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孕产妇应摄入足够的大豆低聚糖?(论文文献综述)
郭利[1](2018)在《《浜田医院简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妊娠和育儿自古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2015年,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在全国各地引起极大反响,有关二胎政策的报道比比皆是,选择生二胎的人也不在少数。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妊娠育儿不再仅仅局限于繁衍后代的目的,而是更加追求舒适生产的过程。此次翻译实践文本选自日本浜田医院发行的宣传孕育健康知识的刊物,其内容共分为五大部分,门诊篇、妊娠篇、生产篇、产后篇、育儿篇。本翻译实践报告节选了门诊篇和妊娠篇两大部分。对于宣传材料翻译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外宣翻译上,其实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学习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将国外的宣传材料翻译引进国内也是不容小觑的。本实践报告旨在通过翻译目的论的指导去解决将国外的宣传材料翻译为汉语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是翻译实践简介,简要介绍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过程。第三章是文本分析和指导理论,介绍了文本类型和文本特点,对指导此次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进行了简单阐述。第四章是案例分析,具体阐述了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专业术语的翻译、标题以及省略句的翻译四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的翻译分析。第五章是总结,回顾了翻译实践报告的内容,总结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翻译问题和不足,对以后的翻译总结经验和方法。
郭嘉[2](2015)在《降低麦麸中植酸盐含量的途径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麦食品是全谷物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与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引入麦麸,全麦食品也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植酸盐。植酸盐不仅影响了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利用,而且会严重抑制矿物质元素如钙、铁、锌等的吸收,是造成和加剧钙铁锌缺乏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发低植酸盐含量的麦麸,对提高麦麸矿物质生物利用率,充分实现其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增加消费者的喜爱程度和推广全麦食品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机械角度出发,探索碾磨、刷麸和超声辅助水洗对降低麦麸中植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齿辊碾磨结合超声辅助水洗(TU)可将富含植酸盐的麦麸糊粉层细胞内容物直接去除,植酸盐的降低率可达62.98%,而粗砂光辊碾磨、光辊碾磨和刷麸清理的效果不明显。通过对麦麸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组分分析,以及对碾磨和超声辅助水洗的原理分析,可知由于麦麸的外皮层和中间层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具有较好的韧性,因此齿辊磨粉机对二者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坚硬厚实的糊粉层细胞壁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并通过超声辅助水洗促使糊粉层内容物溶解在水里,达到与麦麸分离的目的。其次,在小麦发芽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合成并分泌一系列水解酶,其中包括内源植酸酶,可酶解小麦中的植酸盐。依据此现象,本研究从生物角度出发,通过诱发麦麸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促使糊粉层细胞合成并分泌内源植酸酶,从而酶解麦麸中的植酸盐。通过储藏时间、工艺条件(料液比、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和酶激活剂(金属离子、赤霉素和过氧化氢)优化,确定激活麦麸内源植酸酶的最佳条件是选取储藏时间1d的麦麸,在料液比1:1,温度55°C下孵育80 min,此时,麦麸的植酸盐可被降解70.09%,而添加酶激活剂反而抑制植酸盐的酶解。对糊粉层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发现在麦麸孵育后出现了细胞自溶现象,验证了此激活内源植酸酶法是通过诱发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促使其合成并分泌内源植酸酶,进而达到酶解植酸盐的目的。再次,本文从物理化学角度出发,采用蒸汽爆破法对麦麸植酸盐的水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蒸汽爆破过程中,麦麸粒径对麦麸植酸盐的降解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蒸汽压力和维压时间对其产生了显着的影响。考虑到节能降耗,优化出蒸汽爆破法水解麦麸植酸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1420目、蒸汽压力2.5 MPa、维压时间60 s,可使植酸盐水解率达到86.76%。然后根据植酸热稳定性以及蒸汽爆破对麦麸p H、多糖含量、无机磷含量、分子键、水解产物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确定蒸汽爆破降低麦麸植酸盐含量的机理是,高温高压使半纤维素自水解生成酸类物质;同时破坏糊粉层细胞结构、使植酸盐暴露出来,并通过打破P-O-C键使之在高温下酸水解生成不具有抗营养效应的低磷酸肌醇酯。此外,研究表明,蒸汽压力和维压时间显着影响了麦麸的颜色变化(ΔE),而这种变化和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通过美拉德及焦糖化反应生成深色物质,以及木质素形成红色发色团有关。为研究降低麦麸植酸盐含量对麦麸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从植酸盐降低率、钙铁锌生物利用率、氨基酸、膳食纤维、挥发性化合物等五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麸植酸盐降低效果依次为蒸汽爆破(SFE)处理、激活内源植酸酶(AEP)处理和齿辊碾磨结合超声辅助水洗(TU)处理。Caco-2细胞模型表明,麦麸钙铁锌生物利用率为SFE处理>AEP处理>未处理,且麦麸植酸盐含量和钙铁锌吸收、转运和生物利用率呈显着负相关。TU处理的麦麸水解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着降低,降低率分别为46.15%和58.20%;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略有下降(从4.47%下降到3.25%),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总膳食纤维(DF)含量相对上升(分别为从50.70%上升至70.91%和从55.17%上升至74.17%)。AEP处理的麦麸水解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二者的降低率分别为22.07%和50.26%;SDF含量(6.17%)略有上升,而IDF和DF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48.20%和54.36%);SFE处理所得的麦麸水解和游离氨基酸降低率分别为11.08%和97.22%,SDF含量增加至7.55%,而IDF和总D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32.72%和40.27%。TU和AEP处理对麦麸气味影响不明显,而SFE处理后,出现大量的挥发性化合物乙酸(相对含量为20.36%)和醛类(相对含量为35.79%)物质。最后,为进一步确定三种降低植酸盐含量方法对全麦粉的影响,对全麦粉储藏稳定性、面团的流变学性质、游离巯基含量及全麦馒头的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的进行了研究。TU、AEP和SFE处理的全麦粉在90 d储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含量,脂肪酸的增加量和还原糖的减少量均小于未处理的全麦粉。TU、AEP和SFE处理的全麦粉均可显着提高面团的吸水率、弱化度、拉伸阻力和拉伸比,而对面团的形成时间影响有限,但是对面团的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拉伸曲线面积和延伸度有不同程度的负作用。未处理、TU处理和AEP处理对面团游离巯基的影响有限,而SFE处理使游离巯基的含量增加了85%。添加麦麸会显着提高馒头的硬度、粘合性和咀嚼性,降低馒头的黏附性、回复性。未处理、TU处理和AEP处理的全麦馒头感官差异不明显,而SFE处理的全麦馒头感官较差。综上,对麦麸的降植酸盐处理,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全麦粉的储藏稳定性,而不能改善全麦粉的流变学特性和质构特性、降低游离巯基的含量或提高全麦馒头的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但总体上与未处理的麦麸相比差异不明显。
张莉[3](2012)在《健康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可能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国内学术界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这一方面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健康)研究健康人力资本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在明瑟收入函数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至2009年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选择了营养和吸烟变量作为劳动者的健康指标,从实证上分析了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分组人口模型结果显示,个体健康是决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因素,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合理的营养摄入的劳动者收入更高。进一步,本文通过城乡、性别对于人口模型进行细分,深入分析探讨健康对于不同人群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体健康(营养摄入更为合理者)对于农村人口收入的影响高于城市人口,对于男性的影响高于女性。健康的收入效应表现出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其中城乡差异更为突出,这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个途径,即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人口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因此,在实证结果的引导下,接下来本文对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和国家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提高但也存在很大问题,国家健康人力资本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不足够。基于此,本文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完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为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缩小不断扩大的成像收入差距提供政策参考。
于芳[4](2012)在《饮食处方用于肥胖孕妇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妊娠期肥胖是指妊娠期妇女体内脂肪组织过度蓄积的状态,可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应用饮食处方对妊娠期肥胖孕妇进行医学营养及行为治疗,修正不良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积极预防和改善其产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孕妇,200例妊娠期肥胖患者为病例、200名正常体重妊娠妇女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妊娠期肥胖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此外,选择早孕期肥胖孕妇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按照孕妇体重及能量需求,利用计算机营养配餐软件制作适当的饮食处方进行膳食管理,并进行必要的行为纠正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指导和营养宣教。探讨应用饮食处方对妊娠期肥胖孕妇进行医学营养及行为治疗,修正不良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及改善其产科并发症的临床优势,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综合分析表明:有7个影响因素与妊娠期肥胖的发生独立相关,按OR值的大小排列为:日摄入总能量情况、油脂类摄入情况、常于饭馆进餐或吃外卖、孕妇年龄、受教育程度、日进餐次数及是否坚持运动。其中,日摄入总能量多、油脂类摄入多、常于饭馆进餐或吃外卖及孕妇年龄大是妊娠期肥胖的危险因素,以日摄入总能量与妊娠期肥胖的关联最大;而孕妇受教育程度高、日进餐次数多、坚持运动是妊娠期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与妊娠期肥胖相关的不良妊娠结局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增高、肩难产、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头下降延缓、产程受阻、巨大胎儿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应用饮食处方对妊娠期肥胖孕妇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及行为治疗的孕妇与单纯行营养宣教的孕妇相比,谷薯及杂豆类食品摄入量较少,摄入绿叶蔬菜者较多,摄入畜禽肉类及禽蛋类食物减少,油脂摄入减少,脂肪供能比降低,日总能量摄入减少,孕足月体重及体质指数较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饮食处方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及行为治疗组的孕妇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单纯行营养宣教的孕妇低,而脂联素水平较高;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降低,阴道试产者较多,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者相对较少,临产后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者少,且新生儿体重偏低,巨大胎儿及低血糖者较少;且孕妇胎盘瘦素的阳性表达低而脂联素的阳性表达高。结论:应用饮食处方对妊娠期肥胖孕妇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及行为治疗可有效地纠正肥胖孕妇的不良膳食习惯和行为习惯,控制体重的不合理增长,控制胰岛素抵抗的病理性进展,防治肥胖所引发的妊娠期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王兴国[5](2012)在《细说豆腐》文中研究指明越是平常的东西,也许越有不平常的讲究,这一次,让我们来细说一下中国人天天入口的豆腐。豆腐有营养,主要成分是什么?作为一个营养师,经常被人问到:奶类是钙的重要来源,可我很少喝奶,甚至奶制品不耐受,应该吃什么食物才能补充类似的营养呢?我的回答是常吃豆腐、素鸡等大豆制品,就不用去
吕慧慧[6](2010)在《郑州地区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营养相关知识KAP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孕妇膳食营养现状,了解孕妇孕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相关行为(KAP)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孕期营养宣教及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以促使孕妇采取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保持和促进孕期健康。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调查点,于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围产保健门诊随机抽取进行产前检查的247名孕晚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测量,采集孕妇血样用于测定血液营养生化指标,并现场完成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所获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包括:频度描述、t检验、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孕妇营养KAP线性相关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着性水准α=0.05。结果1.孕妇膳食种类丰富多样,部分食物的摄入量较低。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相比,蔬菜以及鱼、虾海产品等摄入不足。农村孕妇更为严重,奶类和鱼、虾的摄取量明显低于城市,而粮谷类和薯类的摄入则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相比,接受调查的孕妇,能量和各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总体较低,只有维生素E和磷的摄入量达到了适宜摄入量的80%以上。81.80%的孕妇在孕期服用过营养素补充剂,补充叶酸的孕妇比例最高,其次为钙。城市孕妇服用叶酸和复合维生素者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孕妇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者则显着高于城市。3.体格检查发现,70%以上的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23.9%的偏瘦。城市和农村妇女孕前BMI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孕妇血清钙、铁元素含量偏低,农村孕妇明显低于城市孕妇(P<0.05)。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1%,其中无职业者贫血罹患率高,而食物消费水平高者贫血患病率低(P<0.05)。5.孕妇营养态度平均得分较高,而知识和行为得分较低。农村孕妇KAP得分明显低于城市孕妇(P<0.05)。6.孕妇营养KAP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其中居住在城市、食物消费水平高、孕妇及其配偶从事教师、医务和科技工作等因素有利于提高孕妇KAP得分(P<0.05)。KAP得分高和孕妇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等因素有利于增加孕妇奶的摄入量(P<0.05)。结论郑州地区孕妇膳食结构中食物种类多样,但各类食物摄取量不够充足,尤其农村孕妇奶类摄取过低。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孕妇所占比例较大,蛋白质和铁的摄入不足明显。孕妇营养知识普遍欠缺,但均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应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提高孕妇的营养知识,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促使其采取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保持和促进孕期健康。
李哲敏[7](2007)在《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合理引导食物生产、调整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的关键时期。在未来食物发展不容乐观、食物消费增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差异日益扩大等严峻形势下,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引导,使之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件关系到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政策及其事业成败的大事。基于此,本研究以食物消费理论、膳食平衡理论等为指导,开展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趋势外推法、指数平滑法等在经济学中运用,为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趋势预测寻求方法支撑。研究统计分析对回归方程的检验意义。依据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编制不同时期主要食物消费与营养素转换表。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模式:依据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占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比例变化,将不同国家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模式划分为三大类型,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总结合理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的构成,并对中国合理食物消费与营养模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一定的指标,将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比较不同阶段的特点。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比较分析: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食物消费量及其结构,以及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指标比较分析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是农村居民结构变化的先导,两者均偏离了合理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需要进一步地加以引导。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未来趋势预测:借助SPSS软件,利用不同计量经济模型,预测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未来发展,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就不同的合理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条件下,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到2010、2015、2020年时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仍与合理膳食营养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居民差距扩大,城镇居民有所改善。影响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食物供给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一个地区的食物种类、数量等供给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决定基本的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取向;居民收入、积累与消费比例、收入分配结构、食物零售价格等是引导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别的关键因素。实现城乡居民合理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依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国情出发,本文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朝合理膳食结构模式转变的八大政策建议。
张淼[8](2006)在《调肠理气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意义 气秘证是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主要证型,目前对CF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导师罗云坚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及结合古代中医文献及现代医学研究认为CFC气秘证的整个病理过程以气滞和/或脾虚为本,热结为标,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过程中创调畅理气法以顺气降逆,益气清肠,并以此法为原则在四磨饮基础上加减成方,研制调肠理气片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动物实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不同浓度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片比较对小鼠通便功能的影响;不同浓度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片比较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和结肠平滑肌肌张力影响及作用持续时间;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片比较临床疗效、对肛门直肠动力学影响,分析其可能机理。目前研究表明,肛门直肠动力异常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肛门直肠测压是近年来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较先进的方法。不少学者认为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可表现为肛门直肠压力、感觉及排便功能的异常,因此研究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片比较直肠压力、感觉、排便功能变化,有助于阐明CFC气秘证的实质及调肠理气法治疗CFC气秘证可能作用途径。 研究方法 本课题分文献研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三部分。文献研究主要从中西医两方面系统对CFC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动物实验:一、采用粪便色点法、炭末排出时间测定法、炭末小肠推进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片比较对便秘气秘证模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二、研究不同浓度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片比较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结肠平滑肌肌张力及持续时间影响。临床研究:一、主要为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以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对照治疗CFC,通过对CFC气秘证患者的症状、体征、病情程度、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等方面进行观察,评价调肠理气片的临床疗效。疗程包括2周基线期和4周治疗期,并比较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对直肠压力、感觉阈值及排便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 文献研究全面研究了CFC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找到了思路。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一)不同浓度调肠理气片与泽马可片比较对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1)炭末推进率实验:各用药组均较模型对照组炭末推进率增高,除调肠理气片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着外(P<0.01),其余各组炭末推进率均接近正常,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且调肠理气片中剂量组炭末推进率较调肠理气片低剂量组高(P<0.01),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测定:各用药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较模
李汉帆,朱建如,陈永德[9](2000)在《保健食品的发展及管理(二)》文中提出
二、为什么孕产妇应摄入足够的大豆低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什么孕产妇应摄入足够的大豆低聚糖?(论文提纲范文)
(1)《浜田医院简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1章 引言 |
1.1 翻译实践的意义 |
1.2 翻译实践的目的 |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
2.1 翻译实践内容 |
2.2 翻译实践流程 |
第3章 文本分析和指导理论 |
3.1 文本分析 |
3.1.1 文本类型 |
3.1.2 文本特点 |
3.2 指导理论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4.2 专业术语的翻译 |
4.3 标题的翻译 |
4.3.1 名词结句的标题 |
4.3.2 助词结句的标题 |
4.3.3 疑问句标题 |
4.3.4 感叹句标题 |
4.4 成分省略句的翻译 |
4.4.1 助词结句的省略句 |
4.4.2 副词结句的省略句 |
第5章 结语 |
5.1 报告内容总结 |
5.2 翻译实践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
附录2 专业词汇表 |
附录3 导师意见核准书 |
致谢 |
(2)降低麦麸中植酸盐含量的途径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全谷物 |
1.1.2 全麦粉 |
1.2 抗营养因子植酸盐的研究进展 |
1.2.1 植酸盐的抗营养作用 |
1.2.2 我国常见全麦食品中的植酸盐含量 |
1.2.3 我国居民植酸盐日摄入量 |
1.3 钙铁锌缺乏症 |
1.3.1 钙缺乏症 |
1.3.2 铁缺乏症 |
1.3.3 锌缺乏症 |
1.4 降低植酸盐含量的研究进展 |
1.4.1 机械法降低植酸盐含量 |
1.4.2 热处理降低植酸盐含量 |
1.4.3 浸泡法降低植酸盐含量 |
1.4.4 发芽降低植酸盐含量 |
1.4.5 发酵降低植酸盐含量 |
1.4.6 酶解法降低植酸盐含量 |
1.5 全麦粉的制备 |
1.6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立题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碾磨、刷麸及超声辅助水洗降低植酸盐含量的研究与优化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3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原料的筛选 |
2.3.2 不同处理方式对麦麸的影响 |
2.3.3 齿辊碾磨结合超声辅助水洗降低植酸盐含量的机理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激活内源植酸酶法降低植酸盐含量的工艺优化及机理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3.2.3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微波加热对麦麸内源植酸酶活性和植酸盐含量的影响 |
3.3.2 储藏时间对麦麸内源植酸酶活性和植酸盐含量的影响 |
3.3.3 工艺条件对麦麸内源植酸酶活性和植酸盐含量的影响 |
3.3.4 激活剂对麦麸植酸盐含量的影响 |
3.3.5 激活内源植酸酶法对麦麸植酸盐酶解产物的分析 |
3.3.6 激活内源植酸酶法对麦麸色泽的影响 |
3.3.7 激活内源植酸酶法的机理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蒸汽爆破降低麦麸植酸盐含量的工艺优化及机理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工艺参数对蒸汽爆破降低麦麸植酸盐含量的影响 |
4.3.2 蒸汽爆破降低麦麸植酸盐含量的机理研究 |
4.3.3 蒸汽爆破对麦麸色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三种降低植酸盐含量的方法对麦麸食用品质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5.2.2 主要仪器 |
5.2.3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对麦麸植酸盐降低率的影响 |
5.3.2 对麦麸矿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
5.3.3 对麦麸氨基酸的影响 |
5.3.4 对麦麸膳食纤维的影响 |
5.3.5 对麦麸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三种降低植酸盐含量的方法对全麦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材料与试剂 |
6.2.2 主要仪器设备 |
6.2.3 试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对全麦粉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
6.3.2 对全麦粉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
6.3.3 对全麦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 |
6.3.4 对全麦馒头感官评价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健康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创新点 |
1.3 健康人力资本的文献综述 |
1.3.1 健康人力资本的起源和发展 |
1.3.2 健康与个人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1.3.3 健康的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 |
1.3.4 健康人力资本收益的测算 |
1.3.5 对国内现有研究的总结 |
第2章 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者收入的作用机制 |
2.1 劳动者健康人力资本存量影响个体在劳动市场的表现 |
2.2 劳动者健康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劳动者教育投资回报率 |
第3章 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现状 |
3.1 我国居民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 我国居民营养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我国健康人力资本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 |
4.1 数据说明及相关变量解释 |
4.1.1 数据来源 |
4.1.2 CHNS 数据库的分析与筛选 |
4.1.3 变量描述 |
4.2 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模型 |
4.2.1 研究的理论框架 |
4.2.2 模型构建 |
4.3 实证研究 |
4.3.1 简单 OLS 模型的分析结果 |
4.3.2 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
第5章 提高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政策建议 |
5.1 政府加强宏观指导,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 |
5.2 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居民家庭和个人健康饮食观念 |
5.3 利用法律等手段降低国民吸烟率 |
5.4 加强健康素养的研究,建立国民健康状况合理化评价指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饮食处方用于肥胖孕妇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妊娠期肥胖的多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1.2 样本含量估计 |
1.1.3 调查内容及资料收集方法 |
1.2 结果 |
1.2.1 资料基本特征描述 |
1.2.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3 讨论 |
1.3.1 关于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 |
1.3.2 妊娠期肥胖的判定方法 |
1.3.3 妊娠期肥胖的单因素调查分析 |
1.3.4 妊娠期肥胖的多因素调查分析 |
1.4 小结 |
二、妊娠期肥胖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2 资料收集方法 |
2.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2 结果 |
2.2.1 资料基本特征描述 |
2.2.2 孕妇一般情况与妊娠期肥胖的关系 |
2.2.3 妊娠期肥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 |
2.2.4 妊娠期肥胖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
2.2.5 妊娠期肥胖与产时并发症的关系 |
2.2.6 妊娠期肥胖与产程的关系 |
2.2.7 妊娠期肥胖与新生儿情况之间的关系 |
2.3 讨论 |
2.3.1 肥胖孕妇妊娠期代谢特点 |
2.3.2 妊娠期肥胖孕妇相关妊娠期并发症的分析 |
2.3.3 妊娠期肥胖对分娩的影响 |
2.3.4 孕妇妊娠期肥胖对新生儿的影响 |
2.4 小结 |
三、饮食处方用于肥胖孕妇的营养及行为治疗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1.2 调查内容及资料收集方法 |
3.1.3 统计分析方法 |
3.2 结果 |
3.2.1 妊娠期肥胖医学营养治疗组与对照组孕早期一般情况比较 |
3.2.2 妊娠期肥胖孕妇早孕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3.2.3 日常体力活动的比较 |
3.2.4 饮食习惯纠正情况的比较 |
3.2.5 膳食结构的改善情况的比较 |
3.2.6 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2.7 新生儿出生情况的比较 |
3.2.8 孕足月孕妇体质、生化指标之比较 |
3.2.9 妊娠期肥胖孕妇孕足月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3.2.10 胎盘瘦素及脂联素表达特征之比较 |
3.3 讨论 |
3.3.1 妊娠期肥胖孕妇的营养配餐原则 |
3.3.2 应用饮食处方对妊娠期肥胖孕妇施行营养及行为修正 |
3.3.3 应用饮食处方进行医学营养及行为治疗的饮食行为纠正效果 |
3.3.4 医学营养及行为治疗对脂肪因子的影响 |
3.3.5 应用饮食处方进行医学营养及行为治疗改善分娩结局的意义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超重及肥胖孕妇的医学营养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6)郑州地区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营养相关知识KA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1 引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孕妇的一般情况 |
3.2 膳食调查结果 |
3.3 孕妇体格测量结果 |
3.4 实验室检测结果 |
3.5 孕妇营养KAP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3.6 奶类摄入影响因素分析 |
3.7 孕妇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
3.8 孕妇饮食相关行为及生活方式情况 |
4 讨论 |
4.1 孕妇的膳食结构 |
4.2 孕妇体格测量结果评价 |
4.3 孕妇血营养生化指标测量结果评价 |
4.4 孕妇对营养补充剂认知和使用情况 |
4.5 孕妇营养KAP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
4.6 孕妇饮食相关行为及生活方式情况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立题背景 |
1.1.1 食物供给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中国加强食物消费与营养研究,未雨绸缪 |
1.1.2 食物消费增长的不可逆性,要求研究如何在有限资源环境下确保居民的营养健康 |
1.1.3 地域辽阔、区域差别显着的国情,要求加强食物消费与营养的比较研究 |
1.1.4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求加强区域,特别是城乡居民膳食营养差异的研究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目的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基本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1.5.1 研究的特色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理论基础 |
2.1.1 相关名词的内涵 |
2.1.2 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理论支持 |
2.1.3 合理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评价 |
2.1.4 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预测方法选择及结果评价 |
2.2 主要食物消费数据的调整 |
2.2.1 居民食物消费数据调整的必要性 |
2.2.2 消费数据的调整依据 |
2.3 食物消费与营养素的转换 |
2.3.1 主要食物消费与营养素转换表制作的必要性 |
2.3.2 主要食物消费与营养素转换表的编制 |
2.3.3 全国城乡居民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
第三章 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模式 |
3.1 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结构模式 |
3.1.1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营养过剩型”膳食营养结构 |
3.1.2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营养不足型”膳食营养结构 |
3.1.3 动植物并重的“均衡型”膳食营养结构 |
3.2 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的变化特点 |
3.2.1 不同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的变化立足于本国国情 |
3.2.2 各种模式中营养素供给量变化与人均GDP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
3.2.3 同一模式中营养素收入弹性变化基本一致,不同模式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
3.2.4 膳食营养结构模式发展均朝合理模式方向发展 |
3.3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历程及模式变化特点 |
3.3.1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 |
3.3.2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 |
第四章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比较分析 |
4.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分析 |
4.1.1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伴随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而进一步拉大 |
4.1.2 消费差异随消费水平的提高呈扩大趋势 |
4.1.3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差异变化平缓,近年有扩大现象 |
4.1.4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动差异逐渐拉大 |
4.1.5 结论 |
4.2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变化比较分析 |
4.2.1 口粮 |
4.2.2 蔬菜和水果 |
4.2.3 动物性食品 |
4.2.4 食用油 |
4.2.5 食糖 |
4.2.6 酒类 |
4.2.7 小结 |
4.3 城乡居民膳食营养变化比较分析 |
4.3.1 热量 |
4.3.2 蛋白质 |
4.3.3 脂肪 |
4.3.4 膳食纤维 |
4.3.5 维生素 |
4.3.6 矿物质 |
4.3.7 小结 |
4.4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
第五章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趋势预测 |
5.1 城乡居民植物性食物家庭人均消费量预测 |
5.1.1 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预测(原粮) |
5.1.2 城乡居民豆类及其制品消费预测 |
5.1.3 城乡居民蔬菜消费预测 |
5.1.4 城乡居民水果消费预测 |
5.1.5 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预测 |
5.1.6 城乡居民食糖消费预测 |
5.1.7 城乡居民酒类消费预测 |
5.2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家庭人均消费量预测 |
5.2.1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预测 |
5.2.2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预测 |
5.2.3 城乡居民猪肉消费预测 |
5.2.4 城乡居民禽蛋类消费预测 |
5.2.5 城乡居民禽类消费预测 |
5.2.6 城乡居民蛋及蛋制品消费预测 |
5.2.7 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预测 |
5.2.8 城乡居民奶及其制品消费预测 |
5.3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趋势判断 |
第六章 影响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因素 |
6.1 食物供给水平 |
6.1.1 区域食物生产 |
6.1.2 国际食物贸易 |
6.1.3 食品加工水平 |
6.1.4 物流体系的完善程度 |
6.2 经济发展水平 |
6.2.1 居民收入水平 |
6.2.2 居民收入差异 |
6.2.3 收入来源结构 |
6.2.4 物价因素 |
6.3 社会发展水平 |
6.3.1 城镇化水平 |
6.3.2 食物市场化程度 |
6.3.3 人口发展水平 |
6.3.4 消费文化氛围 |
第七章 实现城乡居民合理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 |
7.1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
7.1.1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
7.1.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的支出预期 |
7.1.3 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
7.1.4 加强个人理财,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
7.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以营养健康为主要目标的结构调整模式 |
7.2.1 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确保国家口粮安全,不放松饲料与其它用粮安全 |
7.2.2 调整大豆品种结构,加快大豆产业的发展 |
7.2.3 调整畜牧业结构,适当控制畜产品产量过快增长 |
7.2.4 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增加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
7.2.5 调整蔬果产业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种类及种植规模 |
7.3 以食物资源效用最大化为出发点,建立合理食物消费行为 |
7.3.1 对餐饮企业强制推行“分餐制”及标准化餐饮 |
7.3.2 对在外就餐者或餐饮企业征收高消费税 |
7.3.3 制定《食物废弃物再利用法》或《反浪费法》规范就餐行为 |
7.3.4 制定相关规定约束公款就餐行为 |
7.4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高效食物营养管理体系 |
7.4.1 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体系 |
7.4.2 加强科学引导,设立各级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
7.4.3 培养专业队伍,建立健全营养监测体系 |
7.5 制定法规政策,加强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宏观调控 |
7.5.1 加强食物与营养法制建设,早日制订《中国营养改善法》 |
7.5.2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2010-202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
7.5.3 制定或深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解决突出营养问题 |
7.6 发展食品加工业,促进食物多元化以及城乡食物交流 |
7.6.1 促进加工食品多样化、优质化 |
7.6.2 减少烟和白酒的生产,发展葡萄酒 |
7.6.3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
7.6.4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生产 |
7.7 制定区域食物发展战略,推进区域性食物资源共享 |
7.7.1 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区域食物发展战略 |
7.7.2 建立完善的食物流通体制,促进食物区域交流 |
7.7.3 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活跃食物市场 |
7.8 加大宣教力度,合理引导食物消费行为 |
7.8.1 加强营养宣传,强化全民营养意识 |
7.8.2 开设膳食营养教育课程,树立合理食物消费新观念 |
7.8.3 开展专题活动,促进节约型食物消费理念形成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讨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调肠理气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便秘的研究概况 |
第二节 便秘的分类及病因病机 |
第三节 便秘的诊断 |
第四节 便秘的治疗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调肠理气片对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实验二 调肠理气片对豚鼠离体豚鼠离体肠道平滑肌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实验一 临床疗效观察 |
1. 临床实验方案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疗效评估 |
实验二 调肠理气片对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所略语表 |
附录 |
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保健食品的发展及管理(二)(论文提纲范文)
5 日本、美国、台湾地区保健 (功能) 食品的发展现状及管理情况 |
5.1 日本保健 (功能) 食品 |
5.2 美国保健 (功能) 食品 |
5.3 台湾地区保健 (功能) 食品 |
四、为什么孕产妇应摄入足够的大豆低聚糖?(论文参考文献)
- [1]《浜田医院简章》翻译实践报告[D]. 郭利.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10)
- [2]降低麦麸中植酸盐含量的途径及机理研究[D]. 郭嘉. 江南大学, 2015(11)
- [3]健康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研究[D]. 张莉. 湖南大学, 2012(05)
- [4]饮食处方用于肥胖孕妇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D]. 于芳.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1)
- [5]细说豆腐[J]. 王兴国. 天下美食, 2012(03)
- [6]郑州地区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营养相关知识KAP分析[D]. 吕慧慧. 郑州大学, 2010(06)
- [7]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D]. 李哲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8]调肠理气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张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9]保健食品的发展及管理(二)[J]. 李汉帆,朱建如,陈永德.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