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生产事故树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纪志昊[1](2018)在《炭黑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炭黑生产国。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企业提高尾气利用率。山东耐斯特炭黑有限公司新建尾气综合利用系统能量优化项目,利用炭黑生产过程反应炉产生的高温尾气生产蒸汽进行并网发电。目前项目建设完成,并顺利试生产,准备进行验收。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6号令,第77号令修订)等规定并依据《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的要求,采取文献综合法、现场调查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等方法,对项目进行了安全验收及评价。本文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布局、生产工艺等情况,结合安全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制定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体系中各部分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有害特征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对主要危险物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安全分析和管理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划分原则,将评价项目划分十个评价单元;运用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事故树法,对对项目发生事故、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其中安全检查表法定性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定量确定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等级,事故树法明确指出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途径。论文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的改进术和管理措施对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有指导意义。
刘雅[2](2017)在《基于HFACS的电力生产人因事故研究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变革的不断推进,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领域逐渐朝着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设备和技术故障导致的事故比例越来越低,人在事故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人因失误已被证明是电力生产事故的主因,因此,对电力生产事故中的人因失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事故中人因失误发生的内在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人因管理,减少人因失误次数,降低事故率具有重大意义。但电力领域中人因失误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对电力生产事故中的人因失误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电力生产的安全现状、电力生产事故的类型及人因失误的重要性,将具有代表性的人因失误分析方法——HFACS模型引入到对电力生产事故的分析中,根据从国家安监局网上及电力企业获取到的190份电力生产人因事故调查报告,借鉴HFACS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原有的HFACS模型框架进行有针对性修改,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按照修改的HFACS模型框架对事故报告原因进行分类统计,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违章行为,监管不充分、组织程序漏洞是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人因失误的主要因素。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以确定各层次人因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各层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确定了22条完整的事故链,为进行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提供依据。最后,在电力生产事故人因失误在实践应用方面,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10系统开发平台、C#4.0系统开发语言和Microsoft.NET Framework SDK v4.0系统运行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电力生产事故人因失误信息管理系统”,为决策管理层更好的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为事故的进一步量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张一飞[3](2014)在《基于政企联合视角的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世界共性问题,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电力企业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交直流混合电网。一旦其遭到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稳定破坏、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的冲击,将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或电网解列,将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严重损害。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构建现代化的电网应急决策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与危机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机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电网系统在传统的稳定分析及技术对策的基础上,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风险评估与危机管理的研究,同时还引入了新兴的信息化分析技术与手段作为系统安全保障问题的补充。然而,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各种电网系统危机事故表明,以往单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系统安全分析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现代化的电网危机管理,除了在继续完善现有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更需要从实用化的角度建立更为完备的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体系,特别是建立政府与电力企业共同参与的风险与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并将该机制置于相应的政策约束之下。因此,本文从政企联合的视角出发,致力于应对现代电网风险评估与应急的群决策过程体系与方法的研究。电网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决策体系。本文以群决策的一般理论体系为研究思路,从群决策的主体、对象、方法及方案四个方面构建了电网应急管理的群决策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具体如下:1.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的主体--合作博弈下的政府与电网企业。传统的电网应急管理主体是技术手段为主导的单一电网企业,而在论文所构建的群决策体系下,电网应急管理的主体将是政府与企业的联合。从基础公共事业与能源安全的角度定性地分析了政府与电网企业合作开展电网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理论博弈模型,并着重分析了政府与企业在电网风险管理中所关注目标的差异化问题,以及解决差异化实现博弈均衡的路径与建议。在深入剖析现有电网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了政企合作的电网风险与危机管理新体系,并比较分析了新体系较现存体系的优势。2.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的对象--电网危机源及风险指标。电网危机源分析以及风险评价指标构建是进行电网应急管理决策所要直接面向的问题。一方面考虑政企在电网应急管理过程中目标差异性,梳理与分析了电网的危机源,并进行了科学分类,基于危机源的分析,构建了政企联合的电网预警原则,介绍了相应的预警方法。另一方面,从指标构建原则、指标体系结构分析、指标数据的量化原则及指标数据来源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基于政企联合视角的电网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的方法--风险评价实现与危机预警应用。基于群决策的具体方法(包括证据理论、层次分析法、粗糙集理论等),从政企联合的视角实现对电网安全的风险具体评价以及危机预警的实际应用。首先在分析电网突发事件分级的要求、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电网突发事件分级评价模型;其次,运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构建电网安全风险的评价模型,详述了评价的步骤及综合指标的计算过程;最后,研究了粗糙集理论在电网故障预警中的具体应用。4.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的方案--政企联合的应急预案设计。基于政企联合的电网应急管理的预案设计体现的是进行群决策的具体方案。以现存处置大面积停电的应急预案的介绍入手,分析了我国电网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编制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应急预案,提出了政企联合应急预案的新思路。基于此思路,从危机预防与准备、应用储备与反应、恢复重建等环节构建了政企联合的电网应急预案,并以电网冰灾恢复的抢修进行了具体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分析。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本文从主体、对象、方法及方案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政企联合视角的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体系,对于适应新时期电网发展的要求,构建现代化的电网应急管理体系,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社会安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当然,论文所构建群决策体系的各部分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与具体实践验证,这将成为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
牛丙震[4](2014)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阶段,电网的发展已经步入了高电压、智能化、大电网阶段,随着网架结构的日益复杂,电压等级迅速提升,电网智能化的程度也随之深入,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更新速度愈发频繁,对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尤其是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施工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都比新建工程大,风险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可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电网事故、电力设备安全事故,阻碍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消除或减轻风险已成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设计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防控等流程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并结合实例分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五项研究内容:一是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研究。本部分主要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做出界定;结合智能化改造工程的特点,分述了风险管理重要的三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防控。二是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构成、影响因素及事故规律分析。本部分主要分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的构成、影响因素及事故规律,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三是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辨识。本部分主要分析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辨识的原则及方法,并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和事故树分析法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四是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防控。本部分主要针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展开研究。五是结论与展望。本部分将回顾本文主体内容,对前文的分析和研究做出总结,并指出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该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最后总结本文预期可能的创新点及本文的主要成果。
刘美龙[5](2014)在《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电力营销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作为关系我国民生的重要行业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网运营自“厂网分离”以后,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电力营销作为供电企业的重要部门,有着显着的核心地位,因为所有供电企业及整个电力行业的运行和发展都会受到电力营销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本文首先引入了国内外相关的基础理论,对风险管理和电力营销的内涵和外延都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供电企业目前所存在的营销安全方面的问题。对电力企业营销安全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较为科学的分析,通过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将供电企业的营销安全分为了生产、经营、服务和系统安全几大类,然后使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和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供电企业营销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把影响供电企业营销安全的因素找出来并对其重要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所研究的结果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有着明确目标的“四个安全”为一体的安全体系。针对供电企业整个营销过程中生产、服务、经营和系统的每一个“安全”,从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到责任体系进行搭建,建立起一个权责明确又科学的供电企业营销安全管理体系。为真正实现供电企业的营销安全,更好的规范各项工作,使其平稳有序运行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还对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参考价值!
魏伟[6](2013)在《某大型电厂人因意外事件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大型火力发电厂仍然是电力系统主力军,近年来的装机容量越来越大,集约化、自动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每年仍会因为人为因素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给国民经济、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影响。所以研究人因事件分析及预防意义重大。文章重点以国内某电力公司及其旗下的某大型火力发电厂为例,通过对2005-2012年8年典型事件发生期间实际发生的人因安全事件结合国内外重要事故理论、工业工程中人因工程学理论、管理学日常工具对电厂运营安全进行系统分析,重点采用头脑风暴、冰山理论要因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常用管理学和安全专业分析方法,结合电厂实际发生事故案例进行事故树分析方法、安全操作研究分析法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阐述,通过定性和定量方式说明电厂事故的致因,找出规律和主要原因,并借鉴人因工程学事故预防原理和精益生产的常用工具等进行事故预防研究,结合电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通过对2013年上半年实施采取策略和措施后定量及定性分析总结,所制定的相关对策实施后确实起到了一定成效,有效减少了人因事件的发生。当然,长期效果和对策的巩固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总结完善,就象电厂的安全管理一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长期坚持严格管理和有力执行才能取得长治久安的效果,才能有效减少电厂人因意外事件发生次数和损失。对于各发电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的逐渐成熟,在编员工的发展机会不断减少,还有占较大比例的承包商人员的流动比例较高,势必导致技术成熟人员的流失,同时新人员的到来,不但需要培训技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安全意识和文化建立,这些都将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所以本文目的不仅在于针对某大型电厂具体人因事件分析和预防,更要通过笔者对人因事件的分析和关注,引发更多电力生产企业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深入思考,如何去应对这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变化,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到岗位、到人,最终达到减少不安全的意外事件,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的企业目标。
胡健宁[7](2013)在《施工点分布地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企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工具。供电行业作为高科技行业,内部每一专业均在科技和信息化进程中受益。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电网建设与作业量与日俱增,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也必然借助信息化工具来提高效率。安全监督部门需要根据现场施工作业点的风险高低、路途远近等要素做出决策,安排合适的安全监督人员到达现场,确保现场组织、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有效控制风险,达到安全监督的目的。本文基于国内外现状,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原理及方法,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风险评估方法普遍得到应用的前提下,结合南方电网公司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概括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和特点,比较了各类定量、定性和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的优劣,选取最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现场施工作业进行评级,并最终通过施工点分布地图管理系统作为载体实现上述功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施工点分布地图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现场施工作业的计划管理和风险管理。通过计划管理有效避免了非计划性工作和超量工作可能造成的安全监管失控;通过风险管理确保了安全监管有的放矢,根据风险高低投入相应资源,实现了差异化的安全监督。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完备、可视化程度高、实用性强,有效促进了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从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测控制转变,很好地为安全监督工作服务,提升了供电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宋波[8](2013)在《CRPCS安全文化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等尖端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能源已经成为了时下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关键因素。无论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还是从微观角度分析,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运营不仅是电力企业的自身问题,而且还和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关系。就现况而言,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国内外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运营的基本保障点,更是促进电力企业良性循环、努力构筑和谐用电环境的源泉。因而,认真分析和思考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寻找对策来予以解决,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如此,本课题以“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简称:CRPCS)为例,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对该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构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首先,本课题对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安全行为科学、员工激励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理论的概念及在电力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接着,结合实地考察、实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公司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该公司的安全管理成绩和所存问题;而后,提出“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该企业出现安全管理问题主要诱因的结论;最后,结合“员工激励理论”和“企业安全建设理论”对CRPCS的安全文化构建提出一些改善性建议,以为提高诸如这样的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略尽绵薄之力。
王宏谦[9](2013)在《热电联供电厂生产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安全是企业生产永恒的主题,风险评估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手段。为响应国家号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做好安全风险评估是现代企业的首要任务。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针对生产设备做了详尽的安全风险评估以保障生产安全连续运作。本文首先介绍了热电厂的主要概况并对其生产设施及其性能参数和生产流程做了相关说明。针对热电厂生产设备的情况,将系统分为:燃料系统、燃料制粉设备及其系统、处灰渣设备及其系统、脱硫设备及其系统、热力系统、水工及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供热设备及其系统单元和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作为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结合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评价系统进行物料危险性辨识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根据评价的范围和生产的流程划分评价单元,并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安全检查表法(SCL)、事故树分析(FTA)评价方法和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安全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与标准比对,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张阳[10](2013)在《火力发电厂水汽监督事故树分析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根据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的特点,采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方法,简洁形象的表示出水质异常状态和各种原因之间因果关系及逻辑关系,对水质异常隐患进行定性分析,找出了影响水、汽品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处理水质异常的措施流程,从而提前预防设备和水汽系统结垢、积盐、腐蚀,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同时对节能减排起到促进作用。
二、电力生产事故树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生产事故树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炭黑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炭黑尾气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1.3 安全评价的概述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项目情况及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2.1 验收项目概况 |
2.2 项目厂址、总体布局及建构筑物情况 |
2.3 主要生产及辅助系统情况 |
2.4 安全管理现状 |
2.5 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单元划分 |
3.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及辨识过程 |
3.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 |
3.3 厂址、总体布局及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3.4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
3.6 评价单元的划分 |
3.7 本章小结 |
4 炭黑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定性与定量评价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 周边环境、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评价 |
4.3 生产系统各单元及其设备评价 |
4.4 发电机及电气系统单元评价 |
4.5 辅助系统各单元评价 |
4.6 安全管理单元评价 |
4.7 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总结 |
4.8 本章小结 |
5 安全对策研究 |
5.1 制定安全对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5.2 项目的安全对策措施 |
5.3 补充充安全对策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HFACS的电力生产人因事故研究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电力行业的人因研究现状 |
1.2.1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
1.2.2 人因失误研究现状 |
1.2.3 电力行业人因失误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Reason模型 |
2.2 HFACS模型 |
2.2.1 HFACS模型概述 |
2.2.2 HFACS的框架 |
2.2.2.1 不安全行为 |
2.2.2.2 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 |
2.2.2.3 不安全的监管 |
2.2.2.4 组织影响 |
2.2.3 HFACS模型的应用 |
第3章 电力生产事故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 |
3.1 电力生产事故类型 |
3.1.1 电力生产(含基建)人身伤亡事故 |
3.1.2 电力设备事故 |
3.1.3 电网事故 |
3.2 电力生产事故人因失误分析与分类系统 |
3.3 事故统计分析 |
3.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3.4.1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步骤 |
3.4.2 电力生产事故各原因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3.4.3 事故起数与原因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3.4.4 各层次原因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3.5 卡方检验与让步比分析 |
3.5.1 卡方检验 |
3.5.2 让步比分析 |
3.5.3 分析结果 |
第4章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4.1.1 需求分析 |
4.1.1.1 系统用户分析 |
4.1.1.2 系统功能及性能需求分析 |
4.1.2 系统总体规划 |
4.1.2.1 运行环境 |
4.1.2.2 系统功能结构 |
4.1.3 系统业务流程 |
4.2 电力生产事故数据库设计 |
4.2.1 电力生产事故数据库信息 |
4.2.2 事故编码 |
4.2.3 数据表属性 |
4.3 电力生产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4.3.1 系统代码模块 |
4.3.2 程序客户界面介绍 |
4.4 系统不足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1:电力生产事故HFACS模型 |
(3)基于政企联合视角的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
1.2.2 电力系统应急处置研究现状 |
1.2.3 群决策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
2.1 危机管理理论 |
2.1.1 危机概述 |
2.1.2 危机管理概述 |
2.1.3 危机管理的过程 |
2.1.4 政府危机管理 |
2.2 群决策理论概述 |
2.2.1 群决策的意义 |
2.2.2 群决策的概念与定义 |
2.2.3 群决策理论基础 |
2.2.4 群决策方法 |
2.2.5 群决策支持 |
2.3 风险评价理论及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群决策的主体分析:政企合作博弈下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
3.1 政府与电力企业合作的必要性 |
3.2 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博弈均衡 |
3.2.1 博弈论在政府与电力企业合作关系中的引入 |
3.2.2 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博弈模型 |
3.2.3 博弈模型的分析讨论 |
3.2.4 政府与电力企业间博弈均衡的结论和建议 |
3.3 风险评估中政府与电力企业之间关注目标差异引起的博弈关系 |
3.3.1 目标差异在电源与电网结构问题上引起的博弈 |
3.3.2 目标差异在电力系统应急处置方面引起的问题的博弈 |
3.3.3 政府与电力企业间在目标差异问题上实现博弈均衡的建议 |
3.4 政府与企业合作下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的新体系 |
3.4.1 现有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其存在的缺陷 |
3.4.2 政企合作的应对灾变的电力安全风险评估新体系 |
3.5 本章小结 |
4 群决策的对象分析:电网危机分析与风险评价指标构建 |
4.1 电网危险源的识别 |
4.1.1 电网危机的特征 |
4.1.2 电网危机产生的根源 |
4.1.3 电网危险源的分类 |
4.2 电网危机的预警 |
4.2.1 电网危机预警的原则 |
4.2.2 电网危机预警的方法 |
4.3 电网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4.3.1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原则 |
4.3.2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
4.3.3 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第四级指标 |
4.3.4 第四级指标的无量纲化原则 |
4.3.5 指标计算的数据来源 |
4.4 本章小结 |
5 群决策的方法分析:电网风险评价与危机预警模型与应用 |
5.1 基于D-S证据理论电网突发事件分级评价模型 |
5.1.1 电网突发事件分级的特点 |
5.1.2 电网突发事件分级的作用 |
5.1.3 电网突发事件分级研究框架 |
5.1.4 证据理论 |
5.1.5 分级评价模型 |
5.2 基于AHP的电网安全风险评价 |
5.2.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5.2.2 综合指标的计算过程 |
5.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电网预警应用 |
5.3.1 知识的含义 |
5.3.2 粗糙集合的定义 |
5.3.3 知识的化简 |
5.3.4 决策表与决策规则 |
5.3.5 决策表的属性约简算法 |
5.3.6 电网故障预警的决策表约简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6 群决策的方案分析:基于政企联合的电网应急预案 |
6.1 我国电网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建设现状 |
6.1.1 应急预案体系概述 |
6.1.2 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
6.2 电网应急预案的编制 |
6.2.1 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 |
6.2.2 应急预案的编制特点 |
6.2.3 应急预案编制步骤 |
6.2.4 我国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
6.2.5 中美两国应急预案编制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
6.2.6 对我国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的分析 |
6.3 政企联合的电网应急预案 |
6.3.1 危机预防与准备 |
6.3.2 危机应急反应 |
6.3.3 恢复重建体系 |
6.4 联合应急预案的应用:电网冰灾恢复抢修模式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科研成果 |
致谢 |
(4)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文章主要内容 |
第2章 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2.1 风险管理的含义 |
2.2 风险管理的流程 |
2.2.1 风险识别 |
2.2.2 风险分析 |
2.2.3 风险防控 |
2.3 风险辨识的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现场事故规律分析 |
3.1 施工现场风险构成 |
3.1.1 人身安全风险 |
3.1.2 电网安全风险 |
3.1.3 设备安全风险 |
3.2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影响因素 |
3.2.1 人员因素 |
3.2.2 管理因素 |
3.2.3 作业环境因素 |
3.2.4 设备工具因素 |
3.3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
3.3.1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统计 |
3.3.2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施工现场风险辨识 |
4.1 施工现场风险辨识的原则及方法 |
4.1.1 施工现场风险辨识的原则 |
4.1.2 施工现场风险辨识的方法 |
4.2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风险识别 |
4.3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 |
4.3.1 事故树分析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
4.3.2 施工作业现场事故树编制 |
4.3.3 施工现场事故树定性分析 |
4.3.4 施工现场事故树定量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施工现场风险防控 |
5.1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控指导思想 |
5.1.1 采用隐患排查方法减少风险 |
5.1.2 采取技术措施降低风险 |
5.1.3 采取组织措施降低风险 |
5.1.4 采取管理措施降低风险 |
5.2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
5.2.1 编制作业风险辨识与防范手册 |
5.2.2 应用作业风险辨识与防范手册 |
5.3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控实施 |
5.3.1 作业标准化 |
5.3.2 开展反违章工作 |
5.3.3 进行安全检查 |
5.4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控组织 |
5.4.1 “双核制”风险防控组织要求 |
5.4.2 “双核制”风险防控组织流程及内容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李家站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实例分析 |
6.1 李家站风险管理 |
6.2 李家站风险管理的改进方向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电力营销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可能的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风险管理与电力营销安全相关理论 |
2.1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1 风险定义及特征 |
2.1.2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
2.1.3 风险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 |
2.1.4 风险管理的程序 |
2.2 电力营销相关理论 |
2.2.1 电力营销定义及目标 |
2.2.2 电力营销基本业务 |
2.2.3 电力营销工作特点 |
2.2.4 电力营销安全 |
2.3 电力营销安全分析方法 |
2.3.1 对比分析法 |
2.3.2 结构分析法 |
2.3.3 回归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力营销安全事故风险辨识 |
3.1 电力营销分析的内容 |
3.2 电力营销安全分析的数据源 |
3.3 电力营销安全风险识别需考虑的因素 |
3.4 电力营销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 |
3.4.1 流程图法 |
3.4.2 安全检查表法 |
3.4.3 事故树分析法 |
3.5 电力营销安全风险辨识的结果 |
3.5.1 生产安全 |
3.5.2 经营安全 |
3.5.3 服务安全 |
3.5.4 系统安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保定市供电公司营销安全风险分析 |
4.1 保定市供电公司营销部现状分析 |
4.1.1 保定市供电公司营销部概况 |
4.1.2 保定市供电公司营销安全存在的问题 |
4.2 供电企业营销安全风险分析基础体系 |
4.2.1 电力营销风险分析的方法 |
4.2.2 事故树编制的基本步骤 |
4.2.3 事故树编制的方法和程序 |
4.3 保定市供电公司营销安全事故树的编制及分析 |
4.3.1 基本认识 |
4.3.2 最小割集法 |
4.3.3 电力营销生产安全事故树分析 |
4.3.4 电力营销经营安全事故树分析 |
4.3.5 电力营销服务安全事故树分析 |
4.3.6 电力营销系统安全事故树分析 |
4.4 经营安全风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立供电企业的营销安全管理体系 |
5.1 建立供电企业营销生产安全管理体系 |
5.1.1 建章建制,各类现场有据可依 |
5.1.2 实施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
5.1.3 专业引领开展风险辨识工作 |
5.1.4 加强配网生产计划的刚性管理 |
5.1.5 建立安全评价体系 |
5.1.6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5.2 建立供电企业营销经营安全管理体系 |
5.2.1 电能量采集系统实用化保障电量安全 |
5.2.2 多措并举保障电费、账务安全 |
5.2.3 有效监督经营风险,建立健全稽查监控体系 |
5.3 建立供电企业营销服务安全管理体系 |
5.3.1 使员工形成专业管理的理念 |
5.3.2 制定专业管理的目标 |
5.3.3 建立供电服务PDCA闭环管理 |
5.3.4 建立绩效考核的责任体制 |
5.3.5 开展供电服务第三方监督评价活动 |
5.4 建立供电企业营销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
5.4.1 在管理上提高系统安全性 |
5.4.2 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 |
5.4.3 在技术上提高系统安全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成果 |
致谢 |
(6)某大型电厂人因意外事件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事故理论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人因意外事件现状及问题 |
2.1 现状分析 |
2.2 存在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
3.1 要因分析 |
3.2 管理不到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3.3 执行不到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策实施及效果评估 |
4.1 组织实施防范对策 |
4.2 实施效果评估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施工点分布地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实际意义 |
1.2 地图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方法概述 |
2.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2.2 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的目标和功能 |
2.2.1 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的运行目标 |
2.2.2 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
2.3 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2.3.1 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
2.3.2 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体现 |
2.4 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 |
2.4.1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
2.4.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
2.4.3 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 |
2.4.4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传输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
3.1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
3.2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风险评估方法 |
4.1 定量分析方法 |
4.2 定性分析方法 |
4.2.1 安全检查表法 |
4.2.2 矩阵分析法 |
4.2.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4.2.4 定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
4.3 半定量分析方法 |
4.3.1 概率风险评估方法 |
4.3.2 打分安全检查表法 |
4.3.3 工作危害分析法 |
4.3.4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
4.3.5 事故树分析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施工点分布地图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功能 |
5.1.2 系统逻辑结构 |
5.1.3 系统部署结构 |
5.1.4 技术特色 |
5.1.5 图形展示基本功能 |
5.1.6 施工作业信息点应用功能 |
5.1.7 扩展信息关联 |
5.2 系统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
5.3 施工点分布地图管理系统界面展示 |
5.3.1 登录界面 |
5.3.2 图形界面 |
5.3.3 业务界面 |
5.4 系统应用的效益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8)CRPCS安全文化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相关理论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
2.1.1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的概念 |
2.1.2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3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电力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
2.2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 |
2.2.1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的概念 |
2.2.2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在电力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
2.3 员工行为激励理论 |
2.3.1 员工行为激励的基本概念 |
2.3.2 行为激励的过程 |
2.3.3 行为激励的主要原则 |
2.3.4 员工安全行为激励的理论 |
2.3.5 员工安全行为激励方法 |
2.4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 |
2.4.1 安全文化概述 |
2.4.2 科学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理论 |
2.4.3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在电力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
2.5 科学安全生产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必要性 |
2.6 小结 |
第三章 CRPCS公司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CRPCS公司简介 |
3.1.1 CRPCS公司设备简介 |
3.1.2 CRPCS公司装机容量 |
3.1.3 CPRCS发电量及售电量 |
3.1.4 CRPCS运营模式 |
3.2 我国火电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问题 |
3.2.1 火电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
3.2.2 火电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CRPCS公司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CRPCS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证调查 |
3.3.2 CRPCS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所存问题 |
3.3.3 CRPCS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4 CRPCS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已解决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针对CRPCS公司的实施建议和问题解决方案 |
4.1 对于CRPCS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改善的实施建议 |
4.1.1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理念 |
4.1.2 应用员工激励机制 |
4.2 对于CRPCS企业后续持续发展的趋势展望及需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应用价值 |
5.3 后续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公司安全文化构建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热电联供电厂生产设施安全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
第二章 热电厂生产设施介绍及风险评估范围 |
2.1 热电产概况 |
2.1.1 基本概况 |
2.1.2 地理位置 |
2.1.3 厂址条件 |
2.1.4 厂区总平面布置 |
2.1.5 主厂房的布置 |
2.2 热电厂主机参数及生产流程介绍 |
2.2.1 评估范围内主机参数 |
2.2.2 热电厂生产设施生产流程 |
第三章 热电厂主要生产系统流程 |
3.1 热电厂主要生产系统流程介绍 |
3.1.1 燃料系统 |
3.1.2 燃料制粉设备及其系统 |
3.1.3 除灰渣设备及其系统 |
3.1.4 脱硫设备及其系统 |
3.1.5 热力系统 |
3.1.6 水工及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3.1.7 供热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3.1.8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
3.2 主要设备汇总 |
第四章 安全风险评估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4.1 系统内主要物料的危险性 |
4.1.1 天然气 |
4.1.2 燃煤 |
4.1.3 高温、高压蒸汽及水 |
4.1.4 轻柴油 |
4.1.5 汽轮机油 |
4.1.6 抗燃油 |
4.1.7 石灰石 |
4.1.8 本工程其它危险化学品及燃料 |
4.2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
4.2.1 燃料系统 |
4.2.2 制粉设备及其系统 |
4.2.3 锅炉设备及其系统 |
4.2.4 除灰渣贮运设备及其系统 |
4.2.5 脱硫设备及其系统 |
4.2.6 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 |
4.2.7 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 |
4.2.8 供热系统 |
4.2.9 特种设备 |
4.2.10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4.3 评价范围内重大危险辨识 |
4.3.1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
4.3.2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
第五章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
5.1 评价单元的划分 |
5.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5.2.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
5.2.2 安全检查表法(SCL) |
5.2.3 事故树分析(FTA)评价方法 |
5.2.4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
第六章 定性、定量安全风险评估 |
6.1 采用预先危险性法进行评价 |
6.1.1 燃料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1.2 制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1.3 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1.4 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1.5 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1.6 除灰、渣设备及其系统单元系统 |
6.1.7 脱硫设备及其系统单元系统 |
6.1.8 供热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 |
6.2.1 燃料系统单元 |
6.2.2 制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3 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4 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5 化学水处理及水工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6 除灰渣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7 脱硫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8 供热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6.2.9 消防系统 |
6.3 采用事故树法进行评价 |
6.3.1 “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树 |
6.3.2 燃煤锅炉灭火后炉膛爆炸事故树评价 |
6.3.3 汽轮机超速事故树评价 |
6.4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 |
6.4.1 单元固有危险指数计算 |
6.4.2 单元补偿后危险指数的计算 |
6.4.3 单元危险指数计算结果汇总 |
6.4.4 危险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
第七章 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7.1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评价结果分析 |
7.2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评价结果分析 |
7.3 采用事故树法评价结果分析 |
7.4 采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八章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相关照片 |
附录 B 法规、文件 |
B-1 国家法律、法规 |
B-2 政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
B-3 地方性法规 |
B-4 国家标准 |
B-5 电力行业标准、规范 |
B-6 其他标准、规范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电力生产事故树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炭黑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D]. 纪志昊.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2]基于HFACS的电力生产人因事故研究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D]. 刘雅. 南华大学, 2017(04)
- [3]基于政企联合视角的电网应急管理群决策研究[D]. 张一飞. 武汉大学, 2014(06)
- [4]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研究[D]. 牛丙震.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5]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电力营销安全研究[D]. 刘美龙.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6]某大型电厂人因意外事件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D]. 魏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6)
- [7]施工点分布地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胡健宁.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8]CRPCS安全文化构建研究[D]. 宋波.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
- [9]热电联供电厂生产设施安全风险评估[D]. 王宏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10]火力发电厂水汽监督事故树分析方法探讨[J]. 张阳. 应用能源技术,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