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思维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正[1](2021)在《学习情境链创设视域下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维具有情境性,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需借助于特定情境方能实现。然而,当前中小学计算思维教学中普遍存在情境创设浅表化明显、连贯性较弱和延展性不够等不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创设情境要素多元且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链能有效避免学生在思维发展中的"跳跃感"和"断层"现象,有利于形成可促进其计算思维持续渐进发展的学习情境闭环。基于学习情境链创设视角所构建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通过对递进式问题情境、支架式探究情境、互助式合作情境、平等化交流情境及延展性应用情境的创设,形成了计算思维"唤醒—激活—强化—升华"的培养闭环,有助于促进计算思维的螺旋式发展。该模式在以"递归算法——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为主题开展的Scratch编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表明,其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学生问题界定、特征抽象、算法设计、评估迭代和迁移应用等计算思维核心能力的培养。
蔡彩珍[2](2021)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文毓[3](2021)在《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以山西省太原市T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田颖[4](2021)在《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将情境教学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之一,地理情境教学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自然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广泛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如何在自然地理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明确了核心概念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自然地理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流程、评价标准与方法,以及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策略。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锋面天气进行情境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评价。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良性结构的情境向复杂的不良结构的情境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并能有效地突破自然地理教学难点,提高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调查发现:情境教学的应用已较普遍,但部分教师对其认知程度还是较为薄弱,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缺乏创新,情境教学还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缺乏等问题。(3)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流程可包括“分析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情境类型-选取情境素材-实施情境教学”,提出了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与试题情境法和开放情境测试法的评价方法。(4)提出了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策略,包括:针对不同自然地理知识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利用具象化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把握自然地理逻辑,情境变式应用;情境串联“碎片化”知识;构建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体系。十分注重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段丽[5](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BL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且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PBL模式,强调设置有意义的问题,并将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而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恰好与PBL模式相吻合。该栏目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素材,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整体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分析和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分析总结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模块“问题探讨”栏目的内容构成、类型、特点以及教学价值。其次,采用教师问卷和学生访谈的方式对“问题探讨”栏目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虽对该栏目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师生对该栏目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够;教师对该栏目的重视程度、应用、设计意图的认识有待改善;学生对该栏目作用的认识有待完善;教师对PBL模式的认识及应用有待改进。再次,根据PBL模式、《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问题探讨”栏目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不仅提出了贯彻PBL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探究活动、重视学科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和巧用直观教具的教学策略,还制定了案例设计的一般流程:选定教学栏目,进行教学分析;制定教学方案,设定合作小组;设计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实施;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实施,并开发了典型教学案例。最后,进行教学实验,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开展“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而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方式教学。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班在课堂表现、师生互动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班。运用SPSS21.0软件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核心素养总体水平(Sig.=0.041<0.05)、生命观念(Sig.=0.018<0.05)、科学思维(Sig.=0.025<0.05)和科学探究(Sig.=0.027<0.05)方面差异显着,实验班优于对照班;这两个班在社会责任(Sig.=0.109>0.05)方面差异不显着,但实验班整体上要优于对照班。由此一来,初步验证了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由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2)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3)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
王琳琳[6](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实践研究 ——以石河子某高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培养出一种能够在未知情境中调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心理资源从容应对并解决未知问题的核心素养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目标。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在2016年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自此,中国教育正式迈入核心素养的时代。2018年1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20年进行修订,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一线生物教师的职责。问题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开展了探索生物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首先,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对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问题情境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接着,笔者在石河子某高中进行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所中学的全体生物教师和高二年级理科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教学现状、基本学情和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但学生整体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并不高,特别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普遍较低;教师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教学落实程度上还有待提高;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关指导和相关教学案例的参考。然后,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高二年级1、3、5三个班级作为教学实践对象,根据实际教学进度选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作为教学内容,进而立足学情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境素材,生成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学案例并开展教学实践。最终,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以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立足于学情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境素材创设课堂情境,设置核心问题,将它们融于课堂最终生成问题情境。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较高,90%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相关问题获取知识与能力,锻炼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培养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当面临一些需要经过分析推理的题目时,80%的学生开始尝试通过思考写出答案,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回避。由此可见,生物课堂问题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肖楠[7](2021)在《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计算思维被列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以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不仅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还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师核心教学目标之一,计算思维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同时,新课标重视问题情境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但目前关于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较少,关于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本文以“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为题展开研究,旨在为丰富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首先,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计算思维和问题情境的研究现状,并界定了计算思维与问题情境的相关概念。其次,本研究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现阶段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现状展开了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了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创设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时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据进行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设计。最后,对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实施教学实验,并借助计算思维前后测量表、学生成绩以及学生态度问卷验证本研究设计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发现了目前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并验证了其可以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尽管本研究仍需在研究实验内容、研究实施时间以及研究对象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实现研究的延续性和可靠性,但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方法技能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思维水平。同时,本研究还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完善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实践理论,为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加入新鲜活力。
韩棣[8](2021)在《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文中指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正处于国际教育改革的交汇时期,世界各国纷纷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是随着课程改革落实到地理学科教学中而展开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规定了学生在学习完地理课程之后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正式确定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综合思维是基于地理学综合性特点提出的,体现了地理学习所具备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点,《新课标》将“重视问题式教学”作为实施建议提出,体现出对问题式教学方式的重视,因此把问题式教学和培养综合思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在整理和分析问题式教学与综合思维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综合思维与地理学科问题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综合思维的培养与问题式教学之间的联系,确定了地理学科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程序,奠定了理论层面的基础。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了解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式教学综合思维培养的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创设的地理情境问题性不突出,缺乏思考性;问题设计不开放,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探究过程不严谨,缺乏正确指导;总结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及能力的提升以及迁移应用实施程度低,检测性不够。根据已有研究和自身经验,针对问题式教学的各实施环节提出以下改良建议:突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关注地理过程;问题设计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情境的问题性;多途径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在总结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构建思维脉络,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评价;在迁移应用环节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水平。明确培养综合思维的目标,充分发挥问题式教学对综合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全面、系统、动态的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以《土壤》这一节课为例,结合前文提出的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对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具体指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基于问题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高丽梅[9](2021)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物学论证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备综合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科学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生物教育者关注的重点。论证式教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与科学家们的发现问题、提出主张,经质疑、辩驳,修改完善主张的过程,是培养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如何运用论证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济宁市为例调查了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结合已有文献及教学经验,提出了在高中生物学中运用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希望能为一线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国内外有关于科学思维与论证式教学的研究现状,界定了论证式教学、科学思维等相关概念。其次,采用调查法对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师应用论证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的情况及学生科学思维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论研究并不够深入,体现在对科学思维的内涵了解程度不足,对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法了解不够全面;教师虽然普遍认同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但是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却难以落实到行动;多数教师虽然都知道论证式教学,并了解其在促进学科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论证式教学各要素如说出证据、质疑辩驳等在课堂之中的运用体现不足,因此,教师了解论证式教学的程度及在教学中应用论证式教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调查还发现,高中生科学思维水平整体较好,但其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普遍处于中等或者中等以下的水平,处于优秀水平的学生较少,需要进一步培养。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第一、确定授课内容、准备论证资料第二、教师展示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讨问题第三、基于已有知识、资料,提出主张第四、寻找证据、建构理由,科学解释支持主张第五、开放式质疑和辩驳,修改/完善主张等5个基本环节;并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交流、重视数据资料分析、以质疑与辩驳为突破点、巧妙贯穿TAP论证模型各要素等教学策略。为检验所提出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设计了四个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于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高,科学思维能力的各个方面均有所提升,面对问题不仅能够积极独立的探究与思考,而且思维的逻辑性也大大提升,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刻的理解科学本质,说明笔者所提出的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策略是有效的。研究表明论证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加强对论证式教学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之中。
孟翀[10](2021)在《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参与者,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围绕为什么培养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等课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一直贯穿教育教学变革的始终。教师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决策者、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关注教师发展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学科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融入到教师教育当中,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已经由早期的配合者、支持者角色转变为教师教育的参与者,并逐步走进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的内核,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变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技术视角下的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整合技术视角下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特别是整合技术视角下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构建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来探索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的有效策略与发展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为了预先掌握与呈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现状,为后续质化的个案研究以及实证验证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研究根据相关理论,确定了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发展的实践、认知、情感、元认知、批判以及道德等六个方面的维度,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法收集样本原始数据,采用SPSS 22.0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反映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整体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在性别属性、年龄、学历背景、教龄、工作职称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为后续质化的个案研究以及实证验证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第二,因为具体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不稳定性,本研究离不开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教学中具体的教学决策。因此,研究根据样本的水平将总样本分为低等水平组、中等水平组以及高等水平组,在分组基础上选择了教师M、N以及O三个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非参与式课堂教学观察法、生活史分析相融合的研究方法收集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及选择性编码三阶段理论,凝练与归纳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核心类属与次级类属,确定了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和过程影响因素,并深度描绘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相关因素的本质内涵,以及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定性结构关系。为后续量化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本研究在前期理论框架建构与个案研究相关结论基础上,建构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理论假设,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测量,同样选择个案的样本总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CB-SEM)相结合的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和过程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结构关系。最后,本研究综合考量个案研究的质化结论与问卷调查法的量化研究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结构关系与量化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结论,从教师教学反思发展的文化根基、实践范式、发展逻辑、平台建设、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建议。同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争议或问题,并结合本研究从学科环境创设、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保障措施等提出优化策略。
二、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思维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思维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学习情境链创设视域下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理论依据 |
1. 计算思维概念解构 |
2. 学习情境链内涵解析 |
3. 多元情境教学应用引鉴 |
三、模式构建 |
1. 递进式问题情境创设 |
2. 支架式探究情境创设 |
3. 互助式合作情境创设 |
4. 平等化交流情境创设 |
5. 延展性应用情境创设 |
四、应用案例 |
1. 案例背景简介 |
2.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境链创设 |
3. 教学反思 |
五、结语 |
(4)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课标对情境教学的要求 |
2.自然地理知识教学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情境 |
2.情境教学 |
3.地理情境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1.情境认知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学习迁移理论 |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优势分析 |
(一)情境教学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
(二)情境教学能够有效突破自然地理教学难点 |
四、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1.调查目的和对象 |
2.调查内容 |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1.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知程度 |
2.自然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
3.自然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 |
4.教师对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评价 |
5.自然地理情境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
6.教师对于情境教学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看法或建议 |
(三)调查结论 |
1.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认知较弱 |
2.情境的创设多在新课导入阶段 |
3.创设的情境过度依赖教材 |
4.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 |
5.情境教学出现“形式主义” |
6.缺乏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 |
五、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流程与评价 |
(一)地理情境教学应用原则 |
1.学科性原则 |
2.真实性原则 |
3.主体性原则 |
4.发展性原则 |
5.多样性原则 |
(二)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的流程 |
1.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制定教学目标 |
2.选定情境类型,选取情境素材 |
3.实施情境教学 |
(三)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与方法 |
1.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标准 |
2.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方法 |
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策略 |
(一)针对不同自然地理知识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 |
(二)利用具象化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
(三)把握自然地理逻辑,情境变式应用 |
(四)情境串联“碎片化”知识 |
(五)构建自然地理情境教学评价体系 |
七、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 |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
1.制定教学目标 |
2.选取情境素材 |
3.情境教学实施 |
(二)教学实施效果评价与反思 |
八、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与不足 |
1.结论 |
2.不足之处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调查 |
致谢 |
(5)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PBL模式 |
二、教材 |
三、“问题探讨”栏目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三、问题教学理论 |
四、合作学习理论 |
第二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分析 |
第一节 “问题探讨”栏目的构成及类型分析 |
一、“问题探讨”栏目的构成 |
二、“问题探讨”栏目的类型 |
第二节 “问题探讨”栏目的特点分析 |
一、先进性 |
二、情境性 |
三、实践性 |
四、探究性 |
五、趣味性 |
第三节 “问题探讨”栏目在教学中体现的价值 |
一、联系教学目标要求,为新授课做好铺垫 |
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三、渗透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论 |
一、“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的优势 |
二、“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的不足 |
第四章 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设计依据 |
一、PBL模式 |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
三、“问题探讨”栏目特点以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教学策略 |
一、贯彻PBL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二、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四、重视学科联系,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
五、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 |
六、巧用直观教具,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
第三节 案例设计 |
一、案例设计的一般流程 |
二、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
第五章 基于PBL模式的“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的实验验证 |
第一节 实验目的及假设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第二节 实验对象的选择及变量控制 |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
二、变量控制 |
第三节 实验工具 |
一、教学工具 |
二、测试工具 |
第四节 实验过程 |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 |
二、教师访谈的实施 |
三、学生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五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一、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三、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
一、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之处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3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调查问卷(前后测) |
致谢 |
(6)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实践研究 ——以石河子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发展造就核心素养人才 |
1.1.2 世界教育已走向核心素养本位 |
1.1.3 我国基础教育已迈向核心素养时代 |
1.1.4 问题情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
1.1.5 问题情境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中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载体 |
1.1.6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
1.2 研究概况 |
1.2.1 核心素养研究进展 |
1.2.2 问题情境教学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问题情境 |
2.1.2 核心素养 |
2.1.3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2.2.3 认知失调理论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问题情境教学现状及基本学情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问卷的设计 |
3.3.1 教师问卷的设计思路 |
3.3.2 学生问卷的设计思路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教师问卷的结果分析 |
3.4.2 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 |
3.5 现状总结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概述 |
4.1 问题情境的分类 |
4.1.1 自主发现式问题情境 |
4.1.2 诱导探究式问题情境 |
4.1.3 问题解决式问题情境 |
4.2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宗旨 |
4.3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
4.3.1 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的 |
4.3.2 立足于教材 |
4.3.3 立足于学情 |
4.3.4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
4.4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
4.4.1 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策略 |
4.4.2 问题情境素材的分类与选用策略 |
4.4.3 问题情境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
第五章 教学实践及分析 |
5.1 教学设计思路 |
5.1.1 基本学情分析 |
5.1.2 教学内容分析 |
5.1.3 情境素材选取 |
5.1.4 问题情境的生成 |
5.2 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及分析 |
5.2.1 《种群的特征》教学案例展示 |
5.2.2 《群落的结构》教学案例展示 |
5.2.3 总结分析与反思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6.1.2 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6.1.3 问题情境教学要根据学情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
6.1.4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教师重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高中生物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现状调查 |
附录2: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3:学生问卷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7)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 |
1.2.2 问题情境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计算思维 |
2.1.2 问题情境 |
2.2 理论基础 |
2.2.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 计算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现状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设计 |
3.1.4 调查过程 |
3.2 调查数据分析 |
3.2.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2.2 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
3.2.3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3.3 现状调查结论 |
3.3.1 教师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亟待提高 |
3.3.2 教师创设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情境较少且学生对其认识不够 |
3.3.3 忽视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多样性和整体性 |
3.3.4 师生在教学方式选择中存在冲突 |
3.3.5 缺少时间和能力是阻碍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因素 |
4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设计 |
4.1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
4.1.1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设计依据 |
4.1.2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设计原则 |
4.2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设计 |
4.2.1 深挖课标和教材,保证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 |
4.2.2 丰富问题情境创设资源,深化问题情境的内涵 |
4.2.3 创设多样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
4.2.4 设计主线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
4.2.5 细化问题情境的任务,关注学生思维转化过程 |
5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实施及效果验证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变量和实验假设 |
5.1.4 实验测量工具 |
5.1.5 实验模式和实验流程设计 |
5.2 实验实施 |
5.2.1 实施时间 |
5.2.2 实施前测 |
5.2.3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教学应用 |
5.2.4 实验后测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3.1 计算思维水平测量结果分析 |
5.3.2 学生测试成绩分析 |
5.3.3 学生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
5.4 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总结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前景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计算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现状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计算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现状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计算思维水平前测问卷 |
附录四 计算思维水平后测问卷 |
附录五 学生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六 《if条件语句》任务学习单 |
致谢 |
(8)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研究的推进 |
2.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 |
3.学科培养人才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地理综合思维 |
2.问题式教学 |
(四)研究方案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综合思维 |
2.地理学科问题式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1.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4.问题教学理论 |
5.SOLO分类理论 |
三、问题式教学下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一)诊断量表的编制 |
1.量表编制的原则 |
2.量表编制的依据 |
3.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量表指标的确定 |
4.基于问题式教学的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
5.量表的使用说明 |
(二)问题式教学下综合思维培养课堂诊断量表的应用 |
1.观察对象的选择 |
2.确定诊断流程 |
3.得出并分析结果 |
4.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四、问题式教学下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建议 |
(一)突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关注地理过程 |
1.突出问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2.关注地理过程,重视动态思维的培养 |
(二)问题设计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情境的问题性 |
1.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2.问题设计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三)多途径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 |
1.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
2.把握问题探究角度,促进综合思维的提升 |
(四)引导学生构建思维脉络,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评价 |
1.构建思维脉络,培养综合思维 |
2.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评价,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
(五)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
1.加强对本环节的设计,增加重视程度 |
2.提供新的问题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 |
五、基于问题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土壤”为例 |
(一)课标要求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过程 |
1.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
2.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 |
3.分析并解决地理问题 |
4.总结评价 |
5.迁移应用 |
(四)教学设计反思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存在的不足和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访谈结果汇总 |
附录3 “问题式教学”相关教学设计 |
致谢 |
(9)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物学论证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
二、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认知主义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生物教学中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调查---以济宁地区为例 |
第一节 调查设计和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工具 |
三、调查对象 |
第二节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理论构建 |
第一节 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
一、已有论证式教学模式研究 |
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学科特点 |
第二节 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流程的设计 |
第三节 基于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施策略研究 |
第四节 适用于论证式教学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分析 |
第五章 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
第一节 案例1:《细胞膜的结构》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二节 案例2:《酶的作用与本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三节 案例3:《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四节 案例4:习题解析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教师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致谢 |
(10)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契机:回应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的现实需要 |
(二)教育旨归: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
(三)教学反思: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 |
(四)实践基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整合的教育实践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设计 |
四、研究方法 |
(一)质化研究方法 |
(二)量化研究方法 |
五、研究工具 |
六、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
七、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一)研究的创新性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 |
(一)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差异的研究 |
(二)教师教学反思培养策略的研究 |
(三)教师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研究 |
二、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 |
(一)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适切性与匹配性的研究 |
(二)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工具开发与运用的研究 |
三、技术接受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一)教师采纳信息技术行为过程的研究 |
(二)教师采纳信息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教师采纳信息技术行为策略的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一、教师教学反思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 |
二、教师反思性教学相关理论 |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 |
(二)教师的个人理论 |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三、技术接受相关理论 |
(一)技术接受模型(TAM)及其拓展模型 |
(二)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模型(UTAUT) |
(三)个人计算机使用模型(MPCU) |
(四)社会认知理论(SCT)模型 |
(五)整合TAM与 TPB(C-TAM-TPB)模型 |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理论 |
(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关系的理论构建 |
(一)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核心目标 |
(二)教学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互动的中介力量 |
(三)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的良性互动是以教师个体经验为前提的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绩效预期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困难预期 |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群体影响 |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便利条件 |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意向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行为 |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现状及差异分析 |
一、调查研究设计方案 |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
(二)问卷编制与问卷题项修订 |
(三)研究场所与研究对象选择 |
(四)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现状在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总体发展水平 |
(二)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性别属性方面的差异比较 |
(三)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比较 |
(四)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学历背景方面的差异比较 |
(五)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教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比较 |
(六)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工作职称方面的差异比较 |
三、调查研究结论 |
(一)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 |
(二)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性别属性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
(三)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
(四)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学历背景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
(五)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教龄阶段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
(六)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工作职称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个案实证研究 |
一、个案研究设计方案 |
(一)研究个案的选择与确定 |
(二)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三)三级编码结果及信息饱和度检验 |
(四)研究信度、效度与伦理 |
二、小学语文教师M的个案研究 |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
三、小学语文教师N的个案研究 |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
四、小学语文教师O的个案研究 |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
五、个案研究结论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 |
六、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模型验证研究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假设模型与测量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假设模型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测量 |
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一)影响因素PLS-SEM初始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
(二)影响因素PLS-SEM修正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
三、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一)影响因素CB-SEM初始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
(二)影响因素CB-SEM修正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
四、实证研究结论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
五、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策略 |
(一)创设适宜教师采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情境 |
(二)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弱化教学困惑 |
(三)提供更为健全且系统的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建议 |
(一)个人哲学: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文化根基 |
(二)实践批判: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实践范式 |
(三)技术知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 |
(四)虚拟共同体: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平台建设 |
(五)技术参与监控: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监控体系建设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模型 |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
二、研究展望 |
(一)开发更为完善的研究工具 |
(二)拓展研究对象的选择范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行为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课堂教学反思访谈提纲 |
(一)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访谈提纲 |
(二)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访谈提纲 |
(三)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访谈提纲 |
附录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思维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情境链创设视域下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J]. 杨文正.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05)
- [2]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 蔡彩珍.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以山西省太原市T中学为例[D]. 李文毓. 西南大学, 2021
- [4]高中自然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 田颖.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问题探讨”栏目教学设计研究[D]. 段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实践研究 ——以石河子某高中为例[D]. 王琳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7]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 肖楠.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D]. 韩棣.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9]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物学论证式教学研究[D]. 高丽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10]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D]. 孟翀.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