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开个好头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开个好头

一、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开好头(论文文献综述)

安雪玲[1](2021)在《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趋势。社会进步问题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国家和人民能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当前,由于受全球化和现代科技革命的冲击和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全球化和现代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带给人们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贫富差距愈加明显、物质主义横行、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现代社会中的道德缺失等等,都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与挑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不懈奋斗之下,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然,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尽管如此,面对中国大地上奇迹般的伟大成就,世界各国纷纷对中国社会取得的成就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中国社会进步的方向在哪里,评价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什么,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影响因素有哪些,无不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在对中国发展予以关注的同时,世界上对社会主义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变化。面对来自国内和国际上众多对社会主义的辨析之声,研究习近平社会进步观,对我国社会进步过程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向世人展现中国追求社会进步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必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代条件下,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建设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捕捉到各种信息的变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社会进步思想,学习研究国外社会进步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对社会进步观所包含的社会进步目标、社会进步动力、社会进步实现路径及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相关内容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研读梳理习近平的着作、讲话、文章、批示等资料,尝试将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系统呈现。关于社会进步的目标,习近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关于社会进步目标的观点,认为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同时,他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出发,提出中国推动社会进步的目标是在国内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不断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通共融,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构建倡导合作互利、共赢发展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世界范围内每一个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关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动力论”,认为社会进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条件下动力的构成与主次是不同的,应适时调整认知,审慎对待。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进步面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语境下,全面深化国内各行业各领域改革、激发全民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强调有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不仅是时代要求,更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关于实现社会进步的路径,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遵循,是唯一正确的必由之路;他坚信任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伟大思想的引领,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号召鼓励我们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而发挥创新理论的思想引领作用,保证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方向;同时总书记还强调,中国社会进步离不开稳定、有序、安全的社会环境,适时优化的制度供给则维持了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则保障。关于如何评价社会进步即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问题,习近平认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尺度应该是多维的,坚持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评价是科学正确评判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方法。在所有评价尺度中,生产力尺度依然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性尺度,人的尺度是终极价值尺度。同时,习近平扩充了文明尺度的内涵,将文明尺度地位与作用予以战略性提升,创新性的将制度文明作为了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参考因素。习近平社会进步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习近平社会进步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视野,进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坚持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习近平社会进步观,扩充了中国特色社主义的理论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深化升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唯物史观的习近平社会进步观,扩充了唯物史观研究内容,开阔了唯物史研究视野,最终延展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撑。实践上,习近平社会进步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为实现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共融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现实指导。综上所述,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形成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没有止境,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的发展亦没有止境,其思想内涵也必将会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思想伟力也必将会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得到进一步彰显。

林捷勇,唐楚生,何焱贤[2](2021)在《揭阳榕城 实干创新打造产业强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榕江边、街道旁,枝繁叶茂的大榕树荫护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揭阳市榕城区的居民对榕树有着特别的情感,孩子们都喜欢在榕树下听老人“讲古”。如今,“榕树下”“凉亭里”的一方方绿荫变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微课堂”,每当百姓宣讲员开讲,总能吸引附近居民携老扶幼前来?

付清松[3](2021)在《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的三重新境界》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既往改革中剩下的"硬骨头"和持续改革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挑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命题,更加重视改革的方法论,推动改革方法论的自觉性跃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开启了改革方法论整体化构建的新路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新局面,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的新境界。

李敏,刘江雪[4](2021)在《以党的光辉历史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阅读:这是一个重要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云汇聚之际。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日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迅速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动员?

本刊[5](2021)在《部分商用车企业2021年新年献词》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即将到来之际,商用车产业界的许多领导代表公司发表新年献词(或祝词或祝福),在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的同时,表达了对2021年的殷切期望。大家认为,2020年,是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乃至全球持续蔓延,

郭皎[6](2021)在《泸州老窖:承活态双国宝 酝浓香新华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二,以"承活态双国宝酝浓香新华章"为主题的2021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在中国酒城泸州举行。酿酒人传承代续、追思酿酒先辈、封藏牛年酿……泸州老窖以一场慎心志诚的酒文化礼典,为1573活态酿酒窖池群与泸州老窖酒活态酿制技艺这一双"活态国宝"添岁增香。传承非遗活技,泸州老窖迎第二十四代酿酒门人"诚拜诸尊为师,祈聆为人之道,潜习酿造之艺……"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自公元1324年郭怀玉发明"甘醇曲"以来,有严格谱系追溯已传承了二十三代,历690余年。

黄鑫权[7](2020)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视域》文中指出乡村振兴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为此,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面系统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既是一项开启乡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创世之举,也是百年乡村建设运动中最为伟大的社会实践,对“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时代回答。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题,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探究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尝试对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所关涉的主要理论问题作出考察、分析和探索,力争为新时代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问题缘起、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评析并阐述从中获得的研究启示,就核心概念、可能的创新点、研究的重难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第一章,即研究乡村振兴问题的理论切入点。本部分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谱系进行梳理,重点发掘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重要内涵,其重要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发展的本质是变革乡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二是乡村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现乡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三是乡村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内生动力与外源动力共同发力的过程,也是城乡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四是乡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即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本部分主要阐述乡村振兴问题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的发展脉络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乡村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景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在具体历史时段的生动体现。实现乡村的现代化既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近代以来,推动中国乡村实现现代化作为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许多仁人志士奋力追求的目标。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乡村现代化问题成为了亟需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历经70余年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具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基础,而推进乡村在新时代实现全面振兴则具有了现实可能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包含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主要从中观层面论述乡村振兴进程中传统性与现代性、内生动力与外源动力、城市与乡村、乡村振兴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其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在继承既有的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基础上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性和现代性两种性质始终处于矛盾运动状态,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两种张力,这种张力可以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上的不同体现,既表现为现代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又表现为现代从传统中生发、传统映射出现代的不足,还表现为现代以渐进方式将传统融入现代。其二,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内生动力和外源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培育内生动力,也需要输入外源动力。这两种动力是推动乡村社会快速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源泉,二者共处于同一个矛盾体中,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外源动力与内生动力共同发力的体制机制,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并使其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合力。其三,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塑城乡关系的历史过程。推动乡村振兴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则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城乡关系从城乡对立走向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进程中重塑城乡关系的必然选择,采取有效举措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则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其四,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直接目标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升级和农民全面发展。在这一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好人的全面发展原则,既要将这一原则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也要把这一原则作为评价新时代乡村振兴实际效果的根本尺度。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为视域研究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为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二是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阐清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基础;其二,系统阐发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性与现代性、内生动力与外源动力、城市与乡村三大关系;其三,深入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农民的全面发展,探究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提升对乡村振兴的反作用。

马鑫[8](2020)在《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推动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消费作为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是一种经济型、健康型、生态型的消费范式,亦是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于是,本文以“公众”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系列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背景阐述、理论探源、概念解读、现状分析、问题归纳、原因考究等环节的基础研究,对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背景环境、整体状况、现实情况等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研究经验及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社情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其中,就文章的行文逻辑和整体结构而言:首先,在分析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及思路、研究的创新点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概述,主要内容包括对消费观、绿色消费观、公众绿色消费观等概念地解读和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理论基础地阐述。其次,对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既包括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所取得的成绩,又包括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相关措施不断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社会参与不断拓展、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法律政策不断出台等,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则有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客体协调性较差、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实际效果不均衡、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成效考核办法缺失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客观、深入、系统地分析,主要包括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客体的成员构成复杂、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环境状况差距较大、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制度基础相对薄弱、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等,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策略方案提供了现实依据。再次,立足于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客观实际和培育目标,为确保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实践的顺利推进并取得理想效果,分别从突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主体的功能作用、注重公众绿色消费观客体的协调性、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制度体系及创建合理性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成效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对策建议。最后,对本文整体的研究情况和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性地概括和总结。本文针对我国在推行绿色消费过程中存在或面临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寻根探源,全面剖析问题的原因,并扎根理论、立足实践,为充分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促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引领绿色消费实践形成风尚,从而更好地发挥绿色消费的“生态效益”。

葛丰[9](2020)在《立足全面小康 加快全面发展》文中提出刚刚到来的2020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这一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沧桑巨变,百年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头、布好局。

荣强[10](2020)在《坚定战略引领 绽放鲁酒之光 景芝酒业高质量发展答卷出新出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间的年轮,刻下奋斗者的足迹。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一年景芝酒业发展,坚定、充实、起势等一个个关键词,彰显了景芝酒业的责任担当,演绎了景酒人的奋斗精彩。2019年,景芝酒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潍坊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强化企业担当,勇于创新超越,以新五年战略为引领,坚决确保开好头、起好步,加快塑造鲁酒振兴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出新出彩的答卷。

二、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开好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开好头(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重点和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社会进步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社会进步的一般理论
        (一)进步相关概念
        (二)社会进步相关概念
    二、习近平社会进步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国内任务艰巨繁重:成就与问题俱在
    三、习近平社会进步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进步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进步思想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进步思想
        (四)国外社会进步思想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社会进步目标的设定
    一、定义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发展进步指明前进方向
        (一)中国梦思想的提出
        (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三)中国梦的逻辑与实质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问题导向
    三、着眼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明确最终价值诉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前提
        (二)强调人民利益至上的发展宗旨
        (三)关注民谋福祉的发展指向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社会进步动力的探索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一)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三)全面深化改革直接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
        (一)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三)创新是赢得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
    三、具有首创精神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动力
        (一)强调人民群众社会主体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
        (二)强调人民群众社会主体力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经验
        (三)强调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社会进步路径的选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遵循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依然是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与时俱进创新的理论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思想引导
        (一)在坚持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
        (二)在实践中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在改革中发展创新治国理政新理念
    三、适时优化的制度供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规则保障
        (一)规则意识是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治本之策
        (二)持续制度创新是制度自信与制度建设的本质诉求
        (三)完善制度体系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依托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判断
    一、坚持生产力尺度,强调经济建设发展
        (一)承继生产力标准,经济发展仍是问题关键所在
        (二)立足新常态经济,明确生产力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目标
    二、坚持人的发展尺度,关注人民幸福感提升
        (一)承扬人的尺度,人的发展是最终价值诉求
        (二)秉持执政初心,提升人民幸福感是终极目标
    三、坚持制度文明尺度,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承袭制度文明尺度,构建制度体系是时代发展需要
        (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制度创新是有效手段
第六章 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深化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延展拓宽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的实践价值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为实现与世界共融发展提供非凡的中国智慧
        (三)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现实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揭阳榕城 实干创新打造产业强区(论文提纲范文)

学党史建机制
践行实干为民初心使命
激活力强产业
谱高质量发展崭新华章
一线观
大项目引领大发展
产业强区正展翅

(3)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的三重新境界(论文提纲范文)

一、方法论的自觉性跃上新高度
二、方法论整体性构建的新路向
三、方法论的中国化呈现新局面
    (一)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改革”
    (二)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智慧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即改革方法“马克思主义化”

(4)以党的光辉历史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核心阅读:
真学真信坚守信仰 知行合一担当作为
让党史中的精神财富融入时代脉搏
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
记者手记
眼底有光芒 心中有信仰

(5)部分商用车企业2021年新年献词(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解放2021新年献词
东风商用车新春贺词
中国重汽2021年新春致词
2021农历新年新春贺词——聚力新发展,奋进新征程
汉马科技新春献词
2021年新春祝福——请接收这一份来自上汽红岩的祝福
2021年新春贺词——牢记嘱托,追赶超越
2021年新春贺词——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
2021年新春献词——让奋斗成为金龙人的底色
    (一)进一步夯实“可信赖”文化
    (二)进一步聚集核心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021年新年献词——新梦想,新作为,新篇章
潍柴集团2021年新春致词
2021年新年寄语——新机育先机,变局开新局
    过去一年,挑战与机遇同在,苦难与辉煌并存、硬核与温情交融!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开启新航程!

(7)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视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选题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实践依据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价值
    四、研究综述
        (一)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五、问题评析与研究启示
        (一)研究问题评析
        (二)问题研究启示
    六、核心概念
        (一)农村与乡村的辨析
        (二)乡村与城市的关系
        (三)核心话语转变的内涵
    七、创新之处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八、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一章 作为研究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谱系
        一、马克思恩格斯乡村发展思想的确立
        二、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苏俄化”改造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重要内涵
        一、乡村发展的本质:变革乡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二、乡村发展的基本趋势:实现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
        三、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内生动力与外源动力的共同发力
        四、城乡关系的新趋向:城乡发展由对立走向融合
        五、乡村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
    第一节 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
        一、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性课题
        二、新中国成立后乡村发展的新突破和新变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四、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节 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振兴乡村提出新要求
        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对振兴乡村提出新任务
        三、从“三步走”到“两步走”对振兴乡村作出新部署
第三章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第一节 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一、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性
        二、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
        三、乡村现代化进程总趋势:由传统性主导向现代性主导转变
    第二节 乡村振兴的基本理路: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现代型乡村
        一、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质是“三农”的现代化之路
        二、消除阻滞乡村振兴进程的传统性因素
        三、合理利用现代文明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四、乡村全面振兴是乡村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完成
    第三节 乡村振兴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
        一、继承乡村传统人文精神与形塑乡村现代人文精神的统一
        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与建设乡村现代文化体系的统一
        三、利用乡村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禀赋建设现代美丽乡村
第四章 乡村振兴的外源动力与内生动力
    第一节 推进乡村振兴的外源动力
        一、经验借鉴:推进乡村振兴的他山之石
        二、政策倾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力量
        三、资本下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四、科技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五、人才引进:推进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第二节 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培育主体: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源泉
        二、发掘资源:发挥参与乡村振兴的本土优势
        三、乡村治理: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
        四、深化改革:培育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
    第三节 乡村振兴需要外源动力与内生动力共同发力
        一、实现乡村振兴外源动力和内生动力的辩证统一
        二、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外源动力与内生动力共同发力的体制机制
第五章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城乡关系
    第一节 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任务
        一、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历史脉络
        二、新时代是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历史关口”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提供历史契机
    第二节 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
        一、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增强城市对乡村的反哺能力和辐射作用
        二、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事关乡村振兴事业全局
        三、构建城乡发展命运共同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目标
    第三节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进程中重塑城乡关系的必然选择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推进城乡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
        四、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
        五、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均衡配置
第六章 乡村振兴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
        一、实现人的解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旨归
        三、推进乡村振兴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动力
    第二节 逐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二、逐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第三节 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原则
        一、把人的全面发展原则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二、乡村振兴实际效果的评价应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基础理论概述
    2.1 公众绿色消费观的相关内涵阐释
        2.1.1 消费观
        2.1.2 绿色消费观
        2.1.3 公众绿色消费观
    2.2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2.2.2 中国传统“崇俭”消费思想
        2.2.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2.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功能论
    2.3 本章小结
3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现状分析
    3.1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取得的成绩
        3.1.1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3.1.2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相关措施不断加强
        3.1.3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社会参与不断拓展
        3.1.4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法律政策不断出台
    3.2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3.2.1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3.2.2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客体协调性较差
        3.2.3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实际效果不均衡
        3.2.4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3.2.5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成效考核办法缺失
    3.3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
        3.3.2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客体的成员构成复杂
        3.3.3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环境状况差距较大
        3.3.4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制度基础相对薄弱
        3.3.5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对策
    4.1 突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主体的功能作用
        4.1.1 政府主导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
        4.1.2 企业服务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
        4.1.3 第三方主抓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
    4.2 注重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客体的协调性
        4.2.1 加强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普及教育
        4.2.2 掌握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特殊性
        4.2.3 谋求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平衡性
    4.3 加强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环境建设
        4.3.1 营造良好的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环境氛围
        4.3.2 建立完善的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环境设施
        4.3.3 消解外部因素对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环境的冲击
    4.4 建立健全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制度体系
        4.4.1 树立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政策导向
        4.4.2 完善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法律保障
        4.4.3 严格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监督管理
    4.5 创建合理性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4.5.1 确立合理的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成效考核标准
        4.5.2 建立有效的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成效考核执行办法
        4.5.3 加强对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成效考核结果的复核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坚定战略引领 绽放鲁酒之光 景芝酒业高质量发展答卷出新出彩(论文提纲范文)

解放思想布新局新五年战略引领未来
坚守品质塑品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
发挥自身影响力服务高品质城市建设

四、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开好头(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社会进步观研究[D]. 安雪玲.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2]揭阳榕城 实干创新打造产业强区[N]. 林捷勇,唐楚生,何焱贤. 南方日报, 2021
  • [3]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的三重新境界[J]. 付清松.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2)
  • [4]以党的光辉历史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N]. 李敏,刘江雪. 日照日报, 2021
  • [5]部分商用车企业2021年新年献词[J]. 本刊. 商用汽车, 2021(Z1)
  • [6]泸州老窖:承活态双国宝 酝浓香新华章[J]. 郭皎. 中国酒, 2021(03)
  • [7]新时代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思想的视域[D]. 黄鑫权.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8]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研究[D]. 马鑫.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9]立足全面小康 加快全面发展[J]. 葛丰. 中国经济周刊, 2020(02)
  • [10]坚定战略引领 绽放鲁酒之光 景芝酒业高质量发展答卷出新出彩[J]. 荣强. 中国酒, 2020(01)

标签:;  ;  ;  ;  ;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开个好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