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墙体材料抹灰技术措施

轻质墙体材料抹灰技术措施

一、在轻质墙体材料上抹灰的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余晓慧[1](2020)在《湖南地区住宅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筑的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实行“节能减排”并对建筑进行低能耗改造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其中既有住宅是建筑低能耗改造的重点。而外墙又是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外墙性能来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本文以湖南地区的气候为设计条件,对住宅低能耗改造中的外墙构造进行研究。首先,基于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的研究现状发现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其次,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湖南地区住宅外墙的构造现状进行了宏观调研和微观调研,确定了目前湖南地区住宅的主要外墙构造,并发现湖南地区住宅外墙存在表面泛黄发黑、脱落开裂严重、保温隔热性能差等问题。再次,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文献对目前低能耗住宅外墙的主要构造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初步筛选出了几种外墙做法。以湖南地区的气候为设计条件,建立了几种住宅模型并运用Design Builder能耗软件对几种低能耗外墙做法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外墙保温及隔热构造的影响因子。基于外墙保温及隔热构造的影响因子对保温及隔热构造适配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策略,结合两个案例对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策略的节能效果和隔热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提出的低能耗外墙构造策略进行评价。

赵云[2](2019)在《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墙体构造节点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节能减排成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政策。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耗能量最大的产业,其节能减排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我国环境治理的成果。新型墙板具有功能多样化、绿色环保、质轻高强、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市场上快速发展,因此不断开发和推广新型绿色墙体材料是我国建筑行业进行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为我国环境治理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研究的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的一种,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多重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火、快速施工、降低墙体成本等优点。先介绍了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施工原则、墙体性能等,由于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新型轻质墙板用作建筑墙体时,缺少相匹配的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本文主要介绍自己设计的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内墙和外墙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主要有于钢梁、地面、钢柱的节点。最后介绍了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最为内墙的缺点,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在建筑中的应用。阐述了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实际工程项目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项目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研究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构架。经过认真总结施工经验,并通过和目前存在的轻质墙板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相比较,来提出更加符合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板隔墙与结构主体的构造节点。

刘云霄[3](2018)在《轻钢结构墙体内填石膏基轻质材料设计与墙体受压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墙体使用过程中,空腔问题的存在,以及墙架柱无侧向约束,容易出现局部屈曲现象的问题,极大限制了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推广应用。本文利用脱硫石膏这一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开发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配套墙体内填材料,解决该结构体系应用中墙体材料方面的不足,促进这一绿色住宅体系更好地推广应用。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1)制备轻钢结构内填材料用胶凝材料改性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作为目前主要的脱硫工艺,产生的脱硫石膏煅烧后具有水化速度快,拌制的浆体泌水严重,凝结硬化迅速等问题。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孔隙率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手段分析脱硫建筑石膏的粒度分布及微观结构,发现颗粒内部存在大量孔隙,导致内比表面积较大,以及颗粒内半水石膏晶体结晶不完善,可能是导致脱硫建筑石膏水化及凝结硬化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解决石膏基胶凝材料耐水性差、强度低、pH值低易造成钢材锈蚀等问题,利用水泥及粉煤灰改性脱硫建筑石膏,提出胶凝材料中水泥:粉煤灰:石膏的质量比为3:3:14时,既能够保证复合胶凝材料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及碱度,又能够尽可能多地利用脱硫石膏这一工业固体废弃物,技术经济性较高。与未改性脱硫石膏环境相比,冷弯型钢在改性胶凝材料中的耐久性提高约16-39倍,配合阻锈剂的使用,进一步保证了冷弯薄壁型钢在胶凝材料中的耐久性。(2)基于浆体流变本构关系的墙体内填材料组合设计及其物理力学性能研究针对轻质骨料在浆体中容易上浮的特点,利用流变学原理及改性石膏浆体的本构关系,计算了特定轻骨料在特定浆体中的稳定条件,及一旦发生上浮时的上浮终端速度,以此为依据,提出基于保证保温浆料内部均匀性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按照此方法设计的轻质墙体材料系列配比,试件成型后均未发生轻骨料上浮,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可靠性。获得了玻化微珠-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与聚苯颗粒-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两种新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用墙体内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分别针对二者特殊的应力-应变特性,通过对应力-应变全曲线形态的分析,并采用分段拟合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物理意义明确。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反映出玻化微珠-石膏基轻质材料具有更好的塑性变形能力,而聚苯颗粒-石膏基轻质材料则呈现出更大的脆性。(3)填充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的冷弯薄壁型钢墙体受压性能分析为考察填充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后冷弯薄壁型钢墙体受压性能变化,设计8片足尺墙体,通过竖向加载试验研究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竖向荷载-变形关系、竖向荷载-应变关系、受压刚度和受压承载力。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墙体建模,并对填充墙体进行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填充石膏基轻质材料的冷弯型钢组合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主要发生强度破坏,而非屈曲失效;同时墙体的受压承载力、受压刚度显着提高。研究发现当填充墙体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时,冷弯薄壁型钢立柱接近其屈服状态,而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的强度则未被充分利用。在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数据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叠加法量化填充墙体的承载力。并提出立柱折减系数α建议取值为0.85;填充材料折减系数β建议取值为0.6,经验证,该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建议设计时采用该方法。采用叠加法推导出该类新型墙体等效抗弯刚度计算公式,给出了该类复合墙体的稳定计算方法。

宿璐[4](2015)在《轻质墙体加网防裂的作法比较与选择》文中指出轻质墙体是被大规模使用的墙体,因其自重轻,施工比较方便,更是受到了施工人员的欢迎,但是这种墙体却极易出现裂缝,尤其是墙体以及接槎等部位,为了延长轻质墙体的使用寿命,针对裂缝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加网。本文首先介绍了加网的范围;其次概述了网片选择的原则;最后探讨了其挂贴的方法以及综合治理措施,仅此提供借鉴。

李纪翔[5](2014)在《漳州近代骑楼立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漳州骑楼是福建近代时期最早兴建的骑楼建筑,其骑楼立面的研究,对于了解闽南近代建筑风格演变与地域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台湾地区对于骑楼建筑立面的分段分析法,结合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希望用量化的办法来分析漳州近代骑楼立面的构成方式。在街道层面,骑楼的概念在一般意义上讲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体现了近代外来街道规划模式与传统街屋营建方式的结合。骑楼的建设是与拓宽马路等旧城改造同步进行的,作为对传统街屋统一改造与建设的城市规划方式。在骑楼单体层面,漳州骑楼更多延续传统街屋的立面做法。材质选择上有木材、红砖和水泥三种,但更多采用传统的木材和红砖作为主要的立面材质。根据材质的组合不同,可以区分为五种骑楼类型,分别为纯红砖骑楼、红砖木墙骑楼、红砖抹灰骑楼和纯水泥骑楼。由于材质的差异,决定了构件做法的差异和整体立面风格的差异化。在立面构件层面,漳州骑楼由于建设工期短,工程量大,所以带有简洁而少装饰的特征。从装饰性来看,可以把构件区分为两类,一种是装饰性构件,一种是结构性构件。其中装饰性构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能够起到点缀效果,使得立面更加精致。结构构件则是没有精致的装饰效果,但是应用不同构件的做法,却会形成不同的骑楼的立面特征,且在结构上为必须使用的构件。总的来看,漳州近代骑楼具有较强的传统延续性,体现了民间建筑发展直接而朴质的特点,是对外来建筑文化影响地域化过程的多重选择与转化。深厚的传统积淀无疑是其近代延续与转化的重要依托,将外来“高技术”与乡土“低技术”相结合发展成灵活多样的适宜性技术,也反映了新旧营建方式的并行运作与互动发展的特点。研究和发挥我国多元建筑文化的不同特质、结合时代要求、融会和消化外来先进技术观念,实现多元拓展与互融共生是当前地域性建筑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

成果[6](2013)在《基于秸秆材料的现代建筑空间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时代,利用农业废弃物制成的秸秆材料作为一种生态建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秸秆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出现了秸秆建筑的研究与实践。面对这种状况,本文以材料实验为基点,以建筑空间为依托,以建构理论为指导,从材料、空间和建构三个方面对秸秆建筑进行研究,考察秸秆材料在现有建筑空间建构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秸秆材料在现有建筑空间建构中的优势与局限,进而针对局限引出材料实验,以四个课题与主题的实验:“坐具——材料真实性”、“墙体——空间透明性”、“秸秆屋——空间建造性”和“青年公寓——空间设计与建造”,分别从概念与实践两个层面对秸秆建筑进行探索与研究。实验的目的是,一方面探索秸秆材料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与建造中的表达潜力;另一方面研究基于现代工业化建造体系下的秸秆建筑空间设计与建造方式。而实验的宗旨在于推广秸秆材料,优化秸秆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促进秸秆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庄春龙[7](2011)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驻扎着大量的分散式哨所、兵站及连以下分队住用营房。由于该地区冬季漫长,且十分寒冷,冬季供暖对设备、物质及燃料消耗的压力很大。许多分散式营房由于不适合采用节能效率较高的集中供暖方式,而主要采取燃油锅炉等独立供暖设施。一些哨所甚至没有采暖措施,严重时将危及部队官兵的生命安全。太阳辐射是对建筑室内环境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对于分散式哨所、兵站及分队住用营房的冬季采暖而言,提高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节能途径。地处该区域营房的交通条件较为艰险,建筑材料运输成本高,可施工工期短等情况,使施工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且很难采用工程量大的传统建造方式。由于轻质建筑施工采用干法作业,建造速度快,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尤其轻型钢结构建筑,已成为国内外目前应用和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结构型式。特别是一些有特殊要求的低层建筑,如部队营房哨所、兵站和大跨度建筑等,应用轻质建筑的优势更为明显。轻质围护结构虽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的优势,但其蓄热性较低,建筑整体热工性能较差,室内温度波动大,基本上不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辐射热能用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因此,被动式太阳房设计中明确规定围护结构不宜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相变材料与显热蓄热材料(如混凝土、砖等)相比,由于蓄热密度高、重量轻,大副降低对建筑物构造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应用于轻质建筑,能够显着提高轻质墙体的蓄热性能。但目前相变材料应用于轻质建筑围护结构中,存在许多需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较为适宜的作为墙体结构的相变材料制备及特性研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如何确定与围护结构基体结合,易于施工建造的结构形式;针对相变材料墙体的蓄热、放热特性,如何确定其使用效果评价指标;以及应用于不同气候特征地区轻质建筑的设计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基于上述对于相变材料在墙体中使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被动式太阳房技术,论文开展了利用相变材料改善轻质哨所墙体热工性能和室内热环境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①进行相变轻质墙体非稳态传热过程分析及计算研究伴有相变的传热问题在数学上是一个强非线性问题,对于不同工况下的相变墙体传热过程将更加复杂。对这类情况使用近似方法求解较困难,而数值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对相变墙体传热特点分析,研究建立相变墙体传热过程解析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有限差分法的相变墙体传热数值计算模型,为相变墙体设计和应用提供计算分析手段。②进行相变墙体被动式太阳房(Trombe形式)自然对流换热模拟研究对墙体含相变材料的轻质集热蓄热墙式(Trombe形式)被动太阳房进行传热模型及空气间层内自然对流换热的模拟研究,并对海拔较高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及天空背景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室内空气温度的计算程序。为相变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室内热环境模拟及室内温度的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工具。③制备了新型相变材料,并完成相变轻质墙体结构设计和制备。采用溶胶-凝胶的工艺路线,以饱和脂肪酸为相变材料,制备二氧化硅为载体的复合相变材料。采用相变材料颗粒/板作为蓄热功能层、硅钙纤维板或轻质金属板等墙板材料作为结构支撑层、EPS等有机保温材料或无机保温材料作为保温功能层,完成多种“保温层+相变蓄热层+结构层”的轻质墙体结构设计和制备。④建立相变轻质墙体实验间,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西宁地区建造了相变轻质墙体集热蓄热墙式(Trombe形式)被动太阳房实验间,对相变轻质墙体实验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室内温度进行测试,并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⑤提出了相变轻质墙体冬季采暖工况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结合相变轻质墙体的蓄热、放热特性及对室内温度的改善效果,确立了评价相变轻质墙体冬季采暖工况使用效果的指标:“累计日室内温度偏移值”I EX。⑥对冬季采暖工况的相变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技术进行优化用验证的数学模型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轻质被动式太阳房进行相变墙体使用效果的优化分析,对影响相变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室内温度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多水平优化模拟,总结出相变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优化技术方案。⑦指导实际的工程设计利用上述的理论分析结论,在西宁及玉树地区进行了相变轻质墙体工程试点,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克服了轻质结构墙体由于不能有效蓄热,而不宜应用于被动式太阳房设计建造的局限,极大地提高了轻质结构建筑对太阳能资源利用效率,使轻质建筑也可以应用被动式太阳房技术。总之,论文开展了利用相变材料改善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温度环境的研究。建立了有关相变墙体传热和轻质被动式太阳房室内温度计算模型。提出了相变轻质墙体冬季采暖工况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得出了相变材料在部分地区被动式太阳房上适用规律,并开展了工程实践。论文的部分结论对相变墙体在轻质建筑中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应用,发挥最佳节能功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伟[8](2010)在《工业副产品石膏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工业副产品石膏的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以柠檬酸渣、钛石膏、烟气脱硫石膏(FGDG)三种工业副产品石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热分析和XRD测定等分析了它们的组成及结构,研究了它们在水泥和墙体材料中的应用。以柠檬酸渣、钛石膏、烟气脱硫石膏分别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所配制的水泥SO3含量为1.25%-2.75%,与掺天然石膏的SO3含量相同的水泥物理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掺工业副产品石膏的水泥各项性能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柠檬酸渣代替天然石膏作水泥缓凝剂时,其各龄期强度更高,柠檬酸渣的最佳掺量为4.9%;钛石膏代替天然膏作水泥缓凝剂时,其早期强度较高,但28d强度略低于掺天然石膏的试样强度,钛石膏的最佳掺量为6.7%;烟气脱硫石膏代替天然膏作水泥缓凝剂时,其强度性能略低于掺天然石膏的试样,烟气脱硫石膏的最佳掺量为4.78%。以工业副产品石膏掺入量、矿渣、矿渣的比表面积为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工业副产品石膏三水平为3%,4%,5%;矿渣比表面积三水平为353.8m2/kg,367.9m2/kg,392.3m2/kg;矿渣三水平为15%,20%,25%。探索工业副产品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做水泥缓凝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渣掺入量为4%、矿渣掺入量为25%、矿渣比表面积为353.8m2/kg时,钛石膏掺入量为4%、矿渣含量为25%、矿渣比表面积为371.9m2/kg时,烟气脱硫石膏掺入量为5%、矿渣掺入量为20%、矿渣比表面积为371.9m2/kg时,各水泥性能最佳。以工业副产品石膏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墙体材料制备及性能的试验研究,分别对所得建筑石膏的细度、凝结时间、2h力学强度等性能进行了试验测定,并与市售建筑石膏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柠檬酸渣去除自由水后,分别于130℃、140℃、150℃、155℃、160℃下炒制2h以获得建筑石膏,结果表明,在140℃~160℃下炒制2h,均能得到合格的建筑石膏;在150℃~160℃下炒制2h,柠檬酸渣试样强度优于建筑石膏试样;在155℃炒制2h后,其强度达到优等品要求;用柠檬酸渣所炒制得到的建筑石膏的最佳用水量为60%。再以155℃的条件下炒制2h的柠檬酸渣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的水泥、粉煤灰、矿渣、膨胀珍珠岩制备复合砌块。结果表明,复合砌块的表观密度和强度随珍珠岩掺入量的增加而降低;钛石膏在130℃、140℃、150℃下炒制3h所获得建筑石膏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炒制的钛石膏均不合格。以145℃温度下炒制3h获得的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柠檬酸、水泥、石灰、木钙以改善钛石膏砌块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钛石膏试样需水量较大,其强度性能无法大幅度提高。烟气脱硫石膏在135℃、145℃、155℃、165℃分别炒制2.5h、3.5h所获得建筑石膏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其细度均达到优等品要求;标准稠度用水量为70%-74%;135℃-165℃炒制3.5h均能得到优质建筑石膏,其中165℃炒制3.5h所得的建筑石膏性能最佳。再以165℃的条件下炒制3.5h的烟气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以水泥、矿渣、粉煤灰、龄期为因素制备复合砌块。结果表明,复合砌块的最佳配料为水泥10%、矿渣16%、粉煤灰10%、养护时间3d。

阁春雷[9](2009)在《SMC墙板施工技术研究与绿色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虽然轻质墙板等新型材料的使用得到了大量增加,但也不能忽视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轻质墙板的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影响。针对目前轻质隔墙板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通病,结合现实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本文以SMC墙板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MC墙板在施工过程中安装流程和安装技术要点的分析,并结合长期以来在SMC墙板安装施工的经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科学、有效的SMC安装施工工艺,并探讨其施工要点及其控制方法。同时建立新型墙材绿色度评价体系,对比评价SMC墙板在众多墙体材料中其节能利废的优势,并结合重庆大学主教楼工程实例,概述应用SMC墙板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SMC墙板生产工艺与技术依据SMC墙板生产流程为主要思路,概述其生产原理及原材料物理化学属性,阐述墙板的制作工艺,重点论述了对墙板性能改进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2、SMC墙板施工工艺以SMC墙板施工工艺为基础,阐述了安装流程、技术要点、质量控制、后序施工配合等安装工艺,以及关键技术的控制方法。3、SMC墙板开裂机理与裂缝控制基于对SMC墙板与结构接缝开裂的力学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以材料和构造措施相结合的轻质墙板裂缝的控制方法。4、SMC墙板生命周期绿色度评价根据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方法的评价框架和步骤,通过分析墙体材料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绿色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墙体材料绿色度评价模型,计算常用墙材的绿色度,分析评价SMC墙板的绿色度优势。5、SMC墙板应用实例介绍与经济分析结合重庆大学主教楼工程实例,对SMC墙板施工应用进行经济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应用SMC墙板的经济可行性。

张树燕[10](2009)在《轻质墙体隔声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声环境是建筑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超常速度加快,使得城市的建筑声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噪声的最主要的污染源,对人们生活的干扰日益严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高涨的地价,迫使锅炉房、水泵房、换热站等设备进入建筑内,给建筑内带来难以挥去的灾难,成为建筑内源噪声;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及人们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轻质、保温材料的大量使用,使得轻质墙体应运而生,根据墙体隔声的质量定律,和重质墙体相比,轻质墙体的隔声量大大减少。多重因素的相互叠加,使得建筑隔声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善建筑声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的研究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重回重质墙体是不可能的,这就给我们新型轻质墙体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法介绍了隔声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隔声原理,评价隔声性能的方法,介绍了单层墙体的隔声理论,说明现在的单层轻质墙体的频率特性基本符合单层匀质墙体的隔声理论即符合质量定律;介绍了双层墙体的隔声理论。2.介绍了墙体测试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隔声测试和混响测试两大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实验室测试隔声的基本原理、对实验室的要求;解释了隔声测试中要进行混响时间测试的原因。3.通过调查问卷及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既有建筑墙体隔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了解到西安市现在轻质墙体应用比较广泛,但有80%的轻质墙体的隔声性能不能满足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要求。找出了现在轻质墙体隔声性能不良的原因并提出用构造复合墙体方法是解决轻质墙体隔声性能不良的方法和途径。4.目前理论界对空气层厚度与附加隔声量的相关规律有不同的甚至是相矛盾的看法。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层的厚度在不同的频率下,与墙体附加隔声量的相关关系。我们发现:双层结构附加隔声量的值随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但是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小,在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观点中,我们的结论与瑞典技术大学(Chalmers Technical College)在试验室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所得出的结果相近。5.通过实验测试的方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组合,并在实验中采用了一些新材料,构造了不同组合的轻质墙体并对其隔声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最后研制出了一种成本低,厚度小(减少占地)而隔声量较大(可以满足国家新标准要求)的新型轻质墙体。

二、在轻质墙体材料上抹灰的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轻质墙体材料上抹灰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地区住宅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低能耗建筑定义及标准
        1.2.2 低能耗改造的相关研究
        1.2.3 低能耗改造外墙设计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过程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湖南地区住宅外墙现状与研究基础
    2.1 湖南地区气候环境特点
    2.2 湖南地区住宅外墙现状宏观调研
        2.2.1 调研概况
        2.2.2 建筑层数
        2.2.3 建筑结构形式
        2.2.4 外墙材料
        2.2.5 外墙厚度
    2.3 湖南地区住宅外墙现状微观调研
    2.4 外墙热工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能耗住宅外墙构造技术
    3.1 住宅外墙低能耗改造的基本原则
    3.2 外墙保温构造技术
        3.2.1 外墙外保温系统
        3.2.2 其他外墙保温系统
        3.2.3 构造做法筛选
    3.3 外墙反射涂料技术
        3.3.1 外墙反射涂料
        3.3.2 反射涂料隔热保温复合系统
    3.4 外墙垂直绿化技术
        3.4.1 垂直绿化分类
        3.4.2 垂直绿化隔热保温复合系统
        3.4.3 构造做法筛选
    3.5 双层立面构造技术
        3.5.1 双层立面概述及分类
        3.5.2 双层立面在湖南地区的适宜性
        3.5.3 双层立面构造
        3.5.4 双层立面隔热保温复合系统
    3.6 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技术筛选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能耗住宅几种外墙做法的节能效果分析
    4.1 模拟建筑模型的建立
        4.1.1 模拟建筑模型概况
        4.1.2 室内参数的设定
        4.1.3 建筑模型的构造设定
    4.2 保温材料厚度对能耗的影响
        4.2.1 构造层设置
        4.2.2 模拟分析
        4.2.3 小结
    4.3 反射涂料对能耗的影响
        4.3.1 构造层设置
        4.3.2 模拟分析
        4.3.3 小结
    4.4 双层立面构造分析
        4.4.1 构造层设置
        4.4.2 模拟分析
        4.4.3 小结
    4.5 模块式植物墙构造分析
        4.5.1 构造层设置
        4.5.2 影响因子分析
        4.5.3 植物墙构造设计
        4.5.4 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住宅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策略与评价
    5.1 保温及隔热构造适配性分析
        5.1.1 反射涂料与保温系统复合
        5.1.2 双层立面与保温系统复合
        5.1.3 模块式植物墙与保温系统复合
        5.1.4 小结
    5.2 住宅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策略
        5.2.1 外墙构造做法
        5.2.2 节能效果分析
        5.2.3 隔热效果分析
        5.2.4 小结
    5.3 外墙构造策略案例分析
        5.3.1 项目概况
        5.3.2 节能效果分析
        5.3.3 隔热效果分析
        5.3.4 小结
    5.4 住宅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策略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规程图集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学术会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附录 D 湖南省既有居住建筑及改造基本情况调查表
致谢

(2)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墙体构造节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
    1.2 新型墙体材料的概述
        1.2.1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背景
        1.2.2 新型墙体材料的概念
        1.2.3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1.2.4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义
    1.3 新型墙板的研究动态
        1.3.1 单一材料板材
        1.3.2 复合材料板材
    1.4 新型墙板在建筑中构造节点的研究状况
        1.4.1 墙板与结构柱的连接节点
        1.4.2 墙板与钢梁的连接构造
        1.4.3 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1.4.4 墙板之间的连接构造
        1.4.5 阴阳角处的墙板节点
        1.4.6 门窗洞口处墙板连接节点
    1.5 聚苯颗粒发泡水泥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构造研究的意义
        1.6.1 存在的问题
        1.6.2 研究的工作和意义
第2章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外墙板的连接构造
    2.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简介及板系研发
        2.1.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外墙板板型
        2.1.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规格
    2.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的优点
        2.2.1 耐火性
        2.2.2 隔热性
        2.2.3 施工性
        2.2.4 成本低
        2.2.5 轻质
        2.2.6 无毒
        2.2.7 隔音性能
    2.3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设计原则
    2.4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外墙的构造
        2.4.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的排版
        2.4.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阴阳角处构造
        2.4.3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门窗洞口处构造
        2.4.4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钢梁处连接
        2.4.5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外墙与建筑基础新型连接节点
        2.4.6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外包钢柱新型连接节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内墙板的连接构造
    3.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形式
        3.1.1 截面形式
        3.1.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安装
        3.1.3 构造设计要求
    3.2 厂家提供的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构造节点
        3.2.1 单板竖向排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与结构主体的连接
    3.3 单层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深化
        3.3.1 轻型墙板与钢梁现有的连接形式
        3.3.2 单板竖向排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与钢梁的连接
    3.4 双层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内墙与钢梁新型连接节点
        3.4.1 双层轻型墙板与钢梁现有的连接形式
        3.4.2 双层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内墙与钢梁的连接
    3.5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内墙与地面新型连接节点
    3.6 双层板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内墙与地面新型连接节点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墙体缺点及解决方案
    4.1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容易开裂
        4.1.1 墙板裂缝的种类
        4.1.2 开裂原因
        4.1.3 解决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开裂问题的主要措施
    4.2 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防水性能差
        4.2.1 解决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防水问题的主要措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轻钢结构墙体内填石膏基轻质材料设计与墙体受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发展现状
        1.1.2 脱硫石膏及其排放与利用现状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1 工业废渣石膏在钢结构中应用先例
        1.2.2 脱硫石膏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
        1.2.3 填充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的冷弯薄壁型钢复合墙体的受力性能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制备轻钢结构墙体内填材料用主要原材料分析
    2.1 脱硫建筑石膏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分析
        2.1.1 西安周边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石膏的主要技术数据
        2.1.2 物理力学性能
        2.1.3 颗粒形貌及颗粒分布
        2.1.4 矿物组成分析
        2.1.5 微观结构及孔隙分析
    2.2 脱硫建筑石膏用缓凝剂及减水剂的筛选
        2.2.1 脱硫建筑石膏的缓凝
        2.2.2 不同减水剂对脱硫建筑石膏的作用效果分析
    2.3 轻质骨料及其性能特点
        2.3.1 玻化微珠
        2.3.2 聚苯颗粒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备轻钢结构墙体内填材料用胶凝材料改性研究
    3.1 改性方案设计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测试方法
        3.2.2 测试结果
        3.2.3 测试结果分析
    3.3 改性后胶凝材料的耐水性
    3.4 改性机理分析
        3.4.1 水化产物分析
        3.4.2 基于SEM图像的改性胶凝材料孔隙分析
    3.5 冷弯薄壁型钢在改性脱硫石膏环境中的耐锈蚀能力及阻锈剂的使用
        3.5.1 冷弯薄壁型钢在改性脱硫石膏胶凝材料环境下的耐腐蚀能力
        3.5.2 阻锈剂的使用
    3.6 改性脱硫建筑石膏胶凝材料强度发展规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浆体流变本构关系的轻质保温浆料组合设计
    4.1 轻骨料在料浆中的稳定性模型
        4.1.1 轻质骨料在改性石膏浆体中的受力模型
        4.1.2 保证轻质骨料在改性石膏料浆中不上浮的条件
    4.2 基于流变浆体本构关系的轻骨料稳定计算
        4.2.1 HPMC对浆体扩展度的影响
        4.2.2 轻骨料在CE-1组浆体中的稳定计算
        4.2.3 轻骨料在CE-2组浆体中的稳定计算
    4.3 基于物理引气后浆体流变本构关系的轻骨料在浆体中的稳定计算
        4.3.1 引入气泡后浆体的流变学参数
        4.3.2 不同配比浆体中气泡特征分析
        4.3.3 引入气泡后浆体的表观密度变化
    4.4 改性石膏浆体配比的确定
    4.5 保温浆料配合比的确定
        4.5.1 玻化微珠-石膏基保温浆料的配制与性能
        4.5.2 EPS-石膏基保温浆料的配制与性能
        4.5.3 墙体试验用配比的选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分析
    5.1 改性石膏基轻质材料单轴受压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5.1.1 试验方法与破坏特征
        5.1.2 玻化微珠-石膏基轻质材料单轴受压试验结果及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的建立
        5.1.3 聚苯颗粒-石膏基轻质材料单轴受压试验结果及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的建立
    5.2 轻质墙体材料主要物理性能分析
        5.2.1 墙体材料的体积稳定性分析
        5.2.2 基于CT图像的墙体材料细观结构重建与孔隙特征分析
        5.2.3 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墙体热工性能计算
        5.2.4 墙体自重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填充石膏基轻质材料的轻钢结构墙体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6.1 试验方案
        6.1.1 试验模型
        6.1.2 试件设计
        6.1.3 试验及加载装置
        6.1.4 测点布置
    6.2 材料特性测试结果
        6.2.1 钢材材性
        6.2.2 改性石膏轻质墙体材料材性
        6.2.3 面板材性
    6.3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
        6.3.1 空腔墙体(AC-90-1和AC-140-1)
        6.3.2 第一组填充墙体(AC-140-2、AC-140-3a、AC-140-3b)
        6.3.3 第二组填充墙体(AC-90-2、AC-90-3、AC-90-4)
        6.3.4 破坏特征总结
    6.4 试验结果分析
        6.4.1 竖向荷载-位移曲线
        6.4.2 立柱应变分析
        6.4.3 竖向抗压刚度
        6.4.4 竖向受压承载力及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复合墙体受压性能数值分析及承载力设计方法
    7.1 墙体受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7.1.1 单元类型选择
        7.1.2 定义材料特性
        7.1.3 建立接触及边界条件
        7.1.4 加载方式、求解设置及网格划分
        7.1.5 初始缺陷的引入
    7.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7.2.1 破坏模式对比
        7.2.2 荷载-位移(P-Δ)曲线对比
    7.3 有限元变参数分析
        7.3.1 立柱个数的影响
        7.3.2 立柱腹板高度的影响
        7.3.3 立柱截面厚度的影响
        7.3.4 填充材料强度的影响
        7.3.5 粘结滑移系数的影响
    7.4 填充石膏基轻质材料的冷弯型钢复合墙体受压承载力理论分析
        7.4.1 墙体的受力机理分析
        7.4.2 墙体受压承载力设计方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复合墙体平面外弯曲刚度及稳定性设计方法
    8.1 墙体平面外弯曲刚度分析
        8.1.1 冷弯薄壁型钢墙体空腔墙体等效刚度计算
        8.1.2 填充材料部分的抗弯刚度
        8.1.3 填充改性石膏轻质材料冷弯薄壁型钢复合墙体刚度计算—叠加法
        8.1.4 复合墙体的等效刚度影响因素
        8.1.5 有限元验证
    8.2 复合墙体的稳定性设计方法
        8.2.1 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的确定
        8.2.2 容许高厚比[]的取值
    8.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轻质墙体加网防裂的作法比较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加网范围
2 网片的选择
3 挂贴方法
4 综合治理

(5)漳州近代骑楼立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骑楼对于闽南近代建筑研究的意义
        1.1.2 立面构成的研究对于骑楼研究的意义
        1.1.3 漳州地区近代骑楼是闽南早期骑楼建设的代表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漳州地区
        1.2.2 近代骑楼
        1.2.3 时间范围
        1.2.4 立面构成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1.4.1 大陆研究概况
        1.4.2 台湾及海外研究概况
        1.4.3 近代骑楼立面研究的概况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的创新点
    1.7 研究内容与流程
    1.8 研究框架
第2章 漳州近代骑楼形成的历史背景
    2.1 民国之前的漳州城市发展
        2.1.1 两宋时期的漳州城
        2.1.2 明清时期的漳州城
    2.2 闽南护法区时期的主要人物
        2.2.1 陈炯明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2.2 周醒南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3 漳州近代街市的建设和发展
        2.3.1 漳州近代的道路建设
        2.3.2 漳州近代的骑楼街道建设
        2.3.3 漳州近代的码头建设
    2.4 街市和码头的协调发展
        2.4.1 新桥头码头区
        2.4.2 南市场码头区
        2.4.3 春兴埕码头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漳州骑楼街道的特征
    3.1 漳州骑楼街道的位置与布局
        3.1.1 片状布局的骑楼街市
        3.1.2 线状布局的骑楼街市
    3.2 骑楼街道的商业形态
        3.2.1 北京路
        3.2.2 延安南路
        3.2.3 香港路
        3.2.4 青年路
        3.2.5 台湾路东段
        3.2.6 修文西路
    3.3 漳州骑楼街道的材料与断面
        3.3.1 街道宽度
        3.3.2 路面材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漳州骑楼的立面构成类型
    4.1 纯红砖骑楼
        4.1.1 上层部
        4.1.2 中层部
        4.1.3 下层部
    4.2 红砖木墙骑楼
        4.2.1 上层部
        4.2.2 中层部
        4.2.3 下层部
    4.3 红砖抹灰骑
        4.3.1 上层部
        4.3.2 中层部
        4.3.3 下层部
    4.4 纯水泥骑楼
        4.4.1 上层部
        4.4.2 中层部
        4.4.3 下层部
    4.5 特殊样式骑楼
        4.5.1 上层部
        4.5.2 中层部
        4.5.3 下层部
    4.6 本章小结
        上层部
        中层部
        下层部
第5章 漳州骑楼立面的构件分析
    5.1 漳州骑楼的屋架和女儿墙
        5.1.1 屋顶屋架
        5.1.2 栏杆与女儿墙
    5.2 漳州骑楼的墙体和柱廊
        5.2.1 墙体与梁架
        5.2.3 壁柱与柱子
    5.3 漳州骑楼的窗楣与门楣
        5.3.1 木窗楣
        5.3.2 砖窗楣
        5.3.3 特殊样式骑楼的窗楣与门楣
    5.4 漳州骑楼的装饰带与匾额
        5.4.1 装饰带
        5.4.2 匾额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秸秆材料的现代建筑空间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对象确立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秸秆材料与建筑空间建构
    第一节 秸秆作为建筑材料
        一、 秸秆的概念
        二、 秸秆的种类和性质
        三、 秸秆作为建筑材料的可能性
    第二节 空间的建构与建造
        一、 建构的概念
        二、 建造的概念
        三、 空间建构与空间建造的关联
    第三节 秸秆与建筑
        一、 秸秆建筑的概念
        二、 发展秸秆建筑的必要性
    小结
第二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应用概况
    第一节 来自材料学领域的开发
        一、 国外秸秆材料的开发
        二、 国内秸秆材料的开发
        三、 开发实例——OSSB 定向结构麦秸板
    第二节 来自建筑学领域的应用
        一、 国外秸秆建筑的应用
        三、 国内秸秆建筑的应用
        四、 应用实例——2010 上海世博会“万科馆”
    第三节 来自设计学领域的应用
        一、 国外秸秆产品的应用
        二、 国内秸秆产品的现状
        三、 应用实例——2011 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麦田@W3K2”
    小结
第三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优势分析
    第一节 秸秆材料的优势
        一、 材料的自然性
        二、 类型的多样性
        三、 加工的简便性
    第二节 建筑空间建构的优势
        一、 材料的具体呈现
        二、 结构的合理搭配
        三、 构造的直观表达
        四、 建造的诗意表现
    第三节 秸秆建筑空间的优势
        一、 空间的生态性
        二、 空间的亲切感
        三、 空间的地域性
    小结
第四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局限分析
    第一节 秸秆材料的局限
        一、 材料的防水性
        二、 材料的阻燃性
        三、 解决办法
    第二节 秸秆建筑空间的局限
        一、 空间规模的有限性
        二、 空间组合的单一性
        三、 解决办法
    第三节 秸秆建筑的局限
        一、 社会认知程度不高
        二、 建筑规范尚未健全
        三、 解决办法
    小结
第五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一、 实验的目标
        二、 实验的方法
    第二节 实验的课题与主题
        一、 坐具——材料真实性
        二、 墙体——空间透明性
        三、 秸秆屋——空间建造性
        四、 青年公寓——空间设计与建造
    第三节 青年公寓实验的设计表述
        一、 从表述开始
        二、 场地环境的分析
        三、 设计概念的确立
        四、 秸秆材料的选用
        五、 空间形态的生成
        六、 表皮覆层的围透
        七、 结构形式的配置
        八、 构造细部的处理
    第四节 青年公寓实验的模拟仿真
        一、 从表述到仿真
        二、 设计工具的变化
        三、 三维建模的过程
        四、 虚拟模型的意义
    第五节 青年公寓实验的现实建造
        一、 从仿真到建造
        二、 单元部件的分类
        三、 系统模块的集成
        四、 现场组装的程序
    第六节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一、 实验的结果
        二、 实验的分析
    小结
结论
    第一节 秸秆建筑空间建构实验的意义
    第二节 对秸秆建筑空间应用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1.1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营房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性
        1.1.2 轻质建筑在住房需求中的比重日益提高
        1.1.3 轻质建筑墙体蓄热能力弱热惰性指标低
        1.1.4 相变材料可以提高轻质建筑蓄热性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分析
        1.2.1 相变材料在太阳房中应用研究
        1.2.2 相变墙体传热过程研究
        1.2.3 相变墙体的经济性研究
        1.2.4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工作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3.1 论文工作的提出
        1.3.2 研究内容
2 相变墙体传热及室内空气温度的数值模拟方法
    2.1 相变传热问题分析
        2.1.1 相变传热特性
        2.1.2 相变墙体传热过程解析方程
        2.1.3 移动界面的非线性特征
        2.1.4 基于焓法的一维相变墙体传热模型
    2.2 相变墙体被动式太阳房室内温度的数值模拟
        2.2.1 物理模型
        2.2.2 数学模型
    2.3 参数修正
        2.3.1 换热系数修正
        2.3.2 天空背景温度修正
    2.4 本章小结
3 相变材料制备及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实验
    3.1 相变轻质墙体材料制备
        3.1.1 复合相变颗粒材料制备
        3.1.2 二氧化硅/饱和脂肪酸复合相变材料制备
        3.1.3 复合相变材料表征及性能分析
        3.1.4 相变墙体结构设计
        3.1.5 轻质相变墙体热工参数分析
    3.2 采暖工况实验
        3.2.1 相变轻质墙体太阳房实验设置
        3.2.2 无辅助热源实验及结果分析
        3.2.3 辅助热源实验及结果分析
    3.3 被动式太阳房室内空气温度模型验证
        3.3.1 模拟条件设置
        3.3.2 房间空气温度模拟值与实验值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相变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性能评价分析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
    4.2 模拟参数的设置
        4.2.1 模拟建筑
        4.2.2 模拟参数配置
    4.3 影响因素分析
        4.3.1 评价指标的验证
        4.3.2 相变材料厚度及温度双因素分析
        4.3.3 保温层厚度因素分析
        4.3.4 被动式太阳房玻璃盖层因素分析
        4.3.5 被动式太阳房通风口面积因素分析
        4.3.6 相变轻质墙体优化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相变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应用设计理论及工程实践
    5.1 相变墙体应用的基本原则
    5.2 相变墙体应用设计方法
    5.3 相变轻质墙体被动式太阳房工程实践
        5.3.1 相变轻质墙体哨所工程应用
        5.3.2 相变轻质墙体战士宿舍工程应用
        5.3.3 综合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工业副产品石膏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工业副产品石膏的产生及其特性
        1.2.1 柠檬酸渣
        1.2.2 钛石膏
        1.2.3 脱硫石膏
    1.3 工业副产品石膏在水泥行业的应用
        1.3.1 柠檬酸渣
        1.3.2 钛石膏
        1.3.3 脱硫石膏
        1.3.4 水泥缓凝剂的反应机理
    1.4 工业副产品石膏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1.5 国内外墙体材料的研究及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存在的问题
    1.7 研究内容
        1.7.1 工业副产品石膏作硅酸盐水泥缓凝剂
        1.7.2 工业副产品石膏作矿渣水泥缓凝剂
        1.7.3 工业副产品石膏制备墙体材料的研究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试样制备方法
第三章 工业副产品石膏作硅酸盐水泥缓凝剂
    3.1 石膏的缓凝机理
    3.2 实验编号方法
    3.3 柠檬酸渣作硅酸盐水泥的缓凝剂
        3.3.1 SO_3含量对强度的影响
        3.3.2 XRD和SEM分析
        3.3.3 SO_3含量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3.4 钛石膏作硅酸盐水泥缓凝剂
        3.4.1 SO_3含量对强度的影响
        3.4.2 XRD和SEM分析
        3.4.3 SO_3含量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3.5 脱硫石膏作水泥缓凝剂
        3.5.1 SO_3含量对强度的影响
        3.5.2 SO_3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副产品石膏作矿渣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4.1 原料处理及实验方案设计
        4.1.1 原料预处理
        4.1.2 正交试验设计
    4.2 柠檬酸渣作矿渣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4.2.1 实验结果
        4.2.2 柠檬酸渣试样与天然石膏试样性能对比分析
        4.2.3 SEM分析
    4.3 钛石膏作矿渣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4.3.1 实验结果
        4.3.2 钛石膏试样与天然石膏试样性能对比分析
        4.3.3 SEM分析
    4.4 脱硫石膏作矿渣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4.4.1 实验结果
        4.4.2 脱硫石膏试样与天然石膏试样性能对比分析
        4.4.3 SEM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副产品石膏作墙体材料的研究
    5.1 水泥、混合材及外加剂在水化过程中的作用
        5.1.1 水泥的作用
        5.1.2 粉煤灰、矿渣的作用
        5.1.3 木钙减水剂的作用
        5.1.4 硫酸盐激发剂的作用
        5.1.5 柠檬酸的缓凝机理
    5.2 柠檬酸渣作墙体材料的研究
        5.2.1 实验方法及主要原料
        5.2.1.1 实验方法
        5.2.1.2 柠檬酸渣
        5.2.2 柠檬酸渣作墙体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5.2.3 柠檬酸渣作墙体材料的研究
        5.2.4 复合墙体材料的研究
        5.2.4.1 膨胀珍珠岩掺入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2.4.2 粉煤灰掺入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5.2.4.3 膨胀珍珠岩、粉煤灰对软化系数及吸水率的影响
    5.3 钛石膏作墙体材料的研究
        5.3.1 钛石膏分析
        5.3.2 钛石膏作墙体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5.3.3 水泥熟料、石灰等对钛石膏试样性能的影响
        5.3.3.1 正交试验设计
        5.3.3.2 结果分析
    5.4 脱硫石膏作墙体材料的研究
        5.4.1 脱硫石膏分析
        5.4.2 脱硫石膏作墙体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5.4.3 复合墙体材料的研究
        5.4.3.1 正交实验设计
        5.4.3.2 结果分析
        5.4.3.3 0#和5#的SEM-EDS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SMC墙板施工技术研究与绿色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新型墙体材料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新型轻质墙体材料技术的引进
    1.4 我国轻质墙板制品的现状
    1.5 轻质墙板发展存在的技术问题
    1.6 研究的内容、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的实用意义
2 SMC 墙板生产工艺与技术
    2.1 引言
    2.2 原材料及其性质分析
        2.2.1 氧化镁(MgO )
        2.2.2 卤粉(块,片或粒状)
        2.2.3 秸杆纤维
        2.2.4 高效减水剂
        2.2.5 外加剂
        2.2.6 玻璃纤维
    2.3 生产原理
    2.4 生产工艺概述
    2.5 建筑物理性能
        2.5.1 尺寸规格
        2.5.2 技术指标
    2.6 性能改进技术
        2.6.1 秸杆纤维预处理
        2.6.2 改进耐水性
        2.6.3 改善吸潮返卤
        2.6.4 克服翘曲变形的方法
3 SMC 墙板施工工艺
    3.1 工艺特点
    3.2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3.2.1 工艺流程(见图3.1)
        3.2.2 技术要点
    3.3 安装质量控制
    3.4 后序施工配合
    3.5 结语
4 SMC 墙板开裂机理与裂缝控制
    4.1 轻质墙板裂缝研究概述
    4.2 接缝开裂的机理
        4.2.1 SMC 墙板与主体结构的弹性模量的差异
        4.2.2 SMC 轻质墙板与结构的收缩变形的差异
        4.2.3 环境湿度对墙板干缩变形的影响
        4.2.4 SMC 墙板干缩应力计算与开裂分析
    4.3 SMC 墙板接缝裂缝控制
        4.3.1 制板工艺技术改良
        4.3.2 抗裂粘结专用砂浆的要求
        4.3.3 控制开裂对安装施工的要求
5 SMC 墙板生命周期绿色度评价
    5.1 引言
    5.2 基于生命周期的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方法
        5.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5.2.2 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方法
    5.3 墙体材料绿色度评价模型
        5.3.1 墙体材料生命周期分析
        5.3.2 墙体材料绿色度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
        5.3.3 墙材绿色度评价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墙材绿色度评价标准
        5.4.1 生产阶段
        5.4.2 施工阶段
        5.4.3 使用阶段
        5.4.4 报废回收阶段
    5.5 墙体绿色度评价实例
        5.5.1 墙材初选
        5.5.2 常用墙材绿色度评价
        5.5.3 评价结果分析
6 SMC 墙板应用实例介绍与经济分析
    6.1 工程实例介绍
    6.2 效益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轻质墙体隔声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建筑隔声研究
        1.1.1 国外建筑隔声研究
        1.1.2 国内建筑隔声研究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
        1.5.1 文献回顾法
        1.5.2 实地调查法
        1.5.3 实验测试分析法
    1.6 本章小结
2 隔声的理论基础
    2.1 隔声的基本理论
        2.1.1 隔声原理
        2.1.2 隔声量
        2.1.3 隔声性能的评价
    2.2 单层墙的隔声理论
        2.2.1 劲度控制区
        2.2.2 质量控制区
        2.2.3 临界频率控制
        2.2.4 综合分析
    2.3 双层墙的隔声理论
        2.3.1 声波在双层结构中的传播过程
        2.3.2 双层墙的隔声频率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建筑围护结构声学测试的基本理论
    3.1 隔声测试
        3.1.1 实验室隔声测试—混响室隔声测量
        3.1.2 现场隔声测试
    3.2 混响测试
        3.2.1 隔声测试中进行混响时间测试的原因
        3.2.2 混响时间基础理论
        3.2.3 混响时间的测试
    3.3 本章小结
4 轻质墙体隔声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4.1 调查过程与问卷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过程
        4.1.3 调查表设计
    4.2 现场测试实例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目前轻质墙体使用现状
        4.3.2 人们对轻质墙体的主观反应和采取的措施
        4.3.3 轻质墙体的不足及产生的原因
    4.4 本章小结
5 墙体隔声性能实验研究
    5.1 混响室法隔声测量
        5.1.1 墙体隔声实验室
        5.1.2 隔声与混响测试方法
        5.1.3 隔声与混响时间的步骤
    5.2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5.3 墙体隔声性能试验研究
        5.3.1 木丝板隔声性能研究
        5.3.2 纸面石膏板隔声性能研究
        5.3.3 空心石膏条板隔声性能研究
        5.3.4 玻璃发泡板隔声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空气层厚度与附加隔声量的关系研究
    6.1 目前国内外不同的结论
        6.1.1 声学家卡默雷尔(Cammerer)和迪哈马(Dur.Hammer)的观点
        6.1.2 瑞典技术大学(Chalmers Technical College)的观点
        6.1.3 国内一部分学者的观点
        6.1.4 本文的研究
    6.2 木丝板附加隔声量与空气层厚度的研究
        6.2.1 双层木丝板附加隔声量与空气层厚度的研究
        6.2.2 与隔音毡组合的双层木丝板附加隔声量与空气层厚度的研究
    6.3 纸面石膏板附加隔声量与空气层厚度的研究
    6.4 石膏空心条板附加隔声量与空气层厚度的研究
    6.5 玻璃发泡板附加隔声量与空气层厚度的研究
    6.6 本章小结
7 高隔声性能的组合结构研究
    7.1 隔音毡与木丝板组合结构
        7.1.1 隔音毡与单层木丝板的组合
        7.1.2 隔音毡与双层木丝板的组合
        7.1.3 隔音毡与岩棉对双层丝板隔声性能的对比
    7.2 隔音毡与空心石膏板组合结构
        7.2.1 隔音毡实贴的位置对单层空心石膏隔声性能的研究
    7.3 隔声性能较好的墙体组合结构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工作结论
    8.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在轻质墙体材料上抹灰的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地区住宅低能耗改造外墙构造研究[D]. 余晓慧. 湖南大学, 2020(12)
  • [2]硅酸钙水泥发泡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墙体构造节点研究[D]. 赵云.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7)
  • [3]轻钢结构墙体内填石膏基轻质材料设计与墙体受压性能研究[D]. 刘云霄. 长安大学, 2018(01)
  • [4]轻质墙体加网防裂的作法比较与选择[J]. 宿璐.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04)
  • [5]漳州近代骑楼立面研究[D]. 李纪翔. 华侨大学, 2014(03)
  • [6]基于秸秆材料的现代建筑空间建构研究[D]. 成果. 南京艺术学院, 2013(01)
  • [7]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D]. 庄春龙. 重庆大学, 2011(07)
  • [8]工业副产品石膏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D]. 黄伟. 济南大学, 2010(02)
  • [9]SMC墙板施工技术研究与绿色度评价[D]. 阁春雷. 重庆大学, 2009(12)
  • [10]轻质墙体隔声性能研究[D]. 张树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轻质墙体材料抹灰技术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