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乳灭活疫苗的选择与应用

油乳灭活疫苗的选择与应用

一、油乳剂灭活疫苗的选择与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孔桂慧[1](2021)在《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是由鸭新型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引起的一种鸭禽传染病,其典型病变特征为肝脏肿大出血、脾脏坏死、鸭只体重减轻。2017年11月,菏泽地区商品鸭场的10日龄樱桃谷鸭出现以肝脏肿大出血、脾脏坏死为特征的传染病,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主要内容包括:1.NDRV的分离鉴定无菌取菏泽地区10日龄商品代樱桃谷肉鸭的肝脏、脾脏并研磨,将病料过滤后分别接种SPF鸡胚、SPF鸭胚、鸭胚成纤维细胞(DEF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培养3~5 d后,收集死亡胚体尿囊液和病变细胞上清液使用NDRVσC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1株NDRV,命名为NDRV017株,该分离株与NCBI上9株NDRV参考毒株的相似性在95.3~99%之间。2.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将病毒液接种到Vero细胞,待细胞病变程度达80%时,使用3‰甲醛灭活36h,制备NDRV油乳剂灭活疫苗。3.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探究将种鸭二免后28 d的种蛋孵化出的1日龄雏鸭作为试验鸭,同时设同批次未免疫种鸭的后代作为阴性对照,人工感染用NDRV株为NDRV017E3株。阴性对照组腿肌接种灭菌PBS 0.8 m L,其余三组分别腿肌接种等体积8个ELD50的NDRV017E3株(病毒含量为4.50×105/羽),攻毒10 d后处死动物并采集脾脏组织。以脾脏是否坏死作为判断指标,发现母源抗体对雏鸭的保护率为53.3%,卵黄抗体对雏鸭的保护率为40%,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母源抗体可有效降低雏鸭感染NDRV风险(P<0.05),对雏鸭具有较好地保护作用;统计各组体重的增重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雏鸭体重降低16%(P<0.05),母源抗体组、卵黄抗体组分别降低4.57%(P>0.05)、9.43%(P>0.05)。结果表明,樱桃谷种鸭免疫该疫苗28 d后,50%以上的后代雏鸭可通过携带的母源抗体获得保护,优于市场上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张旭杰[2](2021)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广泛流行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引起的以脾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NDRV感染会对雏鸭脾脏和其他免疫器官造成损害,抑制免疫系统,导致雏鸭对其他病原体易感性增强,诱发混合感染。该病毒可感染多个品种的雏鸭,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患病雏鸭临床常表现为精神倦怠、喜卧、拉稀、发育受阻、生长缓慢,饲料返还率大幅降低。本研究使用鸡胚肝细胞对实验室保存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DYC株进行病毒扩增,获得大量抗原液后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开产蛋鸡,收集卵黄样品制备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为NDR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DYC株接种鸡胚肝细胞,病毒感染36h后收取细胞病毒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制备灭活疫苗的抗原液。对抗原液进行毒力效价、纯净度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均符合疫苗制备要求。选择终浓度为0.2%甲醛溶液37°C灭活抗原液24h,灭活后与Tween-80按94:6的比例混合配制疫苗水相。无菌操作加入2份水相、3份油相乳化疫苗,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疫苗的安全性、剂型、物理性状、储存条件进行检测,疫苗剂型为油包水型,物理性状稳定,未检测到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可在4°C保存12个月。灭活疫苗免疫开产蛋鸡,连续免疫4次,每次免疫间隔14d,4次免疫后每隔1周收集蛋黄样品进行ELISA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免疫蛋卵黄抗体水平不断升高,至第三周达到最大值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收取免疫蛋经蛋壳消毒、蛋黄分离、一次灭活、醋酸酸化、辛酸萃取、二次灭活、粗滤、除菌细滤、超滤浓缩、三次灭活、除菌细滤后制备成防治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卵黄抗体。对卵黄抗体的物理性状、p H值、安全性、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均符合抗体生产标准。进行动物免疫保护试验检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对雏鸭的保护效力,结果显示雏鸭注射抗体后机体抗体水平迅速升高,第4d左右机体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雏鸭注射1.0 m L卵黄抗体后第21d检测血清抗体效价仍呈阳性,卵黄抗体持续保护时间完全覆盖雏鸭整个易感期,可大大降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的感染率。健康雏鸭人工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后当天开始排毒,临床表现反应迟缓、喜卧、扎堆、饮食量下降。剖检发病雏鸭,脾脏坏死、肝脏出血症状明显。患病雏鸭注射卵黄抗体后,排毒雏鸭数量不断减少直至患病雏鸭不再排毒,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饮水量恢复正常。剖检雏鸭发现肝脏出血和脾脏坏死症状明显减轻,部分雏鸭恢复正常。综上所述,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制作流程简单、成本较低、安全性好、保护效果明显、治愈率高,可以有效用于预防和治疗鸭群爆发的以脾脏坏死为主要症状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极具应用价值。

李静[3](2020)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病是一种以脾脏肿大、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自2017年以来,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临床疑似样品中分离到NDRV,对分离株进行分离鉴定,构建病毒感染模型,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为NDRV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本实验室在2017年2019年对来自山东、安徽等地送检的30份疑似患病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份样品为阳性。对这10份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接种SPF鸡胚胚体明显出血,接种鸡胚肝细胞产生合胞体病变。分离株测序后对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绘制遗传进化树,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10株分离株的同源性在97.4%99.4%之间,分离株与DRV经典毒株的同源性在94.6%96.5%之间,说明NDRV较DRV发生明显的变异。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与水禽源呼肠孤病毒位于同一分支,说明NDRV与水禽源呼肠孤病毒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通过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树分析,SDYC株与DRV的同源性差异最大,并根据其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的分析,筛选出SDYC株作为疫苗株,对筛选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通过腿部肌肉接种1日龄雏鸭,结果表明,接种0.2mL(TCD50为10-7.2)病毒液后雏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脾脏出血、坏死,肝脏有坏死点等特征性病理变化。将SDYC株病毒液接种鸡胚肝细胞,病毒感染后48h72h收取细胞病毒液。本研究选用转瓶培养方式进行细胞培养和病毒增殖,该方法可快速扩增出大量的抗原液。选用甲醛将抗原液灭活后与吐温-80以94:6的比例混合制备疫苗水相。按照3:2的油水相比进行乳化,制备NDRV油乳剂灭活疫苗。对该疫苗的理化性状,最佳免疫剂量,免疫保护效果及免疫后雏鸭血清中抗体水平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佳灭活条件为0.2%的甲醛溶液37°C灭活24h。疫苗的理化性状及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疫苗剂型为油包水型,物理性状稳定,未检测到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可在4°C保存12个月。对5日龄雏鸭颈部皮下注射1.0mL该灭活疫苗,未出现局部炎性反应及全身性不良反应,表明该疫苗安全性良好。免疫保护试验的结果显示该疫苗的最佳剂量为0.3mL/羽。ELISA OD450值达到0.508时,中和抗体水平达到24时,即可有效抵御NDRV的感染。攻毒保护试验中,非免疫组大部分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21d以内均检测到样品阳性,说明非免疫组雏鸭长期带毒且排毒。0.1mL免疫组也检测出部分阳性样品。0.3mL1.0mL免疫组仅检测出一个阳性样品,保护率在96%以上。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NDRV油乳剂灭活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能够有效抵抗NDRV的感染。

王婷婷[4](2020)在《表达禽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文中指出益生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菌体较大,不存在内毒素,可以吸附黏膜细胞上并定居于黏膜表层。因此,乳酸菌是表达和传递治疗性和预防性外源蛋白的首选载体。禽β-防御素(AvBDs)是主要存在于天然黏膜系统的天然抗菌肽之一,主要发挥抗感染、广谱抗菌和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特别是禽β-防御素是一种小的阳离子非糖基化的多肽,非常适合于原核表达。因此,本研究采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NZ3900宿主菌株,构建了完全食品级表达禽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本研究利用3种表达质粒和食品级宿主菌株构建了3套表达禽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采用的3种表达系统和食品级乳酸乳球菌NZ3900菌株作为宿主菌株,分别构建了表达禽β-防御素1(AvBD1)、禽β-防御素2(AvBD2)、禽β-防御素6(AvBD6)、禽β-防御素13(AvBD13)和融合禽β-防御素1/2/6/13功能片段组成的融合禽β-防御素AvBD12613,共11株重组乳酸菌,其中5株重组乳酸菌的表达量稳定,蛋白大小正确,是本研究用于体外筛选和体内动物试验验证的重组乳酸菌。利用表达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的菌体裂解混合物体与巨噬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的相互作用,对构建的重组乳酸菌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的检测,体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表达禽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r-L.Lactis-AvBD12613菌体裂解混合物可以显着激活巨噬细胞报告细胞系J774-Dual?细胞的IRF及NF-κB信号通路;5种表达重组禽β-防御素rAvBD1、rAvBD2、rAvBD6、rAvBD13及rAvBD12613重组乳酸菌菌体裂解混合物均能够诱导鸡巨噬细胞系HD11产生较高水平的IL-10;其中rAvBD12613还能够诱导HD11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和CD86分子;而重组禽β-防御素rAvBD12613、rAvBD1及rAvBD6能够诱导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较高水平的IL-12与IL-10;并且rAvBD12613还能诱导鸡PBMCs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和CD86分子,体外筛选表明,表达重组禽β-防御素rAvBD12613重组乳酸菌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利用表达组合禽β-防御素rAvBD12613重组乳酸菌的菌体裂解混合物作为新城疫活疫苗和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免疫佐剂,通过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抗体水平等方式来验证组合禽β-防御素rAvBD12613的免疫佐剂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重组禽β-防御素rAvBD12613免疫佐剂活疫苗试验中,注射免疫1周后,显着提高了实验组鸡血清中IL-4和IL-1β表达水平,而IL-10和IFN-γ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与野生菌对照组和活疫苗对照组相比,在免疫3周攻毒1周后,显着提高了实验组的抗体水平;免疫3周及攻毒1周后,极显着提高了实验组鸡PBMCs的增殖活性;免疫1周及攻毒1周后,显着提高了实验组鸡PBMCs的增殖活性。而在鸡新城疫重组禽β-防御素rAvBD12613免疫佐剂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中,在免疫3周攻毒1周后,可以显着提高实验组的抗体水平;免疫3周及攻毒1周后,可以显着提高实验组鸡PBMCs和白细胞的增殖活性,显着高于灭活疫苗对照组。结果表明,重组禽β-防御素rAvBD12613免疫佐剂在新城疫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试验中均具有较好的免疫佐剂活性。本研究构建表达的重组禽β-防御素rAvBD12613在体内外均显示了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具有作为免疫佐剂或免疫增强剂的潜力,为新型食品安全级动物免疫佐剂或免疫增强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魏若瑶[5](2020)在《鸡Ⅰ群禽腺病毒三价灭活苗及卵黄抗体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鸡I群禽腺病毒(FAdV-I)在临床上主要引起鸡的心包积液综合征(HHS)和包涵体肝炎(IBH),在其12种血清型中,每种血清型都可引起鸡的包涵体肝炎,只有血清4型I群禽腺病毒(FAdV-4)可引起鸡的心包积液综合征。近五年来,这两种疾病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暴发,给养禽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国内目前也无商品化疫苗进行鸡I群禽腺病毒的防控。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三株优势血清型毒株FAdV-2、FAdV-4和FAdV-8b,进行FAdV-Ⅰ三价油乳剂灭活苗和卵黄抗体的制备,以期为鸡I群禽腺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1 FAdV-2、FAdV-4和FAdV-8b的扩增与三价灭活苗的制备本试验采用鸡肝癌细胞(LMH)扩增FAdV-2、FAdV-4、FAdV-8b,对收取的病毒液进行PCR鉴定和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测定后,使用终浓度0.15%的甲醛溶液进行灭活,按2:1的油水比制备FAdV-Ⅰ三价灭活苗,并对其质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LMH细胞可稳定传代,有利于FAdV-Ⅰ的增殖,所收获的FAdV-2、FAdV-4、FAdV-8b 病毒液的 TCID50 依次为 10-6.62/0.1mL、10-7.78/0.1mL、10-7.3/0.1mL;疫苗外观为乳白色均匀乳剂,油包水剂型,稳定性和无菌检验均符合要求,接种7日龄的SPF级雏鸡后一周内可被机体完全吸收,经14d的观察雏鸡精神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2 禽腺病毒三价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效力评估将研究一制备的疫苗接种7日龄SPF级雏鸡,进行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抗体水平效价和临床保护效力检测。结果显示: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0.4mL/只;免疫鸡群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2周开始上升,第4周达到最高,此时FAdV-2、FAdV-4、FAdV-8b产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1230、1:1413、1:1349,而后缓慢下降;对各组鸡接种疫苗14d后分别注射0.2mL的FAdV-2、FAdV-4、FAdV-8b病毒液,经14d观察可见鸡只全部存活,剖检无病理变化且攻毒后第3、5、7、10、14天PCR检测均为阴性,临床保护率为100%。研究表明:所制备的三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效果好,临床保护率高,可为FAdV-Ⅰ的防控提供参考。3 鸡Ⅰ群禽腺病毒2、4、8b血清型三价卵黄抗体的制备将上述疫苗对产蛋鸡进行三次免疫,于首次免疫后每周收取其血清和卵黄抗体进行效价监测。取抗体效价高于1:1024的卵黄抗体进行质量检验,并将检验合格的卵黄抗体效价稀释为1:1024后接种雏鸡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产蛋鸡的血清和卵黄抗体效价在首次免疫后第2周开始上升,第11周达到最高,而后均维持在1:1024以上;所制备的卵黄抗体质量检验符合要求,雏鸡注射后精神状态良好,14d内无不良反应;对各组鸡只接种1.0mL效价为1:1024的卵黄抗体3d后,注射0.2mL的FAdV-2、FAdV-4、FAdV-8b病毒液,在14d的观察期内雏鸡无死亡现象,剖检无病理变化,且攻毒后第3、5、7、10、14天PCR检测均为阴性,临床保护率为100%;对各组鸡人工感染0.2mL的FAdV-2、FAdV-4、FAdV-8b病毒液1d后注射1.0mL效价为1:1024的卵黄抗体,经14d观察,FAdV-2感染鸡群治愈率达100%,FAdV-4和FAdV-8b感染鸡群治愈率均为90%。表明试验所制备的卵黄抗体质量检验合格,安全性高,对雏鸡感染FAdV-2、FAdV-4和FAdV-8b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李思齐[6](2020)在《血清4型禽腺病毒Fiber2蛋白在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效力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禽腺病毒分为Ⅰ群、Ⅱ群和Ⅲ群,其中Ⅰ群和Ⅲ群病毒可以感染鸡。1群禽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又可分为A、B、C、D、E等5个基因型。近几年来,由Ⅰ群禽腺病毒中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所引起的鸡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防控HPS在我国的流行,有些养鸡场开始使用FAdV-4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取得较好效果。但是,FAdV-4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生产需要采用鸡肝癌细胞系(LMH)培养病毒,不仅疫苗的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这种疫苗存在一定的致瘤风险。为了解决FAdV-4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生产中的问题,本研究将FAdV-4的主要中和抗原——纤突蛋白2(Fiber2)分别在真核和原核系统中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效力进行了评价。1.血清4型禽腺病毒Fiber2蛋白的表达以FAdV-4 GX2013株为模板,设计针对Fiber2基因的引物,采用PCR扩增Fiber2基因并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得到重组质粒pPICZαA-Fiber2。将该重组质粒导入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以甲醇诱导酵母重组蛋白(Y-Fiber2)的表达。SDS-PAGE和质谱鉴定显示,Y-Fiber2蛋白呈分泌表达,大小约为60 KDa左右。采取硫酸铵沉淀法结合活性炭粉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和色素与气味的吸附,再使用30 KDa超滤管进一步浓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Y-Fiber2蛋白得到有效纯化与浓缩,含量可达到6.3 mg/mL。本研究还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了 Fiber2蛋白表达。首先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Fiber2,然后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重组Fiber2蛋白(E-Fiber2)的表达。SDS-PAGE鉴定结果显示,E-Fiber2蛋白呈可溶性,大小约为80 KDa左右。利用Ni-NTA亲和层析的方法对E-Fiber2蛋白进行纯化,纯化后的蛋白浓度为 1.67 mg/mL。2.血清4型禽腺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分别将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表达的Fiber2蛋白(Y-Fiber2、E-Fiber2)与灭菌的Tween-80按95:5的比例混合成水相,再与灭菌后的油相1:1混合,充分乳化,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并对其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价。将40只4日龄SPF雏鸡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分别为Y-Fiber2免疫组、E-Fiber2免疫组、FAdV-4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组和非免疫攻毒对照组。7日龄时,分别以颈部皮下注射方式接种Y-Fiber2亚单位疫苗和E-Fiber2亚单位疫苗,每只雏鸡接种10 μg重组蛋白;FAdV-4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组和非免疫攻毒对照组的每只雏鸡分别颈部皮下接种0.25 mL商品化疫苗和PBS。28日龄时,测得Y-Fiber2免疫组血清抗体的琼扩效价平均值为1:16(4Log2),E-Fiber2免疫组和FAdV-4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组血清抗体的琼扩效价平均值为1:32(5Log2)。28日龄时,每只试验鸡肌肉注射0.2 mL(105.5TCID50)的FAdV-4 GX2013毒株。攻毒后2d内对照组鸡只全部死亡,剖检发现HPS的典型病理变化;而各免疫组的鸡只表现正常,Y-Fiber2免疫组、E-Fiber2免疫组对强毒攻击的临床保护率均为100%。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攻毒后第3 d和第7 d呼吸道、消化道的排毒量,E-Fiber2免疫组的排毒量低于Y-Fiber2免疫组和FAdV-4全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组。因此,E-Fiber2和Y-Fiber2亚单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E-Fiber2亚单位疫苗的效果更佳。

吕文君[7](2020)在《不同灭活方法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免疫原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natipestifer)是导致鸭、鹅等鸟类发生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典型症状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菌。该菌主要感染1035日龄的雏鸭,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最高可达100%。该病菌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养鸭场,鸭场一旦发生该病则很难彻底清除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的发展。目前,该病的控制主要依靠抗生素,但由于该菌不断增强的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食品安全的需要,R.anatipestifer疫苗得以广泛的应用。目前,实际生产上使用的R.anatipestifer疫苗存在着效果不理想以及副作用较强的问题,为提高R.anatipestifer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需要对此类疫苗进一步的研究突破。参考百日咳菌苗生产工艺发现该疫苗曾经也存在此类问题,但是通过改用了戊二醛灭活的方法后极大的改善了疫苗的刺激性和副作用的问题,此类举措为R.anatipestifer疫苗的改进提供了方向。目前,绝大多数R.anatipestifer疫苗都是使用甲醛作为灭活剂,而甲醛虽是当下应用最广泛的灭活剂,但是其破坏免疫原性、刺激性和致癌性等弊端早已报道。故通过比较不同灭活方法对R.anatipestifer免疫原性的影响,对于R.anatipestifer疫苗的改进具有重大的意义。R.anatipestifer灭活疫苗的传统灭活工艺是加入终浓度为0.10.38%的甲醛溶液在37℃环境下灭活24h以上。参照相关文献后,除甲醛灭活外,试验设置有热灭活、戊二醛灭活和聚维酮碘灭活四类方法反复进行灭活效果监测试验探索R.anatipestifer的灭活条件。试验从不同作用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和作用温度三个角度设计初步灭活方案后,再通过试验改进试验设计,重复试验进而筛选出四类能够完全灭活R.anatipestifer的灭活方案。最后得出能够完全灭活此次试验浓度范围内(A525=2.0±0.05)的R.anatipestifer菌液的灭活方法有:(1)56℃水浴30min;(2)52℃水浴75min;(3)终浓度为0.03%0.2%甲醛灭活(37℃,24h);(4)终浓度为0.1%0.2%戊二醛灭活(48℃,24h);(5)终浓度为0.74%聚维酮碘灭活(37℃,24h)。依据以上不同的灭活方法制备R.anatipestifer血清1型SC株灭活菌液,经灭活检验合格后制成对应组别的油乳剂灭活苗。先后选用了1日龄非免健康雏鸭49只和90只,饲养至4日龄接种免疫原,18日龄相同剂量(109CFU/mL,0.3mL/只)同源菌株(R.anatipestifer-SC)菌液攻毒进行了两次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第一次试验结果表明:终浓度0.1%甲醛灭活组和终浓度0.2%戊二醛灭活组以及终浓度0.74%聚维酮碘灭活组保护效果最佳,其保护率均高达100%(7/7),56℃,30min灭活组和终浓度0.03%甲醛灭活组次之,保护率为85.7%。第二次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56℃水浴30min、52℃水浴75min、终浓度0.1%甲醛灭活组和终浓度0.2%戊二醛灭活组保护效果最佳,其保护率为66.6%(6/9),终浓度0.065%甲醛灭活组保护率为55.5%(5/9),而终浓度0.03%甲醛灭活组、0.1%戊二醛灭活组和终浓度0.74%聚维酮碘灭活组保护率只有44.4%(4/9)。两次试验结果表明:热灭活56℃,30min、52℃,75min、0.1%甲醛灭活和0.2%戊二醛灭活制备的疫苗较为理想,但0.74%聚维酮碘灭活制备的免疫原保护效力降低且不稳定。故热灭活和戊二醛灭活R.anatipestifer的方法在制备R.anatipestifer灭活疫苗方面有望替代传统甲醛灭活工艺,为R.anatipestifer灭活疫苗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方向。依据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的结果,设置了56℃、52℃、0.1%甲醛、0.2%戊二醛和0.74%聚维酮碘五个试验组和一个健康未免疫组,每组设有5只试验鸭,使用第二次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制备的对应组疫苗接种(0.2mL/只),免疫后第14天后采血制备血清。此次试验先后有两批试验鸭,第一批于5日龄接种,第二批于26日龄接种。将制备的血清样品使用标化后的R.anatipestifer-SC染色抗原进行微量凝集试验,检测其血清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非免健康鸭的MAT背景值为01 log2;第一批5日龄免疫的试验鸭,56℃、52℃、0.1%甲醛、0.2%戊二醛和0.74%聚维酮碘组的MAT平均效价分别为2.90±1.34、2.35±0.65、3.40±1.29、2.50±0.71、3.35±1.31,各组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5);第二批26日龄免疫的试验鸭,56℃、52℃、0.1%甲醛、0.2%戊二醛和0.74%聚维酮碘组的MAT平均效价分别为5.90±0.80、6.35±0.74、5.80±0.59、7.35±0.60、6.40±0.45,其中戊二醛组的效价在第一次试验中显着高于其它组别(P<0.05),另外四组差异不显着(P>0.05)。因此,5日龄免疫时,使用56℃、52℃、0.1%甲醛、0.2%戊二醛和0.74%聚维酮碘的五种灭活方法的免疫原在诱导鸭产生抗体方面的效力并无太大的差异,但在26日龄免疫时,0.2%戊二醛灭活的免疫原在诱导鸭产生抗体方面效力会优于其它组灭活方法。

田开月[8](2020)在《表达高致病性FAdV-4 Fiber2基因的重组NDV LaSota株的构建与免疫效力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自2015年5月以来,由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新基因型引起的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epatitis-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HS)在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辽宁、吉林、浙江、湖北和山西等地区大面积暴发,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86]。HHS主要影响3~5周龄肉鸡,该病以导致20%~80%的死亡率,心包膜内出现淡黄色积液、肝脏肿大褪色、有坏死点和肾炎为主要特征。研制针对FAdV-4中国流行株的新型高效疫苗和相关的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对于有效防控HHS在中国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反向遗传技术首次构建出表达FAdV-4中国流行株Fiber2蛋白的rLaSota-Fiber2。建立检测抗Fiber2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rLaSota-Fiber2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评价。论文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表达高致病性FAdV-4 Fiber2基因的重组NDV LaSota株的构建与鉴定鉴于养禽实践中FAdV-4与NDV经常混合感染,为研制用于防控NDV和FAdV-4感染的安全、廉价和高效疫苗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NDV LaSota弱毒疫苗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FAdV-4中国流行株的全长Fiber2基因插入到NDV基因组的P和M基因之间,拯救出重组病毒rLaSota-Fiber2。利用RT-PCR和序列测定,以及Western blot对重组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Fiber2基因插入位置和方向正确,Fiber2蛋白得到正确表达,表达形式为可溶的游离形式而非嵌入到NDV颗粒中。第10代重组病毒的鸡胚致病性试验和在鸡胚中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重组病毒的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最高可达108.5,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120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均为0,重组病毒保持了 LaSota弱毒疫苗亲本毒株的低致病特性和对鸡胚良好的高滴度生长适应性。重组病毒与亲本LaSota株生长滴度在相近时间达到峰值,生长动力学特性与亲本株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构建的表达FAdV-4中国流行株Fiber2基因的重组病毒rLaSota-Fiber2有望为同时防控NDV和FAdV-4的感染提供安全、廉价和高效的辅助工具。2、FAdV-4中国流行株Fiber2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建立FAdV-4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将密码子优化合成的FAdV-4中国流行株Fiber2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于pET-32a(+)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纯化的Fiber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一系列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检测FAdV-4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87]。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抗FAdV-4抗体,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等常见禽病毒的抗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所建立ELIS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87]。FAdV-4阳性血清经1:3200稀释后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表明所建立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建立ELISA的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5.2%和1.1%~5.6%,表明其重复性良好[87]。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河南省及周边部分地区养禽场内FAdV-4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被检地区养禽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禽腺病毒4型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59.53%。所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FAdV-4抗体的检测,为HHS疫苗免疫原性的检测和FAdV-4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87]。3、表达高致病性FAdV-4 Fiber 2基因的重组NDV LaSota株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力评价为了评价重组病毒rLaSota-Fiber2的免疫原性与免疫效力,对2周龄的SPF鸡肌肉注射rLaSota-Fiber2弱毒活疫苗和rLaSota-Fiber2油乳剂灭活疫苗,利用所建立的FAdV-4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的抗FAdV-4抗体水平,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NDV抗体。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均可以诱导鸡产生高水平的抗FAdV-4特异性抗体。攻毒结果显示,两种疫苗的单剂量免疫均可对NDV提供完全保护,而rLaSota-Fiber2活疫苗对FAdV-4强毒攻击的保护好于rLaSota-Fiber2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结果显示,rLaSota-Fiber2可作为控制HHS和ND的二联疫苗候选株。

黄安群,李新正,韩占兵[9](2019)在《蛋鸡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与预防》文中研究指明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安全、稳定、易于保存、便于运输和免疫期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鸡传染病的控制。但油乳剂灭活疫苗吸收较慢,通常在注射免疫后1周内会引起局部组织轻微水肿,完全吸收需要3~4周。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免疫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或疫苗质量问题会导致疫苗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增生等不良

陈国权,丁尊俄,刘丽娟,罗引幸,张旭,赵大杰,阎朝华,王开功,程振涛,文明,周碧君[10](2019)在《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目前国内外研制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析各种疫苗的优缺点,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免疫防控提供参考。

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选择与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乳剂灭活疫苗的选择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呼肠孤病毒发展
    1.2 DRV的病原学特点
        1.2.1 形态和结构
        1.2.2 宿主
        1.2.3 理化特性及血凝性
    1.3 DRV的致病性
        1.3.1 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
        1.3.2 病理变化
    1.4 DRV的诊断
        1.4.1 分离与鉴定
        1.4.2 分子生物学鉴定
        1.4.3 血清学诊断
    1.5 呼肠孤病毒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1.5.1 弱毒疫苗
        1.5.2 灭活疫苗
        1.5.3 其他生物制品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病料背景
        2.1.2 试验用胚、试验动物
        2.1.3 试验毒株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试剂
        2.1.6 试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引物的合成
        2.2.2 分离与鉴定
        2.2.3 RT-PCR检测及测序分析
        2.2.4 生物学及理化特性研究
        2.2.5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2.2.6 灭活疫苗的研制
        2.2.7 灭活疫苗的检验
        2.2.8 灭活疫苗免疫父母代种鸭后抗体水平检测
        2.2.9 母源抗体对商品代雏鸭的被动保护试验
        2.2.10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NDRV的分离与鉴定
        3.1.1 病毒的分离与传代
        3.1.2 RT-PCR鉴定结果
        3.1.3 测序结果与分析
        3.1.4 生物学及理化特性鉴定结果
        3.1.5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3.2 灭活疫苗的研制
        3.2.1 病毒液的制备
        3.2.2 病毒液的纯净性检验
        3.2.3 病毒含量(TCID_(50))的测定
        3.2.4 疫苗的制备
        3.2.5 灭活疫苗的检验
    3.3 疫苗的免疫原性探究
        3.3.1 灭活疫苗免疫父母代种鸭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3.3.2 母源抗体对商品代雏鸭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NDRV的分离与鉴定
    4.2 灭活疫苗的制备
    4.3 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探究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原学
        1.1.1 呼肠孤病毒历史及分类
        1.1.2 病毒形态学和理化特性
        1.1.3 病毒培养特性
    1.2 鸭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及主要蛋白
    1.3 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
        1.3.1 流行病学
        1.3.2 临床特征
        1.3.3 病理学变化
    1.4 诊断方法
        1.4.1 血清学诊断
        1.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1.5 鸭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
    1.6 禽蛋的一般特性
        1.6.1 卵黄的结构和组成
        1.6.2 卵黄的乳化性
    1.7 卵黄抗体
        1.7.1 卵黄抗体技术发展简史
        1.7.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优势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用毒株
        2.1.2 细胞及雏鸭
        2.1.3 种毒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试剂
        2.1.6 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扩增与检测
        2.2.2 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
        2.2.2.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灭活条件研究
        2.2.2.2 油相的制备
        2.2.2.3 水相的制备
        2.2.2.4 乳化
        2.2.3 灭活疫苗的质量检验
        2.2.3.1 剂型检验
        2.2.3.2 离心稳定性检验
        2.2.3.3 无菌检验
        2.2.3.4 粘度检验
        2.2.3.5 保存期检验
        2.2.3.6 疫苗安全性检验
        2.2.3.7 灭活疫苗对蛋鸡的免疫程序
        2.2.3.8 ELISA抗体测定
    2.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
        2.3.1 卵黄抗体制造
        2.3.2 卵黄抗体效价测定
        2.3.3 卵黄抗体性状检验
        2.3.4 卵黄抗体pH值检测
        2.3.5 无菌检验和安全实验
        2.3.5.1 无菌检验
        2.3.5.2 安全检验
    2.4 雏鸭免疫保护试验
        2.4.1 雏鸭卵黄抗体保护试验
        2.4.2 雏鸭卵黄抗体治疗试验
        2.4.3 卵黄抗体消长规律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扩增与检测结果
        3.1.1 病毒扩增结果
        3.1.2 扩增病毒纯净度检测结果
        3.1.3 病毒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测定结果
        3.1.4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动物回归试验
    3.2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结果
        3.2.1 确定抗原液最佳灭活条件
        3.2.2 灭活疫苗的理化性状检验结果
        3.2.2.1 灭活疫苗的剂型
        3.2.2.2 灭活疫苗的稳定性
        3.2.2.3 灭活疫苗的粘度
        3.2.2.4 灭活疫苗无菌检验
        3.2.2.5 保存期检验
        3.2.2.6 灭活疫苗安全性检验
        3.2.2.7 免疫蛋卵黄抗体效价测定
        3.2.2.8 卵黄抗体效价测定
        3.2.2.9 卵黄抗体物理性状检验结果
        3.2.2.10 卵黄抗体p H值检测结果
        3.2.2.11 卵黄抗体无菌检验结果
        3.2.2.12 卵黄抗体安全性检验结果
        3.2.2.13 雏鸭卵黄抗体保护效果
        3.2.2.14 雏鸭卵黄抗体治疗试验结果
        3.2.2.15 抗体消长规律结果
4 讨论
    4.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4.2 灭活疫苗的制备
    4.3 卵黄抗体的制备
    4.4 新型鸭呼肠孤卵黄抗体的保护效力检验
    4.5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应用前景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原学
        1.1.1 鸭呼肠孤病毒历史及分类
        1.1.2 病毒形态学和理化特性
        1.1.3 病毒培养特性
    1.2 鸭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及主要蛋白
    1.3 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
        1.3.1 流行病学
        1.3.2 临床特征
        1.3.3 病理学变化
    1.4 诊断方法
        1.4.1 血清学诊断
        1.4.1.1 琼脂扩散试验
        1.4.1.2 中和试验
        1.4.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1.4.2.1 核酸探针技术
        1.4.2.2 PCR技术
        1.4.2.3 荧光定量RT-PCR技术
        1.4.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1.5 鸭呼肠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1.5.1 弱毒疫苗的研究
        1.5.2 灭活疫苗的研究
        1.5.3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1.6 预防与治疗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用胚及动物
        2.1.3 种毒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试剂
        2.1.6 溶液的配制
        2.1.6.1 电泳试剂
        2.1.6.2 ELISA试剂
        2.1.6.3 其他试剂
    2.2 方法
        2.2.1 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2.2.1.1 引物的设计合成
        2.2.1.2 病毒的分离与传代
        2.2.1.3 血凝试验
        2.2.1.4 病毒RNA的提取
        2.2.1.5 RT-PCR反应
        2.2.1.6 目的片段的琼脂糖凝胶回收与纯化
        2.2.1.7 连接与转化
        2.2.1.8 阳性克隆鉴定与测序
        2.2.1.9 病毒纯净度检测
        2.2.1.10 病毒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
        2.2.1.11 动物回归试验
    2.3 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
        2.3.1 细胞在转瓶中的培养
        2.3.2 转瓶的清洗及消毒
        2.3.3 种毒增殖
        2.3.4 鸭呼肠孤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
        2.3.4.1 抗原液最佳灭活条件的筛选
        2.3.5 疫苗制备
        2.3.5.1 油相的制备
        2.3.5.2 水相的制备
        2.3.5.3 乳化
        2.3.6 灭活疫苗的质量检验
        2.3.6.1 剂型检验
        2.3.6.2 离心稳定性检验
        2.3.6.3 粘度检验
        2.3.6.4 无菌检验
        2.3.6.5 保存期检验
        2.3.6.6 疫苗安全性检验
        2.3.7 最佳免疫剂量研究
        2.3.8 免疫后抗体水平的监测
        2.3.8.1 ELISA抗体测定
        2.3.8.2 中和抗体测定
        2.3.9 攻毒保护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3.1.1 病毒的分离与传代
        3.1.2 血凝性结果
        3.1.3 RT-PCR的检测结果
        3.1.4 测序结果与分析
        3.1.5 病毒的纯净性检测
        3.1.6 病毒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
        3.1.7 动物回归试验
    3.2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3.2.1 抗原液最佳灭活条件筛选
        3.2.2 疫苗的理化性状检验结果
        3.2.2.1 疫苗的剂型
        3.2.2.2 疫苗的稳定性
        3.2.2.3 疫苗的粘度
        3.2.2.4 无菌检验
        3.2.2.5 保存期检验
        3.2.2.6 安全性检验
        3.2.3 最佳免疫剂量的确定
        3.2.3.1 间接ELISA抗体检测结果
        3.2.3.2 中和抗体的检测结果
        3.2.4 攻毒保护试验
        3.2.4.1 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
        3.2.4.2 攻毒后排毒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4.2 灭活疫苗的制备
    4.3 疫苗的保护效力检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表达禽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乳酸菌概述
    1.2 乳酸菌活载体表达系统
        1.2.1 宿主菌的选择
        1.2.2 乳酸菌表达方式的选择
        1.2.3 乳酸菌表达系统的优势及展望
    1.3 免疫佐剂及免疫增强剂
        1.3.1 免疫增强剂的定义及分类
        1.3.2 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制
        1.3.3 免疫佐剂的定义及分类
        1.3.4 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
        1.3.5 免疫佐剂及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禽β-防御素概述
        1.4.1 禽β-防御素的定义及分类
        1.4.2 禽β-防御素的免疫学功能
        1.4.3 禽β-防御素作为免疫佐剂或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1.4.4 新城疫灭活疫苗及其免疫佐剂
        1.4.5 新城疫活疫苗及其免疫佐剂
    1.5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表达禽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的构建
    2.1 材料
        2.1.1 质粒和菌株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方法
        2.2.1 引物设计及合成
        2.2.2 目的片段的线性扩增
        2.2.3 目的片段的胶回收
        2.2.4 宿主菌株NZ3900感受态的制备
        2.2.5 重组质粒pNZ8149-Av BDs构建
        2.2.6 重组质粒pNZ8149-Nis RK-Cm-Av BDs的构建
        2.2.7 重组质粒pNZ2103-Av BDs构建
        2.2.8 重组乳酸菌的构建
        2.2.9 重组乳酸菌的鉴定
        2.2.10 重组乳酸菌的诱导表达
    2.3 结果
        2.3.1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2.3.2 重组乳酸菌r-L.Lactis-pNZ8149-AvBDs的筛选及PCR鉴定
        2.3.3 重组乳酸菌r-L.Lactis-pNZ8149-NisRK-Cm-Av BDs的筛选及PCR鉴定
        2.3.4 重组乳酸菌r-L.Lactis-pNZ2103-AvBDs的筛选及PCR鉴定
        2.3.5 重组乳酸菌r-L.Lactis-pNZ8149-AvBDs目的蛋白的表达鉴定
        2.3.6 重组乳酸菌r-L.Lactis-pNZ8149-NisRK-Cm-Av BDs目的蛋白的表达鉴定
        2.3.7 重组乳酸菌r-L.Lactis-pNZ2103-AvBDs目的蛋白的表达鉴定
    2.4 表达禽β-防御素重组乳酸菌菌体裂解混合物的制备
    2.5 讨论
第三章 重组禽β-防御素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的检测
    3.1 材料
        3.1.1 细胞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 方法
        3.2.1 重组禽β-防御素激活J774-Dual~(TM)报告细胞系免疫信号通路的检测
        3.2.2 重组β-防御素刺激PBMCs产生细胞因子的检测
        3.2.3 重组β-防御素刺激鸡巨噬细胞(HD11)产生细胞因子的检测
    3.3 结果
        3.3.1 重组禽β-防御素激活J774-Dual~(TM)报告细胞系免疫信号通路的检测
        3.3.2 重组β-防御素刺激PBMCs产生细胞因子的检测
        3.3.3 重组β-防御素激活PBMCs CD80及CD86 分子的检测
        3.3.4 重组β-防御素激活HD11IL-10的检测
        3.3.5 重组β-防御素激活HD11 CD80和CD86 分子的检测
    3.4 讨论
第四章 重组β-防御素作为新城疫活疫苗免疫佐剂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
        4.1.1 毒株、动物及疫苗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 方法
        4.2.1 新城疫活疫苗、重组β-防御素免疫佐剂制备及注射剂量
        4.2.2 动物实验设计方案
        4.2.3 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
        4.2.4 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
        4.2.5 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的活性检测
    4.3 结果
        4.3.1 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
        4.3.2 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增殖活性
        4.3.3 LPS激活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4.3.4 NDV攻毒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后增殖活性检测
        4.3.5 HA和HI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
    4.4 讨论
第五章 重组β-防御素作为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
    5.1 材料
        5.1.1 毒株、动物及疫苗
        5.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5.2 方法
        5.2.1 重组β-防御素免疫佐剂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及注射剂量
        5.2.2 动物实验设计方案
        5.2.3 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
        5.2.4 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
        5.2.5 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活性检测
    5.3 结果
        5.3.1 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
        5.3.2 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增殖活性
        5.3.3 LPS激活PBMCs和外周血白细胞增殖活性
        5.3.4 HA和HI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鸡Ⅰ群禽腺病毒三价灭活苗及卵黄抗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腺病毒病原学研究
        1.1 腺病毒的分类
        1.2 AdV的结构
        1.3 AdV的理化特性
        1.4 AdV的复制
    2 FAdV-Ⅰ的流行病学研究
        2.1 FAdV-Ⅰ的流行现状
        2.2 FAdV-Ⅰ的剖检变化
        2.3 FAdV-Ⅰ的病理变化
    3 FAdV-Ⅰ的诊断
        3.1 病毒分离
        3.2 血清学检测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
    4 FAdV-Ⅰ疫苗研究进展
        4.1 弱毒活疫苗
        4.2 灭活疫苗
        4.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5 FAdV-Ⅰ卵黄抗体研究进展
        5.1 卵黄抗体的结构
        5.2 卵黄抗体的优势
        5.3 卵黄抗体在禽病中的应用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研究一 鸡Ⅰ群禽腺病毒2、4、8b血清型病毒的扩增与三价灭活苗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耗材
        1.2 仪器与设备
        1.3 SPF级雏鸡、细胞及毒株
        1.4 试验相关溶液制备
        1.5 LMH细胞扩毒
        1.6 PCR鉴定
        1.7 病毒的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_(50))测定
        1.8 疫苗的制备
        1.9 油乳剂灭活苗质量检验
        2 结果
        2.1 细胞扩毒结果
        2.2 PCR检测结果
        2.3 病毒的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_(50))测定结果
        2.4 油乳剂灭活苗质量检验
        3 讨论
    研究二 鸡Ⅰ群禽腺病毒2、4、8b血清型三价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效力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耗材
        1.2 仪器与设备
        1.3 SPF级雏鸡、鸡胚、细胞及毒株
        1.4 雏鸡最小免疫剂量试验
        1.5 免疫雏鸡抗体效价监测
        1.6 雏鸡攻毒保护试验
        2 结果
        2.1 雏鸡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
        2.2 免疫雏鸡血清抗体效价监测结果
        2.3 雏鸡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鸡Ⅰ群禽腺病毒2、4、8b血清型三价卵黄抗体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耗材
        1.2 仪器与设备
        1.3 产蛋鸡、SPF级雏鸡、细胞及毒株
        1.4 产蛋鸡免疫
        1.5 产蛋鸡血清抗体效价监测
        1.6 卵黄抗体的制备与效价监测
        1.7 卵黄抗体质量检验
        1.8 卵黄抗体效力检验
        2 结果
        2.1 产蛋鸡血清抗体效价监测结果
        2.2 产蛋鸡卵黄抗体效价监测结果
        2.3 卵黄抗体质量检验结果
        2.4 卵黄抗体效力检验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血清4型禽腺病毒Fiber2蛋白在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效力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禽腺病毒研究进展
        1.1 禽腺病毒的分类
        1.2 禽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2.1 禽腺病毒的结构和理化特征
        1.2.2 禽腺病毒的纤突蛋白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禽腺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3.1 4型禽腺病毒病在国外的流行情况
        1.3.2 4型禽腺病毒病在国内的流行情况
        1.4 禽腺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分离鉴定
        1.4.1 禽腺病毒的传播途径
        1.4.2 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
        1.5 HPS的防控及禽腺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1.5.1 HPS的防控
        1.5.2 禽腺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1.6 融合蛋白表达系统的选择
        1.6.1 原核表达系统简述
        1.6.2 真核表达系统简述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血清4型禽腺病毒Fiber2蛋白在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效力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毒、细胞及实验动物
        1.1.2 载体和菌株
        1.1.3 主要生物试剂
        1.1.4 培养基及相关溶液的配制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FAdV-4 GX2013株Fiber2基因的扩增
        1.2.2 pPICZαA-Fiber2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1.2.3 酵母重组Fiber2蛋白的诱导表达及鉴定
        1.2.4 pET32a(+)-Fiber2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1.2.5 大肠杆菌重组Fiber2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1.2.6 血清4型禽腺病毒亚单位疫苗和全毒灭活疫苗的制备
        1.2.7 疫苗的性状检验和安全性检验
        1.2.8 免疫方案与攻毒方案
        1.2.9 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1.2.10 排毒监测
    2 结果
        2.1 FAdV-4 GX2013株Fiber2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2.1.1 FAdV-4 GX2013株Fiber2基因的扩增
        2.1.2 重组质粒pPICZαA-Fiber2的菌液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
        2.1.3 阳性转化子的鉴定
        2.2 重组酵母菌株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2.2.1 重组酵母菌株的诱导表达鉴定
        2.2.2 Y-Fiber2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2.3 FAdV-4 GX2013株Fiber2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2.4 E-Fiber2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2.5 油乳剂亚单位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性状检验及安全性检验
        2.5.1 粘度检验结果
        2.5.2 稳定性检验结果
        2.5.3 安全性检验结果
        2.6 亚单位疫苗对FAdV-4 GX2013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2.6.1 各试验组鸡攻毒后的临床表现
        2.6.2 各试验组鸡的剖检病理观察
        2.6.3 各试验组鸡的抗体水平监测
        2.6.4 各试验组鸡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2.6.5 各试验组鸡排毒情况的监测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不同灭活方法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免疫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疫苗灭活方法的研究进展
    1.2 鸭疫里默氏菌疫苗研究进展
    1.3 问题与展望
第2章 引言
第3章 不同方法对R.anatipestifer的灭活效果影响
    3.1 主要试验材料及器材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不同灭活方法对R.anatipestifer诱导鸭抗体效价的影响
    4.1 主要试验材料及器材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不同灭活方法对R.anatipestifer的免疫保护效力的影响
    5.1 主要试验材料及器材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表达高致病性FAdV-4 Fiber2基因的重组NDV LaSota株的构建与免疫效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1、FAdV-4及其所致疫病研究进展
        1.1 FAdV-4病原学
        1.2 FAdV-4流行病学
        1.3 FAdV-4检测方法
    2、HHS疫苗的研究进展
        2.1 组织灭活苗
        2.2 全病毒灭活苗
        2.3 弱毒活疫苗
        2.4 亚单位疫苗
    3、新城疫病毒LaSota疫苗株载体的应用
        3.1 新城疫病毒概述
        3.2 新城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
        3.3 NDV弱毒活载体疫苗的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一: 表达高致病性FAdV-4 Fiber2基因的重组NDV LaSota株的构建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二: FAdV-4中国流行株Fiber2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三: 表达高致病性FAdV-4 Fiber2基因的重组NDV LaSota株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力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作者读研期间发表文章

(9)蛋鸡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例来源
二、临床症状
三、病理剖检变化
    1. 局部病变
    2. 全身病变
四、诊断
    1. 细菌分离培养
    2. 组织切片检查
    3. 同批次疫苗接种试验
五、疫苗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1. 过量注射疫苗
    2. 疫苗病原类型
    3. 疫苗预温
六、预防措施

(10)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灭活疫苗
    1.1 单价灭活疫苗
    1.2 多价灭活疫苗
    1.3 联合灭活疫苗
2 弱毒活疫苗
3 亚单位疫苗
    3.1 荚膜免疫原性
    3.2 外膜蛋白免疫原性
    3.3 菌蜕疫苗
4 基因工程疫苗
5 展望

四、油乳剂灭活疫苗的选择与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初步探究[D]. 孔桂慧.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应用[D]. 张旭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D]. 李静.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4]表达禽β—防御素的重组乳酸菌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D]. 王婷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5]鸡Ⅰ群禽腺病毒三价灭活苗及卵黄抗体的研制[D]. 魏若瑶. 扬州大学, 2020(04)
  • [6]血清4型禽腺病毒Fiber2蛋白在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效力试验[D]. 李思齐. 扬州大学, 2020
  • [7]不同灭活方法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免疫原性的影响[D]. 吕文君. 西南大学, 2020(01)
  • [8]表达高致病性FAdV-4 Fiber2基因的重组NDV LaSota株的构建与免疫效力评价[D]. 田开月.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9]蛋鸡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与预防[J]. 黄安群,李新正,韩占兵. 科学种养, 2019(12)
  • [10]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研究进展[J]. 陈国权,丁尊俄,刘丽娟,罗引幸,张旭,赵大杰,阎朝华,王开功,程振涛,文明,周碧君. 贵州畜牧兽医, 2019(03)

标签:;  ;  ;  ;  ;  

油乳灭活疫苗的选择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