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后部溃疡合并出血82例分析

十二指肠后部溃疡合并出血82例分析

一、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8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根[1](2021)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 ——2012-2020年住院患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消化性溃疡(PU)是人类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之一。PU常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还可并发溃疡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有关PU的临床诊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内窥镜的广泛应用使PU更易得到确诊,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问世使PU近期疗效良好,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可一定程度减少复发,但并没有彻底改变PU的临床状况,发病率仍高,复发及并发出血和穿孔仍常见。因此,为了更为有效地控制PU,仍有必要深入研究PU在内镜、PPI、Hp时代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此,本研究将对过去8年来PU住院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更为有效地诊治PU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2012年3月至2020年2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PU患者,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复合性溃疡(CU),伴有或不伴有并发症(溃疡出血、幽门梗阻或溃疡穿孔)。根据入院前后2周内胃镜检查结果或外科手术确定诊断。2、资料收集:从病案室中检索上述期间主要诊断为PU的患者,并收集病历首页的信息。根据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研究对象,调取病历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病因和诱因、并发症、胃镜资料等。所有资料保存到Excel表,并进行数据清洗和编码。3、研究内容:(1)临床特点分析:将PU患者按不同指标分组,比较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包括人口学特点、临床症状与体征、病因和诱因、并发症、内镜下溃疡特点、治疗方法。(2)卫生经济学相关分析:统计分析PU患者入院时间的分布规律、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多次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3)变化趋势分析:按年度统计PU患者的上述各种临床特点、入院时间、住院天数等,比较年度间差异,观察和分析变化趋势。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组数据是否随机分布采用游程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SPSS 22.0软件完成上述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993例PU患者,其中合格的PU患者纳入2266例分析,年龄10~93岁,平均51.6±16.7岁,其中男性1615例,女性651例,胃溃疡689例,十二指肠溃疡1447例,复合性溃疡130例。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2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数量逐渐增多,50~60岁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20岁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迅速增多,而胃溃疡患者在40岁以上才迅速增多,但两者达峰年龄一致;男性多于女性,越年轻男女比例越大(P<0.001);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同,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达峰年龄无差别。2、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上腹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较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更常见,除纳差症状外,其余症状的阳性率均<50%,各症状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间的阳性率多无明显差异;有32.6%的女性患者有节律性上腹痛,且显着多于男性;不同年龄段间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上腹压痛的阳性率为47.5%。3、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病因和诱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74%,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低10%(P<0.001),随年龄增加Hp阳性率递减(P<0.05),男女之间感染率无显着差异;GU患者的A、B型血阳性率分别为28.9%及26.0%,显着高于DU(P<0.001),DU患者O型血阳性率为43.4%,显着多于GU(P<0.001);服用NSAIDs是中老年患者的重要诱发因素,女性比例多于男性,而饮酒是中青年患者的重要诱因,男性比例多于女性。4、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溃疡并发症:61.1%的患者因溃疡并发症而入院,以溃疡并发出血最多(占比45.8%),其次为穿孔(占比10.7%),DU所致并发症占比为71%;青年更易发生溃疡出血和穿孔,男性尤然(P<0.001);溃疡穿孔患者Hp阳性率最高(81.8%)(P<0.05);AB型血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3%,并发出血的发生率为54.3%,均高于其他血型(P<0.001);服用NSAIDs者相较于其他诱因更易发生并发症。5、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内镜下溃疡特点:内镜下溃疡部位以十二指肠和胃窦最常见(占77.7%),主要呈类圆形(68.1%),以长径1cm以下为主(71.3%);胃底较易出现不规则溃疡,贲门较易出现线性和环状溃疡,十二指肠较易出现霜斑溃疡,胃体溃疡平均长径及面积分别为10.65±6.7mm、50.0(21.0,120.0)mm2,均大于其他部位溃疡(P<0.001);中老年胃溃疡多见,中青年十二指肠溃疡多见(P<0.001);中青年溃疡面积小于中老年(P<0.05);女性溃疡小于男性(P<0.001);Hp感染和血型与溃疡大小和形状无明显关系;长径在0.6~1.0cm的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58.1%,显着高于其他组,长径在1.6~2.0cm的溃疡穿孔的发生率最高。6、消化性溃疡住院治疗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法为单纯药物治疗(85.7%),中老年人尤然;内镜下止血治疗为4.3%,老年患者多于其他年龄组(P<0.001);溃疡穿孔绝大多数为外科修补,极少行胃大部切除术(P<0.001);内镜下和外科治疗男性多于女性(P<0.001)。7、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入院时间:入院高峰为冬春季(3月最高),夏季为低谷(8月份最低);不同月份和季节的入院例数在GU、DU和CU间、不同年龄段间和男女性间均无差异;溃疡出血夏季低于其他季节(P<0.05),溃疡穿孔和幽门梗阻以春季最多见;夏季单纯药物治疗最常用,内镜下止血秋冬季多于其他季节(P<0.001);春季开腹修补溃疡多于腹腔镜下修补。8、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数:患者年龄、某些临床表现(非节律性上腹痛、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压痛)、溃疡大小、并发症的有无与住院时间显着相关(P<0.05);胃溃疡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P<0.001)。9、消化性溃疡多次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患者多次住院主要与年龄大、出现并发症相关,与本研究调查的其他各项因素多无相关性。10、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消化性溃疡患者住院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冬季病例增长明显(P<0.001);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各年度间无差异;无节律性上腹痛、纳差、嗳气、上腹压痛的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P<0.001);幽门螺杆菌阴性病例呈明显增加趋势(P<0.001);A、B型血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P<0.001);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患者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P<0.001);胃体、胃角、胃窦溃疡均呈上升趋势,十二指肠溃疡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复合性溃疡近期似大幅上升(P<0.001);<20mm溃疡呈“双峰型”上升,而>20mm溃疡先升后降;非典型溃疡(线性、霜斑、环状溃疡)呈上升趋势(P<0.001),而典型溃疡(类圆形、不规则形)变化不明显;有复合并发症的溃疡患者呈加速上升趋势,幽门梗阻呈上升趋势,溃疡出血有轻微上升趋势,而溃疡穿孔呈下降趋势(P<0.001);住院天数1周以内者呈增多趋势,1~2周者呈双峰型增多趋势,而2周以上者呈先升后降趋势;多次住院患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并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结论:1、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溃疡亚型占比差异明显,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具有较明显的人口学特征,40~60岁患者最多,男性多于女性。2、消化性溃疡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与年龄、性别相关,就单个症状而言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没有症状,女性患者节律性上腹痛多于男性,不同年龄段间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约半数患者有上腹压痛,尤其是胃溃疡患者和中青年患者。3、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发病及并发症发生与幽门螺杆菌、血型、服用NSAIDs和饮酒相关,胃溃疡的Hp较十二指肠溃疡低10%,随年龄增加Hp阳性率递减,A、B型血者GU多于DU,O型血者则DU多于GU;服用NSAIDs是中老年患者的重要诱发因素,女性尤然,而饮酒是中青年患者的重要诱因,男性尤然。半数以上的患者因溃疡并发症而入院,以溃疡并发出血最多,主要由十二指肠溃疡所致,青年男性更易发生溃疡出血和穿孔,发生并发症者Hp感染率更高、AB型血占比更高、服用NSAIDs者更多。4、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内镜下溃疡的部位、形状、大小与年龄、性别和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关系,中老年胃溃疡多见,中青年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中青年溃疡面积小于中老年,女性溃疡小于男性,溃疡出血多见于1cm以内溃疡,溃疡穿孔多见于1~2cm溃疡。5、消化性溃疡住院治疗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单纯药物治疗,少数出血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穿孔患者一般行外科修补,极少行胃大部切除术,内镜下和外科治疗男性多于女性。6、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入院高峰为冬春季(3月最高),夏季为低谷(8月份最低),溃疡出血夏季低于其他季节,溃疡穿孔和幽门梗阻以春季最多见,内镜下止血秋冬季多于其他季节,春季开腹修补溃疡多于腹腔镜下修补。7、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年龄大、有某些临床表现(非节律性上腹痛、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压痛)、溃疡大、发生并发症的住院时间更长,胃溃疡住院时间长于十二指肠溃疡。多次住院主要与年龄大、出现并发症相关。8、消化性溃疡患者住院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病例增长明显,幽门螺杆菌阴性、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患者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胃溃疡均呈上升趋势,十二指肠溃疡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2cm以下溃疡呈“双峰型”上升,而大溃疡先升后降;非典型溃疡(线性、霜斑、环状溃疡)呈上升趋势;复合性并发症的溃疡患者呈加速上升趋势,幽门梗阻呈上升趋势,溃疡出血有轻微上升趋势,而溃疡穿孔呈下降趋势;住院天数1周以内者呈增多趋势;多次住院患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

鲁键,何超[2](2014)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与难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和难度,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材料与方法:对10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97例,球后溃疡9例,发现龛影51例,其中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35例,仰卧左后斜位发现14例,仰卧右后斜发现2例。球部变形82例,激惹征象66例,幽门痉挛8例。结论:掌握十二指肠解剖特点,采取适当体位及加压,可提高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十二指肠溃疡确立诊断、随访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白厚喜,姜志高[3](2011)在《老年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2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经胃镜、钡餐、手术探查共检出老年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均来自我院内外科病房及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发病年龄62~86岁,平均69.5岁,病程1d~10年。

张波,周岁春[4](2011)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25例分析》文中提出我院自1998-01-2008-12经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27 018例,检出十二指肠溃疡6 740例,其中球后溃疡25例,占同期溃疡0.37%,现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2例,年龄2171(39.3±13.4)岁。25例中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X线和胃镜检查时间<6个月9例

徐雪文,王进,廖寒[5](2009)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大出血12例急诊手术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大出血的术中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大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为一次性术中作出诊断和治疗,1例为再次手术明确诊断和治疗。结论:系统探查是术中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局部溃疡出血点缝合加胃大部分切除术及充分引流是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乔峤,屠惠明,许科斌[6](2006)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胃镜与临床分析(附31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发生在环形皱襞(Kerckring皱襞)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部的溃疡称球后溃疡。本文报道1995年至2005年本院内镜诊断球后溃疡31例,占消化性溃疡(1021例)的3.04%。1一般资料1.1本组男25例,女6例。年龄17~52岁,以青壮年人多见。病程7个月至17年,平均2年。

张丕顺[7](2002)在《潘托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潘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胃镜证实的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 (简称潘组 )和雷尼替丁组 (简称雷组 ) ,其中潘组 92例 ,应用潘托拉唑 40 mg1次 /日 ;雷组 84例 ,应用雷尼替丁 1 50 mg2次 /日 ,治疗 4周。结果 两组症状消失率分别为 85.87%和 45.2 4 % ;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69.56%和2 5.0 0 % ,总有效率分别为 86.95%和 55.0 0 % ,P值均 <0 .0 1 ,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论 潘托拉唑对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治疗有较高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好转率 ,疗效显着优于雷尼替丁。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张增繁,韦红,刘天祥[8](2002)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1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

陈飞[9](2001)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82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娜,吕俊旭[10](2001)在《十二指肠降部溃疡32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8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8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 ——2012-2020年住院患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
    1.2 消化性溃疡的诊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2.1.4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入选过程
        2.2.2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人口学分析结果
        2.2.3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结果
        2.2.4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病因及诱因分析结果
        2.2.5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分析结果
        2.2.6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胃镜下溃疡特征分析结果
        2.2.7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人口学特点
        2.3.2 临床表现特点
        2.3.3 病因和诱因特点
        2.3.4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并发症特点
        2.3.5 内镜下溃疡特点
        2.3.6 治疗方法特点
第3章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卫生经济学相关分析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
        3.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3.1.4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入院时间统计结果
        3.2.2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统计结果
        3.2.3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次数统计结果
    3.3 讨论
        3.3.1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入院时间特点
        3.3.2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特点
        3.3.3 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住院次数特点
第4章 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变化趋势
    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1 病例来源
        4.1.2 诊断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
        4.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4.1.4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4.2 结果
        4.2.1 病例数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2 人口学特点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3 溃疡症状和体征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4 溃疡病因和诱因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5 胃镜下溃疡外观特点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6 溃疡并发症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7 患者住院天数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2.8 患者住院次数年度变化统计分析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消化性溃疡复发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与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球部溃疡97例, 占91.5%。
    2.2 球后溃疡9例, 占8.5%。
3 讨论
    3.1 X线钡餐检查的意义
    3.2 X线表现及诊断:
        3.2.1球部溃疡:
        3.2.2球后溃疡:
    3.3 X线漏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3)老年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伴随疾病
    1.4 确诊经过
2 结果
3 讨论

(4)十二指肠球后溃疡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溃疡灶情况
    1.3 治疗措施
2 结 果
3 讨 论

(5)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大出血12例急诊手术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潘托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给药方法潘组:
    1.3疗效判断
    1.4结果
        1.4.1症状缓解情况详见表1。
        1.4.2胃镜复查结果
2讨论

(9)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8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依据:
    1.3 胃镜检查表现:
    1.4 治疗:
2 讨 论

四、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8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 ——2012-2020年住院患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D]. 黄根. 南昌大学, 2021(01)
  • [2]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与难度分析[J]. 鲁键,何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03)
  • [3]老年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2例分析[J]. 白厚喜,姜志高. 实用医学杂志, 2011(19)
  • [4]十二指肠球后溃疡25例分析[J]. 张波,周岁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03)
  • [5]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大出血12例急诊手术诊治分析[J]. 徐雪文,王进,廖寒.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28)
  • [6]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胃镜与临床分析(附31例报告)[J]. 乔峤,屠惠明,许科斌. 当代医学, 2006(11)
  • [7]潘托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疗效对比研究[J]. 张丕顺. 四川医学, 2002(06)
  • [8]十二指肠球后溃疡12例临床分析[J]. 张增繁,韦红,刘天祥. 临床荟萃, 2002(05)
  • [9]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82例分析[J]. 陈飞. 河北医学, 2001(12)
  • [10]十二指肠降部溃疡32例分析[J]. 朱娜,吕俊旭. 山西医药杂志, 2001(01)

标签:;  ;  ;  ;  

十二指肠后部溃疡合并出血82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