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英,张东[1](2022)在《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功能与核心制度》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建构技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即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投资型国家理论,促进经济增长需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消极福利制度转向积极救助则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诠释了技能型社会的涵义,它是一种倡导促进技能知识积累和技能习得的社会发展理念,通过技能形成制度集合覆盖全体劳动力、贯穿全生命周期、囊括全产业链。界定了技能型社会的功能,它能够促进一个经济体实现技能均衡模式转变,形成贫困治理的自动稳定器。论述了技能型社会的核心制度,即基于"三全"特征,设计学历框架与资历框架接续的"两历对话"机制。
魏登,张雷,李超[2](2021)在《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1+X证书”制度的内涵挖掘、实践与评估研究》文中提出文章以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为例,分析"1+X证书"制度与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关系以及实施"1+X证书"制度的驱动因素,探索"1+X证书"制度的实践路径和策略并进行评估,为促进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吴纯[3](2021)在《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文中研究表明以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意义为切入点,分析职业资格证书是用人单位的录用依据和劳动者的任职资格凭证,通过中职教育落实职业证书制度,有助于提高人才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以此为基础,结合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现状,提出衔接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兰先芳,李书光[4](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融通,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建立与湾区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三地政府要共同推动湾区资历框架建设;二是要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三是湾区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实施"1+X"证书制度在专业、课程、教师方面的联盟,整聚资源,彰显1+1+1>3的效果。
张惠典,陈欣[5](2021)在《澳大利亚TAFE模式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共同关注点。本文基于澳大利亚TAFE模式的核心——技术教育,围绕TAFE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探索,总结概括出澳大利亚TAFE模式的基本经验:统一规范,打造职业教育世界品牌;政府主投、行业主导,赋予教育机构充分办学自主权;以义务教育为先导,建立一体化的技术教育体系,并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罗皓月[6](2021)在《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生成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王阳光[7](2021)在《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方敏[8](2021)在《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政策下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的探讨》文中指出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优化政策,所有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将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职业资格制度曾经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中国职业教育在"双证书"制度运行下,职业资格认证乱象弊端问题突显。职业资格退出后,通过对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的价值思考,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准入制度还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必须寻找合适的新模式。通过对引入与产业对接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模式和"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模式进行探讨,证明引进专业的认证机构进行统一认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做法,能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的问题。
武文廷[9](2021)在《“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X"证书制度是以市场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实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高职院校要试点实施"1+X"证书制度,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本文分析了"1+X"证书制度的内涵,总结了"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中实施的重要价值,提出了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施建议,期望对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有所帮助。
郭家田[10](2021)在《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制造工厂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要追赶甚至超越世界老牌汽车制造业强国,亟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是应对汽车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解决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确定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厘清什么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及其能力结构是什么。第二,培养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路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有哪些?第三,如何更好的进行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上述问题,对国内外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分析国外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及国内的职业资格框架高技能人才能力要求,并调研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构建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根据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培养和竞赛培养三条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法分别对不同路径下影响因素作用进行分析。企业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成长速度相对较慢,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不足;竞赛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的成长速度较快,但技能人才培养的受益面相对较窄,对资源的需求度却相对较高;校企合作培养路径能够满足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要求,但存在培养主体相对独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缺乏连续性,缺乏职业素质培养等情况。根据校企合作培养路径现状,结合培养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类因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共建终身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水平,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竞赛培养路径的现状,结合师资队伍和专业兴趣等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开展多层次技能竞赛,提高竞赛资源的转化及受众面,提升以赛促学的效果。根据企业培养路径现状,结合激励机制、培养机制等影响程度较高的机制类因素,通过完善企业培养机制和培训资源,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功能与核心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建构技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二)吉登斯的社会投资型国家 |
三、技能型社会画像 |
(一)技能型社会的涵义 |
(二)技能型社会的“三全”特征 |
1. 技能形成制度集合覆盖全体劳动力。 |
2. 技能形成制度集合贯穿劳动力全生命周期。 |
3. 技能形成制度集合囊括全产业链需求。 |
(三)技能型社会的功能 |
1. 促进技能均衡模式转变。 |
2. 形成贫困治理的自动稳定器。 |
四、技能型社会的核心制度:“两历对话” |
(2)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1+X证书”制度的内涵挖掘、实践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1+X证书”制度与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分析 |
1.1 职业导向内涵 |
1.2 就业目标内涵 |
1.3 培养目标内涵 |
2 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资格证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
2.1 调查方法 |
2.2 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资格证书教育现状 |
2.3 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资格证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2.3.1 学校重学历教育轻职业证书教育 |
2.3.2 资格证书教育管理混乱 |
2.3.3 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认知不足 |
2.3.4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制度不健全及公信力低 |
3 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路径探索 |
3.1 加快法制建设 |
3.2 多元主体参与 |
3.3 加强课证融合 |
4 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评估 |
(3)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意义 |
二、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现状 |
(一)教育教学衔接 |
(二)课程内容衔接 |
(三)教师队伍衔接 |
三、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措施 |
(一)教学目标衔接 |
(二)教学内容衔接 |
(三)改革教学方法 |
(四)建设“双师”队伍 |
(五)保证证书质量 |
(4)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 |
(一)概念、内涵不同 |
(二)实施主体不同 |
(三)鉴定内容不同 |
二、实施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意义 |
(一)大力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
(二)增强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
(三)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
(一)搭建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夯实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间的教育合作 |
(二)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
(三)建立专业、课程、教师联盟,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间的合作 |
1. 建立湾区专业联盟,促进专业建设改革 |
2. 建立湾区课程联盟,开发“1+X”型人才培养方案 |
3. 建立湾区教师联盟,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
(5)澳大利亚TAFE模式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TAFE模式的发展历程 |
1.1 萌芽期(1827-1913年) |
1.1.1 发展动因 |
1.1.2 主要过程 |
1.2 成长期(1914-1969年) |
1.2.1 改革动因 |
1.2.2 改革内容 |
1.3 成熟期(1970年至今) |
1.3.1 变革动因 |
1.3.2 主要举措 |
2. TAFE模式的基本内容 |
2.1 基本体系 |
2.1.1 制度体系 |
2.1.2 教师发展体系 |
2.1.3 课程管理体系 |
2.1.4 证书与学历体系 |
2.1.5 招生与就业体系 |
2.2 主要特色 |
2.2.1 政府主投、行业主导 |
2.2.2 全民参与、高中必修 |
2.2.3 带薪学习、资格准入 |
3. TAFE模式的基本经验 |
4.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4.1 我国技术教育的总体概况 |
4.2 我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主要经验 |
4.3 我国一体化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
5. 我国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5.1 制度机制 |
5.2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
5.3 一体化技术教育 |
6. 结论 |
(8)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政策下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优化政策解读 |
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利弊分析 |
(一)“双证书”体制有利于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二)中国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认证乱象弊端问题突显 |
三、职业资格退出政策下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路在何方 |
(一)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存在的问题 |
1. 职业资格认证对应的标准出了问题 |
2. 职业资格水平认证的考核办法和手段出了问题 |
(二)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的模式选择 |
1. 引入与产业对接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模式 |
2.“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模式 |
四、结束语 |
(9)“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
二、“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中实施的重要价值 |
1.紧密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 |
2.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
3.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技能水平。 |
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施策略 |
1.重构人才培养标准。 |
(1)人才培养目标重构。 |
(2)专业教学标准重构。 |
(3)课程考核标准重构。 |
(4)毕业标准重构。 |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3.重建专业课程体系。 |
(1)专业课程对接职业技能证书。 |
(2)合理分类专业课程。 |
4.创新实习实践体系。 |
(1)共建实训基地。 |
(2)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
5.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
(1)建设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
四、结论 |
(10)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汽车制造业及高技能人才 |
2.1 国际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 |
2.2 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及高技能人才需求 |
2.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
3.1 资格框架下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标准 |
3.2 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
3.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1 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
4.2 校企合作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3 竞赛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4 岗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议 |
5.1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
5.2 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
5.3 提高大赛人才培养引领作用 |
5.4 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资源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功能与核心制度[J]. 张学英,张东. 职教论坛, 2022(01)
- [2]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1+X证书”制度的内涵挖掘、实践与评估研究[J]. 魏登,张雷,李超. 江苏科技信息, 2021(34)
- [3]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J]. 吴纯. 现代职业教育, 2021(48)
- [4]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的探索[J]. 兰先芳,李书光. 职大学报, 2021(05)
- [5]澳大利亚TAFE模式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 张惠典,陈欣. 今日科苑, 2021(10)
- [6]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生成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D]. 罗皓月.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研究[D]. 王阳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政策下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认证的探讨[J]. 李方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
- [9]“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 武文廷.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1(06)
- [10]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 郭家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