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疗效

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疗效

一、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少颖[1](2021)在《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究由孕期、分娩至产后阶段高危妊娠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需求。2.归纳产科医护人员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状的看法与改进建议。3.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方法:1.选取福州市某三甲医院的17名高危妊娠孕产妇和8名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了解高危妊娠孕产妇在就诊及住院期间的实际护理需求,了解医护人员对现有的孕产妇服务内容与模式的看法。2.检索并分析核心助产士和孕产妇全程护理相关文献,同时采用循证方法,检索并评价妊娠高危因素护理相关指南,结合高危妊娠孕产妇和医护人员访谈结果,经研究小组讨论后,形成护理方案草案。3.采用德尔菲法集中专家意见,对“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进行论证,并确定该子方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会议法,论证“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两个子方案,最终确定完整方案。结果:1.根据访谈资料提取出3个主题:(1)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中应关注的问题,包括孕期需求、分娩阶段需求、产后需求、高危妊娠风险意识及依从性欠佳4个副主题;(2)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实践情况,包括高危孕产妇服务内容和现有服务的不足2个副主题;(3)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包括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2个副主题。2.通过分析核心助产士服务和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相关文献,初步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经专家论证修订后,确定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1)“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包括(1)“核心助产士角色界定”,含有“资格标准”6个条目和“服务规范”7个条目,(2)“护理实践内容”,含有3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58个三级条目;(2)“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子方案,包括(1)“孕早期体重异常(BMI>25kg/m2)孕产妇的管理”40个条目,(2)“高龄孕产妇的管理”23个条目,(3)“疤痕子宫孕产妇的管理”25个条目,(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管理”53个条目,(5)“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管理”41个条目。结论:1.高危妊娠孕产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护理需求,并且不同个体需求的侧重点和程度不同,孕产妇对高危妊娠的风险意识和依从性均有待加强。2.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紧张、助产士对新型服务模式存在担忧,开展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还需医院从人力调配、医疗资源、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以合理组织助产士的工作。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包括“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护理提供了参考。

吕宁[2](2020)在《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Orem自理理论为依据制订护理措施,评估患者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降压效果。2.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探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方法及预防术后低血压和并发症。方法1.研究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患者的入院治疗顺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患者按照干预时间点分为四组:术前对照组(入院~2天)、术前干预组(第3天起~手术日)、术后对照组(手术当天~术1天)和术后干预组(术后第2天起~出院)。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评估表(HCP-SCP)及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评价干预效果。2.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血压客观指标数据MAP、SBP、DBP、日间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晨峰血压、平滑指数和T/P,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血压指标变化,评价Orem自理理论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3.使用SPSS 24.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的分析采用标准差比、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定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9±12.96岁;肾上腺腺瘤25例,肾上腺皮质瘤16例,肾上腺转移瘤1例,嗜铬细胞瘤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平均高血压史为:5.27±4.91年,高血压家族史45例,无15例;所有病例均有服用降压药物史;2.自护能力评估表-行为分量表(HCP-SCP)评分结果如下:与术前对照组评分(47.15±0.55)相比,术前干预组评分(51.37±0.5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对照组评分(50.53±0.51)相比,术后干预组评分(54.00±0.5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评分如下:与术前和术后对照组总评分相比,术前和术后干预组总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量表评分对比分析如下:与术前和术后对照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和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相比,术前和术后干预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和日常行为管理的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术前对照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相比,术前干预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对照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相比,术后干预组的烟酒嗜好行为评分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术前干预组相比,术前对照组的24小时SBP、24小时MAP、日间SBP、日间MAP、夜间SBP、夜间MAP、夜间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24小时DBP、日间DBP、血压晨峰SBP没有变化(P>0.05);与术后干预组相比,与术后对照组相比,24小时SBP、DBP和MAP、日间SBP、日间MAP、夜间血压明显降低(P<0.001)。日间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血压晨峰SBP没有变化。干预结束后,60例患者的术前的平滑指数为2.22±0.75,T/P为7.90±17.11;术后平滑指数为1.29±0.81,T/P为-15.04±59.68。结论1.Orem自理理论适用于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2.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提高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血压管理依从性,降低血压指标。3.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改善患者血压相关客观指标,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SBP、DBP、MAP、日间和夜间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平滑指数和T/P值可以作为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效果评价指标,晨峰血压不适合作为评价参数;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SBP、DBP、MAP、日间和夜间血压可以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而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晨峰血压、平滑指数和T/P值不可作为术后血压评价指标。

张蜜[3](2020)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意义: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且由于其死亡率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精准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心病的临床护理除传统方式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如延续性护理、综合性护理、预见性护理等。其中,传统方式多依靠护理常规展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在患者的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缺陷;新的护理方式,大多未以一定的护理理论为指导,并且同一种护理方式也未形成统一的护理干预标准和评价标准,导致难以客观比较干预效果。因此,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目的:明确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为类实验性研究,设立对照组,对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抽取研究对象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化护理。对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护理问题的改善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进行评价,其中,护理问题改善情况的评价指标为患者的认知(K)、行为(B)、状况(B)得分,日常活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为6-min步行距离。采用Excel及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频数、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共有120名患者,因一名患者中途转院,其余共119名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干预组60例,对照组59例。1.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问题均分布于奥马哈系统问题分类表的4大领域,两组患者共存在护理问题861个,其中干预组458个(53.19%),对照组403个(46.81%)。干预组患者存在护理问题最多的领域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199个(43.45%),其次为生理领域168个(36.38%)、心理社会领域82个(17.90%)、环境领域9个(1.97%);对照组患者存在护理问题最多的领域是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172个(42.68%),其次是生理领域162个(40.20%),心理社会领域63个(15.63%)、环境领域6个(1.49%)。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问题在每一领域的分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同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有9个,其中,生理领域有3个,分别为疼痛、胸闷气短、肢体乏力;健康相关行为领域有5个,分别为饮食不均衡、服药指导、吸烟、超重、运动;心理社会领域有1个,为回归社会障碍。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护理问题改善情况的组间比较:(1)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认知(K)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认知(K)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吸烟”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3.00±0.34)与对照组(2.73±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个主要护理问题,干预组患者在行为(B)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干预组患者9个主要护理问题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运动”和“回归社会障碍”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主要护理问题,干预组患者在状况(S)方面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431.58±112.93)高于对照组患者(388.25±8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奥马哈理论的护理评估表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2.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状况。3.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郑锖锖[4](2021)在《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择时服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服用天麻钩藤饮的时间不同。观察组即择时服药组为每日8时、16时服用中药,对照组即常规服药组为每日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中药,以4周为治疗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择时服药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择时服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5%,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诊室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0%,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择时服药组24hSBP、dSBP、nSBP、nDBP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hDBP、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0%,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5%,常规服药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2.5%,常规服药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0%,常规服药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择时服药组的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时、16时服用天麻钩藤饮较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天麻钩藤饮,对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诊室血压、24hSBP、dSBP、nSBP、nDBP、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更佳。且观察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综上,8时、16时服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胡琴娜[5](2021)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证据总结、专家咨询及数据分析构建出一套IABP术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科学、客观及量化的依据,为实施IABP术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首先,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严格的检索策略,并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文献进行质量的评价之后,提取相关证据,利用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评定和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最后纳入相关指标,拟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初稿。2.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浙江省内急危重症领域且精通IABP技术的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函询,通过对函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的修改汇总,最终确立IABP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终稿。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的检索、文献质量评价最终纳入21篇相关文献,包括2篇临床实践指南,3篇专家共识及证据总结、2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3篇队列研究、5篇分析性横断面研究,6篇文献综述;初步制定的IABP护理质量评价性指标涵盖了结构、过程、结局三个维度的内容。2.两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为100%和93%(均大于70%),专家意见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1(均大于0.8),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142-0.336(P<0.01);第二轮函询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0-0.27、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00-0.19(均小于0.3);最终确立的IABP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IABP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对IABP术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朱晓萍[6](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汪哲宇[7](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罗丽敏[8](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医护患三方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检索证据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并进行初步实证研究,以期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的诊疗效果。方法1.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医护患进行质性研究,了解目前郑州市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对管理的需求;2.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系统检索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有关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并对所得文献内容进行整合分析;3.依据“JB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6版)”对上述证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质性访谈研究结果,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在相同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相关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对构建的管理方案初稿进行完善,形成终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利用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对郑州市四家三级医院肾脏内科2019年5月入院的动脉瘤患者进行干预,并设置对照组,评价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医护人员动脉瘤知识掌握率、护理人员规范穿刺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指标。所得研究数据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对12名肾脏内科医护人员的质性访谈,提炼出4方面的主题:重视不足,执行率低,知识缺乏及其他因素;通过对12名患者的质性访谈,提炼出3方面主题:动脉瘤管理及维护知识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会支持及建议。质性访谈的结果为下一步循证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成立方案小组成员对文献进行检索,最终汇总纳入25篇文献,包括8篇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随机对照实验、3篇观察性研究及2篇类实验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分析,汇总有关血透患者动脉瘤的管理最佳证据;3.在质性访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检索文献最佳证据形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肾脏内科、血液净化、超声科、营养科等13名专家进行专家会议法对制定的方案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共修改内容删除4项,增加4项,形成最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通过管理方案的应用,干预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由56%提高到96.8%、医护人员动脉瘤管理知识由10.70±4.85分提高到19.85±1.28分、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有49%提高到94.5%、瘤体缩小率由5.6%提高到68.4%等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目前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不理想,有必要开展对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干预和管理,观察动脉瘤的动态变化,改善动脉瘤临床结局。2.基于质性访谈、循证研究及专家会议成功构建适合临床现状及患者管理需求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3.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评价指标,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理论和实践依据。

余丹[9](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使用移动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延续护理的态度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以期利用新兴移动信息技术,依托医联体区域内的卫生资源,为MHD患者提供全程、实时和专业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并为今后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MHD患者延续护理相关文献资料,为平台模块内容构建提供理论来源。2.质性研究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以探索分析MHD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同时探讨MHD患者对不同延续护理形式的偏好,获取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和使用建议。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文献指南查阅、质性访谈研究、软件功能荟萃分析和课题组讨论等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模块内容进行论证和修订。分别对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卫生信息学和社区卫生服务6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别发出专家咨询问卷20份和18份,要求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4.统计分析方法:课题组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6.0统计分析两轮专家函询指标评分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课题小组根据指标的筛选标准和专家意见,讨论确定两轮指标的增减或修改,最终确立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结果:1.通过质性研究剖析MHD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和平台使用态度、建议等,共得出6个主题:(1)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知识的需求;(2)健康指导需求;(3)医患沟通需求;(4)社会或家庭支持的需求;(5)延续护理方式需求多样化,以电话和网络方式为主;(6)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使用意愿较高,希望信息平台符合需求。2.在前期文献回顾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指南和相关成果对比以及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77个。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82个。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00%、100%,给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6.67%和27.78%,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5;两轮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1.22%,可行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4.77%,kendal1和谐系数波动在0.3010.46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需求,合理利用医院、社区等卫生资源,借助信息平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网络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无缝隙式延续护理服务,以期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82项。函询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代表性和权威性,且专家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也较为协调集中,由此构建的模块内容是科学可靠的,为下一步信息平台的开发和研发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李鹤[10](2020)在《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知信行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Teach-back法(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观察其效果。旨在提高MHD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为MHD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制定提供新的参考。方法:第一部分:确定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因素,经过专家访谈和多次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初稿;通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行筛选与修改,形成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第二部分:使用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哈市某综合三甲医院治疗的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知信行为基础的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干预期12周。干预前填写一般调查表。干预前后记录发作性低血压频数、肌肉抽搐频数、生化指标、甲状旁腺、血压和IWGR%。最后将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构建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共包含考核目标及内容: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试验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主要指标好转,说明试验组整体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6.试验组干预后舒张压小幅升高,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收缩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Teach-back方案,包括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包括尿毒症及其相关知识、透析及其并发症、营养与饮食、透析患者常见疾病及用药、透析通路维护、抗阻及有氧运动指导。2.Teach-back健康教育方案能降低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肌肉抽搐的发生;可降低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提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IWGR%值比。3.Teach-back法的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可改善患者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二、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理论框架
        2.1 理论框架的发展
        2.2 可操作性定义
        2.3 研究问题
        2.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况的质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资料收集方法
        1.4 资料分析方法
        1.5 科研质量控制
        1.6 科研伦理考虑
    2 研究结果
        2.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2.2 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高危孕产妇需求分析
        3.2 关于方案实施的建议
    4 小结
第二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1 拟定方案主题
    2 成立研究小组
    3 文献检索与分析
        3.1 核心助产士主导的孕产妇护理实践内容
        3.2 常见高危因素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
    4 制定方案草案
第三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修订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方案修订方法
        1.3 资料分析方法
        1.4 科研质量控制
        1.5 科研伦理考虑
    2 研究结果
        2.1 专家函询结果
        2.2 专家会议论证结果
        2.3 确定方案内容
    3 讨论
        3.1 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3.2 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3.3 方案的适用性分析
        3.4 方案具有临床意义
第四部分 总结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2 本研究的局限性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助产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2)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及其特点
        1.1.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护理、血压监测及24小时动态临床应用
        1.1.3 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疾病血压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
        1.3.1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
        1.3.2 围手术期
        1.3.3 自我管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退出标准
        2.1.5 样本量计算
        2.1.6 研究路线图
    2.2 干预方案的形成及构建
        2.2.1 术前对照组
        2.2.2 术前干预组
        2.2.3 术后对照组
        2.2.4 术后干预组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3.2 高血压自护能力评估表(Hypertension Self-Care Profile,HCP)
        2.3.3 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Therapeutic adherence scale for hypertensionpatients,TASHP)
        2.3.4 血压监测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6.1 课题设计阶段
        2.6.2 课题实施阶段
        2.6.3 统计分析阶段
    2.7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量表得分比较
    3.3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治疗依从性得分比较
    3.4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效果对比
    3.5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管理效果
    3.6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平滑指数、T/P均值
4 讨论
    4.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4.1.1 人口学特征
        4.1.2 疾病相关特征
    4.2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分析
    4.3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管理的影响
    4.4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管理的影响
    4.5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的影响
5 结论
6 局限之处及研究展望
    6.1 研究局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参考文献(综述)
附录
    附表A
    附表B
    附表C
    附表D
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主要经历
    科研成果
    所获荣誉
致谢

(3)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目标
    1.3 关键词及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文献回顾
        2.1.1 冠心病
        2.1.2 冠心病的国内外护理研究现状
        2.1.3 奥马哈系统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2 理论框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抽样及分组方法
        3.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3 样本量计算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设计
        3.2.2 资料收集工具
        3.2.3 资料收集过程
        3.2.4 干预方法
        3.2.5 研究步骤
    3.3 数据分析
        3.3.1 数据录入
        3.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质量控制
第四章 结果
    4.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4.1.1 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比较
        4.1.2 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资料比较
    4.2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问题的分布和汇总
        4.2.1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问题的分布
        4.2.2 干预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4.2.3 对照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4.2.4 两组研究对象共同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汇总
    4.3 两组研究对象主要护理问题认知(K)、行为(B)、状况(S)得分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4.3.1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认知(K)得分的比较
        4.3.2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行为(B)得分的比较
        4.3.3 两组研究对象9个主要护理问题状况(S)得分的比较
    4.4 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4.4.1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
        4.4.2 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
        4.4.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6-min步行距离差值的比较
        4.4.4 干预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组内比较
        4.4.5 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组内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讨论
    5.2 以奥马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评估表在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5.2.1 健康相关行为领域
        5.2.2 生理领域
        5.2.3 心理社会领域
        5.2.4 环境领域
    5.3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认知(K)、行为(B)、状况(S)的影响
        5.3.1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认知(K)的影响
        5.3.2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行为(B)的影响
        5.3.3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状况(S)的影响
    5.4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脱落处理
        2.7 统计学分析
    3 医学伦理问题
研究结果
    1 受试者分配情况分析
        1.1 病例完成情况
        1.2 性别、年龄比较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降压疗效比较
        2.3 诊室血压比较
        2.4 24 小时动态血压均值比较
        2.5 平均脉压比较
        2.6 平均动脉压比较
        2.7 血压负荷比较
        2.8 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比较
        2.9 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10 血压变异性比较
    3 安全性比较及不良反应处理
讨论与分析
    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 时间医学与生物钟
        1.2 中医时间医学与阴阳学说
        1.3 血压的昼夜节律
        1.4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5 择时依据
        1.6 天麻钩藤饮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中医证候疗效
        2.2 诊室血压与动态平均血压
        2.3 平均脉压
        2.4 平均动脉压
        2.5 血压负荷值
        2.6 夜间血压下降率
        2.7 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8 血压变异性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 C 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文献综述 时间医学指导下择时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1.2.2 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1.2.3 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1.3.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定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4 技术路线图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制定文献检索策略
        3.2.2 文献的纳排标准
        3.2.3 筛选文献
        3.2.4 文献质量及等级评价与资料提取
        3.2.5 证据汇及评价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文献筛选结果
        3.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3.4.3 证据汇总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4 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法确定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确定函询专家
        4.2.2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4.2.3 函询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4.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4.2.5 指标筛选标准
    4.3 质量控制
    4.4 研究结果
        4.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4.2 第一轮函询结果
        4.4.3 第二轮函询结果
        4.4.4 确立最终的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 讨论
    5.1 构建IABP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5.2 指标构建方法的科学性
    5.3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5.3.1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
        5.3.2 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
        5.3.3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5.3.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5.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5.4 指标的具体内容分析
        5.4.1 结构指标
        5.4.2 结局指标
        5.4.3 过程指标
6 总结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三、研究目的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五、研究内容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人权保护措施
    九、技术路线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四)讨论
        (五)小结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四)干预措施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研究结果
        (九)讨论
        (十)小结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七)小结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措施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慢病管理概述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1.4.1 关键问题分析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动静脉内瘘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的作用
        1.2 动脉瘤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
        1.3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现状
        1.4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目前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存在的管理问题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
    4 理论基础
        4.1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4.2 循证医学“6S”金字塔证据模式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1 管理实践现状质性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访谈资料结果
        1.2.2 提炼主题
        1.3 讨论
        1.3.1 医护人员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有待改善
        1.3.2 加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监测操作执行
        1.3.3 明确医护人员在动脉瘤患者管理中的职责,保障人力配置
        1.3.4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瘦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来指导临床实践
    2 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访谈资料结果
        2.2.2 提炼主题
        2.3 讨论
        2.3.1 关注血透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及家属需求
        2.3.2 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健康教育
        2.4 访谈小结
    3 文献分析
        3.1 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
        3.2 证据资源检索
        3.2.1 文献检索策略
        3.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3.2.3 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证据等级的划分
        3.2.4 文献质量的评价过程
        3.3 结果
        3.3.1 文献的筛选流程
        3.3.2 纳入指南证据的一般情况
        3.3.3 纳入系统评价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3.4 纳入文献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4 小结
    4 构建方案
        4.1 研究方法
        4.1.1 成立构建方案研究小组
        4.1.2 明确拟解决的临床问题
        4.1.3 评审方案
        4.1.4 构建方案初稿
        4.1.5 方案修订
        4.1.6 资料分析
        4.2 结果
        4.2.1 专家的基本资料
        4.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4.2.3 专家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4.3 讨论
        4.3.1 管理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4.3.2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4.3.3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可行性
        4.3.4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科学性
        4.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应用研究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
        2.4 研究对象及分组
        2.5 干预内容
        2.6 评价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2.8 质量控制
        2.9 研究遵循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医护人员层面
        3.3 患者层面
    4 讨论
        4.1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医护人员执行力的影响
        4.2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的影响
        4.3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代偿率的影响
        4.4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瘤体及血管通路安全性的影响
        4.5 管理方案对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5 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1.2.2 移动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1.2.3 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相关概念
        1.3.1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1.3.2 延续护理(Transitional Care,TC)
        1.3.3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
        1.3.4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
        1.3.5 信息平台(Information Platform)
    1.4 理论依据
        1.4.1 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
        1.4.2 慢性病保健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
        1.4.3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1.4.4 信息论
第2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1 成立课题小组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2.3.2 访谈结果
    2.4 讨论
        2.4.1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4.2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2.4.3 增强家庭、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2.4.4 对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启示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
    3.1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初步形成
        3.1.1 前期研究结果分析
        3.1.2 理论应用
        3.1.3 相关指南参考
        3.1.4 软件功能荟萃
        3.1.5 小组讨论法
    3.2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3.2.1 选择函询专家
        3.2.2 编制函询问卷
        3.2.3 专家函询流程
        3.2.4 模块指标筛选标准
        3.2.5 统计分析方法
    3.3 偏倚及质量控制
        3.3.1 研究设计阶段
        3.3.2 研究实施阶段
        3.3.3 数据处理阶段
    3.4 研究结果
        3.4.1 专家基本情况
        3.4.2 专家积极性
        3.4.3 专家权威程度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4.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3.4.6 指标的筛选与修改结果
        3.4.7 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的最终确立
    3.5 讨论
        3.5.1 研究方法的评价
        3.5.2 专家构成分析
        3.5.3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3.5.4 平台模块修订说明
        3.5.5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3.5.6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3.5.7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的创新性
    4.3 研究的局限性
    4.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列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1 基本概念及内涵
        1.1 血液透析
        1.2 Teach-back
        1.3 知信行理论
    2 终末期肾病流行病学现状
    3 血液透析相关研究现状
        3.1 国外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3.2 国内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3.3 MHD患者死亡率
    4 MHD患者并发症频发死亡率高的原因
        4.1 血液净化本身
        4.2 患者本身
    5 MHD患者常见并发症
        5.1 透析中的并发症
        5.2 透析远期并发症
    6 MHD患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7 Teach-back法在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应用
    8 理论框架
        8.1 Teach-back
        8.2 德尔菲法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编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回顾法
        1.2 德尔菲(Delphi)法
    2 研究步骤
        2.1 研究对象
        2.2 专家函询过程
        2.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2.4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回顾法结果
        3.2 德尔菲法研究结果
        3.3 权重的计算
        3.4 小结
第二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临床干预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样本量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干预内容
    4 观察指标
        4.1 发作性低血压
        4.2 肌肉抽搐
        4.3 生化指标
        4.4 高血压和IWGR%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6 质量控制
结果
    1 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1.1 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效果相关资料比较
    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资料组内比较
        2.1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内比较
        2.2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内比较
        2.3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内比较
    3 干预后两组患者资料组间比较
        3.1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间比较
        3.2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间比较
        3.3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间比较
讨论
    1 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2 研究内容的可靠性
        2.1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
        2.2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3 MHD患者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内容及分析
    4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4.1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的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4.2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血压和IWGR%的影响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局限性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创新点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D]. 张少颖.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Orem自理理论在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的应用[D]. 吕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3]基于奥马哈理论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实证研究[D]. 张蜜. 延安大学, 2020(12)
  • [4]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锖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胡琴娜.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6]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7]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8]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D]. 罗丽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D]. 余丹.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D]. 李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