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和牛饲料消化与健康

牛粪和牛饲料消化与健康

一、牛粪与奶牛饲料消化和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谢云怡[1](2021)在《不同饲料效率奶牛的瘤胃微生物功能和乳腺氨基酸代谢差异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奶牛饲养业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最大。随着玉米和豆粕等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饲料成本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也导致规模化牧场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改善奶牛的饲料效率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宏观上还可以缓解饲料用粮的供需矛盾,因此,提升奶牛饲料利用效率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奶牛饲料效率已有众多研究,主要是通过日粮配方、使用添加剂等营养调控途径改善奶牛饲料效率,但对影响饲料效率的奶牛内在因素仍不甚明了。本研究首先分析奶牛饲料效率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选择高效奶牛与低效奶牛,从瘤胃发酵层面并结合宏基因组学技术探究不同饲料效率奶牛的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差异,并从乳腺氨基酸代谢角度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奶牛乳腺氨基酸代谢的差异,从而解析影响奶牛饲料效率的瘤胃微生物学与乳腺代谢机制。1.奶牛饲料效率与泌乳性能的个体差异(Part 1)选取53头泌乳性能一致并具有较高乳蛋白产量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泌乳天数=153±20.3 d,奶产量=37.5±5.26 kg/d,乳蛋白率=3.28±0.17%,体重=634±85.8 kg)进行饲养试验,预饲期7 d,正试期50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在第24 d及第49 d采集尾静脉血液用于血液生化参数测定,采集粪样用于测定表观消化率,粪样和尿样用于分析能量代谢和氮代谢。根据回归模型估测预期采食量,用实测采食量减去预期采食量得到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当实测采食量低于预期采食量即RFI为负值时,表明饲料效率较高,反之亦然。在统计功效99.9%下,选择RFI最低与最高的奶牛各13头,作为高效组和低效组,开展后续分析。结果发现,奶牛群体存在明显的饲料效率个体差异。高效组与低效组奶牛奶产量(P=0.66)无显着差异,但高效组奶牛DMI显着低于低效组(24.4 vs.27.1kg/d,P<0.01),高效组与低效组奶牛的牛奶饲料比分别为1.42 kg/d与1.25 kg/d(P<0.01),RFI分别为-1.37 kg/d与1.37 kg/d(P<0.01)。高效组奶牛血液尿素氮有低于低效组牛的趋势(P=0.10);与低效组奶牛相比,高效组牛干物质消化率(P<0.01)、粗蛋白消化率(P=0.03)、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P=0.02)及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P=0.03)较高。高效组奶牛消化能(P<0.01)、代谢能(P=0.01)、泌乳净能占总能比率(P<0.01)均极显着高于低效组牛;高效组奶牛的氮(N)摄入量有低于低效组奶牛的趋势(P=0.08),粪N排放量(P=0.02)以及粪N占总摄入N的比例(P=0.03)较低,牛奶N占总摄入N比例极显着高于低效牛(P=0.02)。可见,高效组奶牛倾向于将较多的能量、氮用于泌乳,而低效牛则有较多的能量与氮从粪中和尿中排放。以上结果提示,奶牛饲料效率的差异与消化率和能量代谢、氮代谢变化有关,因此后续着重围绕与消化代谢相关的重要器官,即瘤胃和乳腺开展深入研究。2.不同饲料效率奶牛乳蛋白前体物与瘤胃微生物差异分析(Part 2)利用Part 1中的高效奶牛与低效奶牛,试验期第49天采集瘤胃液分析发酵参数,结合尿样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同时利用宏基因组学分析,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结果发现,高效牛瘤胃乙酸(P=0.10)、丁酸(P=0.10)和戊酸浓度(P=0.08)有较低的趋势,但是异戊酸浓度(P=0.09)、丙酸摩尔浓度比(P=0.09)有较高趋势,异丁酸(P=0.05)、异戊酸摩尔浓度比(P<0.01)高于低效组,提示较高的产能潜力,而且异戊酸和异丁酸可为合成支链氨基酸提供前体物;MCP生成量和代谢蛋白(MP)产量无显着的组间差异(P>0.10),但高效奶牛有较高的乳蛋白与MP之比(45.4%vs.40.4%,P=0.02),表明高效组奶牛可代谢氨基酸合成牛乳氨基酸能力较强。基于宏基因组学,通过瘤胃微生物功能分析以及物种与功能的关联分析,发现与高效牛相比,低效牛瘤胃微生物降解碳水化合物的功能较强,可能产生较多的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并且低效组奶牛有较高的产丁酸微生物物种丰度和较高的丁酸代谢丰度,但与此同时该组奶牛产甲烷菌种和甲烷代谢的丰度也较高,表明丙酮酸可能倾向于生成丁酸和甲烷。与低效组奶牛相比,高效组奶牛瘤胃中与丙酸生成相关的编码酶基因丰度较高,以及在该组中较高的丙酸摩尔比例,提示高效奶牛倾向于将丙酮酸生成丙酸,从而提高产能的高效性。此外,几种Lachnospiraceae科物种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群体感应通路显着相关,这些物种可能是影响饲料效率差异的关键微生物。3.不同饲料效率奶牛乳腺代谢差异分析(Part 3)利用Part 1中的高效奶牛与低效奶牛,采集试验期第49-50 d的牛奶、尾动脉及腹腔乳静脉血样测定氨基酸含量,并利用乳腺动静脉血和牛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与低效组奶牛相比,高效组奶牛动脉中必需氨基酸(EAA,P=0.06)、支链氨基酸(BCAA,P=0.10)和总氨基酸(P=0.07)浓度有较低的趋势。流经乳腺的血流量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10)。高效组奶牛EAA(P=0.07)、BCAA(P=0.10)和总氨基酸(P=0.08)的动静脉差有低于低效组奶牛的趋势,乳腺摄取EAA(P=0.09)、BCAA(P=0.09)和总氨基酸(P=0.10)量也有较低的趋势。但乳腺摄取与牛奶产出之比(U:O比)高效组奶牛的EAA(P=0.08)、BCAA(P=0.07)以及总氨基酸(P=0.09)都有低于低效组趋势,表明高效组奶牛将更多氨基酸用于合成乳蛋白。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在动脉血清中共鉴定出1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4种物质的相对浓度在高效奶牛中较高;乳静脉血清共鉴定出19个显着差异的代谢物,其中13个差异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在高效奶牛中显着较高;牛奶中共鉴定出16种差异代谢物质,其中2种物质的相对浓度在高效奶牛中较高。通路分析发现,奶牛可通过尿素循环、三羧酸循环相关通路及其物质影响乳腺的能氮代谢,进而引起饲料效率的差异;不同饲料效率奶牛乳腺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低效组奶牛的动静脉中氨基酸类代谢物浓度较高,且牛奶中尿素含量较高,提示低效牛乳腺氨基酸利用效率较低。综上所述,奶牛群体在饲料效率上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高效组奶牛倾向于将分配较多的能量与氮用于泌乳,而低效牛倾向于排放较多的能量与氮与粪尿中。高效奶牛消化率较高,瘤胃微生物倾向于生成较高比例的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而低效牛瘤胃微生物降解碳水化合物功能较强,中间代谢产物多用于产生丁酸和甲烷。在代谢层面,高效组奶牛转化代谢蛋白为乳蛋白的效率较高,其乳腺氨基酸摄取量与牛奶产出量之比较低,说明其乳腺合成蛋白质效率较高。不同饲料效率水平的奶牛可能通过尿素循环、三羧酸循环相关通路及其物质影响乳腺代谢,进而导致饲料效率的差异。本研究从奶牛瘤胃微生物、乳腺代谢角度揭示了影响奶牛饲料效率的相关机制,为提升奶牛饲料效率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高新宇[2](2020)在《奶牛粪与废弃TMR好氧堆肥发酵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根据全球通用的奶牛养殖行业标准,奶牛每次采食后要剩余总重量3%5%的混合日粮(TMR)作为剩料,说明奶牛已经充分采食。并且奶牛场日常会产生大量的牛粪,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计算,一座25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场,每日产生共计80t的粪尿和剩料,这些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土地、地下水污染。使用废弃TMR和牛粪进行好氧发酵不仅可以控制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低成本生产高质量的肥料。为此,本研究以干湿分离后的奶牛粪与废弃TMR为原料,探索了三个影响因素:搅拌频率(每1d一次?每9d一次),混合原料的含水率(55%63%)和C-N比(20?28)对发芽指数(GI)和发酵时间(D)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影响牛粪与TMR混合堆肥的三种因素的适宜范围,然后在适宜范围内取值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研究三种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并且通过拟合数学模型获得最佳参数,目的在于提供高效实用的发酵方案,缩短发酵的时间,降低肥料的生产成本。结果表明,以TMR和牛粪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发酵具有可行性,三种影响因素对TMR与牛粪混合发酵具有显着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搅拌频率对堆肥高温持续时间有显着影响。当搅拌频率为每7d一次和每9d一次时,不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中好氧堆肥的温度至少要≥50℃持续10d的规定,而搅拌频率为每1d一次,每3d一次和每5d一次的高温持续时间满足要求。由此可知,搅拌频率的适宜范围是每1d一次每5d一次。2、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堆肥高温持续时间同样具有显着差异。当含水率为63%时,堆体从未达到50℃或更高,说明堆体没有开始进行有效的发酵反应;含水率为61%时,堆体维持50℃以上的时间只有8d,不满足规定。而55%、57%和59%三个处理的温度均满足腐熟的要求。因此,含水率的适宜范围是55%59%。3、不同C-N比也对堆肥高温持续时间有影响。当C-N比为28时,堆体从未达到50℃或更高;当C-N比为20、22、24和26时,堆体最高温均超过了50℃。其中C-N比为20的处理达到50℃以上的时间只有7d,不满足规定。所以,C-N比的适宜范围是2226。4、通过以上单因素的结果,建立种子发芽指数(GI)和发酵时间(D)与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优化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发酵时间,提高肥料质量,使GI最大化和D最小化。建立GI和D的双重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将D在优化方程中的重要性设置为最大值,GI为第二重要。由此得出的优化参数为搅拌频率每3.5d一次,含水率57.7%,C-N比23,在此条件下,此时的GI为117%和D为18.3d,能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和提升产品品质。验证试验表明,此结果具有可靠性。

贾树云[3](2020)在《高寒区不同牛舍条件下NH3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畜禽养殖业是农业源氨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占比50~80%)。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由NH3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准确评估并有效缓解畜禽养殖尺度的氨排放对提高我国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沉降、缓解雾霾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定了河北省坝上高寒区的两类(3个)奶牛养殖场(包括一个“全牛舍”式结构和两个“牛舍+运动场”式结构),采用反演示气体扩散技术(bLS)结合开路式激光仪进行实地测定,同时将饲料及粪污管理信息输入“氨与温室气体智能核算”(AGRIT)软件进行模型估算,深入分析两类(3个)奶牛场在不同饲养条件和粪污管理措施下的NH3排放特征与差异。此外,针对“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粪污直接露天堆存的处理方式,通过覆盖醋糟(CZ)和添加磷酸二氢钾+氯化镁(TJ)的方式进行野外粪污堆存氨减排模拟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比探究通气法(VCT)、密闭抽气法(DCT)和被动采样法(PST)三种氨挥发测定技术的一致性。进一步将测定所得两类减排措施的减排率输入“AGRIT”模型,探究“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的整体氨减排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牛舍”式奶牛场(#1)、“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2、#3)冬、夏季近地面氨气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36~1.69ppmv、0.03~0.72ppmv、0.16~0.77ppmv;所测定养殖场的空气氨浓度均远低于养殖业安全标准(20~25ppmv),符合饲养规范。(2)奶牛场的氨气日排放特征表现为白天高、夜间低,氨季节排放特征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氨排放速率随温度与风速呈指数增长,因此温度与风速是影响养殖场氨挥发的主要环境因素。(3)由“bLS”法测定所得奶牛#1~#3年氨排放因子分别为12.95、44.98、53.77 kg·head-1·yr-1,由“AGRIT”软件估算所得3个奶牛场年氨排放因子依次为15.56、28.23、30.64 kg·head-1·yr-1;实测与模型估算结果均显示“全牛舍”式奶牛场(#1)的NH3排放率显着低于“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2、#3)。(4)VCT、DCT和PST三种技术的监测结果一致表明,覆盖醋糟及施用外源添加剂均可起到抑制氨挥发的作用。综合看来,CZ的减排率为35.83%~70.33%,TJ的减排率为 3 5.89%~65.01%。(5)VCT、PST测定的氨挥发总量均低于DCT测定结果。VCT法下CK、CZ和TJ处理的氨挥发量仅为DCT法测定值的20.46%、10.09%和11.17%;PST法下CK、CZ和TJ处理的氨挥发量为DCT法测定值的64.38%、68.64%和61.67%。(6)粪污堆存环节经覆盖CZ处理后,“牛舍+运动场”式奶牛场整体氨减排率为10.11~10.33%;施用TJ处理后,整体氨减排率为9.12~9.31%。综上所述,“全牛舍”式住房结构是有助于降低氨排量的一种饲舍养殖模式;覆盖醋糟和施用外源添加剂是有利于“牛舍+运动场”式养殖场粪污堆存状态下氨减排的有效措施;反演式气体扩散模型与开路激光仪的结合是适合检验养殖场尺度控氨效果的研究工具;DCT与PST的结合是检验粪污管理尺度氨减排效果的有效方法。

字晓[4](2020)在《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对奶牛粪便的转化及其转化产物的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起源于南美洲热带草原的腐食性昆虫,其幼虫在自然界以腐烂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为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虫体干物质蛋白质含量45%~55%,脂肪含量15%~30%,可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幼虫的粪便则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本研究以亮斑扁角水虻为研究对象,对其转化新鲜奶牛粪便的饲养密度密度进行研究。选择设置每20.0 kg牛粪投入3 500头、8 750头、17 500头4日龄幼虫3个处理密度。在每个密度日均1.0 kg等量饲喂条件下,分析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在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和牛粪转换率等方面系数上的差异,探讨如何选择一种亮斑扁角水虻幼虫有效处理新鲜牛粪的饲养环境和密度。研究结果发现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三个指标在三组处理之间都存在极显着差异。百虫重和粗脂肪两个指标和实验组密度情况在0.01的水平上显着负相关。三个处理转化率最高为中密度饲养组。以适宜虫群密度转化新鲜牛粪所得转化产物,进行还田实验研究。用水虻转化产物和市售商品有机肥对常规施肥进行30%的等氮替代,通过对比三组实验之间的产量、莴笋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速效氮磷钾及p H)数据,评价水虻转化产物利用潜力。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替代处理(30%的等氮量替换化学肥料)莴笋产量对比常规组减产为2.47%(商品有机肥)和6.09%(水虻有机肥),三种处理下莴笋营养数据差异均不显着,三种处理下种植后土壤养分含量数据差异均不显着。表明:商品有机肥替代和水虻转化产物替代处理均对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并在还田实验中体现出较好的肥效作用,起到改良土壤、减轻土壤酸化程度的作用。

鲍雨晴[5](2020)在《呼和浩特地区牛粪混合垫料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是在呼和浩特地区,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对牛粪进行堆积发酵后,经过无害化处理,作为牛床垫料进行铺垫。与原有垫料进行对比,观察奶牛的卧床率,趴卧时间,检测垫料的环境性乳房炎和乳房表面清洁度。寻找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最适合奶牛趴卧的牛床垫料。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环境温度与不同初始含水量对牛粪自然发酵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对液体牛粪利用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进行自然堆积发酵,不同含水量的固体牛粪影响发酵温度,固体牛粪含水量在50%左右最低发酵温度在12℃;含水量在65%-70%的固体牛粪,最低发酵温度为15℃。在外界平均气温低于15℃或者发酵中途降温严重,则不能完成发酵。2.冬季牛粪垫料的应用:在冬季寒冷条件下,选用牛粪混合垫料作为牛床垫料与原有垫料对比,奶牛趴卧时间,上床率有明显增加。而且产奶性能有也有所增加,在牛粪稻壳混合垫料配比试验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7:3比例作为牛床垫料,优于其他比例。3.春夏季牛粪垫料:春季温度较低时奶牛较为喜爱牛粪混合垫料,在温度升高后,砂土垫料和牛粪砂土混合垫料更为适合。在平均温度超过10℃后,应该视情况而定及时更换合适垫料。4.在试验一中完成正常高温发酵后的牛粪进行环境性乳房炎致病菌检测大肠杆菌最高数量为22.95copy/ml,克雷伯氏菌最高为11.02copy/ml;链球菌最高为4.78copy/ml。除霜处理后的大肠杆菌21.72copy/ml;克雷伯氏菌14.31copy/ml;链球菌3.69copy/ml。在牛粪垫料铺垫后的7d检测,大肠杆菌48.92copy/ml;克雷伯氏杆菌13.17copy/ml,链球菌2.73copy/ml。环境性乳房炎检测数值正常,所以发酵牛粪可以作为牛床垫料在呼和浩特地区冬季低温条件下正常使用。5.夏季砂土组和牛粪砂土混合组进行细菌检测结果为:大肠杆菌为0,克雷伯氏菌为0,链球菌数量维持在10copy/ml以下。检测数值正常,所以夏季牛粪砂土混合垫料也可以作为牛床垫料在呼和浩特地区夏季高温期使用。

张鹤翎[6](2020)在《探究太平2号蚓抗寒基因的表达及应用》文中认为本试验结合蚯蚓养殖业需求,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发现在高寒地区,温度是限制蚯蚓生长繁殖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现今赤子爱胜蚓种是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品种,太平2号蚯蚓属于爱胜属,是我国高寒地区养殖最多的品种。而此前的研究均在物理等外界条件设施上,针对蚯蚓自身的温度调节研究甚少,为了寻找调节蚯蚓自身适应温度的通路,并且观测运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情况,本试验采用了无参基因测序的方法,比对同品种蚯蚓在不同养殖处理下的差异基因富集程度来发现相应的调节通路。由于蚯蚓喜甜,我们在进行蚯蚓抗寒驯化之前,选取不同基料进行养殖对比,诱导蚯蚓采食,选择出能够更好的让蚯蚓越冬的基料组成;在养殖过程中设置了两组不同对照,基料均为发酵后的奶牛粪便、废弃秸秆粉、分别喷洒水和糖蜜保持湿度,为后续驯化过程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基料对蚯蚓的抗寒作用。结果表明,在蚯蚓基料中添加糖蜜和秸秆粉,能够很好的增加蚯蚓的脂肪含量,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帮助蚯蚓越冬,而添加秸秆粉能够调节基料的碳素,不仅改善了基料的透气性,还有保温升温的效果,但效果不显着。并且通过测定,发现添加了糖蜜的基料养殖的蚯蚓脂肪含量显着高于普通基料养殖的蚯蚓,水分含量高于普通基料养殖的蚯蚓。2、蚯蚓的抗寒驯化。根据试验一的结果,采用了正常基料养殖和糖蜜基料养殖,二者同时进行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为期80d的驯化,蚯蚓可以在10℃以下的条件进行采食行为;在1~0℃的条件下进入冬眠初期,显着提高了蚯蚓的抗寒性能。证明蚯蚓的抗寒驯化成功。3、测序分析有关蚯蚓的抗寒基因。通过试验二调节蚯蚓生活环境温度,让蚯蚓在耐受寒冷的条件下养殖一个繁殖周期,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正常温度养殖的蚯蚓与经过抗寒驯化后的蚯蚓进行检测,找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对其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初筛蚯蚓抗寒基因所在位置,研究结果显示:探究蚯蚓的抗寒基因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产物、酶的催化以及信号转导等。蚯蚓抗寒基因受外界环境条件和内在的共同调控。4、抗寒蚯蚓的实际应用。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温度可低达零下十几度,而经过驯化后的蚯蚓,抗寒性能有明显的增加,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在冬季养殖经过抗寒驯化后的蚯蚓存活率有显着的提升,此外,通过日间大棚中透过的阳光进行提升棚内温度,在堆积蚯蚓基料时采用中间及顶部铺设枯树叶的方式,使得枯树叶借助日间提升的温度发酵时产生热量,从而提高基料温度;此方法养殖抗寒蚯蚓一个繁殖周期发现,蚯蚓的活跃性有很大的提升,并且有少数蚓茧产出,大大降低蚯蚓养殖成本,改善了养殖环境,并且提升了收益。

刘念[7](2020)在《基于牛粪为养料下蚯蚓对硒元素富集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硒(Se)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健康如降低死亡率、抗氧化、抗癌等有着重要作用。缺硒会引起家禽患白肌病,人类患克山病、大骨节病。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两种不同硒源及其复合硒进行蚯蚓养殖,探究硒元素对蚯蚓和蚓粪的影响,选择出富硒蚯蚓的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降低富硒蚯蚓养殖成本,实现富硒蚯蚓低成本、高效益的规模化养殖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试验选取成年“太平2号”蚯蚓3900条,随机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条蚯蚓。试验一通过在牛粪基料中添加2硒源(亚硒酸钠、富硒酵母)、3水平(5mg.kg-1、1Omg.kg-1、15mg.kg-1),以硒元素计,选择出两种硒源的最适富硒量。试验二、三保持各处理硒的添加量均为1Omg.kg-1,分别设置CON(不添加外源硒)组、SS(亚硒酸钠)组、SY(富硒酵母)组、混合 Ⅰ(SS:SY=1:1)、混合 Ⅱ(SS:SY=2:1)、混合 Ⅲ(SS:SY=4:1)组,测定指标包括:蚯蚓生长繁殖,蚓体及蚓粪硒含量、重金属含量,蚓体抗氧化酶活,蚓粪氮磷钾含量。采用SPSS17.0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牛粪中硒添加量升高,蚯蚓的生长繁殖逐渐被抑制,硒浓度越高,蚯蚓的生长繁殖被抑制程度越高,当SY的硒添加量为15mg.kg-1时,蚯蚓有明显的中毒现象;硒浓度越高,蚯蚓蚓体硒含量越高,二者成正比;牛粪中添加同一水平的SS与SY,SY组蚯蚓的硒含量明显高于SS组。2.各组牛粪中硒元素添加量均为10mg.kg-1,CON组日增重倍数最高,牛粪中添加不同硒源的处理组中,蚯蚓日增倍数最高为SS组;日蚯蚓日增殖倍数最高为CON组,其他各处理组中蚯蚓日增殖倍数最高为SS组;混合Ⅰ组蚯蚓蚓体硒含量最高,且所有处理组的蚯蚓硒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3.对照组中的Cu、As、Cr含量均显着高于处理组,Cd含量显着低于处理组。混合Ⅰ组、混合Ⅲ组SOD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SY组、混合Ⅲ组GSH-Px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SY组PHGPx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混合Ⅰ组蚯蚓T-AOC、CAT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各组蚯蚓TP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4.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混合Ⅲ组与SY组蚓粪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K含量最高;处理组中Ash含量最高的是混合Ⅰ组;混合Ⅰ组粪中Cu含量最高,SS组蚓粪中As含量最高,混合Ⅰ组最低;混合Ⅲ组蚓粪中Cr含量最高。结论:牛粪基料中添加15mg.kg-1富硒酵母时会对蚯蚓的生长繁殖产生抑制,与对照组相比牛粪中添加硒源会使蚯蚓的生长、繁殖变慢;牛粪基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及不同硒源能显着提升蚯蚓蚓体及蚓粪的硒含量、提升蚓体抗氧化酶活性,硒与牛粪中的重金属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蚯蚓蚓体对重金属的富集;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能改善蚓粪的肥力。综上所述,硒添加水平为5、10、15mg/kg的亚硒酸钠与富硒酵母,最适合培育富硒蚯蚓的浓度为1Omg/kg;相同硒水平,最适合培育富硒蚯蚓的比例为1:1。推荐生产实践使用。

张琦[8](2020)在《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养殖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养殖业一直都在第一产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比重。自2000年起,奶牛养殖业逐步成为养殖业中的高新产业,迅速成为养殖经济发展总的热点,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奶牛养殖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经济收益、满足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巴南区是重庆的主城区之一,其辖8个街道、14个乡镇,是西南地区奶牛养殖的重要基地,自开展奶牛养殖产业以来,巴南区政府极其注重,多次引导和扶持奶牛养殖产业,将原本以个体农户为主、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单产水平低、奶制品质量差、相关收益较低的局面调整为了规模化农场、规范化饲养、养殖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的新局面。目前的巴南区已经拥有现代化、规模化、科技化、链条化的奶牛养殖业,其中多家企业更是在全国奶牛养殖业中遥遥领先。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促进巴南区奶牛养殖业更加辉煌的成长。首先,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在诸多文献选取部分研究成果作为本文的写作基础。同时,也应用了农业产业化理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论、市场竞争理论、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持。其次,本文针对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究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分布情况、饲养规模、生产模式发展优势以及合作现状。再次,本文通过对巴南区奶牛养殖业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奶牛养殖规范化饲养水平低、养殖成本高、管理粗放、饲料结构不合理、产奶条件差、养殖技术推广和服务力度不够等几方面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挖掘分析,主要包括:饲料利用率低未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奶牛饲料未配合新技术、奶牛的卫生防御措施不足、养殖条件较差且未构建循环产业、尚未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些养殖成功经验、生奶价格偏低,农户养殖热情较低。最后,在理清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提出八方面对策:选择合适的牛种,提高产奶质量;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加强奶牛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确保奶牛业健康发展;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合理利用牛粪进行沼气发电;强化品牌意识,大力推进绿色品牌化战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奶牛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奶牛业发展。

石海春[9](2020)在《发酵黄酒糟日粮对热应激奶牛粪源氮、磷组分与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粪污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奶牛粪污组成复杂,氮和磷是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学元素,它们分别以多种不同形式存在于奶牛粪便中,粪源氮素和磷素的不同分型所具有的环境污染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另外,在奶牛粪便储存和堆肥过程中,粪便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可使氮素或磷素在不同分型之间互相转化,最终影响粪便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力;由此可知,微生物组成和氮磷组成对粪便的环境污染力具有重要影响。在高热高湿环境中,奶牛极易产生热应激并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受损、以及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下降,是奶牛养殖业优质发展的一大瓶颈。研究发现,热应激可影响奶牛瘤胃发酵特性,最终导致奶牛机体代谢紊乱和生产性能下降,然而热应激对奶牛粪便中氮磷组分和微生物组成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仍有待探索。因此,本研究以奶牛粪源氮、磷素分型和微生物组成为切入点,研究热应激奶牛粪便环境污染力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在高热环境下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日粮对奶牛粪便环境污染力的影响。1.热应激对奶牛粪便氮磷组分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研究选取10头体况相同的荷斯坦奶牛,饲喂相同日粮,每天记录环境温度与湿度,并计算温湿度指数(THI)。当THI<68或THI>68持续三天以上时,第三天测定直肠温度,并采取粪样,分析氮、磷组分以及微生物组成。结果发现,相对于非热应激组,热应激奶牛粪便中仅硝态氮浓度较高(P=0.05),而对其他氮、磷组分没有显着影响(P>0.10)。奶牛粪便中硝态氮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因为热应激降低了瘤胃对其的吸收效率,使得大量的硝态氮进入后肠道。与非热应激组奶牛相比,热应激组奶牛粪便中Christensenellaceae R-7group属(P=0.02)、Blautia 属(P=0.03)、Marvinbryantia 属(P<0.01)、Candidatus Soleaferrea 属(P<0.01)、Pygmaiobacter 属(P=0.01)、RuminococcaceaeUCG-009属(P=0.01)和 Akkermansia 属(P=0.03)丰度显着提高,而[Eubacterium]brachygroup 属(P=0.02)、[Eubacterium]hallii group 属(P<0.01)和 Aeriscardovia 属(P=0.05)的丰度显着降低。从粪便微生物代谢通路角度来看,热应激奶牛粪便微生物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质、辅助因子以及细胞结构通路的激活水平显着高于非热应激组奶牛(P<0.05),而糖酵解生成有机酸、氨基酸合成和氨基酸转化通路的激活水平则显着低于非热应激奶牛(P<0.05),提示热应激能够影响氮组分浓度,微生物及其代谢通路,从而影响热应激奶牛粪便的环境污染力。2.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对高温环境下奶牛粪便氮磷组分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研究选取15头体况相同的荷斯坦奶牛,进行3×3复拉丁方试验,奶牛配对分成3组,每组5头,饲喂三种不同日粮:(1)对照组,豆粕含量为18%的TMR日粮;(2)未发酵组,未发酵黄酒糟含量为11%的TMR日粮;(3)发酵组,发酵黄酒糟含量为10%的TMR日粮,三种日粮等能等氮。每期第16-20天采集饲料样、奶样、尿样以及粪样,分析氮组分,第三期粪样分析微生物。结果显示,整个试验期THI>68,三种日粮条件下,奶牛粪中总氮及各氮素组分浓度无显着差异(P>0.1),提示以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并没有缓解热应激引起的泌乳奶牛粪便硝态氮浓度增高的现象。相对于对照组和发酵黄酒糟组,未发酵黄酒糟组奶牛的排粪量(P<0.01)、粪氮总量(P<0.01)、不溶性氮(P<0.01)、氨态氮(P=0.09)和可溶性无机氮产量(P=0.06)较高,但干物质采食量(P=0.04)却显着降低;发酵黄酒糟组和对照组在上述指标上无显着差异,提示用发酵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比用未发酵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的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更高,且更具环境友好性。进一步研究了三种日粮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的差异,发现三组奶牛的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较为一致;从微生物代谢通路角度来看,以发酵黄酒糟替代组奶牛粪便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相关通路(丙酮酸发酵和半乳糖醛酸代谢)显着高于未发酵黄酒糟组奶牛(P<0.05),提示发酵黄酒糟组能量在奶牛瘤胃中快速释放,使得瘤胃中的氮素得到快速利用,从而使后肠道中的氮素流量和排出量降低。这些结果提示,从粪便氮素排放角度来看,发酵黄酒糟是替代豆粕饲料的潜在饲料资源。综上所述,热应激显着提高了奶牛粪便中硝态氮浓度,从而使奶牛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增强;以未发酵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显着提高了热应激奶牛的排粪量、粪氮总量、粪源氨态氮总量和粪源可溶性无机氮总量,提高了奶牛粪便的环境污染力;但以发酵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时,奶牛粪源氮素各分型的浓度和总量均无差异。提示相对于未发酵黄酒糟,发酵黄酒糟作为部分替代豆粕饲料资源,可降低环境的氮素污染。

刘俊阳[10](2019)在《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犊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前期试验筛选的益生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固态发酵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的确定制备复合益生菌剂,并通过犊牛饲养试验验证其饲喂效果。试验一:本试验通过对固体发酵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情况的测定,将高活菌数的菌株进行配伍组合,确定了其最佳组合及接种比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试验,结合DPS软件中的Topsis法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发酵组方以及发酵模式。结果表明:复合菌最佳配伍组合为S3S9CR,接种比例为2:3:1:1,优化的固态发酵配方为麸皮63.84%,玉米粉27.44%,豆粕6.41%,无机盐2.31%。结合发酵饲料的芳香气味,在先进行36h有O2发酵,再进行12h无02发酵条件下,可使发酵产物活菌数达到53x1011 cfu/g,β-葡聚糖为10.515 mg/g、柠檬酸为164.508 mg/ml、多肽为 160.55 mg/g、乳酸的含量为 427.344 ug/g。试验二:本试验制备的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饲喂犊牛,通过对犊牛生产性能、粪样微生物数量、腹泻率和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性能指标的检测,验证微生态制剂的饲喂效果。试验选取4月龄犊牛20头,按性别、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将犊牛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牛,试验期共30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5%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犊牛体增重无显着影响(P>0.05);但对犊牛粪便中微生物数量产生影响显着,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犊牛粪样中乳酸菌的数量为 2.28x107(CFU/g),显着高于对照组 2.85x106(CFU/g)(P<0.05);而犊牛粪样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犊牛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4.06%。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使犊牛血清抗氧化指标T-AOC含量显着升高(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体现出复合微生态制剂具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二、牛粪与奶牛饲料消化和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粪与奶牛饲料消化和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饲料效率奶牛的瘤胃微生物功能和乳腺氨基酸代谢差异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与符号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奶牛乳蛋白的合成
        1 乳蛋白的组成
        2 乳蛋白的合成
        3 影响乳蛋白合成的因素
    第二节 奶牛饲料效率
        1 饲料效率的意义
        2 饲料效率的评价方法
        3 影响饲料效率的因素
    第三节 影响剩余采食量的生理因素
        1 采食行为
        2 消化吸收
        3 营养代谢
        4 其他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奶牛饲料效率与泌乳性能的个体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2 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1.3 试验分组与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牛群基础信息
        2.2 不同饲料效率奶牛生产性能
        2.3 不同饲料效率奶牛能量代谢与氮代谢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饲料效率奶牛乳蛋白前体物与瘤胃微生物差异分析
    第一节 瘤胃发酵参数、乳蛋白前体物的生成与利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2 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1.3 瘤胃液发酵参数的测定
        1.4 微生物蛋白和代谢蛋白的估测
        1.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瘤胃发酵参数
        2.2 瘤胃微生物蛋白与小肠代谢蛋白产量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基于宏基因组探究不同饲料效率奶牛瘤胃微生物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3 瘤胃内容物组成与功能分析
        1.4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泌乳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
        2.2 宏基因组测序结果
        2.3 瘤胃差异微生物
        2.4 瘤胃微生物功能
        2.5 瘤胃微生物代谢差异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饲料效率奶牛乳腺氨基酸代谢差异分析
    第一节 乳腺氨基酸代谢与利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3 奶样和血样氨基酸的测定
        1.4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动静脉血清游离氨基酸
        2.2 动静脉血清氨基酸浓度差及动脉氨基酸供应量
        2.3 乳腺氨基酸利用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不同饲料效率奶牛乳腺氨基酸的代谢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3 试验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乳静脉血清代谢组数据
        2.2 差异代谢物
        2.3 差异代谢通路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综合讨论
    第一节 不同饲料效率奶牛瘤胃消化和乳腺氨基酸代谢差异
    第二节 影响奶牛饲料效率的瘤胃微生物学与乳腺代谢机制
全文结论、提示、创新点及后续展望
    一、全文结论与提示
    二、创新点
    三、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奶牛粪与废弃TMR好氧堆肥发酵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我国奶牛粪污和废弃TMR利用现状
    1.1 奶牛粪污和废弃TMR的产量及影响
        1.1.1 奶牛粪污和废弃TMR的产量
        1.1.2 奶牛粪便和废弃TMR的污染危害
        1.1.3 对水体的影响
        1.1.4 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1.1.5 对人畜的影响
        1.1.6 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1.2 TMR在奶牛养殖业的应用
    1.3 奶牛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1.3.1 制作生物有机肥
        1.3.2 能源化利用
        1.3.3 饲料化利用
    1.4 好氧堆肥的原理与不同堆肥类型
        1.4.1 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
        1.4.2 好氧堆肥的不同堆肥类型
    1.5 关于好氧堆肥影响因素的研究
        1.5.1 温度
        1.5.2 含水率
        1.5.3 C-N比
        1.5.4 pH
        1.5.5 通风供氧
        1.5.6 调理剂
    1.6 关于好氧堆肥腐熟程度指标的研究
        1.6.1 C-N比
        1.6.2 植物毒性指标
        1.6.3 有机质含量
        1.6.4 电导率
    1.7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 奶牛粪与TMR发酵试验单因素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装置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装置
    2.2 试验方案
    2.3 样品与数据的收集
    2.4 指标测定方法
        2.4.1 堆体温度的测定
        2.4.2 含水率的测定
        2.4.3 EC和pH的测定
        2.4.4 GI的测定
        2.4.5 TN和TC的测定
        2.4.6 有机质的测定
        2.4.7 搅拌的方法
    2.5 数据处理
    2.6 结果与讨论
        2.6.1 堆肥过程中堆体气味的变化
        2.6.2 堆肥过程中堆体颜色的变化
        2.6.3 不同搅拌频率的温度变化
        2.6.4 不同含水率的温度变化
        2.6.5 不同C-N比的温度变化
        2.6.6 不同搅拌频率的GI变化
        2.6.7 不同含水率的GI变化
        2.6.8 不同C-N比的GI变化
        2.6.9 讨论
        2.6.10 小结
第三章 使用响应面法的双因素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结果
        3.2.2 堆肥发酵过程中堆体气味的变化
        3.2.3 堆肥发酵过程中堆体颜色的变化
        3.2.4 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的变化
        3.2.5 堆肥过程中堆体含水率的变化
        3.2.6 堆肥过程中堆体pH的变化
        3.2.7 堆肥过程中堆体电导率(EC)的变化
        3.2.8 堆肥过程中堆体GI值的变化
        3.2.9 堆肥过程中堆体全碳(TC)含量的变化
        3.2.10 堆肥过程中堆体全氮(TN)含量的变化
        3.2.11 堆肥过程中堆体C-N比的变化
        3.2.12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OM)含量的变化
        3.2.13 讨论
        3.2.14 小结
第四章 影响发酵结果的三种因素的参数优化
    4.1 建立数学模型
    4.2 关于GI的回归模型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4.2.1 GI的回归结果分析
        4.2.2 GI的显着性检验
        4.2.3 GI和各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4.3 关于D的回归模型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4.3.1 D的回归结果分析
        4.3.2 D的显着性检验
        4.3.3 搅拌频率和含水率交互因素对D的影响
        4.3.4 搅拌频率和C-N比交互因素对D的影响
        4.3.5 含水率和C-N比交互因素对D的影响
    4.4 影响因素的参数优化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参数优化试验验证
    5.1 试验方案
    5.2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寒区不同牛舍条件下NH3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畜禽养殖体系中的NH_3排放
        1.2.2 畜禽粪污自然堆置过程中的NH_3排放
        1.2.3 畜禽养殖体系氨减排途径研究进展
        1.2.4 畜禽养殖业氨排放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微气象学法实地测定养殖场氨排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奶牛场基本信息
        2.1.2 数据测定及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养殖场近地面氨浓度变化特征
        2.2.2 养殖场氨的排放特征、差异及排放因子
        2.2.3 温度与风速对养殖场NH_3日排放特征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实地测定养殖场氨排放特征
        2.3.2 管理模式对养殖场氨排放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奶牛场粪污自然堆存过程中氨减排效果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及天气状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粪污堆存过程中氨排放测定方法
        3.1.4 牛粪理化指标及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方法监测下的氨排放动态变化特征
        3.2.2 覆盖物及添加剂的粪污氨减排效果
        3.2.3 覆盖物及添加剂对牛粪理化性质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两类减排措施的减排效应
        3.3.2 三种监测方法对比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氨与温室气体智能核算”模型估算养殖场氨排放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模型简介及参数选择
        4.1.2 模型估算养殖场氨排放过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模型估算奶牛场氨排放特征与差异
        4.2.2 实测值与模型估算值对比研究
        4.2.3 粪污减排措施下奶牛场整体氨减排效果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作者简介
致谢

(4)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对奶牛粪便的转化及其转化产物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
    1.2 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粪便污染现状
    1.3 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现状
    1.4 亮斑扁角水虻
    1.5 研究亮斑扁角水虻资源化利用奶牛粪便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饲养密度差异条件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发育以及新鲜牛粪转化率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2.1 虫源
        2.2.2 实验设施
        2.2.3 实验材料及辅助工具
        2.2.4 设计方案
        2.2.5 过程步骤
        2.2.6 样品测定方法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和分析
        2.3.1 不同饲养密度对亮斑扁角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
        2.3.2 不同饲养密度下亮斑扁角水虻对牛粪的转化率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第三章 亮斑扁角水虻处理奶牛粪便后转化物还田实验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地点
        3.2.3 实验方法与田间管理
        3.2.4 样品采集
        3.2.5 产量测定方法
        3.2.6 样品测定方法
        3.2.7 数据处理
    3.3 结果及分析
        3.3.1 亮斑扁角水虻处理奶牛粪便后转化物对莴笋产量的影响
        3.3.2 亮斑扁角水虻处理奶牛粪便后转化物对莴笋养分含量的影响
        3.3.3 亮斑扁角水虻处理奶牛粪便后转化物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呼和浩特地区牛粪混合垫料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奶牛养殖业发展背景
        1.1.1 国内奶牛养殖业发展背景
        1.1.2 国外养殖业发展背景
    1.2 奶牛场粪污的处理概况
        1.2.1 奶牛场牛粪污染问题
        1.2.2 奶牛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
        1.2.3 现有的粪污处理模式
        1.2.4 奶牛场粪污的特性
    1.3 应用发酵牛粪做牛粪垫料
        1.3.1 牛粪垫料
        1.3.2 垫料对奶牛的影响
        1.3.3 现有的牛床垫料
    1.4 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不同条件下的牛粪自然发酵法适用性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牛粪发酵后微生物的检测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不同温度(冬,春,夏季)条件下牛粪混合垫料运用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牛粪垫料对奶牛致病细菌数量的影响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4.4 小结
3 总体讨论
4 总体结论
5 论文的创新点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探究太平2号蚓抗寒基因的表达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蚯蚓养殖的意义
    1.2 国内外蚯蚓养殖概况
    1.3 蚯蚓的营养价值
    1.4 蚯蚓养殖的价值
        1.4.1 蚯蚓粪的应用
        1.4.2 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1.4.3 蚯蚓在饲料方面的应用
        1.4.4 蚯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1.5 蚯蚓在农牧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1.6 太平2号蚓的引入
    1.7 赤子爱胜蚓的饲养管理
        1.7.1 环境温度要求
        1.7.2 对基料的要求
        1.7.3 接种密度要求
        1.7.4 预防病虫害及有毒物质
    1.8 蚯蚓的繁殖条件
    1.9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1.10 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特点
    1.11 动物驯化史[48]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技术路线
2 不同基料对蚯蚓的抗寒作用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1.2 试验动物及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指标测定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蚯蚓各项指标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3 蚯蚓的抗寒驯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蚯蚓抗寒基因的测序与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转录组数据分析
    4.3 统计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抗寒蚯蚓的实际应用
    5.1 试验动物及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6 总体讨论
7 总体结论
8 论文的创新点
9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基于牛粪为养料下蚯蚓对硒元素富集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硒的研究进展
        1.1.1 硒的发现及分布
        1.1.2 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1.2 富硒生物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硒源的选择及应用
        1.3.1 富硒酵母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1.3.2 亚硒酸钠对畜禽养殖的作用
    1.4 富硒生物蚯蚓的选择
    1.5 蚯蚓处理牛粪概述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牛粪中添加两种不同硒源养殖蚯蚓的研究
        2.1.1 实验动物与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牛粪添加混合硒源养殖蚯蝴的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牛粪添加混合硒源对蚓体重金属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3.3 结果分析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牛粪添加混合硒对蚯蚓粪的影响研究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方法
        2.4.3 结果与分析
        2.4.4 讨论
        2.4.5 小结
3 总体讨论
4 总体结论
5 论文的创新点
6 展望
    6.1 富硒蚯蚓蚓体的利用
    6.2 富硒蚓粪的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数据来源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借鉴
    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论
    2.3 市场竞争理论
    2.4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第3章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3.1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3.1.1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地理及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3.1.2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的相关发展历程
        3.1.3 巴南区奶牛养殖产业分布情况
        3.1.4 巴南区奶牛饲养规模分布情况
        3.1.5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生产模式
        3.1.6 巴南区奶牛饲料利用情况
    3.2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优势
        3.2.1 地域优势
        3.2.2 政策优势
        3.2.3 市场优势
    3.3 巴南区奶牛养殖链条企业及合作社现状
        3.3.1 奶牛养殖情况
        3.3.2 奶牛乳制品加工厂
        3.3.3 连锁店
第4章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奶牛养殖规范化饲养水平低,养殖成本高
    4.2 养殖管理粗放,饲料结构不合理
    4.3 奶牛疾病相对较多
    4.4 奶牛产奶量相对偏低
    4.5 奶牛养殖社会化服务不够
    4.6 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第5章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5.1 饲料利用率低未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5.2 奶牛饲料未配合新技术
    5.3 奶牛的卫生防御措施不足
    5.4 养殖链条不完善,未构建循环产业
    5.5 尚未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些养殖成功经验
    5.6 生奶价格偏低,农户养殖热情较低
第6章 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6.1 选择合适的牛种,提高产奶质量
    6.2 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6.3 加强奶牛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确保奶牛业健康发展
    6.4 强化农民合作组织
    6.5 强化奶牛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6 强化品牌意识,大力推进绿色品牌化战略
    6.7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业发展
    6.8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奶牛业发展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发酵黄酒糟日粮对热应激奶牛粪源氮、磷组分与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奶牛粪源氮/磷素对环境的影响
        1. 奶牛养殖业粪污减排问题亟待解决
        2. 粪源氮素污染
        3. 粪源磷素污染
    第二节 减少奶牛粪便污染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
        1. 日粮调节奶牛粪中氮、磷水平和组成的影响
        2. 奶牛粪便氮、磷分析和微生物组成对其资源化利用的影响
    第三节 热应激对奶牛机体代谢的影响
        1. 热应激对奶牛机体代谢的影响
        2. 热应激应对措施
        3. 高温环境对牛粪发酵特性的影响
    第四节 非常规饲料资源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
        1. 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
        2. 黄酒糟的饲料化利用
        3. 发酵黄酒糟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优势
    第五节 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应激对奶牛粪便氮、磷组分以及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黄酒糟部分替代豆粕日粮对热应激奶牛粪便氮素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提示、创新点、不足及后续展望
    1. 提示
    2. 创新点
    3. 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犊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介绍
        1.1.1 复合微生态制剂概述
        1.1.2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选择
        1.2.1 酵母菌
        1.2.2 枯草芽孢杆菌
        1.2.3 乳酸菌
    1.3 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3.1 营养作用
        1.3.2 免疫调节作用
        1.3.3 生物屏障作用
        1.3.4 抑制有害物质生成
        1.3.5 生物夺氧作用
    1.4 微生物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因素
        1.4.1 发酵底物的营养成分
        1.4.2 发酵底物的粒度
        1.4.3 发酵料含水量和pH值
        1.4.4 发酵料温度
        1.4.5 发酵时间
    1.5 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5.1 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性能
        1.5.2 增强畜禽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1.5.3 调节和维持畜禽胃肠道菌群的平衡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试验部分
    2.1 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中复合菌的组合与优化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有氧无氧发酵状态的条件优化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复合微生态制剂发酵组方的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粪样微生物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3 论文的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论文的总体讨论
    3.2 论文总体结论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牛粪与奶牛饲料消化和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饲料效率奶牛的瘤胃微生物功能和乳腺氨基酸代谢差异及其机制研究[D]. 谢云怡. 浙江大学, 2021
  • [2]奶牛粪与废弃TMR好氧堆肥发酵的试验研究[D]. 高新宇. 沈阳农业大学, 2020
  • [3]高寒区不同牛舍条件下NH3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 贾树云.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4]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对奶牛粪便的转化及其转化产物的利用研究[D]. 字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呼和浩特地区牛粪混合垫料的研究与应用[D]. 鲍雨晴.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探究太平2号蚓抗寒基因的表达及应用[D]. 张鹤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7]基于牛粪为养料下蚯蚓对硒元素富集效应的影响研究[D]. 刘念.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8]巴南区奶牛养殖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琦. 西南大学, 2020(01)
  • [9]发酵黄酒糟日粮对热应激奶牛粪源氮、磷组分与微生物菌群的影响[D]. 石海春. 浙江大学, 2020(01)
  • [10]固态发酵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犊牛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 刘俊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牛粪和牛饲料消化与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