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婉霞,尼加提·努尔穆罕默德,买斯吐热木·黒力力,柳江龙,刘迪,买买提吐逊·吐尔地[1](2022)在《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合适剂量》文中认为背景:医用臭氧是臭氧与氧气的混合物,与体液接触能快速产生活性氧,并激活机体的抗氧化系统。在临床上,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的进展。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关节腔内一次性注射碘乙酸钠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后,向大鼠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 mg/L医用臭氧,1次/周,连续注射3周,模型组及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注射后1周,通过锥形束CT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变化,然后取一侧颞下颌关节组织并抽取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髁突软骨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取另一侧颞下颌关节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法评估颞下颌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结果与结论:(1)锥形束CT观察结果:对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医用臭氧20,30 mg/L组大鼠髁突形变及表面缺损程度较模型组、医用臭氧40 mg/L组小;(2)ELISA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医用臭氧20,30,40 mg/L组大鼠髁突软骨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 <0.05);与模型组、医用臭氧40 mg/L组相比,医用臭氧20,30 mg/L组髁突软骨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5);(3)组织学观察结果:医用臭氧20,30,40 mg/L组及模型组改良Mankin’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医用臭氧20,30 mg/L组改良Mankin’s评分低于模型组、医用臭氧40 mg/L组(P <0.05);(4)结果表明,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mg/L医用臭氧时,能明显缓解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进展,但是当臭氧质量浓度上升到40mg/L时,反而会加重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病变程度。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2](2021)在《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规范化的OA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指南更新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15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30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OA诊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陈世益,胡宁,贾岩波,李箭,李棋,尚西亮[3](2021)在《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1 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磨损、皲裂、溃疡、脱失,关节软骨下骨及周围骨反应、滑膜炎性反应、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下降的退行性关节病,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岁以上膝痛人群有超过50%为OA患者,75岁以上膝痛人群中的OA患病率超过80%[1,2]。OA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OA的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
侯成志[4](2021)在《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背景骨关节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传统的西医疗法以口服抗炎镇痛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这些疗法尽管疗效尚佳,但仍有不良反应多、创伤较大、花费较高等缺点。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复方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少、成本较低等优势,其推广应用可降低医疗支出,减轻患者和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和挖掘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复方,探究其分子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意义。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经典的中药复方,最早用于改善腿脚挛急、屈伸不利。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芍药甘草汤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肌肉、泌尿、骨关节、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的复方也被应用于关节炎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根据文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芍药甘草汤可能通过不同靶点或通路,从细胞增殖、凋亡、机体免疫等多个方面起到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实验对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药效及分子机制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目的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2体内和体外实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3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4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方法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以芍药甘草汤为研究对象,使用液质联用技术进化学成分分析,探究芍药甘草汤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2体内和体外实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在体内实验中,构建了大鼠内侧半月板失稳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不同剂量的芍药甘草汤和阳性药双醋瑞因给药干预,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材,然后通过HE染色、番红O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OARSI组织学评分,比较各组样本之间组织形态、软骨基质代谢及骨关节炎病变程度的差异。在体外实验中,首先制备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然后使用诱导剂诱导小鼠软骨前体细胞ATDC5向成熟软骨细胞分化,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程度,确定诱导的最佳时间,再以IL-1β炎性因子介导成熟ATDC5细胞构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退变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和阳性药双醋瑞因给药干预,然后通过MTT实验和免疫组化染色探究各组细胞之间细胞活力、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差异。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共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并确定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最佳剂量。3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构建了大鼠内侧半月板失稳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最佳剂量的芍药甘草汤给药干预,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材。运用转录组学技术获取各组样本的表达基因,然后以表达差异倍数|log2FoldChange|>1,显着性padj<0.05为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究得到关键靶标和通路。4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构建了大鼠内侧半月板失稳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最佳剂量的芍药甘草汤给药干预,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探究芍药甘草汤对骨关节炎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并使用免疫印迹实验在蛋白水平验证得到的关键靶标及通路。结果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通过使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芍药甘草汤进行成分鉴定,得到32种化学成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异甘草素、芍药苷、没食子酸、阿魏酸、丹皮酚等化学成分与骨关节炎关系密切。2体内和体外实验确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在体内实验中,根据HE染色、番红O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及OARSI组织学评分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关节表面破坏严重,软骨各层结构紊乱,OARSI评分显着升高,并且软骨中COL2表达降低,MMP-13表达升高,而中剂量(4.32g/kg)及高剂量(8.64g/kg)的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改善这一现象。在体外试验中,发现与0天相比,小鼠软骨前体细胞ATDC5在诱导到第14天时,糖胺聚糖含量以及COL2和MMP-13的蛋白表达升高最为显着,说明细胞分化成功,最佳诱导时间为14天,根据MTT实验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经IL-1β炎性因子介导的ATDC5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且COL2表达降低,MMP-13表达升高,而4%浓度的芍药甘草汤血清能抑制这一变化。以上实验结果共同说明芍药甘草汤能有效治疗骨关节炎,且体外实验中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最佳剂量为中剂量(4.32g/kg)及高剂量(8.64g/kg)。3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以表达差异倍数|log2FoldChange|>1,显着性padj<0.05为标准对转录组学得到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得到735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然后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最终获得MYC、Cyclin D1、EGF、Insulin,MAPK五个关键靶点以及AGEs-RAGE和PI3k-AKT两条关键通路。4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发现模型组软骨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而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抑制这些炎性因子的释放,其中高剂量(8.64g/kg)效果最为显着,另外根据免疫印迹结果,发现模型组软骨中C-myc及p38 MAPK蛋白表达升高,经过芍药甘草汤干预后,C-myc及p38 MAPK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说明芍药甘草汤能明显抑制-myc及p38 MAPK蛋白的过表达,高剂量(8.64g/kg)的抑制最为明显。结论1芍药甘草汤通过保护关节软骨表面,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减少软骨外基质降解和软骨细胞损伤,进而延缓软骨退变和骨关节炎进程,该结果为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参考。2芍药甘草汤通过异甘草素、芍药苷、没食子酸、阿魏酸、丹皮酚等多种成分作用于 MYC、Cyclin D1、EGF、Insulin、MAPK 等靶点,以及 AGEs-RAGE 和PI3k-AKT等途径治疗骨关节炎,该结果为未来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3芍药甘草汤能减少骨关节炎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另外还能抑制C-myc和p38 MAPK蛋白在骨关节炎中的过度表达,该结果进一步阐述了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张永瑞[5](2021)在《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药泥灸结合针刺对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探讨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方面的优势,为多方法联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收集的来自于山西省针灸医院的58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来诊顺序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各脱落1例后,两组入组人数皆为28例。治疗组采取药泥灸结合针刺的方式进行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髌上囊积液深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总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疗效经用秩和检验结果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有效率切实高于对照组,说明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2)基线资料对比:本次研究课题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寒湿型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脱落1例,最终每组各收集28例病例。病例收集完成后,应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髌上囊积液深度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4周的治疗完成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髌上囊积液深度情况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的疗效优于仅针刺治疗。(4)组内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髌上囊积液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药泥灸结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髌上囊积液深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仅针刺治疗也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但各项比较较治疗组差。结论:(1)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与仅针刺治疗都可以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2)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在减轻患膝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方面均优于仅针刺治疗。
曹诗祺[6](2021)在《治疗骨关节炎和银屑病活性化合物的发现研究》文中指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进行性关节退化疾病,也称作退化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和增生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包括慢性关节疼痛,僵硬,肿胀以及关节畸形。根据疾病的进展程度不同,目前主要采用阶梯式治疗,包括以物理治疗和行动支持治疗为主导的基础治疗方式,以镇痛药物和缓解症状的慢作用药物为主导的药物治疗方式,以关节镜手术和软骨修复术为主导的修复性治疗方式,以及在疾病终末期以关节置换术为主导的重建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骨关节炎的一线疗法。目前尚没有能够治愈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策略以缓解关节炎性疼痛和改善软骨/软骨下骨进行性病变为主。具备抗炎作用、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作用和保护软骨细胞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将有望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药物。目前发现最重要的与破骨细胞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3种因子组成。RANKL在与破骨前体细胞表面的RANK受体结合后,启动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并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通过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联合诱导RAW 264.7细胞的破骨细胞分化体系,筛选获得具有显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活性和低细胞毒性的白桦脂酸衍生物。随后,运用经典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体系,发现具有破骨细胞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对巨噬细胞产生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具有显着抑制作用。IL-1β在破骨细胞分化后的成熟和功能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多轮筛选结果提示,结构修饰优化后的白桦脂酸衍生物具有潜在的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活性以及抗炎活性。本课题进一步开展了具有高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活性的化合物YCH-1919在碘乙酸钠(sodium iodoacetate,MIA)诱导的大鼠OA模型中治疗作用的评价。于MIA诱导后的第0,3,7,10,14天检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及双足负重差异值。在MIA注射后第3天(此时OA指征确立,疼痛敏感度显着升高),模型动物平均分成4组:YCH-1919高剂量组、YCH-1919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和模型组。分别于第4天、第11天关节腔内注射化合物YCH-1919(100μg,50μg),阳性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125μg,或等体积溶剂。结果显示YCH-1919高剂量组大鼠的疼痛症状得到显着改善,YCH-1919高剂量注射后大鼠的疼痛缓解程度与Dex作用相当,且未出现Dex组大鼠体重降低的现象。关节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可见,YCH-1919局部注射能够显着改善关节软骨细胞及软骨蛋白聚糖丢失。同时,减少软骨下骨区域内破骨细胞形成,抑制软骨下骨侵蚀的发生。最后,通过RANKL和M-CSF联合刺激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破骨细胞分化模型,发现化合物YCH-1919能显着降低与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m RNA转录水平。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可逆型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抑制剂DZ2002治疗银屑病样皮肤炎症的部分药效学评价工作。发现DZ2002不仅可以显着缓解典型的银屑病样症状,还能逆转银屑病中异常的固有免疫应答。综上所述,白桦脂酸衍生物对RANKL/M-CSF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以及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IL-1β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YCH-1919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窗口,在MIA诱导的大鼠OA模型中,低频率关节腔注射YCH-1919能够显着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软骨破坏和软骨下骨的骨重构。YCH-1919对OA模型的治疗作用与激素药物Dex相当,且不产生激素应用所致的体重降低,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获得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OA治疗药物。
俞涛[7](2021)在《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骨伤科符合本课题研究要求的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银质针组(单纯银质针导热疗法)、伸筋液组(单纯伸筋液外用)和银质针+伸筋液组(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每组各30例。通过统计、分析三组治疗前、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及第4疗程后的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包括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及总评分)及安全性观察,科学评价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三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综合疗效进行判定比较。结果:1.三组试验过程中均无出现脱落病例,三组治疗前在一般临床资料、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包括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及总评分)上,差异均无意义(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2.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在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关节功能、总评分)上的评估分析具有一致性。组内比较: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伸筋液组治疗前后,在第2、4疗程后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无意义(P>0.05),余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在第1、2、4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意义(P<0.05)。说明在膝骨关节炎临床综合症状、中医证候、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上,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早期疗效均显着,且其疗效随着疗程进展均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伸筋液组早期疗效明显,但随着疗程进展,其疗效无表现继续提高的趋势。三组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上,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P<0.05)。3.三组在膝关节WOMAC评分(疼痛)比较上,组内比较: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伸筋液组治疗前后,在第2、4疗程后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无意义(P>0.05),余组内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在第1、2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差异无意义(P>0.05),银质针+伸筋液组分别与银质针组、伸筋液组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三组在第4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意义(P<0.05)。说明在膝骨关节炎疼痛缓解方面,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早期疗效均显着,且其疗效随着疗程进展均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伸筋液组早期疗效显着,但随着疗程进展,其疗效无表现继续提高的趋势。三组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上,在第1、2疗程后,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疗效无差异(P>0.05);在第4疗程后,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P<0.05)。4.三组在膝关节WOMAC评分(僵硬)比较上,组内比较: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第1、2、4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第1、2疗程后比较,第2、4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0.05);第1、4疗程后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伸筋液组治疗前后,组内第1、2疗程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第2、4疗程后分别与第1疗程后比较,第2、4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0.05);第4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在第1、2、4疗程后的组间比较中,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差异无意义(P>0.05);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差异有意义(P<0.05);银质针+伸筋液组和伸筋液组差异有意义(P<0.05)。说明在膝骨关节炎僵硬改善方面,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早期疗效均明显,且其疗效随着疗程进展仍有继续提高的趋势,但疗效提高程度不明显。伸筋液组早期无明显疗效,但随着疗程进展,后期仍可有轻微改善作用。三组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比较上,银质针组和银质针+伸筋液组疗效无差异(P>0.05),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P<0.05),银质针+伸筋液组亦优于伸筋液组(P<0.05)。5.三组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银质针组(90.0%),伸筋液组(76.7%),银质针+伸筋液组(93.3%);三组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银质针组(93.3%),伸筋液组(80.0%),银质针+伸筋液组(96.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意义(P<0.05),认为在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银质针+伸筋液组优于银质针组和伸筋液组,银质针组优于伸筋液组。6.三组试验过程无出现晕针、断针、滞针、局部皮肤烫伤或过敏等不良事件。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在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相比于单纯银质针导热疗法和单纯伸筋液外用治疗,其临床综合疗效最佳,单纯银质针导热疗法较之单纯伸筋液外用治疗又有优势。
廖源[8](2021)在《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同时患有2-3种,甚至多种疾病,这一现象被命名为“共病”。有研究报道,共病的发病率自1988年开始攀升,2013-2014年美国人口 60%有两种以上疾病共病,将近40%有三种或以上疾病共病,23%有四种或以上疾病共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就是常见的躯体疾病共病中的一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及骨的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亦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病理改变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骨质的增生及硬化为特点。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在老年人群中最常见,尤其是老年女性,其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就是随着年龄增加,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基于课题组前期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研究经验,为进一步了解电针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的膝关节的影响,而开展本研究。本研究采用3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的方式造模,模拟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病理状态,并观察电针干预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大鼠膝关节的影响。目的:观察电针对去卵巢方法造模的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的软骨下骨和软骨的影响,以及对RANKL/OP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3月龄雌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以及电针干预组,每组大鼠30只。去卵巢组和电针干预组的大鼠,在无菌环境下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大鼠,只切除与卵巢旁与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组织。电针干预组大鼠给予电针治疗,取穴:双侧肾俞(BL23)、太溪(KI3),血海(SP10)、足三里(ST36)、阳陵泉(SP9),同侧肾俞与阳陵泉连接,同侧血海、太溪连接,双侧足三里连接,采用疏密波(疏波频率3Hz、密波频率15Hz),强度以大鼠局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0.7-1.0mA;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每周5天;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不予干预。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实验一 组织病理学检测:通过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的形态并进行Mankin评分,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影响。实验二 影像学检测:通过Micro-CT检测软骨下骨相关指标: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影响。实验三 生化检测: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尿Ⅰ型胶原C端肽(Urinary 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UCTX-I)、尿 II 型胶原 C 端肽(Urinary 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I collagen,UCTX-II)及血清雌二醇(serum 17 β-oestradiol,E2),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骨吸收,软骨降解及雌激素的作用。实验四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RT-PCR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13,MMP13)、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K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mRNA 的表达水平。通过 Western-blot检测了解MMP13、OPG、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一 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Mankin评分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4、8周,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第12周,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 影像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软骨下骨骨质疏松。BV/TV和Tb.Th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均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N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均高于去卵巢组,在术后第4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8、12周(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Sp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干预组均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三 生化结果提示电针抑制软骨下骨骨吸收、软骨变性及雌激素的下降。UCTX-Ⅰ在术后的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均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UCTX-Ⅱ在术后第4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8、12周,去卵巢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均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在术后的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均较去卵巢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四 分子生物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骨质疏松。在术后第4周,MMP13 mRNA表达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8周,MMP13 mRNA表达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周,MMP13 mRNA表达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的OPG mRNA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均高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NKL 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4、12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卵巢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8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卵巢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周,MMP13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G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NKL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电针可以改善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骨质疏松,抑制膝关节软骨退变,这可能是通过调控RANKL/OPG信号通路调控实现的。
刘浪[9](2021)在《活血强筋方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活血强筋方及抗骨增生丸两种方式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通过临床试验系统观察活血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客观评价口服活血强筋方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方法:在这项研究中,选择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活血强筋方治疗,并与口服抗骨增生丸比较。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记录、分析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两组在基本数据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WOMAC,VAS和ISOA值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活血强筋方治疗效果更好。经过两个疗程后,两组的WOMAC,VAS和ISOA得分均显着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表明,治疗组在各评分指标比较上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治疗组对改善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关节功能具有显着作用。就临床疗效而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治疗结束后三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63%,对照组复发率为24.24%。结论:活血强筋方与抗骨增生丸对于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治疗均可起到良好疗效。在两个疗程内,口服活血强筋方治疗比口服抗骨增生丸疗效更佳,活血强筋方可大大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活血强筋方治疗操作简单,效果显着,远期疗效更佳(3个月),易被患者接受,同时在治疗期间,受试者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所以,经验方活血强筋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并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
刘浩飞[10](2021)在《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运用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1.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及病房收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68例,并将纳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对照组予口服氨基葡萄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要求必要的患者教育和基础的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3.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VA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30秒起立测试(30CST)、WOMAC评分和安全性指标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过程中共脱落3例,其中试验组完成试验32例,对照组完成试验33例,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BBS评分、30CST、WOMAC评分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可比。2.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其中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其中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7例。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VAS评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VAS评分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措施在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均具有疗效,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在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效果更优。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较治疗前改善30CST(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WOMAC评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措施在改善膝关节综合功能均具有疗效,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生命征、心电图、抽血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安全性良好。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控制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强下肢平衡能力,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二、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3)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
3 骨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种类与特性 |
3.1 局部外用药 |
3.1.1 适应证 |
3.1.2 禁忌证 |
3.1.3 分类 |
3.1.3.1 外用NSAIDs |
3.1.3.2 非NSAIDs擦剂 |
3.1.3.3 中药膏剂 |
3.1.3.4 外用麻醉剂 |
3.1.4 用药建议 |
3.1.5 不良反应 |
3.2 口服药 |
3.2.1 减轻症状、改善功能类 |
3.2.1.1 NSAIDs 口服NSAIDs是目前控制OA相关症状的首选药物。 |
3.2.1.2 对乙酰氨基酚 |
3.2.1.3 阿片类药物 |
3.2.2 延缓病情进展类 |
3.2.2.1 双醋瑞因 |
3.2.2.2 氨基葡萄糖 |
3.2.3 抗骨质疏松症类 |
3.2.4 抗焦虑类 |
3.2.5 中成药 |
3.3 肛门栓剂 |
3.3.1 适应证 |
3.3.2 禁忌证 |
3.3.3 分类 |
3.4 肌内注射药 |
3.4.1 适应证 |
3.4.2 分类 |
3.5 静脉注射药 |
3.5.1 适应证 |
3.5.2 特点 |
3.5.3 分类 |
3.6 关节腔内注射药 |
3.6.1 糖皮质激素 |
3.6.1.1 作用机制 |
3.6.1.2 适应证 |
3.6.1.3 禁忌证 |
3.6.1.4 用药建议 |
3.6.1.5 不良反应 |
3.6.2 医用几丁糖 |
3.6.2.1 作用机制 |
3.6.2.2 适应证 |
3.6.2.3 禁忌证 |
3.6.2.4 用药建议 |
3.6.2.5 不良反应 |
3.6.3 玻璃酸钠 |
3.6.3.1 作用机制 |
3.6.3.2 适应证 |
3.6.3.3 禁忌证 |
3.6.3.4 用药建议 |
3.6.3.5 不良反应 |
3.7 生物制剂 |
3.7.1 富血小板血浆 |
3.7.1.1 作用机制 |
3.7.1.2 适应证 |
3.7.1.3 禁忌证 |
3.7.1.4 用药建议 |
3.7.1.5 不良反应 |
3.7.2 IL-1受体拮抗剂 |
3.7.3 抗炎性细胞因子 |
3.7.4 间充质干细胞 |
4 骨关节炎用药的合理性和基本原则 |
4.1 不同分期和不同病变选用药物的合理性 |
4.1.1 无症状或偶有轻微症状 |
4.1.2 轻度 |
4.1.3 中度 |
4.1.4 重度 |
4.2 不同个体用药的合理性 |
4.2.1 合并基础疾病 |
(1)心血管疾病: |
(2)糖尿病: |
(3)消化道疾病: |
4.2.2 肥胖 |
4.2.3 年龄 |
4.3 疗程中的用药合理性 |
4.3.1 安全性监测 |
4.3.2 有效性评估 |
4.4 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
5 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条目 |
6 结语 |
(4)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语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一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芍药甘草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探究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药效学确证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体内实验确证SGD治疗OA的药效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基于体外实验确证SGD治疗OA的药效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 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及免疫印迹实验验证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ELISA实验验证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第二节 基于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SGD治疗OA的关键靶点和通路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致谢 |
附件 |
(5)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5.不足与展望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综述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近5 年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
(1)基本信息 |
(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
(3)膝关节WOMAC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治疗骨关节炎和银屑病活性化合物的发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引言 |
1.1 骨关节炎研究背景 |
1.1.1 骨关节炎简介 |
1.1.2 流行病学 |
1.1.3 骨关节炎治疗方式 |
1.2 具有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发现 |
1.2.1 小分子抑制剂 |
1.2.2 抗体类药物 |
1.2.3 天然产物衍生物 |
第2 章 具有治疗骨关节炎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体外筛选 |
2.1 前言 |
2.1.1 化合物的来源 |
2.1.2 白桦脂酸生物活性 |
2.1.3 白桦脂酸衍生物在研药物 |
2.2 实验材料 |
2.2.1 细胞和化合物来源 |
2.2.2 实验试剂和试剂盒 |
2.2.3 实验仪器与耗材 |
2.2.4 实验常规试剂的配制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2.3.1 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化合物筛选体系 |
2.3.2 MTT实验检测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
2.3.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化合物对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
2.3.4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2.3.5 统计学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破骨细胞分化抑制活性评价 |
2.4.2 炎症因子抑制活性评价 |
2.4.3 免疫抑制活性评价 |
2.5 总结和讨论 |
第3 章 化合物YCH-1919 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动物和化合物来源 |
3.2.2 实验试剂及试剂盒 |
3.2.3 实验仪器与耗材 |
3.2.4 动物实验试剂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MIA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疾病动物模型 |
3.3.2 实验模型动物的管理和分组 |
3.3.3 行为学测试——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测试 |
3.3.4 行为学测试——双足负重差异测试 |
3.3.5 大鼠膝关节组织切片的制备 |
3.3.6 番红O-固绿染色 |
3.3.7 苏木精-伊红染色 |
3.3.8 TRAP染色 |
3.3.9 OARSI的评分标准 |
3.3.10 RNA收集、提取以及纯化 |
3.3.11 cDNA逆转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
3.3.12 统计学分析 |
3.3.13 实验方案路线图 |
3.4 实验结果 |
3.4.1 候选化合物YCH-1919 能显着降低骨关节炎大鼠双足负重差异 |
3.4.2 候选化合物YCH-1919 能显着提高骨关节炎大鼠疼痛缩足阈值 |
3.4.3 候选化合物YCH-1919 对骨关节炎大鼠体重未产生影响 |
3.4.4 候选化合物YCH-1919 对骨关节炎大鼠滑膜重量未产生影响 |
3.4.5 候选化合物YCH-1919 能阻止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被进一步破坏 |
3.4.6 候选化合物YCH-1919 能促进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的组织修复 |
3.4.7 候选化合物YCH-1919 能抑制骨关节炎大鼠软骨下骨中破骨细胞的生成 |
3.4.8 候选化合物YCH-1919 对于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
3.5 总结和讨论 |
第4章 可逆型SAHH抑制剂DZ2002 缓解银屑病样皮肤炎症 |
4.1 前言 |
4.1.1 银屑病简介 |
4.1.2 流行病学 |
4.1.3 SAHH抑制剂和DZ2002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动物和化合物来源 |
4.2.2 实验试剂和试剂盒 |
4.2.3 实验仪器与耗材 |
4.2.4 实验常规试剂配制方法 |
4.3 实验方法 |
4.3.1 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 |
4.3.2 皮肤炎症程度的评分标准 |
4.3.3 流式细胞术 |
4.3.4 统计学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DZ2002 显着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 |
4.4.2 DZ2002 对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 |
4.5 总结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剔除及脱落标准 |
6.中止试验标准 |
7.质量控制措施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分组方法 |
2.治疗方法 |
3.临床观察指标 |
4.观察时间点 |
5.疗效判定标准 |
6.统计方法 |
7.银质针导热疗法注意事项 |
8.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9.安全性判定标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三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
3.三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
4.三组临床疗效判定 |
5.安全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一、膝骨关节炎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银质针导热疗法 |
三、伸筋液的临床应用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五、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银质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流行病学 |
一、骨质疏松 |
二、骨关节炎 |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 |
第二节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机制讨论 |
一、从病理特点分析 |
二、从生化水平分析 |
三、从激素水平分析 |
四、从蛋白组学分析 |
五、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分析 |
第三节 诊断依据 |
一、西医诊断依据 |
二、中医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
第四节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一、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 |
二、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病因病机 |
第五节 治疗 |
一、西医治疗 |
二、中医治疗 |
第六节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一、骨质疏松造模实验动物的选择 |
二、骨关节炎造模实验动物的选择 |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造模方式的选择 |
四、本研究实验动物及造模方式的选择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背景与目的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与设备 |
二、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其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活血强筋方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临床观察指标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1 基线资料 |
2 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 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4 随访及复发率比较 |
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1 中医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2 活血强筋方的处方分析和组成作用 |
3 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10)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和诊断标准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情分级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1.6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3 统计学处理 |
研究结果 |
1 资料描述 |
2 基线情况比较 |
2.1 两组年龄比较 |
2.2 两组性别比较 |
2.3 两组病程比较 |
2.4 两组病情分级比较 |
2.5 两组VAS评分比较 |
2.6 两组BBS评分比较 |
2.7 两组WOMAC评分比较 |
2.8 两组30CST测试比较 |
3 研究结果 |
3.1 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
3.2 两组V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BBS评分比较 |
3.4 两组WOMAC评分比较 |
3.5 两组30CST测试比较 |
3.6 不良反应 |
3.7 安全性指标检测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的认识 |
1.2 膝关节骨关节炎生理病理机制讨论 |
1.3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
1.4 PNF技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
2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名的认识 |
2.2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
2.3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 |
2.4 肝肾亏虚证型研究 |
3 独活寄生汤组方分析 |
4 独活寄生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
5 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的依据 |
6 结果分析 |
6.1 临床疗效 |
6.2 功能评分 |
6.3 不良反应 |
6.4 安全性分析 |
6.5 脱落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合适剂量[J]. 张婉霞,尼加提·努尔穆罕默德,买斯吐热木·黒力力,柳江龙,刘迪,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3)
- [2]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骨科杂志, 2021(18)
- [3]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 陈世益,胡宁,贾岩波,李箭,李棋,尚西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07)
- [4]基于转录组学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D]. 侯成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5]药泥灸结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张永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治疗骨关节炎和银屑病活性化合物的发现研究[D]. 曹诗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21(08)
- [7]银质针导热联合伸筋液外用治疗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俞涛.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D]. 廖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活血强筋方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 刘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独活寄生汤联合PNF技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浩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