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球教学中“钻球”错误动作的纠正(论文文献综述)
邓佳伟[1](2020)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气排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1984年,气排球由呼和浩特集宁铁路局创造,其最先只是为了丰富退休老人的生活,促进老年人身心的全面发展。经过36年的推广,气排球运动已经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参与的人群也由老年人逐渐向青少年发展,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气排球运动的教学方法大都还在沿用着硬排的常规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兴的运动项目两者相结合,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实践能力上,是否比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更加出色。同时,也尝试丰富和充实气排球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研究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选报气排球选修课的学生(两个气排球选修班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男生20人,共计4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前对学生的身体体态、专项身体素质、气排球自垫、自传技术动作进行测试,显示两组无显着性差异,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气排球垫、传、扣、发四项基本技术动作、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如下:1、实验组学生在四分之一米字移动专项提升效果与对照组测试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助跑摸高、掷羽毛球项目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提升效果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教学实验后,实验组的学生在四项气排球基本技术考核中取得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的学生。两组学生在四个项目的最终成绩、技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传球与扣球中,两组学生达标成绩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认可程度更高,练习效果也更好,学习氛围也明显比对照组更好。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提高了课堂中技术动作的学习效率。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复习巩固的积极性要优于对照组的学生,提高了学生气排球选修课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运动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张如祥[2](2020)在《“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熟练地掌握该技术动作。随着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地推进,传统地教师讲解技术,示范动作,学生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更是受到越来越严峻地挑战,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深化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近些年在体育教学中,双侧练习和视频反馈逐渐出现在体育课堂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双侧练习和视频反馈来自两种不同的机制,即双侧迁移理论和反馈原理,同时发现两种机制结合参与体育技术教学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如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难度大、要求高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为出发点,将双侧练习和视频反馈进行结合,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教学,探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的可行性,从而验证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效果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为今后在该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选取首都体育学院2018级本科体教专业1班和4班学生,共计40人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地教学。实验组学生采用双侧练习结合视频反馈的方法进行常规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常规教学;在实验教学进行到第7周进行铅球运动技能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铅球投掷成绩和铅球技评成绩。在实验教学进行到第12周,进行铅球运动技能的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铅球投掷成绩、铅球技评成绩以及通过视频分析软件对铅球关键技术(滑步距离、滑步速度、器械与身体两重心距离、器械垂直投影点到左脚间距、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出手初速度)进行解析,并将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为本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研究结果:通过12周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的干预教学,实验组学生在投掷成绩和技评成绩方面具有显着性提高(P<0.05);通过对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相比于对照组学生在投掷成绩和技评成绩方面提高更显着(P<0.05);通过对比背向滑步推铅球各阶段技术发现,实验组学生在滑步距离、滑步速度、两重心距离以及器械垂直投影点到左脚间距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通过对比铅球出手瞬间相关指标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出手高度、角度、初速度方面更有利于创造优异成绩。通过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效果地调查得出:学生对双侧视频反馈法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给予了较高地评价,更加愿意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析,验证了采用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具有可行性。2.采用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可以使学生快速、正确、熟练地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提高铅球投掷成绩、技评成绩,从而实现铅球教学效果的更优化。3.采用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可以充分发挥双侧练习迁移的作用和视频反馈实时性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铅球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还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和纠正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有利于关键技术的提高,使技术动作表现合理。4.采用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有利于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较好的结合起来,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王小伟[3](2019)在《辅助器材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文中指出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排球教学时应合理运用辅助器材,帮助学生提升排球技能,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围绕辅助器材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
李媛媛[4](2019)在《弹力带在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实现教学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再拘于传统教学方法。而体育是一门特殊学科,教学实现形式多为实践教学,所以对于教学中练习方法的创新自然必不可少。现阶段,排球各项技术练习方法多为徒手模仿及完整基本技术练习,忽略个别技术细节,在练习中学生无法形成准确的空间感觉及本体感觉,易形成错误动作。且传统教学方法中对于错误动作多采用语言提示、讲解示范进行纠错,学生无法感知正确动作,练习中为保证教学全面性,教师无法针对个人进行长时间的纠错,纠错难度较大。为解决排球教学中这一实际问题,本文以弹力带结合球网兜及尼龙绳制作简易经济又实用的辅助练习器,设计辅助练习,旨在帮助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感知空间感,纠正错误动作,形成正确本体感觉。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弹力带在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进行传、垫、扣、发四项技术的技能引导、技能纠错、技能巩固练习方法的设计,对XX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级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排球教学中应用弹力带进行技术引导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掌握技术动作要点,引导学生明确动作完成顺序,快速的建立一个清晰的动作认知,进而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较快的理解垫球、扣球、发球技术的动作要点,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2、排球教学中应用弹力带进行技术纠错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改正错误动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动作,缩短技术动作掌握的分化阶段。3、排球教学中应用弹力带进行限制参照物练习能够巩固完善学生垫球与扣球的技术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准确率,提高技术动作完成效果及质量加速形成技术动作掌握的自动化。4、排球教学中应用弹力带辅助练习能够使学生快速理解技术动作要领,有效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垫球、扣球、发球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短时高效的教学效果。5、弹力带辅助练习的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简单的单个练习中逐步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臧磊[5](2019)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13-15岁少年学习网球运动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球运动从贵族运动逐步普及发展成大众运动,是一项充满魅力的球类运动,它发源自英国,闻名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近几年,网球在我国也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学校体育中一门试点课程,和其它课程同样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作为新型教学方法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之一。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校网球课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结合网球项目的独特性,以基本动作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实验指标,创新设计出一套适合少年网球教学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验结论分析,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提升中小学校园网球教学水平、促进网球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网球正反手基本技术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除身体素质中的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外的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均优于对照班,两者均存在显着差异。教学实验结束后,研究结果显示:1.在四项身体素质扇形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立定跳远测试方面: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扇形跑测试有显着差异(P<0.05),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差异不显着(P>0.05)。2.在网球正反手基本技术测试方面: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P<0.05)。3.在心理测试方面: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实验研究,可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网球专项身体素质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提升其他身体素质方面无明显差异。2.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网球基本技术稳定性和规范性。3.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网球教学,使学生在运动中更倾向于任务定向,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目标定向状态。结论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运用到少年的网球运动学习当中,取得的成果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成果,但传统教学法在实验后测中的成绩相对实验前也有所提升,因此并不能完全否认传统教学法的作用。此次教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中还尚有不足之处,例如评价体系中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任务的设计可以更加科学多样化,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岳粉燕[6](2018)在《反馈在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铅球普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反馈最早出自控制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各个行业运用广泛,如:电子、科技、医疗……我们的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信息传递以及反馈控制过程,从中可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和强化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学者指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不断反馈,学生进行不断纠错,即反馈-纠错-再反馈-再纠错……最终掌握学习任务的过程。在本研究中运用的反馈主要有三种,正偏离反馈、负偏离反馈和零偏离反馈。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所做的动作给教师一种反馈,教师将来自学生的反馈进行加工之后再反馈给学生,这种反馈可以是零偏离反馈,即学生动作是什么,教师就给学生反馈什么;也可以是正偏离反馈,教师给学生的反馈高于他实际的表现;还可以是负偏离的反馈,教师给学生的反馈低于他实际的表现。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施加的反馈往往是零偏离反馈,认为这种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而忽略了偏离反馈给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正偏离、负偏离和零偏离三种教学反馈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期在有限的单元课内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后续的铅球教学积累经验。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3班和4班,共40人(其中3班为实验组,20人;4班为对照组,也是20人,且均为男生班)进行为期16课时的铅球普修课教学实验。经过实验之后得出:1.实验组技评平均成绩为81.25,对照组为79.97,P值为0.001,P值<0.01,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技评成绩有显着差异;达标成绩,实验组为9.27m,对照组为8.97m,P值为0.063,P值>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达标成绩差异不显着;铅球总成绩,实验组为79.95,对照组为75.98,P值为0.046,P值<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成绩存在显着差异。2.运用视频分析软件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解析之后,发现实验组学生铅球出手高度为1.751,对照组为1.736,P值为0.001,P值<0.01,说明实验组学生的铅球出手高度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出手角度,实验组为38.52°,对照组为33.24°,P值为0.043,P值<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铅球出手高度存在显着差异;出手速度,实验组为5.718,对照组为5.454,P值为0.037,P值<0.05,说明实验组学生的铅球出手初速度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3.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关于偏离反馈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对于三种偏离反馈相结合的反馈方法满意度为90%,基本满意占10%,对照组对于零偏离反馈教学满意度为50%,基本满意占45%,不满意占5%。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铅球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发现实验组学生的铅球学习动机为36.70,对照组为30.57,P值为0.03,P值<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显着差异;学习兴趣,实验组为30.15,对照组为27.93,P值为0.045,P值<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铅球学习兴趣存在显着差异。主要结论:1.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实验组运用三种偏离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采用零偏离反馈教学方法相比,实验组的技评成绩和总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达标成绩总体上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并不显着,说明运用三种偏离反馈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对铅球技术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实验组的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着,说明实验组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好于对照组,与专家对学生的技术评价结果相一致,说明运用三种偏离反馈教学法在关键技术教学上能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3.对于学生铅球总成绩的分析,实验组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都高于对照组,不合格率小于对照组,说明运用三种偏离反馈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于运用零偏离反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关于实施三种偏离反馈教学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能促进自己对铅球技术的理解,有利于自己掌握技术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和无助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学习氛围。5.实验后,对学生的铅球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发现实验组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都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运用三种偏离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用零偏离反馈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高。
刘燕[7](2018)在《手机视频辅助教学在体育院校网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对现代化新时期教育教学逐渐有了新的要求。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步伐,摒弃传统教学法中的种种弊端,结合现代化科技的优势,形成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本论文旨在将视频辅助教学引入到高等院校的网球教学过程当中,重点在于找出适合现代高等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验中予以验证,以期在今后的网球教学当中有所提高,为高校教师进行网球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视频辅助教学手段,是在传统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结合了视频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以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表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生动的画面形象,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所学技术动作要领,加快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达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以广州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网球选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学生的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均无明显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历经32学时的教学实践之后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身体素质及网球基本技术的考核,最终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效果显着,网球基本技术及理论知识都比对照班学生优秀。通过对实验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明显,且视频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法,在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更具优势。2.实验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标准规范网球技术动作,在技术考核中,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及发球技术中的达标情况、技评成绩和理论知识的成绩均好于对照班学生。3.视频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注意力集中,学生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繁,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对照班明显要好。4.视频辅助教学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自学及指导他人的能力。
于洋[8](2018)在《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排球技术中正面上手传球技术是较为关键和基础的技术,排球传球技术中对于手型的要求较高,同时排球手型的教学也一直是传球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结构上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和传球手型练习器应用于教学实验的研究。实验部分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网球专项,轮滑与武术专项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研究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对手型练习器的研制和其运用于教学中的实验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结论1.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发在经历了从第一代试制品到第二代受试版再到最终的第二代实验版,手型练习器最终可以达到最初设计预想,即可以对传球手型要点进行矫正和限制。2.手型练习器的研制从材料,设计理念,实施过程,受试者使用体验都在最终成品中到达了当前阶段的最佳水平,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可知在时间,精力和经济充分的前提下对手型练习器更进一步的完善,将练习器向更广泛的学习者进行推广。二.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教学实验结论1.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发在学生学习传球技术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主性上起到了良性的引导作用。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手型练习器规范传球手型动作,还可以提高学习传球时的注意力并在练习中对所学技术给予思考和研究。2.在排球教学实践中运用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进行传球技术的练习可使学生在理论检测成绩和技术考核中达标率与技评率有所提升,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帮助。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王早平[9](2018)在《高中生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是防守的基础,在排球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排球课程中正面双手垫球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高中生对排球运动兴趣的重点。教师应在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这将会有利于今后学生对排球其他技术的掌握。本文在简述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对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动作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纠正高中学生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错误动作的方法。
林钦[10](2018)在《强化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深深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文章提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转变体育教学观念,主动展示体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体育学科教学,对体育学科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体育学科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二、排球教学中“钻球”错误动作的纠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球教学中“钻球”错误动作的纠正(论文提纲范文)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气排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时代背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新要求 |
1.1.2 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 |
1.1.3 不断探索:气排球新契机 |
1.1.4 成为可能:提供新的教学方式 |
1.1.5 翻转课堂符合未来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气排球 |
2.1.2 体育选修课 |
2.1.3 教学模式 |
2.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
2.2.1 微课程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脑科学”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内关于气排球的现状研究 |
2.3.2 国外对气排球的研究 |
2.3.3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 |
2.3.4 国外对翻转课堂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3.3 本研究整体结构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教学实验前测试结果 |
4.1.1 教学实验前三项专项素质测试结果 |
4.1.2 教学实验前垫球与传球测试结果 |
4.2 教学实验后测试结果 |
4.2.1 教学实验后三项专项素质测试结果 |
4.2.2 实验后垫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3 实验后传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4 实验后发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5 实验后扣球项目测试结果 |
4.2.6 实验后技术成绩结果对比 |
4.2.7 教学过程中教学比赛效果对比 |
4.3 教学实验理论知识掌握对比 |
4.3.1 教学实验后理论成绩对比分析 |
4.3.2 裁判法运用和考核对比 |
4.4 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
4.4.1 学生对气排球课堂的认同感对比分析 |
4.4.2 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对比分析 |
4.4.3 学生对学习和参与气排球运动的态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致谢 |
(2)“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铅球的教学现状 |
1.1.2 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任务 |
1.5 文献综述 |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2 双侧迁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3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1.5.4 双侧视频反馈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教学实验法 |
2.2.6 录像解析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背向滑步推铅球投掷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评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技能形成性评价中技评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技能终结性评价中技评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3.2.3 实验组、对照组形成性评价阶段与终结性评价阶段技评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背向滑步推铅球相关技术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
3.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滑步阶段相关技术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
3.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过渡阶段相关技术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
3.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最后用力阶段相关技术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
3.3.4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最后用力出手瞬间相关技术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
3.4 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
3.4.1 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在实验组学生中的反馈情况 |
3.4.2 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对实验组学生技术学习效果的调查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访谈专家名单 |
附件2:专家访谈相关内容 |
附件3: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件4:影响铅球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的指标筛选专家问卷 |
附件5:实验对象基本信息调查问卷 |
附件6:背向滑步推铅球技评成绩评分标准 |
附件7: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附件8:教学计划安排 |
附件9:实验组教学教案实例 |
附件10:对照组教学教案实例 |
附件11:技术软件分析截图 |
附件12:微信群视频实例 |
(3)辅助器材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排球教学中运用辅助器材的意义 |
3 排球教学中运用辅助器材的策略 |
辅助器材与排球训练相结合,更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 |
1)技术训练。 |
2)战术训练。 |
3)体能训练。 |
利用各种辅助器材,提高排球教学效率 |
1)排球综合练习器。 |
2)垫球护手套袖。 |
运用辅助器材,增加学生的练习强度 |
4 重视体育器材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
重视辅助器材,加大资金投入 |
定期培训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素质 |
5 结语 |
(4)弹力带在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依据 |
1.1.1 解决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难点的需要 |
1.1.2 弹力带应用在练习中对于强化本体感觉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
1.1.3 弹力带应用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的优势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中学排球教学研究现状 |
2.2 辅助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3 弹力带的相关研究 |
2.3.1 弹力带的简介 |
2.3.2 弹力带的种类 |
2.3.3 弹力带的特点 |
2.4 弹力带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
2.5 弹力带在排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设计与实施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对象 |
4.3 实验时间、地点与器材 |
4.4 实验变量 |
4.4.1 自变量 |
4.4.2 因变量 |
4.4.3 控制变量 |
4.5 实验教学内容: |
4.6 弹力带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应用方法的设计依据与原则 |
4.6.1 弹力带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应用方法设计的理论依据 |
4.6.2 弹力带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应用方法设计的原则 |
4.7 弹力带在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中应用方法与手段 |
4.7.1 技能引导练习 |
4.7.2 技术纠错练习 |
4.7.3 技能巩固练习 |
4.8 弹力带在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中应用的实验方案 |
4.9 弹力带在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中应用的实施过程 |
4.9.1 实验的测试指标与方法 |
4.9.2 教学实验的研究过程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学生的基础情况 |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排球学习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5.1.2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对比分析 |
5.1.3 实验前两组学生基本技术情况对比分析 |
5.2 弹力带技能引导练习对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的效果分析 |
5.2.1 垫球技能引导练习对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的效果分析 |
5.2.2 传球技能引导练习对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的效果分析 |
5.2.3 扣球技能引导练习对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的效果分析 |
5.2.4 发球技能引导练习对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的效果分析 |
5.3 弹力带辅助练习对学生技术达标情况影响分析 |
5.3.1 弹力带辅助练习对学生垫球技术达标情况影响分析 |
5.3.2 弹力带辅助练习对学生传球技术达标情况影响分析 |
5.3.3 弹力带辅助练习对学生扣球技术达标情况影响分析 |
5.3.4 弹力带辅助练习对学生发球技术达标情况影响分析 |
5.4 弹力带对学生技术技评情况的影响分析 |
5.4.1 弹力带对学生垫球技术技评情况的影响分析 |
5.4.2 弹力带对学生传球技术技评情况的影响分析 |
5.4.3 弹力带对学生扣球技术技评情况的影响分析 |
5.4.4 弹力带对学生发球技术技评情况的影响分析 |
5.5 弹力带应用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教学反馈调查结果分析 |
5.5.1 实验班学生对垫球技术辅助练习的使用效果反馈结果分析 |
5.5.2 实验班学生对传球技术辅助练习的使用效果反馈结果分析 |
5.5.3 实验班学生对扣球技术辅助练习的使用效果反馈结果分析 |
5.5.4 实验班学生对发球技术辅助练习的使用效果反馈结果分析 |
5.5.5 实验班学生对弹力带辅助练习设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5.5.6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调查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13-15岁少年学习网球运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 |
1.1.2 网球运动的学习在少年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
1.1.3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需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方法 |
2.1.2 传统体育教学法 |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研究 |
2.2.1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基础 |
2.2.2 任务驱动教学原则 |
2.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3 实验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实验法 |
4 实验设计与实验内容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对象与分组 |
4.1.2 实验时间 |
4.1.3 实验地点 |
4.1.4 实验准备 |
4.1.5 实验目的 |
4.1.6 实验前的测试 |
4.1.7 实验的后测指标 |
4.1.8 实验控制因素 |
4.1.9 实验假设 |
4.2 实验实施 |
4.2.1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差异设计 |
4.2.2 实验班的教学设计 |
4.2.3 网球技术评判标准 |
4.2.4 实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5 研究结果与对比分析 |
5.1 实验前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基本身体情况结果与分析 |
5.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的结果分析 |
5.1.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 同一班级不同时间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2.1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2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2.3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5.2.4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5.3 实验后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3.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5.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网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心理测试成绩的结果分析 |
5.3.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学后的反思讨论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反馈在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铅球普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反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偏离反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本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2.3.1 反馈的概念 |
2.3.2 偏离反馈的概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录像解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分析 |
4.1.1 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分析 |
4.1.2 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分析 |
4.2 运用偏离反馈教学后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评成绩分析 |
4.2.1.1 专家评定技评成绩分析 |
4.2.1.2 主要技术指标(出手高度、角度、速度、投前姿势)分析 |
4.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达标成绩分析 |
4.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成绩对比分析 |
4.2.4 反馈教学满意度分析 |
4.2.4.1 实验组学生对于运用偏离反馈教学满意度分析 |
4.2.4.2 实验组和对照组铅球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件 |
附件A |
问卷一 影响铅球学习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指标的调查问卷 |
问卷二 三种反馈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件B |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男子铅球技术达标评分标准 |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男子铅球技术技评评分标准 |
(7)手机视频辅助教学在体育院校网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视频教学的概述 |
2.1.2 传统教学概念及其特点 |
2.1.3 传统网球教学法及特点 |
2.2 视频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1 经验之塔理论 |
2.2.2 教育传播学理论 |
2.2.3 教育媒体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网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法的研究 |
2.3.2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3.3 视频教学法在体育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4 手机视频辅助教学的优势 |
2.4.1 保持视频教学资源的再现性 |
2.4.2 弥补网球技术动作学习中的不足 |
2.4.3 满足网球教学中师生的需求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对比分析法 |
4 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对比分析 |
4.1.1 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对比 |
4.1.2 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对比 |
4.1.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 |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网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的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网球正手、反手、发球技术的对比 |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网球正反手、发球技术达标情况对比 |
4.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网球正手、反手、发球动作技评成绩的对比 |
4.2.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网球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对比 |
4.2.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最终考核总成绩的对比 |
4.3 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堂表现调查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调查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的认同情况的调查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件A |
附件B |
附件C |
附件D |
附件E (实验班) |
附件F (对照班) |
附件G |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排球教学研究现状 |
1.3.2 排球传球技术教学研究现状 |
1.3.3 辅助练习器在体育运动中的相关运用研究 |
1.3.4 手型练习器在排球运动中的相关运用研究 |
2.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 |
2.1 研制对象 |
2.2 研制方法 |
2.2.1 资料法 |
2.2.2 试制法 |
2.3 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思路 |
2.4 第一代排球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构造与组成部分原理 |
2.4.1 第一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构造 |
2.4.2 第一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组成部分原理 |
2.5 第二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图纸与试制 |
2.5.1 第二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图纸 |
2.5.2 第二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试制 |
2.6 第二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构造与组成部分原理 |
2.6.1 第二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构造 |
2.6.2 第一代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组成部分原理 |
2.7 两代手型练习器的对比分析 |
2.8 实验者运用手型练习器进行课堂练习的实物拍摄图 |
2.9 第二代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适用性效度检测 |
3.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教学实验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3.3.1 实验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2 实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3 实验后测试技术录像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3.4 手型练习器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
3.4.1 《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使用说明》的设计 |
3.4.2 传统教学方式与使用手型练习器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 |
3.5 手型练习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3.5.1 手型练习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分析 |
3.5.2 手型练习器对学生感受性的影响分析 |
3.6 手型练习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 |
3.6.1 手型练习器对学习效果中兴趣和积极性的影响 |
3.6.2 手型练习器对学习效果中学习效率的影响 |
3.6.3 手型练习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影响 |
3.7 教学过程中手型练习器的作用 |
3.7.1 手型练习器对丰富排球练习器材的作用 |
3.7.2 手型练习的实用性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本文的研究局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高中生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逻辑分析法 |
2.2.3 观察法 |
3.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要领及难点 |
3.1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要领 |
3.2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难点 |
4. 高中生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
4.1 有的学生怕垫球疼, 不敢垫球 |
4.2 有的学生不做准备姿势 |
4.3 击球点过高 |
4.4 垫球时手臂没有夹紧 |
4.5 垫球部位不对, 用拳头垫球, 垫球时屈臂翘腕 |
4.6 垫球时抬臂动作过大 |
4.7 有的学生垫球时抱手过早, 出现抱着手跑的现象 |
5. 教学与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6. 小结 |
(10)强化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 开阔视野 |
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借助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
四、借助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
五、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展示技战术动作方法 |
六、结语 |
四、排球教学中“钻球”错误动作的纠正(论文参考文献)
-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气排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邓佳伟. 苏州大学, 2020(03)
- [2]“双侧练习+视频反馈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首都体育学院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为例[D]. 张如祥.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3]辅助器材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 王小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21)
- [4]弹力带在高中排球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媛媛.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13-15岁少年学习网球运动的应用研究[D]. 臧磊. 扬州大学, 2019(02)
- [6]反馈在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铅球普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 岳粉燕. 西安体育学院, 2018(12)
- [7]手机视频辅助教学在体育院校网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刘燕. 广州体育学院, 2018(04)
- [8]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手型练习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 于洋.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9]高中生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J]. 王早平.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2)
- [10]强化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 林钦. 教师, 2018(04)
标签:对照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