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辅助微创手术在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炳湖,杨魁元,荆国杰[1](2001)在《CT辅助微创手术在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行CT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 40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应用CT辅助微创手术置管引流血肿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在 40例患者中 ,治疗良好 2 8例 ( 70 % ) ;死亡 6例( 15 % ) ;重残 6例 ( 15 % ) .全组出院患者平均随诊 1年 ,癫痫 6例 ,并发脑积水、语言发育迟缓、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6例 .结论 尽早施行微创手术置管引流治疗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 ,加强综合治疗 ,可显着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改善预后
朱晟,易利纯,苏国兵[2](2010)在《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
刘永英[3](2020)在《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收集及分析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相关临床特征,以更好地对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进行防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2011年至2019年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共133例。制定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调查表,记录患儿的性别、地域、发病时月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发病至确诊时间、喂养方式、母亲饮食情况、母亲产次、出生时胎龄、围产期情况、血液检测相关指标、颅内出血部位、有无并发症(脑梗塞、脑积水)情况、致病因素、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等。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占54.14%;喂养方式主要是纯母乳喂养,占56.39%;首发症状以呕吐、发热为主,分别占24.81%、21.05%;主要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占46.62%;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为多,分别占51.88%、51.13%。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梗塞的占26.32%,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梗塞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梗塞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存在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正相关,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负相关;再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积水的占24.06%,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积水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多以呕吐、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以纯母乳喂养为主,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2.婴儿期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为多,继发脑梗塞及继发脑积水与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无关,而与颅内出血部位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易继发脑梗塞,脑室内出血易继发脑积水。
郭秋鹏[4](2019)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和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早产儿气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进行对比,探讨两种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该疾病治疗上的优劣。方法:回顾性研究九江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早产儿气胸患儿,其中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22例为实验组,进行传统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3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2天肺复张率、拔管时间、呼吸机撤机天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情况。结果:1.在一般资料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实验组2天肺复张率为63.64%、平均拔管时间为5.18±1.74天、平均撤机时间为4.55±1.18天,对照组2天肺复张率为70.59%、平均拔管时间为5.35±1.81天、平均撤机时间为4.79±1.41天。两组在2天肺复张率、拔管时间、呼吸机撤机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后并发症比较方面,实验组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22例,对照组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34例;两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30.36%),其中实验组发生5例(22.73%),而对照组发生12例(35.29%)。在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8±2.52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6±3.83天。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血气分析比较方面,实验组术前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33.82±7.52mmHg和56.18±8.52mmHg,术后3小时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65.09±9.86mmHg和39.9±4.86mmHg。而对照组术前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34.88±8.77mmHg和55.18±9.72mmHg,术后3小时PaO2和PaCO2均值分别为65.88±8.83mmHg和39.4±4.37mmHg。两组PaO2和PaCO2术前及术后3小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炎性介质比较方面,实验组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的PCT、CRP、IL-6水平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中PCT、CRP、IL-6水平在术后第一天均有一定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二天开始有所下降,但相较于术前水平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甚至略有降低,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临床疗效相同,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可以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地解决早产儿气胸的治疗问题,具有临床应用优势。2.实验组术后炎性反应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对机体内环镜的稳定优于对照组,故实验组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有利于患儿身体机能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二、CT辅助微创手术在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辅助微创手术在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CT辅助微创手术在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手术方法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
3.3 手术方式、缺点与注意事项 |
3.4 术后处理 |
(2)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颅内出血的概况 |
1.2 颅内出血的分型 |
1.3 颅内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
1.4 颅内出血的病因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性别构成 |
3.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发病时的月龄分布 |
3.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喂养方式 |
3.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
3.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
3.6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
3.7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的情况分析 |
3.8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的情况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男女构成比 |
4.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
4.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
4.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 |
4.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不足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4)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观察指标 |
1.3 手术方法 |
1.3.1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
1.3.2 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
1.3.3 拔管指征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2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疗效 |
2.3 临床效果 |
2.4 血气分析 |
2.5 炎性介质的变化 |
2.6 典型病例 |
第3章 讨论 |
3.1 临床疗效 |
3.1.1 两天肺复张率 |
3.1.2 拔管时间和呼吸机撤机时间 |
3.2 临床效果 |
3.2.1 术后并发症 |
3.2.2 住院时间 |
3.3 血气分析 |
3.4 炎性介质 |
3.5 中心静脉导管的缺点 |
第4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CT辅助微创手术在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CT辅助微创手术在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J]. 杨炳湖,杨魁元,荆国杰.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06)
- [2]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J]. 朱晟,易利纯,苏国兵.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08)
- [3]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永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早产儿气胸中的应用[D]. 郭秋鹏. 南昌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