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火去病墓石刻艺术探讨

韩火去病墓石刻艺术探讨

一、汉霍去病墓石雕艺术探微(论文文献综述)

苟雪燕[1](2021)在《高台魏晋墓砖画艺术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金芃百[2](2017)在《石性本然 ——“霍去病墓”石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对象是中国西汉时期"霍去病墓"石雕的历史意义及雕塑意义,并试图在两个领域中寻找共通性。其研究初衷皆在研究"霍去病墓"石雕雕塑语言的基础之上,将"霍去病墓"石雕的雕塑语言纳入整个西汉时代的艺术追求中讨论其文化意义上的可能性。文章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霍去病墓的真实性做出质疑,并试图从雕塑语言上解释其石雕的意义,并总结出属于"霍去病墓"石雕中石性的特性,即自然而然与天人合一的特点。本文关于材料对意义的表达所起到的关键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在现当代艺术品中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尝试性的探索。

郭继锋[3](2017)在《论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国现当代雕塑教育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将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雕塑的艺术走向及相关成果,尤其着重研究中国二十世纪以来,雕塑家们在艺术风云急剧变幻的环境下,针对中国古代雕塑的考察与保护所做的不懈努力;在中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为建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雕塑教学体系和造型体系所做的不断探索;在关注当下现实生活中,为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作品所进行的有益尝试。笔者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研究观点和教育思想,对他们的雕塑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获得建立中国当代雕塑教学体系和中国当代雕塑造型体系的基本思路。可能他们的研究和成果尚有局限,但是,却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不可予以重复的丰富成果和经验借鉴。笔者认为,在中国的现当代雕塑教学体系中及影响下,中国现当代的雕塑家们已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了大量中国古代雕塑,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或掌握了中国古代雕塑工匠的创作理念和造型方法。尤其当许多上世纪初能够走出去并受到完整西方造型理念熏陶的雕塑家们能够在反观自身文化精神与风格特征时,反倒促使他们建立了重新看待自己历史遗产的新眼光,并在这种重新的审视中,获得了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造型理念和美学观的滋养,以及新生出了在现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新方法。在如今,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相映生辉……怎样把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转化为当代雕塑创作的新源泉,是本篇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当代的雕塑家在长达一个世纪的雕塑探索中,已经能够有效地转化中西方雕塑教学体系融合所带来的观念与技术革新,也能够创作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优秀雕塑作品。他们针对中国古代雕塑的研究和创新所做的积极探索与成果,是我们要积极继承的,他们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顽强执着的探索精神和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要大力发扬的。

孙琳[4](2016)在《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的再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西汉"霍去病墓雕塑群"作为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长期是学界研究的兴趣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多将霍去病墓石雕作为古AI写作意雕塑的典范,但结合霍去病墓石雕手法引证出的风格与秦汉雕塑史脉络以及汉代墓葬制度来看,似有不少疑问。文章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从石雕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试图还原霍去病墓石雕作品的制作情境,并对其"共认"的艺术风格形成的缘由提出自己的观点。

刘佳[5](2016)在《魂兮归来 ——汉唐陵墓神兽石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唐陵墓神兽石刻,以及从中所反映出的中国艺术精神对艺术创作的启示。众所周知,汉唐陵墓神兽石刻是中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存,更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研究对象。、汉唐陵墓神兽石刻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同时,关注以汉唐陵墓神兽石刻为题材的传统艺术,对把握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本文以汉唐陵墓神兽石刻的考古、历史研究为研究背景,结合不同时期的造型特点分析,全文主要分成两编:上编主要是对选题的缘由及其意义做出陈述,并联系汉唐陵墓神兽石刻的研究现况,较为详尽的梳理汉唐陵墓神兽石刻造型呈现的历史脉络。陵墓神兽石刻作为观看的墓前设置所呈现的面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以霍去病墓前石刻代表的西汉陵墓石刻、东汉-南朝石兽与唐陵石兽划分了三种不同的造型外观。石刻造型的演变之中,贯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下编主要总结汉唐陵墓神兽石刻的造型风格以及美学诉求,通过对于汉唐陵墓神兽石刻的分析,探究这种蕴含在石刻中的中国艺术精神,结合本人对有关古代石刻的油画创作实践,也是企图达到“招魂”的目的——呼唤生机勃勃、雄劲向上的民族精神的回归。

张静[6](2015)在《在质疑中引领学生感受霍去病墓石雕群鲜活的生命力》文中认为在参考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和知识层次的基础上,笔者有效地引领学生联系语文、历史等各科的知识,欣赏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成就。笔者明确了汉代石雕"因材施艺,宛如天成"的艺术风格,让学生感受其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李以学,张梦,庄家会[7](2015)在《“霍去病墓及石雕群”的文献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检索,搜集并整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霍去病墓及其石雕群的文献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和研究相关文献,学习和总结专家学者对霍去病墓及石雕群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并对其简约评述。

卢小慧[8](2014)在《南朝陵墓建筑石刻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古代,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其中丧葬制度是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陵墓建筑则是礼的物化,陵墓石刻属于古代陵寝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帝王陵寝和陵寝制度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不但反映意识形态上的礼制习俗,而且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后人全方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细节的重要而生动的媒介。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我国南方地区曾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的时间都相对较短。最长不过五十余年,最短也仅有二十余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期,这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并称南北朝。本文以南京、丹阳地区的南朝陵墓地上建筑部分——石刻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建筑测绘手段对南朝陵墓石刻做实地调查、测绘,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南朝陵墓石刻作一初步探究,希图填补我国六朝研究中的某些不足与空白,保存、弘扬我国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安全。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通过对江南基本经济区的初步形成、政治上的皇权禅让时代以及思想上的多元化来讨论江南地区的崛起,从而最终导致南朝陵寝制度开始出现不同于魏晋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南朝陵墓建筑石刻。第二章与第三章主要是对集中于丹阳地区的南齐陵墓建筑石刻而做的实地调查、测绘与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朝陵墓建筑石刻进行分析。等级制是封建时代的本质特征之一,墓葬就是推理复原古代等级状况的一种材料。南朝陵墓神道石兽的造型、墓葬形制、墓葬的壁画内容,乃至“因(依)山为陵”的葬法都反映了当时的等级制,同时也说明了南朝统治者们企图以此重建和维护新的统治秩序。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是对丹阳、南京地区的南朝萧梁陵墓建筑石刻而做的实地调查、测绘与整理。与南齐相比,这一时期的陵墓石刻与墓葬有了显着的变化,并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兴盛。本文的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南朝陵墓石刻的排列顺序及其源流。曾经在秦汉盛行一时的阙在南朝陵墓石刻序列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石柱与石兽、石碑三种六件(或八件)组成了南朝陵墓建筑石刻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不仅作为一种制度确立起来,并且预示着一种新秩序的建立。本文的第七章主要讨论了南朝陵墓建筑石刻中“因(依)山为陵”的相关问题。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提出了墓葬方式为“因山为陵”,而这种丧葬方式实际源于古人的高山崇拜,最早采用这种葬制的是西汉第一代刘姓楚王——楚元王刘交陵。永嘉之乱后,大批青徐士人南迁,而移民又将“因(依)山为陵”葬法带到了江南地区,并在与当地文化的结合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第八章主要讨论了南朝陵墓建筑石刻中风水术的相关问题。古人认为石头可以辟邪,佑及子孙,故而,除“因(依)山为陵”与“四神”观念外,石头也成为风水文化中的灵魂,并被作为南朝风水文化的标志。同时,自南朝开始,风水完成了官方化,并为后世王朝所继承。本文的第九章讨论了南朝陵墓石兽的名称与渊源等问题。对于南朝陵墓石兽的名称与渊源,历来学者多有探讨。尽管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东汉以来的成就,但是在此基础上,南朝陵墓石兽更有了新的发展,并有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同时,就石兽的名称与渊源而言,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之所以有这些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文化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通过对各章的综合得出结论:南朝陵墓建筑石刻是北人南迁浪潮与江南地区二者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成果之一,这种整合使得南朝陵墓建筑石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之一。虽经历四朝,但由于政治中心和礼仪典章制度的不变,从而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一阶段的区域性制度形式,这种形式以其自身的制度化、造型的规范化、组合的简明化而区别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同类作品,进而成为它的一个鲜明特征。因此,南朝陵墓制度在中国丧葬制度史上不仅不属于衰落阶段,反而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黄先达[9](2013)在《浅析汉代雕塑美学精神在当代雕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当今文化快速融合发展,特别是我国的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严重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当代雕塑很多作品中出现了本土文化特征不明显,或者是在作品表现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简单借用传统元素,东拼西凑的现象。在当代雕塑创作中怎样传承发展传统美学精神,又体现时代特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没有成熟的研究。为此本文以汉代雕塑的美学特点作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汉代雕塑在当代雕塑中的具体应用作为研究方向,采用以点带面,来阐述当代雕塑创作中保持地域性、民族性的重要性及探讨如何在创作中保持地域性、民族性的方式和方法。另外还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更进一步的分析中西古代雕塑的特征,从而对中国传统雕塑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系统的分析汉代雕塑在当代中国雕塑中的的风格使之更加明确。以便在当代雕塑的创作中为作者提供更有效的创作资源和理念,巩固并提高中国雕塑在世界雕塑界的地位。

杨璐[10](2012)在《霍去病墓石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霍去病墓石刻历来都被当做西汉艺术的代表之作为国内外所周知。由于古籍对其记载的缺乏,加上西汉和以前时期的同类石刻目前没有发现,这就造成了学者对石刻的认识多种多样。通过对西汉与匈奴战争背景的了解可以看出霍去病出现于汉代对匈奴态度的转折点上,霍去病以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获得了极大的功勋。霍去病墓石刻以动物和人物造型为主,它不但具有纪念战功的性质,还有震慑属国、为天下祈福的内涵,同时还反映了西汉社会流行的神仙思想。霍去病墓石刻的造型简洁目的是为了与墓冢整体上和谐的反映祁连山的形象,与同时期宫苑石刻联系起来可以将之定性为一处陵墓景观。对比东汉、唐陵石刻的异同,表明霍去病墓石刻在古代陵墓石刻发展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汉霍去病墓石雕艺术探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霍去病墓石雕艺术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2)石性本然 ——“霍去病墓”石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霍去病墓"石雕初探
    第一节 "霍墓"石雕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 "霍墓"石雕与西汉文化
    第三节 "霍墓"石雕与雕塑艺术
第二章 "霍去病墓"石雕雕塑语言及意义
    第一节 石料中的生命——以"立马"为例,材料与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第二节 "石性"的精神
    第三节 "霍墓"石雕的意义
第三章 "霍去病墓"石雕再思考
    第一节 "霍墓"石雕对现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第二节 "霍墓"石雕与笔者个人的雕塑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录
致谢

(3)论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国现当代雕塑教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概况
    二、相关的概念
    三、提出的问题
第一章 中国古代雕塑在中国现当代雕塑教育系统中的背景概况
    第一节 中国古代雕塑的传承体系
        一、中国古代雕塑文献记载的雕塑造型方法
        二、中国古代雕塑“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第二节 影响中国古代雕塑传承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现实生活因素
        二、陵墓仪葬因素
        三、宗教思想因素
        四、民族融合因素
第二章 中国古代雕塑进入中国现当代雕塑教育系统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古代雕塑的重新认识
        一、20 世纪初法系教育背景雕塑家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关注与借鉴
        二、20 世纪中期苏系教育背景雕塑家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关注与借鉴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雕塑教学体系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引入
        一、中国各美术学院逐渐开设中国古代雕塑课程概况
        二、以中国古代雕塑为教具进行造型基础训练的尝试与探索
    第三节“以中入西”的中国现当代雕塑教学变革
        一、中国各美术学院对中国古代雕塑认识的差异性
        二、中国古代雕塑的不同造型训练方法
    第四节“中”“西”雕塑教学体系相结合的成果
        一、富有启示意义的理论成果
        二、具有开创性价值的实践成果
第三章 中国古代雕塑在中国现当代雕塑教育中的成果运用
    第一节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方法的当代运用
        一、线刻、浮雕、圆雕的综合运用
        二、“由方见圆”的空间表现
    第二节 中国古代雕塑形式美感的当代借用
        一、线性表达的东方神韵
        二、体块构成的力量表现
        三、面中蕴含的装饰美感
    第三节 中国古代雕塑思想观念的当代表达
        一、意象生成的精神境界
        二、质地美感的材料置换
        三、观念介入的依托手法
结语
    一、得出的结论
    二、问题与对策
感谢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表格索引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情况

(4)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的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霍去病墓石雕的风格与类型
    1、材质指征类。
    2、形象初显型。
    3、形象明确型。
    4、刻画深入型。
二、雕塑史脉络中的霍去病墓石雕风格
三、霍去病墓石雕的制作推想
四、霍去病墓的营建与西汉的葬仪
结语

(5)魂兮归来 ——汉唐陵墓神兽石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范围与方法
上编
    第一章 中国墓前石刻的缘起与初期石刻的特征
        第一节 石头在中国礼仪美术中的出现(作为中国古代礼仪美术的石刻)
        第二节 初期石刻的特征与表现
        第三节 中国早期社会上层对陵墓石刻的创作目的
    第二章 东汉-南朝帝陵神兽墓前石刻
        第一节 墓前夹道石兽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东汉石兽的造型特点与分类
        第三节 南朝石兽的造型特征
        第四节 东汉-南朝帝陵石刻的造型风格以及审美意蕴
    第三章 唐代帝王陵墓神兽石刻的造型风格以及历史继承
        第一节 唐代陵墓神兽石刻的种类与造型特点
        第二节 唐代陵墓神兽石刻所体现的造型继承
        第三节 唐陵神兽石刻的作用
        第四节 唐陵神兽石刻的造型风格以及审美意蕴
下编
    第四章 魂之内容与招魂意义
        第—节 汉唐陵墓石兽所体现的中国艺术精神
        第二节 艺术家对于招魂的提出
        第三节 《魂兮归来》的油画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魂兮归来——汉唐陵墓神兽石刻》油画主题创作情况
附录2 图录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7)“霍去病墓及石雕群”的文献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霍去病墓及其石雕群”的简介
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霍去病墓及石雕群的研究成果
三﹑对于现有霍去病墓及其石雕群研究成果的评述

(8)南朝陵墓建筑石刻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江南地区的崛起
    1.1 江南地位的变化
    1.2 皇权禅让时代
    1.3 思想的多元化
    1.4 六朝陵寝制度演变
    1.5 小结
第二章 南朝陵墓建筑石刻测绘调查报告(一)
    2.1 南齐张庄(狮子湾)石刻
    2.2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2.3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第三章 南朝陵墓建筑石刻测绘调查报告(二)
    3.1 金王陈南朝佚名石刻
    3.2 烂石弄南朝佚名石刻
    3.3 水经山南朝佚名石刻
    3.4 南朝陵墓建筑石刻分析
第四章 南朝陵墓建筑石刻测绘调查报告(三)
    4.1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4.2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4.3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4.4 陵口石刻
    4.5 三城巷(1)石刻
    4.6 南京狮子冲石刻
    4.7 南朝陵墓建筑石刻分析
第五章 南朝陵墓建筑石刻测绘调查报告(四)
    5.1 梁桂阳简王萧融墓石刻
    5.2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
    5.3 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
    5.4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
    5.5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
    5.6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
    5.7 萧梁王侯墓神道石刻建筑分析
第六章 南朝陵墓石刻的排列顺序及其源流
    6.1 消失的石阙与汉代墓葬神道
    6.2 南朝陵墓石刻新秩序
    6.3 新宗教与南朝陵墓建筑石刻
    6.4 无以伦比的南朝陵墓石刻
    6.5 小结
第七章 “因(依)山为陵”考
    7.1 引言
    7.2 南迁移民与“因(依)山为陵”
    7.3 山川崇拜与“因(依)山为陵”
    7.4 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7.5 小结
第八章 风水术兴盛
    8.1 墓葬吉凶观念的形成
    8.2 南朝的葬地风水要素
    8.3 南朝风水术的社会环境
    8.4 小结
第九章 南朝陵墓石兽图名录
    9.1 众说纷纭话石兽
    9.2 南朝陵墓石兽的特征
    9.3 南朝陵墓石兽的名称
    9.4 小结
结论
南朝陵墓建筑石刻图录:
    1、张庄(狮子湾)陵墓建筑石刻
    2、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建筑石刻
    3、齐武帝萧赜景安陵建筑石刻
    4、金王陈佚名石刻
    5、烂石弄佚名石刻
    6、水经山佚名石刻
    7、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8、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9、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10、陵口石刻
    11、三城巷(1)石刻
    12、南京狮子冲石刻
    13、萧融墓石刻
    14、萧秀墓石刻
    15、萧恢墓石刻
    16、萧憺墓石刻
    17、萧景墓石刻
    18、萧绩墓石刻
参考书目
后记:十年一梦
附录

(9)浅析汉代雕塑美学精神在当代雕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风格的回溯
    1.2 当代雕塑创作地域性、民族性传承的必要性
    1.3 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
2 汉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及美学特征
    2.1 汉代雕塑的种类及文化背景
        2.1.1 汉代雕塑的种类
        2.1.2 汉代雕塑的文化背景
        2.1.3 汉代雕塑的社会功用及其影响
    2.2 汉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2.2.1 表现主题
        2.2.2 表现方式
        2.2.3 表现技法
    2.3 汉代雕塑的美学特征
        2.3.1 写意性
        2.3.2 夸张与象征性
        2.3.3 自由与开放性
3 汉代雕塑美学精神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体现
    3.1 去“形”留神”,对写意性的把握
    3.2 意犹未尽,对意境的把握
    3.3 兼容并包,对开放性的把握
        3.3.1 和而不同,避免“全盘西化”
        3.3.2 融合时代特征
4 对当代雕塑创作中传承地域性、民族性的思考
    4.1 创新意识是当代雕塑创作的生命力
    4.2 当代雕塑的创新应以中国民族文化为基点
    4.3 当代雕塑的创新增强中国地域性文化的活力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霍去病墓石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与意义
    2、研究现状、基本思路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霍去病传略
    1.1 汉匈战争的背景
    1.2 霍去病生平
第二章 霍去病墓石刻的内涵
    2.1 霍去病墓的地理位置
    2.2 霍去病石刻表现的内容
    2.3 霍去病墓石刻的风格成因
        2.3.1 天然去雕饰——与所在环境融为一体
        2.3.2 造型源流——本民族艺术的承袭和草原文化的影响
    2.4 霍去病墓石刻所表现的石刻特点
        2.4.1 纪功性
        2.4.2 现实性
        2.4.3 思想性
    2.5 石刻在艺术上的特点
第三章 霍去病墓石刻的历史地位
    3.1 与东汉陵墓石刻比较
    3.2 与唐陵石刻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汉霍去病墓石雕艺术探微(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台魏晋墓砖画艺术语言研究[D]. 苟雪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石性本然 ——“霍去病墓”石雕研究[D]. 金芃百. 中央美术学院, 2017(08)
  • [3]论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国现当代雕塑教育的影响[D]. 郭继锋. 西安美术学院, 2017(12)
  • [4]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的再探讨[J]. 孙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5)
  • [5]魂兮归来 ——汉唐陵墓神兽石刻研究[D]. 刘佳. 中央美术学院, 2016(08)
  • [6]在质疑中引领学生感受霍去病墓石雕群鲜活的生命力[J]. 张静. 美术教育研究, 2015(19)
  • [7]“霍去病墓及石雕群”的文献研究综述[J]. 李以学,张梦,庄家会. 艺术品鉴, 2015(08)
  • [8]南朝陵墓建筑石刻及相关问题研究[D]. 卢小慧. 南京大学, 2014(05)
  • [9]浅析汉代雕塑美学精神在当代雕塑中的应用[D]. 黄先达. 郑州大学, 2013(11)
  • [10]霍去病墓石刻研究[D]. 杨璐. 西北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韩火去病墓石刻艺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