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舰艇战场威胁环境分析预测模型研究

水面舰艇战场威胁环境分析预测模型研究

一、水面舰艇战场威胁环境的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强,金振中,杨继坤[1](2021)在《基于LVC的水面舰艇作战试验环境构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全面摸清水面舰艇各项综合作战效能底数,针对舰艇平台作战试验鉴定难度大、试验环境构设不逼真等问题,提出基于LVC资源集成技术的内外场联合试验环境构设方法,给出试验资源配置组成,最后初步设计了水面舰艇作战试验方案,解决水面舰艇作战试验考核不充分性问题。

浦金云,方远,伞兵,李营,龚辉[2](2020)在《国外船舶生命力新技术发展与未来趋势》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民用船只的平时事故风险和军用舰船在战斗中的损伤风险日渐增大的情况,首先综述了国外民船和军舰的生命力技术在船舶火灾、船体碰撞、破损进水、生命力分析、辅助决策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对损管与机器人、智能化技术两个方面的新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船舶生命力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董杰,韩建辉,赵民全[3](2020)在《海战场环境构设指挥控制系统需求分析》文中指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按照部队实战化训练需求和海战场训练环境构设任务要求,对构设海战场环境的环境要素进行控制,对相关兵力进行指挥,是提升训练质效的有效手段。基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需求工程方法,对海战场环境构设指挥控制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是论证建设该系统的技术途径和必要方法。通过对系统作战视图、系统视图、技术视图等系统需求的分析建模,可为后续的体系结构论证和系统建设提供研究模型和理论基础。

齐元吉[4](2019)在《基于ABMS的无人水面舰艇护航反潜作战效能仿真分析》文中指出无人水面舰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USV)与舰载反潜直升机相比,具有航程大、无需补充燃料、体积小、前沿部署能力强的特点,同时可以避免人员伤亡,降低作战成本。论文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Agent 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ABMS)方法进行无人水面舰艇反潜效能仿真分析,发现USV航行速度,声纳探测距离等不同影响因素对USV反潜作战效能的影响,可以为反潜作战武器装备体系中无人水面舰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研究支持。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ABMS的USV反潜作战效能分析过程本项研究建立了基于ABMS的USV反潜作战效能分析过程。给出了问题背景并基于一定的实体分类标准确定想定中的Agent类型;根据想定确定战场对象,包括战场地理位置、作战实体部署位置、实体活动区域;给出想定中实体间的探测关系、通信关系;确定实验影响因素和USV反潜作战效能指标;描述了Agent实体行为;给出了体系效能计算和战果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相关模型假设和简化。(2)建立了濒海护航反潜作战想定以舰艇编队濒海护航反潜为作战背景,建立了面向问题分析的多个作战想定,其中的作战实体涵盖护卫舰、USV、反潜直升机、潜艇、高价值作战单元(High Value Unit,HVU)。不同想定中包含了不同的反潜编队屏障规模、不同种类和数量的作战平台以及不同的战术方法。(3)基于ABMS的USV反潜作战模型设计根据Agent模型设计流程确定了USV护航反潜作战效能分析中的作战对象、作战实体和Agent种类;确定了Agent间的探测、通信以及作战关系;根据想定设计了作战实体Agent的作战行为,并在体系效能分析仿真平台支持下建立了Agent仿真模型框架。(4)仿真实验分析采用近正交拉丁超立方体(Nearly Orthogonal Latin Hypercube,NOLH)实验设计方法确定了不同实验设计方案,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实验得到了实验结果,根据搜潜概率和搜潜用时两个效能指标,分析了USV的反潜作战效能,以及USV和传统作战平台协同反潜的作战效能。

单文昭[5](2019)在《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突防任务规划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舰导弹因其速度快、杀伤大等优点扮演着当今海战甚至是未来海战的主要角色。然而,水面舰艇的防御体系逐步增强与完善,给单枚反舰导弹的突防带来了困难,因此对多平台多类型反舰导弹的协同突防任务规划技术提出了很大的需求。针对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任务规划技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基于突防背景的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任务规划主要包括多平台反舰导弹目标分配和协同航迹规划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如下:首先,与一对一的导弹目标分配问题不同,多平台反舰导弹目标分配问题更加复杂,一个平台可分配至多个目标,目标可被多个平台不同类型导弹实现饱和攻击。多平台反舰导弹目标分配需考虑平台导弹与目标匹配、兵力覆盖度和可用反舰导弹数量等多个约束。基于对约束的分析,建立反舰导弹目标分配的整数规划数学模型;设计新的粒子编码方式和基于遗传操作的粒子更新策略,针对传统DPSO算法目标分配计算耗时长的问题,将禁忌搜索算法引入至DPSO算法,利用局部操作以提高目标分配算法的效率。然后,分析了反舰导弹协同突防航迹规划问题的自身特点,并与无人机航迹规划特点进行比较。针对反舰导弹突防面临的海面复杂威胁,建立了雷达探测系统威胁、武器威胁、岛屿及海面气象威胁构成的环境模型。为规划不同平台反舰导弹同时到达目标的多条协同航迹,建立了考虑空域、时域、威胁、通信等多约束的最优控制模型,设计基于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的求解框架。设计自适应调整网格策略和逐步增加约束的优化策略,提升了协同航迹规划算法的计算效率。最后,本文对基于DPSO-TS算法的多平台反舰导弹目标分配问题进行仿真研究,同时对基于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的协同突防航迹规划问题展开多个场景的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多平台反舰导弹的协同突防任务规划问题。

包家钰[6](2019)在《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孙子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伴随信息与空权时代的同步到来,现代战争形态和武装力量的发展经历深刻变化。为适应现代战争趋势、全面替换老旧战机,美自2001年正式启动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拟打造一型多用途且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通用化空战平台,服役美空军、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至2030年将占美军战术战机编制的90%,成为美军未来空中力量的代名词。这款发端于网络中心战理论、成熟于空海一体战构想、应用于美重返大国竞争的新型空战平台折射出了美空中力量战斗力建设的转型,并随项目国际合作的推进,深入亚太地区,展开前沿部署,形成军事威慑。基于以上认识,除第一章专门阐明研究目的意义、基本概念及方法思路外,本文主体分三部分。其中,第二、三章从美军战术战机的发展背景出发,结合近年来美官方文献,梳理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生成与检验情况,通过指标分析、效能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型机战斗力形成与发挥过程中的有益做法及存在不足;第四章根据美在研发、武装与作战等方面的具体构想与做法,分析F-35型机战斗力要素的组合形式及基本原理,以探其作战能力建设的方法路径;第五章则结合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具体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总结隐形战机战斗力生成的客观规律,以鉴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作战能力建设。

徐欣[7](2019)在《面向区域防卫任务的UUV协同攻防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无人水下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简称UUV)具有体量小、隐蔽性高、自主性强等优点,并且当前研制的UUV集成任务模块攻击模块,这类UUV在未来战场上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论文以面向区域攻防任务的红蓝方UUV协同攻防方法为研究目标,对UUV运动模型建模、UUV运动控制方式、任务模块攻击方法、威胁评估、UUV协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固定坐标系与运动坐标系,通过分析UUV在两个坐标系下的运动与两个坐标系下的运动参数转换关系得到UUV的运动学方程,并基于本文研究UUV在水平面运动,简化UUV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得到三自由度UUV运动模型,并对这个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基于PID控制原理设计UUV速度控制器与UUV艏向控制器,并设计仿真实验验证两个PID控制器的有效性。结合主流的单UUV与多UUV体系结构设计满足区域防卫任务需求的UUV体系结构。其次,针对发射任务模块毁伤目标的任务需求,通过对比直进式与转角式任务模块攻击方式的特点,选取转角式任务模块攻击方式;依据红方UUV为保护红方区域对抗蓝方UUV攻击、蓝方UUV在完成攻击红方区域任务的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需求,基于可攻条件的判断完成UUV占位攻击时的各项必要参数选取与计算,设计仿真实验验证参数选取的正确性。再次,分别完成红方态势与蓝方态势的威胁评估,提出红蓝方威胁要素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得到红方与蓝方的威胁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完成针对红方多UUV目标的威胁评估,并以此作为蓝方UUV执行攻击任务的目标选择依据。最后,设计UUV的基本行为,分别基于威胁态势评估结果,设计红、蓝方UUV行为策略。红方多UUV采取的协同方法为角色分工与任务优先级,红方UUV按照角色任务产生行为完成区域防卫任务;对红方可能发生的冲突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两种红方多UUV联合防卫方法,提高作战效率,并设计仿真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孙旭涛,袁刚,向哲[8](2018)在《导弹武器作战试验中虚拟蓝军体系结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复杂战场威胁态势在导弹武器装备作战试验鉴定中难以构建的问题,设计基于层次化服务的虚拟蓝军体系结构。介绍导弹武器装备作战试验鉴定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分析虚拟蓝军体系结构设计需求;设计基于层次化服务的虚拟蓝军体系结构;设计导弹武器装备作战试验鉴定系统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能够实现虚拟蓝军水面舰艇间信息交互和态势共享,场实体实时运行与控制,多系统互联和跨平台互联等,有利于导弹武器装备作战试验鉴定作战效能、体系融合度、作战适用性和体系运用等指标地分析评估。

丁聪[9](2017)在《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九一一”事件以后,面对风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小布什政府开启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美国军事改革思想作为引领这场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军事改革思想是一个动态的思想、理论、概念体系,渗透进了这场改革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罗伯特·盖茨在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持续不断地推动美国军事制度的改革,试图满足美国打赢当下战争和赢得未来挑战的需求。拉姆斯菲尔德就任国防部长期间,积极推动美军转变军事学说,改革美军组织结构,调整军政关系,强化文官对军队的控制。另外,美国还广泛利用最新的技术,大力推动部队联合作战。盖茨就任国防部长后,继续推动美国的军事制度改革。他推动美国军事力量的再平衡,调整军队的官僚体制,平衡军政关系,革新军种文化,改革国防部的商业模式,并针对新兴国家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提出了应对措施。尽管在拉姆斯菲尔德和盖茨的军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力,但是其改革仍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军事制度,影响到未来美国军事变革的趋势。

钱东,赵江,杨芸[10](2017)在《军用UUV发展方向与趋势(上)——美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分析解读》文中提出美国国防部(DoD)于20072013年间,连续发布了4版《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提出了空中、海上、地面无人系统未来25年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着重强调了各类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作战能力和通用技术。此后,DoD相关组织和各军种也分别发布了一系列具有军种特色的无人系统研究报告,其中,美海军在2016年最新发布的《2025年自主水下航行器需求》报告中提出了海床战、反AUV战等新兴作战概念;美国防科学委员会(DSB)的《自主性》报告详细阐述了加速采用自主性技术的实施建议;DSB在《下一代无人水下系统》报告中建议重点发展可大量部署的低成本水下无人系统,以保持和增强美国的水下优势。文章对以上报告进行了解读和分析,重点介绍了新的UUV分类分级方法、美海军UUV任务需求的变化、DoD无人系统采办现状及策略,详细阐述了UUV互操作性、自主性、通信、高级导航、有人-无人系统编组、持久韧性、武器化等关键技术领域,描述了部队面临的后勤保障、训练、兵力结构等关键问题,介绍了推动UUV发展的一些新兴技术,展望了UUV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发展观点,指出:应积极探索新的无人系统作战理念和装备发展理念;抓住体系作战、低成本、互操作与模块化等关键问题;建立统一的无人系统顶层管理机构和组织;探索军民融合产业模式下的UUV采办新模式、新型保障模式和保障策略;同步开展无人系统作战运用研究。

二、水面舰艇战场威胁环境的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面舰艇战场威胁环境的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VC的水面舰艇作战试验环境构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水面舰艇作战试验环境构建
    2.1 LVC资源集成技术
    2.2 环境构设原理
    2.3 试验资源组成
3 试验方案初步设计
    3.1 试验目的
    3.2 初步试验方案
4 结语

(2)国外船舶生命力新技术发展与未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船舶火灾
2 船体碰撞
3 破损进水
4 生命力分析
5 辅助决策
6 损管与机器人
7 智能化技术
8 结束语

(3)海战场环境构设指挥控制系统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概述(全景视图)
    2.1 体系结构视图关系
    2.2 项目全景视图描述
3 通用要求和开发过程
    3.1 通用要求分析
    3.2 需求开发过程
4 作战需求分析
    4.1 分析依据
    4.2 需求内容
5 系统需求分析
    5.1 SV1(系统组成)
    5.2 SV2A(系统逻辑连接描述)
    5.3 SV4(系统功能描述)
    5.4 SV5(系统功能与作战活动映射矩阵)
6 技术需求分析
7 结语

(4)基于ABMS的无人水面舰艇护航反潜作战效能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面舰艇作战
        1.2.2 反潜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作战
        1.2.3 协同反潜作战
        1.2.4 ABMS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无人水面舰艇濒海反潜作战概述
    2.1 反潜行动介绍
        2.1.1 濒海反潜行动概念
        2.1.2 滨海反潜行动过程
        2.1.3 反潜行动作战平台
        2.1.4 水下作战环境
    2.2 无人水面舰艇
        2.2.1 概述
        2.2.2 无人水面舰艇在反潜作战中的应用
    2.3 反潜作战过程
        2.3.1 反潜直升机前置法护航反潜
        2.3.2 反潜直升机侧翼法护航反潜
        2.3.3 应招式反潜
        2.3.4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反潜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ABMS的 USV反潜作战效能分析过程
    3.1 ABMS的开发与使用过程
    3.2 USV反潜作战效能分析过程
    3.3 问题背景
    3.4 发现和识别Agent
    3.5 交互关系与环境
        3.5.1 战场环境对象
        3.5.2 探测关系
        3.5.3 通信关系
    3.6 影响因素与体系效能指标
        3.6.1 影响因素
        3.6.2 体系效能指标
    3.7 Agent行为表示
        3.7.1 HVU行为
        3.7.2 护卫舰行为
        3.7.3 USV行为
        3.7.4 反潜直升机行为
        3.7.5 潜艇行为
    3.8 体系仿真计算与战果分析
        3.8.1 体系仿真计算
        3.8.2 战果分析
    3.9 相关模型假设和简化
    3.10 小结
第四章 基于Agent的 USV反潜作战模型开发与实现
    4.1 基于ABMS的体系效能分析仿真系统
    4.2 基于ABMS的 USV反潜作战模型框架
        4.2.1 作战方与作战兵力
        4.2.2 作战单元
        4.2.3 作战实体Agent
        4.2.4 战场环境
        4.2.5 交互数据
        4.2.6 仿真模型与SEAS平台关系
    4.3 模型初始化
    4.4 作战实体Agent和行为
        4.4.1 HVU
        4.4.2 护卫舰
        4.4.3 反潜直升机
        4.4.4 无人水面舰艇
        4.4.5 潜艇
    4.5 仿真运行结束函数
    4.6 小结
第五章:仿真实验分析
    5.1 实验指标计算方法
    5.2 仿真想定描述
        5.2.1 想定1
        5.2.2 想定2
        5.2.3 想定3
        5.2.4 想定4
        5.2.5 想定5
        5.2.6 想定6
    5.3 实验设计
    5.4 批量仿真与试验结果处理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模型初始化和共用函数
附录B Agent行为函数
附录C 仿真运行结束函数
附录D 批量仿真运行函数
附录E process.js函数

(5)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突防任务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任务规划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目标分配研究现状及分析
        1.2.3 航迹规划研究现状及分析
        1.2.4 协同航迹规划算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任务规划建模
    2.1 引言
    2.2 导弹编队任务规划问题描述
        2.2.1 反舰导弹任务规划背景
        2.2.2 多平台反舰导弹编队协同任务规划的主要功能
    2.3 导弹编队任务规划模型
        2.3.1 导弹编队数学模型
        2.3.2 导弹编队目标分配模型
        2.3.3 导弹编队航迹规划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平台目标分配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多平台目标分配建模
        3.2.1 问题描述
        3.2.2 优化指标
        3.2.3 约束条件设计
        3.2.4 目标分配整数规划模型
    3.3 DPSO-TS目标分配算法设计
        3.3.1 PSO算法原理
        3.3.2 DPSO目标分配算法
        3.3.3 DPSO-TS目标分配算法
    3.4 仿真研究
        3.4.1 仿真条件
        3.4.2 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协同突防航迹规划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反舰导弹航迹规划特点与模型假设
    4.3 多平台时间协同航迹规划模型
        4.3.1 反舰导弹面对的威胁模型建立
        4.3.2 协同航迹规划的最优控制模型
    4.4 基于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的协同航迹规划方法
        4.4.1 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
        4.4.2 多约束求解策略
    4.5 仿真研究
        4.5.1 仿真参数设计
        4.5.2 仿真1:简单场景下多枚导弹同时到达
        4.5.3 仿真2:复杂场景下多枚导弹同时到达
        4.5.4 仿真3:导弹过程变量结果和约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局限
第二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规划
    2.1 战机发展沿革
        2.1.1 吸取越战经验,重视战术战机
        2.1.2 着眼制空威胁,发展隐形战机
        2.1.3 适应联合构想,打造通用平台
        2.1.4 逐步升级战力,批次替换成军
    2.2 战机作战能力规划
        2.2.1 集成现役弹药,瞄准多域作战
        2.2.2 强调隐形技术,寻求战略威慑
    2.3 体系作战能力规划
        2.3.1 集成信息优势,获取战场情报
        2.3.2 依托数据链路,支持体系作战
第三章 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检验现况
    3.1 战机战力发展成效
        3.1.1 升级软件配置,快速形成战力
        3.1.2 发挥隐形优势,强化亚太部署
    3.2 战机战力发展局限
        3.2.1 虽实现批量服役,但实际战备效能有待提升
        3.2.2 虽实现平台通用,但单机空战能力有所弱化
    3.3 体系作战能力检验
        3.3.1 链接海战网络,形成战术优势
        3.3.2 推动机舰整合,升级海基战力
        3.3.3 转变战术角色,主导火力运用
第四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解析
    4.1 立足发展,采取“需求+技术”的研发模式规划战力
        4.1.1 军事需求牵引技术路径转变,以明确战斗力发展
        4.1.2 技术因素推动军事需求升级,以促进战斗力质变
    4.2 数据支撑,采取“平台+武器”的武装模式形成战力
        4.2.1 以数据为基础,结合武器平台,形成标准化战力
        4.2.2 以平台为中心,丰富武器配置,形成多样化战力
    4.3 基于体系,采取“信息+火力”的作战模式强化战力
        4.3.1 补充前线作战网络,协同多域平台火力
        4.3.2 打破军种界限桎梏,整合空海作战体系
第五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启示
    5.1 适应趋势,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
        5.1.1 需求牵引,划定战斗力发展路径,跨领域集成技术优势
        5.1.2 注重软件,适应战斗力因素转变,加快数据化基础建设
    5.2 体系建设,优化武器装备功能结构
        5.2.1 信息赋能,协同多领域战术平台,发挥体系作战优势
        5.2.2 节点链接,强化装备体系化功能,着力弥合军种界限
    5.3 聚焦影响,谋求主战平台战力延伸
        5.3.1 基于军工贸易,以点牵线,引领装备发展趋势
        5.3.2 深化军事合作,以线构面,强化区域政治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面向区域防卫任务的UUV协同攻防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威胁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多UUV协同攻防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多UUV协同作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2.1 引言
    2.2 任务研究条件假定与参考模型
        2.2.1 红蓝方UUV任务及攻防典型案例想定
        2.2.2 参考模型
    2.3 UUV数学建模与模型仿真
        2.3.1 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系的转换
        2.3.2 UUV运动学模型
        2.3.3 UUV三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及模型验证
    2.4 UUV增量式PID运动控制器设计
        2.4.1 UUV三自由度运动控制器设计
        2.4.2 PID运动控制器仿真验证
    2.5 面向区域防卫任务的UUV体系结构设计
        2.5.1 个体UUV体系结构设计
        2.5.2 协同UUV体系结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UUV可攻性判别与占位机动参数模型解算
    3.1 引言
    3.2 任务模块射击方式
        3.2.1 直进射击
        3.2.2 转角式射击
    3.3 任务模块射击阵位分析与判别
        3.3.1 UUV可达区域分析与判别
        3.3.2 任务模块射击可行域分析与判别
    3.4 UUV攻击占位机动参数模型解算
        3.4.1 立即可攻性判断
        3.4.2 可占位攻击模型解算
    3.5 任务模块典型可攻案例仿真
        3.5.1 立即可攻案例仿真
        3.5.2 占位可攻案例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蓝方UUV态势与多目标威胁评估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威胁评估的特点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红蓝方UUV攻防态势威胁等级评估
        4.3.1 贝叶斯网络原理
        4.3.2 贝叶斯推理算法
        4.3.3 红方UUV态势威胁评估与仿真验证
        4.3.4 蓝方UUV态势威胁评估与仿真验证
    4.4 蓝方针对红方多UUV目标攻击的威胁评估层次分析法设计
        4.4.1 针对红方多UUV目标的AHP威胁评估步骤
        4.4.2 针对红方多UUV目标的威胁评估指标
        4.4.3 针对红方多UUV目标攻击威胁评估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4.4.4 成对比较矩阵构造与元素的权重确定
        4.4.5 针对红方多UUV目标AHP威胁评估案例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红蓝方UUV协同攻防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红蓝方UUV动作生成机制与UUV基本行为定义
    5.3 蓝方UUV机动行为选择
    5.4 红方多UUV的行为协调机制
        5.4.1 角色分工与任务优先级
        5.4.2 红方UUV冲突消解与仿真验证
    5.5 考虑目标航向偏角的红方UUV协同防卫方法设计
        5.5.1 红方多UUV联合防卫方法设计
        5.5.2 联合防卫方法中策略点分配原则
        5.5.3 红方UUV策略制定与角色分配
    5.6 红蓝双方UUV协同攻防综合仿真验证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导弹武器作战试验中虚拟蓝军体系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导弹武器装备作战试验鉴定
    1.1 基本内涵
    1.2 研究方法
2 虚拟蓝军体系结构建设需求
3 虚拟蓝军体系结构设计
    3.1 层次化服务设计
    3.2 跨平台互联机制设计
4 作战试验鉴定系统体系结构
    4.1 力量编成
    4.2 作战试验鉴定系统体系结构
5 结语

(9)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背景
    2.1 改革的内因
        2.1.1 国内政治推动军事改革
        2.1.2 军工复合体牵引军事改革
        2.1.3 国防科技支撑军事改革
    2.2 改革的外因
        2.2.1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推动
        2.2.2 传统安全威胁卷土重来
        2.2.3 非传统安全威胁呈愈演愈烈之势
第三章 21世纪初美军改革总体思想
    3.1 战略指导思想
        3.1.1 战略判断层面
        3.1.2 战略规划层面
        3.1.3 战略路径层面
    3.2 组织结构与编制体制思想
        3.2.1 军队管理扁平化思想
        3.2.2 制衡思想
    3.3 军事力量建设思想
        3.3.1 基于能力的军事斗争思想
        3.3.2 能力慑止思想
        3.3.3 基于能力的后勤和人才培养思想
第四章 激进阶段与温和阶段: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运用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
    4.1 激进阶段的美军改革
        4.1.1 阶段划分依据
        4.1.2 激进阶段的重点改革实践
    4.2 温和阶段的美军改革
        4.2.1 阶段划分依据
        4.2.2 温和阶段的重点改革实践
第五章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评价
    5.1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的特点
        5.1.1 前瞻性和继承性兼具
        5.1.2 创新性与技术性互为补充
        5.1.3 突破性与局限性并存
    5.2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经验与启示
        5.2.1 强调顶层设计、坚持将改革的权力汇聚
        5.2.2 通过法律、法规、文件将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
        5.2.3 在满足当下需求和应对未来挑战之间合理地分配资源
        5.2.4 军事改革的根本目标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5.2.5 军事改革的手段应循序渐进
        5.2.6 军事改革针对的敌人不应过于具体,方案不应过于透明
    5.3 美国军事改革未来走向
        5.3.1 军事高科技的追求永无止境
        5.3.2 联合作战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5.3.3 军事改革思想的持续革新
        5.3.4 精兵强效的国防部改革仍将继续
        5.3.5 军民融合推动军事科技创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中文专着
    二、中文译着
    三、中文论文
    四、英文专着
    五、英文论文
    六、报刊及互联网信息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军用UUV发展方向与趋势(上)——美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分析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关于无人系统的定义
    1.2 关于路线图的含义
    1.3 Do D无人系统路线图产生的背景
2 Do D无人系统路线图及UUV相关报告概述
    2.1 Do D无人系统路线图概述
    2.2 UUV相关报告概述
        2.2.1 美海军《2025年AUV需求》报告
        2.2.2 DSB《下一代水下无人系统》报告
        2.2.3 DSB《自主性》报告
3 UUV的任务与能力需求
    3.1 无人系统的优势
    3.2 UUV的分类和分级
        3.2.1 自推进AUV的分级
        3.2.2 环境驱动AUVs
        3.2.3 其他系统——可布放的水下传感器和通信系统
    3.3 UUV任务需求
        3.3.1 关于任务mission和task概念的说明
        3.3.2 任务需求及其优先级
        3.3.3 任务优先级分析
        3.3.4 未来水下战和UUS任务需求
        3.3.4. 1 未来USW任务
        3.3.4. 2 未来UUS任务
    3.4 能力需求
    3.5 想定案例
4 美国无人系统采办现状和采办策略
    4.1 概况
    4.2 无人系统投资情况
    4.3 美国前期的主要军用UUV项目
    4.4 无人系统采办策略
附录

四、水面舰艇战场威胁环境的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VC的水面舰艇作战试验环境构设研究[J]. 徐强,金振中,杨继坤. 舰船电子工程, 2021(09)
  • [2]国外船舶生命力新技术发展与未来趋势[J]. 浦金云,方远,伞兵,李营,龚辉.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0(06)
  • [3]海战场环境构设指挥控制系统需求分析[J]. 董杰,韩建辉,赵民全. 舰船电子工程, 2020(04)
  • [4]基于ABMS的无人水面舰艇护航反潜作战效能仿真分析[D]. 齐元吉.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5]多平台反舰导弹协同突防任务规划方法研究[D]. 单文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D]. 包家钰.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7]面向区域防卫任务的UUV协同攻防方法研究[D]. 徐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6)
  • [8]导弹武器作战试验中虚拟蓝军体系结构设计[J]. 孙旭涛,袁刚,向哲.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8(04)
  • [9]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D]. 丁聪.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10]军用UUV发展方向与趋势(上)——美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分析解读[J]. 钱东,赵江,杨芸.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17(02)

标签:;  ;  ;  ;  ;  

水面舰艇战场威胁环境分析预测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