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特性及工业栽培技术要点

杏鲍菇特性及工业栽培技术要点

一、杏鲍菇特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黄岳磊,王伟霞,张洪生,王秀云,金晶,张新第,李福后[1](2021)在《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和工厂化栽培工艺》文中认为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规模较大的食用菌种类之一。本文综述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以及工厂化栽培工艺,以期进一步推动杏鲍菇基础理论和工厂化栽培工艺的发展。

郑永德[2](2021)在《金针菇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路线比较》文中提出介绍金针菇与杏鲍菇栽培模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两者成为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主流品种的原由,解释了瓶式栽培是金针菇主栽模式,而袋式栽培是杏鲍菇主栽模式的原因。着重针对2种不同模式的栽培工艺中各节点工序(培养基配制、填料量、灭菌冷却、培养、出菇、采收包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详细数据分析比较,得出金针菇瓶式栽培前期投资比杏鲍菇袋式栽培高,但其长期运行费用比袋式杏鲍菇低的结论。建议业内栽培者及业外投资者在开发新工厂化栽培生产线时,应综合分析所选品种的栽培周期(复种指数)、栽培技术稳定性、栽培过程中各工序的机械化程度、产品的口感与市场容量等因素,避免盲目投资。

孙绪强[3](2019)在《食用菌培养基装袋设备运行参数分析及其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杏鲍菇的生产多以工厂化为主,其培养基的装袋过程也多以机械化为主,杏鲍菇栽培现已成为宁夏南部山区菌草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题组研究成员前期对宁夏彭阳县长城塬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该基地所使用的杏鲍菇培养基冲压装袋生产线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装袋设备的运行参数和食用菌培养基的装袋工艺配合度不高,影响装袋工作效率。培养基在装袋机的储料箱中有堆积现象,影响装袋过程中培养基落料速度,造成装袋质量不均匀。培养基的装袋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现有杏鲍菇培养基装袋工艺和装袋设备运行参数的基础上,以PLC为系统控制器,集成应用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和网络监控技术,对原有的培养基装袋设备,实施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装袋机运行参数和食用菌培养基装袋工艺的内在联系,进行提高食用菌培养基装袋效率的策略研究,探寻杏鲍菇培养基成分、含水率、传送混合过程与装备参数间的关系。(2)进行装袋设备的机构运动分析,使用ADAMS软件进行装袋设备运行过程的平稳性研究。对装袋机的典型运动机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出机构的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分析装袋过程平稳性。(3)融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远程监控技术,上位机组态技术,对原有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设计,安装监测和控制的相关硬件,设计控制系统程序,搭建上位机监控界面,以求达到合理的装袋过程,提高装袋质量和装袋效率。系统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进行的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系统改造设计,以及所提出的适合宁夏南部山区杏鲍菇培养基的装袋方式,符合当地的杏鲍菇栽培模式,改善了现有装袋设备性能,提高了装袋效率,同时可节省杏鲍菇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装袋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李晓博,高霞,刘孝利,赵敬聪,王振利,王琦[4](2019)在《杏鲍菇福禾1号工厂化出菇参数初探》文中提出根据杏鲍菇栽培生理特性,对杏鲍菇福禾1号出菇阶段的原基形成期、催蕾期、生长期、采收期4个阶段的温度、湿度、CO2等最适参数进行试验,得出杏鲍菇福禾1号出菇工艺曲线,对杏鲍菇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慧[5](2018)在《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基质优化及其子实体多糖抗糖尿病活性》文中提出食用菌不但美味可口,营养物质丰富,而且有着较好的药用保健价值。近年来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2016年我国食用菌产业产值已达到2741.78亿元人民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5%。糖尿病作为一种多系统代谢疾病,病情复杂多变,难以彻底治愈,且极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成分既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又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选择工厂化栽培品种杏鲍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为主要指标,优化杏鲍菇基质配方,为提高杏鲍菇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同时以杏鲍菇子实体为材料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杏鲍菇子实体多糖(Pleurotus eryngii fruit body polysaccharide,Pe-FBP),结合动物实验探究杏鲍菇多糖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作用,为新型降糖、降脂药物的开发及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对45组栽培基质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每袋平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配方24(主料:麸皮23.33%、木屑19.67%、玉米芯46.00%)优于其它组,生长速度为0.28cm/d,每袋平均产量为469.40g,生物学效率93.88%。(2)杏鲍菇子实体多糖对小鼠血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周的灌胃处理,杏鲍菇子实体多糖(600mg/kg)干预的小鼠相比模型对照组可以显着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Fsting blood giucose,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说明杏鲍菇子实体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3)经过肥胖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表现血脂紊乱,试验发现杏鲍菇子实体多糖可以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LDL-C)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HDL-C)含量,说明杏鲍菇子实体多糖可以改善小鼠脂质代谢紊乱。(4)杏鲍菇子实体多糖可以提高小鼠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表明杏鲍菇子实体多糖可以保护胰腺组织抵抗氧化损伤。(5)小鼠炎症试验表明,杏鲍菇子实体多糖灌胃后可以降低小鼠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糖尿病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综上,杏鲍菇子实体多糖能改善肥胖和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

何欣[6](2017)在《外源钙在杏鲍菇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利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Fr.)Qucl.]富集外源钙,研究获得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补钙制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钙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影响的角度分析:在平板培养基中添加五种不同的外源钙(氯化钙、硝酸钙、碳酸钙、乳酸钙、氨基酸螯合钙)对杏鲍菇菌丝体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外源钙为乳酸钙并确定其耐受钙的浓度范围为0.3-0.6 mg/mL。从菌丝体生长状况来看,当外源钙浓度为0.6mg/mL时,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当外源钙浓度为1.2 mg/mL时,抑制了菌丝体的生长。当外源钙浓度在0.6-2.4 mg/m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加大杏鲍菇菌丝体生长呈现减缓趋势。在发酵液中添加外源钙,外源钙为氨基酸螯合钙时杏鲍菇发酵液密度最大,综上两点筛选出乳酸钙和氨基酸螯合钙为最适外源钙。发酵后的菌丝体富钙量差异显着,当外源乳酸钙培养基浓度为0.6 mg/mL时,菌丝体富钙量最大为27.98mg/kg。(2)外源钙对杏鲍菇子实体发育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来看,在不同浓度的乳酸钙培养基条件下,杏鲍菇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随着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0.6 mg/mL处理组显着高于无外源钙组;在不同浓度的氨基酸螯合钙培养基条件下,杏鲍菇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随着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0.6 mg/mL处理组显着高于无外源钙组。在栽培料中添加乳酸钙,钙含量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杏鲍菇子实体中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栽培料中添加氨基酸螯合钙,钙含量的变化与添加乳酸钙引起的变化大致相同。在栽培料中的乳酸钙和氨基酸螯合钙的最适浓度均为0.6 mg/mL,当外源乳酸钙浓度为0.6 mg/mL时,培养基的钙含量增加较缓,而杏鲍菇子实体含钙量最高,为12.4 mg/kg;当外源氨基酸螯合钙浓度为0.6mg/mL时,培养基的钙含量增加较缓,而杏鲍菇子实体含钙量最高,为9.4 mg/kg;最适外源钙的加入同时也提高了杏鲍菇子实体的产量,缩短了其生长周期。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乳酸钙,对杏鲍菇的生长和钙的富集均有促进作用,为开发新型有机钙提供原材料。

张康[7](2018)在《杏鲍菇菌丝生长期关键环境因子的调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杏鲍菇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真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占据较大的食用菌市场份额,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栽培。在培养过程中,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发育情况直接影响了其品质与产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影响菌丝生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两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环境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文献分析和单因素试验结果可知,影响菌丝生长的环境因素包含温度、湿度以及Co2浓度。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各个环境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得到了适宜菌丝生长的最佳环境组合。通过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试验分析,绘制了温湿度和CO2浓度对菌丝满袋时间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得到了满袋时间的数学模型并求出最佳响应值。同时,在实验数据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拟合出菌丝满袋时间与温湿度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最后,通过机理分析辨识出温湿度传递函数模型,并设计前馈补偿器,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解耦,并利用模糊PID控制温湿度,使仿真结果达到生产要求。研究结果如下:(1)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佳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温度24-26℃,空气湿度为650%-70%,C02浓度为1500-2500ppm。影响菌丝生长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湿度>C02浓度,而且温度与湿度对菌丝生长都有显着性影响,C02浓度只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了菌丝满袋时间与温湿度之间的模型,并通过计算得出,当温度25.48℃、湿度66.8%、CO2浓度2665ppm时,菌丝长满整个菌袋的理论最短时间为30.1天。(2)相关分析显示,温度与湿度对菌丝生长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而CO2浓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拟合出菌丝满袋时间与温湿度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温室内温湿度传递函数模型由一阶惯性环节和延迟环节组成,并利用两点法求出K、T、τ这3个参数,建立了温湿度传递函数。(3)利用前馈补偿器进行了温湿度解耦,求出了补偿器的传递函数;并在Simulink环境中分别对解耦前、模糊解耦以及模糊PID解耦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前馈补偿器实现了温湿度解耦,消除了温湿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仿真曲线以及性能参数表看出,在模糊PID解耦作用下,调节时间少,响应速度快,系统性能稳定,实现了对温湿度的良好控制。

杨淑云[8](2017)在《西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说明结合西北地区的原料资源、设施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从栽培菌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等环节介绍了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技术要点。

单光记[9](2017)在《杏鲍菇特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对杏鲍菇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进而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技术性要点进行了探讨,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经济效益,为杏鲍菇的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祁登荣,马远远[10](2015)在《有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从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有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为有机杏鲍菇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二、杏鲍菇特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杏鲍菇特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和工厂化栽培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菌丝体
    1.2 子实体
2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
    2.1 培养料配置和装袋
    2.2 灭菌和接种
    2.3 养菌管理
    2.4 出菇管理
    2.5 采收和包装

(2)金针菇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路线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金针菇与杏鲍菇栽培历史演变
    1.1 金针菇栽培的历史演变
    1.2 杏鲍菇栽培的历史演变
    1.3 金针菇和杏鲍菇栽培模式的比较分析
        1.3.1 金针菇瓶式栽培逐渐取代袋式栽培
        1.3.2 杏鲍菇袋式栽培逐渐取代瓶式栽培
2 金针菇和杏鲍菇成为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两大主栽品种的原因
    2.1金针菇与杏鲍菇栽培技术成熟度比较
    2.2金针菇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复种栽培指数比较
3 金针菇与杏鲍菇栽培工艺比较
    3.1 金针菇与杏鲍菇培养基配方比较
        3.1.1 瓶式栽培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3.1.2 袋式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3.1.3 瓶式栽培金针菇培养基配方组分比较
        1) 金针菇与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的相同点
        2)金针菇与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的不同点
    3.2 金针菇瓶式栽培与杏鲍菇袋式栽培袋填料量比较
        3.2.1 金针菇瓶式栽培填料量的变化
        3.2.2 杏鲍菇袋式栽培投料量的变化
        3.2.3 金针菇瓶式栽培和杏鲍菇袋式栽培投料量比较
4 金针菇栽培瓶与杏鲍菇栽培袋高压灭菌和冷却比较
5 金针菇栽培瓶与杏鲍菇栽培袋接种工艺比较
6 金针菇瓶式栽培与杏鲍菇袋式栽培培养阶段工艺比较
    6.1 金针菇与杏鲍菇培养阶段的相同点
    6.2 金针菇与杏鲍菇培养阶段的不同点
    6.3 培养工艺比较讨论
7 金针菇瓶式栽培与杏鲍菇袋式栽培出菇阶段工艺比较
    7.1 金针菇与杏鲍菇出菇阶段工艺的相同点
    7.2 金针菇与杏鲍菇出菇阶段工艺的不同点
    7.3 出菇工艺比较
8 金针菇与杏鲍菇采收与包装工艺比较
    8.1 金针菇与杏鲍菇采收与包装工艺的相同点
    8.2 金针菇与杏鲍菇采收与包装工艺的不同点
    8.3 采收与包装工艺的比较
9 总结

(3)食用菌培养基装袋设备运行参数分析及其控制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标
    1.6 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装袋工艺和运行参数分析
    2.1 培养基生产
    2.2 培养基的装袋工艺分析
    2.3 混合机运行参数分析
    2.4 装袋机运行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控系统设计
    3.1 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3.2 监控系统结构组成
    3.3 监控系统硬选型件
    3.4 PLC端口分配
    3.5 电气原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PLC与上位机通讯
    4.2 PLC程序设计
    4.3 上位机监控系统搭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及实验验证
    5.1 系统性能测试
    5.2 系统安装环境
    5.3 系统监控验证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杏鲍菇福禾1号工厂化出菇参数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菇期最适温度试验结果
    2.2 出菇期最适空气相对湿度试验结果
    2.3 出菇期最适CO2浓度试验结果
3 小结

(5)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基质优化及其子实体多糖抗糖尿病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杏鲍菇
        1.1.1 杏鲍菇的形态特征
        1.1.2 杏鲍菇的分布
        1.1.3 杏鲍菇的营养成分
        1.1.4 杏鲍菇胞外酶
        1.1.5 可溶性物质
        1.1.6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
    1.2 食用菌多糖概述
        1.2.1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
        1.2.2 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1.3 糖尿病
        1.3.1 简介
        1.3.2 分类
        1.3.3 糖尿病并发症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培养基配方设计
        2.3.2 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的测定
        2.3.3 粗酶液的制备
        2.3.4 胞外酶活性测定
        2.3.5 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测定
        2.3.6 杏鲍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
        2.3.7 杏鲍菇子实体多糖含量的测定
        2.3.8 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抗糖尿病活性
        2.3.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杏鲍菇栽培基质配方优化
        3.1.1 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袋产及生物学效率
        3.1.2 胞外酶活性变化分析
        3.1.3 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分析
    3.2 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抗II型糖尿病活性
        3.2.1 动物实验
        3.2.1.1 毒性试验
        3.2.1.2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1.3 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3.2.1.4 对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影响
        3.2.1.5 对小鼠血清脂质指标的影响
        3.2.1.6 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
        3.2.1.7 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3.2.1.8 对糖尿病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4 讨论
    4.1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基质配方优化
    4.2 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抗糖尿病活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6)外源钙在杏鲍菇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杏鲍菇概述
        1.1 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布
        1.2 杏鲍菇的营养及其药用价值
        1.2.1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1.2.2 杏鲍菇的药用价值
        1.3 杏鲍菇栽培工艺的优化
        1.3.1 杏鲍菇栽培基质的研究
        1.3.2 液体菌种的开发利用
        1.4 杏鲍菇的栽培特性
    第二章 杏鲍菇富钙能力及其他食用菌的富集能力
        2.1 外源钙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微量元素对其他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研究
        2.2.1 外源微量元素对香菇的影响
        2.2.2 外源矿微量元素对平菇的影响
        2.2.3 外源微量元素对金针菇的影响
        2.2.4 外源微量元素对柱状田头菇的影响
        2.2.5 外源微量元素对鸡腿菇菌丝体的影响
        2.2.6 外源微量元素对白灵菇的影响
        2.2.7 外源微量元素对其他食用菌的影响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外源钙最适浓度的筛选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培养基
        1.1.3 方法
        1.1.4 数据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杏鲍菇菌丝体耐受钙浓度范围的确定
        1.2.2 最适外源钙的确定
    第二章 外源钙对液体发酵菌丝密度以及含钙量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数据统计方法
        2.1.3 菌丝浓度法测定添加外源钙的发酵液菌丝
        2.1.4 菌丝含钙量的测定
        2.2 结果
        2.2.1 不同外源钙下发酵液菌丝体密度
        2.2.2 不同浓度的乳酸钙对杏鲍菇菌丝体含钙量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的氨基酸螯合钙对杏鲍菇菌丝体含钙量的影响
    第三章 外源钙对子实体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添加外源钙对杏鲍菇子实体生理生化的影响
        3.2 结果
        3.2.1 标准曲线的制作
        3.2.2 不同浓度的乳酸钙对杏鲍菇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的乳酸钙对杏鲍菇子实体栽培周期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的乳酸钙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的乳酸钙对杏鲍菇子实体中的含钙量影响
        3.2.6 不同浓度的氨基酸螯合钙对杏鲍菇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2.7 不同浓度的氨基酸螯合钙对杏鲍菇子实体栽培周期的影响
        3.2.8 不同浓度的氨基酸螯合钙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3.2.9 不同浓度的氨基酸螯合钙对杏鲍菇子实体中的含钙量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杏鲍菇菌丝生长期关键环境因子的调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菌丝生长影响因素与试验原理分析
    2.1 影响因素分析
    2.2 试验原理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的设计与实现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仪器与设备选型
    3.3 试验处理
    3.4 测定指标和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梯度试验处理分析
    4.2 正交试验分析
    4.3 响应面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菌丝生长模型研究
    5.1 相关分析
    5.2 菌丝满袋时间模型
    5.3 系统温湿度模型的构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培养室温湿度模糊PID解耦算法分析
    6.1 PID算法
    6.2 模糊控制算法
    6.3 解耦算法
    6.4 算法仿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个人概况
    主要经历
    论文发表

(8)西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菌种选择
2 栽培设施
3 栽培料配方
4 制袋与灭菌
5 接种
6 发菌培养
7 出菇管理
    7.1 催蕾
    7.2 疏蕾
    7.3 菇体生长发育
8 采收与包装

(9)杏鲍菇特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杏鲍菇的特性
    1.1 营养
    1.2 水分
    1.3 温度
    1.4 空气
    1.5 光照
    1.6 酸碱度
2 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培模式
    2.2 选择优良的菌株
    2.3 菌袋制作
    2.4 接种培养
    2.5 催蕾
    2.6 育菇
    2.7 采收与加工
3 结语

(10)有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地环境
2 栽培设施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菌种选择
    3.2 栽培材料
    3.3 培养基的制作
    3.4 灭菌
    3.5 接种
    3.6 培养
    3.7 出菇管理
        3.7.1 催蕾期管理。
        3.7.2 幼蕾期管理。
        3.7.3 幼菇期管理。
        3.7.4 成菇期管理。
    3.8 采收
    3.9 整理包装
4 病虫害防治
    4.1 杂菌控制
        4.1.1 菌种。
        4.1.2 生产环境。
        4.1.3 熟料栽培。
        4.1.4 减少破袋。
    4.2 病害控制
        4.2.1 环境清洁和消毒。
        4.2.2 控制温湿度, 合理通风。
        4.2.3勤检查、细观察。

四、杏鲍菇特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和工厂化栽培工艺[J]. 黄岳磊,王伟霞,张洪生,王秀云,金晶,张新第,李福后.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09)
  • [2]金针菇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路线比较[J]. 郑永德. 中国食用菌, 2021(06)
  • [3]食用菌培养基装袋设备运行参数分析及其控制系统改造设计[D]. 孙绪强. 宁夏大学, 2019
  • [4]杏鲍菇福禾1号工厂化出菇参数初探[J]. 李晓博,高霞,刘孝利,赵敬聪,王振利,王琦. 食用菌, 2019(02)
  • [5]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基质优化及其子实体多糖抗糖尿病活性[D]. 刘慧.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6]外源钙在杏鲍菇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D]. 何欣.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 [7]杏鲍菇菌丝生长期关键环境因子的调控策略研究[D]. 张康. 宁夏大学, 2018(01)
  • [8]西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J]. 杨淑云. 北方园艺, 2017(07)
  • [9]杏鲍菇特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J]. 单光记. 吉林农业, 2017(06)
  • [10]有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 祁登荣,马远远.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8)

标签:;  ;  ;  ;  

杏鲍菇特性及工业栽培技术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