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文化调查问卷

东北民俗文化调查问卷

问:关于东北的民俗文化
  1. 答:1、节日方面: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和串门,晚上守岁之后再吃一次饺子。
    2、饮食方面:东北在这方面的民俗是以面食为主,吃炖菜,喜欢酸味。
    3、生活方面:受气候的影响,东北在该方面的民俗则是用芴噜草做铺盖,这样既暖和,又可用于防潮。
    4、活动方面:该方面的民俗是在晚饭后,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扭秧歌;
    5、休闲文化方面:二人转和东北的小品,其中东北二人转是由东北民歌演变而来的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属于走唱类类曲艺。
    6、火盆:火
问:关于东北的民俗文化
  1. 答:这个,太泛泛了,还是要具体下吧,哪个方面的民俗?
  2. 答:东北民俗三大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因为东北地区冷,所以冬天时候都会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糊起来,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糊在外面,那是因为东北的冬天长达4、5个月,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汽弄湿,也容易被窗户缝的风吹坏。所以早些年在没有现在的铝合金窗户之前,东北家家都是这样的。
    特点及农牧业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说起小孩睡的摇篮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以前东北人给孩子睡的摇篮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是用绳子把摇篮吊起来,一般都是吊在房梁上,这样,母亲在屋里做活计的时候只要偶尔抽空推一下,摇篮就可以自己晃好长时间,这个习俗是源于东北最早的居民都是满族和蒙古族,这两个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当大家逐水而走的时候经常把孩子的放在摇篮里挂在马背上迁移.就有了现如今东北的第二大怪.另外,狞猎生活中,把孩子吊在树上,既可以减轻体力及劳力,又比较安全。可以说,东北“十怪”是与其严寒气候特点及农牧业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第三怪: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现在的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所以就控制了很多人不去吸烟,尤其女孩吸烟更是被大家认为不雅观.但是就在几十年前的东北,妇女抽烟袋是很平常的,很多没嫁人的姑娘家也是叼着烟袋.被世人称为东北的第三怪.
    任何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是与当地的环境离不开的,这东北的第三怪也是如此,因为东北的冬天非常冷,当人们在外面劳作的时候,为了驱除寒气,人们就往往抽上一带旱烟,这根本就不关乎男女的问题,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
  3. 答:一、服饰文化民俗
    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色彩丰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东北又是豪放不羁的,也比较喜欢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的服饰。
    二、冬捕民俗
    东北冬捕的祭祀仪式上,盛装的蒙古族姑娘为渔工们献上奶干。喇嘛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渔把头”, “渔把头”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并诵经。之后“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端起酒碗,双手举过头,开始朗诵祭湖词。
    三、粘豆包惯俗
    满族喜爱吃粟米,喜粘食。得益于这样的的饮食习惯,也导致东北传统的这一类食物种类丰富。同时也形成了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俗。
    四、冻梨饮食民俗
    在东北冻梨还是解酒的佳品,冻梨一般是选用秋梨放在纸箱子或者丝袋子里面封好,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存放或是埋在外面的雪地里。
    五、酸菜饮食民俗
    以前东北人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鲜菜。冬天,人们为了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
    参考资料来源:
问:东北传统民俗文化是什么?
  1. 答:1、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小年祭灶:,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3、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的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4、,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5、春节的准备: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东北民俗文化调查问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