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在良性室性早搏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洪佳[1](2021)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气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金匮肾气丸加减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肾气虚型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PVB)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肾气虚型PVB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2)治疗组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3)观察并分析4周后上述两组在中医症候、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hou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24h DCG)PVB次数、PVB Lown评级、NN间期标准差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为观察指标。(4)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在PVB Lown评级、24h DCG PVB次数、中医症候积分(总积分与单项积分)、NN间期标准差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2)在降低PVB Lown评级、24h DCG PVB次数、中医症候总积分、NN间期标准差及心悸、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面色淡白、胸闷、小便、下肢水肿单项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在PVB Lown评级、24h DCG PVB次数、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0%、86%和94%,且对应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62%、65%和47%(P<0.05)。治疗组单项症候有效率在气短、渴不欲饮、胸闷、小便、神疲乏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安全指标两组安全指标HR、BP、BUN、Cr、ALT、AST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1)金匮肾气丸加减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肾气虚型PVB,疗效显着,安全指标无异常,增高了副交感神经张力与心室颤动阈值,减低了室颤可能性,较单纯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更有优势,值得推广。(2)联合用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尤其见于心悸、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面色淡白、胸闷、小便、下肢水肿。
刘晶[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林晓峰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文中认为目的:收集整理有关林晓峰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病例资料,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病案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导师治疗室性早搏遣方用药规律与临床经验。研究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林晓峰教授治疗室性早搏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病例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使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用药进行分析,总结遣方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结果:1.一般情况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2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84例,以中老年居多。2.室性早搏常用方剂统计结果:频次由高到低为黄连温胆汤、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升陷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桃红四物汤、珍珠母丸、天王补心丹、归脾汤。3.室性早搏药物统计结果:导师治疗共使用药物92种,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共40种。将这些药物归纳为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为:茯苓、甘草、川芎、生地黄、当归、生龙骨、麦冬、生牡蛎、赤芍、桃仁、红花、黄连、半夏、丹参、枳实、酸枣仁、桂枝、黄芪、五味子、柴胡、桔梗、苦参、陈皮、木香、珍珠母、竹茹、党参、怀牛膝、太子参、枳壳、郁金、干姜、炙甘草、阿胶、柏子仁、元胡、白参、知母、薤白、瓜蒌。将这些核心药物按照功效进行分类,以活血化瘀药、养阴药、安神药、补气药、清热药为主;按照药物四气分类,以温性和平性药物较多,平性药物频率最高;按照药物五味分类,以甘味应用频次最高,苦味药次之;按照药物归经分类,以入心经的药物最多,肝、脾、肾经次之。4.室性早搏常用药物组合结果:茯苓、甘草;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麦冬、桂枝、黄芪、柴胡;黄连、半夏、枳实、丹参、酸枣仁、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5.室性早搏的核心处方为:茯苓、麦冬、甘草、川芎、当归、生龙骨、生地黄、生牡蛎。结论:1.导师治疗室性早搏常用中药的类别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药物四气以平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心经为主,药物五味以甘味为主。2.导师治疗室性早搏的常见证型:痰火扰心,心血瘀阻,阴阳两虚,大气下陷,痰浊中阻,阴虚火旺,心脾两虚。3.室性早搏患者常常兼夹阴虚血瘀的病机。4.导师治疗室性早搏首辨虚实,重视脉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以心为本,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并且注重生活的调护。
龙佳[3](2021)在《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又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近年来研究显示,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病。目前西医治疗室性早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用的β受体阻断剂有不少禁忌,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射频消融术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具有创伤性、其适应证及并发证的局限、医疗条件要求高、价格昂贵等原因仅使部分患者能够从中受益。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早搏发生次数、改善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可能具有一定优势。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增多,既往对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由于纳入研究的病例数偏少或文献质量偏低,且既往系统评价中文献质量评价所用的Jadad评分量表现在已经发生变化更新,目前多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故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评价得到的结论说服力不够强。因此随着新的文献的纳入、新的结局指标的增加等,有必要对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再次进行Meta分析,观察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研究目的:对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参考。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其他数据库包括: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 Trials、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WHO-ICTRP)。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 2020年12月31日。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个研究的效应量和可信区间以森林图显示;当纳入文献数量大于10篇时,发表偏倚以漏斗图显示,若漏斗图不完全对称,应用STATA SE12.0软件进行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研究结果:共搜索到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文献4021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最终纳入研究41个,共6969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口服中药显着降低了室性早搏的数量(n=1392、RR=1112.50,95%CI[479.20,1745.79],P=0.0006、12=100%);口服中药提高了室性早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n=290、RR=2.35,95%CI[0.48,4.21],P=0.01、I2=98%);口服中提高了室性早搏患者Lown分级疗效(n=172、RR=1.50,95%CI[1.19,1.90],P=0.0007、I2=25%);口服中药降低了室性早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1239、RR=4.62,95%CI[3.06,6.17],P<0.00001、I2=100%);口服中药对改善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有显着影响(n=2194、RR=1.30,95%CI[1.19,1.43],P<0.00001、I2=73%),其中以益气养阴类、益气养血类、补气泻火类、育阴潜阳兼重镇安神类中药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n=1156、RR=1.35,95%CI[1.22,1.49],P<0.00001、I2=56%),其中 60 岁及以上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中药显着改善了室早相关临床症状(n=1 093、RR=1.41,95%CI[1.15,1.73],P=0.001、I2=85%),其中干预疗程为8周时临床症状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Meta分析还表明,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对照组(n=4063、RR=0.75,95%CI[0.59,0.94],P=0.01、I2=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口服中药在减少早搏发生次数、降低Lown等级、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心电图疗效、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室早相关临床症状等8个疗效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此外,口服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少,证明了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尚可。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林虹辰[4](2021)在《崔向宁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临床经验研究及经验方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分析崔向宁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思路,并对经验方做网络药理学分析,探析其治疗该病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收集崔向宁主任医师近3年门诊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病例376例,将符合规范的病例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中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分析,运用其中频数分析、关联规则、互信息法、复杂熵聚类技术,对处方中高频药物、药物组合、配伍规律和新方进行分析。提取出经验方后通过BATMAN-TCM在线平台,对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进行预测和分析,构建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作用网络,通过通路分析阐述经验方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结果:376例病案中有女性246例,男性130例,男女比例为1:1.89,平均年龄为53.44(±15.45)岁,年龄集中在50-69岁,病例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合并疾病以失眠、焦虑、高血压、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抑郁多见;常见症状体征为心悸、失眠、胸闷、气短、口干、胃胀、善太息、易紧张、心烦等;常见舌质为舌红、舌淡白、舌绛,舌苔有苔黄腻、少苔、苔薄白、苔薄黄;常见脉象为脉细数、脉弦滑、脉弦数。中医证素较多的是火热、阴虚、痰浊、气滞、气虚,交叉出现在各个证型之中。处方药味数平均为21.15味,以19-23味药物的处方居多。药物种类多样,以安神药、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居多,药物四气以寒、温、平多见,五味以辛、苦、甘多见,大多归属于心、肝、脾经。总共有中药158味,使用频次达到7954次,其中使用频次大于51次的药物共有46味,排名前16味的药物依次为:酸枣仁、柴胡、太子参、丹参、柏子仁、远志、茯苓、法半夏、白芍、麦冬、黄连、磁石、香附、龙骨、牡蛎、枳实。辨证分型后心虚胆怯证47例,有远志、酸枣仁、丹参、麦冬、五味子、磁石、龙骨、牡蛎等核心药物,包含“酸枣仁-远志”“麦冬-五味子”“丹参-酸枣仁-远志”等药物组合;阴虚火旺证144例,有地黄、酸枣仁、丹参、柴胡、柏子仁、黄连、白芍、栀子等核心药物,包含“酸枣仁-柏子仁”“黄连-地黄”“白芍-柴胡”等药物组合;痰火扰心证122例,有法半夏、柴胡、枳实、茯苓、厚朴、黄芩、香附、旋覆花、代赭石等核心药物,包含“法半夏-茯苓”“柴胡-香附”“法半夏-厚朴”等药物组合;心阳不振证29例,有桂枝、附子、茯苓、酸枣仁、龙骨、牡蛎等核心药物,包含“桂枝-附子”“龙骨-牡蛎”等药物组合;水饮凌心证16例,有茯苓、葶苈子、桂枝、丹参、泽泻、太子参等核心药物,包含“茯苓-泽泻”“茯苓-葶苈子”“丹参-桂枝”等药物组合;瘀阻心脉证10例,有川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桃仁、红花、丹参等核心药物,包含“红花-桃仁”“川芎-郁金”“川芎-当归”等药物组合;心血不足证11例,有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太子参、茯苓、白芍等核心药物,包含“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药物组合。运用复杂熵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14个,挖掘新方组合5首,分别为利湿安神方:茯神、远志、猪苓;益气清火方:黄芪、栀子、牡丹皮;益气养阴方: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行气安神方:苦参、柴胡、香附、柏子仁;燥湿化痰清热方:法半夏、茯苓、地黄、陈皮。总结归纳经验方为“酸枣仁、柴胡、太子参、丹参、远志、黄连”,对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经验方中靶点数量大于50的有效药物成分共10个;KEGG途径共157条,其中基因数量大于20的有16条;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神经系统、精神系统及疼痛等方面,可能通过作用于ADORA1、ADRB2、HTR4、KCNH2基因,调节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信号传导等来改善功能性室早。研究结论:崔向宁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善用和法,寒温并用,肝脾同调,气血兼顾,同时随病、证、症加减用药,注重整体论治,双心同治,用药灵活,衷中参西。
贾君迪[5](2021)在《基于心风内动假说采用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心风内动”病机假说在临床治疗中指导意义,为中医治疗室性早搏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6月-2021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城院区及通州院区门诊或病房治疗,符合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颗粒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干预4周,分别在基线及4周后收集基本信息、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室性早搏次数、平均心率、中医证候评分、生命体征、肝肾功离子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收集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从而验证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疗效、安全性及“心风内动”病机假说指导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史、Holter平均心率、室性早搏次数、中医证候评分总分及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Holter室性早搏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有效率分别是76.7%和73.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室性早搏次数为(2076.40±2778.80)次/24小时,对照组为(3091.73±4416.29)次/24小时,均较干预前次数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两组间室性早搏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Holter平均心率:干预后,试验组平均心率为(69.50±5.18)次/分,对照组平均心率为(67.03±4.87)次/分,与干预前相比,两组都有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平均心率进行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总分为(7.20±3.11)分,对照组为(11.77±3.10)分,两组总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减轻中医单项症状,其中试验组在改善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症状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突发突止、乏力、口干、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在干预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对于气阴两虚证室性早搏有效,可明显减少Holter室性早搏次数。2.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可降低气阴两虚证室性早搏患者平均心率,疗效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相当。3.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可改善室性早搏患者心悸主症及气短、乏力、胸闷等气阴两虚兼症,其对于风证突发突止疗效显着,与对照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证明“心风内动”病机假说可为室性早搏的病机之一,具有一定临床治疗指导意义。4.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良好。
陈明仙[6](2021)在《生脉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生脉定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CHD)室性早搏(PVB)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丰富临床用药。方法:按研究方案要求选取72例病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加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加生脉定心汤,两组均服药14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次数、SDNN、PNN50、r MSSD、SDNNindex以及各项安全指标的变化。结果:参松养心胶囊和生脉定心汤均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生脉定心汤在改善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SDNN、PNN50、r MSSD、SDNNindex方面均优于参松养心胶囊(P<0.05)。两组病例各项安全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早搏予生脉定心汤具有良好效果,不仅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心率变异性(HRV),还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7](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研究说明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8](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研究指明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葛俊炜[9](2020)在《特发性右室流入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和长期随访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室性早搏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其临床表现各异,轻者无症状或稍感心悸,重者可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造成黑曚甚至晕厥。除药物治疗外,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是心律失常另一重要治疗方法,右心室流出道是特发性室早/室速最常见的起源位置,RFCA对于右室流出道室早治疗的成功率较高,预后较好。然而,对于起源于右室流入道室早/室速的RFCA治疗及长期疗效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RFCA治疗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室早的近中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和2018年6月期间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上海长海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037例患者,选取右心室流入道室早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RFCA术中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的数据,术后遥测心电图、普通12导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随访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延迟效应和短暂复发进行评估。统计分析临床结局和预测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106例右室流入道特发性室早的患者(平均年龄50.3±17.8岁;52%为男性)。93名患者(87.7%)在手术结束时达到即刻手术成功。其中26(28%)术后有室性早搏的早期复发,其中22例为一过性复发,其余4例患者在7天的观察后仍有相当数量的室早。13例无效的患者中有8例观察到延迟效应(61.5%),其中1例(12.5%)室早消失,其余7例在3个月随访时室性早搏减少(20112±7312 vs 6745±3187,P=0.01),然而,随访结束时室早的数量又回到了消融手术前的水平。平均随访49.8~29.5个月,106例患者的最终成功率为68.9%。不同解剖部位的消融结果也各不相同。延迟效应、短暂复发和不使用导管倒钩术式是最后手术失败预测因子。导管倒钩的消融术式的使用,使最终消融结果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室早并不少见,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根治。延迟效应和短暂性复发是常见的,并预测长期随访后的最终失败。倒钩消融技术可以帮助减少早期复发和提高最终消融结果。
马文欣[10](2019)在《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次12.5mg,每日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定心汤,疗程均为8周。成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积分、室性早搏次数均显着降低(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和对照组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64.52%,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室性早搏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对中医单项症状中心悸、胸闷、烦躁焦虑、胸胁胀满、头晕头痛、失眠、口干、口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均显着降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着升高(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Myerburg分级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70.97%,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心律失常风险疗效总体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说明试验组可以显着改善血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本研究安全性等级为1级。结论:舒肝定心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显着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还有较好的调脂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动脉硬化有关。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
二、运动在良性室性早搏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动在良性室性早搏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气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山西中医药大学参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综述 中医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林晓峰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室性早搏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2 室性早搏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基本信息资料统计结果 |
2 用药部分统计结果 |
3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
4 中药聚类分析 |
5 复杂网络分析及核心处方挖掘 |
讨论 |
1 药物类别统计结果 |
2 辨证论治 |
3 四组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
4 核心处方分析 |
5 室性早搏的治疗思路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个人简历 |
(3)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室性期前收缩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义 |
2 室性期前收缩流行病学 |
3 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和机制 |
4 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表现 |
5 室性期前收缩的检查方法 |
6 室性期前收缩西医诊断依据研究进展 |
7 室性期前收缩的良恶性鉴别 |
8 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
9 室性期前收缩的预后 |
10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
1 病名沿革 |
2 病因 |
3 病机 |
4 辨证分型 |
5 中医治疗 |
6 国内外口服中药治疗室早的RCT文献研究现状 |
7 对系统评价的认识 |
8 对Meta分析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系统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纳入标准 |
3 文献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 |
5 质量评价 |
6 资料提取 |
7 Meta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研究筛选过程 |
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
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5 不良反应 |
6 发表偏倚 |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崔向宁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临床经验研究及经验方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1. 概念及流行病学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临床特征和诊断 |
4. 治疗方式 |
5. 总结 |
综述二 中医对心悸(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认识 |
1. 中医认识 |
2. 辨证论治 |
3. 中医治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崔向宁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收集 |
2.2 数据录入 |
2.3 质量控制 |
2.4 数据的规范化 |
2.5 数据统计及挖掘 |
3. 数据结果 |
3.1 病例基本情况 |
3.2 用药经验分析 |
4. 结果讨论 |
4.1 基本情况讨论 |
4.2 用药经验讨论 |
5. 崔向宁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治疗思路分析 |
5.1 以和为法,和其不和 |
5.2 病证结合,诸症兼顾 |
5.3 整体论治,双心同治 |
5.4 用药灵活,衷中参西 |
6. 验案举隅 |
7. 结论 |
网络药理学基于BATMAN-TCM探讨经验方的潜在作用机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以经验方为研究对象 |
2.2 经验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
2.3 靶点KEGG通路和TTD/OMIM疾病表型分析 |
2.4 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构建 |
3. 结果 |
3.1 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预测 |
3.2 靶点KEGG通路分析 |
3.3 靶点疾病表型分析 |
3.4 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 |
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心风内动假说采用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室性早搏发生机制及西医诊疗进展 |
1. 室性早搏发生机制 |
2. 室性早搏诊断进展 |
3. 室性早搏治疗的研究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室性早搏中医研究进展及心风内动病机假说 |
1. 中医对室性早搏的病机认识 |
2. 心风内动病机假说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分析 |
3.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疗效分析及理论探讨 |
2. 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的组方思路 |
3. 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药物组成分析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基本信息调查表 |
附录3 病例观察表 |
附录4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5 不良反应统计表 |
个人简历 |
(6)生脉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研究方案 |
1 研究内容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选择 |
3.2 试验方案 |
3.3 观察指标 |
4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
2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 中医疗效性指标比较 |
3.1 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
3.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 西医疗效性指标 |
4.1 室性早搏次数比较 |
4.2 心率变异性比较 |
5 安全性指标比较 |
5.1 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学比较 |
5.2 大便常规+隐血及尿常规比较 |
6 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与分析 |
1 生脉定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理论基础 |
1.1 研究背景 |
1.2 导师经验及认识 |
1.3 组方来源及方义分析 |
2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2.1 一般情况分析 |
2.2 中医各项指标疗效分析 |
2.3 西医各项指标疗效分析 |
2.4 安全性指标分析 |
3.不足与展望 |
3.1 不足 |
3.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西医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诊治进展 |
1.1 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1.2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 |
1.3 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
2 中医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认识 |
2.1 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辨证论治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表 2 一般情况及安全性评价指标 |
附表3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表4 室性早搏次数及心率变异性 |
致谢 |
(8)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室早 |
1.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
1.2 病因和机制 |
1.3 临床表现 |
1.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
1.5 室早诱导性心肌病 |
1.6 治疗策略和方法 |
1.6.1 药物治疗 |
1.6.2 导管消融治疗 |
1.7 室早的诊治流程图、专家建议和推荐 |
2 非持续性室速(NSVT) |
2.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
2.2 病因和机制 |
2.2.1 病因 |
2.2.2 发生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诊断、预后评估、危险分层 |
2.4.1 NSVT的诊断 |
2.4.2 预后评估 |
2.4.3 危险分层 |
(1)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 |
(2)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NSVT: |
2.5 治疗策略和方法(表5) |
2.5.1 心脏结构正常患者的NSVT |
2.5.2 伴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NSVT |
3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
4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和室颤 |
5 SCD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
5.1 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 |
5.2 病因和机制 |
5.2.1 病因 各种疾病都可导致SCD,其中常见的病因如下。 |
(1)冠状动脉异常: |
(2)心力衰竭: |
(3)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
(4)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
(5)药物等外界因素: |
5.2.2 机制 |
5.3 SCA和/或SCD的危险分层 |
5.3.1 病史和体格检查 |
5.3.2 非侵入性评价手段 |
(1)12导联心电图: |
(2)运动试验: |
(3)动态心电图: |
(4)ICM: |
(5)非侵入性心脏影像检查: |
(6)生物标志物: |
(7)基因检测: |
5.3.3 侵入性评价手段 |
(1)心导管等心脏影像: |
(2)电生理检查: |
5.3.4 风险预测 |
5.4 SCA/SCD的预防与治疗 |
5.4.1 SCA患者的治疗 |
5.4.2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1)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2)β受体阻滞剂: |
(3)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4)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5.4.3 心力衰竭治疗预防猝死 |
5.4.4 ICD预防SCD |
5.4.5 导管消融 |
5.4.6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 |
5.4.7 提高SCD防治意识 |
6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
6.1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原则 |
6.1.1 识别和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
6.1.2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纠正与处理 |
6.1.3 衡量获益与风险 |
6.1.4 治疗与预防兼顾 |
6.1.5 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 |
6.2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的药物处理 |
6.2.1 NSVT NSVT在结构性及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非常常见。 |
6.2.2 SMVT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SMVT需立即电复律。 |
6.2.3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
6.2.4 多形性室速 |
(1)急诊处理原则: |
(2) 尖端扭转型室速: |
(3)某些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速 |
6.2.5 室颤/无脉性室速 |
6.2.6 室速/室颤风暴 |
7 不同病因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
7.1 缺血性心脏病(IH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
7.1.1 IHD室性心律失常 |
7.1.2 IHD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 |
7.1.3 ACS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及处理方法 |
7.2 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
7.2.1 推荐证据等级 |
7.2.2 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
(1)NI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
(2)ARVC患者的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
(3)H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
7.2.3 诊治流程图 |
7.3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
7.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
7.4.1 概述 |
(1)流行病学: |
(2)先心病患者心电生理检查: |
(3)先心病患者合并室速和室早的治疗(表43): |
7.4.2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和室性心律失常诊治的专家推荐 |
7.4.3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流程 |
7.5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
7.5.1 先天性LQTS |
(1)定义和流行病学: |
(2)病因和机制: |
(3)临床表现: |
(4)诊断: |
(5)LQTS患者管理: |
7.5.2 Brugada综合征 |
(1)定义和流行病学: |
(2)病因和机制: |
(3)临床症状: |
(4)诊断: |
(5)临床管理: |
7.5.3 CPVT |
(1)定义和流行病学: |
(2)病因和机制: |
(3)临床表现: |
(4)诊断: |
(5)临床管理: |
7.5.4 ERS |
(1)定义和流行病学: |
(2)病因和机制: |
(3)临床表现: |
(4)诊断建议: |
(5)临床管理: |
7.5.5 SQTS |
(1)定义和流行病学: |
(2)病因和机制: |
(3)临床表现: |
(4)诊断: |
(5)临床管理: |
7.5.6 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
(1)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与治疗策略: |
(2)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
(3)诊治流程: |
7.5.7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
(1)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
(2)特发性非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
(3)特发性室颤: |
7.5.8 运动员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 |
(9)特发性右室流入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和长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索引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目的 |
二、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一、基本数据和心电图特征 |
二、标测和消融结果 |
三、一过性短暂复发和延迟效应 |
四、随访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证侯积分量化标准 |
1.2.4 中医病情分级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终止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指标观察 |
2.2.1 安全性指标观察 |
2.2.2 疗效性指标观察 |
2.3 疗效判定 |
2.3.1 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标准 |
2.3.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2.3.3 动态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
2.3.4 安全性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1.1 一般资料 |
3.1.2 中医证候 |
3.1.3 24h动态心电图 |
3.2 疗效性比较 |
3.2.1 中医证候疗效 |
3.2.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疗效 |
3.2.3 血脂 |
3.3 安全性比较 |
3.3.1 心率、血压 |
3.3.2 安全性生化指标 |
讨论 |
1 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
1.1 发病责之心与肝,情志内伤为首因 |
1.2 肝郁化火,耗伤阴血为病机关键 |
1.3 室性早搏与中医体质的现代病理研究 |
2 药物选择 |
2.1 试验组中药方的选择 |
2.1.1 单味中药功效及药理作用 |
2.1.2 舒肝定心汤组方意义 |
2.2 西药选择 |
3 心率变异性 |
4 Myerburg分级 |
5 疗效分析 |
5.1 中医证侯疗效 |
5.2 24h动态心电图疗效 |
5.3 心率变异性疗效 |
5.4 血脂疗效 |
6 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病例报告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四、运动在良性室性早搏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气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D]. 宋洪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林晓峰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D]. 刘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口服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 龙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崔向宁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临床经验研究及经验方机制探讨[D]. 林虹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基于心风内动假说采用自拟养心复脉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贾君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生脉定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D]. 陈明仙.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7]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8]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03)
- [9]特发性右室流入道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和长期随访研究[D]. 葛俊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10]舒肝定心汤治疗肝郁化火伤阴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马文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