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镇土地估价多媒体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郁,谷蕾,秦奋[1](2010)在《B-PNN改进算法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应用》文中提出人工神经网络是解决主观因素影响过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两个问题的合适方法。主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建立土地估价智能模型,在ArcGIS的开发平台下,实现了基于B-P神经网络改进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研究得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解决土地估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过多这一问题,可以提高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
秦建新,谭子芳[2](2008)在《基于ComGIS的城镇宗地估价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并适应土地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以国颁《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为依据,参考估价师日常评估工作的程序,提出了在VB.NET开发环境中嵌入组件式GIS软件——Mapobject,研制城镇宗地估价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程序。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将大大提高城镇宗地估价与地价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也将促进组件式GIS技术应用的发展。
王爱萍,闫弘文[3](2008)在《城镇土地评估系统发展特点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从系统的标准化、开发模式、功能完整性、开发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城镇土地评估系统近15年的发展,并基于现阶段土地评估系统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应用环境下系统发展的趋势.
邢会敏[4](2007)在《城镇土地价格的组合评估及管理系统研究 ——以淮南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土地管理起步较晚,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地价理论尚不完备,各地土地市场发育水平很不平衡,土地市场的管理与规范程度还有待于提高,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市场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开放了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市场,社会主义土地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地价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地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是投资、课税、产权管理握的重要数据,同时也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因此地价受到国家机关、事业机构、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个人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参加了导师所主持的“淮南市基准地价评估”、“淮南市农用地分等”等几个土地评价项目的实践,对城镇土地价格评估的理论、方法和评估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专题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论文的编写。论文叙述了城镇土地价格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结合淮南市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基于城市构架的城镇土地价格的组合评估原则和方法;并对城镇土地价格评估过程中等几个难点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专家权”的概念并用于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提高了确定权重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对国内采用最普遍的“收益还原法”的还原利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实质性的改进;编制淮南市地价指数,最后对GIS环境下城镇土地估价系统的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淮南市地价评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陈郁[5](2007)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具有大信息量、时效性、高质量、应用广泛等特性,研发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是实现土地定级估价科学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智能化土地估价模型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地估价信息工作科学水平。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存在功能专一、主观因素影响过大、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完善系统,使土地定级估价变得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人工神经网络是解决主观因素影响过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两个问题的合适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特别适用于解决需要同时考虑许多因素和条件的、不精确的和模糊的信息处理问题,将其用于土地定级估价可以充分发挥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减少土地定级估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影响,使结果更加客观。也为土地定级估价提供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法、一种新的思想。本文主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建立土地估价智能模型,在ArcGIS的开发平台下,实现了基于B-P神经网络改进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2003年土地定级估价数据为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实用价值。首先在研究国内外B-P改进算法的基础上,选出了两种改进算法,并根据估价需要调整了其参数值,使其更适于土地估价工作。其次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地估价中应用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的建立,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设计方法与原则。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地价的工作流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地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利用ESRI公司的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在ArcGIS开发平台下编写了两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传统B-P算法、变步长B-P算法及权值突变B-P算法进行了测试和比较。最后以三门峡市为例,利用其2003年的土地定级估价成果,对B-P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进行建立、训练和检验,得出适合于三门峡市土地估价的改进B-P算法是权值突变B-P算法。利用权值突变B-P算法进行样点估价并将其估价结果与市场比较法算得的地价进行比较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市场比较法。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应用于城镇土地估价中是可行的。对变步长B-P算法和权值突变B-P算法参数的调整,在土地估价过程中也是有效的。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解决了土地估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过多这一问题,可以提高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
郑智华[6](2007)在《基于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城镇土地估价系统实现》文中提出本文以Visual FoxPro6.0为开发工具,实现高级语言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建立了基于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包括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实现了土地估价的科学化、自动化和可视化。
谭子芳,秦建新,魏晓芳,周国华[7](2006)在《基于VB.NET与Mapobject的宗地估价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土地部门工作的需要及土地市场的发展要求,依据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要求,参考估价师日常评估工作的程序,本文提出了在VB.NET开发环境中嵌入组件式GIS软件———Mapobject,研制宗地估价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程序。该系统的应用不但将大大提高宗地估价与地价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也将促进组件式GIS技术应用的发展。
姜东涛[8](2005)在《基于ArcGIS8的土地定级与估价数字平台设计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利用的变化日新月异,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跟不上土地资源快速变更的要求。在21世纪这个以信息化、产业化为标志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向信息化迈进。自我国经济由计划模式转向市场模式以来,土地市场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土地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地产市场逐步走向规范。目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空前发展,土地定级估价作为土地行业的一门基础性工作,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必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建立起能为本行业服务的计算机系统,改变过去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提高运算速度及精度,使自己的信息生产及交流与土地管理及全社会接轨。在GIS蓬勃发展的今天,GIS的组件化趋势日益明显。基于COM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GIS技术,分组件封装GIS的各种功能,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因此在二次开发中开发人员根据行业要求组织功能结构,并与土地定级与估价的业务流程相结合,开发出具有较强适应性和针对性的Office GIS系统,已成为GIS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课题选取美国环境研究所(ESRI)所研制开发的组件式GIS平台MapObjects、ArcObjects,结合通用开发语言Delphi,以Microsoft SQL Server、Access为数据库管理平台来开发了土地定级与估价数字平台,探索了土地定级与估价Office GIS的设计和建设路线,并在新泰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中得到了试用。首先,本文简要探讨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阐述了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对目前国内外在土地定级估价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进行了课题的研究综述,介绍了GIS的概念及其技术体系的发展、ArcGIS8的新功能、组件式GIS及GIS的组件产品,探讨了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再次,阐述了系统建立的技术路线、设计思想、研究方法及设计原则,对系统环境、数据库和功能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系统各模块及功能实现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最后,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后,总结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系统的创
田崇新[9](2005)在《基于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征地区片价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农用地估价是涉及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统计分析等在内的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农用地估价工作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农用地估价工作主要是借鉴城镇土地价格评估的方法,初步形成了农用地估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路线。现行的绝大多数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在技术上还比较落后,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系统性。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农用地估价显得更为复杂,仅从某一侧面来研究显然是不够科学的,必须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支撑估价工作,才能使农用地的价格评估合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计算机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成功应用,为农用地估价与GIS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开发经验。农用地估价与GIS的结合不仅表现在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以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表示图形,还体现在将传统的农用地估价理论及模型在GIS上的实现和拓展,以及通过GIS进行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 本文在阐述农用地征地区片土地价格相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从技术层面上论述了农用地征用区片价评估方法与技术路线,完善了农用地定级估价的成果体系,并将之应用于江苏省兴化市农用地征地区片价评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介绍了农用地征地区片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基本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明晰,阐述了我国农用地征地区片价研究的动态,在分析现有农用地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GIS与农用地地价测算模型紧密结合建立高效的评估信息系统的思路。 第二部分,在分析中外土地征用过程中的补偿方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我国专家学者对现行征地区片价格内涵的不同观点,结合评估实验区确定了本次评估征地区片价的价格内涵,在此基础上根据农用地估价规程的规定,确定农用地征地区片价的评估方法及其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对农用地征地区片价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流程、数据组织与数据结构等。 第四部分,以江苏省兴化市农用地征地区片价评估为例介绍了测算方法与应用情况。 第五部分,总结系统研究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并对农用地征地区片价测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力求理论结合实践。本文研究主要成果有: 1.按照国家规程,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基于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农用地征地区片价测算方法的研究。 2.利用该系统对江苏省兴化市农用地征地区片价进行评估,为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农用地估价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
徐涛[10](2005)在《宗地估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土地估价包括基准地价评估和宗地地价评估,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土地估价理论,建立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并开发了一批优秀的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完成了城镇土地的基准地价评估工作,但是在宗地估价工作中大多仍然采用手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主观性强、不便于各种因素的调整和修改,而且不能实现宗地估价信息科学地、自动化地管理和利用,造成大量有用信息资源闲置。而引入了计算机技术的估价系统也未能很好的结合空间数据和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因此,开发一套全新的多功能可视化估价系统是十分急需和必要的。 本文针对当前已有的宗地估价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基础上采用GIS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将MapX控件嵌入可视化编程环境Delphi中进行宗地估价系统的开发。系统充分利用GIS空间分析与量算功能,实现了基准地价修正法中如距离、宗地形状等定量因素的计算机自动提取,避免了以往人工估算所带来的问题;采用OLE技术自动生成估价报告,实现了宗地估价的办公自动化。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应用能减少估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城镇土地估价多媒体信息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镇土地估价多媒体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ComGIS的城镇宗地估价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组件介绍 |
3 系统功能分析 |
4 系统设计 |
4.1 数据库设计及数据流程设计 |
4.2 估价方法模型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 系统功能实现 |
5.1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
5.2 数据更新 |
5.3 估价报告自动生成的实现 |
5.4 综合查询功能的实现 |
5.4.1 图文互查 |
5.4.2 纯文本查询 |
6 实践与应用研究 |
(3)城镇土地评估系统发展特点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城镇土地评估系统发展特点 |
1.1 基于《规程》建立 |
1.2 经历了 |
1.2.1 松散集成模式 |
1.2.2 有缝集成模式 |
1.2.3 无缝集成模式 |
1.3 评估功能日趋完善 |
1.4 开发技术不断进步 |
2 城镇土地评估系统发展趋势 |
2.1 现行土地评估系统存在的问题 |
2.2 城镇土地评估系统发展展望 |
2.2.1 数据标准化建设 |
2.2.2 柔性土地评估系统 |
2.2.3 统一化平台的建立 |
2.2.4 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
(4)城镇土地价格的组合评估及管理系统研究 ——以淮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
2. 土地估价概述 |
2.1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土地及土地市场 |
2.2 我国城镇土地估价的原则 |
2.2.1 主要原则 |
2.2.2 相关应用原则 |
2.3 我国城镇土地估价的程序 |
3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土地使用价值评定 |
3.1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
3.1.1 土地定级类型 |
3.1.2 等级体系 |
3.2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因素分析 |
3.2.1 定级因素的选取及指标体系 |
3.2.2 因素权重的确定 |
3.2.3 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 |
4 土地估价方法 |
4.1 收益还原法 |
4.1.1 收益还原法原理 |
4.1.2 收益还原法的估价方法 |
4.2 市场比较法 |
4.2.1 比较法的原理 |
4.2.2 比较法的适用条件 |
4.3 成本法 |
4.3.1 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
4.3.2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
4.3.3 成本法与土地价格构成 |
4.4 剩余法 |
4.4.1 基本思路 |
4.4.2 剩余法适用范围 |
4.4.3 剩余法估价的步骤 |
4.5 路线价估价法 |
4.5.1 路线价法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理论依据 |
4.5.2 路线价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4.5.3 路线价法的操作程序 |
4.6 组合估价法 |
5 基准地价评估 |
5.1 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原理 |
5.1.1 基准地价的含义 |
5.1.2 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任务 |
5.1.3 基准地价评估的主要原则 |
5.1.4 基准地价评估的理论依据 |
5.1.5 基准地价评估的技术路线 |
5.2 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方法 |
5.3 基准地价的确定 |
6 应用实例 |
6.1 淮南市概况 |
6.1.1 地理位置 |
6.1.2 地质地貌 |
6.1.3 气候、水系 |
6.1.4 历史沿革 |
6.2 土地级别的调整 |
6.2.1 土地定级因素指标体系的确定 |
6.2.2 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 |
6.3 淮南市基准地价评估 |
6.3.1 技术路线 |
6.3.2 评估方法 |
6.3.3 城市路线价法评估商业路段基准地价 |
6.3.4 成果的应用 |
6.4 淮南市地价变化规律研究 |
6.4.1 各类用地基准地价水平分析 |
6.4.2 地价比率分析 |
6.4.3 淮南市基准地价更新前后的地价分析 |
6.4.4 地价指数的编制 |
6.4.5 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
6.4.6 指数计算方法 |
7 淮南市基于GIS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7.1 系统的配置 |
7.1.1 硬件系统 |
7.1.2 软件系统 |
7.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7.2.1 系统功能分析 |
7.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7.3 系统总体设计 |
7.4 数据库 |
7.5 系统的结构 |
7.6 系统的功能 |
7.7 界面设计 |
7.8 应用简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评析 |
1.2.1 国外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相关情况 |
1.2.2 我国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及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
2.1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基本理论 |
2.1.1 城镇土地定级的基本理论 |
2.1.2 城镇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 |
2.1.3 定级与估价的关系 |
2.2 B-P 神经网络的理论 |
2.2.1 人工神经网络简述 |
2.2.2 B-P 神经网络的基础理论 |
2.2.3 B-P 算法的改进研究 |
第三章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土地估价模型设计 |
3.1 B-P 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的建立 |
3.1.1 网络层数的确定 |
3.1.2 网络输入层及输出层节点数的确定 |
3.1.3 网络隐含层节点数的确定 |
3.1.4 网络权值初始化 |
3.1.5 学习速率的选取 |
3.1.6 期望误差的选取 |
3.1.7 两种改进的B-P 算法 |
3.2 B-P 神经网络评估地价的过程 |
3.3 B-P 神经网络估价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3.3.1 B-P 神经网络估价法的特点 |
3.3.2 B-P 神经网络估价法的适用范围 |
第四章 基于B-P 神经网络估价模型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设计 |
4.1 开发环境 |
4.1.1 ArcGIS、ArcGIS Engine 与ArcObject 简介 |
4.1.2 VBA 二次开发模式简述 |
4.2 系统设计 |
4.2.1 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 |
4.2.2 系统数据管理 |
4.2.3 B-P 神经网络估价功能的实现 |
第五章 B-P 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应用案例 |
5.1 三门峡市城区概况 |
5.2 以三门峡市为例B-P 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的建立 |
5.3 选择适于研究区的改进B-P 神经网络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ArcGIS8的土地定级与估价数字平台设计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选题和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 研究综述 |
2.1 GIS 概述 |
2.1.1 GIS 概念及其技术体系的发展 |
2.1.2 ArcG158 的新功能 |
2.2 GIS 二次开发 |
2.3 组件式GIS |
2.3.1 组件式GIS |
2.3.2 组件式GIS 的特点 |
2.4 GIS 组件产品 |
2.4.1 ArcObjects(简称AO) |
2.4.2 MapObjects(简称MO) |
2.5 COMGIS 的设计与开发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设计思想及技术路线 |
3.1.1 设计思想 |
3.1.2 技术路线 |
3.2 研究方法 |
3.3 设计原则 |
3.4 系统环境设计 |
3.4.1 系统开发环境 |
3.4.2 系统运行环境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1 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 |
3.5.2 非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 |
3.6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6.1 土地定级估价的工作流程 |
3.6.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1 土地定级 |
4.1.1 准备工作 |
4.1.2 因素因子权重 |
4.1.3 定级因素缓冲区分析 |
4.1.4 生成定级单元 |
4.1.5 单元作用分值计算 |
4.1.6 初步划分土地级别 |
4.2 基准地价估算 |
4.2.1 城镇基准地价的基本原理 |
4.2.2 资料准备 |
4.2.3 功能实现 |
4.3 宗地估价 |
4.3.1 基本资料 |
4.3.2 估价事务 |
4.3.3 系统参数 |
4.3.4 系统维护 |
5 系统应用 |
5.1 土地定级 |
5.2 基准地价估算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系统特点 |
6.2 创新 |
6.3 不足之处 |
6.4 系统的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部分代码 |
附录二 相关图件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
(9)基于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征地区片价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农用地征地区片价相关概念 |
第三节 我国农用地征地补偿制度及征地区片价研究动态 |
第四节 GIS在我国农用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农用地征地区片价价格内涵及评估方法的确定 |
第一节 中外土地征地补偿方法的比较 |
第二节 农用地征地区片价的评估方法的分析与确定 |
第三章 农用地征地区片价评估数据库的建立 |
第一节 数据源 |
第二节 农用地征地区片价数据库的标准化预期处理 |
第三节 软硬件环境设计 |
第四节 样点同一性检验、剔除与整理 |
第五节 数据的组织与结构 |
第六节 数据字典 |
第七节 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实现 |
第八节 系统集成 |
第四章 江苏省兴化市农用地征地区片价评估研究 |
第一节 评价区域概况 |
第二节 工作区域、工作任务及评价原则 |
第三节 评估目的、地价内涵及估价参数的设定 |
第四节 评估数据库的建立 |
第五节 农用地征地区片价的测算与确定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10)宗地估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当前宗地估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3 宗地估价中引入GIS技术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结合途径 |
1.3.1 可行性分析 |
1.3.2 优越性分析 |
1.3.3 结合途径 |
1.4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宗地估价方法 |
2.1 方法概述 |
2.1.1 成本逼近法 |
2.1.2 市场比较法 |
2.1.3 收益还原法 |
2.1.4 假设开发法 |
2.1.5 基准地价修正法 |
2.2 估价方法比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分析 |
3.1.1 建设背景 |
3.1.2 用户需求 |
3.1.3 实现功能 |
3.2 系统设计 |
3.2.1 设计原则 |
3.2.2 系统流程 |
3.2.3 估价流程 |
3.2.4 总体结构设计 |
3.2.5 界面设计 |
3.2.6 数据库设计 |
3.2.7 安全性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数据获取及管理 |
4.1.1 空间数据 |
4.1.2 非空间数据 |
4.2 系统开发 |
4.2.1 GIS开发方式 |
4.2.2 开发环境 |
4.3 系统实现关键 |
4.3.1 图形定位 |
4.3.2 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地价的实现 |
4.3.3 估价报告自动生成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系统总结 |
5.1.1 系统特点 |
5.1.2 系统不足 |
5.2 工作总结 |
5.3 展望与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城镇土地估价多媒体信息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B-PNN改进算法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应用[J]. 陈郁,谷蕾,秦奋. 地理空间信息, 2010(03)
- [2]基于ComGIS的城镇宗地估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 秦建新,谭子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24)
- [3]城镇土地评估系统发展特点及展望[J]. 王爱萍,闫弘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4]城镇土地价格的组合评估及管理系统研究 ——以淮南市为例[D]. 邢会敏. 安徽理工大学, 2007(07)
- [5]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陈郁. 河南大学, 2007(05)
- [6]基于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城镇土地估价系统实现[J]. 郑智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7(01)
- [7]基于VB.NET与Mapobject的宗地估价系统研究[J]. 谭子芳,秦建新,魏晓芳,周国华. 测绘科学, 2006(02)
- [8]基于ArcGIS8的土地定级与估价数字平台设计与建设研究[D]. 姜东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05(12)
- [9]基于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征地区片价评估方法研究[D]. 田崇新.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10]宗地估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徐涛. 中南大学,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