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

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

一、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史海英,黄文杰[1](2021)在《新冠疫情前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对比分析》文中认为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探讨疫情对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带来的影响及变动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计算出城乡居民疫情前后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疫情的冲击下,城镇居民的总体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幅度要高于农村居民,从各类消费支出来看,城镇居民边际消费下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其他用品及服务、食品和居住,而农村居民除了食品烟酒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之外,其他七类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幅度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扩大内需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刘东皇,季小立,朱林[2](2021)在《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基于城乡分列宏观数据,在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全面估测中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变化基础上,对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城镇化进程都是影响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市场化程度和实际收入增长率对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具有显着的城乡差异性,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是影响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

马丽瑾[3](2021)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帆[4](2021)在《中国消费不平等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相比,我国最终消费率整体偏低,消费中仍存在需求不足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力量的崛起,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会降低,增长潜力会倾向于内需,其中内需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在如新冠疫情等不可控的冲击下,内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内需不足问题成为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扩大内需成为了经济工作重点,扩大内需强调的是消费层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不平等问题随之而来。相对收入来说从消费角度探讨经济不平等问题优势明显。消费既关乎经济又关乎民生,因此研究并解决我国消费不平等问题是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安定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消费不平等问题。首先基于CFPS微观数据对中国的消费不平等进行测度,然后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运用基尼不平等系数的分解方法对中国的消费不平等进行分析,系统揭示导致中国消费不平等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消费不平等的因素。之后基于反事实模拟分析方法,探索消费不平等的改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对相关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进行分析,为我国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借鉴。通过上述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中国消费不平等的测度来看,由于中美两国消费观念的差异,中国的最终消费率远低于美国,同时由于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略低于美国。从中美两国的消费基尼系数对比来看,我国总的消费基尼系数远高于美国,还处于上升趋势。在分项消费中,我国的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和医疗保险支出均高于美国,而且食品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在逐步增加,居住和医疗保险支出的基尼系数相对来说都比较稳定。从中美两国的基尼系数构成分解来看,两国都是食品支出对消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值最高,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最大。2、从中国消费不平等的分析来看,通过基于城乡和东中西部的基尼系数分解得出我国的城乡和东中西部的存在是造成我国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而且都是对食品支出不平等的影响最大。在消费不平等变化分析中,整体是消费集中效应使得基尼系数发生变化,而且其值呈下降趋势,此外结构性效应和综合效应整体也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消费的比重和集中率的变化对基尼系数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从消费不平等影响因素分析来看,收入和资产之间的差距是造成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3、从消费不平等的反事实模拟分析来看,基于反事实模拟方法,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投资乘数增大,得出消费不平等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后,会对国内生产总值有间接的正向拉动作用的结论。

郑标[5](2021)在《个人所得税调节城镇居民消费的路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由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更多地依赖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政府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提升消费,转变居民消费观念,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消费的扩容提质,既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收入是个人消费的前提,收入直接决定了个人消费水平的高低,此外,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存在递减的规律,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目前我国中低收入群体占据居民主体,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但增长空间大。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意愿大于高收入者,通过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人数,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总消费水平。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属于直接税种,税负难以转嫁,提高免征额、降低税率等会减少个人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累进税率的设置,税率结构的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改革通过调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贫富差距进而影响消费。我国城镇居民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群体,也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因此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问题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个人所得税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路径,探讨了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首先从理论方面分析了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消费的作用路径,得出可支配收入与贫富差距是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消费的中介变量,其次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将我国居民消费率与部分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率较OECD国家偏低,居民消费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接着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可支配收入、贫富差距是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消费的中介变量,并分地区分析了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东部地区消费刺激作用最为显着,经济发展程度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介绍了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新一轮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影响,并结合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消费的作用路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针对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在调节居民消费路径上存在的不足,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征管制度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邓豪[6](2021)在《互联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问题,消费结构升级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起重要作用,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发展迅速,从多方面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影响,为了进一步释放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潜力,研究互联网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对于未来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基础建设逐渐完善,网民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群体的男女比例趋于平衡,互联网在各个年龄段的群体中普遍被使用,但仍以青少年、低学历群体为主,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很大的升级空间,并且具有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和潜力。梳理长尾理论等互联网理论、恩格尔定律等消费结构理论,基于相关理论,进行互联网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模型分析,发现互联网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从而使消费结构升级,通过进一步研究互联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发现互联网能够拓宽居民收入渠道,使收入增加,此外,能够针对性地调整供给,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基于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面板回归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互联网能够促进城镇居民的各类消费,并且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互联网能够促使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第三,微观分析发现,虽然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各类消费的提高,但是并不能显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表明使用各类消费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存在不合理问题。可能由于数据和变量的选取不同,宏观分析发现,互联网能够促进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第四,互联网对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相比东部地区,更能促进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第五,在全国层面,未使用互联网的城镇居民如果使用互联网将使总消费、生存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高于已经使用互联网的城镇居民,而互联网会使前者的发展型消费增速减缓,同时,未使用互联网的城镇居民即便使用互联网,其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比重也会低于已经使用互联网的城镇居民。在地区层面,互联网只会使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发展型消费增速减缓,相比东部地区,互联网更有利于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提高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比重。第六,收入和文化程度能够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虽然保险能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却使总消费减少,保障体系仍需完善。为了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最后提出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网络参与率、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等政策建议。

钱佳丽,黄先军[7](2021)在《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内需、保增长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而其首要任务是提高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文章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设定消费的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利用2010—2018年安徽省居民消费和收入的相关数据,采用OLS估计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函数,以及城镇居民家庭各自按收入等级分组的消费函数,从而得出安徽省各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描述了安徽省近年来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下降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倾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如何提高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有关对策建议。

张洪铭,唐柳洁[8](2021)在《内需面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失去拉动空间了吗?——基于云南城乡状态空间模型的验证》文中研究表明拉动内需是国内大循环的核心要点,但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假说似乎为内需的拉动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此,利用云南省分城乡1985—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得出不同的看法。研究表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假说在云南城乡中并未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撑,内需的拉动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力空间。尽管云南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并非是几十年来始终存在的,其表现形式为先缩小后扩大。此外,"消费惯性"在城乡中均能得到体现,并且乡村要小于城镇。此结论意味着,应当进一步有效引导消费者需求,促进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趋同,同时培育良好的消费增长新热点。

张鹏[9](2021)在《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到总人口约13%,远超国际上公认的老龄化标准7%,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多变,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建立起来。退休是我国城镇居民迈入老年生活的标志性事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退休居民消费已然是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把握退休居民消费特征,激发退休居民消费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理性经济人将在一生之中平滑其消费,退休这一事件不会导致消费骤降。但是学界发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并将此称之为“退休消费之谜”。根据消费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等理论,本文着力研究退休是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严重影响,构建退休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基于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实证检验影响效应,从提振退休居民消费角度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探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总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构建退休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整体研究框架:文献梳理——基础分析——作用机理——实证检验——政策建议。其次,构建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机制框架。一方面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角度分析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就业与劳动力供给、收入与财富等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验证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目标和内容,阐述了全文的研究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消费理论、退休消费之谜研究以及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后文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撑。第三章是现状分析。详细阐述我国退休制度、居民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老年居民消费的发展演变与特征,探究基于时间分布的交互变化规律,刻画退休与消费的影响关系。第四章是理论分析。深入剖析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收入变动、消费供给、消费需求、财富积累等是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发生改变,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宏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带动收入与财富的变动,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继而推动消费产生变动。第五章是微观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2017年数据(CHFS),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引起轻微变动,总消费支出略微增加,食品、医疗、旅游等家庭日常消费以及健康消费显着增加,与工作相关的消费、家政服务、娱乐等消费显着下降,消费结构发生调整。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保障、房产、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居民家庭消费的变动。第六章是宏观实证检验。基于2005年至2018年的宏观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影响方面,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退休之后城镇居民消费率出现下降现象,退休对消费产生负向抑制作用;第二,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方面,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与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结果均显示,退休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与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支出降低;第三,收入对退休消费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退休导致收入变动,继而影响消费。第七章是政策建议。结合目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陈晨[10](202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测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20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我国存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及消费潜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已逐步从温饱等基础物质领域过渡到了具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明层面。因此,考察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潜力演变趋势尤为关键。据此,本文利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数据,总结众多学者在相关领域中的研究经验,结合多种方法、多重角度对我国城镇居民现阶段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潜力进行了测算。首先利用宏观经济数据描述性地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现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富足阶段,且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存在地域性差异;然后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计算城镇居民各类边际消费倾向,分析了城镇居民的绝对消费潜力,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发展型和享受型的绝对消费潜力逐年上升,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且在8类消费类别中,居住类的绝对消费潜力最高;接着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不同地区城镇居民间相对消费潜力的差异,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潜力存在区域差异,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仍需依靠政府和其他部门的收入分配来有效释放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最后利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探究收入阶层对消费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中高层及以上收入群体的收入可以提高整体消费潜力,提高中低及以下阶层、中高及以上阶层居民的收入可以有效释放食品类和医疗及保健类的消费潜力,提高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可以更好地释放居住类和家庭设备及服务类的消费潜力,提高中高阶层群体的收入能更有效地释放教育文化及娱乐类的消费潜力。

二、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疫情前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消费倾向
三、我国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1. 居民家庭消费倾向模型
    2. 数据来源
    3. 结果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2)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1.1 模型
    1.2 变量与数据说明
2 实证分析
    2.1 单位根检验
    2.2 回归分析
    2.3 结果分析
3 结论及建议

(4)中国消费不平等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基尼系数测度指标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的介绍
    2.1 基尼系数不平等测度指标介绍
    2.2 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介绍
        2.2.1 基尼系数消费构成分解方法介绍
        2.2.2 基尼系数人口组分解方法介绍
        2.2.3 基尼系数变化分解方法介绍
        2.2.4 基尼系数回归方程分解方法介绍
    2.3 小结
第3章 中国消费不平等的测度
    3.1 数据来源
    3.2 中美消费现状对比分析
        3.2.1 中美宏观消费状况对比分析
        3.2.2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对比分析
    3.3 中美消费基尼系数对比分析
        3.3.1 中美总消费基尼系数对比分析
        3.3.2 中美分项消费基尼系数对比分析
        3.3.3 中美消费基尼系数消费构成对比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中国消费不平等的分析
    4.1 消费不平等原因分析
        4.1.1 城乡分析
        4.1.2 东中西部分析
    4.2 消费不平等变化分析
    4.3 消费不平等影响因素分析
        4.3.1 构建回归方程
        4.3.2 回归方程分解
    4.4 小结
第5章 消费不平等改善的模拟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分析结果
        5.2.1 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5.2.2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相关政策分析及建议
    6.1 收入分配政策
    6.2 社会福利政策
        6.2.1 食品政策
        6.2.2 住房政策
        6.2.3 医疗政策
    6.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5)个人所得税调节城镇居民消费的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或有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路径
    第一节 可支配收入作为中介变量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贫富差距作为中介变量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
        一、城镇居民总体收入状况
        二、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收入状况
    第二节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分析
        一、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情况
        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三、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居民消费状况
        四、城镇居民消费率分析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调节城镇居民消费路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调节消费中介路径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选取
        二、模型选择与构建
        三、数据相关检验
        四、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第二节 异质性区域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论
第五章 新一轮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与传导路径上的不足
    第一节 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内容
    第二节 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
        一、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消费效应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居民消费传导路径上的不足
        一、可支配收入方面: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
        二、贫富差距方面:个人所得税率结构和征税模式不完善
        三、征管方面:税收征管体系机制不健全
第六章 优化个人所得税消费调节效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个人所得税消费调节效应的改革方向
    第二节 优化个人所得税消费调节效应的具体对策
        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个人所得税对策
        二、调节贫富差距的个人所得税对策
        三、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6)互联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1.2.2 价格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1.2.3 家庭成员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1.2.4 财政支出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1.2.5 不同研究主体的消费结构差异
        1.2.6 住房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1.2.7 互联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我国互联网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2.1.1 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发展现状
        2.1.2 我国互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2.1.3 我国网民规模及结构发展现状
    2.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2.2.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2.2.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2.3 小结
第3章 互联网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互联网与消费结构的相关理论
        3.1.1 互联网的相关理论
        3.1.2 消费结构的相关理论
    3.2 互联网对消费结构影响的模型分析
    3.3 互联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
    3.4 小结
第4章 互联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基于微观数据分析
        4.1.1 基于全国层面的分析
        4.1.2 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
    4.2 基于宏观数据的分析
        4.2.1 基于全国层面的分析
        4.2.2 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5.2.2 提高居民的网络参与率
        5.2.3 大力发展“互联网+”模式
        5.2.4 加强互联网环境的监管
        5.2.5 提高收入和文化水平,完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7)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城镇居民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计量模型
2 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实证分析
    2.1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
    2.2 实证分析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结论
    3.2 对策建议
        第一,打破传统观念,增加消费信心。
        第二,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第三,完善市场体制,提高社会保障。
        第四,发展消费信贷,挖掘消费潜力。
        第五,增加就业人数,促进消费水平。

(8)内需面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失去拉动空间了吗?——基于云南城乡状态空间模型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层面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指标
三、云南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变动特征——消费比率视角
    (一)云南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可支配收入
    (二)云南城乡消费比率
四、研究设计
    (一)理论依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假说
    (二)状态空间模型
    (三)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
    (四)变量检验
        1.单位根检验
        2.协整检验
五、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六、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9)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1.6.1 关键问题
        1.6.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1.1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2.1.2 跨期消费理论
        2.1.3 其他相关消费理论
        2.1.4 我国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2 退休消费之谜研究
        2.2.1 部分学者认为不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2 部分学者认为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3 对退休后消费下降现象的解释
    2.3 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的研究
        2.3.1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
        2.3.2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
        2.3.3 老年消费
    2.4 相关述评
第三章 退休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退休制度发展演变
        3.1.1 基于时间维度的退休制度
        3.1.2 基于逻辑维度的退休制度
        3.1.3 基于实践维度的退休制度
    3.2 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分析
        3.2.1 退休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2.2 退休制度的复杂性
        3.2.3 退休制度仍有待完善
    3.3 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3.1 居民宏观消费
        3.3.2 居民微观消费
    3.4 老年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4.1 我国人口老龄化
        3.4.2 我国的老年居民消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退休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变动机制分析
    4.1 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4.1.1 收入变动
        4.1.2 财富资产
        4.1.3 消费供给
        4.1.4 消费需求
        4.1.5 其他因素
    4.2 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的作用机理
        4.2.1 对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影响
        4.2.2 对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微观层面
    5.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5.1.1 模型推导
        5.1.2 实证策略
    5.2 数据与变量处理
        5.2.1 数据来源
        5.2.2 主要变量选择与处理
    5.3 实证分析与检验
        5.3.1 实证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4 影响机制分析
        5.4.1 收入保障
        5.4.2 房产财富
        5.4.3 消费需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宏观层面
    6.1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1.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1.2 数据来源
        6.1.3 计量模型
        6.1.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1.5 基准回归
        6.1.6 相关检验
    6.2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2.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2.2 数据来源
        6.2.3 计量模型
        6.2.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2.5 基准回归
        6.2.6 相关检验
    6.3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3.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3.2 数据来源
        6.3.3 计量模型
        6.3.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3.5 基准回归
        6.3.6 相关检验
    6.4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4.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4.2 数据来源
        6.4.3 计量模型
        6.4.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4.5 基准回归
        6.4.6 相关检验
    6.5 影响机制分析
        6.5.1 实证策略
        6.5.2 数据来源
        6.5.3 计量模型
        6.5.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5.5 计量分析结果及相关检验
    6.6 研究结论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消费潜力的界定与测度方法
    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标志与特征
        2.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标志
        2.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特征
    2.2 消费潜力的概念与分类
        2.2.1 消费潜力的概念
        2.2.2 消费潜力的分类
    2.3 消费潜力测度方法
        2.3.1 绝对消费潜力测度方法
        2.3.2 相对消费潜力测度方法
    2.4 数据来源
第3章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现状
    3.1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分析
    3.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分析
    3.3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现状结果分析
第4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测度分析
    4.1 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模型建立
    4.2 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测算
        4.2.1 按时序数据分析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
        4.2.2 按截面数据分析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
    4.3 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消费潜力测算结果分析
第5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相对消费潜力测度分析
    5.1 我国城镇居民区域差异相对消费潜力分析
        5.1.1 城镇居民消费的全局空间相关检验
        5.1.2 城镇居民区域差异对消费潜力的影响
        5.1.3 我国城镇居民区域差异相对消费潜力测算结果分析
    5.2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相对消费潜力分析
        5.2.1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总消费潜力的影响
        5.2.2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各类消费潜力的影响
        5.2.3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相对消费潜力测算结果分析
    5.3 中国城镇居民相对消费潜力测算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前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对比分析[J]. 史海英,黄文杰. 全国流通经济, 2021(28)
  • [2]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刘东皇,季小立,朱林. 统计与决策, 2021(14)
  • [3]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D]. 马丽瑾.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
  • [4]中国消费不平等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杨帆.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个人所得税调节城镇居民消费的路径分析[D]. 郑标.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6]互联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 邓豪.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7]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分析[J]. 钱佳丽,黄先军. 中国市场, 2021(14)
  • [8]内需面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失去拉动空间了吗?——基于云南城乡状态空间模型的验证[J]. 张洪铭,唐柳洁.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05)
  • [9]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D]. 张鹏.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测算研究[D]. 陈晨.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