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实施ERP的研究与探讨——以徐州工程集团实施的ERP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1](2021)在《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为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很多企业开始通过自行建立ERP系统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不少企业由于受到管理基础薄弱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的限制,会选择优先上线财务管理系统,但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在上线ERP财务管理系统后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这引起了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籍此,本文以ERP财务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再造、系统协同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式,将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试图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提高ERP财务管理系统的成功率从而实现预期使用效果。主要工作概括如下:第一,识别影响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效果的因素。通过引入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成功影响因素模型,结合Y公司实际,开发问卷量表,并向Y公司财务人员发放问卷,在获取第一手资料后利用SPSS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效果的因素为组织管理因素、流程管理因素、用户管理因素和系统质量因素。第二,基于影响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效果的因素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对系统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优化方案。针对会计核算模块提出增加总账查询功能、改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流程、优化资产管理流程以及加强会计核算人员培训的建议;通过完善资金管理流程、建立资金管理新模式等来实现优化资金管理模块的优化;针对预算管理模块提出强化预算管理流程与功能以及制定相应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评价与优化开展研究,制定了会计核算模块、资产管理模块、预算管理模块的优化方案,为Y公司提升ERP财务管理系统适配度、提高ERP建设成功率提供参考,并为其它同类型企业建设ERP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借鉴。
吴书仪[2](2021)在《SG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维维[3](2021)在《SAP系统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问题探讨 ——以BN集团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BN集团为例,阐述了集团企业为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岛而引发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了顶层设计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以建设SAP系统为核心,为进一步搭建财务共享中心服务平台、合并报表系统、外围业务系统拓展布局奠定基础,全面实现从业务到财务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转型,保持与集团的快速发展同频同振。全文从BN集团业务发展状况、组织架构设置、业务流程梳理为起点出发,以上线应用到效果反馈的实例进行论证,对SAP系统在BN集团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本文对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中引入并运用SAP系统,促进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转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借鉴和帮助,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SAP系统嵌入了信息化时代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通过将企业的业务按职责区分为不同的模块,创造了业务纵、横链条完美的衔接,非常显着的呈现系统集成的便利性。其功能范围涵盖了企业的FI财务会计、CO财务控制、AM资产管理、PS项目管理、WF工作流程管理、IS行业解决方案、HR人事管理、PM工厂维护、QM质量管理、PP生产计划、MM物料管理、SD销售与分销等业务。在整个SAP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是最为核心的模块,其集成企业成本模块、人力模块、销售模块,促进企业实时更新财务信息,为企业事前预判经营活动、落实事中监控以及事后分析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充分发挥集成性、全面性、开放性等特点,以促进企业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形成最优方案以解决传统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促进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为使SAP系统的实施在BN集团应用中发挥最大的效能,SAP系统项目组展开现状调研,具体包括业务访谈,资料收集整理,系统配置检查等,调研分析存在“企业重人工,效率低下、会计报告时效性差、数据分析有限决策支持不足、缺少统一平台管理”等问题。制定SAP系统在BN集团的实施方案,基于集中化、标准化、集成化、协同化四项基本原则,梳理岗位职责分工,分配相应岗位权限,重组标准化业务流程,强调以SAP系统为核心驱动前端业务标准化,打通部门间信息传递渠道,提升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并从组建项目团队、需求调研、功能测试、人员培训、后续运维等角度对SAP系统整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概述,详细概括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SAP系统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职责分工等多维度搭建集成化财务管理体系以促进企业统一标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信息准确性,全面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深化企业财务转型。但是当前国内企业尚未普遍应用SAP系统,尚未有很多成功案例。基于此,本文以BN集团为例,深入分析该集团落实该系统的重难点,总结系统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其他企业在实施SAP财务管理系统时提供借鉴,帮助这些企业少走弯路,切勿因小失大,提高系统实施的成功率。
罗琴琴[4](2021)在《交易所问询函监管有效性研究 ——以上交所对南京新百问询函监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信息披露监管机制滞后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新时代下证券市场的新变化,证券监管部门提出了问询函这一创新式监管举措,该项举措正逐步成为重要的一线监管手段之一。但问询函监管制度属于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向上市公司发放问询函的形式,对市场主体的信息披露行为加以规范。因此,该项监管制度在震慑力和惩戒性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对问询函监管实施现状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对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新百”或“公司”)进行问询的典型案例,追溯交易所实施问询函监管的全过程,对其进行两次问询函监管的原因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和启示。首先,对上交所实施两次问询函监管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南京新百关联交易公告的相关内容,发现上交所进行第一次问询函监管的原因在于公司资产收购公告中存在隐瞒关联方关系、交易定价不合理等问题;上交所进行第二次问询函监管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的首次回函存在避重就轻、交代不清等问题。其次,进一步剖析两次问询函监管的效力,结合问询函监管期间公司的股价波动情况,发现两次问询函监管都引起公司股价的下降,且第二次问询函监管引起的市场负面反应更为剧烈。最后,经过案例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上交所实施的问询函监管提高了南京新百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并迫使公司终止了此次利益输送式关联交易,由此可见,问询函制度发挥了预防性监管的作用。本案例是我国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实践的一个缩影,本文的研究结论充分肯定了我国交易所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力,能够为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投资者三方主体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作为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从立法立规方面加大问询函制度的惩戒性,还应当健全问询函的监管协作机制,在各监管部门之间实施联动监管,并配套行政处罚性手段,以提升监管效力;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上市公司应当规范信息披露,积极配合交易所的问询函监管工作;而投资者应当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关注并解读问询函传递的信息,降低自身信息不对称程度,理性作出投资决策,从而更好地发挥问询函制度的监管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目前学术界对于问询函监管的研究,通常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且研究角度主要集中于问询函的市场反应、信息含量、审计影响等方面,相关研究亟待深入和发展。本文基于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视角,以上交所对南京新百进行问询函监管为例,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深入分析问询函制度对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效力,并针对问询函监管实施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问询函制度的相关建议。在理论意义上,拓展了问询函监管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相关文献;在实践意义上,为证券监管部门实施问询函监管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力,推进问询函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提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赵超[6](2020)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及协同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自创新创业教育受到重视以来,关于教育体系的探讨方兴未艾。而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最重要的群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并吸收企业创新发展的规律;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样也急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所以,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无论对于企业发展还是教育改革都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遵循“问题提出—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对策建议”的逻辑思路。首先,阐述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两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实需求。其次,基于65份访谈资料,利用扎根理论系统研究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影响因素。再次,开发设计了研究量表,并通过对1622名在校大学生、243位大学教师和265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群体间差异化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仿真模型模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协同演化的动态影响效应。最后,在上述所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工作总结如下:第一,系统研究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影响因素。包括五个方面:1)人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要素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要素。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要素是指企业负责人到大学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或大学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校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要素是指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是否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或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才需求。2)资本因素主要包括市场要素和资金要素。市场要素是指大学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了解市场需求的水平或企业创新发展中对市场的把握程度;资金要素是指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时所需的来自大学或企业的资金支持情况。3)技术与信息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要素与资源共享要素。科学技术要素是指大学可以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或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大学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指导;资源共享要素是指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支持或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大学的实验室、科研团队、前沿技术等资源作为支持。4)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要素和实践技能要素。专业知识要素是指大学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或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大学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实践技能要素是指大学对学生的培养需要到企业实践学习或进行校内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或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践基地等。5)政策因素方面主要包括制度设计和机制完善。制度设计要素是指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离不开整体的制度设计;机制完善要素是指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营造好的校企合作文化氛围,搭建校企合作对接机制。这部分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第二,深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首先,探讨了各变量间关系结构,结果发现这五类因素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其次,分析了各因素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创业指导教师、市场、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制度设计、机制完善等6个要素均能帮助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直接作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资金、资源共享、实践技能等4个要素未能起到通过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作用。最后,考虑因素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还验证了部分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创业指导教师要素的调节作用下,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要素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产生影响;资金虽然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中介因素,但是其能对科学技术要素产生促进作用,帮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要素作用于科学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本部分研究从静态的视角分析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基于博弈理论揭示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协同演化机理。本部分通过演化博弈论建模的方式,动态分析了人才、资本、技术与信息、知识和政策等5类因素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这两个系统演化策略的作用机制和演化路径,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随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两者协同演化成功概率、知识共享创造的收益、独立演化新增成本、政府对选择协同演化策略的大学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补贴的增加,系统快速发展到协同演化的稳定策略;随着额外收益系数、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各自独立演化成功概率、政府对选择独立演化策略的高校和科技型创新企业的补贴的增加,系统缓慢发展到协同演化稳定策略。本部分从动态的视角验证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就改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校企协同发展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和跟踪机制、企业负责人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该论文有图29幅,表94个,参考文献183篇。
郝建国[7](2020)在《A汽车配件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环境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中国政府也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实体经济活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方针导向。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成本管理,并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适应性变革,因为精益成本管理是突破企业边界的管理,它立于预防,重点从源头上就开始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在业务流程中依据作业成本模型找出成本动因,通过整个供应链的作业价值链分析,进行精细化成本控制,从而保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因此,近几年企业对精益成本管理的研究愈加重视。尤其在汽车行业,2019年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至约179辆/千人,汽车产销增速开始放缓,中国汽车行业销量从双位数变成个位数增长,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继2018年后继续下滑,因此,中国汽车行业逐步显现行业增速持续放缓、汽车保有量稳定提升、经销商库存积压等成熟期的特点,最终带来汽车行业盈利能力逐年下降的影响,近几年,作为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下游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也随之呈现产能利用率低,库存周转率低的情况,成本压力逐年上升,盈利水平逐年下降,这种经济环境迫切需要企业推行先进的精益生产方式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这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来支持精益生产,从而提升盈利能力。A公司作为全球汽车隔音隔热件的领导者,由于最近几年在加速投资的同时,遇到了此轮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调整,出现了盈利水平连续两年下滑的状况,尽管A公司拥有一套自己的精益生产系统,但由于现有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能对精益生产进行有效的支持,因此,无法真正将改善转化为公司的利润,加上企业员工对精益成本管理不够重视,成本管理实施保障措施不够有效,管理层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剖析当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归类,逐一进行优化改进,从而重新构建一套改进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和评价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最后通过一些措施来保障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的推行,利用培训体系和成本改善的工具,形成改善文化,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效果。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精益成本管理框架,依据此模型构建了 A汽车配件公司的精益成本管理“屋顶型”框架结构,并依据此成本管理框架,进行了实践验证,弥补了之前相关研究的不足。此外,本文通过介绍跨国企业日常的精益成本管理的工具(合理化建议收集系统:Kaizen系统、成本改善孵化系统:MOVE系统;业绩考核评价系统:KPI系统),用A公司的实际操作案例论证了这些工具对精益成本管理的实施保障措施的重要性。
王惠[8](2020)在《潘安湖区域演变与转型发展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徐州市贾汪区是典型的因煤成矿、缘矿建城的资源型矿区,自1882年起,至今具有近一百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原本充满发展活力的矿区,因矿井的关闭而逐渐沉寂,经济发展随之走入低谷。2011年,贾汪区被国家发改委评定为资源枯竭型矿区,标志其进入后矿业时代。2008年,江苏省政府提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同年,徐州市政府主导编制了《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在此规划基础上,贾汪潘安湖区域被选做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项目示范区。以政府引导、生态优先的矿区生态修复和经济转型的“徐州模式”由此拉开序幕。经过10年的规划建设,原本煤矿全部关闭,经济严重衰退,遗留有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和其他采矿迹地的潘安湖区域,随着破损生态的修复、环境质量的提升、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潘安湖作为采煤塌陷积水区通过生态修复和调控成为国家级生态湿地的成功,使得这一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均不同程度地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潘安湖考察塌陷地生态修复的成果,他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并强调,塌陷区治理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但是,作为一个逐渐转型的煤矿区域,如何平衡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矛盾依然突出,如何引导区域转型合理选择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潘安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煤炭资源开采下其发展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影响,探究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转型发展目标,明晰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提出相关的优化对策与建议。本研究以煤炭发展及其影响为主线,在宏观层面上将贾汪发展划分为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以及转型期。分析了煤炭发展对贾汪道路交通、城镇格局、规划引导、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在中观层面具体研究了潘安湖区域的形成、发展和转型,总结了研究区域煤矿发展和以采煤塌陷地为主的采矿迹地对道路交通、城镇格局、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和规划引导等方面的影响;其次通过构建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演变的驱动力因子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及人文两方面定性兼定量地分析了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转型发展的规划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明晰了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的现状问题,讨论了类似区域转型发展的目标和原则,进而结合潘安湖的实际情况,从产业转型、基础建设、空间管控、综合社会结构网络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转型发展优化策略,以期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该论文有图51幅,表14个,参考文献86篇。
操小晋[9](2020)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企业单位社区更新治理机制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具有实践性强和效应性高的双重特征,如何创新发展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和社区工作的长期重要课题。单位社区是一类特殊的城市社区类型,其中企业单位社区在国家要求完成三供一业移交分离的政策背景下面临新的治理挑战。本文依照问题明晰—现状梳理—实证分析—网络构建—策略提出的行文逻辑,采用定量、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徐州市的四个老龄化-重构非显着型企业单位社区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首先,以田野调查法梳理了研究区企业单位社区的发展历程,质性地探究了企业单位社区空间演变的动因:宏观上国家住房政策的改革是根本动因,中观上管理方式的转变是直接动因,微观上居民日常需求的转变是间接动因。其次,以问卷调查法获取样本数据,借助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居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与原住民与否、居民出行频率、邻里关系、居民对社区发展的关心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教育水平、社区治理参与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与社区认知程度不相关,同时社区管理方式固化和室内外空间与现实需求错位两类问题亦是制约居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指出单位社区的重组程度和老龄化程度影响了居民的主观能动性,社区参与的保障程度和物质空间的完善程度则进一步通过居民的地方感建立反映在差异化的居民满意度上。再次,比较发现管理权属的政府让渡和改造资金的充足程度是影响企业单位社区治理的直接因素,单位三供一业的移交与否则是根本原委。在此前提下,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解释框架,明确了处于起始位置的基础行动者政府、单位,引导位置的核心行动者居委会、居民代表,以及过程位置的一般行动者居民、非营利组织等异质行动者角色,以社区更新治理实践为强制通行点,从问题界定、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四方面构建了行动者网络的转译过程,阐释了企业单位社区更新治理过程中各行动者的权责分配、相互关系和运行路径,强调过程主体的协商共治,指出社区是各异质行动者共同参与构建的不断变化的异质性网络空间。最后,以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讨和情景式的潜在问题描述为依据,从物质性设计、社会性引导以及管理性保障三方面提出企业单位社区的更新治理策略,与行动者网络构成完整的单位社区更新治理机制。本研究在一般性社区治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企业单位社区探索了在地的情境性经验,目标价值是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多学科交叉下健康安全的社区营建模式与精细化治理路径探讨则是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议题。
吴振华[10](2020)在《基于3S集成技术的半干旱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有着数千年的煤炭开采与利用的文明史,在中国乃至世界,煤炭在能源利用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不可撼动。中国东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为进一步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中国政府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提出,要加快煤炭开发战略西移,在中国西北部重点建设9个大型煤炭基地,并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矿关闭退出。中国西北部半干旱草原地区具有酷寒、干旱、土壤贫瘠且蒸发强度大、植物生长期短等特点,草原生态本底条件极为脆弱,是景观生态退化极其严重的地区。中国大多数露天煤矿都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煤炭开发导致其景观结构缺损与景观功能失调等一系列景观生态干扰与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有效的景观格局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包括以最小的人工干预实现最大限度的整体恢复、综合了解景观生态问题以及采矿对景观生态影响的复杂性。然而,煤炭露天开采对半干旱草原景观格局的影响规律不清,导致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半干旱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炭基地的景观生态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1、研究基于引导型自修复的矿区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与方法;2、完善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分类体系;3、对研究区进行充分的景观生态调查;4、明确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的内涵、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5、深入研究煤炭露天开采对草原景观格局的影响规律;6、确定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案。最终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本研究遵循大型煤炭基地景观分类的原则,在发生法土地分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土地的生态属性,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与功能理论,采用自上而下的分解式分类法,借鉴生物学分类的阶层命名法,最终构建了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分类体系,其中景观界4类,景观纲16类,景观科62类,景观种超过200类。与此同时,本研究在景观分类与调查的基础上,对2002-2017年间锡林浩特市胜利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人类的各种干扰导致了草原景观斑块数量逐渐增多、景观逐渐破碎化、景观连通性逐渐下降、景观多样性逐渐升高、景观形状趋于复杂而不规则、景观斑块越来越离散、景观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景观稳定性逐渐下降;2)草原景观是本研究区的基质,矿业景观、城镇景观、工业仓储景观以及路网景观逐年扩张并占用了大量的草原景观,导致草原景观逐渐减少,不健康草原景观逐年增加。(2)本研究提出了基于Albedo-MSAVI特征空间的半干旱草原区荒漠化指数(Semi-Arid Steppe Desertification Index,SASDI)模型。结果表明,SASDI模型与土壤表层有机质具有很高的相关性(R2=0.7585),该模型充分运用了多维遥感信息,有利于半干旱草原区荒漠化的定量分析与持续监测。与此同时,本研究提出了基于SI-Brightness特征空间的半干旱草原盐渍化指数(Semi-Arid Steppe Salinization Index,SASSI)。结果表明,SASSI模型与土壤表层含盐量具有很高的相关性(R2=0.7698),并充分运用了多维遥感信息。SASSI模型能够精确、有效而方便地获取半干旱草原的土壤盐渍化信息。(3)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半干旱草原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的模型——CVORE(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and Ecosystem Services Function),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半干旱草原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了半干旱草原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的内涵,制定了半干旱草原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的标准。与此同时,本研究在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煤炭露天开采对半干旱草原景观生态健康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轻度不健康景观主要位于人类干扰较多的区域周边,中度不健康景观主要是矿区工业广场景观,重度不健康景观基本都是采坑,各健康等级的占比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正态分布模式,不健康景观逐年增多,健康景观逐渐减少;2)研究区景观生态健康的时空分布特征极其明显而单一,水含量高的区域景观生态健康状况极好,人类干扰较多的区域景观生态健康状况较差;3)根据大型露天煤炭基地的开发方式、煤炭露天开采过程中形成的扰动景观类型以及研究区景观生态健康的演变过程,本研究将煤炭露天开采对健康草原的影响分为四种类型:扰动退化型、扰动退化恢复型、稳定健康型和波动型;4)影响研究区草原景观生态健康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的驱动因素有水、露天矿、城市、农业、工业、路网以及高程,煤炭露天开采对草原景观生态健康有着显着的影响。(4)提出了大型露天煤炭基地对半干旱草原景观生态影响的概念模型,厘清了矿区景观格局优化的目标、原则和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引导型自修复的矿区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与方法。在进行锡林浩特市胜利大型煤炭基地引导型自修复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修正的景观干扰指数,并结合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缓冲区分析、景观生态功能贡献率,确立了大型露天煤炭基地对半干旱草原景观生态健康影响的空间分布,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工程修复斑块、人工维护斑块和自然修复斑块三个景观生态修复区及相应的引导型自修复的建议,最终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整体景观功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景观格局优化”。在进行锡林浩特市胜利大型煤炭基地景观格局优化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构建基于多规融合的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景观格局优化,在新构建的“源”景观、生态廊道、生态节点以及人工湿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环、两纵、两横、八核心、十节点、多廊道”的景观格局优化模型,本研究所提出的“景观格局优化”模型立足于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固有的修复能力以及采矿对景观生态的影响过程,通过构建潜在的景观格局“帮助”大型煤炭基地自修复,使受损景观生态通过自身的主动反馈,不断自发地走向良性循环和恢复,实现“引导型自修复”。与此同时,本研究将煤炭基地、矿群以及矿区三个尺度的一系列修复策略相结合,提出了多尺度引导型自修复的景观格局优化体系。在景观生态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学、生态学、露天采矿学、恢复生态学、矿山生态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上,以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田这一典型的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为例,提出了基于引导型自修复的矿区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与方法,以及“大型煤炭基地景观分类、调查与监测→景观生态健康评价→煤炭露天开采对半干旱草原景观格局的影响→基于引导型自修复的景观格局优化”的研究体系,旨在为世界各地矿业城市、大型煤炭基地等类似研究区的景观分类、景观生态评价、采矿对景观生态的影响规律、景观格局优化、景观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城市规划、景观生态修复等提供借鉴。该论文有图52幅,表24个,参考文献390篇。
二、关于实施ERP的研究与探讨——以徐州工程集团实施的ERP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实施ERP的研究与探讨——以徐州工程集团实施的ERP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2.3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
2.1 理论基础 |
2.1.1 ERP财务管理系统 |
2.1.2 ERP财务管理系统评价 |
2.1.3 ERP财务管理系统优化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2 国外文献综述 |
2.2.3 文献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3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
3.1 Y公司概况 |
3.1.1 Y公司简介 |
3.1.2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的实施背景 |
3.1.3 ERP财务管理系统预期目标 |
3.2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现状 |
3.2.1 会计核算模块 |
3.2.3 资金管理模块 |
3.2.4 预算管理模块 |
3.3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3.3.1 会计核算模块 |
3.3.2 资金管理模块 |
3.3.3 预算管理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4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价 |
4.1 构建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评价体系 |
4.1.1 引入影响因素识别模型 |
4.1.2 建立评价体系 |
4.1.3 确定指标权重 |
4.2 会计核算模块实施效果评价 |
4.2.1 会计核算模块模糊综合评价 |
4.2.2 评价结果分析 |
4.3 资金管理模块实施效果评价 |
4.3.1 资金管理模块模糊综合评价 |
4.3.2 评价结果分析 |
4.4 预算管理模块实施效果评价 |
4.4.1 预算管理模块模糊综合评价 |
4.4.2 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优化元素设计 |
5.1 Y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优化方案设计目的与思路 |
5.1.1 设计目的 |
5.1.2 设计思路 |
5.2 会计核算模块优化方案 |
5.2.1 增加总账查询功能 |
5.2.2 改善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 |
5.2.3 优化资产管理流程 |
5.2.4 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
5.3 资金管理模块优化方案 |
5.3.1 完善资金管理模块流程 |
5.3.2 建立资金管理新模式 |
5.3.3 增强资金管理意识 |
5.4 预算管理模块优化方案 |
5.4.1 改善业务预算管理的流程 |
5.4.2 改进预算管理模块功能 |
5.4.3 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6 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6.1 会计核算模块保障措施 |
6.1.1 增强数据审核与后期维护能力 |
6.1.2 完善资源安全保障措施 |
6.2 资金管理模块保障措施 |
6.2.1 建立重视资金管理的企业文化 |
6.2.2 培养复合型资金管理人才 |
6.3 预算管理模块保障措施 |
6.3.1 加强预算管理模块技术保障 |
6.3.2 建立长效的预算沟通机制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 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评价指标权重打分表征集表 |
附录3 Y公司实施ERP财务管理系统模糊综合评价征集表 |
(3)SAP系统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问题探讨 ——以BN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SAP系统的研究 |
1.2.2 关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 |
1.2.3 关于SAP系统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研究 |
1.2.4 文献总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SAP系统及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SAP系统及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概述 |
2.1.1 SAP系统各模块介绍 |
2.1.2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
2.2 SAP系统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作用 |
2.2.1 SAP系统为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奠定基础 |
2.2.2 SAP系统为合并报表系统的搭建奠定基础 |
2.2.3 SAP系统与外围业务系统的集成奠定集成 |
2.3 SAP系统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的重点事项 |
2.3.1 SAP系统实施顾问的选择 |
2.3.2 SAP系统实施与业务部门的协调 |
2.3.3 SAP系统实施中财务关键用户的选择 |
2.3.4 SAP系统基础数据配置的规划性 |
2.4 SAP系统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理论基础 |
2.4.1 系统管理理论 |
2.4.2 业财融合理论 |
2.4.3 资源配置理论 |
2.4.4 规模经济理论 |
3 SAP系统在BN集团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案例概述 |
3.1 BN集团概括 |
3.1.1 BN集团业务发展介绍 |
3.1.2 BN集团组织机构介绍 |
3.2 BN集团财务管理现状 |
3.2.1 财务组织架构 |
3.2.2 财务岗位及职责 |
3.2.3 财务信息系统的部署 |
3.3 SAP系统在BN集团应用的原因 |
3.3.1 SAP系统具有高度集成性 |
3.3.2 SAP系统的全面性 |
3.3.3 SAP系统具有开放性 |
3.4 SAP系统在BN集团实施方案 |
3.4.1 SAP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
3.4.2 SAP系统岗位权限的设定 |
3.4.3 SAP系统业务流程标准化 |
3.4.4 SAP总体实施计划 |
3.5 SAP系统在BN集团财务管理中实施 |
3.5.1 组建项目实施团队 |
3.5.2 需求调研 |
3.5.3 功能测试 |
3.5.4 人员培训 |
3.5.5 后期运维 |
3.5.6 实施效果评价 |
4 SAP系统在BN集团财务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 |
4.1 SAP系统培训不充分 |
4.1.1 培训内容不深入 |
4.1.2 培训人员不全面 |
4.2 员工的理念转换慢 |
4.2.1 工作习惯难以改变 |
4.2.2 业财融合理念难以推动 |
4.3 SAP系统的集成功能未充分发挥 |
4.3.1 SAP系统模块应用不全面 |
4.3.2 多系统并行削弱集成性功能 |
4.4 SAP系统基础数据质量不高 |
4.4.1 业务数据源输入不精准 |
4.4.2 系统主数据维护不准确 |
5 SAP系统在BN集团财务管理应用的优化建议 |
5.1 多维度且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 |
5.1.1 培训形式多样化 |
5.1.2 培训对象层次化 |
5.2 增加SAP系统推广宣传 |
5.2.1 渲染全员参与氛围 |
5.2.2 完善员工评价体系 |
5.3 加速整合SAP系统 |
5.3.1 建立SAP系统应用评估机制 |
5.3.2 增加SAP系统业务覆盖面 |
5.4 完善基础数据管理体系 |
5.4.1 完善SAP系统关键字段注释 |
5.4.2 建立SAP系统数据管理制度 |
6 研究结论和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交易所问询函监管有效性研究 ——以上交所对南京新百问询函监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问询函监管对象的研究 |
1.2.2 关于问询函监管有效性的研究 |
1.2.3 关于关联交易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问询函监管的理论概述 |
2.1 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及问询函监管的相关概念 |
2.1.1 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概念 |
2.1.2 问询函监管的概念 |
2.2 问询函监管的特征 |
2.2.1 实质性监管 |
2.2.2 针对性监管 |
2.2.3 事中干预性监管 |
2.3 问询函监管的作用 |
2.3.1 通过公开性问询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 |
2.3.2 通过即时性问询提高信息披露及时性 |
2.3.3 通过“刨根问底”式问询提高信息披露充分性 |
2.3.4 纠正上市公司不当行为 |
2.4 问询函监管的理论基础 |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2 信号传递理论 |
2.4.3 公共利益理论 |
3 上交所对南京新百出具问询函案例介绍 |
3.1 南京新百公司及其关联方的情况介绍 |
3.1.1 南京新百概况 |
3.1.2 南京新百关联方概况 |
3.2 上交所问询对象:南京新百收购资产公告的相关内容 |
3.2.1 南京新百控股股东向关联方转让资产的情况 |
3.2.2 南京新百向关联方购买标的资产的情况 |
3.3 上交所对南京新百出具问询函及公司回复的情况 |
3.3.1 上交所第一次问询函的主要内容 |
3.3.2 南京新百回复第一次问询函的情况 |
3.3.3 上交所第二次问询函的主要内容 |
3.3.4 南京新百作出的回复 |
4 上交所对南京新百实施问询函监管的原因及有效性分析 |
4.1 上交所对南京新百发出第一次问询函的原因 |
4.1.1 公司未充分说明收购处于建设期标的资产少数股权的合理性 |
4.1.2 公司未充分披露此次关联交易关联方关系的相关信息 |
4.1.3 公司未披露此次买入资产与前次卖出同一资产定价差异的原因 |
4.1.4 公司未详细披露此次关联交易标的资产的运营能力 |
4.1.5 公司未披露标的公司未达到业绩承诺时交易对方的履约能力 |
4.2 第一次问询函的监管效力 |
4.2.1 促使公司补充披露了收购处于建设期少数股权的交易动机 |
4.2.2 迫使公司充分披露了此次交易的关联方关系 |
4.2.3 促使公司进一步披露了卖出、买入关联资产的情况 |
4.2.4 促使公司补充披露了标的资产运营能力的部分信息 |
4.2.5 公司收到问询函后股票价格下跌 |
4.3 上交所对南京新百发出第二次问询函的原因 |
4.3.1 公司首次回函未披露对标的公司的具体投资计划 |
4.3.2 公司首次回函仍未对其隐瞒关联方关系的原因进行说明 |
4.3.3 公司首次回函仍未对其卖出、买入同一资产的定价差异作出合理解释 |
4.3.4 公司首次回函仍未充分说明标的资产的运营能力 |
4.3.5 公司首次回函仍未直接回复业绩承诺未达到时交易对方的履约能力 |
4.4 第二次问询函的监管效力 |
4.4.1 通过“刨根问底”式问询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
4.4.2 迫使公司放弃了此次收购资产关联交易 |
4.4.3 引起交易所对公司年报全面问询 |
4.4.4 交易所对公司的通报批评发挥了警示作用 |
4.4.5 公司收到问询函后股票价格大幅波动 |
5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
5.1.1 问询函监管促使南京新百提高了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
5.1.2 问询函监管迫使南京新百终止了此次利益输送式关联交易 |
5.1.3 问询函监管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性一线监管手段 |
5.2 案例研究的启示 |
5.2.1 证券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推进并完善问询函监管制度 |
5.2.2 上市公司应积极配合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工作 |
5.2.3 投资者应积极关注并理性解读问询函信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6)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及协同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
3.1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4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4.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介绍 |
4.2 研究过程 |
4.3 访谈结果 |
4.4 模型构建 |
4.5 研究假设 |
4.6 本章小结 |
5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设计与分析 |
5.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
5.2 调研过程和样本概况 |
5.3 正式量表的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 描述性分析 |
6.2 相关性分析 |
6.3 中介效应分析 |
6.4 研究假设检验与模型修正 |
6.5 本章小结 |
7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协同演化研究 |
7.1 模型假设及主要变量 |
7.2 博弈模型的建立 |
7.3 博弈模型分析 |
7.4 数值仿真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8.3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及协同演化研究”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A汽车配件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精益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1 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
2.1.2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 |
2.1.3 约束理论 |
2.2 精益思想的原理与框架结构 |
2.2.1 精益生产方式的框架与目标 |
2.2.2 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 |
2.2.3 精益成本管理的原理及框架结构 |
第3章 A公司精益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A汽车配件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客户和产品介绍 |
3.1.3 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
3.2 A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3.2.1 公司财务组织架构现状 |
3.2.2 公司当前成本核算制度 |
3.2.3 公司当前成本控制流程 |
3.3 A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成本管理架构存在的问题 |
3.3.2 成本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3 成本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
3.3.4 成本管理对精益生产支持性不足的问题 |
第4章 A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4.1 A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的构建 |
4.1.1 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的总体框架 |
4.1.2 基于目标成本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
4.1.3 作业成本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构建 |
4.1.4 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产品价值流优化 |
4.2 A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的实施 |
4.2.1 精益成本核算体系的实施 |
4.2.2 作业成本管理模型的应用 |
4.2.3 作业成本信息在SAP中的精准化管理实施 |
第5章 A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实施保障与评价 |
5.1 A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1 人事组织保障 |
5.1.2 改善工具系统保障 |
5.1.3 精益成本管理文化保障 |
5.2 A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体系的评价 |
5.2.1 财务指标的导向性评价 |
5.2.2 运营指标的保障性评价 |
5.2.3 精益思想综合性指标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潘安湖区域演变与转型发展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基础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煤炭资源型地区转型研究进展 |
2.3 国内外采矿迹地再利用研究进展 |
2.4 理论研究论述 |
3 煤炭资源矿区贾汪的发展演变 |
3.1 城市形成期(1880-1948年) |
3.2 城市发展期(1949-1977年) |
3.3 城市繁荣期(1978-2000年) |
3.4 城市转型期(2001年-至今) |
3.5 本章小结 |
4 潘安湖区域发展演变 |
4.1 潘安湖区域发展概况 |
4.2 潘安湖区域煤炭发展沿革 |
4.3 行政区划的调整变迁 |
4.4 潘安湖区域发展演变 |
4.5 本章小结 |
5 潘安湖区域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 |
5.1 潘安湖区域发展演变特征 |
5.2 发展演变驱动力因子指标体系构建 |
5.3 发展演变数据收集与整理 |
5.4 驱动力因素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优化策略研究 |
6.1 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
6.2 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目标与原则 |
6.3 潘安湖区域转型发展优化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企业单位社区更新治理机制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
2.1 行动者网络理论 |
2.2 单位社区 |
2.3 更新治理机制 |
2.4 研究述评 |
3 徐州企业单位社区物质空间演变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2 研究区域特征 |
3.3 企业单位社区空间发展演变 |
3.4 空间演变动力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4.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4.2 数据、变量与方法 |
4.3 实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企业单位社区更新治理网络构建 |
5.1 治理网络现状 |
5.2 现存问题分析 |
5.3 行动者网络构建 |
5.4 情景式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企业单位社区更新治理策略 |
6.1 目标及原则 |
6.2 社区治理的设计策略 |
6.3 社区治理的引导策略 |
6.4 社区治理的保障策略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3S集成技术的半干旱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数据来源 |
2.3 数据预处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分类与制图分析 |
3.1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分类的原则 |
3.2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分类体系 |
3.3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制图结果 |
3.4 锡林浩特市胜利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 |
4.1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的内涵 |
4.2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的评价标准 |
4.4 锡林浩特胜利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 |
4.5 煤炭露天开采对半干旱草原景观生态健康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引导型自修复的矿区景观格局优化方法研究 |
5.1 矿区景观格局优化的目标、原则与理论 |
5.2 基于引导性自修复的矿区景观格局优化方法 |
5.3 锡林浩特市胜利大型露天煤炭基地引导型自修复 |
5.4 锡林浩特市胜利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格局优化 |
5.5 半干旱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生态修复的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关于实施ERP的研究与探讨——以徐州工程集团实施的ERP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Y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评价与优化研究[D]. 陈颖.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SG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及优化研究[D]. 吴书仪.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SAP系统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问题探讨 ——以BN集团为例[D]. 周维维.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交易所问询函监管有效性研究 ——以上交所对南京新百问询函监管为例[D]. 罗琴琴.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影响因素及协同演化研究[D]. 赵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A汽车配件公司精益成本管理改进研究[D]. 郝建国. 山东大学, 2020(05)
- [8]潘安湖区域演变与转型发展优化策略研究[D]. 王惠.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企业单位社区更新治理机制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D]. 操小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基于3S集成技术的半干旱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炭基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D]. 吴振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