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力注浆法在宣大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立[1](2020)在《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土工格室加筋处治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阻碍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昂贵的养护和维修费用,随着我国公路等级和里程的增加,桥涵等构造物的数量也在增加,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土工格室具有强大的侧向约束作用,能够直接限制网格内土体的侧向变形,在实际工程中增加土体强度和减小变形方面效果显着,鉴于此,提出用土工格室加筋桥头路基处治差异沉降。但是,与实践相比,土工格室加筋机理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而且,土工格室处治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效果如何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强度特性、土工格室-土界面阻力特性以及土工格室处治差异沉降的效果进行研究。从材料属性、环境、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成因,对产生差异沉降时的桥头跳车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粗粒土的压实度、含水率和加筋层数对土工格室加筋粗粒土抗压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拉拔试验分析了粗粒土的压实度、土工格室埋入长度和法向压力对土工格室-粗粒土界面阻力特性的影响。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土工格室在实际工程中处治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效果,并给出了铺设方案。基于以上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桥台和台后道路之间的刚度性差异,台后填土的沉降包括路基的压缩沉降和地基的固结沉降,其中,固结沉降往往占据沉降的主要部分,而且,完成固结所需的时间较长。(2)土工格室铺设层数和粗粒土压实度的增加能提升加筋土的抗压强度,含水率对加筋粗粒土的抗压强度几乎没有影响,与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平面类型的土工合成材料相比,三维土工格室对粗粒土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更好。(3)粗粒土压实度、土工格室埋入长度和法向压力的增加均能提高土工格室-粗粒土的界面阻力强度,这三种因素对界面阻力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为:法向压力>粗粒土压实度>土工格室埋入长度。(4)有限元建模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加筋桥头路基改变了桥头道路中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加筋后桥头道路顶面的沉降由桥台端的零逐渐增加到远离桥台端的最大值,避免了桥头道路整体式沉降导致的差异沉降问题。
王杰[2](2019)在《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能源经济的飞速发展,采空区面积增加迅速,矿区周围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为节约土地及保证建设项目安全,矿区范围内采空区地基处理成为矿区发展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采空区地基处理后可产生一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不仅能够消除采空区可能造成的沉陷等地质灾害,而且能够增加矿区的基础建设土地量,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是矿区转型升级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项目,项目选址位于采空区内,采空回填区地基处理及遗留采空区处理主要解决地表土地再次进行工程建设开发利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建设项目于前期勘测、设计和后期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本研究以煤炭产区经采煤完成后形成的采空区范围内进行较大的工程建设活动为背景,分析针对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和实施效果。项目涉及的采空区除甲醇等少部分区域未经初步处理还遗留采煤巷道,其余部分已经过初步回填治理。针对采空回填区地基处理,研究通过对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工程进度及造价等各方面考虑,根据地勘资料及建筑物设计文件,制定多套方案,成立评审专家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案评价体系,选择了经济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案,即:通过选择常用的强夯法、换填级配碎石垫层法、碎石挤密桩法等来处理地基,或用高压注浆法等对地基展开复合处理;运用轻骨料混凝土重力填充配合煤矸石注浆液高压注浆的方法来对部分位置出现的遗留采煤空巷进行空洞处理。强夯地基处理主要运用于场地条件合适的大面积回填土处理,对于因强夯地基处理震动影响、场地影响及部分高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局部区域,采用高压注浆法、换填垫层法及碎石挤密桩法进行单一或复合地基处理。其中大面积强夯地基处理法在本工程的运用中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面广、造价低、施工进度快等特点,极大的节省了建设费用及时间;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因存在卵石层及部分回填土密实度不足,极易造成塌孔,在施工前进行试桩,通过综合比选定桩型,有效的解决了塌孔问题,干法成孔节省了套管或泥浆护壁费用;遗留采空区治理时用地球物探方法进行采空区详勘,根据采空区及地质特点,采用了充填—压力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及夯扩桩机—直径钻机相结合的成孔工艺。因地制宜的使用了煤矸石作为主要材料的轻骨料混凝土及注浆液,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地基处理完成后经专业检测公司检测及相关参建单位统一验收,地基处理结果符合项目建设要求,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通过研究采空区进行项目建设时的地基处理,从最初方案制定至最后方案实施完成。治理后的采空区地基能满足建设活动的要求,为以后矿区在采空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极大的节约了土地。全国存在数量较多的老旧采空区,通过对采空区进行科学的处理,可以有效消除采空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大量可重新利用的土地资源,发展经济。
周国永[3](2018)在《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软土路基加固技术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在众多软土路基加固方法中,路基注浆加固技术作为一项有效地非开挖加固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人们对路基注浆加固技术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对其应用研究比较少,使该技术没有大规模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主要从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性能与加固机理、软土路基注浆浆液配合比、注浆方案与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解决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难题,促进了软土路基非开挖加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对唐津高速公路注浆加固路段路基原状土土质物理性质进行检测,并对注浆材料的优缺点、适用性进行总结和分析,最终确定了适用于软土路基的注浆材料,并通过对注浆材料各组分的化学作用机理以及浆液对土体加固的物理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软土路基采用注浆法加固的可行性及主要作用方式。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复合浆液凝固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室外试验对浆液性能进行了验证,最终确定了符合软土路基加固的最优注浆材料配比,为今后路基注浆材料配比设计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注浆原材料配比、注浆孔孔位布置、注浆孔深度和注浆压力的确定等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适用于软土路基注浆的注浆参数。通过对注浆原材料质量、施工机具性能、各施工关键环节以及对施工机具的改进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注浆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完善了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成套体系,并实现了路基注浆质量的可控化,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动力锥贯入法、落锤弯沉仪法等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以落锤式弯沉仪法作为注浆加固效果评价检测手段,以其测得的路基土动态模量及其提高率作为评价指标,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路基注浆加固效果评价标准。最后,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路基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娄梦梦[4](2018)在《晋城某住宅小区煤矿采空区地基注浆处治及其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煤矿采空区场地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工程建设,煤矿采空区地基注浆加固处治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晋城某住宅小区煤矿采空区场地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煤矿采空区地基注浆处治及其效果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晋城某住宅小区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设计注浆处治工程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稳定性评价分析,得到了1#楼、2#楼和5#楼需考虑3#煤层采空区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2)总结了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S与采空区建筑地基地层压缩沉降变形S1、采空区场地剩余沉降变形S2和采空区地基“活化”沉降变形S3间的关系,即S=S1+S2+S3。设计了该住宅小区注浆处治方案,计算了注浆范围、注浆深度和注浆工作量;确定了钻孔布设数量和位置,选择了合适的成孔工艺、制浆工艺和注浆工艺。(3)通过室内配比试验得到,该住宅小区地基下伏3#煤层采空区的垮落断裂区域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液进行注浆处治,其注浆孔选取水固比1:1.1、固相比3:7;帷幕孔选取水固比1:1.21.3、固相比3:7,添加2%水玻璃效果更好。3#煤层采空区的空化区域采用水泥粉煤灰砂细石浆液进行注浆处治,其水胶比0.5、砂率0.4。(4)利用综合物探、钻探和地表变形监测等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了3#煤层采空区的垮落断裂区域和富水区域浆材充填效果好,浆液充填率为98%,结石率为89%,结石体抗压强度为4.02 MPa,注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注浆处治后地表累积沉降量明显降低,变化趋势随时间增长而趋于稳定。
杨宏平,张兴元[5](2016)在《压力注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加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庆阳某住宅楼为例,分析了压力注浆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的机理,阐述了压力注浆的施工技术要点,指出压力注浆施工简单,处理后的地基土承载力高、后期沉降变形小,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既有建筑物加固中具有独特优势。
崔国东[6](2016)在《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始终是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单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对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展开研究,分析路基变形的处理方法,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维护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大西高铁为依托,介绍了建设期和运营期如何控制和处理高速铁路路基的变形。高速铁路建设期间,对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在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采取了逐渐过渡的方法减少路基沉降,采用换填、冲击碾压、挤密桩法、CFG桩、预应力管桩以及堆载预压等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松软土地基、高填方地基等不同类型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期,高速铁路路基发生沉降后,当为地基变形原因时,一般可对地基采用注浆或高压旋喷的加固方法;当为过渡段沉降或路基填筑原因时,一般可对填筑体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当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且沉降量超出扣件系统的最大调整量时,可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注浆(胶)整体抬升处理无砟轨道沉降病害。结合大西高铁运营期有砟轨道路基沉降病害,在路基沉降量较小的有砟地段处,可采取起道捣固道床与调整扣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病害。通过处理大西高铁永济北站无砟轨道下沉病害,当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且沉降量超出扣件系统的最大调整量时,可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注浆(胶)整体抬升结合调整扣件系统的方法来处理无砟轨道沉降病害。通过处理大西高铁到发线路基沉降和桥台锥体及台后路基下沉病害,因路基填筑原因引起的路基沉降,且沉降量较大时,则采用路基注浆加固的方法来处理路基沉降病害。
李利飞[7](2013)在《桥梁路基过渡段加筋注浆处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但从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情况来看,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问题,并由此而引发的桥头跳车病害普遍存在。桥头跳车病害严重影响着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已成为制约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瓶颈。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加筋注浆处治技术来防治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病害的发生,并以西柏坡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处治工程为背景,进行了实体工程的试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并结合河北省气候、交通及材料的特点,提出采用加筋注浆处治技术来防治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病害。(2)以西柏坡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处治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对加筋注浆处治技术的处治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加筋注浆技术处治后路桥过渡段的路基刚度明显增加,路基整体受力更加合理,不均匀沉降病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3)以西柏坡高速公路BPK1+942冶河大桥0号台路桥过渡段处治工程为依托,进行了实体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加筋注浆处治技术施工机械操作简便,施工工艺简单易行。(4)采用瑞雷波波速测试和经纬仪测量的方法对加筋注浆试验处治效果进行了检测和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加筋注浆处治前后路基各层平均波速有很大的提高,处治效果明显;实际观测沉降数据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趋势基本吻合。
丁兆群,王天越[8](2011)在《压力注浆法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压力注浆加固地基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详细探讨了该地区软土地基的注浆边界范围、注浆材料与配比、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压力、注浆量以及孔位布置等,提出了适合于软土地基注浆加固的一系列参数,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提供可靠的借鉴。
饶晓[9](2011)在《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中,对软土地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但是鉴于公路施工工期要求比较紧,有一部分软土地基问题是在施工期间发现的,因此,直接快速地处治软土地基显得越来越重要。河北省中部地区为冲积平原地貌特征,软弱地基上普遍存在上覆硬壳层,快速补强下伏软土地基,提高土体的力学强度和变形模量,减少总的沉降量,满足高速公路路堤沉降和稳定性的要求势在必行。根据该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工期要求以及施工条件,对其中三段软土地基采用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在不扰动上覆硬壳层的前提下采用注浆处理软土地基较为少见,因此,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本研究以河北省廊沧高速公路为背景,在分析该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的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对软土地基注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如下成果:(1)研究试验段工程地质特征:在分析该试验段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典型路段进行路基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评价。针对工期时间要求短,施工现场有高压线等不利条件,通过比对分析后,采取注浆技术作为直接快速的地基处理方法。(2)对试验段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技术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工程的实施与研究,提出适合于该地区的注浆加固边界范围与注浆参数,适合应用的浆材、配比与注浆工艺。(3)结合工程实际,从注浆方式和注浆压力两方面对注浆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从天然状态和注浆结束后两方面对软土地基性态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验证注浆的参数的选取和注浆效果,得出注浆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改善了物理力学性质的结论。(4)对该注浆工程所达到的效果作出了综合评价。注浆治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安全系数均满足一般路基的沉降和稳定性要求,在快速补强此类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中,注浆法较为合理。通过该研究,不仅能解决有关设计理念、工艺方法、检测内容等问题,而且能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应急工程提供一条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且直接快速的技术措施,该治理技术将为今后直接快速地处治软土地基提供有益的借鉴。
王志涛[10](2011)在《压力注浆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根据采用压力注浆技术对郑汴洛高速公路郑州段路基病害进行处理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压力注浆的加固机理、操作方法及其应用前景,指出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加固公路路基是较为理想的加固方法。
二、压力注浆法在宣大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力注浆法在宣大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土工格室加筋处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成因分析 |
2.1 差异沉降成因 |
2.1.1 路基的压缩沉降 |
2.1.2 地基的固结沉降 |
2.1.3 环境因素 |
2.1.4 设计和施工 |
2.2 桥头过渡段路表沉降类型 |
2.2.1 路表纵坡变化 |
2.2.2 路表局部沉降 |
2.3 桥头跳车机理 |
2.3.1 设置桥头搭板 |
2.3.2 未设置桥头搭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土工格室处治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机理 |
3.1 土工格室加筋理论 |
3.1.1 侧向约束作用 |
3.1.2 网兜作用 |
3.1.3 柔性筏基作用 |
3.2 地基模型理论 |
3.2.1 Winkler地基模型 |
3.2.2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
3.3 土工格室处治差异沉降力学机理 |
3.3.1 水平集中力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和位移-Mindlin解 |
3.3.2 界面阻力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和位移分布 |
3.3.3 土工格室对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作用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强土工格室加筋粗粒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1.1 试验用土 |
4.1.2 高强土工格室 |
4.2 高强土工格室加筋土试验方案 |
4.3 试件的制备与试验 |
4.4 土工格室加筋粗粒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
4.4.1 压实度对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2 加筋层数对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3 含水率对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4 加筋类别对加筋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强土工格室-粗粒土界面阻力特性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仪器 |
5.3 试验方案 |
5.4 试验步骤 |
5.5 土工格室-土拉拔力产生机理分析 |
5.6 拉拔试验结果分析 |
5.6.1 填料压实度对界面阻力特性的影响 |
5.6.2 土工格室埋入长度对界面阻力特性的影响 |
5.6.3 法向压力对界面阻力特性的影响 |
5.7 不同因素对土工格室-土界面阻力强度的影响程度分析 |
5.7.1 正交试验设计 |
5.7.2 试验结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强土工格室处治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应用技术 |
6.1 依托工程概况 |
6.1.1 地层岩性 |
6.1.2 水文地质条件 |
6.1.3 桥位稳定性 |
6.1.4 土工格室加筋处治方案 |
6.2 土工格室加筋桥头路基有限元建模 |
6.2.1 模型的基本尺寸 |
6.2.2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
6.2.3 分析步 |
6.2.4 接触与约束 |
6.2.5 荷载与网格划分 |
6.3 土工格室加筋桥头路基变形特性有限元计算 |
6.3.1 土工格室加筋路基处治差异沉降效果分析 |
6.3.2 土工格室铺设间距对沉降的影响 |
6.3.3 土工格室铺设层数对沉降的影响 |
6.3.4 土工格室铺设长度对沉降的影响 |
6.3.5 路基材料性能对沉降的影响 |
6.3.6 处治方案对比 |
6.4 土工格室铺设方式设计 |
6.4.1 铺设间距计算 |
6.4.2 铺设间距计算公式中的参数求解 |
6.5 依托工程桥头过渡段路基土工格室铺设方案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2)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采空区的概念 |
2.2 地基处理概述 |
2.2.1 地基处理的概念 |
2.2.2 地基处理的方法 |
2.3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概述 |
2.3.1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
2.3.2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因素 |
2.3.3 地基处理方案评价 |
3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
3.1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简介 |
3.2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场地情况及地质构成 |
3.3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 |
3.3.1 本项目范围内采空区形态 |
3.3.2 采空区不进行地基处理的可能后果 |
4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1 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地基处理方案初步选择 |
4.3 基于AHP和专家打分法的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模型构建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4.3.3 层次分析法指标赋权 |
4.3.4 专家打分法 |
4.4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实例分析 |
4.4.1 化产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2 焦炉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3 甲醇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4 甲醇空分装置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5 备煤火车装焦仓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5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及效果 |
5.1 化产区域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1.1 地基处理方案 |
5.1.2 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要点 |
5.1.3 强夯地基检测结果及分析 |
5.2 焦炉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2.1 地基处理方案 |
5.2.2 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施工难点重点 |
5.2.3 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
5.2.4 桩基础地基检测结果及分析 |
5.3 甲醇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3.1 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 |
5.3.2 混凝土填充—压力注浆法采空区处理施工重点及保证措施 |
5.3.3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
5.3.4 采空区处理检测结果及分析 |
5.4 甲醇空分装置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4.1 地基处理方案 |
5.4.2 施工重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
5.4.3 施工中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
5.4.4 碎石挤密桩地基检测结果及分析 |
5.5 备煤火车装焦仓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5.1 地基处理方案 |
5.5.2 工程施工重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
5.5.3 施工过程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 |
5.5.4 地基检测结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3)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2 软土路基注浆理论与工艺的研究现状 |
1.2.3 软土路基注浆效果检测技术的现状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
第二章 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性能和加固机理研究 |
2.1 软土路基注浆材料的研究 |
2.1.1 土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
2.1.2 低注浆材料的选取 |
2.2 注浆材料的化学机理介绍 |
2.2.1 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机理 |
2.2.2 水泥—水玻璃化学作用机理 |
2.2.3 水泥—氯化钙化学作用机理 |
2.2.4 水玻璃—氯化钙化学作用机理 |
2.2.5 水泥—粘土化学作用机理 |
2.3 软土路基注浆加固物理作用机理研究 |
2.3.1 劈裂加固机理 |
2.3.2 渗透加固机理 |
2.3.3 压密加固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土路基注浆浆液配合比研究 |
3.1 注浆凝固时间及强度的室内试验研究 |
3.1.1 水灰比对浆液凝固时间及强度的影响研究 |
3.1.2 水玻璃用量对浆液凝固时间的影响研究 |
3.1.3 氯化钙用量对浆液凝固时间的影研究 |
3.1.4 试件强度影响因素正交分析研究 |
3.1.5 室内试验研究结论 |
3.2 浆液性能的室外试验 |
3.2.1 室外试验 |
3.2.2 室外研究结论 |
3.2.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注浆方案和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4.1 注浆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
4.1.1 确定注浆原材料和配合比 |
4.1.2 确定注浆孔孔位布置方式 |
4.1.3 确定注浆孔深度 |
4.1.4 确定注浆压力 |
4.2 注浆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4.2.1 注浆原材料质量控制 |
4.2.2 施工机具性能要求 |
4.2.3 制浆和储浆过程质量控制 |
4.2.4 孔位放样质量控制 |
4.2.5 钻孔质量控制 |
4.2.6 注浆质量控制 |
4.3 对施工机具进行的改进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软土路基注浆加固效果检测方法研究 |
5.1 评价方法的确定 |
5.1.1 评价方法介绍 |
5.1.2 评价方法验证及分析 |
5.1.3 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与优化 |
5.2 评价标准的确定 |
5.3 工程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实例 |
6.1 工程背景 |
6.2 设计方案 |
6.3 施工过程与质量控制 |
6.4 验收评定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和展望 |
7.2.1 创新点 |
7.2.2 展望 |
附录A《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注浆施工技术指南》 |
参考文献 |
(4)晋城某住宅小区煤矿采空区地基注浆处治及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煤矿采空区地基处治研究现状 |
1.2.1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2 注浆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注浆检测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工程背景 |
2.1 工程概况 |
2.2 气象水文特征 |
2.3 工程地质特征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层岩性 |
2.3.3 地质构造 |
2.3.4 水文地质 |
2.4 采空区分布特征 |
3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分析 |
3.1 地基稳定性计算 |
3.2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4 采空区地基注浆处治方案 |
4.1 采空区地基注浆设计 |
4.1.1 注浆处治目的 |
4.1.2 注浆方案 |
4.2 注浆材料室内配比试验 |
4.2.1 试验目的 |
4.2.2 试验设备 |
4.2.3 试验材料 |
4.2.4 试验步骤 |
4.2.5 试验结果分析 |
4.3 注浆范围和深度计算 |
4.4 注浆工作量计算 |
4.5 钻孔布设 |
4.6 注浆结束标准 |
4.7 采空区地基注浆施工工艺 |
4.7.1 成孔工艺 |
4.7.2 制浆工艺 |
4.7.3 注浆工艺 |
4.8 本章小结 |
5 采空区地基注浆处治工程检测 |
5.1 注浆检测方法 |
5.1.1 综合物探检测 |
5.1.2 钻探检测 |
5.1.3 地表变形监测 |
5.2 注浆检测结果分析 |
5.2.1 综合物探检测结果分析 |
5.2.2 钻探检测结果分析 |
5.2.3 地表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
5.3 综合检测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压力注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压力注浆技术的特点 |
1.1 压力注浆技术的适用性 |
1.2 压力注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点 |
1.3 压力注浆的常用方法 |
2 工程概况 |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4 房屋下沉原因分析 |
5 建筑物加固处理方案 |
5.1 压力注浆孔孔位设计 |
5.2 注浆压力的确定 |
5.3 注浆类型选择 |
5.4 压力注浆浆液的组成 |
6 建筑加固效果分析 |
6.1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分析 |
6.2 建筑物压力注浆加固后的变形分析 |
7 结语 |
(6)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建设期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的处理方法 |
2.1 过渡段施工设计 |
2.2 地基加固处理 |
2.3 路基排水设计 |
3 运营期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的处理方法 |
3.1 地基沉降加固处理方法 |
3.2 路桥过渡段沉降加固处理方法 |
3.3 无砟轨道沉降加固处理方法 |
4 运营期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的处理案例 |
4.1 有砟轨道路基下沉病害整治案例 |
4.2 车站股道路基下沉注浆加固处理病害案例 |
4.3 无砟轨道路基下沉注浆(胶)整体抬升技术处理病害案例 |
4.4 桥台锥体及台后路基下沉病害处理案例 |
5 加强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建议 |
5.1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期间的建议 |
5.2 高速铁路路基建设期间的建议 |
5.3 高速铁路路基运营期间的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详细摘要 |
(7)桥梁路基过渡段加筋注浆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分析及其控制标准 |
2.1 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类型 |
2.1.1 纵向坡度变化 |
2.1.2 路桥过渡段局部沉降 |
2.1.3 过渡段横坡变化 |
2.2 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研究现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路桥过渡段加筋注浆处治技术及其处治效果模拟 |
3.1 路桥过渡段加筋注浆处治技术 |
3.2 有限元法概述 |
3.3 土的本构模型 |
3.3.1 常用的土体本构模型 |
3.3.2 加筋注浆复合土体接触面 |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1 有限元软件MIDAS/GTS简介 |
3.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4.3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 |
3.4.4 荷载的设定 |
3.4.5 网格划分 |
3.5 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1 填料正常填筑沉降效果模拟 |
3.5.2 采用加筋注浆处治后沉降效果模拟 |
3.5.3 加筋注浆方案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体工程应用 |
4.1 依托工程 |
4.1.1 工程概述 |
4.1.2 工程地质条件 |
4.2 加筋注浆技术试验设计参数 |
4.2.1 加筋注浆方案 |
4.2.2 加筋注浆技术的结构组成 |
4.2.3 注浆材料 |
4.2.4 注桨压力 |
4.2.5 注桨半径 |
4.2.6 注桨方法及注浆控制标准 |
4.3 施工流程 |
4.3.1 场地清理、定点 |
4.3.2 设备及人员到位 |
4.3.3 锚管的施工 |
4.3.4 压力注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筋注浆技术处治效果检测 |
5.1 波速法检测 |
5.1.1 加筋注浆效果检测 |
5.2 沉降观测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
(9)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地质研究 |
2.1 软土地基地质特征 |
2.1.1 软土与软土地基地质特征 |
2.1.2 硬壳层地质特征 |
2.2 软土地基试验段工程地质特征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结构及岩性 |
2.2.3 地质构造及其地震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2.3 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 |
2.3.1 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2.3.2 硬壳层物理力学性质 |
2.3.3 地基土抗剪与强度指标基本特征 |
2.3.4 地基土e-p 曲线基本特征 |
2.4 试验段地基土沉降计算与路基稳定性评价 |
2.4.1 地基土沉降与路基稳定性计算方法 |
2.4.2 试验段软土地基沉降计算与路基稳定性评价 |
2.5 软土地基试验段工程地质性质综合评价 |
2.6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
2.7 本章小结 |
3 软土地基注浆机理及注浆过程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
3.1 软土地基注浆加固地基机理 |
3.1.1 注浆加固机理 |
3.1.2 硬壳层在注浆中的作用 |
3.2 试验段注浆工程方案设计分析 |
3.2.1 注浆法分类及注浆方案的选择 |
3.2.2 注浆边界范围与参数的确定 |
3.2.3 注浆材料、配比选择与注浆工艺 |
3.3 软土地基注浆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
3.3.1 软土地基注浆扩散过程模拟原理 |
3.3.2 注浆扩散过程模拟设计方案 |
3.3.3 注浆方式对注浆扩散过程影响的模拟结果分析 |
3.3.4 注浆压力对注浆扩散过程影响的模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后性状数值模拟分析 |
4.1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
4.2 天然状态下软土地基性状模拟计算分析 |
4.3 注浆工程结束后软土地基性状模拟计算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试验段注浆效果分析 |
5.1 注浆试验工程与注浆工程的检测手段 |
5.2 试验段注浆效果检验 |
5.3 试验区注浆前后物理力学性质比对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压力注浆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压力注浆的具体作用 |
2 压力注浆 |
2.1 压力注浆加固技术原理 |
2.1.1 加固机理。 |
2.1.2 注浆材料的性能。 |
2.2 施工工艺 |
2.2.1 布孔。 |
2.2.2 制浆。 |
2.2.3 灌浆质量及过程控制: |
2.2.4 特殊情况处理措施: |
2.2.5 结束灌浆标准: |
2.3 施工现场管理 |
3 效果评价 |
4 结论 |
四、压力注浆法在宣大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土工格室加筋处治方法研究[D]. 王世立.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2]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实施研究[D]. 王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唐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化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D]. 周国永.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4]晋城某住宅小区煤矿采空区地基注浆处治及其效果评价[D]. 娄梦梦.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5]压力注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屋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 杨宏平,张兴元. 山西建筑, 2016(33)
- [6]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研究[D]. 崔国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11)
- [7]桥梁路基过渡段加筋注浆处治技术研究[D]. 李利飞.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8)
- [8]压力注浆法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J]. 丁兆群,王天越.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08)
- [9]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试验研究[D]. 饶晓.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10]压力注浆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王志涛. 民营科技,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