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力度 强化管理促进连云港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记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产权监理处(论文文献综述)
邵宏,刘雄,卢海,陈炜,魏彦彦,陈勇[1](2019)在《住房公积金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的设计与实现——以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业务为例》文中认为通过对住房公积金柜面一线工作状况以及近年来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无纸化改革成果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实施柜面业务无纸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解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提高柜面业务办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调研,形成了以采取"电子手写签名确认"的受理方式,取消纸质业务申请确认书的填写和打印,由系统根据凭证版式标准自动合成防篡改的业务凭证电子文档,与交易信息关联并实时归档留存。
杜倍倍[2](2015)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下旳地方财政改革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文中指出通过对无锡市房地产宏观调控背景下的地方财政开展实证调查研究,进一步得出了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现实。每一次房地产的政策调控,每一次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甚至已经左右财政收入任务能否完成,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在税源结构中占比过高。显然,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了组织收入的一把双刃剑,在成为税收增长主源泉的同时,其行业波动对收入冲击也最为明显。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从源头入手,对财政体制进行改革。从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等方面入手,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地方经济转型,使各行业得到均衡发展,促进地方财政更健康更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孙玥[3](2014)在《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目标的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领域的公平、效率与正义已经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住房领域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更是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支撑,能否保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有效性,是衡量该制度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该制度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论文以江苏省为例来具体分析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作用的发挥状况,探讨存在的相关问题,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实现住房公积金公平与效率目标的途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最主要的基石为社会保障思想、委托代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政治合法性理论。中外经济与社会发展历程揭示,社会保障思想始终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契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某一政治体系需要存在、持续、稳定与发展,政治合法性是其必需的基础和前提。这些理论构成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存在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其独特的概念内涵、功能属性、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具有保障性、金融性、福利性、互助性、强制性、专用性和准公共物品属性等七大属性,并按照“管理委员会决策、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进行管理。若干年来的运行数据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问题的分析首先引入了公平理论和效率理论。机会、起点、过程与结果四个方面的公平才是公平的本质。帕累托效率被认为是考察某一社会体系是否有效率的重要评价标准,但市场失灵导致其无法实现。社会保障的作用在于既弥补市场的缺陷又能改进社会的整体公平程度,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必须是公平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公平效率问题直接关系到该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是住房公积金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住房公积金作为准公共物品,承担着相应的住房福利的公平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对于公平和效率这一矛盾体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始终备受争论。在学术领域有公平优先、效率优先及二者兼顾这三种观点。很多国家在实践中都经历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政策选择问题,从而形成了公平和效率的四种组合状态:高效率低公平,高效率高公平,高公平低效率和低公平低效率。在各国大量成功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目前决策领域和学术领域基本都认同公平效率兼顾的价值观点,只有将公平效率协调发展作为经济生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高效率和高公平兼得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效率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本目标是减轻财政负担,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要,这一基本目标以效率为先;第二,中层目标是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中层目标是对公平和效率的兼顾;第三,终极目标是为改革寻求支撑,提升执政的合法性,这是高效率高公平的集中体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公平性、效率性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江苏省公积金制度在资金归集、使用和贷款等方面的公平性和效率性,评价江苏省各地区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实现程度。对住房公积金缴存面的公平性分析主要运用了覆盖率、缴存率、缴存比例和基数等指标进行评价;对住房公积金使用上的公平性分析主要通过对资金流动性困境、管理水平情况和收入差距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住房公积金的效率考察主要运用覆盖范围效率、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等方面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住房公积金在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四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和低效率。实证研究描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缺失的具体表象,而公积金的制度设计、治理结构和金融因素等三方面的缺陷是导致公平效率缺失的真正原因:制度设计中的制度定位、法律地位和机构定位存在缺陷;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全权委托、决策委托、运行委托、监督委托和业务委托等均存在问题;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多中心分散运行、增值渠道狭窄和缺乏专业人才等缺陷阻碍了其金融功能的发挥。种种固有缺陷使该制度逐渐偏离目标,使政府的有效干预变成政府失灵,从原来改革的支撑力量变成进一步改革的阻碍,反而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新加坡、德国和美国等三个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用以推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顶层设计进程,使制度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它们积极的启示包括:价值观念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就是公平与效率的权衡过程;建立适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政府应成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中流砥柱;住房金融制度设计中注重市场化倾向;建立并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在定量、定性分析和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三层次目标的实现路径进行分解和详细阐述。在公积金制度三层次目标中的基本目标实现之后,该制度的改革发展首先需要转变价值观念和功能定位。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目标的中层目标,即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必须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全面改革来实现,必须在该制度的战略定位、法律建设、管理体制、业务机制和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革。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三层次目标中的终极目标,其实现取决于政府在建立住房保障、实现社会绩效的过程是否承担主导作用。住房公积金制度必须通过政府主导的改革带来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才能为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提供支持。
杨萌[4](2011)在《激情绽放鹏城——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大会在深圳胜利召开》文中研究说明Appearance概貌历经一年的预热和30年的积淀,10月22日,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大会在深圳开幕。值此行业盛会之际,300万物业管理从业者为物业管理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感慨万千。本刊特以"A-Z看大会"的脉络,带您领略盛典
汪蕾[5](2010)在《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原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一、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原因1.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房价上涨当前,我国住宅市场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近几年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逐年上升。住宅市场的供需情况与房价存在显着的负向相关关系,供需缺口正是促使房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董赤[6](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叶磊明[7](2010)在《抓制度化建设 促规范化管理》文中提出近年来,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产权监理处在多方位完善房屋权属和市场管理规范化、数字化、标准化的同时,坚持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把"规范、发展、创新"作为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在不断完善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围绕业务建设、内部管理和服务社会,在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作出许多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使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唐爱军[8](2009)在《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X集团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和实力的地方龙头企业。但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X集团公司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资金紧缺、主要产品销售量滑坡等难题,企业经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应对目前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找准定位,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已经迫切地摆在了企业管理层的面前。本文是根据X集团公司董事会的部署,经过全面梳理企业发展实际和内部资源,研究调研外部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了一条解决企业当前危机的战略思路:坚持以人才战略为保证,不断培育专业化水准的经营团队;积极向标杆型企业看齐,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规范化运管流程;重点发展四大块主要业务:一是围绕主业的扩建工程,挖掘服务主业的业务份额,实现总体业务量翻一番;二是加大集团对外供热业务,成为市区供热主导企业;三是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档次,使之成为本市的一流品牌;四是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挖掘开发市场需要的节能减排类产品。本文的研究对X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同时,对于当前经济环境下电力多经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黄雪琴[9](2008)在《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增长要素的全球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在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分异。江苏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分异的一个缩影,地区差距更甚于全国。新世纪以来,虽然江苏省政府加大了调控力度,但依然无法延续90年代中后期江苏全省相对差距持续缩小的趋势,反而急剧扩大。显示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调控的思路和方法需要调整。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全球化影响生产要素流动的流量与流向进而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为主线,从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定视角,按照从理论到实证、从问题到措施的思路,从理论上分析了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全球化进程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间的关系、全球化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机理、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向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在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政府的调控空间和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任务后,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政府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具有双重影响,当各地区处在或趋向于同一技术周期时,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具有收敛效应,当各地区处在或趋向于不同的技术周期时,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具有发散效应。因此促进要素流通尤其是技术的流动(技术成果和技术人员的流动)是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关键。2.江苏省全球化进程的空间分异能解释60-70%左右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全球化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有显着的影响。3.全球化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是通过强化区域间生产要素及其配置效率的差距实现的。向落后地区提供援助是在弥补落后地区全球化滞后的成本。4.江苏省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生产要素在全球化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进一步向苏南及沿江地区集聚,将持续拉大与苏北地区的发展差距。由于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曾经颇有成效的区域调控措施已显得力不从心,有必要进行调整。5.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中国也是)区域经济调控既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又面临三重发展任务(既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又要缩小国内差距,还要缩小省内差距)的压力,现阶段在对落后地区进行适度政策倾斜,促进要素流动尤其是技术流动,鼓励重点地区发展的同时,只能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实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6.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各地区都发挥了比较优势、挖掘了潜在优势、培育起了竞争优势,集聚和特色将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产业组织方面的指导思想,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产业集群将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内容,而且对当前促进政府区域经济调控机制的转变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范广军[10](2002)在《理顺关系 强化职能 把房地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文中研究说明
二、加大力度 强化管理促进连云港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记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产权监理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大力度 强化管理促进连云港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记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产权监理处(论文提纲范文)
(1)住房公积金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的设计与实现——以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业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1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的必要性 |
1.1.1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的外在要求 |
1.1.2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 |
1.2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的可行性 |
1.2.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无纸化实践为住房公积金实施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
1.2.2 中心信息化建设为实施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
2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
3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的业务流程设计 |
3.1 与柜面有纸化业务办理模式的差异 |
3.2 业务流程模块设计 |
4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改革的配套措施 |
4.1 加强组织领导 |
4.2 加强宣传培训 |
4.3 做好组织实施 |
5 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改革的预期成效 |
(2)房地产宏观调控下旳地方财政改革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研究方法 |
1.3.1 比较研究法 |
1.3.2 综合分析法 |
1.3.3 文献研究法 |
1.4 选题意义 |
2 房地产宏观调控现状分析 |
2.1 房地产宏观调控现状 |
2.1.1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定义 |
2.1.2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历史 |
2.1.3 国内外房地产宏观调控对比 |
2.1.4 无锡市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
2.2 现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存在的矛盾 |
2.2.1 土地在工农业发展与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 |
2.2.2 中央和群众压低房地产价格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难 |
2.2.3 经济增长速度与扩大就业的两难 |
2.2.4 宏观调控与推高地价房价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 |
3 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下的地方财政现状分析 |
3.1 房地产宏观调控下的地方财政发展方式 |
3.1.1 对财政收入增长路径的过度依赖 |
3.1.2 社会投资、银行信贷资金进一步向房地产业集聚 |
3.1.3 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趋弱,实体经济的发展收到抑制 |
3.2 地方财政逐步迈向土地财政 |
3.2.1 土地财政的相关定义 |
3.2.2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因素分析 |
3.3 地方政府在财政调控上的难度加大 |
3.3.1 在出台遏制不断高涨的房价的措施上的难度 |
3.3.2 无法把握调控方式的难度和力度 |
3.4 各产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畸形 |
3.5 对地方财政的长期影响 |
3.5.1 透支未来财政收入 |
3.5.2 抑制非房地产相关社会消费 |
3.6 无锡市房地产宏观调控下的地方财政现状 |
3.6.1 无锡市房地产宏观调控下的财政产业结构 |
3.6.2 无锡市房地产宏观调控下的公共财政收入 |
3.6.3 无锡市房地产宏观调控下的地方财政发展分析 |
4 房地产宏观调控背景下地方财政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
4.1 完善财政体制,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
4.1.1 改善财政分配制度,在财权分配上适当向地方政府倾斜 |
4.1.2 发展和培养新的产业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 |
4.2 增加持有成本,发挥税收调节和分配功能 |
4.2.1 加大现有税收费用的透明度,对现有的税收制度实行简化 |
4.2.2 推进营改增改革进度,使税种设置更为合理化 |
4.3 改进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机制 |
4.3.1 降低经济发展数量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 |
4.3.2 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纳入到绩效考评中 |
4.4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
4.5 地方政府理性对待房地产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目标的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3 选题的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4.3 文献启示与研究空间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6 概念界定 |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8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8.1 创新点 |
1.8.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 |
2.1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理论基础 |
2.1.1 社会保障思想 |
2.1.2 公共物品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1.4 政治合法性理论 |
2.2 住房金融的含义 |
2.2.1 住房金融的定义与特征 |
2.2.2 住房金融的分类 |
2.3 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 |
2.3.1 住房公积金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含义 |
2.3.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属性 |
2.3.3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2.4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与管理 |
2.5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现状 |
2.6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功能作用 |
第三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的理论研究 |
3.1 公平和效率理论 |
3.1.1 公平理论 |
3.1.2 帕累托效率 |
3.1.3 市场失灵 |
3.2 社会保障理论与公平效率 |
3.2.1 社会保障促进公平效率 |
3.2.2 社会保障的失灵 |
3.3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平效率 |
3.4 公共物品理论与公平效率 |
3.5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 |
3.5.1 效率优先观点 |
3.5.2 公平优先观点 |
3.5.3 公平效率兼顾观点 |
3.5.4 公平和效率的四种组合 |
3.6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效率目标 |
3.6.1 基本目标:减轻财政负担,解决住房问题 |
3.6.2 中层目标: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
3.6.3 终极目标:为改革寻求支撑,提升执政的合法性 |
第四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 |
4.1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和效率问题日益突出 |
4.2 实证研究使用的数据和方法 |
4.3 住房公积金缴存上的不公平 |
4.3.1 覆盖面 |
4.3.2 缴存比例和基数 |
4.4 住房公积金使用上的不公平 |
4.4.1 资金流动性困境导致不公平 |
4.4.2 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不公平 |
4.4.3 收入差距导致不公平 |
4.5 住房公积金运行与管理中的低效率 |
4.5.1 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的效率分析 |
4.5.2 住房公积金使用中的效率分析 |
4.5.3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效率分析 |
第五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 |
5.1.1 制度定位 |
5.1.2 法律地位 |
5.1.3 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定位 |
5.2 住房公积金治理结构 |
5.2.1 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5.2.2 住房公积金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5.3 住房公积金金融管理 |
5.3.1 分散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
5.3.2 投资渠道狭窄导致缴存人利益损失 |
5.3.3 缺乏金融专业理念和人才导致管理落后 |
第六章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 |
6.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
6.1.1 中央公积金制度概述 |
6.1.2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运作 |
6.1.3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功能 |
6.1.4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 |
6.1.5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
6.2 德国的住房储蓄制度 |
6.2.1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概述 |
6.2.2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运行机制 |
6.2.3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优点 |
6.2.4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
6.3 美国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住房制度 |
6.3.1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概况 |
6.3.2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优点 |
6.3.3 美国住房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
6.4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启示 |
第七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目标的实现路径 |
7.1 基本目标:目标已完成,价值观念和功能定位需调整 |
7.1.1 价值观念:应更加注重公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双赢 |
7.1.2 功能定位:以住房保障功能为主导,兼顾政策性住房金融功能 |
7.2 中层目标:必须通过公积金制度的全面改革来实现 |
7.2.1 战略定位:覆盖面应从城镇职工逐步扩大到城乡全体劳动者 |
7.2.2 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立法进程 |
7.2.3 管理体制:重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委托代理关系 |
7.2.4 业务机制:建立区域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并逐步实现全国统筹 |
7.2.5 资金管理:实现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维护缴存人利益 |
7.3 终极目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
8.1.1 对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 |
8.1.2 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概述 |
8.1.3 对住房公积金公平效率理论进行阐述 |
8.1.4 提出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的三层次目标 |
8.1.5 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
8.1.6 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公平效率缺陷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 |
8.1.7 对部分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 |
8.1.8 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三层次目标的实现路径 |
8.2 研究展望 |
附录 中央及江苏省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要政策文件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5)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原因 |
1. 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房价上涨 |
2. 供应结构失衡导致房价上涨 |
3. 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房价上涨 |
4. 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导致房价上涨 |
5. 恐慌性购房促使房价上涨 |
二、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影响 |
1. 制约居民消费水平 |
2. 不利于民生和社会保障 |
3. 导致经济结构的倾斜 |
4. 金融机构面临巨大风险 |
5. 损害经济全局 |
三、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的措施 |
1. 调整供给结构,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
2. 整顿住房金融市场秩序, 规范住房金融业务 |
3.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合理调控土地资源 |
4. 逐步完善税收体制, 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
5. 建立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系统 |
6. 加强市场监管, 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
(6)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概念话语 |
(二) 现实记忆 |
(三) 史学思考 |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企业战略的意义 |
1.1.2 企业战略对X集团公司的意义 |
1.2 战略管理的原理 |
1.2.1 西方企业战略思想的发展 |
1.2.2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使用技术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设计 |
2 X集团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2.1 公司发展历史 |
2.2 公司业务结构 |
2.2.1 公司业务范围 |
2.2.2 业务前景 |
2.3 公司组织机构 |
2.3.1 公司各层级组织职责 |
2.3.2 组织机构分析 |
2.4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
2.4.1 人员配备状况分析 |
2.4.2 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
2.4.3 学历结构分析 |
2.5 公司管理能力分析 |
2.5.1 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分析 |
2.5.2 企业计划能力分析 |
2.5.3 企业控制能力分析 |
2.5.4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2.5.5 企业财务资源分析 |
2.6 公司经营体制分析 |
2.6.1 企业性质分析 |
2.6.2 企业经营模式 |
2.6.3 企业激励模式 |
2.7 公司内部资源综合评价 |
3 X集团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一般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分析 |
3.1.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3 社会和文化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电力多经行业起源 |
3.2.2 电力多经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 |
3.2.3 电力多经企业的未来发展问题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服务电厂主业业务的竞争环境 |
3.3.2 以房地产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产业竞争环境 |
3.3.3 供热业务竞争环境 |
3.3.4 其它业务竞争环境 |
3.4 公司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
4 X集团公司的战略选择 |
4.1 SWOT矩阵分析 |
4.2 公司愿景和总体战略 |
4.2.1 公司愿景 |
4.2.2 总体战略 |
4.3 X集团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
4.3.1 以房地产为龙头的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
4.3.2 供热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
4.3.3 关联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
4.3.4 有科技含量的节能减排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
5 X集团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的保证体系 |
5.1 机制改革 |
5.2 保持战略协同 |
5.3 集团人力资源建设 |
5.3.1 集团组织机构改革 |
5.3.2 集团人才队伍建设 |
5.3.3 学习型组织 |
5.4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
5.4.1 公司企业文化的战略原点 |
5.4.2 公司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
5.4.3 建设企业文化的注意事项 |
5.5 业务层战略实施的保证 |
5.5.1 以房地产为龙头的业务战略实施的保证 |
5.5.2 供热业务战略实施的保证 |
5.5.3 关联业务战略实施的保证 |
5.5.4 有科技含量的节能减排业务战略实施的保证 |
5.6 战略实施的评价和控制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图录 |
表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概念界定及数据来源 |
1.2.1 概念界定 |
1.2.2 数据来源 |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2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
2.1 国外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
2.1.1 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
2.1.2 主要实证研究成果 |
2.1.3 19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
2.1.4 国外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评述 |
2.2 中国地区差距研究综述 |
2.2.1 改革开放后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
2.2.2 造成中国地区差距的原因 |
2.2.3 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
2.3 关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综述 |
2.3.1 关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地域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
2.3.2 关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影响因素 |
2.3.3 关于协调江苏省区域发展的对策措施 |
3 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 |
3.1 全球化强化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
3.1.1 全球化为生产要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条件 |
3.1.2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的表现 |
3.2 全球化扩大了生产要素的流动范围 |
3.3 全球化的空间分异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分异 |
3.4 全球化中的财富分配效应 |
3.5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 |
3.5.1 要素流动下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机理分析 |
3.5.2 同一技术周期内要素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
3.5.3 跨技术周期下生产要素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
3.5.4 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双重效应 |
3.6 本章小结 |
4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时空格局 |
4.1 测度指标的选取 |
4.2 区域经济差异的度量指标 |
4.3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迁分析 |
4.3.1 样本与数据处理 |
4.3.2 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变动分析 |
4.3.3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分解 |
4.3.4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产业分解 |
4.3.5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效应分解 |
4.3.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了三轮波浪式递进演变 |
4.4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 |
4.4.1 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格局 |
4.4.2 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变化 |
4.5 本章小结 |
5 全球化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关系的实证分析 |
5.1 新一轮产业转移与江苏省地区全球化进程 |
5.1.1 全球化的新阶段与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 |
5.1.2 新一轮产业转移与江苏省经济增长 |
5.2 江苏省地区全球化进程 |
5.2.1 全球化程度指标体系的确定 |
5.2.2 江苏省全球化进程 |
5.3 江苏省全球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分析 |
5.4 江苏省全球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5.4.1 检验模型 |
5.4.2 实证分析与估计结果 |
5.5 江苏省全球化进程的空间分异 |
5.5.1 江苏省全球化进程空间分异的实证分析 |
5.5.2 江苏省全球化进程空间分异的原因分析 |
5.6 江苏省全球化进程的空间分异与地区经济差距的相关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全球化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机理的实证分析 |
6.1 全球化改变了江苏省各地生产要素供给总量与结构 |
6.1.1 江苏省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资本、技术、市场 |
6.1.2 全球化加速了江苏省各地资本的总量与质量差异 |
6.1.3 全球化扩大了江苏省各地的技术差距 |
6.1.4 全球化也拉大了各地企业家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差距 |
6.2 全球化拉大了江苏省各地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的差异 |
6.2.1 市场机制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
6.2.2 全球化强化了江苏省各地市场化进程的差异 |
6.2.3 江苏省各地资源配置的能力与效率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向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 |
7.1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生产要素空间流动的动力机制 |
7.1.1 资源配置市场化 |
7.1.2 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主导资源配置 |
7.1.3 工业化中期要素集聚趋势居主导地位 |
7.1.4 信息化将加强优势区域的集聚效应 |
7.2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向及未来生产力布局的地域结构 |
7.2.1 苏省各地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分析 |
7.2.2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生产要素空间流动的势能分析 |
7.2.3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向 |
7.2.4 江苏省未来生产力布局的地域结构分析 |
7.3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 |
7.3.1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
7.3.2 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必须调整 |
7.4 本章小结 |
8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政府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机制 |
8.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检测 |
8.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
8.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检测 |
8.2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 |
8.3 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区域经济差异宏观调控的空间 |
8.3.1 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手段 |
8.3.2 区域经济宏观调控 |
8.3.3 全球竞争背景对政府区域经济差异调控力度的制约 |
8.3.4 WTO对政府宏观调控的限制 |
8.4 国内外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经验与教训 |
8.4.1 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经验 |
8.4.2 发展中国家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特殊做法 |
8.4.3 国内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经验 |
8.4.4 国内外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教训 |
8.5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思路 |
8.5.1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
8.5.2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思路 |
8.6 全球化背景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机制 |
8.6.1 公共产品生产力均衡布局 |
8.6.2 私人产品生产力适当地集中布局 |
8.7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调整 |
8.7.1 加强落后地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
8.7.2 利用区域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8.7.3 促进人口异地转移,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
8.7.4 进一步向教育与研发倾斜 |
8.7.5 逐步规范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缩小政府间公共服务能力差距 |
8.8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 |
8.8.1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
8.8.2 全球化背景下落后地区产业的选择、组织与培育 |
8.9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加大力度 强化管理促进连云港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记连云港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产权监理处(论文参考文献)
- [1]住房公积金柜面业务无纸化审批的设计与实现——以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业务为例[J]. 邵宏,刘雄,卢海,陈炜,魏彦彦,陈勇. 中国房地产, 2019(34)
- [2]房地产宏观调控下旳地方财政改革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D]. 杜倍倍.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1)
- [3]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效率目标的路径探索[D]. 孙玥. 南京大学, 2014(12)
- [4]激情绽放鹏城——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大会在深圳胜利召开[J]. 杨萌. 城市开发, 2011(19)
- [5]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原因及对策[J]. 汪蕾. 中国房地产, 2010(07)
- [6]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7]抓制度化建设 促规范化管理[J]. 叶磊明. 中国房地产, 2010(05)
- [8]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唐爱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 [9]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黄雪琴.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2)
- [10]理顺关系 强化职能 把房地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J]. 范广军. 中国房地产,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