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司琼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预防腹部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

格拉司琼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预防腹部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

一、格拉斯琼用于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预防全麻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先[1](2017)在《2016年广东省12家医院术后镇痛现状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上升,在过去20多年,人们对健康与疼痛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频繁,医务人员对疼痛的重视和认识也不断的提高。自1988年Ready LB等报道第一个医院急性疼痛服务中心(APS,Acute Pain Service)以来,相应的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以及多学科团队联合疼痛治疗(PMDT,Pain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Team)的不断应用,我们对术后的疼痛控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国际疼痛学会(IASP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从200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同时将疼痛定义调整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生理学等多系统的改变”。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一起,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随后得到了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和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VHA)采用,正式主张评估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并且制定了所有患者实施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标准。2000年,美国第106次国会把2000-2010年定为“疼痛控制与研究的十年”;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未缓解的疼痛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带来痛苦,不利于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可能影响机体的恢复过程,增加住院天数和费用,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多的重要因素。同时,疼痛刺激可使病人出现失眠、焦虑,甚至一种无助的感觉,这种心理因素无疑会延缓病人术后的康复进程。因此,疼痛是许多人手术后的主诉。目的调查中国广东省12家三甲医院及特邀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智能化系统管理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基层三甲医院)所有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情况、术后镇痛不全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探讨改善手术后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广东省“术后镇痛现状的多中心调查”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12家医院麻醉科参与(A组),并邀请采用智能化PCA管理系统的城市三甲医院一家(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B组)及基层三甲医院一家(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C组)。统一将调查时间定于2016年4月11日0:004月22日23:59:59期间进入手术室的所有手术患者。随访时间从2016年4月12日0:00开始,结束时间为4月24日23:59:59。记录并随访完成由12+2家医院协调后统一印制的术后镇痛调查表。结果1.12+2家三甲医院共收调查共回收4370份术后问卷,脱落率3.14%。其中男1854例,女2516例,年龄44.9±18.0。70岁以上高龄人占8.0%。ASA分级I、II、III-IV病例数分别为1297、2585、488例。2016年14家医院由麻醉科主管的术后镇痛约占总调查病例的32.6%(12家医院麻醉科负责镇痛比例为31.6%),其中麻醉科主管的术后镇痛超过50%的医院有2家(16.7%),低于25%的医院有6家(50.0%),26%50%有4家(33.3%);2家特邀医院麻醉科镇痛情况:智能化系统管理医院51.4%,基层三甲医院32.7%。PCIA镇痛的患者1028例(23.5%),PCEA镇痛的患者252例(5.8%),无镇痛的患者227例(5.2%)。依据镇痛泵类型不同,其中电子式镇痛泵占27.0%,机械式镇痛泵占63.2%,互联网智能化镇痛泵系统占9.8%。在麻醉科负责的镇痛患者中,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别为72.2%,17.7%。2.4370份随访调查表中,1167例(26.7%)患者存在手术前疼痛,有463例(39.7%)的患者在术前承受着中到重度疼痛(VAS评分≥4分)。1167例术前疼痛的患者中,术后第一天有15.0%的比例静息时存在镇痛不足,活动时超过40%存在中到重度疼痛。所有手术中有3138例(71.8%)的患者为全身麻醉,913例(20.9%)为椎管内麻醉(包括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148例(3.4%)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3.12家医院(A组)调查中,其中小手术2016例(50.4%)、中等手术1202例(30.0%)、大手术784例(19.6%)。不同手术时间对术后发生镇痛不全现象的影响明显,手术时间≤2小时的手术和手术时间>2小时相比,术后24小时静息和活动时发生镇痛不全的比例分别为8.8%、26.5%;24.3%、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和非微创手术相比,术后24小时静息和活动时镇痛不全比例分别为8.5%、27.0%;12.4%、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手术、中手术和小手术,术后24小时静息和活动时发生术后镇痛不全比例分别为17.1%、48.0%;12.2%、34.4%;7.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2家医院手术后患者发生中重度疼痛(VAS评分≥4分)的比例不尽相同,静息时术后第一天平均有10.6%(2.8%23.7%)存在中到重度疼痛,术后第二天平均为3.8%(3.2%8.6%);活动时术后第一天达33.6%(17.1%53.4%)存在中到重度疼痛、术后第二天平均为16.3%(3.3%34.4%)。5.12+2家医院术后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术后第一天恶心的发生率为16.0%,呕吐的发生率为10.4%。术后第一天、第二天仍有超过40.0%和23.5%的患者留置尿管。术后第一天、第二天满意度分别为66.5%、78.6%。手术后第一天晚上,超过45%的患者睡眠质量欠佳,第二天晚上仍有1/4的术后患者自诉睡眠不好,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疼痛和环境的影响。6.12家医院(A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B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C组)术后24小时静息时VAS评分≥4分别为10.9%,7.3%,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时VAS评分≥4分别为31.6%,45.4%,70.0%;白天VAS评分≥4分别为13.9%,8.3%,10.0%;晚上VAS评分≥4分别为23.1%,36.2%,36.7%以及最剧烈时VAS评分≥4分别为39.8%,52.3%,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二天VAS评分≥4分比例均明显降低。结论1.2016年中国广东省三甲医院麻醉科参与主管术后镇痛率为32.6%,麻醉医生参与的镇痛比2010年12家术后镇痛的调查结果下降了5.1%。2.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患者活动时中重度疼痛(VAS评分≥4)发生率分别为33.6%和16.3%,最剧烈时的发生率分别为41.4%和18.8%,与2010年12家医院调查结果相比,手术后患者发生中重度疼痛(VAS评分≥4分)的比例并未改善。3.2016年术后硬膜外镇痛比例有所下降,静脉镇痛比例上升;术后镇痛药物以阿片类药物为主,术后恶心、呕吐仍然是术后镇痛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4.推荐智能化镇痛泵系统用于术后镇痛,完善多模式和全程个体化联合镇痛模式,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康复。

刘琴[2](2015)在《系统的疼痛干预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系统的疼痛干预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夜间睡眠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与早期肝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肝癌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检索Cochrae、JBI、OVID、Pubmed等数据库的系统评价及JBI发行的循证护理最佳实践信息报告,经专家论证制定系统的疼痛干预联合早期营养支持的干预措施。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住院并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共2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巴塞罗那(BCLC)分期、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肝门阻断时间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采取系统的疼痛干预(术后48h内应用镇痛泵,泵内加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ml、枸橼酸芬太尼2ml、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10ml和0.9%生理盐水74mL,接中心静脉导管泵控48h;48h后根据疼痛评分,3分以下的患者给予非药物干预,如听轻音乐、取舒适体位、按摩穴位;4-6分给予口服止痛片,如氨酚羟考酮片,6分以上给予肌肉注射止痛剂,如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试验组术后24h拔除胃管并早期经口进食联合术后24h经中心静脉导管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静脉营养液配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胰岛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观察两组患者①术前、术后4h、12h、24h、48h的疼痛分数与术后第3天患者疼痛缓解度及缓解率;②夜间睡眠时间: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夜间睡眠时间,以小时计算。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④恶心呕吐、咽喉不适、腹胀的发生情况;⑤肝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4天肝功能的主要指标即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变化情况。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h、12h、24h、48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夜间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咽喉不适、腹胀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的主要指标即即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而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采用系统的疼痛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增加了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早期活动,促进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减少了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咽喉不适和腹胀的发生;早期静脉营养治疗联合早期进食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因此,系统的疼痛干预联合早期营养支持能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的康复。

吴毅,徐辉,郭明炎,韩智晓,纪风涛[3](2014)在《术中静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60例,ASA IⅡ级,年龄4778岁,体重4279 kg。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n=20):C组(盐水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和D2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小时按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患者术后2h、26 h、612 h、1224 h芬太尼的用量;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 h、6 h、12 h、24 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2h和术后26 h芬太尼用量D1组和D2组较C组减少(P<0.05),但D1组和D2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612和1224 h三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无差异(P>0.05)。术后2 h、26 hVAS评分D1组和D2组较C组减少(P<0.05),而D1组和D2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1224 h三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6 h内增强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但增大剂量效果并不增加而作用时间也不延长。

杨彦军[4](2011)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舒适化医疗逐步开展,人们普遍认识到“无痛是病人的权利,镇痛是医生的义务”,以往片面注重于通过手术解决生命急救或生命延长,而相对忽略疼痛恐惧的时代已经过去。疼痛在临床上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最大程度减轻术后患者痛苦,不仅是医务工作者一直不懈努力以求解决的一个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直备受手术患者及其家属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术后疼痛是疼痛的常见种类之一,见于几乎所有的手术后患者。开腹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疼痛剧烈,不仅给手术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痛苦,它还导致患者全身多个系统发生一系列改变,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因惧怕疼痛导致的制动,则增加了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恢复。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意义重大。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开腹术后镇痛的药物主要为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但其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地佐辛是国内新上市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同时对μ受体具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具有镇痛作用强、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副作用轻微等特点。目前,国内地佐辛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把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对比应用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通过比较两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地佐辛应用于开腹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选择6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年龄42-70岁,ASA I-II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注阿扎司琼lOmg,手术结束时接电子镇痛泵行PCIA。镇痛泵配方为,D组:地佐辛0.8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S组:舒芬太尼2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均设置: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术后3h、6h、12h、24h、48h 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成功完成手术。2.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48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镇静效果比较D组3h、6h、12h、24h的Ramsay评分显着低于S组(P<O.05)。4.不良反应比较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着低于S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1.地佐辛(0.8mg/kg)应用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2.地佐辛(0.8mg/kg)和舒芬太尼(2ug/kg)单独应用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后PCIA,地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夏至玉,李彬飞,刘小平[5](2010)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成年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S组)术毕前15min静注舒芬太尼10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斯琼3mg,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为舒芬太尼2.5g/kg+氟比洛芬酯200mg+格拉斯琼6mg;对照组(F组)术毕前15min静注芬太尼0.1mg+氟比洛芬酯50mg+格拉斯琼3mg,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25g/kg+氟比洛芬酯200mg+格拉斯琼6mg。记录各组术后第4、12、24、36、48h各时间点生命体征、镇痛、镇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12、24h时间点心律(HP)、平均动脉压(MPA)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术后镇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S组各时间点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第4、12h时间点镇静评分S组明显高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均可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但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确切、安全、不良反应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雷波[6](2010)在《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量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女性患者140例,年龄30-60岁,按照昂丹司琼剂量(0mg、0.5mg、1.0mg、2.0mg、4.0mg、8.0mg和16.0mg)随机分为7组,每组20例。异丙酚、芬太尼和阿曲库胺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七氟烷、芬太尼和阿曲库胺维持麻醉,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稳定,手术结束时按照分组剂量静脉给予昂丹司琼。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患者发生严重恶心呕吐要求治疗的时间;术后疼痛严重程度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8mg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其他各组,并且显着低于对照组(0mg组)(x2=7.88,P=0.005);对照组(0mg组)麻醉满意度评分显着低于8mg组(F=1.54,P=0.04);患者发生严重恶心呕吐的时间和次数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显示8mg组优于其他组,并且显着高于对照组(0mg组)(x2=7.93,P=0.004)。各组术后24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90)。结论:昂丹司琼8mg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最优。

张莉莉[7](2010)在《联合应用止吐药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ing,PONV)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率平均为20%一30%。在腹腔镜手术后PONV发生率为5372%。病人术后因恶心呕吐而推迟出院或重新收入院,不但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且也直接影响医院的手术质量。因此PONV的预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长久以来,麻醉医生都使用单纯止吐药物来处理术后恶心呕吐。有时效果不错,有时效果并不理想。1988年以后,联合应用止吐药物在麻醉领域得以使用。两种药物联合针对两种受体,止吐效果明显增强。各种组合经实验验证止吐效果均优于单一止吐药。更重要的是二者互相降低不良反应。而对于高恶心呕吐风险的病人,两种药物联合有时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止吐效果。在国外已经提出三药联合的想法。本实验旨在研究联合应用三种止吐药物对于高恶心呕吐风险患者在预防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对血清5-HT的影响。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均采用吸入全麻。Ⅰ组于缝皮前30分钟给予恩丹西酮0.08mg.kg-1,Ⅱ组于缝皮前30分钟给予恩丹西酮0.08mg.kg-1+地塞米松0.08mg.kg-1,Ⅲ组于缝皮前30分钟给予恩丹西酮0.08mg.kg-1+地塞米松0.08mg.kg-1+氟哌利多0.025mg.kg-1。三组病人麻醉及补液方法均相仿。结果显示: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Ⅰ,Ⅱ组。Ⅲ组T3血清5-HT浓度与Ⅰ,Ⅱ组比较P<0.05,有显着差别。同一组内比较,P>0.05说明各时间点的5-HT浓度与T0时无显着差别,给药后患者5-HT浓度下降,全麻腹腔镜手术应激导致恶心呕吐的可能性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药联合预防高呕吐风险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和两药联合组。三药联合减少了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机率,减轻患者术后痛苦。

马向东[8](2009)在《格拉斯琼和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10 mg;B组(格拉斯琼组)格拉斯琼3 mg;C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10 ml。分别于诱导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B 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都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地塞米松有价格优势。

苏瑛,冉菊红,马民玉[9](2009)在《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R组)和格拉斯琼组(G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R组或G组分别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后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PCIA 48h。R组或G组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采用VAS评价术后48h内患者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止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R组显着低于G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莫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郭怡[10](2009)在《小剂量纳洛酮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IA)泵中分别加入小剂量纳洛酮和昂丹司琼对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更有效防止恶心呕吐的芬太尼用于PCIA的配伍。方法选取60例于静脉复合全麻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年龄18-65岁,BMI18.5-24kg/m2,ASA分级为Ⅰ-Ⅱ级。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三组:N组(纳洛酮组):纳洛酮+芬太尼;O组(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芬太尼;C组(对照组):芬太尼。评估芬太尼的平均泵速,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2、6、12、24、48h内疼痛最明显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了该试验。三组芬太尼的平均泵速分别为(0.28±0.17)μg/(kg·h),(0.27±0.11)μg/(kg·h)和(0.28±0.09)μg(kg·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C组比较,总恶心呕吐发生率(20%vs 90%)及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5%vs60%)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N组与O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20%vs 60%)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前者低于后者(5%vs 3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67)。O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组(60%vs 90%;30%vs 6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各时间段疼痛的VAS在O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的VAS低于O组和C组,但仅在6h与C组(2.25±0.91 vs 3.00±1.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芬太尼PCIA可以显着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而昂丹司琼的作用不显着。同时,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芬太尼PCIA在术后6h的VAS显着低于对照组,而昂丹司琼对镇痛效果没有影响。与昂丹司琼比较,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芬太尼PCIA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而对芬太尼的平均泵速没有影响,即患者按压次数没有差别。另外,小剂量纳洛酮的应用在药物成本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格拉斯琼用于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预防全麻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格拉斯琼用于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预防全麻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广东省12家医院术后镇痛现状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调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系统的疼痛干预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3)术中静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镇痛方法
    1.4 记录观察指标
        1.4.1 记录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
        1.4.2 疼痛效果的评估
        1.4.3 观察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1.4.4 镇痛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镇痛芬太尼的用量
    2.2 镇痛效果的比较
    2.3 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3 讨论

(4)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术后疼痛与术后镇痛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量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实验器材与药品
        1.1 麻醉与监护设备
        1.2 麻醉药品
    2. 病例选择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患者分组
        3.2 术前准备
        3.3 麻醉方法
        3.4 手术方法
    4. 监测内容及观察指标
        4.1 监测内容
        4.2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联合应用止吐药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 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恶心呕吐的生理学研究
    2.2 呕吐过程分期
    2.3 5-HT3 受体与PONV
    2.4 5-HT 与静脉全麻药的关系
    2.5 恶心呕吐相关危险因素
    2.6 目前常用止吐药及其作用机理
    2.7 如何预防PONV
    2.8 预防PONV 用药的临床进展
    2.9 术后恶心呕吐的处理
第3章 临床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麻醉方法
    3.3 药品和试剂
    3.4 主要仪器
    3.5 标本采集与测定
    3.6 术后随访
    3.7 ELISA 放免法测T_0,T_1,T_2,T_3 各点的血清5-HT 浓度
    3.8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 果
第5章 讨 论
第6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0)小剂量纳洛酮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格拉斯琼用于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预防全麻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广东省12家医院术后镇痛现状的调查[D]. 李国先. 广州医科大学, 2017(02)
  • [2]系统的疼痛干预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D]. 刘琴.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3]术中静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J]. 吴毅,徐辉,郭明炎,韩智晓,纪风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6)
  • [4]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D]. 杨彦军. 郑州大学, 2011(04)
  • [5]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格拉斯琼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J]. 夏至玉,李彬飞,刘小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06)
  • [6]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量效观察[D]. 雷波.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2)
  • [7]联合应用止吐药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D]. 张莉莉. 吉林大学, 2010(09)
  • [8]格拉斯琼和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比较[J]. 马向东. 中国医师杂志, 2009(09)
  • [9]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J]. 苏瑛,冉菊红,马民玉. 四川医学, 2009(06)
  • [10]小剂量纳洛酮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D]. 郭怡. 山西医科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格拉司琼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预防腹部全麻手术后恶心呕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