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空间采样法的齿轮调相振动信号解调(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柯昭,曾嘉铭[1](2021)在《调制边频带不对称性及对齿轮故障诊断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从齿轮啮合频率作为载频信号出发,深入阐述调制边频带的产生机理及边频带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重要意义。以齿轮极端断齿故障为例,进一步探讨调制边频带不对称性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消极影响,为避免设备故障诊断中的漏判或误判造成设备损坏,综合采用细化频谱、时域波形、解调、倒谱等多种手段有效故障特征识别。通过实例证明了调制边频带不对称分布现实存在的影响,运用和总结其他多种故障诊断方法,消除齿轮故障诊断中边频带不对称性影响,对大量齿轮故障特征识别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周斌[2](2010)在《双质量飞轮减振系统测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车辆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发动机为整车提供动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产生的扭转振动传递到动力传动系统中,引起整车的振动与噪声,当激励力矩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接近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当前,发动机朝着超高速、轻型、大功率方向发展的同时,对车辆振动的控制却较以往更加地严格,双质量飞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动系统的扭振问题。然而,由于国内对于双质量飞轮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在设计、制造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缺乏系统的方法来验证双质量飞轮对降低传动系统扭振的效果。因此,对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测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本论文以双质量飞轮与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扭振测试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扭振模型的建立,相关的扭振计算与振动分析;2.扭振测试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测试方法的设计与选择;3.双质量飞轮扭振测试试验台的设计与搭建、扭振测试系统的设计;4.扭振台架测试试验与结果分析。首先,针对轴系的扭振问题,在系统地分析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扭振测试技术与方法、扭振数据处理与分析、扭振测试精度与可靠性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并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其次,在分析双质量飞轮减振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试验台轴系的扭振模型,利用模态分析方法分析了试验台的固有扭振特性,并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双质量飞轮的减振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第三,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各种扭振测试方法的特点,重点对于扭振信号的采集、数据的处理、离散信号的分析方法等作了研究。针对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等角度采样后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扭振阶比分析方法。并采用扭振信号仿真分析,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第四,针对测试目标要求提出扭振试验台的设计原则及总体方案,完成试验台架的各部件的选型。设计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扭振测试系统,完成了硬件设备的选型;采用基于LabVIEW8.2的开发平台,开发出扭振信号分析软件,实现扭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最后,设计了台架试验方案,将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检验双质量飞轮对动力传动系统的减振作用;通过与ANZT10扭振测试仪测试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开发的测试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此外,分析了影响测试精度与可靠性的因素,为今后扭振测试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张永祥,明廷锋,李军[3](2003)在《基于空间采样法的齿轮调相振动信号解调》文中指出在对机械设备的齿轮部件进行振动监测时,由于载荷以及转速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振动信号的相位调制,使得频谱严重失真.通过对调相现象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计算,提出了基于空间采样的齿轮振动调相信号的解调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振动信号,从而进行有效的齿轮故障诊断.
二、基于空间采样法的齿轮调相振动信号解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空间采样法的齿轮调相振动信号解调(论文提纲范文)
(1)调制边频带不对称性及对齿轮故障诊断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啮合频率及边频带产生机理 |
1.1 啮合频率 |
1.2 边频带频率 |
1.2.1 幅值调制 |
1.2.2 频率调制 |
1.2.3 调幅调频共同作用下的边频带 |
2 边频带不对称性实例分析 |
2.1 设备概况及数据采集设计 |
2.1.1 设备概况 |
2.1.2 数据采集设计 |
2.2 数据分析 |
2.3 实例验证 |
3 结束语 |
(2)双质量飞轮减振系统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车辆的噪声与振动 |
1.1.2 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 |
1.1.3 双质量飞轮 |
1.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扭振测试技术与方法 |
1.2.2 扭振信号处理与分析 |
1.2.3 扭振测试精度与可靠性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双质量飞轮减振原理及扭振试验台模型建立 |
2.1 双质量飞轮减振原理 |
2.2 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扭振模型 |
2.3 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扭振的动力学分析 |
2.3.1 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自由扭振分析方法 |
2.3.2 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固有扭振特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质量飞轮扭振测试方法及分析 |
3.1 扭振测量方法 |
3.1.1 接触式测量法 |
3.1.2 非接触式测量法 |
3.2 扭振信号的处理与分析 |
3.2.1 扭振信号采集 |
3.2.2 扭振信号处理 |
3.2.3 扭振信号分析 |
3.3 阶比分析 |
3.3.1 阶比的概念 |
3.3.2 阶比跟踪技术 |
3.3.3 阶比分析 |
3.4 双质量飞轮及传动系统扭振测试方法研究 |
3.4.1 扭振测试方法 |
3.4.2 扭振信号的采样 |
3.4.3 扭振信号的测量与分析 |
3.5 扭振信号的仿真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扭振测试试验台及测试系统设计 |
4.1 测试试验台的设计 |
4.1.1 试验台的设计原则与技术指标 |
4.1.2 试验台的结构 |
4.1.3 试验台搭建的注意事项 |
4.2 扭振测试的测点布置 |
4.2.1 试验台扭振节点分析 |
4.2.2 传感器的布置方案 |
4.3 扭振测试系统设计 |
4.3.1 测试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3.2 传感器及其选型 |
4.3.3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4.3.4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质量飞轮台架试验与分析 |
5.1 台架试验 |
5.1.1 试验前的准备 |
5.1.2 台架试验方案 |
5.2 稳定转速下的测试 |
5.2.1 空档怠速工况下的扭振测试 |
5.2.2 一档工况下的扭振测试 |
5.2.3 测试结果分析 |
5.3 升速下的测试 |
5.3.1 一档升速下的扭振测试 |
5.3.2 二档升速下的扭振测试 |
5.3.3 对比验证 |
5.3.4 临界转速分析 |
5.4 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分析 |
5.4.1 结构及安装因素 |
5.4.2 振动耦合 |
5.4.3 测试仪器因素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 |
(3)基于空间采样法的齿轮调相振动信号解调(论文提纲范文)
1 齿轮振动信号的频率调制分析 |
2 齿轮调相振动信号的解调 |
3 结 论 |
四、基于空间采样法的齿轮调相振动信号解调(论文参考文献)
- [1]调制边频带不对称性及对齿轮故障诊断影响的研究[J]. 张伟,柯昭,曾嘉铭. 机电工程技术, 2021(09)
- [2]双质量飞轮减振系统测试技术研究[D]. 周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1)
- [3]基于空间采样法的齿轮调相振动信号解调[J]. 张永祥,明廷锋,李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