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工人培养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工人培养机制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技工培训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星[1](2021)在《国家在场与企业退场: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变迁》文中研究表明计划经济时期,在一个具有强大资源汲取和统合能力的举国体制下,国家通过将产业工人身份化与统招统分"包下来"政策行动建构了国家主义式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厂内学徒制和工业属性的专门技术教育体系构成了当时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主体部分。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国家开始实施"先培训、后就业"和就业"三结合"政策,劳动力市场化建设全面进入轨道,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也从一体化走向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改变了以往公立职业学校一统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格局,市场化民办培训机构与公立培训机构并列格局形成。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学校在结构层次上多样化,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的层级性培训架构。各类技能培训主体之间合作方式多元化,区域集团化办学方式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和技能认定开始走向分离,传统的八级技术等级认定与专门学校的教育学历之间对等互认机制的效力也日益弱化。思考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变迁实质上有助于我们透视中国工业社会史的演化历程。

张芳华[2](2021)在《经济新常态下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非常紧密的技工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人才供给结构、质量和层次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瓶颈。对此,根据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需加快推进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具体改革路径为切实调整办学发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技工教育提质增效;加强全面创新,夯实职业培训,提高技工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区域联动,优化院校结构,实现技工教育协调发展;强化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提升技工教育国际化水平。

李霄睿[3](2021)在《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使学生通过在校基础知识学习与参与企业实习,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教融合正向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发展以适应新趋势。

李繁华,施星芳,吴士昊[4](2021)在《技授学子建功立业,师承翰墨书写华章——曲靖技师学院改革发展纪实》文中指出技授于人,建功家国事业;翰墨飘香,书写春秋华章。2021年4月6日,曲靖技师学院正式揭牌。48年前,曲靖地区技工学校创立。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曲靖地区技工学校改为曲靖市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1998年12月,学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2009年4月,学校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认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1年12月,学校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认为高级技工学校。2021年3月5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曲靖技师学院。从1973年8月建校至今,

曾茂林,曾丽颖[5](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技术教育政策走向的演进逻辑》文中研究表明以政策工具与技术路线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来的143份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文本研究发现:因政权建设环境差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呈现出战时的劝说型、计划经济时期的劝告型、市场经济时期运用多元工具制定职教政策的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的历史使命差异,又从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制定的技术路线上,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生发展的阶段侧重点差异。深层分析表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呈现出彰显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三链耦合逻辑、职教为表技术为里的提质培优演进逻辑和服务各阶段党的使命驱动下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上述逻辑,新时代应增加实现中国梦使命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制定工具;适应新使命,为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护航;将《职业教育法》更名为《职业技术教育法》,为突破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产教深度融合瓶颈奠定法制基础。

王娟[6](2021)在《借鉴先进经验 推进技工教育》文中认为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工教育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技工院校103所(不含兵团,下同)。其中,按照办学层次分,有技师学院19所、高级技工学校11所、普通技工学校73所;按照办学性质分,有地方人社部门办学71所、行业办学15所、企业办学7所、民办院校4所、其他6所。在校生8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杨文杰[7](2021)在《以有形铸无形:产业工人公共政策影响下的工匠精神培育》文中指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需要公共政策予以外在支撑与引导。产业工人是连接有形政策与无形精神的唯一要素,受公共政策中薪资待遇、福利保障所提供经济支撑;教育培训、聘用管理所提供能力支撑以及社会地位与考核激励所提供荣誉支撑的影响,不断锻造着其匠技、匠心与匠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工人公共政策对工匠精神培育遵循着由单一的经济支撑、能力支撑为主向以多元的"经济+能力+荣誉"支撑的逻辑演进。基于此,新时代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需围绕产业工人权益保障,加强政策文本内容完善;结合产业工人发展需求,推动政策价值适时转向;适应产业工人发展环境,促进政策要素的有效配置。

彭振宇[8](2021)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回溯及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科学评价人才、规范劳动力市场、维护基本社会就业公平的一种国家考试制度。本质上来说,它是劳动就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人力资源开发范畴。历史地看,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历了八级工制度、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五个发展阶段。"双证"制度与1+X证书制度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作为过渡形态,1+X证书制度将经历一个试错完善的过程,"X"证书面临权威性、通用性、针对性等三个方面的挑战以及与"1"证书的互通衔接问题。

方卓然[9](2021)在《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夏鑫雨,石高宏[10](2021)在《福利国家、劳资关系与技能的演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新古典学派的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认为,英国和美国之所以没有普惠型福利国家,是因为它们的工人对此没有需求。这一理论隐含地假设了:(1)群体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2)历史是不太重要的。因此,这种解释既忽视了英美大量不稳定就业的无技能工人,也掩盖了技能结构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技能结构和福利国家都是劳资关系的结果。英美的资本家通过变革劳动过程排挤技能工人,最终使工人内部产生利益分歧。阶级内分化严重削弱了工人的力量,这是他们没能争取到普惠型福利制度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社会实体比新古典学派具有本体论优先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是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现象的基础。

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技工培训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技工培训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在场与企业退场: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业工人技能形成过程中培训主体走向多样化
二、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认定从一轨走向分离
    (1)技能培训与技能评价认定的主管部门分离
    (2)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与技能认定在行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离
    (3)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政府认证与用工企业评价之间的分离
三、中国产业工人“先培训、后就业”政策的背离
四、结语

(2)经济新常态下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
二、经济新常态下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推进路径
    (一)调整发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技工教育提质增效
        第一,要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及时调整办学发展方向。
        第二,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技工教育供给质量。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环境。
        第四,加强师资力量,切实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
    (二)加强全面创新,夯实职业培训基础,增进技工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第一,加强全面创新,为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提供政策制度支持。
        第二,夯实职业培训基础,提高服务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助力精准扶贫,推动技工教育服务下沉。
    (三)增强区域联动,优化院校结构,实现技工教育协调发展
        第一,增强区域联动,强化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技工教育的支持。
        第二,优化院校结构,尤其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四)强化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提升技工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小结

(3)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存在差距
    (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足
    (三)技工院校自身存在短板
    (四)行业协会及其他组织角色缺失,在政策引导上力度不够
三、基于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一)政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进产教融合
    (二)行业机构发挥引领作用,协调校企合作
    (三)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1.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2.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3.建设校企合作,互聘共用师资队伍
        4.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有利于提升办学质量,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三)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四)企业反哺教育,带动技工院校树立口碑
五、小结

(4)技授学子建功立业,师承翰墨书写华章——曲靖技师学院改革发展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艰苦创业
    曲靖地区技工学校砥砺前行
艰难转型
    曲靖市技工学校驶入快车道
    转换办学机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以改革为动力,激活内在办学活力
    以新校区为重点,夯实发展坚实基础
励精图治
    曲靖高级技工学校实现新跨越
    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
    优化办学条件,提升育人环境
    强化对外合作,提升办学水平
    开展社会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华丽转身
    曲靖技师学院启航新征程

(5)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技术教育政策走向的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分析框架及抽样
    (一)教育政策相关工具模型梳理
    (二)“工具—技术”P-TRM研究框架设计
    (三)职技教育政策研究样本
二、不同阶段职技教育政策的工具选择逻辑
    (一)以劝说型工具制定战时职技教育培训政策
    (二)以劝告型工具制定计划经济期中职教育政策
    (三)以多元工具制定市场经济职技教育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技术”教育结合的政策演进逻辑
    (一)彰显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三链耦合”逻辑
    (二)职教为表技术提升为里的提质培优演进逻辑
    (三)服务各阶段党的使命驱动下的技术发展逻辑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增加实现中国梦使命的职教政策制定工具
    (二)适应新使命,为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护航
    (三)更名“职教法”,突破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瓶颈

(6)借鉴先进经验 推进技工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工教育基本情况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工教育发展特点
        1.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
        2.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3.毕业生就业保持稳定
        4.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
        5.职业培训为社会输送大批技能人才
二、德国技工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企业广泛参与的培养模式
    (二)贴近企业岗位的培养理念
    (三)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四)培训考核分离的考核模式
    (五)高标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六)明确、准确、精确的管理方式
三、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工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配齐配强领导班子,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职教改革政策,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环境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保障人才质量的基础
        1.持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2.不断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3.切实落实好自治区技工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统一审定人才培养方案
        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3.完善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机制
        4.加强过程质量管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提升“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工教育服务能力
        1.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保持专业教学的前瞻性、敏锐性
        3.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以有形铸无形:产业工人公共政策影响下的工匠精神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业工人公共政策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机理
    (一)产业工人是连接有形政策与无形精神的唯一要素
    (二)公共政策内在地含有调节产业工人行为规范的作用
    (三)公共政策对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的作用机制
二、产业工人公共政策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演进逻辑
    (一)侧重经济支撑,关注技能发展(1978-1992)
    (二)凸显能力支撑,锻造匠技素养(1993-2001)
    (三)搭建“能力+经济+荣誉”支撑,涵养匠心品质(2002-2012)
    (四)优化“能力+经济+荣誉”支撑,重塑匠魂意识(2013年至今)
三、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产业工人公共政策的优化路径
    (一)围绕产业工人权益保障,加强政策文本内容完善
    (二)结合产业工人发展需求,推动政策价值适时转向
    (三)适应产业工人发展环境,促进政策要素的有效配置

(8)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回溯及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概念
    (一)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双证”沟通与1+X证书试点
二、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历史回溯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历史演进
        1. 八级工制度(1949—1978年)
        2. 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1979—1992年)
        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3—2006年)
        4.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2007—2018年)
        5. 职业技能等级制度(2019年至今)
三、“双证”沟通与1+X证书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一)从内涵上看,“双证”沟通和1+X证书没有本质区别
    (二)从实现方式看,“双证”沟通和1+X证书有显着差异

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技工培训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在场与企业退场: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变迁[J]. 王星. 中国劳动研究, 2021(00)
  • [2]经济新常态下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路径研究[J]. 张芳华. 职业, 2021(18)
  • [3]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机制初探[J]. 李霄睿.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09)
  • [4]技授学子建功立业,师承翰墨书写华章——曲靖技师学院改革发展纪实[J]. 李繁华,施星芳,吴士昊. 职业, 2021(17)
  • [5]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技术教育政策走向的演进逻辑[J]. 曾茂林,曾丽颖. 职业技术教育, 2021(25)
  • [6]借鉴先进经验 推进技工教育[J]. 王娟. 职业, 2021(15)
  • [7]以有形铸无形:产业工人公共政策影响下的工匠精神培育[J]. 杨文杰. 职业技术教育, 2021(22)
  • [8]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回溯及述评[J]. 彭振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19)
  • [9]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 方卓然.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10]福利国家、劳资关系与技能的演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比较[J]. 夏鑫雨,石高宏.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21(01)

标签:;  ;  ;  ;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工人培养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