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叶伟雄,李爱国,刘俊,刘付仟[1](2021)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何提高皮瓣成活率和减轻皮瓣臃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8-05采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17例小腿下1/3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在深筋膜下间隙分离皮瓣,保留腓肠神经血管轴系膜结构与皮瓣连接的完整性,将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包纳在筋膜蒂内,筋膜蒂宽3 cm,筋膜蒂的旋转点选在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上5 cm。结果本组17例转移皮瓣均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狭长带边缘浅表坏死,1例出现筋膜蒂旋转点隧道表面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胫骨骨髓炎出现皮瓣下窦道形成,反复清创换药后窦道愈合。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36)个月。17例皮瓣外观满意,无局部臃肿,经两点辨别觉检查证实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中小型皮瓣不需要携带肌肉和处理小隐静脉。
刘蒙,石芬,梁伟强,张剑,苏正,张金明[2](2021)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与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跟腱外露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下, 对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彻底清除, 对跟腱不选择彻底清创, 仅清除液化坏死的跟腱表面, 且保留之前跟腱手术缝线, 清创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血运及外形情况、足部感觉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 男4例, 女3例, 年龄24~69岁, 平均45.7岁。跟腱外露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2.0 cm×5.0 cm~5.0 cm×7.0 cm, 皮瓣面积约4.0 cm×7.0 cm~6.5 cm×9.0 cm。7例患者皮瓣供区伤口均能一期闭合。除1例术后10 d发现皮瓣远端约1 cm血运欠佳, 后期经换药愈合外, 其余患者转移的皮瓣均血运良好, 全部供区及缺损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全部患者随访10~14个月, 皮瓣色泽及质地良好, 无明显臃肿, 术区瘢痕较轻, 足跟活动良好, 除4例患者足外侧仍有轻度麻木感, 其余患者无感觉异常。Kofoed踝关节评分为78~97分, 平均88.3分, 优6例, 良1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邻近跟腱外露缺损区, 虽然跟腱断裂开放性修补术后对跟腱区域周围的皮肤软组织及其血运有一定的影响, 但仍可以形成蒂部稍高的逆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皮瓣供区能直接缝合, 具有皮瓣切取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等优点。
丰波,代光明,王永军,牛克成,呼格,林立功[3](2021)在《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皮瓣修复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的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6例,应用皮瓣类型:带蒂皮瓣72例(包括内踝上穿支皮瓣11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7例、足底内侧皮瓣16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4例,皮瓣面积为(3.0 cm×3.5 cm)~(12.0 cm×20.5 cm);供区直接缝合36例,植皮覆盖50例。结果术后78例皮瓣成活,8例带蒂皮瓣部分坏死,其中4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或换药愈合。9例二期皮瓣修形,其中带蒂皮瓣4例,游离皮瓣5例,修复后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随访时间为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其中5例随访时间短,无感觉恢复,其余皮瓣两点辨别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为6~15 mm。术后,Boyden足踝功能评估优74例、良12例,美国足踝外科协会(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6.31±3.42)分,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踝周及后足部组织结构特殊、功能重要,软组织缺损易引起足部功能障碍,根据缺损部位、大小、功能及美观需求,个性化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可取得良好效果。
梅良斌,吕乾,范新宇,石岩,何晓清,朱跃良,徐永清[4](2021)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2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69岁[(33.8±13.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 cm×2 cm~1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4 cm~24 cm×10 cm。根据创面条件分别采用急诊清创、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或清创后Ⅱ期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受区、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皮瓣外观。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0个月[(17.4±5.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愈合,转位皮瓣色泽接近受区皮肤、外形可,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术后1周内3例皮瓣供区出现切口两侧麻木,术后2个月左右自行恢复正常,1年后所有皮瓣恢复部分浅痛觉。无患肢血运障碍、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56~95分[(82.3±15.2)分],显着高于术前的17~68分[(35.7±13.4)分](P<0.01),其中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末次随访时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10分[(7.6±2.9)分],其中优6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5%。结论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能较好地恢复患肢的外观和功能。
范宾[5](2021)在《腓骨短肌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提出
林梅香[6](2021)在《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分析瘀热互结型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疼痛程度、肿胀程度、静脉危象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评价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配合运用加味四妙勇安汤。受试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个体的局部症状体征(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静脉危象发生情况)行统计学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d、7d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1d、3d、5d、7d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记录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第3d、7d时CRP、PT和D-Dimer。按照各评价指标,客观记录各评价得分,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得出结果,最终得出试验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评分: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7d均较第1d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明显;3.局部症状体征:两组患者术后第1d组间比较,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疼痛情况和肿胀程度均无明显差异。疼痛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从术后第3d开始,疼痛情况均较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术后第3d、5d、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7d,两组患者在改善疼痛程度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肿胀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3d肿胀程度均较前加重,第5d开始肿胀程度均较前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两组患者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天,试验组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4.CRP: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CRP从术后第3d开始均较前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CRP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CRP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PT、D-Dimer:经t检验、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PT、D-Dimer术后第3d较术前均有所上升,第7d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PT、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PT、D-Dimer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均可改善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临床疗效相当;但加味四妙勇安汤组在改善术后中医症状评分、肿胀程度、CRP及凝血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更优。
彭龙,刘承伟,董书男,岑超德,弓贺伟,关翰辉,袁虹豪[7](2021)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8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创面面积7.0 cm×14.0 cm~8.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8.0 cm×15.0 cm~9.0 cm×25.0 c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足跟部皮瓣外观、质地、感觉功能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其中1例静脉危象,1例动脉危象,经急诊探查后皮瓣均成活。皮瓣供区15例直接闭合后线形愈合,3例无法直接缝合,予取中厚皮片植皮后均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足跟部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韧,1例患者出现浅表溃疡,予换药处理后溃疡愈合。皮瓣TPD为3~8 mm,感觉恢复至S2~S3+。有12例患者术后诉供区大腿膝上外侧麻木,症状均于术后6个月内缓解。结论应用ALTP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可切取面积大,外形美观,质地耐磨,感觉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冯占营[8](2021)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为两组,每组36例。Ⅰ组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Ⅱ组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对比两组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修复面范围、皮瓣感觉恢复效果、皮瓣重建肢体功能及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结果:两组皮瓣完全成活率无显着差异(P>0.05);Ⅰ组皮瓣长、皮瓣宽高于Ⅱ组(P<0.05);两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皮瓣重建肢体功能优良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GQOL-74评分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在皮瓣成活率、受区功能方面具有相似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提供更大供量,是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任意部位的理想选择。
李振,魏小龙,王本亮,满在成,蔡锦芳[9](2021)在《腓骨复合组织瓣逆行转移再造足跟1例》文中研究指明足跟部位外伤导致的跟骨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较少见,足跟是维持足部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跟骨解剖结构复杂,周围皮肤软组织覆盖质量差,缺损后治疗相对困难且后遗症多,若形成骨髓炎,病情迁延难愈,给患者增加很多痛苦[1-2]。
李俊明,李艳华,黄贺军,马广辉,王伟,张晓光[10](2021)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显微骨科收治16例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48岁。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术前测量创面宽度,在小腿中下部或中部前外侧利用"提捏法"评估供区,确认可直接闭合。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探测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近侧穿支,两穿支标记点连线为皮瓣中轴线,旋转点在外踝平面或下胫腓联合上缘水平,旋转点至创面近侧缘距离作为血管组织蒂长度,术中注意保护皮瓣蒂内的穿支血管及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血管,小血管夹夹闭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近侧的穿支血管后,放松止血带,评估皮瓣血运,必要时可打开骨间膜携带腓动脉。经明道转移皮瓣,并将蒂部覆盖的皮瓣优化设计成钝弧形或半圆形。对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的4例患者,将皮瓣近心端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本组16例,皮瓣切取面积3.0 cm×1.5 cm~14.0 cm×6.0 cm。仅1例术后24 h出现皮瓣淤血肿胀,远端血运差,给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1周后皮瓣尖端仍出现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未经特殊处理顺利成活。共12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吻合神经的4例患者中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1例,S3级2例。结论通过对皮瓣供区优化选择、皮瓣血管蒂长度及明道转移的优化设计,以及术中对皮瓣血运的评估与优化处理,不但提高了皮瓣成活率,而且获得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虽部分患者因切取腓浅神经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足背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但仍不失为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二、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内踝上穿支皮瓣: |
(2)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 |
(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4)足底内侧皮瓣: |
(5)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
2 结果 |
2.1 一般结果 |
2.2 典型病例1 |
2.3 典型病例2 |
2.4 典型病例3 |
2.5 典型病例4 |
2.6 典型病例5 |
3 讨论 |
3.1 踝周及后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选择 |
3.1.1 中、小面积缺损的皮瓣选择 |
3.1.2 大面积缺损的皮瓣选择 |
3.2 各种皮瓣的优缺点 |
3.2.1 小腿带蒂穿支皮瓣的优点 |
3.2.2 足底内侧皮瓣的特点 |
3.2.3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特点 |
3.3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防治 |
(6)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与处理方法 |
2 治疗方案 |
2.1 病例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麻醉及手术方式 |
2.4 两组术后常规治疗 |
3 指标测定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中医证候评分 |
3.3 临床疗效指标 |
3.4 外周血CRP、PT及 D-Dimer |
3.5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
3.6 伦理学要求 |
3.7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
2.1 年龄 |
2.2 性别 |
2.3 受伤手指 |
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4 评估及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各项指标 |
4.1 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分析 |
4.2 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分析 |
4.3 静脉危象发生情况 |
4.4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CRP指标比较 |
4.5 两组患者各时间PT、D-Dimer指标比较 |
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分析 |
1 典型病例(1) |
2 典型病例(2)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皮瓣修复术后常见问题 |
1.1 常见问题和影响因素 |
1.2 解决方案 |
2 对皮瓣移植术临床疗效的认识 |
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组方依据及药理分析 |
3.1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来源及组方依据 |
3.2 四妙勇安汤的研究进展 |
3.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临床应用 |
3.4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药理分析 |
4 研究结果及机理分析 |
4.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
4.2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
4.3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
4.4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肿胀程度的影响 |
4.5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的影响 |
4.6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CRP、PT、D-Dimer的影响 |
5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医药在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Ⅰ组: |
1.3.2 Ⅱ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皮瓣成活情况 |
2.2 皮瓣修复面范围 |
2.3 皮瓣感觉恢复效果 |
2.4 皮瓣重建肢体功能 |
2.5 GQOL-74评分 |
3 讨论 |
(9)腓骨复合组织瓣逆行转移再造足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 [1]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 叶伟雄,李爱国,刘俊,刘付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12)
- [2]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J]. 刘蒙,石芬,梁伟强,张剑,苏正,张金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09)
- [3]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研究[J]. 丰波,代光明,王永军,牛克成,呼格,林立功.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03)
- [4]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J]. 梅良斌,吕乾,范新宇,石岩,何晓清,朱跃良,徐永清. 中华创伤杂志, 2021(09)
- [5]腓骨短肌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 范宾.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6]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梅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8例[J]. 彭龙,刘承伟,董书男,岑超德,弓贺伟,关翰辉,袁虹豪.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2)
- [8]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比较[J]. 冯占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08)
- [9]腓骨复合组织瓣逆行转移再造足跟1例[J]. 李振,魏小龙,王本亮,满在成,蔡锦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01)
- [10]优化的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 李俊明,李艳华,黄贺军,马广辉,王伟,张晓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02)
标签:皮瓣移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