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inSock的电子邮件后台监听程序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常曦文[1](2020)在《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中,网上支付更是逐渐取代了现金支付,成为了电子商务环节中的核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包括因特网上商业数据交换和电子交易,电子化服务,电子银行,企业合作,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网上支付。网上支付指的是在因特网上用电子信息传输完成支付的过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了抢占战略制高点,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电子支付领域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国内外银行电子支付及监管的技术方案,详细论述了支付过程中加密及认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银行支付业务的监控系统。系统功能方面,本系统实现用户管理模块、支付过程监控模块、监控数据查询和统计模块、监控数据报表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技术架构方面,本文系统采用JAVA Spring MVC框架开发完成,使用Redis存储消息队列。经过测试,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监控交易情况,同时保存历史交易信息,以保证交易信息可追溯;在数据加密和认证方面,本系统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谭本军[2](2019)在《基于云服务的仓库防盗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集中化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物资集中的仓储安全问题已尤为重要,对仓库防盗技术的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相关要求越来越高。在电子信息技术和云平台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云服务的防盗监控系统已经迅速成为未来防盗监控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现实需求问题为出发点,设计了一款基于云服务的仓库监控防盗系统。系统由仓库防盗嵌入式终端、基于Java Web的云端服务器、手机APP客户端三大部分组成,把三部分相结合,能使管理人员即时接收到仓库防盗终端的报警信息,并能对仓库防盗终端进行撤防布防等远程控制操作。本文首先着重阐述了仓库防盗终端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主控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电源模块、震动传感器模块、红外传感器模块、存储模块、矩阵键盘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等电路设计。接着着重阐述了云端服务器的软件架构及软件编程。云端服务器的Java Web的应用服务器采用支持JSP和Servlet技术的Tomcat,Java Web项目使用SSH集成的技术框架进行搭建,把设计好的Java Web项目部署在云平台,拥有一个公网IP,使之成为能够全网通信的Ja va Web云端服务器。其中仓库防盗终端和云端服务器之间采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交互;手机APP与云端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与WebSocket两种通信协议,利用WebSokcet协议可以主动将服务器上的报警信息推送至手机客户端,从而达到报警信息的即时性,利用HTTP协议进行用户登录、用户信息修改和远程控制命令的发送。然后阐述了手机APP的软件设计。采用Android Studio开发手机APP,使用Android的Service组件,通过WebSocket协议在手机后台实时监听服务器下发的报警信息,一旦接收到报警信息,则开启手机铃声和震动提示用户。APP与云端服务器之间采用JSON作为数据传输格式,能很好的节省数据流量并提高通信速率。本文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仓库被盗时,系统能立即感知被盗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实时传递给手机用户,与此同时能够通过PC浏览器或手机APP对仓库防盗终端进行相关远程控制,整个系统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达到了系统的设计需求。
田肖[3](2018)在《基于ZigBee的疫苗运输车环境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生命健康安全越来越重视,我国的疫苗消费量急剧增加,国家对疫苗冷链运输及储存质量的监管也越来越重视,而疫苗作为高风险的生物药品对周围环境特别是温度极其敏感。若疫苗运输储藏过程处理不当,极易使疫苗损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对疫苗冷链运输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医用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疫苗冷链运输监管现状之后,依据相关企业的应用需求,利用ZigBee组网技术、嵌入式技术、GPS卫星定位系统、GPRS无线通信技术并结合后台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了疫苗冷链运输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时监测系统。本系统共分为三个层次,疫苗运输车车厢内为移动监测端,主要为ZigBee组网,通过ZigBee节点采集环境信息,并经由ZigBee协调器发送给驾驶室内的车载主控端,车载主控端为嵌入式系统,其接收并实时显示疫苗环境状况,同时还要获取GPS定位信息,然后通过GPRS无线通信技术,将疫苗环境信息和车辆位置信息发送到后台监控中心,并在监控中心实时显示和统一管理。本文详细阐述疫苗冷链运输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硬件方面,完成了CC2530核心电路设计及主要外围电路设计。软件方面,完成了ZigBee组网软件设计、嵌入式模块软件设计以及GPS信息接收处理和GPRS无线通信功能,并在PC机上使用QT构建了后台实时监控系统。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联合功能测试,对ZigBee组网的数据采集和发送、及时报警、车载数据显示、GPS地理位置采集、GPRS数据无线发送、后台监控系统实时接收显示、数据管理、导出EXCEL、邮件发送等功能进行了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监控系统满足预期设计目标。
张彬[4](2015)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安全防护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校园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评判高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校园网络的安全性,日益成为高效网络建设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设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系统是保证数字校园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论文基于当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和特点,针对内部人员的一系列不安全操作行为,研究并设计了面向数字校园网的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系统,为数字校园的信息交互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障,实现了校园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论文首先对数字校园的信息安全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数字校园安全建设总体框架,并对安全身份认证,分布式Agent、Winsock2 SPI和HOOK等关键技术做了较深入的阐述。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系统的体系结构,将系统划分为控制服务器、用户终端控制台、用户控制台三个子系统,并重点对安全身份认证、Agent过滤、文件目录安全监控、网络连接监控、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监控、程序行为监控等主要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SPI包过滤技术的研究,实现了Agent拦截过滤功能;采用进程防杀技术对Agent监控进程提供保护;针对涉密数据安全存储要求,设计实现了涉密文件保护区;运用网络拦截及HOOK技术,解决了非法终端接入阻断、外网阻断的问题;以及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登记、进程黑白名单等重要功能。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评估,总结了论文工作并指出今后工作方向。
刘红煜[5](2013)在《手机邮件推送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功不可没,电子邮件以其快速、便捷地承载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文件,被各行各业的用户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第三代通信3G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PDA、智能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使得通信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移动办公越来越受欢迎。将电子邮件、3G网络、移动终端,三者结合起来,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收发邮件,极大的提高通信效率。其中移动终端的收发邮件是整个邮件系统中一个关键的部分。本论文研究了邮件推送的原理,结合3G网络,提出了基于Windows Mobile移动平台、手机终端接收和发送邮件推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首先对移动终端上邮件推送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对几种常见的邮件推送方式进行了概述和比较,选择高效率、安全的STP方式实现邮件推送系统客户端。本论文研究了手机邮件系统的原理和网络传输控制协议,在Windows Mobile程序设计方法基础上,提出使用C/S架构实现邮件推送。为了提高开发效率,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论文采用分层模块化思想设计。论文设计的手机邮件推送系统客户端具有常见邮箱的基本功能,例如,发送邮件、接收邮件、删除邮件、草稿箱、联系人、系统和用户设置等功能,在推送系统的客户端详细设计部分详细介绍各功能的实现。论文在Visual Studio2005开发环境下,基于Windows Mobile6.0平台实现邮件客户端基本功能,并对实现的客户端进行功能性、稳定性、兼容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达到设计要求。该手机邮件推送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减少了移动终端设备邮件客户端的复杂性,增加邮件系统的稳定性,为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邮件客户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市场价值。
孙仲华[6](2012)在《基于Winsock的C/S模式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即时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即时通信所具有的特点更是推动其向个人信息和应用的门户发展,即时通信将成为今后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即时通信系统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在线聊天工具,还是企事业单位中的办公通信平台。但目前流行的即时通信系统大都需要登录互联网,且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这阻碍了即时通信在企业、学校等机构内推广应用。本课题通过对网络通信、加密技术、数据库、Winsock网络编程等知识的学习,提出了适用于局域网且能安全传输信息的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总体架构采用三层C/S和P2P混合模型,并根据需求设计功能模块。论文对系统主要模块的通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ADO、多线程、DES加密等技术提出了具体实现方案。系统主要实现了用户登录、文本通信、文件传输、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并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最后,论文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经过测试,系统主要通信功能正常,性能良好,达到了对即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傅扬波[7](2010)在《邮件客户服务原型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在信息交流传递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把它作为必不可少的信息传递平台。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数据库存储的邮件客户服务原型系统,具体包括邮件接收功能、邮件发送功能、邮件信息管理、通讯录和账户管理功能,实现了本地编辑邮件发送到服务器、从服务接收邮件、本地查看保存等过程。本文通过研究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技术和实现原理,并深入研究和分析了电子邮件相关常用协议和标准格式,重点分析了RFC 822标准邮件格式的内容,在邮件客户服务系统中实现了部分协议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数据库存储的邮件客户服务系统,包括基于SMTP和ESMTP协议的邮件发送模块、基于POP3协议的邮件接收模块,设计了相关功能模块如邮件信息管理模块,账户信息管理模块等功能,并且设计数据库存储的表结构、逻辑关系等内容;实现了邮件客户服务系统,在常用的Windows平台下,采用SQL Server2005管理后台数据库,系统支持多账户、多种邮件格式的发送、接收、查看、本地存储等功能。最后,本文对基于数据库存储的邮件客户服务系统进行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邮件的基本收发功能,且兼容常见的多种邮件服务器,基本满足了电子邮件用户的需求。
茹小光[8](2009)在《基于VB编程的电子邮件监测》文中提出用VB6.0进行编程,采用Winsock控件法,实现了电子邮件的监听与提醒功能,并在提示界面中加入动画与音乐效果。实现的电子邮件监听器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它不受Email应用程序的限制,通过在后台运行,及时向用户报告新邮件的信息。本程序功能全、界面友好、实时性好,方便了多个用户对电子邮件的应用。
姚丽琴[9](2008)在《基于WinSock的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研究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即时通信(InstantMessaging)正在成为网络在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业务,对它的研究是互联网应用中一个热点课题。企业版即时通信软件的诞生,推动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降低了办公费用,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引起了人们对该应用领域的关注。本课题在现有的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新型的企业即时通信系统(EIM,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集文字通信、在线信息、文件传输于一体的即时通信平台,基本满足了企业用户的要求。首先,笔者研究了当今流行的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了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即时通信架构。为适应企业的应用,对即时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个整合P2P(Peer toPeer,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和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模式、支持多协议转换通信协议和实名制身份认证的即时通信系统。同时为了提高了系统的通信安全性,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采用RSA(Rivest-Shamir-Adliman,RSA算法的三位提出者)算法加密DES(Data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算法的密钥,DES算法加密通信信息的加密方法进行加密。然后,论文对即时通信系统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主要组成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论述了各个模块详细的设计和实现方式,分别阐述了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模块流程图。最后,论文对所设计的即时通信系统服务器端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具有易于实现、可靠性高、易于扩展、传输效率高等特点,达到了预定的设计目标。
赵迎龙[10](2007)在《基于无线通讯和ASP平台的大型装备远程监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化大生产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设备向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设备故障的发生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因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在设备控制系统中嵌入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模块,已成为国内外设备制造厂家与用户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可靠运行的共同举措。故障监控与诊断系统的开发是一门跨学科、跨研究领域的综合技术。一个完善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故障灾害的发生,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对国民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开展研究的。本文在对远程监控技术全面介绍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种基于GPRS远程通讯模式和WUXIASP中小型企业服务平台的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并在系统中融入了Web技术,以微软最新的.NET开发平台为媒介在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文中首先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和各层次功能及实现,然后对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远程监控模块、信号分析模块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及开发。远程数据采集模块采用TCP/IP协议,利用Windows Sockets技术建立虚拟逻辑信道来实现数据接收,并在VB 6.0开发环境下实现了该模块的开发及数据入库操作。数据库管理模块在对数据E-R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用SQL Server 2000加以实现,并讨论了数据表、数据关系图的建立及数据库安全问题。远程监控模块由C#语言在.NET平台下开发的ASP.NET动态网页组成,主要实现了用户登录管理、信号分析、报警记录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管理等功能。信号分析模块以压缩机为应用实例,在研究压缩机的故障信号采样位置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采用MATLAB与Web Service相结合的方案实现Web信号分析功能的可行性,并对这种结合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索。系统的创新点在于把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技术与ASP(应用软件供应商)相结合,利用国家863计划建成的WUXIASP中小型企业服务平台ALLIASP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远程监控服务,这不仅可以节约中小型企业购买服务器的开支,降低其独立开发系统的技术难度,而且可以由ASP提供更完善的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本课题受江苏省人事厅六大行业高峰人才项目《基于无线通讯和ASP平台的大型装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基金资助。至今为止,系统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在最后一章中都有所归纳。这些不足之处将是系统今后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二、基于WinSock的电子邮件后台监听程序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inSock的电子邮件后台监听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1 用户角色 |
2.1.2 监控业务 |
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1 性能需求 |
2.2.2 安全性需求 |
2.3 本章小结 |
3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功能模块设计 |
3.1.1 系统功能设计 |
3.1.2 交易角色属性模板 |
3.1.3 交易识别 |
3.2 交易控制 |
3.2.1 可疑交易报警查询与处理 |
3.2.2 可疑交易报警审核 |
3.2.3 运维监控 |
3.3 数据库安全设计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支付业务安全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安全设计 |
4.1.1 系统安全问题来源 |
4.1.2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
4.1.3 系统安全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3.2 网络商店商品数据信息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5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实现 |
5.1 订单表实现 |
5.2 接口实现 |
5.3 Service的实现 |
5.4 界面实现 |
5.4.1 servlet逻辑处理 |
5.4.2 支付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云服务的仓库防盗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与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2.3 系统相关硬件选型 |
2.4 系统软件平台选型 |
2.4.1 Java Web服务器的软件平台选型 |
2.4.2 云端服务器后台数据库的选型 |
2.4.3 手机APP软件平台选型 |
2.4.4 云平台的选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仓库防盗终端硬件电路设计 |
3.1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3.2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2.1 电池-外部DC双电源供电自动切换电路设计 |
3.2.2 稳压电路设计 |
3.2.3 锂电池自动充电电路设计 |
3.3 监控传感模块电路设计 |
3.3.1 红外传感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3.2 震动传感模块电路设计 |
3.4 图像传感与存储电路设计 |
3.4.1 图像传感模块设计 |
3.4.2 TF卡存储电路设计 |
3.5 无线WIFI通信模块设计 |
3.6 其他关键模块电路设计 |
3.6.1 矩阵键盘设计 |
3.6.2 继电器控制模块设计 |
3.6.3 LCD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仓库防盗终端嵌入式软件设计 |
4.1.1 仓库防盗终端主程序软件设计 |
4.1.2 矩阵键盘模块子程序设计 |
4.1.3 图像采集模块子程序设计 |
4.1.4 无线通信模块子程序设计 |
4.1.5 仓库防盗终端与云端服务的数据交互 |
4.2 Java Web云端服务器软件设计 |
4.2.1 开发环境和Ja va Web服务器软件框架搭建 |
4.2.2 数据库的搭建和数据表的设计 |
4.2.3 业务层的接口抽象优化 |
4.2.4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
4.2.5 客户端与Java Web云端服务器的数据交互 |
4.3 手机APP软件设计 |
4.3.1 手机APP软件架构设计 |
4.3.2 手机APP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仓库防盗终端核心功能测试 |
5.1.1 传感电路模块的测试 |
5.1.2 图像采集及显示存储模块测试 |
5.1.3 无线WIFI通信数据收发测试 |
5.2 Java Web云端服务器核心功能测试 |
5.2.1 用户验证模块测试 |
5.2.2 监控报警功能测试 |
5.2.3 终端信息统计功能测试 |
5.2.4 用户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
5.3 Android手机APP核心功能测试 |
5.3.1 手机APP登录功能测试 |
5.3.2 手机APP后台实时报警功能测试 |
5.3.3 手机APP报警统计功能测试 |
5.3.4 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ZigBee的疫苗运输车环境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结构安排 |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1 ZigBee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
2.1.1 ZigBee无线组网分析 |
2.1.2 ZigBee协议栈 |
2.2 车到地通信技术选择 |
2.3 地理位置定位系统 |
2.4 数据库存储技术 |
2.4.1 数据库系统 |
2.4.2 数据库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疫苗冷链运输监测报警系统设计及分析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功能需求 |
3.1.2 系统性能需求 |
3.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3 移动监测端设计 |
3.3.1 终端节点硬件结构 |
3.3.2 CC2530 硬件电路设计 |
3.3.3 稳压电路设计 |
3.3.4 温湿度数据采集 |
3.3.5 ADXL345 异动监测 |
3.3.6 SD卡存储模块设计 |
3.4 协调器设计 |
3.4.1 协调器硬件结构 |
3.4.2 液晶显示屏及其电路 |
3.4.3 串口电平转换电路 |
3.5 移动监测端软件设计 |
3.5.1 Z-Stack及OSAL任务调度 |
3.5.2 终端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
3.5.3 SD卡初始化及文件系统软件设计 |
3.5.4 协调器软件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车载主控显示端设计 |
4.1 车载主控显示端硬件结构 |
4.1.1 STM32 模块介绍 |
4.1.2 GPS模块介绍 |
4.1.3 GPRS模块介绍 |
4.2 GPS定位软件程序设计 |
4.2.1 GPS数据协议解析 |
4.2.2 定位数据有效性检测 |
4.2.3 GPS定位程序实现 |
4.3 GPRS无线通信软件程序设计 |
4.3.1 AT指令分析 |
4.3.2 GPRS无线发送程序实现 |
4.4 STM32 主控制器程序设计 |
4.4.1 STM32 相关软件初始化 |
4.4.2 数据封装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
5.1 软件开发环境 |
5.2 监控中心软件整体架构 |
5.3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5.3.1 数据存储表结构设计 |
5.3.2 数据存储表设计 |
5.4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5.4.1 用户注册、登录及注销功能实现 |
5.4.2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实现 |
5.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5.5.1 Socket数据通信功能实现 |
5.5.2 数据处理功能实现 |
5.6 地图模块设计 |
5.6.1 地理位置坐标转换 |
5.6.2 QT加载百度地图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搭建 |
6.2 移动监测端功能测试 |
6.2.1 硬件测试 |
6.2.2 ZigBee组网数据传输测试 |
6.2.3 ZigBee网络故障测试 |
6.3 车载显示控制端功能测试 |
6.3.1 STM32 接收及显示测试 |
6.3.2 GPS定位和GPRS无线发送测试 |
6.4 监控中心核心功能测试 |
6.4.1 车辆管理功能测试 |
6.4.2 监控主界面实时显示测试 |
6.4.3 数据查询测试 |
6.4.4 导出EXCEL及邮件功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4)高校数字化校园安全防护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
1.1.1 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 |
1.1.2 网络常见的攻击方式 |
1.2 数字校园建设及其安全问题 |
1.2.1 数字校园建设概述 |
1.2.2 数字校园面临的安全问题 |
1.3 选题背景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1.5 内容组织 |
第二章 面向数字校园的安全分析 |
2.1 数字校园的安全需求 |
2.1.1 管理需求 |
2.1.2 防护需求 |
2.1.3 审计需求 |
2.2 安全体系框架 |
2.3 相关安全技术 |
2.3.1 安全身份认证技术 |
2.3.2 Agent技术 |
2.3.3 Winsock2 SPI与系统钩子技术 |
第三章 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系统总体设计 |
3.1 设计目标 |
3.2 设计原则 |
3.3 体系结构设计 |
3.3.1 网络拓扑环境 |
3.3.2 系统体系结构 |
3.3.3 体系结构描述 |
3.4 系统功能划分 |
3.4.1 控制服务器子系统 |
3.4.2 用户终端控制台子系统 |
3.4.3 用户控制台子系统 |
3.5 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
第四章 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系统的功能设计实现 |
4.1 安全身份认证平台 |
4.1.1 安全认证平台系统模型 |
4.1.2 安全认证平台的工作流程 |
4.2 AGENT功能模块 |
4.2.1 Agent的工作原理 |
4.2.2 Agent模块分解 |
4.2.3 Agent包过滤DLL模块 |
4.2.4 Agent的自我保护模块 |
4.2.5 Agent端的处理流程 |
4.3 文件目录安全监控模块 |
4.3.1 文件保护区的功能描述 |
4.3.2 文件保护区子模块设计 |
4.3.3 文件保护区处理流程 |
4.3.4 涉密应用剪贴板 |
4.4 网络连接控制模块 |
4.4.1 非法终端接入阻断设计实现 |
4.4.2 外网阻断设计实现 |
4.5 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监控模块 |
4.5.1 移动存储设备登记策略描述 |
4.5.2 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监控设计 |
4.6 进程黑白名单模块 |
4.6.1 进程黑白名单模块功能描述 |
4.6.2 进程黑白名单模块处理流程 |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评估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系统测试内容 |
5.2.1 功能确认测试 |
5.2.2 系统负载和稳定性测试 |
5.3 性能分析评估 |
第六章 总结和下一步工作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手机邮件推送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邮件推送系统相关研究 |
1.3 手机电子邮箱发展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推送系统原理及相关技术 |
2.1 推送原理和协议 |
2.2 手机邮件推送技术 |
2.2.1 收发邮件的方式 |
2.2.2 Push Mail技术 |
2.3 Windows Mobile相关技术 |
2.4 WinSock编程基础知识 |
2.5 本章小结 |
3 手机邮件推送系统总体设计 |
3.1 性能分析与设计 |
3.2 系统客户端功能描述 |
3.3 邮件推送系统架构 |
3.3.1 邮件系统总体架构 |
3.3.2 邮件系统软件架构 |
3.3.3 系统传输模型 |
3.4 邮件服务器与客户端通信 |
3.5 本章小结 |
4 手机邮件推送系统客户端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手机邮件系统客户端界面设计 |
4.1.1 界面设计基础 |
4.1.2 客户端界面设计 |
4.1.3 用户登录的界面设计 |
4.1.4 邮件列表和读取界面 |
4.2 客户端收发详细设计 |
4.2.1 SMTP发送邮件设计 |
4.2.2 POP3收取邮件设计 |
4.3 邮件系统客户端使用的类定义 |
4.3.1 推送管理类 |
4.3.2 网络传输套接字类 |
4.3.3 客户端Push配置类 |
4.3.4 Push消息处理类 |
4.4 客户端运行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与研究结论 |
5.1.1 工作总结 |
5.1.2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基于Winsock的C/S模式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和实际意义 |
1.4 论文安排 |
第2章 系统运用的主要技术 |
2.1 Winsock 技术 |
2.1.1 Winsock 的基本概念 |
2.1.2 流式套接字模型 |
2.1.3 数据报套接字模型 |
2.2 主流网络通信模型 |
2.2.1 C/S 模型 |
2.2.2 P2P 模型 |
2.3 系统采用的相关技术 |
2.3.1 加密技术 |
2.3.2 多线程技术 |
2.3.3 ADO 技术 |
第3章 即时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即时通信系统总体需求 |
3.1.1 系统功能描述 |
3.1.2 系统设计性能分析 |
3.2 即时通信系统的总体架构 |
3.2.1 系统总体架构描述 |
3.2.2 服务器功能模块设计 |
3.2.3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
3.3 即时通信系统工作流程 |
3.3.1 服务器端工作流程 |
3.3.2 客户端工作流程 |
第4章 系统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实现方案及类的设计 |
4.1.1 系统总体实现方案的设计 |
4.1.2 系统通信主要消息的设计 |
4.2 服务器端功能的实现 |
4.2.1 即时通信服务的实现 |
4.2.2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3 登录与退出模块 |
4.3.1 登录与退出过程分析 |
4.3.2 模块设计与实现 |
4.4 文本通信模块 |
4.4.1 文本通信过程分析 |
4.4.2 模块设计与实现 |
4.5 文件传输模块 |
4.5.1 文件传输过程分析 |
4.5.2 模块设计和实现 |
4.6 数据加解密模块 |
4.6.1 OpenSSL 和DES 加解密算法 |
4.6.2 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5.2 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 |
5.3 系统测试结果说明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邮件客户服务原型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电子邮件发展历史 |
1.3 电子邮件系统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电子邮件系统的相关技术原理及协议研究 |
2.1 电子邮件(E-mail)简介 |
2.1.1 E-mail 的定义 |
2.1.2 电子邮件服务系统 |
2.2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
2.2.1 SMTP 指令 |
2.2.2 SMTP 应答码 |
2.2.3 SMTP 流程 |
2.3 SMTP 协议扩展(ESMTP) |
2.3.1 对SMTP 命令的扩展 |
2.3.2 SMTP 认证服务扩展 |
2.4 邮局协议(POP3) |
2.4.1 POP3 指令 |
2.4.2 POP3 命令格式 |
2.4.3 POP3 基本模型 |
2.4.4 POP3 流程 |
2.5 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展(MIME) |
2.5.1 MIME 支持的媒体类型 |
2.5.2 编码方式 |
2.6 IMAP 协议 |
2.7 电子邮件标准格式 |
2.7.1 邮件头一般格式 |
2.7.2 结构化字段和非结构化字段 |
2.7.3 邮件头字段的元素 |
2.8 Winsock 编程简介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邮件客户服务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总体设计说明 |
3.1.2 系统优缺点分析 |
3.2 系统实现功能模块划分 |
3.3 发送邮件模块设计 |
3.3.1 逻辑结构设计 |
3.3.3 SMTP 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方法 |
3.3.4 命令回复处理方法 |
3.3.5 发送邮件主模块 |
3.4 邮件接收模块设计 |
3.4.1 逻辑结构设计 |
3.4.2 POP3 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方法 |
3.5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3.6 网络通信公共功能模块 |
3.7 统一数据访问模块 |
3.7.1 数据库表设计 |
3.7.2 数据库逻辑关系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邮件客户服务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1.1 系统开发环境 |
4.1.2 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界面的实现 |
4.2.1 主界面 |
4.2.2 账户管理 |
4.2.3 通讯录 |
4.2.4 邮件发送前端界面 |
4.2.5 邮件接收前端界面 |
4.3 系统主要后端处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4.3.1 编码转换的两个方法 |
4.3.2 SMTP 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方法 |
4.3.3 命令回复处理方法 |
4.3.5 发送邮件主模块 |
4.3.6 POP3 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方法 |
4.3.7 接受邮件主模块 |
4.4 使用Windows API 获取附件图标 |
4.4.1 .NET 中调用Windows API |
4.4.2 图标类型结构体 |
4.4.3 获取图像句柄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邮件客户服务系统的测试 |
5.1 系统测试基础 |
5.2 功能性测试 |
5.2.1 发送邮件功能模块测试 |
5.2.2 接收邮件功能模块测试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VB编程的电子邮件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电子邮件提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
2.1 Winsock实现 |
2.1.1程序设计 |
2.1.2软件实现 |
2.1.3程序的健壮性 |
(1)如果出现错误,则自动提示出错原因。 |
①使用On Error GoTo dothat语句 |
②利用POP3返回值检查 |
(2)防止程序进入死循环。利用DoEvents()函数,使程序遇到错误时可以自动向下运行。 |
2.2多媒体实现 |
2.2.1设计思想 |
2.2.2软件实现 |
(1)添加动画过程 |
(2)添加声音多媒体控件过程: |
①单击“工程”菜单中的“部件”选项,再弹出的列表中选中Microsoft Multimedia Control 6.0,单击“确定”,即可将多媒体控件添加到工具箱中。编辑MMControl1在Form_Load()过程,启动时需要定义播放的多媒体的设备类型和要打开的文件名。 |
②调用Windows API函数SndPlaySound: |
(3)结束提示效果的方法 |
3 结论 |
(9)基于WinSock的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研究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
1.2.1 网络即时通信软件的发展现状 |
1.2.2 即时通信所面临问题 |
1.2.3 即时通信技术背景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应用的相关技术 |
2.1 主流即时通信模型 |
2.1.1 C/S模型 |
2.1.2 P2P模型 |
2.2 主流即时通信协议 |
2.2.1 TCP协议 |
2.2.2 UDP协议 |
2.3 WinSock技术 |
2.3.1 流式套接字编程模型 |
2.3.2 数据报套接字编程模型 |
2.4 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
2.4.1 加密技术 |
2.4.2 多线程技术 |
2.4.3 ADO技术 |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企业即时通信系统总体需求 |
3.1.1 系统功能描述 |
3.1.2 系统协议的制定 |
3.1.3 系统的用户标识规则制定 |
3.1.4 系统设计性能分析 |
3.2 企业即时通系统的总体结构 |
3.2.1 系统总体结构的描述 |
3.2.2 服务器功能模块设计 |
3.2.3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
3.3 企业即时通信系统工作流程 |
3.3.1 服务器端工作流程 |
3.3.2 客户端工作流程 |
3.4 系统的特点 |
第四章 系统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实现方案和类的设计 |
4.2 服务器功能的实现 |
4.2.1 IM服务的实现 |
4.2.2 数据库的设计 |
4.3 登录与退出模块 |
4.3.1 登录模块与退出过程分析 |
4.3.2 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 文本通信的实现 |
4.4.1 文本通信过程分析 |
4.4.2 详细设计与实现 |
4.5 文件传输的实现 |
4.5.1 文件传输的执行流程 |
4.5.2 详细设计与实现 |
4.6 数据安全性的实现 |
4.6.1 加密过程 |
4.6.2 加密算法的实现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5.1 测试系统的建立 |
5.2 测试流程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无线通讯和ASP平台的大型装备远程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1.2 装备远程监控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 |
1.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本文的体系结构 |
第二章 远程监控技术与ASP 平台概述 |
2.1 远程监控关键技术 |
2.1.1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
2.1.2 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 |
2.1.3 远程数据传输方式 |
2.2 ASP 与WUXIASP 平台介绍 |
2.2.1 ASP(应用服务供应商)概述 |
2.2.2 WUXIASP 服务平台介绍 |
第三章 大型装备远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3.1 基于无线通讯和ASP 平台的远程监控系统构成 |
3.2 装备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3.2 后台数据库设计 |
3.3.3 远程监控模块设计 |
3.3.4 信号分析模块设计 |
第四章 数据采集及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
4.1 嵌入式数据采集技术 |
4.1.1 网络通讯协议的选择 |
4.1.2 嵌入式中央处理单元的设计方法 |
4.2 网络通讯 socket 技术 |
4.2.1 Windows Sockets 网络编程接口 |
4.2.2 Winsock 编程 |
4.3 程序设计实例 |
4.3.1 通讯程序设计 |
4.3.2 服务器端数据入库程序设计 |
第五章 大型装备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库设计 |
5.1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及其软件选择 |
5.2 大型装备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库构成及关系图 |
5.2.1 数据库E-R 模型 |
5.2.2 数据库的表设计及关系图 |
5.2.3 数据库的查询过程 |
5.2.4 数据库安全设计 |
第六章 基于 Web 的远程监控模块设计 |
6.1 Web 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 |
6.1.1 开发平台——.NET 开发平台 |
6.1.2 开发技术——ASP.NET 技术 |
6.1.3 开发语言——C#语言 |
6.1.4 数据库连接技术——ADO.NET 技术 |
6.2 Web 程序的开发及其数据库实现 |
6.2.1 ASP.net 应用程序的配置 |
6.2.1.1 web.config 的配置 |
6.2.1.2 Global.asax 的配置 |
6.2.1.3 样式表文件.css 的配置 |
6.2.1.4 用户控件的设计 |
6.2.2 程序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
6.2.2.1 登录模块 |
6.2.2.2 系统首页 |
6.2.2.3 远程监控模块 |
6.2.2.4 报警记录查询模块 |
6.2.2.5 报表输出模块 |
6.2.2.6 系统管理 |
第七章 基于故障诊断的信号分析方法研究 |
7.1 压缩机的常见故障及信号分析方法 |
7.1.1 压缩机的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
7.1.2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故障及其信号采样分析方法 |
7.1.2.1 排气量异常理论及参数选择 |
7.1.2.2 级间压力、气量、温度异常理论及参数选择 |
7.1.2.3 排气温度异常理论及参数选择 |
7.1.3 压缩机的机械性能故障及其信号采样分析方法 |
7.1.3.1 时域分析 |
7.1.3.2 频谱分析 |
7.1.3.3 相关分析 |
7.1.3.4 时频分析 |
7.2 基于 Web Service 的信号分析方案 |
7.2.1 方案的提出 |
7.2.2 方案可行性研究 |
7.3 基于 Matlab Server 的信号分析模块设计 |
7.3.1 配置Matlab Web Server |
7.3.2 Matlab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 |
7.3.2.1 建立HTML 格式的输入网页文件 |
7.3.2.2 编写Matlab Web 应用的M 文件 |
7.3.2.3 建立HTML 格式的输出网页文件 |
7.3.3 Matlab 的数据库功能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课题研究小结 |
8.2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四、基于WinSock的电子邮件后台监听程序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常曦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基于云服务的仓库防盗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谭本军. 湖南大学, 2019(07)
- [3]基于ZigBee的疫苗运输车环境监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田肖.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4]高校数字化校园安全防护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彬.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5]手机邮件推送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 刘红煜. 西安工业大学, 2013(05)
- [6]基于Winsock的C/S模式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 孙仲华.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7]邮件客户服务原型系统研究与实现[D]. 傅扬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5)
- [8]基于VB编程的电子邮件监测[J]. 茹小光.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9(09)
- [9]基于WinSock的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研究及其实现[D]. 姚丽琴. 中南大学, 2008(04)
- [10]基于无线通讯和ASP平台的大型装备远程监控技术研究[D]. 赵迎龙. 江南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