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类相似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论文文献综述)
胡何丽[1](2009)在《若干类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文中指出稳定性是系统的基本结构特性之一,不确定性和时滞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个稳定的系统失稳.因此,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是控制理论的热门课题.目前,关于各种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关于多时变时滞和多不确定项的组合大系统、广义系统和中立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矩阵分析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研究具有多时变时滞和多不确定项的组合大系统、广义系统、组合广义系统、中立组合系统和非线性中立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研究一类具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组合大系统的可靠保性能控制问题.执行器故障模型概括了执行器正常、执行器部分退化和执行器完全失效三种情况,系统的性能函数是含有故障输入项的积分二次函数.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可靠保性能控制器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并通过数值算例演示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二)研究一类具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广义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系统不确定性是范数有界的,时滞在一个区间内变化.通过引入一些矩阵变量,给出一个既适用于快时变时滞又适用于慢时变时滞的时滞依赖稳定性判据.与现有结果对比,所给方法的可行区域和时滞上界较大.(三)研究一类具有时变时滞的组合广义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鲁棒H∞控制问题.系统状态矩阵、控制输入矩阵和关联项系数矩阵均含有不确定性,且系统状态、控制输入和关联项均存在时变时滞.采取抵消部分关联项的解决方案,以LMIs的形式给出基于观测器的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四)研究一类由N个子系统构成的不确定中立组合系统的非脆弱分散保性能控制与优化问题.通过放大交叉项(关联项和系数矩阵的乘积),将非脆弱分散保性能控制器设计问题归结到求取N个相互耦合的矩阵不等式的可行性问题,其中一个不等式是LMI.提出一个能够处理非线性约束的算法来解决这个保性能优化问题.用两个数值例子演示所给方法,与现有结果相比,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保性能的最小值较小.(五)研究一类关联项含有不确定性的中立组合系统的非脆弱分散保性能控制与优化问题,通过引入新的矩阵变量,适当放大优化口标,得到LMIs约束条件下的凸性优化目标.进而得到基于LMIs的保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关联项被当作有效信息,而不是扰动,并且交叉项没有被放大.(六)将广义系统方法应用于不确定中立组合系统和非线性中立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与优化问题研究.给出两类系统的基于LMIs的保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时变时滞导数而与时滞大小无关.在解决两类系统保性能的优化问题时,分别采用引入常数和矩阵变量的处理策略,得到两类系统保性能的凸性优化目标.所得方法的保守性比现有结果的小.
刘晓志[2](2005)在《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分散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日益面临着研究并处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系统问题,使得大系统理论已经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专门领域。在大系统理论中,由于组合系统自身的特殊性(由若干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组合而成)和存在的广泛性(如电机拖动系统、双提升系统、电网控制系统、化工系统等),确定了组合系统理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业过程的控制中,要想准确地建立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难以用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来分析和综合一个实际被控对象。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很大的不良影响,甚者将会导致控制系统失去控制。另一方面,时滞现象在实际工程问题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时滞的存在不仅使得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同时也往往是导致系统不稳定和系统性能变差的根源。因此,研究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讨论了鲁棒稳定性分析及鲁棒镇定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特别是对具有范数有界时变参数不确定性的组合时滞系统的一些鲁棒分散控制问题作了研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采用二次镇定概念、Lyapunov方法及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等为主要处理手段,分别通过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研究了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问题、给定二次型性能指标的保成本控制问题等。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针对一类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采用状态反馈研究了鲁棒分散二次镇定问题。系统不仅状态具有多时变时滞,还含有输入时滞,而且系统的参数不确定项是非线性的。基于LMI给出了系统可鲁棒镇定的充分条件,设计的分散无记忆
刘恩东[3](2005)在《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日益面临着研究并处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系统问题(如工业过程、经济管理、生态环境、电网控制、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使得大系统理论已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专门领域。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大系统理论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因此,设法利用系统自身的结构性质,对具有特殊结构的大系统采用特殊的研究方法,进而研究一般大系统理论不失为研究大系统理论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大系统理论中,由于组合系统自身的特殊性(由若干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组合而成)和不确定性,确定了组合系统理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研究了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和鲁棒镇定问题。即利用神经网络辨识非线性系统,设计相应的控制律和自适应律,保证闭环系统的信号是最终一致有界的,同时自适应律可以在线调节。另外,本文还研究了时滞不确定组合系统的鲁棒输出反馈控制问题,所设计的控制器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研究了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和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首先由动态神经网络分别辨识非线性组合系统和不确定组合系统,也就是利用动态神经网络逼近系统的未知项和互联项,其次设计控制器使实际系统的状态跟踪参考模型的轨迹。 2.讨论了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观测器设计问题。组合系统可以通过动态神经网络建模,在观测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非线性组合系统中的互联项和动态神经网络逼近误差项对观测器性能的影响,增加了鲁棒控制项,这样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鲁棒性。 3.研究了一类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的问题。利用高阶动态神经网络来逼近未知的非线性组合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和自适应律;利用一些指标测试了控制器的性能。同时,克服了现存神经网络文献中一个主要局限性,即要求预先知道模型误差和最优连接权值的上界。
王文庆[4](2003)在《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不确定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对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分析研究方法,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非线性逼近性质,采用经典的Lyapunov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手段相结合,讨论不确定复杂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系统地研究了复杂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输出反馈镇定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状态观测器设计问题以及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问题。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和自适应思想分析处理复杂互联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完成了一类复杂互联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镇定设计、输出反馈鲁棒镇定设计、状态观测器设计和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并证明了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可保证被控系统的状态、状态误差、跟踪误差及各类参数估计一致终极有界。 ●在研究状态反馈鲁棒镇定问题方面,本文分别采用集中控制策略和分散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类较为一般的不确定、互联复杂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镇定控制器,并针对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相似结构的复杂系统,应用上述方法设计出了具有全息特点的鲁棒控制器。 ●所使用的方法削弱了类似的研究成果对不确定性所做的各种苛刻的数学假设。针对以往对于复杂系统控制问题的研究中大都依赖于较为苛刻的假设条件的弊端,本文的方法在仅假设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具有未知上界函数的情形下,利用采样数据和不确定性的范数结构形式构造模糊逻辑系统,进而合成被控系统的鲁棒控制器,削弱了类似研究成果的假设条件,使得研究结论更加贴近工程实用。 ●在处理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这一难点问题上,通过先将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再利用模糊逻辑系统进行逼近的方法,避免了由于过多采用模糊逻辑系统而可能造成系统更加复杂化的弊端,从而保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在各类控制设计中,以保证系统的状态、误差及参数估计一致终极有界为目标,从严密的数学推理角度,给出了各种估计的数学分析,克服了以往类似研究成果中或缺少理论分析或没有实验仿真的缺陷。 摘 要 .建立了各类控制设计的Simulink仿真模型,用非常形象直观的模块图表达了各类控制任务的控制思想和设计方法,探讨了控制系统实现的方法,给出了本文研究方法工程应用实现的途径,仿真结果检验了所得结论. .所形成的仿真软件结构化程度高,可移植性强,调试方便,对于进一步研究复杂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陈宁[5](2002)在《不确定关联系统分散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在概述了分散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对具有不确定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分散无源化控制、时滞大系统分散H∞控制和分散输出跟踪控制以及在锌湿法冶炼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1)首先,针对一类仅含状态不确定性的关联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分散H∞状态反馈控制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当控制器在规定范围内的一部分失效时的分敞H∞可靠控制问题,提出了能保证闭环系统可靠稳定和具有一定H∞性能的分散可靠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次,从子系统水平上研究了一类状态、控制和关联矩阵均具有不确定性的关联大系统的分散控制问题,获得了能分散状态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分别给出了数值例子,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2)研究状态和控制均存在不确定性的关联大系统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分散鲁棒H∞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分散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能使闭环系统对可容许的不确定性分散二次镇定,且满足一定的H∞性能。得到了基于LMI条件的分散状态观测器的设计算法。给出了算例,说明了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步骤。 (3)给出了一种新的分散H∞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参数化方法,并提出了求解分散H∞输出反馈控制器的交叉迭代算法。该算法通过固定非线性矩阵不等式中的某些变量,使非线性矩阵不等式成为LMI,从而使求解一个具有非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最小化问题变为两个具有LMI约束的最小化问题,通过交叉迭代求解这两个最小化问题,即可获得分散H∞输出反馈控制器。仿真示例表明,该法收敛性良好,计算方法直观、简单,便于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类具有仿射结构不确定性的关联大系统,不确定性假定为在多面体内,线性地依赖于时变参数。提出了分散强鲁棒H∞性能准则,给出了保证由输入到输出的L2诱导范数来量测的不确定性大系统鲁棒性能的分散输出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及迭代算法。通过数值例子,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4)将无源性概念引进到关联大系统的分散无源化控制问题中,研究了具有范数界不确定性的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无源化控制问题。给出了存在一个分散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渐近稳定且严格无源的充分条件。详细的仿 摘要真示例说明了理论的可行性。 (5)针对控制输入、状态及关联矩阵同时存在不同时滞的不确定性时滞大系统,提出了分散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基于LMI解的存在性,应用Lyapunov稳定性原理设计一类分散线性无一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使被控系统渐近稳定,并满足一定Hco性能水平。 (6)研究了在满足匹配条件和具有数值界可不满足匹配条件的两类不确定性时的关联时滞系统的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问题,得到了使两类时滞大系统渐近跟踪给定参考输入的LMI条件,提出了具有较小反馈增益控制律的LMI设计方法。该方法克服了Riccati方程方法需预先调整多个参数,计算复杂,应用不便的问题。 (7)研究了锌湿法冶炼过程中浸出工序的分散H。控制。通过对浸出工艺过程的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了整个浸出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锌湿法冶炼浸出过程的分散H。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给出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仿真曲线,说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张嗣瀛[6](2001)在《复杂控制系统的对称性及相似性结构研究》文中认为对于具有相似及对称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一系列控制问题 ,诸如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镇定、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最优控制、输出调节、鲁棒控制、分散控制等 ,由于这类结构可使问题的求解大为简化 ,亦即 ,控制系统可化简为一些结构简单、维数降低的子系统 ,然后通过这些子系统求解问题
王银河[7](1999)在《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许多自然发展和形成的复杂控制系统,如生物系统、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他们所显露出的一个明显的基本特征是其子系统具有相似结构。这类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应外界环境,并力求以最佳状态行动,故应是“自寻最优地”逐步演化而形成其结构。在工程中,也广泛存在具有这类结构的控制系统。如何对这类系统进行必要的描述和控制,揭示其作用机理,是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课题。本文针对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分别在描述和控制两方面做了一些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相似结构具有简化系统分析计算和控制器设计的功能。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主要由相似参量和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子系统的信息决定。全文概述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对相似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描述,并例举了许多实例说明了相似结构存在的广泛性;第二章研究了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镇定问题。分别在不确定性满足匹配条件和不满足匹配条件的情形下,讨论了鲁棒控制器的设计问题。从中可以看出相似结构在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这一章里,我们还讨论了相似参量的具体算法和工程上最易实现的线性鲁棒分散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第三章研究了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镇定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输出反馈只能利用系统的部分信息,所以相应的鲁棒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较为困难。但是,通过这一章的工作可以看出,相似结构简化了鲁棒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第四章研究了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状态观测器的设计问题。由于相似结构的存在,系统的鲁棒状态观测器和自适应机构的设计过程得以简化。第五章研究了两个相似复杂控制系统的鲁棒输出跟踪问题。这一问题是以大系统模型集结为背景提出的。结果表明,相似结构使跟踪问题更易实现,跟踪效果也好。全文最后对相似复杂控制系统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任玉伟[8](2006)在《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文中指出复杂系统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结构复杂并且往往具有不确定因素,从而使得对此类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论文提出了一类新的系统——二环链组合大系统,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并且有着实际物理背景的复杂大系统。论文考虑了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问题,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矩阵理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给出了二环链系统的定义以及可实现二环链系统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二环链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和二环链分解系统的解和能控性。其次,针对一类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用Lyapunov方法设计了可二环链块状态解耦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经Matlab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使得闭环系统状态稳定。然后,对一类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用三种方法分别设计了它们的分散鲁棒状态观测器。组合大系统的相似性使得所设计的观测器具有相似性并且简化了观测器的设计,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利于工程实现。最后,论文研究了一类带有不确定项的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输出反馈分散鲁棒镇定问题。虽然系统为组合大系统,但是由于二环链系统本身具有的性质以及所选取的控制器,使得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很好的分散性,最后用数值例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张圆[9](2006)在《一类非线性多层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如航天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制造工业革命等,都要求控制理论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和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策略。但是由于一般复杂控制系统所容纳的许多复杂性,诸如受控对象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特性、子系统之间的复杂关联特性、复杂的信息模式以及庞大的数据量等,很难找到处理一般复杂系统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于是,从复杂控制系统的结构出发,利用系统自身的结构属性,首先研究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复杂系统,如具有相似结构的控制系统,进而研究一般复杂系统可能是处理复杂控制系统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讨论具有多层相似结构的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 本文基于Lyapunov方法,就具有多层相似结构的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首先,对具有多层相似结构的非线性组合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描述,讨论了如何判定两类系统相似以及相似参量的算法。 其次,研究了具有多层相似结构的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镇定问题。讨论了在不确定性不满足匹配条件的情形下,鲁棒分散控制器的设计问题。 最后,讨论了具有多层相似结构的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镇定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输出反馈只能利用系统的部分信息,所以相应的鲁棒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较为困难。但是,通过这一章的工作,我们不难看出,相似结构在简化鲁棒分散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的显着特点。 全文最后对相似组合系统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张志飞[10](2005)在《基于比较原理的大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比较原理(Comparison Principle Theory)方法,以其独特的降维特点在大系统的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鲁棒控制设计与分析的一类重要方法。本论文应用比较原理研究基于状态反馈和基于输出反馈的分散鲁棒控制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大系统分散状态反馈和分散输出反馈的存在定理和基于比较原理的设计方法。把反馈增益的设计条件转化为极点配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性能指标—衰减速率的状态反馈增益阵的算法和结合LMI及ILMI的输出反馈增益阵的算法。本设计理论不仅放宽了对不确定性的限制,只需假定不确定性具范数界,这一改进,使理论假定更符合实际系统的情况,而且论文所提出的控制器的算法,能获得小增益的控制器。其具体工作和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系统稳定性与系统矩阵特征值之间的直接关系。改进了以往需借助李亚谱诺夫方程或黎卡提方程来建立系统稳定性与系统矩阵特征值之间的间接关系。 (2)考虑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层次差异,提出了变换规则,通过代数等价变换将各子系统映射到另一空间,借助优化理论,消除各子系统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更经济、更有效的控制器。 (3)针对满足李普希兹条件的非线性系统和不确定性具范数界的时滞关联系统,根据比较原理,提出了其可分散状态稳定化定理,即极点可配置条件。对于状态反馈,提出了基于衰减率性能指标的极点配置算法。该方法无需预先调整参数,只要给定系统的性能指标,即可依次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4)针对(3)中叙述的两类系统,提出了系统可输出反馈稳定化定理。首先建立了系统可输出反馈镇定的条件,然后给出了相应的稳定化输出反馈控制器,并设计了控制器的代数算法。 (5)利用GM400倒立摆和PUMA562机器人进行了分散鲁棒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本文所提方法经过了较严密的理论推导,仿真实验和实际运行结果都证明了理论研究工作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为机器人和类似关节的机械的控制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
二、一类相似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类相似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论文提纲范文)
(1)若干类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研究概述 |
1.2 组合大系统的研究概述 |
1.3 广义系统的研究概述 |
1.4 中立系统的研究概述 |
1.5 存在问题及本文主要工作 |
1.5.1 组合大系统的可靠保性能控制 |
1.5.2 广义系统时滞依赖稳定性研究 |
1.5.3 基于观测器的组合广义系统H_∞控制 |
1.5.4 中立组合系统非脆弱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1.5.5 基于广义系统方法的中立系统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1.6 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器 |
第二章 时变时滞不确定组合大系统的可靠保性能控制 |
2.1 引言 |
2.2 问题描述 |
2.3 可靠保性能控制 |
2.4 可靠保性能控制器设计 |
2.5 算例仿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确定广义系统时滞依赖稳定性判据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 |
3.3 时变时滞标称广义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
3.4 时变时滞不确定广义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
3.5 算例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观测器的时变时滞组合广义系统鲁棒分散H_∞控制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 |
4.3 基于观测器的H_∞控制器设计 |
4.4 算例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立组合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5.1 引言 |
5.2 符号说明 |
5.3 问题描述 |
5.4 非脆弱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4.1 控制器设计 |
5.4.2 保性能优化 |
5.4.3 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
5.4.4 不确定系统的保性能优化 |
5.4.5 算例仿真 |
5.5 关联项含有不确定的系统的非脆弱保性能控制 |
5.5.1 控制器设计 |
5.5.2 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
5.5.3 算例仿真 |
5.6 关联项含有不确定的系统的非脆弱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6.1 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6.2 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5.6.3 算例仿真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广义系统方法的中立组合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6.1 引言 |
6.2 问题描述 |
6.3 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6.4 算例仿真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广义系统方法的非线性中立系统保性能控制与优化 |
7.1 引言 |
7.2 问题描述 |
7.3 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7.4 数值算例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分散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组合系统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
1.1.1 复杂大系统的特性 |
1.1.2 组合系统研究 |
1.2 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概述 |
1.2.1 系统不确定性存在的背景 |
1.2.2 系统不确定参数模型 |
1.2.3 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
1.3 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控制概述 |
1.4 不确定关联系统鲁棒控制概述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预备知识与引理 |
2.1 稳定性理论基础 |
2.1.1 Lyapunov意义下的稳定性 |
2.1.2 Lyapunov渐近稳定性基本定理 |
2.2 线性矩阵不等式 |
2.2.1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一般表示 |
2.2.2 MATLAB工具箱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 |
2.3 几个引理 |
第三章 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 |
3.1 引言 |
3.2 时变多状态滞后不确定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 |
3.2.1 系统描述和预备知识 |
3.2.2 鲁棒分散镇定控制器的设计 |
3.2.3 仿真例子 |
3.3 具有状态和控制滞后的不确定组合系统鲁棒分散镇定 |
3.3.1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3.3.2 主要结果 |
3.3.3 仿真实例 |
3.4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还原方法的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鲁棒分散镇定 |
4.1 引言 |
4.2 还原方法的基本原理 |
4.3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4.4 分散鲁棒镇定 |
4.5 仿真实例 |
4.6 结论 |
第五章 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鲁棒分散镇定 |
5.1 引言 |
5.2 观测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5.2.1 状态观测器的提出 |
5.2.2 状态观测器的基本理论 |
5.3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5.4 鲁棒分散镇定 |
5.4.1 含有时滞项的观测器设计 |
5.4.2 时滞无关的观测器设计 |
5.5 仿真例子 |
5.6 结论 |
第六章 一类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的分散保成本控制 |
6.1 引言 |
6.2 系统描述及问题提出 |
6.3 鲁棒性能分析 |
6.4 控制器设计 |
6.4.1 分散保成本控制律设计 |
6.4.2 最优保成本控制律设计 |
6.5 仿真实例 |
6.6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 |
(3)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使用授权书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复杂大系统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
1.2 组合系统的背景及其研究课题的提出与发展概况 |
1.3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介绍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
2.1 引言 |
2.2 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
2.2.1 问题的描述和假设 |
2.2.2 控制器设计 |
2.2.3 仿真算例 |
2.3 一类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 |
2.3.1 问题的描述和假设 |
2.3.2 控制器设计 |
2.4 结论 |
第三章 一类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观测器设计 |
3.1 引言 |
3.2 模型描述及问题提出 |
3.3 控制器的设计 |
3.4 性能分析 |
3.5 仿真算例 |
3.6 结论 |
第四章 一类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 |
4.1 引言 |
4.2 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 |
4.2.1 问题的描述 |
4.2.2 控制器设计 |
4.2.3 性能分析 |
4.2.4 仿真算例 |
4.3 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跟踪控制及性能分析 |
4.3.1 问题的描述 |
4.3.2 控制器设计 |
4.3.3 性能分析 |
4.3.4 仿真算例 |
4.4 结论 |
第五章 带有测量误差的非线性组合系统的鲁棒镇定 |
5.1 引言 |
5.2 模型描述及问题提出 |
5.3 鲁棒自适应镇定 |
5.4 性能分析 |
5.5 仿真算例 |
5.6 结论 |
第六章 非线性组合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
6.1 引言 |
6.2 一类组合系统基于 Lyapunov导数估计的控制 |
6.2.1 问题阐述与基本假设 |
6.2.2 主要结果 |
6.2.3 仿真算例 |
6.3 不确定非线性组合系统的鲁棒控制 |
6.3.1 问题阐述与基本假设 |
6.3.2 主要结果 |
6.3.3 仿真算例 |
6.4 结论 |
第七章 时滞不确定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控制 |
7.1 引言 |
7.2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
7.3 控制器设计 |
7.3.1 自适应分散鲁棒渐近稳定控制器的设计 |
7.3.2 自适应分散鲁棒实用稳定控制器的设计 |
7.4 仿真算例 |
7.5 结论 |
第八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 |
论文有关数据统计 |
(4)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复杂系统与复杂系统鲁棒控制研究概况 |
1.2 模糊逻辑系统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复杂控制系统状态反馈镇定 |
2.1 引言 |
2.2 系统描述 |
2.3 状态反馈集中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 |
2.4 状态反馈分散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 |
2.5 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 |
2.6 仿真研究 |
第三章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复杂控制系统输出反馈分散镇定 |
3.1 引言 |
3.2 系统描述 |
3.3 输出反馈分散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 |
3.4 仿真研究 |
第四章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复杂控制系统自适应状态观测器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描述 |
4.3 自适应状态观测器设计 |
4.4 仿真研究 |
第五章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复杂控制系统分散自适应跟踪控制器设计 |
5.1 引言 |
5.2 系统描述 |
5.3 分散自适应输出跟踪鲁棒控制器设计 |
5.4 Simulink仿真设计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5)不确定关联系统分散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1.2 分散鲁棒控制理论概述 |
1.3 分散输出反馈控制理论的发展 |
1.3.1 静态输出反馈的情形 |
1.3.2 动态输出反馈的情形 |
1.3.3 基于观测器的分散控制 |
1.4 不确定性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 |
1.4.1 状态反馈的情形 |
1.4.2 输出反馈的情形 |
1.4.3 输出跟踪的情形 |
1.4.4 具有时滞的不确定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 |
1.5 分散鲁棒控制的其它方面 |
1.5.1 分散自适应控制 |
1.5.2 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控制 |
1.5.3 不确定奇异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控制 |
1.6 分散鲁棒控制研究存在的问题 |
1.7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不确定关联大系统分散H_∞状态反馈控制及可靠控制 |
2.1 引言 |
2.2 分散H_∞状态反馈控制 |
2.2.1 问题的描述 |
2.2.2 分散H_∞状态反馈控制 |
2.2.3 算例 |
2.3 分散可靠H_∞控制 |
2.3.1 问题的描述 |
2.3.2 主要结果 |
2.3.3 算例 |
2.4 一类状态、控制和关联含有不确定性的大系统分散状态反馈H_∞控制 |
2.4.1 系统描述和预备知识 |
2.4.2 分散鲁棒H_∞控制器的设计 |
2.4.3 仿真示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分散鲁棒H_∞控制 |
3.1 引言 |
3.2 问题的描述 |
3.3 分散鲁棒H_∞输出反馈镇定分析 |
3.4 分散鲁棒H_∞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
3.5 仿真示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联系统分散H_∞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问题的描述 |
4.3 一种新的分散H_∞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
4.4 分散H_∞输出反馈控制器的交叉迭代算法 |
4.5 算例 |
4.6 有结构不确定性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控制 |
4.6.1 问题的描述 |
4.6.2 不确定性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性能 |
4.6.3 分散输出反馈鲁棒控制 |
4.6.4 交叉迭代算法 |
4.6.5 算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具有范数界不确定性大系统分散鲁棒无源化控制:LMI方法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3 分散无源化鲁棒镇定 |
5.4 参数化方法 |
5.5 分散鲁棒输出反馈无源化控制器的设计 |
5.6 仿真示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不确定性多时滞大系统的分散H_∞状态反馈控制 |
6.1 引言 |
6.2 问题的描述及引理 |
6.3 分散鲁棒H_∞控制器设计 |
6.4 仿真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不确定性时滞大系统的分散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 |
7.1 引言 |
7.2 一类不确定性满足匹配条件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 |
7.2.1 问题描述及引理 |
7.2.2 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 |
7.2.3 仿真示例 |
7.3 具有数值界不确定性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 |
7.3.1 问题的描述 |
7.3.2 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设计 |
7.3.3 仿真示例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锌湿法冶炼浸出过程分散H_∞鲁棒控制研究 |
8.1 引言 |
8.2 浸出过程的工艺分析 |
8.2.1 浸出过程化学反应机理 |
8.2.2 影响浸出质量的主要因素 |
8.2.3 终点pH值的控制意义 |
8.3 浸出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8.4 浸出过程分散H_∞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
8.4.1 浸出过程模型参数的整定 |
8.4.2 分散控制器的计算 |
8.5 控制系统仿真实现 |
8.6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束语 |
9.1 本文工作总结 |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复杂控制系统的对称性及相似性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称与相似的重要性 |
2 复杂系统对称与相似结构的表述 |
3 复杂控制系统的对称与相似性结构 |
3.1 获得普遍性规律 |
3.2 扩展研究 |
3.3 全息控制 |
4 未来研究展望 |
5 附录 |
(7)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复杂控制系统研究概述 |
1.2 相似系统的自然背景 |
1.3 相似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
1.3.1 预备知识 |
1.3.2 两个控制系统相似的数学描述 |
1.3.3 两个控制系统相似的特殊情形 |
1.3.4 具有相似结构的组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
1.3.5 相似组合控制系统的实例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 |
2.1 相似线性控制系统的若干性质 |
2.2 非线性相似复杂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集中控制 |
2.2.1 一类具有线性标称系统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 |
2.2.2 一类具有非线性标称系统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 |
2.2.3 一类具有饱和相关度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 |
2.2.4 一类具有不匹配互联项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 |
2.3 非线性相似复杂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分散控制 |
2.3.1 一类具有线性标称系统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 |
2.3.2 一类具有线性标称系统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线性控制器设计 |
2.3.3 一类具有不匹配不确定性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镇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 |
3.1 一类具有平凡相似结构的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 |
3.2 一类具有线性标称系统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 |
3.3 一类具有非线性标称系统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 |
第四章 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鲁棒状态观测器设计 |
4.1 一类具有不确定参数的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状态观测器设计 |
4.2 一类非线性相似组合大系统的自适应状态观测器设计 |
4.3 一类相似组合大系统的估计状态反馈镇定 |
第五章 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的鲁棒输出跟踪 |
5.1 提出问题的背景 |
5.2 相似模型输出跟踪系统的鲁棒控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录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8)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1.1.1 大系统产生的背景 |
1.1.2 大系统控制理论的历史和发展 |
1.1.3 大系统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 二环链组合系统提出的物理背景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二环链系统的稳定性与能控性 |
2.1 引言 |
2.2 二环链线性系统 |
2.3 可实现二环链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
2.4 可实现二环链分解系统的解和能控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镇定器设计 |
3.1 引言 |
3.2 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3.2.1 可状态反馈二环链解耦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3.2.2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分散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3.3 数例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定以及问题描述 |
4.3 主要结果 |
4.4 数值例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分散输出反馈鲁棒镇定器设计 |
5.1 引言 |
5.2 分散输出反馈鲁棒控制器设计 |
5.3 数例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一类非线性多层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复杂控制系统研究概述 |
1.2 复杂控制系统相似结构研究概述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2.1 控制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结论 |
2.2 矩阵广义逆及直积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相似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及其性质 |
3.1 引言 |
3.2 两类控制系统状态反馈相似性的数学描述及相似参量的算法 |
3.3 两类控制系统输出反馈相似性的数学描述及相似参量的算法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非线性多层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状态反馈镇定 |
4.1 引言 |
4.2 系统描述及分散控制器设计 |
4.3 仿真算例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非线性多层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 |
5.1 引言 |
5.2 系统描述及分散控制器设计 |
5.3 仿真算例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基于比较原理的大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1.2 比较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
1.2.1 比较原理概念 |
1.2.2 比较定理 |
1.2.3 微分不等式组与比较定理 |
1.2.4 稳定性理论与向量比较定理 |
1.2.5 比较原理在控制理论中的发展 |
1.3 分散控制理论的发展 |
1.3.1 分散控制方法的分类 |
1.3.2 分散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预备知识 |
2.1 非负矩阵与M矩阵及其性质 |
2.2 函数的Dini导数及其性质 |
2.2.1 基本定义与法则 |
2.2.2 单调函数的微分及沿微分方程解的Dini导数 |
2.3 范数与矩阵 |
2.4 实序列与不等式 |
2.5 矩阵指数及其性质 |
第3章 基于状态反馈的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 |
3.1 一类满足Lipschtiz条件的非线性大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 |
3.1.1 综合问题的提法 |
3.1.2 几个基本假定 |
3.1.3 几个重要的引理 |
3.1.4 分散镇定控制器设计 |
3.1.5 系统的可镇定条件和增益矩阵K_i的算法 |
3.1.6 数值实例 |
3.2 具有时滞的线性大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 |
3.2.1 概述 |
3.2.2 具有时滞的大系统的综合问题的描述 |
3.2.3 具有时滞的大系统的稳定特征与镇定方法 |
3.2.4 时滞无关的稳定性及与相关结果的比较 |
3.2.5 时滞大系统的可镇定条件 |
3.2.6 优化矩阵S的确定 |
3.2.7 增益阵的算法 |
3.2.8 具有不确定性的时滞大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 |
3.2.9 数值仿真实例 |
3.3 小结 |
第4章 非线性大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 |
4.1 概述 |
4.2 具有时滞的标称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 |
4.2.1 具有时滞的系统镇定问题的提法 |
4.2.2 控制器设计 |
4.3 一类具Lipchitze条件的非线性标称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 |
4.3.1 镇定控制器设计问题的提法 |
4.3.2 确定增益阵K的ILMI方法 |
4.3.3 数值例子和仿真 |
4.4 满足Lipschtiz条件的非线性大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 |
4.4.1 综合问题的提法 |
4.4.2 分散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设计 |
4.5 有时滞的大系统的稳定性及其镇定控制器设计 |
4.5.1 镇定问题的提法 |
4.5.2 具有时滞的大系统的稳定特征与镇定方法 |
4.6 大系统输出反馈增益的算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机器人系统的分散控制 |
5.1 概述 |
5.2 机器人系统的数学描述 |
5.3 机器人分散鲁棒控制器设计 |
5.3.1 第4、5关节间耦合量的确定 |
5.3.2 系统矩阵的确定 |
5.3.3 控制器的计算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5 控制系统的实现 |
5.5.1 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
5.5.2 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
5.5.3 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
5.5.4 运行结果分析 |
5.6 倒立摆的控制器设计 |
5.6.1 增益阵设计 |
5.6.2 倒立摆控制器仿真与实验验证 |
5.6.3 倒立摆控制系统控制方案 |
5.7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科研项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一类相似组合系统的鲁棒分散输出反馈镇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若干类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D]. 胡何丽. 东北大学, 2009(06)
- [2]不确定组合时滞系统分散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 刘晓志. 东北大学, 2005(11)
- [3]不确定组合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 刘恩东. 东北大学, 2005(12)
- [4]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D]. 王文庆. 西北工业大学, 2003(02)
- [5]不确定关联系统分散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陈宁. 中南大学, 2002(04)
- [6]复杂控制系统的对称性及相似性结构研究[J]. 张嗣瀛.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1(04)
- [7]具有相似结构的复杂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D]. 王银河. 东北大学, 1999(07)
- [8]二环链组合大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分散控制[D]. 任玉伟. 燕山大学, 2006(03)
- [9]一类非线性多层相似组合大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研究[D]. 张圆. 汕头大学, 2006(12)
- [10]基于比较原理的大系统的稳定性与镇定研究[D]. 张志飞. 湖南大学,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