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研究

动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研究

一、动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昊宇[1](2020)在《动荷载和锈蚀作用下锚杆粘结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土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护和加固措施,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中。锚固系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导致其力学响应不尽相同。目前针对其在静载作用下力学机制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是在腐蚀和动荷载等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及动态性能研究相对薄弱,而此类复杂环境又对锚固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较大考验。因此,开展锈蚀锚杆的动态粘结性能研究,对锚固结构设计和在役锚固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2018年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2018RJ10),开展了有关锈蚀砂浆锚杆动态粘结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并开展了锈蚀砂浆锚杆动态拉拔试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中锚固结构特点及环向受力特征,设计、制作了分层圆柱体锚杆试件,并对钢筋表面进行快速锈蚀处理以模拟腐蚀环境下的钢筋锈蚀状态;通过对钢筋切割并内贴应变片的方法,采集拉拔过程中的钢筋应变数据;应用MTS电液伺服试验系统进行正弦荷载的加载频率控制,模拟锚杆的动态受力状态。(2)根据拉拔试验结果对锚杆的锚固性能进行研究:根据实测应变数据,采用解矩阵方程法拟合出钢筋-砂浆界面的粘结应力,绘制出荷载-滑移曲线、应变及应力分布曲线,探讨了锈蚀作用、锈蚀位置和加载频率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及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锈蚀产物的存在对锚杆抗拔承载力和粘结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锚杆前段部位(加载端)的粘结状态对整体的锚固质量最为关键;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锚杆的抗拔承载力逐渐降低,而粘结应力峰值逐渐增大,粘结应力沿锚固方向的传递距离逐渐减小。(3)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物理拉拔试验进行模拟分析:采用零厚度的面-面接触单元建立钢筋与砂浆的联接,通过调整界面摩擦系数和初始粘结应力模拟钢筋与砂浆之间的粘结情况,对钢筋应力、界面接触压应力、粘结应力等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锈蚀位置对界面接触压应力有较大影响,粘结应力分布趋势与试验结果整体较为一致。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开展了锈蚀砂浆锚杆的参数敏感性研究,分析了砂浆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及锈蚀率对锚固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

赵庭钰[2](2020)在《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钢筋粘结滑移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再生混凝土的合理利用能最大限度解决废弃混凝土问题,既解决了废弃混凝土堆放问题,又能节约资源且防止其破坏环境。但其自身性能存在不足,通过添加废弃纤维可改善其多方面性能,所以提出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这一概念。当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用于实际工程前,除了需要探究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或静力弹性模量等基本材料力学性能外,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也是结构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半梁式单向拉拔试验、粘结应力分布实验,重点研究了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以及粘结锚固长度内的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分布规律。(1)进行再生混凝土和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通过7组共21个样本探究不同混凝土材料下抗压强度变化。结论: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受到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当增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时其抗压强度将会有一定的下降。将废弃纤维加入到再生混凝土时随着废弃纤维的掺量增加,立方体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废弃掺量为0.12%时抗压强度最大,掺量过多对抗压强度具有一定负面影响。(2)进行半梁式单向拉拔试验,共13组26个试件。通过改变再生骨料取代率、废弃纤维掺量、钢筋外形、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这六种影响因素,研究各因素对半梁式试件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六种因素对钢筋与混凝土的破坏形式、粘结锚固特征值、极限滑移和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粘结应力分布试验中:伴随试验荷载的增加,每个微段的应力应变及相对滑移随之增长;粘结应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曲线出现三个或者四个峰值点的情况。峰值点的出现与试验变量无关,并用荷载传递理论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

宋威奇[3](2020)在《角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确保型钢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是两者合作的重要基础,也能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破坏、极限承载力、刚度、裂缝以及分析方法。型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高、刚性大、延展性好,还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和抗震性能,特别适用于地震地区,尤其是地震区的高层、超高层的建筑中,使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更为有利,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家,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颇为广泛。本文分析探讨了在型钢混凝土中,角钢与混凝土之间粘结作用的滑移机理,针对混凝土强度,埋置长度以及角钢不同粘结位置设计制作了一共20个角钢混凝土构件,采用拉拔试验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做了下列研究:(1)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钢筋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两种类型的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成果,在了解总结前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方向,提出主要的分析内容;(2)以角钢的拉拔试验为基础,探究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机理,详细记载角钢混凝土拉拔试件的试验整体过程,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记录构件的荷载-滑移、粘结应力-滑移关系,全面的分析拔出试件的P—S曲线及其特征。总结处理试件在荷载上升段和下降段,型钢的应变测量结果,并对其中2个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3)简单讲解粘结滑移机理,进行角钢锚固可靠度分析,并通过Origin进行正交回归分析,得出角钢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此方程是可行的;(4)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角钢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得出角钢粘结滑移的基本方程和本构关系。结合试验分析推导出应变分布规律以及位置函数,2个位置函数F(x)和G(x)较全面地反映了沿埋置长度方向上,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变化。

李志[4](2020)在《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非标涂层钢筋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针对海洋腐蚀环境下研发的一种新型钢筋,非标准钢筋采用了加高肋的方法增大钢筋与混凝土的咬合面积,从而弥补传统标准钢筋在增加环氧涂层之后摩阻力和吸附力降低的缺陷。非标涂层钢筋表面的涂层可以很好的将钢筋与外部环境隔开,因此其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海洋等重腐蚀环境,此外非标涂层钢筋还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且节能环保,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21世纪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类新型钢筋,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可否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成为其能否在工程中推广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中心拉拔法开展了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以及钢筋粘结强度和粘结可靠度试验研究。依据中心拉拔法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或试验规程,设计了45个非标钢筋中心拉拔试件和36个普通钢筋对比试件,分别从粘结作用机理、粘结应力分布、影响粘结性能主要因素、锚固可靠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对非标涂层钢筋和普通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等因素对非标涂层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钢筋的粘结极限荷载随着试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钢筋的直径的越大,钢筋的粘结极限荷载越大,粘结强度越小;当增大混凝土强度时,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增大,试件破坏的剧烈程度增强;随着粘结长度增大,劈裂强度和粘结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基于对拉拔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并采用中心点法进行了可靠度分析,给出了适用于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通过钢筋开槽内贴应变片的方法制作拉拔试件进行试验,测得加载过程中钢筋在不同锚固位置的应变变化,从而获得应力分布数据,研究了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局部粘结性能、粘结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粘结应力与滑移基本关系。研究表明:在锚固长度范围内,非标涂层钢筋应变分力不均匀,应力在靠近加载端和自由端出现两个峰值。粘结应力与滑移之间的基本关系呈现三次函数变化规律,为反映滑移量和锚固位置的影响,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可以描述为粘结-滑移基本关系函数Φ(s)与位置函数φ(x)积的形式τ(s,x)=Φ(s)·φ(x)。

杨帆[5](2020)在《间接搭接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搭接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由于其施工方便、可靠性较高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地使用。在钢筋搭接中,搭接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的粘结应力使得搭接钢筋之间能够实现应力的转移与传递。而钢筋的粘结应力受许多参数影响,例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搭接钢筋间距、横向钢筋约束以及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等。根据被搭接的钢筋之间是否彼此接触,搭接连接可分为接触搭接和间接搭接两种形式。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钢筋的搭接以及粘结锚固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及试验研究,但研究的主体普遍集中于接触搭接钢筋,对于间接搭接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各国规范中钢筋搭接长度计算公式普遍为基于试验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由于间接搭接试验数量的限制,各计算公式对于间接搭接钢筋的适用性还有待考量。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发展,间接搭接由于其钢筋位置的灵活性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节点连接等用途下,间接搭接的可靠性和其适用范围仍值得进一步研究。为了研究混凝土结构中间接搭接钢筋的搭接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集中荷载下24根梁内纵筋搭接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8根接触搭接试验梁和16根间接搭接试验梁)的受弯破坏试验,试验变量为加载方式(四点加载、三点加载)、钢筋直径(18mm、25mm)、搭接钢筋间距(0、2倍钢筋直径、4倍钢筋直径)和搭接钢筋长度范围内是否有箍筋约束,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各试验梁的裂缝形态、抗弯承载力、钢筋应力、荷载-挠度曲线和弯矩-钢筋应力曲线等,并探讨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美国规范(ACI 318-19)、美国规范(ACI 408R-03)、欧洲规范(Eurocode 2-04)、欧洲规范(Model Code 2010)和Hwang模型对本文试验梁的钢筋应力试验结果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同时,收集了在集中荷载下的54个钢筋混凝土间接搭接试件和519个钢筋混凝土接触搭接试件的试验结果,将各规范公式对于接触搭接试件和间接搭接试件的钢筋极限应力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姚鹏飞[6](2020)在《装配式桥梁连接钢筋界面粘结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预制拼装结构具有现场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可控以及节省临时占地和人工等优点已被大力推广,而预制拼装桥梁连接钢筋的有效粘结和锚固是保证装配化桥梁结构服役性能的关键。本文以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项目为依托,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对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钢筋和波纹管灌浆搭接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进行研究,分别得到其粘结锚固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钢筋与粘结材料的界面应力分布与发展规律,从而为装配式桥梁连接钢筋和灌浆搭接钢筋的锚固提供设计建议。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建立对应的有限元细观模型,深入分析粘结界面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以及粘结应力的连续分布和发展特征。最后,基于试验和有限元的分析结果给出连接钢筋锚固的建议取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钢筋的拉拔试验,研究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和锚固长度等因素对试件破坏形式、承载力和界面粘结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预制拼装构件的连接钢筋,承载力与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呈正相关;界面粘结强度与混凝土强度呈正相关,与钢筋直径呈负相关,与锚固长度关联度较小,在计算其粘结强度时可以不考虑锚固长度和保护层厚度的影响。(2)根据实测连接钢筋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特征,提出与界面刚度相关的荷载传递单元假设,分析了界面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由单峰分布到双峰或多峰分布的演变过程。(3)建立装配式连接钢筋与普通混凝土粘结界面的细观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粘结长度方向以机械咬合力为主导的锯齿形应力分布和粘结界面的应力发展、破坏和向后传递的过程,通过钢筋轴向位移的非线性变化,分析了不同破坏模式下的粘结应力的分布状态,并提出了基于界面位移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4)根据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拟合预制构件连接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经验公式,并推导出对应的临界锚固长度,同时对比分析国内外规范的相关规定,给出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连接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建议取值:对于HRB400及以下的带肋钢筋,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及以下时,建议取为18d;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及以上时,建议取为15d。(5)通过波纹管灌浆料钢筋搭接试验的试验结果和试验现象,分析钢筋直径、波纹管直径、搭接长度、灌浆料和外部混凝土强度对试件破坏模式、承载力和钢筋灌浆料界面粘结应力的影响规律,同时为波纹管灌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灌浆连接的锚固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发生钢筋拉断破坏,未出现钢筋拔出、混凝土锥体破坏和胶混界面破坏形式,钢筋与灌浆料、灌浆料与波纹管、波纹管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锚固充分,说明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中采用波纹管灌浆钢筋搭接的连接方式较为可靠。(6)通过波纹管灌浆试验的结果,在保证灌浆效果的情况下,考虑波纹管对灌浆连接钢筋的约束加强作用,推荐波纹管直径为灌浆搭接钢筋直径的4倍。分析发现,钢筋与灌浆料的界面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呈单峰分布,搭接段非加载钢筋存在先受压再受拉现象。(7)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波纹管灌浆连接的细观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试件承载力与锚固长度、灌浆料强度和外部混凝土强度均呈正相关;当锚固不充分使试件发生钢筋拔出破坏时,试件承载力与钢筋直径和波纹管直径呈负相关。当试件发生波纹管拔出破坏时,试件承载力与波纹管直径呈正相关,当钢筋锚固充分时,试件承载力与钢筋直径呈正相关。(8)对比分析发现,钢筋与灌浆料、灌浆料与波纹管和波纹管与外部混凝土三个粘结界面的应力沿锚固长度方向均呈拉压交替的锯齿形分布特征。随着荷载的增大,钢筋混凝土界面主压应力的分布形式由单峰分布转为多峰分布发展规律,灌浆料与波纹管界面的主压应力仍呈单峰分布,波纹管与混凝土粘结界面主压应力呈单峰分布并逐渐后移。(9)结合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考虑1.2倍的安全系数,建议波纹管灌浆连接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2d。

周贤伟[7](2020)在《钢筋混凝土桥墩束筋承载能力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实际中,为解决桥墩钢筋应力超限等问题,通常将钢筋两根或三根(并列成束)并列形成束筋。在我国《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中提出了束筋的构造规定。束筋常用作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措施。但是,关于地震作用下束筋混凝土桥墩的真实承载能力、动力荷载下束筋承载力提高系数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尚少,且规范未明确提及地震作用下束筋承载力。因此,有必要开展钢筋混凝土桥墩束筋承载能力试验研究。本文研究目的是揭示束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机理及失效模式;通过静力荷载下束筋拉拔试验,结合钢筋握裹强度公式计算静力荷载下束筋的锚固强度;通过束筋混凝土构件拟静力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以及束筋混凝土桥墩有限元分析得出束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束筋失效模式和动力作用下束筋承载力提高系数。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束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机理;讨论混凝土材料特性、束筋直径、束筋根数等因素对束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的影响方式;分析束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的失效模式与破坏特征。主要结论:束筋和单筋粘结锚固机制相同,其失效模式都是胶结力失效后由摩阻力和咬合力共同承载;最后钢筋产生较大滑移切断混凝土咬合,残余摩阻力克服滑移直到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2)针对桥梁工程实际情况,选取典型桥墩混凝土标号及HRB400级钢筋,开展单筋和束筋混凝土构件的静力拉拔试验;分析束筋与单筋受力阶段、裂缝及破坏形态,揭示荷载-滑动变形关系和束筋锚固强度,分析束筋数量、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束筋混凝土试件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部分直径的束筋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锚固强度比。主要结论:相同条件下,单筋握裹效果最好,束筋锚固强度较低;提取部分直径束筋的锚固强度比,得出静力荷载下单筋/双筋/三筋的试验锚固强度比接近 1:0.63:0.50,小于规范换算取值1:1/(?):1/(?)=1:0.71:0.58。(3)考虑束筋根数与规格、混凝土强度、构件尺寸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束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得到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水平荷载-柱底钢筋应变曲线等,分析抗震束筋混凝土构件的耗能、延性性能、开裂破坏等性质和特征。主要结论:束筋混凝土构件的滞回曲线不饱满,呈反S形;单筋混凝土构件相比束筋构件延性更好;束筋耗能多但能量耗散系数相对较低,束筋构件刚度退化较快;取束筋构件屈服荷载与单筋构件屈服荷载做比较得出动力作用下直径22mm钢筋中,单筋/双筋/三筋的承载力提高系数比为1:1.04:1.50;直径28mm钢筋中,单筋/双筋/三筋的承载力提高系数比为1:1.27:1.65,均小于规范取值1:(?):(?)。(4)采用Midas/FEA建立束筋混凝土构件,建立荷载和位移关系,分析束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提出动力荷载下束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提高系数。主要结论:束筋混凝土构件模拟动力作用下直径22mm钢筋和直径28mm钢筋中单筋/双筋/三筋的承载力提高系数比分别为1:1.14:1.43和1:1.38:1.68,小于规范取值1:(?):(?)。(5)建立束筋混凝土桥墩有限元模型,模拟束筋实际应用在混凝土桥墩中对桥墩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束筋混凝土桥墩破坏模式,提出动力荷载下束筋混凝土桥墩承载力提高比例。主要结论:束筋混凝土桥墩数值模型得到动力作用下直径28mm钢筋中,单筋/双筋/三筋承载力提高系数比为1:1.32:1.61,束筋桥墩抗震设计时按照规范取值或偏不安全。研究成果对束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更科学合理的开展束筋混凝土桥墩设计。

郭艳红[8](2020)在《锈蚀HRB600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高层建筑和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已经成为主流需求,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有利于建造高层建筑物和大跨度结构,他们的使用节约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减轻了结构的自重且便于施工吊装。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良好的粘结性能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然而钢筋锈蚀一直是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大问题,锈蚀不但会引起钢筋力学性能的改变,还会引起混凝土保护层的纵向开裂,从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文章用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HRB600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90个长方体试件做中心拉拔试验,主要对锈蚀HRB600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分别研究了锈蚀率对HRB600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以及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配箍率、锚固长度等因素的变化对稳定锈蚀率下HRB600级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间粘结强度以及粘结滑移曲线的影响。最后对配置箍筋的中心拉拔试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锈蚀率对高强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曲线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试验以及有限元分析结果,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试验最终的破坏状态总共有三种,分别是混凝土劈裂破坏、钢筋拔出破坏、钢筋拉断破坏。(2)锈蚀使HRB600钢筋与C80高强混凝土试件的粘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3)未配置箍筋组的临界锈蚀率为3.68%,配置箍筋组的临界锈蚀率为4.11%,由于箍筋能够抑制锈胀裂纹的发展,使得临界锈蚀率增大。(4)稳定锈蚀率下的HRB600钢筋与混凝土试件,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保护层厚度、配箍率的增加,粘结锚固强度呈正的线性相关关系;随着粘结锚固长度的增大,相对粘结锚固强度呈负的线性相关关系。(5)箍筋的锈蚀对高强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影响比较大。配有锈蚀箍筋的试件,随着配箍率的增加,粘结强度逐渐降低。(6)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引入了稳定锈蚀系数、保护层修正系数、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得到适用于稳定锈蚀高强钢筋混凝土的平均极限粘结强度公式。(7)根据试验值,提出了适用于锈蚀HRB600级钢筋与C80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该式利用试验值,将本构关系的特征值进行修正,还对不同锈蚀率下的粘结应力和滑移值进行修正,用该公式模拟的粘结滑移值更接近试验值。

吴迪[9](2020)在《冻融条件下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及社会需求,大量的老旧建筑物被拆除,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的建筑垃圾。目前我国对于大部分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仍是以简单填埋为主。这种处理方式既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又会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大量难以处理的废旧纺织品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是将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与废旧纺织物中的废弃纤维相结合后应运而生的绿色环保混凝土,可极大程度上解决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物带来的环境问题。本文对要进行中心拔出试验的7组84个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发现所有试件的冻融破坏都有类似的过程:从混凝土的表面产生麻面现象,到表面砂浆不同程度脱落,粗骨料暴露;再到骨料周围砂浆的脱落,粗骨料剥离;最后混凝土内部结构受损,结构疏松,混凝土溃散。同时再生骨料替代率高的试件的破坏过程会有所缩短。加入废弃纤维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但并非废弃纤维体积掺入量越大的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越高。接着对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的试件进行中心拔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到结论:废弃纤维体积掺入量一定时,再生骨料替代率越高,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其退化速度也逐渐加快;当再生骨料替代率一定时,废弃纤维的掺入对于二者的极限粘结强度、界面粘结强度及初始粘结滑移弹性模量影响程度不大,更多是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来尽可能的保留二者的粘结锚固性能。通过粘结应力分布试验,发现普通混凝土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分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普通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分布曲线有两个峰值点,而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和100%的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分布曲线仅有一个峰值点。且峰值点的个数与冻融次数无关。最后利用Matlab创建了冻融条件下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根据收集的234组有效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对训练好的模型按照本文的试验参数进行仿真模拟后,证明该模型在精度方面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蒋子腾[10](2020)在《高强钢筋外形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影响的梁式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逐渐深化,在钢筋与混凝土结构中,高强钢筋凭借其强度高、延性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于630MPa及其以上级别钢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影响了该类钢筋的推广与应用。高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性能是高强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关于高强钢筋和混凝土粘结锚固问题的研究在高强钢筋应用推广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月牙纹钢筋是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变形钢筋,但有关于月牙肋外形变化却鲜有研究。本文针对一种特殊外形的高强钢筋-横肋间距增大的630MPa级高强钢筋,从试件破坏形式、τ-s关系曲线、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可靠度分析及锚固长度建议等方面对其粘结锚固性能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通过42根横肋间距增大和标准外形的630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试件的梁式粘结试验,对比分析两类试件的破坏形态、各要素影响作用、粘结强度及粘结-滑移曲线。结果显示:两类试件的破坏形态均可划分为拔出破坏、劈裂破坏和复合破坏,且同参数试件的破坏形态完全相同;两类钢筋的同参数试件粘结强度比值均浮动于1上下;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钢筋直径等影响因素对两类钢筋粘结强度的影响基本一致;两类钢筋的粘结-滑移曲线均可划分为微滑移段、滑移段、劈裂段、下降段、残余段五个部分,除峰值处滑移量存在部分差异外,其同参数试件的曲线走向和特征基本相同。综合比照,横肋间距增大和标准外形的630MPa级高强钢筋在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方面未产生较显着变化,在实际应用工程中无需将其区别对待。对钢筋进行开槽,应变片内贴于槽中,依据试验测得钢筋应变数据,分析粘结应力在不同位置处的分布情况,研究锚固长度范围内高强钢筋在混凝土中粘结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以位置函数的形式反映该类变化。通过对滑移沿锚固长度分布规律、相对粘结应力的研究,拟合得出基本粘结-滑移函数。通过基本粘结-滑移函数与粘结-滑移位置函数乘积的方式表示630MPa级钢筋与混凝土的滑移本构关系。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本构关系的实用性。基于梁式试验结果的分析及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适于630MPa级高强钢筋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借由可靠度分析,得到630MPa级高强钢筋与混凝土锚固长度设计建议值。结果表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锚固长度设计公式对630MPa级高强钢筋仍有较强适用度,但不够经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将规范中基本锚固公式里锚固钢筋(带肋钢筋)的外形系数α取为0.12。

二、动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动荷载和锈蚀作用下锚杆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锚固系统力学性能研究概况
        1.2.2 锚固结构动态性能研究概况
        1.2.3 锚固结构耐久性研究概况
        1.2.4 锚固结构有限元仿真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荷载作用下锈蚀锚杆拉拔试验研究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方案设计
        2.1.2 试验标准件设计
    2.2 钢筋加工
        2.2.1 钢筋线切割及开槽
        2.2.2 钢筋内贴应变片
        2.2.3 半钢筋合拢
    2.3 钢筋快速锈蚀处理
        2.3.1 钢筋锈蚀机理
        2.3.2 钢筋快速锈蚀方案
        2.3.3 快速锈蚀试验
    2.4 试件浇筑及养护
        2.4.1 模具制作
        2.4.2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2.4.3 水泥砂浆浇筑及养护
    2.5 试验加载方案设计
    2.6 动态拉拔试验结果及分析
        2.6.1 试件破坏形态
        2.6.2 锚杆抗拔承载力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荷载作用下锈蚀锚杆粘结性能研究
    3.1 粘结应力拟合方法
        3.1.1 传统求法
        3.1.2 解矩阵方程法
        3.1.3 不同求解方法结果对比分析
    3.2 锈蚀作用对锚杆粘结特性的影响
        3.2.1 钢筋应变分析
        3.2.2 界面粘结应力分析
    3.3 锈蚀位置对锚杆粘结特性的影响
        3.3.1 锈蚀位置变化对钢筋应变的影响分析
        3.3.2 锈蚀位置变化对粘结应力的影响分析
    3.4 加载频率对锚杆粘结性能的影响
        3.4.1 不同加载频率下钢筋应变分析
        3.4.2 不同加载频率下粘结应力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动态拉拔试验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ANSYS接触分析简介
        4.2.1 接触分类
        4.2.2 接触分析能力
        4.2.3 接触模式
        4.2.4 接触算法
        4.2.5 接触刚度
        4.2.6 摩擦类型
    4.3 ANSYS结构动力分析
        4.3.1 概述
        4.3.2 瞬态动力学分析基础概念
    4.4 锈蚀锚杆动态拉拔试验有限元模拟
        4.4.1 材料参数的选择
        4.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 基于拉拔试验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5.1 钢筋应力分析
        4.5.2 钢筋-砂浆界面压力分析
        4.5.3 锚杆粘结性能对比分析
    4.6 基于有限元计算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4.6.1 砂浆保护层厚度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分析
        4.6.2 锚固长度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分析
        4.6.3 锈蚀率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钢筋粘结滑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
        1.2.2 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
        1.2.3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进展
        1.2.4 再生混凝土钢筋粘结滑移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概况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再生粗骨料
        2.2.2 废弃纤维
        2.2.3 其他材料
    2.3 试件制作
        2.3.1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
        2.3.2 粘结应力分布实验测试钢筋预处理
        2.3.3 钢筋笼绑扎及模板制作
        2.3.4 试件浇筑及养护
    2.4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4.1 试验现象
        2.4.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2.5 半梁式单向拉拔试验方案及试件设计
        2.5.1 试件设计
        2.5.2 实验加载方案
        2.5.3 实验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2.6 粘结应力分布试验方案及试件设计
        2.6.1 试件设计
        2.6.2 试验加载方案
        2.6.3 实验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2.7 本章小结
3 半梁式单向拉拔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分析
    3.1 引言
        3.1.1 粘结应力的组成及分类
        3.1.2 典型的粘结滑移曲线
    3.2 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
        3.2.1 半梁式单向拉拔试验试验现象
        3.2.2 半梁式单向拉拔试验试验结果
    3.3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3.4 再生骨料取代率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3.4.1 粘结锚固特征值
        3.4.2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3.5 废弃纤维掺量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3.5.1 粘结锚固特征值
        3.5.2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3.6 钢筋直径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3.6.1 粘结锚固特征值
        3.6.2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3.7 钢筋类型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3.7.1 粘结锚固特征值
        3.7.2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3.8 保护层厚度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3.8.1 粘结锚固特征值
        3.8.2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3.9 粘结锚固长度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3.9.1 粘结锚固特征值
        3.9.2 粘结应力-滑移曲线
    3.10 本章小结
4 粘结应力分布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锚固长度内钢筋应力应变分布规律
        4.2.1 实测钢筋应变随荷载变化规律
        4.2.2 钢筋应力在粘结长度内的分布
    4.3 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分布
    4.4 相对滑移沿锚固长度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角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意义
    1.3 型钢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1.3.1 国外粘结锚固研究现状
        1.3.2 国内粘结锚固研究现状
    1.4 型钢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
        1.4.1 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
        1.4.2 粘结锚固机理
        1.4.3 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角钢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
    2.1 概述
    2.2 试验概况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2.3 材料性能测试
        2.2.4 试验装置及加载
        2.2.5 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2.3 加载端位移测量
第3章 试验数据及现象分析
    3.1 荷载滑移曲线
    3.2 沿锚固长度上的τ-S曲线
    3.3 对比试验结果
    3.4 角钢应变结果分析
        3.4.1 荷载上升段角钢应变结果
        3.4.2 荷载下降段角钢应变结果
第4章 粘结滑移强度研究
    4.1 粘结滑移机理分析
    4.2 粘结强度正交回归分析
    4.3 角钢锚固可靠度分析
第5章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
    5.1 角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方程
    5.2 角钢应变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
    5.3 基准本构关系
    5.4 位置函数F(x)和G(x)的确定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标涂层钢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现状
        1.2.1 普通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
        1.2.2 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
        1.2.3 粘结锚固机理
        1.2.4 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1.2.5 粘结锚固的试验方法
        1.2.6 粘结强度
        1.2.7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2章 粘结试验方案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原材料
        2.2.2 钢筋
        2.2.3 混凝土
    2.3 试验方案设计与试件制作
        2.3.1 试验方案
        2.3.2 试件制作
    2.4 试验方法
        2.4.1 试验设备
        2.4.2 加载制度和量测内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结果分析
    3.1 破坏形态
    3.2 粘结锚固条件对平均粘结强度的影响
        3.2.1 混凝土强度
        3.2.2 钢筋的锚固长度
        3.2.3 钢筋的直径
        3.2.4 相对保护层厚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标涂层钢筋的粘结锚固可靠度分析及粘结长度设计
    4.1 引言
    4.2 非标涂层钢筋粘结强度的计算
    4.3 钢筋锚固强度的极限状态方程
        4.3.1 锚固极限状态
        4.3.2 极限状态方程
    4.4 钢筋锚固可靠度分析
        4.4.1 可靠度指标
        4.4.2 参数统计
        4.4.3 锚固长度可靠度分析
        4.4.4 锚固长度设计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局部粘结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件加载
    5.3 试验结果
        5.3.1 钢筋应变随荷载和粘结长度的变化
        5.3.2 粘结应力沿锚固位置变化
    5.4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5.4.1 基本粘结-滑移关系
        5.4.2 粘结滑移位置函数
        5.4.3 本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间接搭接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钢筋间接搭接性能的研究
        1.2.1 国外钢筋间接搭接性能研究概况
        1.2.2 国内钢筋间接搭接性能研究概况
    1.3 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研究综述
        1.3.1 钢筋粘结应力的传力机理
        1.3.2 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方法
        1.3.3 钢筋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
    1.4 各国规范钢筋搭接长度计算公式
        1.4.1中国规范GB50010-2010
        1.4.2美国规范ACI318-19
        1.4.3美国规范ACI408R-03
        1.4.4 欧洲规范Eurocode 2-04
        1.4.5 欧洲规范Model Code 2010
        1.4.6 Hwang非均匀粘结应力模型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间接搭接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概况
    2.1 试验目的
    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验参数
        2.2.3 试件制作与浇筑
    2.3 加载方案
        2.3.1 试验加载装置与仪器设备
        2.3.2 试验加载制度
    2.4 测量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现象及结果
    3.1 材性试验
        3.1.1 混凝土材性试验
        3.1.2 钢筋材性试验
    3.2 试验现象及结果
        3.2.1 四点加载试件破坏过程
        3.2.2 三点加载试件破坏过程
        3.2.3 试验结果
    3.3 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3.3.1 荷载-挠度曲线
        3.3.2 弯矩-钢筋应力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搭接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分析
        4.2.2 搭接钢筋间距对搭接性能的影响
        4.2.3 箍筋对间接搭接钢筋性能的影响
        4.2.4 弯矩分布对间接搭接钢筋性能的影响
    4.3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
        4.3.1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3.2美国规范ACI318-19
        4.3.3美国规范ACI408R-03
        4.3.4 欧洲规范Eurocode 2-04
        4.3.5 欧洲规范Model Code 2010
        4.3.6 Hwang非均匀粘结应力分布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现有钢筋搭接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5.1 引言
    5.2 线性弯矩分布系数
    5.3 试验数据统计
    5.4 计算模型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装配式桥梁连接钢筋界面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
    1.2 装配式桥梁连接方式
        1.2.1 灌浆连接
        1.2.2 后浇混凝土连接
        1.2.3 其他连接
    1.3 钢筋混凝土界面粘结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试验研究
        1.3.2 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
    1.4 波纹管灌浆锚固粘结界面研究国内外现状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1 钢筋混凝土界面粘结锚固
        1.5.2 波纹管灌浆锚固粘结研究
    1.6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2章 预制拼装混凝土桥梁连接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
    2.1 试验简介
        2.1.1 试件设计
        2.1.2 试件制作与测点布置
        2.1.3 试验仪器
        2.1.4 加载装置及现场布置
        2.1.5 试验材料及性能
        2.1.6 试验准则
    2.2 试验结果与现象
        2.2.1 试验结果
        2.2.2 试验现象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钢筋拉断破坏
        2.3.2 钢筋拔出破坏
    2.4 影响因素分析
        2.4.1 钢筋直径分析
        2.4.2 混凝土强度分析
        2.4.3 锚固长度分析
        2.4.4 钢筋表面形式
        2.4.5 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
    2.5 粘结应力与相对位移
        2.5.1 粘结应力发展
        2.5.2 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分布规律
        2.5.3 相对位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连接钢筋粘结锚固有限元分析
    3.1 模型建立
        3.1.1 试件设计
        3.1.2 接触问题模拟
        3.1.3 参数选取
        3.1.4 材料本构模型
        3.1.5 有限元模型验证
    3.2 结果分析
        3.2.1 计算结果
        3.2.2 界面破坏过程
        3.2.3 荷载-位移曲线
    3.3 参数分析
        3.3.1 混凝土强度等级
        3.3.2 钢筋直径
        3.3.3 锚固长度
    3.4 钢筋混凝土界面应力
        3.4.1 钢筋混凝土界面应力分布特征
        3.4.2 界面粘结主应力分布与发展
        3.4.3 界面粘结应力本构曲线
        3.4.4 界面位移
    3.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6 国内外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对比
    3.7 锚固长度计算公式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波纹管UHPC灌浆拉拔试验
    4.1 试验简介
        4.1.1 模型设计与制作
        4.1.2 试件参数
        4.1.3 加载装置及现场布置
        4.1.4 试验材料及性能
        4.1.5 试验准则
    4.2 试验结果
    4.3 灌浆锚固试验现象
        4.3.1 破坏模式
        4.3.2 灌浆效果分析
    4.4 试验数据分析
        4.4.1 荷载位移曲线
        4.4.2 荷载应变曲线
    4.5 影响因素分析
        4.5.1 钢筋直径
        4.5.2 波纹管直径
        4.5.3 搭接长度
        4.5.4 灌浆料种类
        4.5.5 外部混凝土强度
    4.6 粘结应力分布
    4.7 钢筋锚固长度与搭接长度
        4.7.1 钢筋锚固长度
        4.7.2 钢筋搭接长度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波纹管灌浆锚固有限元模拟
    5.1 模型设计
        5.1.1 模型尺寸与参数选取
        5.1.2 有限元模型验证
    5.2 计算结果与破坏模式
        5.2.1 计算结果
        5.2.2 破坏模式分析
        5.2.3 UHPC灌浆料裂缝发展过程
    5.3 参数分析
        5.3.1 波纹管直径影响
        5.3.2 钢筋直径影响
        5.3.3 锚固长度影响
        5.3.4 灌浆料影响
        5.3.5 外部混凝土强度
    5.4 界面应力分布
        5.4.1 钢筋与灌浆料粘结界面
        5.4.2 灌浆料与波纹管粘结界面
        5.4.3 波纹管与混凝土粘结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钢筋混凝土桥墩束筋承载能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束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机理及失效模式分析
    2.1 引言
    2.2 束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机理
        2.2.1 束筋的粘结锚固作用
        2.2.2 束筋粘结锚固强度计算公式
        2.2.3 束筋粘结锚固的构造措施
    2.3 束筋粘结锚固影响因素分析
        2.3.1 混凝土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2.3.2 钢筋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2.4 束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失效模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力荷载下束筋混凝土构件抗拔能力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分组
        3.2.4 加载及量测方案
        3.2.5 材料力学性能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裂缝及破坏形态
        3.3.2 荷载-滑动变形关系
        3.3.3 束筋锚固强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束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件设计
        4.2.3 试验设备
        4.2.4 试验加载方法
        4.2.5 材性试验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滞回曲线和耗能
        4.3.2 骨架曲线
        4.3.3 水平荷载-柱底钢筋应变曲线
        4.3.4 延性性能
        4.3.5 开裂及破坏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束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数值模拟分析
    5.1 引言
    5.2 数值模型建立
        5.2.1 数值计算模型概况
        5.2.2 材料及本构关系
        5.2.3 粘结滑移定义
    5.3 数值结果分析
        5.3.1 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变
        5.3.2 构件荷载-位移关系
        5.3.3 构件位移和延性
        5.3.4 粘结滑移量
    5.4 动力作用下束筋构件承载力提高系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束筋混凝土桥墩承载能力数值模拟分析
    6.1 引言
    6.2 桥墩数值模型建立
    6.3 数值结果分析
        6.3.1 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变
        6.3.2 桥墩模型荷载-位移关系
        6.3.3 粘结滑移量
    6.4 动力作用下束筋混凝土承载力提高系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工程实践

(8)锈蚀HRB600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未锈蚀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
        1.2.2 锈蚀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路线
2 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理论
    2.1 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
        2.1.1 粘结力的组成
        2.1.2 粘结机理及影响因素
    2.2 粘结锚固性能试验方法
        2.2.1 中心拉拔试验方法
        2.2.2 梁式试验方法
        2.2.3 梁端式试验方法
    2.3 钢筋氯盐锈蚀机理
    2.4 电化学锈蚀试验方法
        2.4.1 电迁移锈蚀法
        2.4.2 全浸泡锈蚀法
        2.4.3 半浸泡外加电流锈蚀法
        2.4.4 贴面外加电流加速锈蚀法
        2.4.5 其他方法
3 锈蚀HRB600级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设计
        3.1.1 试验材料及力学性能
        3.1.2 试件设计
        3.1.3 钢筋锈蚀方法
        3.1.4 试验加载方法
        3.1.5 锈蚀率测定方法
    3.2 试验现象
        3.2.1 试件锈蚀状态
        3.2.2 试件破坏特征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粘结滑移曲线
        3.3.2 锈蚀对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
        3.3.3 锈蚀HRB600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稳定锈蚀率下HRB600级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4.1 试验设计
    4.2 试验现象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3.2 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4.3.3 锚固长度的影响
        4.3.4 配箍率的影响
        4.3.5 极限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4.4 本章小结
5 锈蚀钢筋混凝土试验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软件简介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2.1 几何模型建立
        5.2.2 材料属性定义
        5.2.3 创建分析步
        5.2.4 相互接触定义
        5.2.5 加载
        5.2.6 网格划分
        5.2.7 收敛处理
    5.3 试验与有限元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冻融条件下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冻融条件下的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4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研究现状
        1.4.1 钢筋与普通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研究现状
        1.4.2 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试验方案及试件制作
    2.1 试验材料
        2.1.1 粗骨料
        2.1.2 废弃纤维
        2.1.3 其他材料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方案选择
        2.2.2 单向加载中心拔出试验方案与试件设计
        2.2.3 粘结应力分布试验方案与试件设计
    2.3 试件制作
        2.3.1 试验配合比
        2.3.2 试件制作
    2.4 本章小结
3 冻融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试验相关设备及仪器
        3.2.2 试验制度
        3.2.3 冻融参数
    3.3 试验现象及分析
        3.3.1 冻融试验现象
        3.3.2 冻融试验结果
        3.3.3 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冻融条件下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装置
        4.2.2 加载制度
        4.2.3 量测方法与内容
    4.3 试验现象
    4.4 试验结果分析
        4.4.1 极限粘结强度
        4.4.2 界面粘结强度
        4.4.3 极限滑移
        4.4.4 粘结-滑移弹性模量
        4.4.5 冻融作用对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退化机理分析
        4.4.6 带肋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结构临界锚固长度
    4.5 冻融条件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分布研究
        4.5.1 试验现象及结果
        4.5.2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预测
    5.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5.2 人工神经网络在混凝土领域的应用
    5.3 BP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5.3.1 神经元模型
        5.3.2 BP神经网络
    5.4 冻融条件下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BP神经网络分析
        5.4.1 选取网络模型
        5.4.2 确定网络结构
        5.4.3 训练样本的选取与预处理
        5.4.4 传递函数的选择
        5.4.5 确定误差界
        5.4.6 选取学习速率
    5.5 冻融条件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BP网络模型训练过程
    5.6 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高强钢筋外形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影响的梁式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强钢筋应用的研究
        1.2.2 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研究
        1.2.3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
        1.2.4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方法
        1.2.5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相关计算
        1.2.6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本构关系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梁式试验方案
    2.1 引言
    2.2 设计试件
    2.3 制作试件
        2.3.1 试验钢筋加工
        2.3.2 粘贴钢筋应变片
        2.3.3 非受力钢筋制作
        2.3.4 预埋钢铰制作
        2.3.5 模板制作
        2.3.6 试件浇筑
    2.4 材料性能
        2.4.1 混凝土力学性能
        2.4.2 钢筋力学性能
    2.5 加载方案及试验步骤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粘结性能梁式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引言
    3.2 试件破坏形式
        3.2.1 钢筋拔出破坏
        3.2.2 混凝土劈裂破坏
        3.2.3 混凝土劈裂与钢筋拔出共同发生破坏
    3.3 T63标准外形钢筋与T63变外形钢筋的对比
        3.3.1 粘结强度对比
        3.3.2 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分析
    3.4 粘结-滑移关系曲线
    3.5 荷载-跨中挠度关系曲线
    3.6 粘结强度公式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630MPa级钢筋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4.1 引言
    4.2 粘结应力分布规律
        4.2.1 钢筋应变沿锚固位置的分布规律
        4.2.2 粘结应力沿锚固位置的分布规律
    4.3 钢筋与混凝土相对滑移
    4.4 粘结-滑移关系
    4.5 630MPa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4.5.1 基本粘结-滑移关系Φ(s)
        4.5.2 粘结-滑移位置函数ψ(x)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630MPa级钢筋的锚固可靠度分析及锚固长度设计建议
    5.1 引言
    5.2 钢筋锚固强度的极限状态方程
        5.2.1 锚固极限状态
        5.2.2 极限状态方程
    5.3 钢筋锚固的可靠度分析
        5.3.1 可靠度指标
        5.3.2 统计参数
    5.4 中心点法
    5.5 一次二阶矩-中心点法
        5.5.1 作用效应S的特征参数及分布类型
        5.5.2 锚固抗力R的特征参数及分布类型
        5.5.3 锚固长度计算
        5.5.4 规范建议锚固长度
        5.5.5 锚固长度计算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动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动荷载和锈蚀作用下锚杆粘结性能研究[D]. 孙昊宇.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钢筋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 赵庭钰.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角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 宋威奇. 扬州大学, 2020(04)
  • [4]非标涂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 李志.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间接搭接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 杨帆. 湖南大学, 2020(07)
  • [6]装配式桥梁连接钢筋界面粘结性能研究[D]. 姚鹏飞.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7]钢筋混凝土桥墩束筋承载能力试验研究[D]. 周贤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锈蚀HRB600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D]. 郭艳红.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冻融条件下钢筋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D]. 吴迪.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10]高强钢筋外形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影响的梁式试验研究[D]. 蒋子腾.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动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