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的设计与研究

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的设计与研究

一、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宋小凡[1](2021)在《轴箱内置式转向架轮对组装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轴箱内置式转向架将轴箱位置设计在轮对内侧,相较于现有的城轨、轻轨转向架轮对有明显的区别,其轮对组装工艺较其他车型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对轴箱内置式转向架轮对组装工艺流程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试制过程中的工艺难点及解决方案。

张隶新[2](2021)在《轴箱内置和外置高速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对比》文中认为根据悬挂系统的结构形式,转向架分为轴箱内置转向架和轴箱外置转向架。相对于轴箱外置转向架,轴箱内置转向架结构紧凑、质量小,有利于降低轮轨磨耗和通过小半径曲线,具有良好的线路适应性。针对时速350km/h货运动车组,考虑高铁线路和既有线路运行工况,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计算车辆分别采用轴箱内置转向架和轴箱外置转向架的轮轨力和车轮磨耗,对比分析2种转向架的安全性、平稳性以及线路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2种转向架具有相同蛇行运动稳定性即临界速度的前提下,与轴箱外置转向架相比,内置转向架的轮轨力降低20%以上,车轮磨耗量和踏面磨耗深度降低30%以上,充分体现了轴箱内置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优越性。

韩红文,苟青炳,朱君华[3](2020)在《200km/h内置轴箱转向架用制动夹钳单元设计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文中介绍了适用于内置轴箱转向架的制动夹钳单元,不仅重量、安装空间、制动力等性能带来极大的改善,且与转向架的联接更为简单、方便,使内置轴箱转向架的设计变得更为完善,有利于产品的推广。

肖梯,贺世忠,陶功安,刘晖霞,张麒,李涛[4](2020)在《出口马来西亚车辆轴箱内置转向架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车辆轴箱内置转向架的优势,给出了出口马来西亚车辆轴箱内置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并对该转向架的技术、结构特点和轮对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该轴箱内置转向架与轴箱外置转向架相比,重量整体减小约20%,簧下质量减小约30%,轻量化优势明显。轮重减载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车辆载荷条件下,该轴箱内置转向架的轮重减载率在空簧充气和泄气状态下均有约50%的改善,车辆运行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李博之[5](2020)在《快捷货车内轴箱转向架总体方案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运输一直是各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截止2019年底,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了13.9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到3.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随着高速铁路的大量运营,对货物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研发了多种快捷货车,用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为大面积开行快捷货物运输创造了条件。转向架作为铁道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制约着轨道车辆的运行性能,而内轴箱转向架作为一种新型转向架,在降低转向架自重的同时具备噪声低、磨耗低、运行性能高的特点,可以大幅提高车辆的运行性能,增加铁路系统对快捷货物的运输能力。基于此背景,本文设计了一种满足160km/h运行要求的快捷货车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在此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研究国内外的快捷货车转向架和内轴箱转向架的结构特点,确定了160km/h快捷货车内轴箱转向架的设计方案,对转向架的轮对、构架、摇枕、轴箱、交叉支撑装置、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等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参数研究,得到转向架三维模型;(2)根据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化的原则,建立了配装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车辆系统的二维力学模型,对车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从而建立车体、摇枕、构架、轮对的垂向和横向运动方程;(3)采用单一变量的试验方法,分析研究了一系钢弹簧垂向刚度、一系垂向减振器阻尼、转臂横向刚度、转臂纵向刚度、交叉支撑装置刚度、二系橡胶堆水平刚度、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牵引拉杆纵向刚度、旁承预压载荷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以上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一组较优的转向架悬挂参数;(4)利用优化以后的悬挂参数对货车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曲线通过性和运行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证明配备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的货车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

陈晓丽[6](2020)在《地铁线路曲线半径与钢轨波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列车轮轨磨耗问题日益严峻。钢轨波磨是轮轨磨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指在钢轨轨头表面出现的周期性波浪形磨耗现象。由于钢轨波磨的存在,轮轨接触状态发生改变,车辆通过波磨区域时会产生车身振动和轮轨噪声,列车乘坐舒适性以及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均受到影响,并且铁路部门每年均为此付出高额的维修费,因此研究钢轨波磨的产生机理并提出抑制钢轨波磨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蠕滑力饱和导致钢轨摩擦自激振动理论,对地铁曲线轨道钢轨波磨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曲线半径轨道上轮轨间受力情况以及轮轨接触位置,判断轮轨间蠕滑力是否饱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曲线半径轨道上,转向架导向轮对与钢轨间的蠕滑力通常处于饱和状态,转向架从动轮对与钢轨间的蠕滑力通常是不饱和的。(2)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复特征值法分析计算各种曲线半径轨道上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频率分布,研究其运动稳定性和钢轨波磨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复特征值分析发现,在小半径曲线轨道上,轮轨间蠕滑力饱和状态下轮轨系统都会产生摩擦自激振动,且该振动主要发生在内轮和低轨上。这个结果说明在现有车辆和线路设计规范下,在轮轨蠕滑力饱和的小半径曲线(在我国曲线半径约为R≤350 m),钢轨波磨产生的概率接近100%,与实际线路的波磨发生情况是高度吻合的。(3)对于深圳地铁1号线大半径曲线轨道上发生波磨区段的轨道扣件刚度对钢轨波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扣件刚度和阻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钢轨波磨的产生。(4)在大半径曲线轨道上,通常情况下轮轨之间蠕滑力处于未饱和状态,但列车在下坡线路制动时,钢轨之间就有可能产生相对滑动,蠕滑力趋于饱和,导致摩擦耦合自激振动发生,最终产生钢轨波磨。(5)通过改变车轮辐板的几何形状,研究了S型辐板的厚度、倾斜角度对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辐板厚度及增加辐板倾斜角度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轮轨系统的不稳定振动发生趋势。空心车轴比普通车轴更不易受饱和蠕滑力作用产生摩擦自激振动,但空心车轴的空心直径与钢轨波磨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即钢轨波磨受空心车轴空心直径影响较小。

陈广豪,梁智洪,张芝芳[7](2020)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转向架的研发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凭借着其优异性能,从航空领域快速发展到了铁路交通领域,以满足轨道交通车辆对轻量化、低能耗、舒适性的需求。文章首先介绍了复合材料在国内外轨道列车上的运用情况,阐述了传统金属转向架的缺点,总结了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韩国在复合材料转向架方面的研发和试验成果,还阐述了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上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可为我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转向架的研发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刘承聪[8](2020)在《160km/h市域车辆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2017年7月,我国发布了《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市域(郊)铁路发展整体规划和优化完善市域(郊)铁路网络[1,2]。市域铁路的发展离不开与之匹配的市域车辆的研究,而转向架作为市域车辆的走行部,对市域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我国市域铁路起步比较晚,目前应用于我国市域铁路的转向架主要是从CRH2动车组转向架改进而来的CRH6动车组转向架。为了促进我国市域铁路的发展,本文结合市域铁路的特点和内轴箱转向架的优点,对适用于160km/h市域车辆的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进行方案设计和动力学性能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国内外的市域车辆非动力转向架和内轴箱转向架的结构特点,确定了160km/h市域车辆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的设计方案,对转向架的轮对、构架、轴箱、交叉支撑装置、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等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参数研究,得到转向架整体设计模型;2.根据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化的原则,建立了配装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市域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建立车辆系统的二维力学模型,对车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从而建立车体、构架、轮对的垂向和横向运动方程;3.在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原始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单一变量法的原则,通过研究悬挂参数对评定指标的影响,逐一优化车辆模型的两系悬挂参数,得到一组适用于160km/h市域车辆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的悬挂参数;4.利用优化以后的悬挂参数对市域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曲线通过性和运行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证明配备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的市域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

李国栋,王文华,薛文根,崔冬杰[9](2019)在《内置轴箱式转向架轴箱轴承定位挡圈失效分析》文中指出针对某城铁项目内置轴箱式转向架出现的轴箱轴承定位挡圈松动问题,从结构形式、装配工艺、动态接触仿真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失效原因为:内侧定位挡圈两端贴合面在车轴挠曲变形下卸荷而失去轴向定位作用。改进设计,车轴与定位挡圈采用过盈配合,并在内圈定位挡圈上增加凸缘结构,装车使用表明改进后的轴承运行良好。

周橙,池茂儒,梁树林,王湘涛,周飞,吴兴文[10](2019)在《城市轻轨车辆带摇枕转向架的结构方案设计和动力学性能》文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市内运行要求外,目前还出现了市郊运行(运行速度达到120 km/h)需求。为解决目前城市轻轨列车的跨线提速运营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一种跨线提速带摇枕轻轨转向架结构方案,并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方案主要在车体与构架之间增加了摇枕结构,以实现车体构架摇头运动约束解耦与回转阻尼的非线性。在对转向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无摇枕转向架与带摇枕转向架构架、摇枕与车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5模块低地板轻轨列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两种转向架新轮、磨耗轮状态下的稳定性、平稳性、安全性(包括R350大半径曲线与R50小半径曲线)与回转阻力系数。结果表明:由于转向架摇枕带来的回转阻力的非线性特性,带摇枕转向架的稳定性、平稳性与大、小半径下曲线通过安全性均优于无摇枕转向架。该转向架既可胜任市郊高速运行的要求(保证120 km/h运行),又能胜任市内小半径曲线安全通行的要求(安全通过R50),为跨线提速运营提供了保障。

二、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轴箱内置式转向架轮对组装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轴箱内置式轮对组装工艺
    2.1 轴箱内置式轮对组装工艺流程
    2.2 轴箱组装工艺难点及解决措施
        2.2.1 轴承压装
        2.2.2 轴圈配磨尺寸计算
    2.3 轮对组装工艺难点及解决措施
        2.3.1 车轮压装
        2.3.2 轮对反压工艺难点及解决措施
3 结束语

(2)轴箱内置和外置高速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
2 轮轨力及车轮磨耗评价方法
    2.1 轮轨力指标
    2.2 车轮磨耗指标
3 动力学仿真计算及对比分析
    3.1 轮轨力评估
        3.1.1 轮轴横向力
        3.1.2 轮轨横向力
    3.2 车轮磨耗评估
        3.2.1 车轮磨耗数
        3.2.2 踏面磨耗深度
4 结论

(3)200km/h内置轴箱转向架用制动夹钳单元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概述
1 设计输入参数
2 方案设计
    2.1 总体介绍
    2.2 制动缸
    2.3 制动夹钳
    2.4 制动夹钳吊挂分析校核
3 空间校核
4 结束语

(4)出口马来西亚车辆轴箱内置转向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轴箱内置转向架结构和参数
2 技术特点分析
3 轮对受力分析
4 车辆安全性影响分析
5 结语

(5)快捷货车内轴箱转向架总体方案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外快捷货车转向架的发展现状
        1.2.1 DRRS型转向架
        1.2.2 Y37型转向架
        1.2.3 TF25型转向架
        1.2.4 LHGVL型转向架
        1.2.5 RC25NT型转向架
        1.2.6 TVP型转向架
    1.3 国内快捷货车转向架发展现状
    1.4 国内外内轴箱转向架的发展现状
        1.4.1 B5000、FLEXX Eco与 TR400 转向架
        1.4.2 SF7000转向架
        1.4.3 LEILA转向架
        1.4.4 Syntegra转向架
        1.4.5 快速货车转向架
        1.4.6 高速货车转向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转向架总体方案设计
    2.1 转向架的主要技术设计指标
    2.2 转向架方案设计
        2.2.1 轮对
        2.2.2 轴箱悬挂装置
        2.2.3 轮对交叉支撑装置
        2.2.4 构架
        2.2.5 二系悬挂
        2.2.6 基础制动装置
        2.2.7 转向架的总体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向架动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
    3.1 车辆动力学模型
        3.1.1 基本假设
        3.1.2 车辆系统非线性因素的考虑
        3.1.3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 车辆运动微分方程
        3.2.1 车体受力与运动方程
        3.2.2 构架受力与运动方程
        3.2.3 轮对受力与运动方程
        3.2.4 摇枕受力与运动方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向架主要悬挂参数优化
    4.1 主要悬挂参数的优化
    4.2 一系悬挂的参数优化
        4.2.1 一系钢弹簧垂向挠度的优化
        4.2.2 转臂横向定位刚度的优化
        4.2.3 转臂纵向定位刚度的优化
        4.2.4 一系垂向减振器阻尼的优化
        4.2.5 交叉支撑装置刚度的优化
    4.3 二系悬挂的参数优化
        4.3.1 二系橡胶弹簧水平刚度的优化
        4.3.2 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的优化
        4.3.3 牵引拉杆纵向刚度的优化
        4.3.4 旁承预压载荷的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估
    5.1 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评定指标
        5.1.1 车辆运行稳定性评定指标
        5.1.2 车辆运行平稳性评定指标
        5.1.3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评定指标
    5.2 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评估
        5.2.1 车辆运行稳定性分析
        5.2.2 车辆运行平稳性计算
        5.2.3 车辆运行安全性计算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附录

(6)地铁线路曲线半径与钢轨波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
第2章 钢轨波磨数值仿真理论基础
    2.1 多刚体机械系统动力学理论
        2.1.1 SIMPACK 多体动力学软件
        2.1.2 SIMPACK 运动方程建立
    2.2 基于ABAQUS的复特征值分析原理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车辆通过曲线时轮轨蠕滑力的饱和状态研究
    3.1 仿真模型
        3.1.1 轮轨接触模型
        3.1.2 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3.2 车辆通过曲线线路的动力学分析
        3.2.1 轮轨间的接触位置
        3.2.2 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
        3.2.3 轮轨间的蠕滑力分析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钢轨波磨与曲线半径的相关性研究
    4.1 轮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4.2 轮轨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
        4.2.1 地铁B型车运动稳定性分析
        4.2.2 地铁A型车轮轨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
    4.3 钢轨波磨与曲线半径相关性研究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大半径曲线轨道钢轨波磨仿真分析
    5.1 深圳地铁1号线大半径曲线段钢轨波磨的仿真分析
    5.2 深圳地铁3号线大半径曲线段钢轨波磨的仿真分析
    5.3 不稳定振动频率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节
第6章 车轮结构参数对钢轨波磨的影响
    6.1 S型辐板厚度对曲线轨道不稳定振动的影响
    6.2 S型辐板倾角对小半径曲线轨道不稳定振动的影响
    6.3 空心车轴内径对曲线半径轨道不稳定振动的影响
    6.4 本章小节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转向架的研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金属转向架
    1.1 转向架的功能
    1.2 传统金属转向架缺点
2 欧洲复合材料转向架研究进展
    2.1 德国复合材料转向架研究进展
    2.2 英国GRP25转向架研究进展
    2.3 法国复合材料转向架研究进展
3 亚洲复合材料转向架研究进展
    3.1 韩国GFRP转向架研究进展
    3.2 日本CFRP转向架研究进展
4 结论与展望

(8)160km/h市域车辆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市域车辆非动力转向架发展现状
        1.2.1 国外市域车辆非动力转向架发展现状
        1.2.2 国内市域车辆非动力转向架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内轴箱转向架发展现状
        1.3.1 Flexx Eco系列转向架
        1.3.2 SF7000转向架
        1.3.3 BM3000-LIM转向架
        1.3.4 波士顿地铁转向架
        1.3.5 SF30转向架
        1.3.6 SF40转向架
        1.3.7 Syntegra转向架
        1.3.8 SF2100IB转向架
        1.3.9 LEILA转向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160km/h市域车辆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方案研究
    2.1 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
    2.2 转向架结构设计研究
        2.2.1 轮对装置
        2.2.2 轴箱和一系悬挂装置
        2.2.3 基础制动装置
        2.2.4 二系悬挂装置和牵引装置
        2.2.5 交叉支撑装置
        2.2.6 构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分析
    3.1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 车辆系统运动方程分析
        3.2.1 车体运动方程分析
        3.2.2 构架运动方程分析
        3.2.3 轮对运动方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向架主要悬挂参数优化
    4.1 动力学性能评定指标介绍
        4.1.1 平稳性指标
        4.1.2 脱轨系数
        4.1.3 轮重减载率
        4.1.4 轮轨横向力
        4.1.5 轮轴横向力
        4.1.6 倾覆系数
    4.2 主要悬挂参数的优化
        4.2.1 钢弹簧垂向刚度的优化
        4.2.2 一系垂向液压减振器阻尼的优化
        4.2.3 转臂纵向定位刚度的优化
        4.2.4 转臂横向定位刚度的优化
        4.2.5 交叉支撑刚度的优化
        4.2.6 抗侧滚扭杆刚度的优化
        4.2.7 抗蛇行液压减振器阻尼的优化
        4.2.8 二系横向液压减振器阻尼的优化
        4.2.9 二系垂向液压减振器阻尼的优化
        4.2.10 空气弹簧水平刚度的优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优化参数的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估
    5.1 运行平稳性分析
    5.2 曲线通过性分析
    5.3 运行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及科研工作
附录

(9)内置轴箱式转向架轴箱轴承定位挡圈失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定位挡圈失效原因分析
    2.1 轮对结构分析
    2.2 内侧定位挡圈与车轴配合分析
    2.3 仿真分析
3 改进措施
4 结束语

四、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轴箱内置式转向架轮对组装工艺技术研究[J]. 李勇,宋小凡. 内燃机与配件, 2021(08)
  • [2]轴箱内置和外置高速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对比[J]. 张隶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1(03)
  • [3]200km/h内置轴箱转向架用制动夹钳单元设计开发[J]. 韩红文,苟青炳,朱君华.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20(06)
  • [4]出口马来西亚车辆轴箱内置转向架设计[J]. 肖梯,贺世忠,陶功安,刘晖霞,张麒,李涛. 机车电传动, 2020(05)
  • [5]快捷货车内轴箱转向架总体方案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D]. 李博之.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地铁线路曲线半径与钢轨波磨的相关性研究[D]. 陈晓丽.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转向架的研发现状[J]. 陈广豪,梁智洪,张芝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3)
  • [8]160km/h市域车辆内轴箱非动力转向架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D]. 刘承聪.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内置轴箱式转向架轴箱轴承定位挡圈失效分析[J]. 李国栋,王文华,薛文根,崔冬杰. 轴承, 2019(09)
  • [10]城市轻轨车辆带摇枕转向架的结构方案设计和动力学性能[J]. 周橙,池茂儒,梁树林,王湘涛,周飞,吴兴文. 机械工程学报, 2019(14)

标签:;  ;  ;  ;  ;  

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