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楠迪扬[1](2022)在《“全响应”政府回应机制:基于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的经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阻碍政策执行以及政府有效回应社会的重要因素。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自2019年正式运行以来,有效提升了全市范围内各级政府的回应能力。12345市民服务热线构建了信息发现机制、信息下达机制、信息上传机制、压力感知机制,在四个机制同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政府对市民诉求实现了近乎"全响应"的回应效果。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热线联动社会力量,在行政执行系统外部搭建信息循环机制,形成"政策执行靠内部、信息发现和回馈两端靠社会"的信息闭环机制,有效地破解了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徐玉德,刘杨晖,刘剑民[2](2021)在《审计报告改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传统审计报告的模式化披露无法满足投资者价值信息获取需求,"审计期望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基于2016年12月颁布的新审计报告准则,选取A+H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审计报告改革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审计报告改革会显着降低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目越多,权益资本成本越低;审计报告改革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内部控制水平低、媒体环境差以及代理冲突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这不仅为审计报告改革的经济后果提供了证据,而且对于提高投资者决策效率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解维敏,吴浩,冯彦杰[3](2021)在《数字金融是否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文中指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受到政府与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年来,数字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金融能否发挥科技赋能金融的优势进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金融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显着地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而且,本文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对年龄较小、规模较小、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是更为显着的,数字金融能够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是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充分的资金支持、缓解信息不对称与降低民营企业委托代理成本,进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本文研究为评价我国数字金融的经济后果增添了新的证据,也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对策启示.

王薇[4](2021)在《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存在显着缺陷。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均侧重于对利率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往往忽视了银行信贷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及经济波动的影响。党的十九大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增长。一方面尽力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背景,本文在推导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总量调控、结构优化、价格传导、风险累积四个维度展开实证分析,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视角探究了信贷供给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发现信贷供给增加能够短期内带动投资水平迅速上升并促进资本存量的长期积累,信贷供给对投资存在扩张性影响,但会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使得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在长期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基于GAS过程的时变转移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回归(MS-GAS-TVTP)模型对我国信贷供给波动和产出波动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时变转移分析发现,在经济衰退初期,信贷供给波动表现出强烈的“顺周期”特征,经济环境恶化会在短期内导致信贷紧缩,但随着信贷扩张政策的逐步实施,信贷供给对产出的引导效应逐渐显现。基于时变协整模型对信贷供给与产出的动态联动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之间同向动态联动,信贷扩张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收缩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衰退程度,信贷供给对产出的时变影响系数在长期基本趋于稳定,二者趋于长期均衡。其次,考虑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对宏观经济可能存在非对称影响效应,本文进一步从产出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应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展开探究。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期,可以通过扩张信贷的方式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平稳增长;在经济扩张期,信贷扩张对产出的带动效果会随着产出总量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减弱,并加剧通货膨胀;信贷收缩虽然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但无法完全抵消信贷扩张带来的通胀风险,并且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期限结构视角应用SV-TVP-FAVAR模型探究了推动我国产出增长和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的信贷供给根源。研究发现,我国中长期信贷供给增加虽然能够显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同时对通货膨胀也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非金融企业中长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未能占据优势;相较于中长期信贷,我国短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不具优势,我国短期住户消费信贷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存在逐渐减弱的负向影响,并且不会引起强烈的通货膨胀效应,证实了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的可行路径之一。随后,本文进一步基于价格传导视角运用贝叶斯估计的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ST-B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状态下信贷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不同时期我国信贷价格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在经济衰退期,信贷价格下调能够引导第二、三产业投资和消费增加,进而从需求侧驱动经济增长,信贷价格政策的传导渠道基本畅通,政策基本有效。在经济扩张期,我国利率市场化尚不完全且居民储蓄率水平相对较高,存在“金融抑制”和“消费抑制”双重抑制现象,因此我国信贷价格下调仅能通过促进第三产业投资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投资和消费的传导渠道均存在梗阻,极大地降低了信贷价格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接下来,本文进一步基于风险累积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分析了信贷风险累积对我国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累积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均呈现出抑制效应,但影响强度随经济下行程度加深逐渐增强,并且信贷风险累积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最为强烈。信贷供给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信贷风险累积程度下表现出显着的异质性。当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经济目标时,信贷风险累积水平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为了追求低不良水平过分惜贷,也不能为了投资扩张过度放贷。当以“稳定物价、促进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时,应全力避免过度放贷和过度负债,同时加强贷款发放前后的审慎监管,尽量减少非理性的竞争行为和代际遗忘,尽可能降低银行资产中的不良资产规模,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流程。最后,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为更好地完善“双支柱”框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显着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效果,但会形成通货膨胀问题,因此,需要在“促增长”和“稳通胀”目标中进行取舍。在经济平稳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但信贷监管政策的动态调整不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显着影响,二者可以各自调控,能够同时实现“稳增长、稳通胀、稳金融”三大目标。在经济过热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存在“政策冲突”,二者难以在动态调控中同时实现“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两政策配合能够同时实现“稳金融、降通胀”的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增长”,是经济过热期最优的政策协调模式。除此之外,货币政策在金融稳定目标的调控上不具优势,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还是应以信贷监管政策为主。

刘丽莉,刘志鹏[5](2021)在《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如何缓解?——以脱贫攻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纵向间政府关系的重要特征。研究以脱贫攻坚背景下的纵向政府间信息沟通为例,分析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缓解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和二手资料收集等方法阐释了缓解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的四种信息沟通机制,全景展示脱贫攻坚期间科层制结构和议程设置的变化。研究发现,目前科层系统中存在四类信息的上下流动:一是下派干部实现扶贫标准的沟通;二是下派干部分级反馈资源需求信息;三是地方政府在变通执行中探知上级给予的政策空间;四是上级政府允许基层政府表达工作意图。信息的流动呈现出一种"控制性沟通"的机制,由于精准扶贫带来的持续高问责压力,促使各级官员信息沟通的意愿和方式发生改变,最终使我国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得以缓解。研究为科层制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和研究视角,同时也为科层制变化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增强了对科层制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理解。

辛松和[6](2021)在《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成因及消解方式》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俱乐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双方都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实现自身利益而导致逆向选择,因此如何消解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对促进运动员转会以及发展我国职业足球都有着重要意义。借助委托代理理论,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成因及消解方式进行探析,认为在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中主要存在隐藏转会信息、隐藏转会行动两种不同逆向选择,其成因既与俱乐部自身内部因素有关,还与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市场外部的不确定因素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完善多元制度体系、建构多边治理机制、提升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管理能力、采取职业足球联盟一体化等消解逆向选择的具体思路。

张善超,李宝庆[7](2021)在《信息不对称理论视域下新高考改革的困境及突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承担着实现教育公平、人才培养和为国选才的使命。为推动高中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国家于2014年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帷幕。由于新高考改革信息质量不对称、高校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驱动,新高考改革遭遇了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偏差、选考科学性不足、利己行为等困境。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视角研究发现,多级委托—代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信息不完整条件下学生与高校的"逆向选择"、契约精神与约束制度弱化下的"道德困境"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拓宽改革信息的传递渠道与交流平台、释放有效招考信息与筛选信号、建构完善的监督预警机制与弘扬契约精神,是改革突破上述困境的有效之策。

陈小林[8](2021)在《机构投资者、业绩承诺与并购绩效》文中指出

覃茂[9](2021)在《“督查悖论”:脱贫攻坚督查制度运行偏差研究 ——基于桂中M县“三榜问效”制度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罗飘[10](2021)在《儒家文化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全响应”政府回应机制:基于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回应难题
二、案例选择:12345热线“接诉即办”
三、破解“信息不对称”:12345热线“接诉即办”回应机制
    (一)信息发现机制
        1. 信息整合和覆盖能力。
        2. 信息接收能力。
        3. 技术支撑能力。
        4. 信息保真能力。
    (二)信息下达机制
        1. 指令分发能力。
        2. 执行督办能力。
        3. 限时执行能力。
    (三)信息上传机制
        1. 回应效果获悉能力。12345热线通过建立“双
        2. 信息回流能力。
    (四)压力感知机制
        1. 领导能力。
        2. 绩效考核能力。
        3. 激励能力。
四、讨论与展望:从社会驱动到主动治理

(2)审计报告改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1.变量定义
        (1)权益资本成本
        (2)审计报告改革与关键审计事项
        2.研究模型
        3.控制变量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进一步测试
        1.基于不同关键审计事项数目的检验
        2.基于不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检验
        3.基于不同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检验
        4.基于不同的媒体环境的检验
        5.基于不同的代理冲突的检验
    (四)内生性测试
        1.倾向得分匹配测试(PSM)
        2.安慰剂测试
    (五)稳健性测试
        1.替换衡量指标的稳健性测试
        2.扩大样本量的回归
        3.公司-年份双向聚类回归处理
        4.2%分位缩尾处理
        5.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六、结论与启示

(4)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信贷供给总量的经济效应
        1.2.2 信贷供给结构的经济效应
        1.2.3 信贷供给价格的经济效应
        1.2.4 信贷风险累积的经济效应
        1.2.5 信贷供给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
    1.3 主要研究目标、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贡献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贡献
第2章 信贷供给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
    2.1 信贷供求理论
        2.1.1 宏观信贷供求理论
        2.1.2 微观信贷供求理论
    2.2 信贷价格理论
        2.2.1 可贷资金理论
        2.2.2 金融抑制理论
    2.3 信贷风险理论
        2.3.1 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2.3.2 金融脆弱性理论
    2.4 信贷配给与信贷传导理论
        2.4.1 均衡配给理论
        2.4.2 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理论
        2.4.3 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理论
第3章 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与产出的动态关联分析
    3.1 基于DSGE模型我国信贷供给的微观传导机制分析
        3.1.1 模型设定
        3.1.2 模型均衡
        3.1.3 参数校准与模拟分析
    3.2 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的波动特征及动态关联性分析
        3.2.1 MS-GAS-TVTP模型与TVP-VECM模型原理
        3.2.2 我国产出与信贷波动的阶段性变迁识别及时变转移分析
        3.2.3 动态关联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信贷供给总量与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1 信贷供给总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4.2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分析
        4.2.1 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原理
        4.2.2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及平稳性检验
        4.2.3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产出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2.4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3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3.1 SV-TVP-FAVAR模型原理
        4.3.2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3 我国信贷供给短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4 我国信贷供给中长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信贷供给价格传导机制及其非线性效应分析
    5.1 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5.1.1 投资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1.2 消费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2 ST-BVAR模型原理
        5.2.1 ST-BVAR模型设定
        5.2.2 ST-BVA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5.3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价格对经济增长的两阶段传导效应分析
        5.3.1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与经济周期波动区制识别
        5.3.2 第一阶段信贷价格对投资与消费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3.3 第二阶段投资与消费对产出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1 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
    6.2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2.1 理论机制分析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2.3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3 不同信贷风险水平下信贷调控宏观经济有效性分析
        6.3.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3.2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影响机制分析
    7.2 信贷监管的不同强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7.2.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7.2.2 经济增长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3 物价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4 金融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如何缓解?——以脱贫攻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及其缓解
    (一)信息不对称与科层制
    (二)我国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缓解的机制
三、实证分析:从模糊到清晰的信息
    (一)下派干部增加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缓解
        1.标准信息的沟通
        2.资源需求的对接
    (二)基层政府议程设置改变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缓解
        1.政策空间的探知
        (1)对上试探与反馈。
        (2)对下授意与试验。
        (3)政策空间的确认。
        2.脱贫意图的表达
四、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机制讨论
五、结论

(6)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成因及消解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1.1 委托代理理论与逆向选择
    1.2 相关文献回顾
2 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情况分析
    2.1 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事实陈述
    2.2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事实陈述
3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成因
    3.1 俱乐部内在原因
    3.2 转会信息共享市场外在原因
4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消解方式
    4.1 完善多元制度体系
    4.2 建构多边治理机制
    4.3 提升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管理能力
    4.4 采取职业足球联盟一体化策略
5 结 语

(7)信息不对称理论视域下新高考改革的困境及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新高考改革困境的多元表征
    (一)信息质量不对称下利益相关者对改革的认知偏差
    (二)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性下高校与学生选考科学性不足
    (三)利益驱动下利益相关者的利己行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新高考改革困境的原因探析
    (一)多级委托—代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 损耗”
    (二)信息不完整条件下学生与高校的“逆向选择”
    (三)契约精神与约束制度弱化作用下的 “道德困境”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新高考改革困境的规避之策
    (一)拓宽改革信息的传递渠道与交流平台
    (二)释放有效招考信息,发送筛选信号
    (三)建构完善的监督预警机制,弘扬契约精神

四、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响应”政府回应机制:基于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的经验分析[J]. 张楠迪扬. 行政论坛, 2022
  • [2]审计报告改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J]. 徐玉德,刘杨晖,刘剑民.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1
  • [3]数字金融是否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约束?[J]. 解维敏,吴浩,冯彦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1
  • [4]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王薇. 吉林大学, 2021(01)
  • [5]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如何缓解?——以脱贫攻坚为例[J]. 刘丽莉,刘志鹏. 公共行政评论, 2021(04)
  • [6]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转会信息共享的逆向选择成因及消解方式[J]. 辛松和. 体育与科学, 2021(04)
  • [7]信息不对称理论视域下新高考改革的困境及突破[J]. 张善超,李宝庆. 大学教育科学, 2021(04)
  • [8]机构投资者、业绩承诺与并购绩效[D]. 陈小林. 石河子大学, 2021
  • [9]“督查悖论”:脱贫攻坚督查制度运行偏差研究 ——基于桂中M县“三榜问效”制度的个案研究[D]. 覃茂.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10]儒家文化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D]. 罗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标签:;  ;  ;  ;  ;  

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