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kW/30kHz超声波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

160kW/30kHz超声波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

一、160kW/30kHz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可[1](2016)在《串联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感应加热技术与传统的加热技术相比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优点,因而广泛的应用到金属热处理、透热、熔炼、焊接等热处理方面,并已经渗透到工业、民用和商业等各个领域。感应加热技术的关键在于感应加热电源的制造。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输出频率在1KHz20KHz,谐振式感应加热电源是利用RLC的负载特性使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本文分析和比较了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中常用的两种拓扑结构,选择串联谐振型逆变器为本文的主电路拓扑。同时对比分析感应加热电源的多种功率调节方式,最后确定选择感性移相PWM调功控制方式。文章中对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负载特性和移相调功的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串联谐振式感应加热电源进行了仿真模型的搭建,对感应加热电源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20KHz/200W的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设计。在主电路中,详细介绍了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和负载回路中器件的参数选取。在控制电路中,采用频率跟踪技术和移相PWM调节功率的控制策略,运用锁相环CD4046和移相控制器UC3875相结合设计硬件控制电路,有效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搭建出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实验样机,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实验与调试,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马良[2](2014)在《基于DSP的感应加热电源逆变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感应加热电源是感应加热工艺的重要设备之一,从原理上讲,它就是一种将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再转化为我们所需要频率的交流电源的设备。现阶段感应加热电源逆变器控制电路多由模拟器件构成,比如利用集成锁相环CD4046构成的锁相环电路来实现频率跟踪。但是这种控制电路结构复杂,它激信号、死区时间、重叠区时间必须由辅助电路实现,无法实现定角控制功能。分析了感应加热的原理及逆变器对控制电路的要求。针对现阶段感应加热设备逐渐数字化的趋势,将DSP芯片应用在感应加热电源的逆变器控制上,成功实现了频率跟踪和定角控制。同时它激信号、重叠区控制也完全由DSP实现,简化了电路结构。基于DSP强大的运算能力,对输出信号进行了优化补偿,使得输出信号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设计了逆变器控制所需电路,包括DSP电源电路、DSP芯片JTAG接口电路、高速过零比较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及保护电路。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以及精确性。分析了实验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的设计思路。

王文杰[3](2014)在《高频并联谐振逆变电源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在对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分别对应用于感应加热电源的两种谐振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课题需要,选定了并联谐振作为本课题中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逆变拓扑结构。然后对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电流工作模式,和电流馈电拓扑做了简要介绍,根据电流模式的不足对电路做了斜率补偿分析,并根据实际电路需要对控制电路反馈电流做了斜率补偿。然后确定了控制芯片为电流型控制芯片。本文对并联谐振逆变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容性、阻性和感性情况下分析。对主电路中的主要器件进行了计算和选取,并且对辅助电源、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和滤波电感等元器件具体制作做了计算和制作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整个设计的恒流源输出功率为3kW,同时根据本文设计要求选择了UC3846芯片,并根据UC3846的同步端,实现了同步控制及频率跟踪,对精密全波整流电路、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进行了计算设计。设计了开机扫频电路,并配合频率跟踪电路实现了电源的软启动。在样机实验时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对其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最后使电源实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状态。本文结尾给出了主电路及驱动电路的原理图和PCB打样图。在实验中,测得了部分实际波形。从结果看出每部分都能达到预期结果。最后完成整机调试,通过实验波形验证,本设计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代洪海[4](2014)在《重载条件下晶闸管感应加热中频电源启动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晶闸管感应加热中频电源由于具有加热温度高、速度快、加热过程易于控制、环保节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金属熔炼、透热、热处理等工业生产领域。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电源功率不断增大,对电源的启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重载条件下启动的安全可靠性。本文对中频电源启动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中频电源启动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重载启动能力。在课题研究中,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基于并、串联逆变器负载电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逆变器的负载特性,提出了重载条件的数学关系描述,研究了并联逆变器重载下启动存在的问题,负载电路在欠阻尼条件下,等效电阻越小,振荡衰减越剧烈,电源越难于启动。通过对晶闸管感应加热中频电源并联逆变器启动方法的研究,确定了逆变器启动过程中可靠换相是实现逆变器启动成功的关键,并联逆变器晶闸管是通过负载电压进行换相,串联逆变器晶闸管是通过负载电流进行换相,并联逆变器在重载条件下难于启动的原因在于负载电路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使逆变器可靠换相。针对并联逆变器在重载条件下难于启动,本文提出了一种IGBT辅助逆变桥启动方法,该方法借助IGBT辅助逆变桥可有效提高并联逆变器的启动能力,尤其是重载条件下的启动能力。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启动实验,并分析了逆变器可启动的最小负载等效电阻与电源启动能力的关系。仿真比较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重载启动能力优于目前已有的启动方法。最后,考虑到启动过程中的非线性参数变化引起的启动能力较差,研究了逆变器启动过程的模糊控制技术,完成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中与传统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为逆变器启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思路。

马洪飞[5](2014)在《基于IGBT的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感应加热电源的工业发展趋势是高频化、高效率、体积小、数字智能化、控制精确化,研究开发基于IGBT的感应加热电源已十分必要。本文以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以IGBT为主功率开关器件,采用并联型谐振逆变拓扑,完成2kHz/60kW并联型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本文首先对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作了分析,并阐述了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从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的电流型并联负载谐振逆变器出发,对比了并联谐振逆变器各种调功方式的优缺点,提出采用高频Buck斩波器做为调节电源输出功率的手段。文中重点对并联谐振逆变器进行分析,对比其各工作状态,指出为保证逆变器可靠运行采用固定重叠角的控制策略,逆变器谐振负载工作在容性准谐振状态;采用基于DSP的数字锁相、频率自动跟踪控制策略,逆变器开关频率快速跟随负载固有频率的变化,谐振负载工作在所期望的弱容性准谐振状态。文中提出了一种精确计算输出功率的方法,提高了电源的输出控制精确度。本文详细阐述了并联型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过程,分析了主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关键器件的选型,控制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A DSP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可靠的运行保护机制,并对电源的散热系统进行了仿真设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成功研制出了一台功率为60kW的高性能的并联型中频感应加热电源。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源的电气性能达到了预期的指标要求,有利于提高感应加热热场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感应加热的谐振频率。

李时峰,吕默影,陈辉明[6](2013)在《一种新型超高频感应加热混合全桥逆变器》文中认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混合全桥逆变器,该拓扑可以像class-E逆变器一样,能吸收母线输入端和逆变输出端杂散电感,谐振电容可以吸收开关管的输出电容,互补驱动之间无需预留死区时间,同时工作在恰当区域时可以实现开关管零电流(ZCS)、零电压(ZVS)导通以及近似的ZVS关断,开关损耗大大减少,因此适合用在高频领域。本文详细分析了这种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然后通过仿真和1MHz/1kW的实验样机来验证它们。

李时峰,吕默影,陈辉明[7](2012)在《基于异或门锁相的电流源型感应加热电源》文中研究表明传统并联型感应加热电源大部分采用边沿型锁相方式,启动比较困难,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失锁。提出了一种采用异或门锁相的并联型感应加热电源,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搭建了100 kW/30 kHz的样机,给出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源无需它激频率接近自激频率,大大提高了启动成功率,且抗干扰能力强。

鲁慧[8](2011)在《3500kW串联谐振式中频电炉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应熔炼加热作为新兴的工业方法,近30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中频电炉熔炼需要大功率输入、连续批量输出铁水,电炉的节能指标、可靠性要求和减少谐波污染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电炉的关键技术在于中频电源,目前国内大都采用并联谐振式逆变器结构的中频电源。并联谐振式中频电源虽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但是与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相比,具有进线功率因数低、电能利用效率低的缺点。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的技术比较复杂,技术源头来自国外(美国应达公司),国内电炉企业生产开发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有一定的技术瓶颈。因此,本文在上届崔景萍同学硕士论文总结的串联节能理论基础上,对5吨容量串联谐振式中频电炉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分析了串联谐振式中频感应电炉的工作原理,包括感应加热原理和感应圈负载相关知识讲解;二、设计了串联谐振中频电炉系统的主电路,包括串联谐振中频电源系统的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进一步阐述了串联谐振中频电炉调功原理和节能原理;三、设计了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系统的控制电路,包括逆变控制电路、整流数字移相电路和逆变强触发电路;四、设计了串联谐振中频电源的保护电路,包括进线过流保护、中频过流保护、中频过压保护,并针对晶闸管均流问题和动态保护问题进行了原理性分析;血、以节能原理为依据,研究了中频电源和感应圈(负载)的参数匹配问题,并提出了节能匹配设计基本原理;六、根据电炉实际运行数据,此套系统完成了设计任务规定的基本功能,达到了预期的节能效果。

袁礼剑[9](2011)在《低压进线并联谐振中频感应电炉系统及其节能的研究》文中提出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速度快、排放小,在铸造行业中已基本取代传统的冲天炉。目前,国内多数电炉厂家主要以生产并联谐振式中频电炉为主,且以低压380V进线小型电炉居多,优点是整流变压器输出的三相380V电压可与其它设备共用,制造成本低;其缺点为能耗较高,变压器进线电流5、7次谐波含量多,功率因数较低。针对低压进线并联谐振电炉的缺点,本文通过研究传统三相进线的并联谐振电炉,改进了整流主电路与保护、控制电路,完成了380V进线800kW整流串联升压式低谐波节能电炉的设计,并进行了样机组装与调试,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主要工作如下:一、分析研究传统的三相低压进线并联谐振电炉系统,并对整流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分析得出:三相整流电路进线电流谐波含量高、功率因数低。二、分析并联谐振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分析了并联谐振电炉的扫频启动电路。三、根据并联谐振电炉的能耗分布特点,重点研究如何降低感应圈电流损耗。分析感应圈匝数与中频电压的参数匹配关系、感应圈空载电流与负载电流等影响要素。提出利用12脉整流串联电路间接提高逆变输出的中频电压,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降低感应圈电流,降低损耗。四、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研究12脉整流串联升压电路,分析12脉整流电路的升压特性及进线电流的谐波问题。根据主电路的变化,设计相应的整流控制、逆变控制、扫频启动与保护电路,完成了12脉整流并联谐振电炉保护控制原理图的设计,组装了电源柜体,并调试、交付用户使用。五、节能与谐波对比试验。与传统的低压进线三相整流并联谐振电炉相比,12脉整流并联谐振电炉节能达10~15%。进线电流的5、7等6n±1次谐波大大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功率因数。

易立琼[10](2010)在《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四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系统不断地进行变革,从小功率、低频率感应加热系统发展到如今的大功率、高频率系统,并且具有加热效率高、热污染小、速度快、可控性好以及易于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等优点,因此,工业上传统的加热方式已经逐渐被感应加热方式所代替。特别是随着“十一五”纲要的提出,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加工行业,其加热方式的改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市场上专门面向注塑机的感应加热系统稳定性差、效率低和返修率高等问题,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并予以实现。在分析工业感应加热系统发展趋势和比较功率器件的基础上,结合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实际需求,选择采用IGBT研制6.3kW/20kHz的感应加热系统。本文对串联谐振型逆变结构和并联谐振型逆变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得出该系统适宜以串联谐振型逆变结构工作在偏感性准谐振状态,并给出了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中,本文介绍了系统中的核心芯片,并对关键信号的采集与调理模块、保护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隔离驱动模块和辅助开关电源模块的具体实现进行阐述,着重分析了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工作原理,改进了集成锁相环MM74HC4046的传统用法,实现了数字化控制的它激到自激的转换,解决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无法进行失锁控制的问题,以保证系统能稳定工作在偏感性准谐振状态。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中,本文采用了模块化编程思想,实现了系统各个任务功能模块,采用中断任务标志位的方式,有效地完成了系统任务的转换,重点分析了PID控制模块。根据系统主回路的设计方案,分析了主回路中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抑制方法,研究了所选功率器件IGBT的结构和参数,详细计算了关键元件的参数,最终研制了一台6.3kW/20kHz的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样机,并给出了调试结果,完成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160kW/30kHz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0kW/30kHz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串联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感应加热的特点和用途
    1.3 感应加热的原理知识
    1.4 感应加热电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1.4.1 发展现状
        1.4.2 发展趋势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感应加热电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串联和并联谐振逆变器的对比分析
        2.1.1 串联谐振式逆变器
        2.1.2 并联谐振式逆变器
        2.1.3 两种逆变电路的比较
    2.2 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负载特性
    2.3 感应加热电源常用调功方式
        2.3.1 直流侧调功
        2.3.2 逆变侧调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性移相PWM控制策略与仿真分析
    3.1 感性移相PWM调功原理分析
    3.2 感应加热电源仿真建模
    3.3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逆变器移相调功分析
        3.3.2 他激转自激的启动过程
        3.3.3 频率跟踪过程的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的设计
    4.1 整流侧电路参数设计
        4.1.1 整流桥参数设计
        4.1.2 滤波参数设计
    4.2 逆变侧电路参数设计
        4.2.1 功率开关管的选取
        4.2.2 缓冲吸收电路的选取
    4.3 负载谐振槽路参数设计
        4.3.1 谐振补偿电容的参数设计
        4.3.2 谐振电感的参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5.1 控制电路原理及框图
    5.2 频率跟踪电路与启动电路
        5.2.1 锁相环工作原理
        5.2.2 集成锁相环CD4046
        5.2.3 频率跟踪电路
        5.2.4 他激转自激启动电路
    5.3 电流采集与过零点检测电路
    5.4 二倍频电路与微分电路
        5.4.1 二倍频电路
        5.4.2 微分电路
    5.5 移相调功控制电路
        5.5.1 移相控制器UC3875的特性
        5.5.2 移相控制电路
        5.5.3 隔离驱动电路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硬件调试
    6.2 控制电路实验结果和分析
    6.3 闭环实验波形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图表清单
附录A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原理图
附录B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PCB
附录C 实验平台实物图

(2)基于DSP的感应加热电源逆变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感应加热技术的优势
        1.1.2 逆变器控制的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及电路结构
    2.1 感应加热的理论基础
        2.1.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2.1.2 集肤效应
    2.2 感应加热电源的电路结构
第3章 逆变器的控制研究
    3.1 逆变电路结构
    3.2 逆变器工作状态分析
    3.3 传统的逆变器控制方法
第4章 DSP 芯片应用于逆变器的数字化控制研究
    4.1 DSP 的定义
    4.2 DSP 的特点
    4.3 TMS320F2812 芯片
    4.4 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思路
    4.5 DPS 系统程序流程图
    4.6 DSP 初始化
        4.6.1 DSP 时钟信号初始化
        4.6.2 通用输入/输出多路复用器 GPIO 的初始化
        4.6.3 DSP 中断系统初始化
    4.7 事件管理器
        4.7.1 通用定时器的计数方式
        4.7.2 PWM 波的产生与输出
        4.7.3 它激信号
        4.7.4 频率捕捉
        4.7.5 频率载入及相位锁定
        4.7.6 PWM 波死区及重叠区的生成
        4.7.7 系统延迟补偿
第5章 电路设计
    5.1 DSP 电源电路及复位电路设计
    5.2 复位电路及 JATG 下载口电路的设计
    5.3 触发信号输出电路
    5.4 保护电路
        5.4.1 负载过压保护电路
        5.4.2 DC 电源保护电路
    5.5 保护锁存电路及控制电路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6.1 比较电路的输出结果
    6.2 两路触发信号重叠区大小
    6.3 频率跟踪及相位锁定情况
    6.4 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高频并联谐振逆变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感应加热技术的概况
    1.2 感应加热电源的背景和意义
    1.3 感应加热基本知识
        1.3.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1.3.2 透入深度和集肤效应
    1.4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现状
        1.4.1 国外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现状
        1.4.2 国内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现状
    1.5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趋势
    1.6 本课题主要内容和任务
2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方案分析
    2.1 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对比分析
        2.1.1 串联谐振特性
        2.1.2 并联谐振特性
    2.2 逆变器拓扑结构分析
        2.2.1 并联谐振逆变电路
        2.2.2 串联谐振逆变电路
        2.2.3 逆变器拓扑特性比较
    2.3 并联谐振逆变器谐振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主电路设计和参数计算
    3.1 主电路拓扑结构及波形分析
        3.1.1 主电路拓扑结构及工作状态分析
        3.1.2 主电路中部分波形解析
        3.1.3 恒定电流控制的原理
    3.2 电磁干扰滤波器(EMI)的设计
    3.3 谐振负载的计算
    3.4 主要器件计算与选取
        3.4.1 整流桥
        3.4.2 功率器件的选取
    3.5 保护电路的设计及器件选取
        3.5.1 过压保护
        3.5.2 过流保护
        3.5.3 放电电阻和保护电容
        3.5.4 变压器的计算与制作
    3.6 部分器件的计算与制作
        3.6.1 电流互感器
        3.6.2 滤波电感
    3.7 辅助电源的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控制电路的设计
    4.1 斜率补偿
        4.1.1 斜率补偿的原理
        4.1.2 斜率补偿的电路实现
    4.2 PWM 控制电路
        4.2.1 控制芯片 UC3846
        4.2.2 电源整体控制设计
    4.3 启动电路
        4.3.1 扫频电路设计
        4.3.2 同步原理
    4.4 频率跟踪
        4.4.1 精密全桥整流
        4.4.2 比较电路及相位补偿
        4.4.3 微分电路和同步脉冲产生
        4.4.4 基于 TL431 基准电压的实现
    4.5 驱动电路
        4.5.1 MOSFET 的外围电路
        4.5.2 驱动芯片
        4.5.3 自举电路
    4.6 保护电路控制的实现
    4.7 控制电路图
    4.8 本章小结
5 实验与波形分析
    5.1 PCB 打样图
    5.2 精密全波整流波形
    5.3 频率跟踪波形
    5.4 驱动脉冲
    5.5 负载波形
    5.6 整机调试图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重载条件下晶闸管感应加热中频电源启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感应加热电源发展现状
        1.2.2 重载条件下逆变器启动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章小结
2 晶闸管中频电源逆变器启动分析
    2.1 并联逆变晶闸管中频电源
        2.1.1 并联谐振负载特性
        2.1.2 并联逆变器启动分析
    2.2 串联逆变晶闸管中频电源
        2.2.1 串联谐振负载特性
        2.2.2 串联逆变器启动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并联型中频电源逆变器启动方法研究
    3.1 预充电启动
        3.1.1 预充电启动工作过程
        3.1.2 预充电启动方案重载下分析
    3.2 他激转自激启动
        3.2.1 他激转自激启动工作过程
        3.2.2 他激转自激启动方案重载下分析
    3.3 负载充磁启动
        3.3.1 负载充磁启动工作过程
        3.3.2 负载充磁启动方案重载下分析
    3.4 外桥转内桥启动
        3.4.1 外桥转内桥启动工作过程
        3.4.2 外桥转内桥启动方案重载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重载条件下并联逆变器 IGBT 辅助逆变桥启动
    4.1 IGBT 辅助逆变桥启动
        4.1.1 启动电路设计
        4.1.2 工作过程分析
    4.2 仿真研究
        4.2.1 重载条件分析
        4.2.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重载条件下逆变器启动模糊控制
    5.1 引言
    5.2 控制策略分析
    5.3 模糊控制器设计
        5.3.1 确定模糊子集与论域
        5.3.2 论域变换
        5.3.3 输入输出量的模糊化
        5.3.4 模糊规则设计
        5.3.5 解模糊及建立查询表
    5.4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工作成果目录

(5)基于IGBT的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感应加热的原理
    1.2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现状
    1.3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2 感应加热电源方案分析
    2.1 感应加热电源负载分析
        2.1.1 两种类型负载对比分析
        2.1.2 并联型谐振负载分析
    2.2 并联型逆变器的研究
        2.2.1 并联型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分析
        2.2.2 并联型逆变器的控制时序分析
        2.2.3 定角控制策略分析
    2.3 逆变器输出精确计算
    2.4 中频电源的调功方法
    2.5 启动方法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并联型中频电源方案
    3.1 技术要求
    3.2 电源总体方案
    3.3 电源主电路拓扑方案
        3.3.1 输入整流及滤波电路
        3.3.2 BUCK斩波调功电路
        3.3.3 调频逆变电路
        3.3.4 开路保护支路
        3.3.5 中频变压器
    3.4 控制方案
        3.4.1 输出大小控制原理
        3.4.2 输出频率控制原理
    3.5 中频电源的实物照片
    3.6 本章小结
4 并联型中频电源的设计
    4.1 三相整流桥及滤波电路设计
        4.1.1 三相整流桥设计
        4.1.2 直流滤波电路设计
    4.2 BUCK斩波电路及平波电路设计
        4.2.1 BUCK斩波电路设计
        4.2.2 吸收保护电路设计
        4.2.3 平波电路设计
    4.3 逆变电路及保护支路设计
        4.3.1 逆变电路设计
        4.3.2 吸收电路设计
        4.3.3 开路保护支路设计
    4.4 变压器及输出负载电容设计
        4.4.1 变压器参数设计
        4.4.2 负载电容匹配设计
    4.5 控制流程设计
    4.6 人机交互平台
    4.7 电源散热设计及热仿真
        4.7.1 散热方式分析
        4.7.2 影响水冷散热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
        4.7.3 散热系统设计
        4.7.4 电源损耗分析
        4.7.5 冷却水量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仿真及样机结果分析
    5.1 模拟仿真
    5.2 样机结果分析
    5.3 散热模拟仿真
    5.4 温升测试
    5.5 电源性能数据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一种新型超高频感应加热混合全桥逆变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混合全桥逆变器主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复合谐振回路阻抗特性分析
    2.2 基本工作过程分析
    2.3 关键电压波形具体分析
    2.4 超高频感应加热混合全桥逆变器的特点
3 仿真与实验结果
4 结论

(7)基于异或门锁相的电流源型感应加热电源(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 锁相环电路及原理
    2.1 边沿型锁相环及其缺点
    2.2 异或门型锁相环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8)3500kW串联谐振式中频电炉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概述
        1.2.1 国外感应加热电源现状
        1.2.2 国内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与现状
    1.3 感应加热技术先进性标志
    1.4 中频感应加热电炉的发展趋势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感应加热基本知识及中频电炉构成
    2.1 感应加热基本知识
        2.1.1 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2.1.2 感应加热电流的三大效应
        2.1.3 结合实际分析制约E_2的因素
    2.2 负载电路
        2.2.1 负载等值电路
        2.2.2 负载磁场
    2.3 中频感应加热电炉构成
    2.4 设计系统基本结构
第三章 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主电路的设计
    3.1 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主电路工作原理
        3.1.1 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3.1.2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3.2 中频电源主电路参数的选择
        3.2.1 可调直流电流源参数的计算
        3.2.2 整流电路晶闸管的选择
        3.2.3 滤波电容C_d的设计
        3.2.4 限流电感L_d的设计
    3.3 逆变主电路的参数选择
    3.4 负载电路参数的计算
    3.5 关于晶闸管均流、均压以及动态保护问题的探究
        3.5.1 采用单只大功率器件时存在的问题
        3.5.2 晶闸管串联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3.5.3 晶闸管并联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3.6 关于中频电源和感应圈负载匝数匹配问题的研究
第四章 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4.1 系统控制电路概述
        4.1.1 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控制电路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4.1.2 整流控制模块概述
        4.1.3 逆变控制模块
    4.2 逆变控制电路
        4.2.1 中频逆变同步信号采集电路
        4.2.2 最大频率限制电路
        4.2.3 互锁电路
        4.2.4 逆变触发脉冲电路
    4.3 整流触发脉冲电路
    4.4 控制线路的改进
第五章 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
    5.1 过压保护电路
        5.1.1 中频过压保护
        5.1.2 限压保护
    5.2 进线过流保护电路
        5.2.1 交流侧过流保护
        5.2.2 中频过流保护
    5.3 整流脉冲封锁电路
    5.4 保护线路的改进
第六章 串联谐振式中频电源辅助电路的设计
    6.1 控制电路直流辅助电源的设计
        6.1.1 +24V电源设计
        6.1.2 ±15V电源设计
    6.2 系统继电控制电路
    6.3 检测电路
    6.4 调功电路
    6.5 系统实验数据
第七章 课题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整流触发电路图
附录2 逆变控制电路图
附录3 中频炉主电路图
附件4 实物电路板

(9)低压进线并联谐振中频感应电炉系统及其节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感应加热技术概述
    1.2 感应加热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感应加热技术发展现状
        1.2.2 国内感应加热技术发展现状
    1.3 感应加热技术的优越性及应用领域
        1.3.1 感应加热技术的优越性
        1.3.2 主要应用领域
    1.4 中频感应电炉的发展趋势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感应加热原理与并联谐振电源系统分析
    2.1 感应加热的基本知识
        2.1.1 感应加热原理
        2.1.2 感应加热电流的三大效应
        2.1.3 感应圈负载电路
        2.1.4 负载补偿电路
    2.2 并联谐振电源系统总体结构
    2.3 整流电路
        2.3.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3.2 整流电路产生的谐波分析
        2.3.3 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2.3.4 整流电路小结
    2.4 滤波电路
        2.4.1 滤波电抗的作用
        2.4.2 滤波电抗的设计
    2.5 逆变电路
        2.5.1 并联谐振逆变主电路
        2.5.2 换流过程
        2.5.3 中频电压与中频电流
第三章 并联谐振式电炉节能原理与主电路升压特性研究
    3.1 并联谐振电炉能耗分布
    3.2 并联谐振电炉节能原理分析
        3.2.1 感应圈等效模型
        3.2.2 感应圈空载电流与负载电流
        3.2.3 中频电压与感应圈匝数的匹配
        3.2.4 具有升压功能的负载电路
    3.3 12脉整流串联升压电路
        3.3.1 12脉整流串联主电路
        3.3.2 主电路特性分析
    3.4 线路仿真
第四章 12脉整流串联升压并联谐振中频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4.1 整流触发电路
        4.1.1 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4.1.2 触发电路的设计
    4.2 并联逆变控制与扫频启动电路
        4.2.1 逆变控制电路
        4.2.2 并联谐振电源的启动问题
        4.2.3 扫频启动电路
    4.3 保护电路的设计
        4.3.1 限流及过流保护电路
        4.3.2 限压及过压保护电路
        4.3.3 欠水压保护电路
        4.3.4 相序保护电路
第五章 现场波形测试与能耗对比试验
    5.1 现场测试波形
    5.2 能耗试验对比
    5.3 各种整流方案的对比
    5.4 12脉整流并联谐振电源柜体及线路板
第六章 课题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业感应加热系统的发展现状
    1.2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过程
    1.3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1.3.1 感应加热的物理基础
        1.3.2 感应电流的分布以及透入深度
        1.3.3 感应加热的优点
        1.3.4 感应加热的基本实现方式
    1.4 感应加热技术现阶段研究热点
    1.5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内容分析和设计要求
    2.2 谐振逆变器结构的选择
        2.2.1 两种谐振逆变结构的比较
        2.2.2 电压型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分析
    2.3 功率调节方式的选择
        2.3.1 直流侧功率的调节
        2.3.2 逆变侧功率的调节
    2.4 加热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核心芯片的选择与简介
        3.1.1 核心芯片的选择
        3.1.2 核心芯片的简介
    3.2 控制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3.3 硬件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3.3.1 关键信号的采集与调理模块
        3.3.2 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
        3.3.3 保护模块
        3.3.4 人机交互模块
        3.3.5 数字信号输入/输出模块
        3.3.6 隔离驱动模块
        3.3.7 辅助开关电源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1.1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
        4.1.2 系统软件流程图
    4.2 软件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4.2.1 人机交互模块
        4.2.2 AD采样模块
        4.2.3 控制模块
        4.2.4 存储模块
        4.2.5 PWM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样机设计和调试
    5.1 样机设计
        5.1.1 主回路的设计方案
        5.1.2 直流侧设计
        5.1.3 逆变侧设计
    5.2 样机实验
        5.2.1 静态调试
        5.2.2 动态调试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四、160kW/30kHz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串联谐振式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 余可.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2]基于DSP的感应加热电源逆变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D]. 马良. 河北大学, 2014(10)
  • [3]高频并联谐振逆变电源的研究[D]. 王文杰. 郑州大学, 2014(02)
  • [4]重载条件下晶闸管感应加热中频电源启动方法研究[D]. 代洪海. 重庆大学, 2014(01)
  • [5]基于IGBT的并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D]. 马洪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6)
  • [6]一种新型超高频感应加热混合全桥逆变器[J]. 李时峰,吕默影,陈辉明. 电工技术学报, 2013(03)
  • [7]基于异或门锁相的电流源型感应加热电源[J]. 李时峰,吕默影,陈辉明. 电力电子技术, 2012(06)
  • [8]3500kW串联谐振式中频电炉系统的设计[D]. 鲁慧. 山东理工大学, 2011(08)
  • [9]低压进线并联谐振中频感应电炉系统及其节能的研究[D]. 袁礼剑. 山东理工大学, 2011(08)
  • [10]注塑机感应加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易立琼.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160kW/30kHz超声波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