奠定基础;执法监督是实施保障,保证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同时反馈发现的政策问题,实现良性互动。(3)基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能够帮助燃煤电厂缓解初始投资巨大压力和后期运维成本,净现值要远大于基于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的净现值,同时具有能使政府提供更少补贴、环保企业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优点,是理想的煤电行业清洁化路径。(4)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在规制激励-政策约束作用下,煤电机组结构持续升级、环保设施全面普及、能耗水平显着提升、污染排放大幅降低,相对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等其它用煤领域,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占比均已很低,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应转向非发电用煤工业和“散煤”燃烧。(5)煤电清洁化机制效果显着,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已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而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未越过高点;污染物排放水平随经济增长的拟合曲线都是阶段性变化趋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下降拐点”的出现是有条件,可根据政策条件、科技水平和执法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

周俊豪[5](2019)在《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评价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严重污染着我国的大气环境。而这些大气污染物主要由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活动所产生。其中,我国火电行业生产活动所排放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中分别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治理上,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防治,近几年来,我国的大气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改善力度还远远没有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治要求,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在新的防治政策实施七年后,与旧政策相比,新政策的效果其如何?在新政策实施下,以“十二五”减排目标为标准,以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我国火电企业减排情况如何?通过分析,新政策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哪些政策建议?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政策评价来解答。因而,在新的防治政策出台七年后,有必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利用现阶段可行的技术手段和评价方法,对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进行评价,诊断政策的效果,发现不足,优化政策,为决策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本文以我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新政策的实际效果。在社会层面上,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情景模拟,结合新旧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采用“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法、“前—后”对比分析法等公共政策评价方法,多维度地研究新政策效果。在企业层面上,在新政策实施下,本文以“十二五”减排目标为标准,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研究分析我国火电企业的减排情况,间接分析我国新政策的效果。通过研究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在火电行业烟(粉)尘的减排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改善,监督机制仍有不足之处。例如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公布相关环保数据、相关环保数据分散以及没有统一引导企业公布相关环保数据等问题。对此,政府部门应完善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行政管理制度,建立绿色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完善政府、火电企业和民众在大气污染物的协同防治体系从而巩固和提高现有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防治水平和提高烟(粉)尘的减排工作。

秦方博[6](2019)在《旋流雾化方形脱硫塔内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大气环境形势严峻,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由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SO2)量大面广,是煤烟型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家因此加大了对燃煤电厂SO2的防治力度,提出了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35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然而传统的工艺技术已难以达到日益严格的SO2排放标准新要求。因此,在脱硫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是目前电厂环保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二氧化硫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出发,简要概述了工程上应用较多的几种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增设喷淋层法、增设托盘法、双塔串联法、单塔双循环法和旋流雾化法等技术)。结合电厂实际运行工况,以超低排放要求为目标,最终确定选择旋流雾化法对山东某电厂方形脱硫塔进行二氧化硫超低排放改造。并利用CFD软件对基于旋流雾化作用下方形脱硫塔内的流动过程开展研究。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山东某电厂330MW机组湿法烟气方形脱硫塔进行建模计算。应用ICEM的结构化网格技术,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描述塔内烟气湍流运动,离散相模型跟踪液滴运动,随机跟踪模型计算颗粒的湍流扩散,根据双膜理论,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引入相应的SO2脱除源项,用SIMPLE算法对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方形脱硫塔内部的烟气流动场、温度场及SO2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并对改造后的方形脱硫塔的旋流雾化层位置及数量、旋流雾化层与常规喷淋层间距、旋流雾化层浆液喷出速度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原方形脱硫塔经过旋流雾化法改造后,烟气沿塔高螺旋上升,运动轨迹延长,增加了气液接触时间;塔内烟气速度增大,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脱硫效率提高,出口二氧化硫浓度降低;(2)对旋流雾化层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即选取ABCDF投运方式,DF层间距为2.22.4m、旋流雾化层浆液喷出速度为69m/s时,方形脱硫塔能耗和脱硫效率的综合效果最好。

曹丽斌[7](2016)在《排污交易政策对火电行业污染控制技术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大气污染物总量目标约束下,火电企业一方面通过安装脱硫脱硝设施以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执行排污权交易政策降低自身减排成本。然而,我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执行时间早于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目标,造成火电企业脱硫设施安装时间普遍早于脱硝设施,可能由于技术的不可逆性,使已经安装的脱硫技术对新建的脱硝技术选择存在技术壁垒,从而削弱排污交易政策的市场绩效。本研究从火电企业氮氧化物排污交易市场行为角度出发,研究不同情景下氮氧化物排污权交易市场运行过程。通过分析,旨在明确已有的减排设施是否会影响新的减排设施的选择,从而削弱排污交易的市场绩效,进而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出台提供决策支持。本研究以双边谈判作为排污交易市场的交易模式,分析火电厂在双边谈判条件下污染物削减、排污权出售和购买等决策行为,构建基于火电厂在离散成本函数条件下的市场理论模型。选择以全国的火电厂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收集、查阅文献等方法建立了火电厂排污数据及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的处理成本函数等。基于主体的交易机制和决策函数,运用Netlogo主体建模软件,构建了全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污交易仿真系统,研究了三种情景:火电厂没有实施氮氧化物排污交易政策(NULL),火电厂没有安装脱硫设施时开展氮氧化物排污交易政策(IC-ETS)和火电厂安装脱硫设施时开展氮氧化物排污交易政策(RC-ETS)的交易市场运行过程。根据模型运行结果表明:NULL情景下,氮氧化物平均减排成本最高,约为6014.9元/吨;IC-ETS情景下,氮氧化物的平均减排成本最低,约为4982.54元/吨;RC-ETS情景下,火电厂氮氧化物的平均减排成本约为5326.32元/吨。从技术角度考虑,IC-ETS情景下,大部分火电厂选择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RC-ETS情景下,则大部分火电厂采用单独的脱硝技术。基于研究结果,说明由于不同种类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出台时间的差异,造成不同大气污染物减排设施安装时间前后的差异,从而引起技术上的锁定效应,进而对排污交易政策执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削弱了排污交易政策的市场绩效。建议在今后的环境政策设计中,充分考虑已有的技术措施对政策实施的影响。

谭琦璐[8](2015)在《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文中认为我国当前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和空气污染物的双重挑战,多数实证研究证明针对两者的措施存在共生效益,研究共生效益有利于我国制定更科学全面的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同时,共生效益概念所包含政治属性使得我国有必要明确行业具有的共生效益大小,以在国际谈判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为评估我国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共生效益,量化共生效益对减排政策制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钢铁、电力和水泥三个行业共146项技术开发了自底向上优化模型,构建了行业二氧化碳共生效益分析框架,结合多目标分析、不确定情景分析等评价了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和大小,在此基础上对行业未来二氧化碳削减目标给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现有的针对2015年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电力和钢铁中能够实现,而水泥行业的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目标设定过严。对三个行业而言,无论是减碳还是减污目标都具有使对方削减的共生效益,但在减污目标驱动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共生效益总和更大。三个行业在2015年达到减碳减污目标基础上,202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还能够分别进一步削减4-20%,0-4%及2-15%。通过将碳排放强度在其可行范围内采样发现,并非任何水平的二氧化碳削减强度都具有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共生效益,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只有碳约束达到较强程度时才具有协同削减的效益。三个行业在2020年所具有的最大空气污染物削减共生效益值占行业减排成本的比重分别为0.7-1.3%,1.2-2.4%,1.5-3.1%,共生效益值同成本的比值十分微小。在考虑减污共生效益大小,单位减排成本变化趋势和速率下,对三个行业2020年碳削减目标的建议为:电力行业2020年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0-14%,排放量为34.4-36.0亿吨;钢铁行业2020年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1-2%,排放总量将达到12.6-12.8亿吨;水泥行业2020年吨水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削减8-12%,排放总量为11.8-12.4亿吨。届时水泥行业有可能进入碳排放峰值的平台。

陈硕,陈婷[9](2014)在《空气质量与公共健康:以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廓清工业气体排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鲜有经济学文献对其效应进行系统且严谨的识别。医学领域文献大都基于个体或非随机样本且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其所获结论和政策含义均需谨慎对待。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并利用3SLS实证检验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本文发现:首先,就影响来说,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增加1%,万人中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及肺癌的人数将分别增加0.055和0.005。就绝对水平来看,二氧化硫排放每增加100万吨,万人中死于这两类疾病的人数分别增加0.5人和0.3人;其次,就生命损失及医疗费用来说,该气体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在18万人左右,导致的相关治疗费用超过3000亿元。

尹盛澜[10](2012)在《中国火电厂排污监管研究》文中提出火力发电是我国发电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火电生产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火电厂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加强火电厂排污监管已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火电生产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火电厂排污监管,从监管依据、监管主体和监管方式等方面来看,火电厂排污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但是由于体制上的缺陷也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包括法律法规和排污标准不够科学、监管机构间协作机制不够完善、监管方式运用不够合理等。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排污监管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所累积的许多优秀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结合我国火电厂排污监管的现状与问题,再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得出完善我国火电厂排污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法律和标准,从机构监管机制上保障监管的有效性,实现监管方式的综合性和有效性以促进我国火电厂节能减排的实现。

二、探讨我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讨我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综述及评价
        1.2.1 概念界定
        1.2.2 环境经济政策的本质及研究对象
        1.2.3 电力相关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研究进展
        1.2.4 对文献综述的评价
    1.3 论文框架与内容
        1.3.1 总体思路及内容框架
        1.3.2 各章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能源-经济-环境政策理论分析
    2.1 能源经济环境平衡理论
        2.1.1 能源经济理论
        2.1.2 “3E”平衡理论
        2.1.3 约束性理论
    2.2 环境经济政策理论
        2.2.1 对庇古税基本内涵的理解
        2.2.2 对科斯定理基本内涵的理解
    2.3 中国煤电发展环境经济政策理论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经济政策在国际上的应用
    3.1 美国
        3.1.1 清洁空气市场计划
        3.1.2 碳排放权交易
    3.2 欧洲
        3.2.1 大气污染物管理
        3.2.2 碳减排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煤电环境经济政策的评析
    4.1 政策框架的形成及特点
    4.2 几项重点环境经济政策实践分析
        4.2.1 排污费与环境税
        4.2.2 环保电价
        4.2.3 排污权交易
        4.2.4 排污权有偿使用
        4.2.5 排污许可
    4.3 碳减排政策分析
        4.3.1 电价调节政策
        4.3.2 碳排放权交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时代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构建
    5.1 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力环境经济政策趋势
        5.1.1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及政府的作用
        5.1.2 “3E”平衡点向低碳侧移动
    5.2 新时代对能源电力转型的基本要求和难点
        5.2.1 新能源体系对电力转型的要求
    5.3
        5.3.2 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存在的问题
        5.3.3 新时代环境政策的框架构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时代煤电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分析评估
    6.1 碳交易对煤电发展的影响分析
        6.1.1 碳交易对不同的发电主体影响机制分析
        6.1.2 碳交易对不同发电方式的效益影响分析
    6.2 燃煤发电企业环保电价成本效益分析
        6.2.1 燃煤发电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发展分析
        6.2.2 不分地区脱硫、脱硝、除尘成本结构分析
        6.2.3 各区域平均成本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煤电将继续为能源电力在中短期的低碳转型发挥支撑作用
        7.1.2 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在燃煤发电领域成效显着
        7.1.3 要针对新时代特点完善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
        7.1.4 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需要改革以适应环保技术进步和环保管理改革要求
        7.1.5 碳市场是促进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政策
    7.2 主要政策建议
        7.2.1 积极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改革
        7.2.2 完善低碳发展经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
        7.2.3 构建中国特色的碳市场机制
        7.2.4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逐步调整环保电价
    7.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着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我国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及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火电环境影响相关研究
        1.2.2 综合评价相关研究
        1.2.3 财政补贴相关研究
        1.2.4 环境规制政策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火电“近零排放”概述
        2.1.1 燃煤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
        2.1.2 火电“近零排放”概念和标准的提出
        2.1.3 火电“近零排放”技术路线
        2.1.4 火电“近零排放”的环境效果
        2.1.5 火电“近零排放”的能源安全效益
    2.2 智能预测相关理论
    2.3 效应评价相关理论
    2.4 演化博弈论相关理论
    2.5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2.6 支付意愿相关评估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FA-Elman模型的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研究
    3.1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情况
        3.1.1 我国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国际对照
        3.1.2 空气质量总体达标情况
        3.1.3 首要污染物情况
        3.1.4 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的新特点
    3.2 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3.3 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
        3.3.1 萤火虫算法基本原理
        3.3.2 Elman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3.3.3 基于FA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3.4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分析
        3.4.1 历史数据来源
        3.4.2 相关性分析
        3.4.3 预测结果分析
        3.4.4 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超效率DEA的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评价
    4.1 “近零排放”烟气处理主要技术
        4.1.1 除尘主要技术
        4.1.2 脱硫主要技术
        4.1.3 脱硝主要技术
    4.2 减排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烟气排放指标
        4.2.2 投资及成本指标
        4.2.3 工艺成熟度指标
        4.2.4 施工便利性指标
        4.2.5 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4.3 基于超效率DEA的减排效应评价模型构建
        4.3.1 数据包络分析基本概念
        4.3.2 DEA主要模型基本原理
        4.3.3 基于超效率DEA的评价模型构建
    4.4 实证计算及结论分析
        4.4.1 火电“近零排放”典型项目基本情况
        4.4.2 减排效应评价计算
        4.4.3 结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计及政策补贴的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情景分析
    5.1 基于EGT模型的火电“近零排放”技术扩散多主体博弈分析
        5.1.1 EGT模型构建
        5.1.2 基于协同进化算法的模型计算
        5.1.3 仿真分析与结论
    5.2 基于SD模型的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仿真分析
        5.2.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边界设定
        5.2.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2.3 仿真与结论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气环境改善居民支付意愿分析
    6.1 基于选择实验模型的大气环境改善支付意愿评估方法构建
        6.1.1 调查问卷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
        6.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6.1.3 MNL选择模型的构建
    6.2 大气环境改善支付意愿评估分析
        6.2.1 调查结果样本特征分析
        6.2.2 多元logit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6.2.3 大气环境改善支付意愿结果计算
        6.2.4 大气环境改善支付意愿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火电“近零排放”补偿机制研究
    7.1 现行火电“近零排放”补贴政策的局限
    7.2 火电“近零排放”补偿机制优化总体思路
    7.3 火电“近零排放”补偿机制实施策略
        7.3.1 价格补贴方面
        7.3.2 优先交易方面
        7.3.3 管控规制方面
        7.3.4 外部居民参与方面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8.1 研究成果与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大气环境改善支付意愿评估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3 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
    3.2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3.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4.1 高效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变化
    4.2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过程
    4.3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4.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5.1 燃煤电厂脱硫和脱硝机组投运情况
    5.2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过程分析
    5.3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5.4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CCS技术扩散仿真模型构建
    6.1 CCS技术扩散相关主体及行为识别
    6.2 仿真模型框架
    6.3 模型各主体模块设计
    6.4 Agent-based模型开发
    6.5 模型有效性及敏感性
    6.6 本章小结
7 CCS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仿真模拟
    7.1 数据收集
    7.2 政策模拟及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电被认为是大气污染主要成因
        1.1.2 煤电是中国不可替代的基础电源
        1.1.3 煤电清洁化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工具
    2.1 主要理论工具
        2.1.1 规制约束相关研究
        2.1.2 政策激励相关研究
        2.1.3 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相关研究
        2.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相关研究
    2.2 煤电清洁化相关研究
        2.2.1 不可替代性——煤电生存基础
        2.2.2 可能性——煤电清洁技术路线
        2.2.3 经济性——清洁煤电可负担
        2.2.4 前瞻性——煤电清洁发展
    2.3 文献研究综评
3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煤电行业发展现状
        3.1.1 煤电行业投资建设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2 煤电行业电力生产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3 煤电行业经营状况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 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区域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1 世界煤电领域电力生产情况对比分析
        3.2.2 其它电源结构产能情况对比分析
    3.3 中国主要煤电集团状况
    3.4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优势
    3.5 本章小结
4 机制研究——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
    4.1 政策因素
        4.1.1 煤电清洁化相关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的演化
        4.1.2 环境约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政策激励:燃煤电厂环保补贴
    4.2 环保科技
        4.2.1 煤电烟气污染物典型控制技术分析
        4.2.2 煤电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
    4.3 执法监督
        4.3.1 地方政府的执法检查
        4.3.2 中央政府的环保督察
    4.4 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关联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路径研究之一——环境成本内部化:自身投资运维模式
    5.1 政府、燃煤电厂和环保企业的路径选择
        5.1.1 政府——补贴路径选择
        5.1.2 燃煤电厂——投资路径选择
        5.1.3 环保企业——盈利路径选择
        5.1.4 清洁化综合路径类型
    5.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发展状况
        5.2.1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演化
        5.2.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现状分析
    5.3 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5.3.1 模型假设条件
        5.3.2 模型参变量定义
    5.4 不同政策条件下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建模分析
        5.4.1 无补贴政策
        5.4.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5.4.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5.4.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5.5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5.5.1 参数取值
        5.5.2 计算结果
        5.5.3 分析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路径研究之二——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第三方治理模式
    6.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状况
        6.1.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演化
        6.1.2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分析
    6.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6.2.1 模型假设条件
        6.2.2 模型参变量定义
    6.3 不同政策条件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建模分析
        6.3.1 无补贴政策
        6.3.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6.3.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6.3.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6.4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6.4.1 参数取值
        6.4.2 计算结果
    6.5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比较分析
        6.5.1 对比分析
        6.5.2 政策建议
    6.6 本章小结
7 成效研究——煤电与其它用煤人为污染源清洁化效果对比
    7.1 中国煤电清洁化进展
        7.1.1 机组结构持续升级
        7.1.2 环保设施全面普及
        7.1.3 能耗水平显着提升
        7.1.4 污染排放大幅降低
    7.2 与其它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分析
        7.2.1 非发电用煤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2 生活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3 各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比分析
    7.3 煤电清洁化案例研究
        7.3.1 典型燃煤电厂清洁化案例
        7.3.2 典型煤电集团清洁化案例
    7.4 本章小结
8 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8.1 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与环境承载力情况
        8.1.1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1.2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近上限
    8.2 经济增长与不同用煤人为污染源排放量关系建模分析
        8.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8.2.2 模型构建和曲线拟合
        8.2.3 分析与讨论
    8.3 结论及政策启示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评价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公共政策评价理论
    2.2 环境公共政策评价理论
    2.3 灰色系统理论
第3章 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
    3.1 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的发展历程
    3.2 新版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内容与评价
第4章 构建火电大气污染物灰色预测模型
    4.1 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原理
        4.1.1 灰色预测模型的推导
        4.1.2 后验差检验与小误差概率检验
        4.1.3 相对误差检验
    4.2 构建模型与模拟情景
第5章 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评价
    5.1 数据整理
    5.2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5.3 “前—后”对比分析
    5.4 五大发电集团减排情况分析
    5.5 结果讨论
        5.5.1 结论整理
        5.5.2 新政策的不足之处
        5.5.3 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旋流雾化方形脱硫塔内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二氧化硫的来源
        1.1.2 二氧化硫污染的危害
        1.1.3 火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现状
    1.2 国内外脱硫塔内流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脱硫塔内流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对脱硫塔内流场的研究现状
    1.3 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与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及旋流雾化技术
    2.1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2.1.1 脱硫技术概述
        2.1.2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
        2.1.3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
    2.2 旋流雾化技术
        2.2.1 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概述
        2.2.2 旋流雾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方形塔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3.1 气相流动模型
        3.1.1 基本守恒方程
        3.1.2 三维湍流模型
        3.1.3 湍流模型的选择
    3.2 气液两相流动模型
        3.2.1 两相流动模型
        3.2.2 离散相模型
        3.2.2.1 颗粒受力平衡
        3.2.2.2 颗粒与湍流相互作用
        3.2.2.3 颗粒相与连续相的相间耦合
    3.3 SO_2 吸收模型
        3.3.1 双膜理论
        3.3.2 SO_2 吸收模型的建立
        3.3.3 模型参数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流雾化方形脱硫塔内过程的数值模拟
    4.1 物理模型
        4.1.1 旋流雾化方形脱硫塔主体结构
        4.1.2 模型简化及假设
    4.2 网格划分
    4.3 边界条件
    4.4 求解方法和求解控制参数
    4.5 UDF函数编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结果分析
    5.1 烟气运动轨迹分析
    5.2 烟气速度场分析
    5.3 烟气温度场分析
    5.4 二氧化硫浓度场分析
    5.5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旋流雾化层优化分析
    6.1 旋流雾化层位置及数量
        6.1.1 压力分析
        6.1.2 湍流强度分析
        6.1.3 脱硫效率分析
    6.2 喷淋层与旋流雾化层间距
        6.2.1 压力分析
        6.2.2 湍流强度分析
        6.2.3 脱硫效率分析
    6.3 旋流雾化层浆液喷出速度
        6.3.1 压力分析
        6.3.2 湍流强度分析
        6.3.3 脱硫效率分析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排污交易政策对火电行业污染控制技术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大气污染物排污交易政策对技术选择的影响
    2.2 锁定效应
    2.3 AGENT-BASED MODEL在排污交易方面的应用
    2.4 总结
第3章 排污交易政策下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决策模型构建
    3.1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污交易模式
    3.2 双边谈判条件下的火电厂决策过程
        3.2.1 火电厂决策行为的假设条件
        3.2.2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污交易决策函数构建
        3.2.3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污交易市场模型构建
    3.3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污交易情景分析
    3.4 总结
第4章 排污交易政策下火电厂污染控制技术选择仿真模拟
    4.1 基于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污交易仿真市场构建
        4.1.1 排污主体筛选与数据处理
        4.1.2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污交易的决策行为
    4.2 市场模拟结果
        4.2.1 两种不同情景条件下平均减排成本的结果
        4.2.2 两种不同情景条件下技术选择的结果
    4.3 总结
第5章 锁定效应对电厂污染控制技术选择的影响分析
    5.1 现实条件下氮氧化物排污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
    5.2 火电厂排污交易仿真市场构建和仿真结果分析
        5.2.1 三种不同情景条件下火电厂氮氧化物交易量
        5.2.2 三种不同情景条件下火电厂氮氧化物平均减排成本
        5.2.3 三种不同情景条件下火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选择
        5.2.4 三种不同情景条件下火电厂氮氧化物减排量
    5.3 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主要创新点
    6.4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采取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必要性
    1.2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实践
        1.2.1 国外共生效益政策实践
        1.2.2 我国行业节能减排行动
    1.3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第2章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研究综述
    2.1 共生效益的定义及研究动机
        2.1.1 共生效益概念的界定
        2.1.2 共生效益研究动机
    2.2 共生效益分类
    2.3 定量评估模型
        2.3.1 自底向上模型
        2.3.2 自顶向下模型
        2.3.3 BU和TD在共生效益研究中的比较
        2.3.4 混合模型
    2.4 将共生效益纳入政策决策的方法
        2.4.1 政策效果评价 ——传统成本效益分析
        2.4.2 考虑共生效益的改进成本效益分析
    2.5 温室气体减排共生效益研究评述
        2.5.1 质疑共生效益相关研究总结
        2.5.2 中国共生效益研究综述
第3章 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及共生效益分析模型
    3.1 主要行业选择
        3.1.2 二氧化碳排放
        3.1.3 空气污染物排放
    3.2 行业二氧化碳减排共生效益分析模型框架
    3.3 行业及技术数据库模块
        3.3.1 行业宏观外生变量及取值说明
        3.3.2 行业技术系统构建和技术参数说明
    3.4 共生效益分析优化模块
        3.4.1 行业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和成本计算式
        3.4.2 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
    3.5 行业减碳减污政策评估模块
        3.5.1 行业2015年既有减碳减污总量控制目标政策评估
        3.5.2 基于共生效益的行业碳减排目标制定
第4章 行业技术系统及技术层面共生效益
    4.1 行业技术系统
        4.1.1 电力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1.2 钢铁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1.3 水泥行业技术清单及参数取值
    4.2 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
        4.2.1 电力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2.2 钢铁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2.3 水泥行业技术系统及参数验证结果
    4.3 技术层面共生效益分析
        4.3.1 主体技术或设备
        4.3.2 附属节能技术
        4.3.3 污染物治理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015年行业减碳减污目标评价
    5.1 行业2015年总量控制目标可行性评价
        5.1.1 电力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1.2 钢铁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1.3 水泥行业目标可行性评价
    5.2 现有总量控制目标的共生效益分析
        5.2.1 电力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2.2 钢铁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2.3 水泥行业减碳减污目标共生效益
    5.3 不同目标导向下减排行动经济效率评价
        5.3.1 电力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3.2 钢铁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3.3 水泥行业减排行动经济效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业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共生效益分析
    6.1 行业层面减碳政策共生效益存在性检验
        6.1.1 电力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1.2 钢铁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1.3 水泥行业共生效益存在性及大小
    6.2 基于共生效益的碳减排目标制定与建议
        6.2.1 行业空气污染物削减总共生效益
        6.2.2 行业边际减排成本
        6.2.3 行业2020年二氧化碳削减目标建议与评价
    6.3 碳约束下技术经济性判定
        6.3.1 电力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2 钢铁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3 水泥行业技术演化路径
        6.3.4 行业实现减碳减污技术推广清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空气质量与公共健康:以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空气污染和公共健康:已有研究及存在问题
三、我国的火电厂建设及二氧化硫排放:背景介绍
四、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方法
五、气体排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实证检验
    (一)事件分析
    (二)最小二乘估计(OLS)
    (三)三阶段工具变量估计(3SLS)
    (四)医疗费用成本的测算
六、结论

(10)中国火电厂排污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1.2.1 火电厂排污监管相关概念简析
        1.2.2 火电厂排污监管的理论基础
        1.2.3 影响火电厂排污监管的因素分析
    1.3 研究综述
        1.3.1 电力排污监管现状研究
        1.3.2 火电厂排污监管方法研究
        1.3.3 我国火电厂排污监管发展方向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2章 我国火电厂排污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火电发展及排污情况概述
    2.2 我国火电厂排污监管现状分析
        2.2.1 监管法律法规与排放标准初步完善
        2.2.2 多方监管机构体系基本确立
        2.2.3 排污监管手段逐步实现多样化
    2.3 我国火电厂排污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监管法律体系及排污标准需要适时完善
        2.3.2 监管机构监管机制及其职能有待改善
        2.3.3 监管手段运用有待综合化和有效化
第3章 发达国家火电厂排污监管的经验借鉴
    3.1 世界火电发展状况及排污治污概况
        3.1.1 世界火电发展概要
        3.1.2 全球各国排污治污情况简述
    3.2 发达国家火电厂排污监管的经验阐析
        3.2.1 法律法规及排污标准是排污监管的重要前提
        3.2.2 监管机构严格履行职责是有效监管的必要条件
        3.2.3 多种监管手段的运用是排污监管的实现途径
第4章 完善我国火电厂排污监管的建议
    4.1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及排污标准
        4.1.1 构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4.1.2 科学修订火电厂排污标准
    4.2 实施全面监管促进节能减排
        4.2.1 构建监管机构间协调合作机制
        4.2.2 鼓励电厂实现减排自律
        4.2.3 充分发挥社会监管力量
        4.2.4 加强监管效果评估工作
    4.3 采用多种措施调控火电厂排污
        4.3.1 完善各项行政规章
        4.3.2 发挥经济手段调节作用
        4.3.3 加快技术发展及结构调整
        4.3.4 强化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探讨我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 张晶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我国火电“近零排放”减排效应及补偿机制研究[D]. 王宏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D]. 张美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D]. 黄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防治政策评价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D]. 周俊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6]旋流雾化方形脱硫塔内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D]. 秦方博.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7]排污交易政策对火电行业污染控制技术选择研究[D]. 曹丽斌. 南京大学, 2016(05)
  • [8]中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共生效益分析[D]. 谭琦璐. 清华大学, 2015(07)
  • [9]空气质量与公共健康:以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 陈硕,陈婷. 经济研究, 2014(08)
  • [10]中国火电厂排污监管研究[D]. 尹盛澜.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我国火电厂SO2排放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