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水和腹水中TNFα和IL-6测定的意义

胸水和腹水中TNFα和IL-6测定的意义

一、测定胸腹水TNFα及IL-6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梁欢[1](2021)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红卡(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 for External Use,Nr-CWS)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效果,为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诊治的110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积极要求治疗者80例经分层区组随机化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应用红卡治疗,120ug/次,宫颈上药,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1月);对照组30例,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金舒喜)联合保妇康栓治疗,保妇康栓阴道用药1个/次,金舒喜阴道用药1个/次,均隔天1次,每月各用10次,两者交替用药,共用3月;将拒绝治疗要求继续观察随访的30例HPV高危型感染者纳入随访组,仅按要求定期随访不给予任何治疗。收集三组患者的就诊时年龄、HPV感染的病程、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妇科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非扩增定性检测(HPVE6E7 m RNA)及阴道镜病理结果,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水平、阴道灌洗液各免疫因子的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三组患者在入组时的年龄、孕次、产次、HPV型别以及HPV感染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2.三组患者组内结果比较:2.1研究组:共47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3位患者未按规定完成治疗,剔除本次研究),按照疗效评价指标,32例治愈,15例未治愈,HPV转阴率为68.09%。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分别较治疗前升高(9.13±2.39)及(0.29±0.11),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CD8+T占比治疗前后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i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分别较治疗前升高(9.31±3.77 ng/l)、(7.66±3.48 ng/l)、(6.05±2.73ng/l),IL-4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4.73±2.41 ng/l),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IL-6及IL-10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2.2对照组:共28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1位患者失访,1位患者自行加用其他治疗,均剔除本次研究),按照疗效评价指标,12例治愈,16例未治愈,转阴率为42.86%。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分别较治疗前升高(5.17±2.23)及(0.19±0.11),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CD8+T占比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阴道灌洗液中,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较前升高(4.68±3.91ng/l)、(4.03±2.17 ng/l)、(3.12±2.61 ng/l),IL-4浓度较前降低(2.60±1.74 ng/l),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IL-6及IL-10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2.3随访组:共30例患者,按照疗效评价指标,5例转阴,25例未转阴,自然转阴率为16.67%。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及CD8+T占比、CD4+/CD8+比值在随访前后相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阴道灌洗液中,IL-2、IL-4、IL-6及IL-10、IFN-γ、TNF-α的浓度随访前后相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别(P>0.05)。3.治疗随访后三组患者组间结果比较3.1外周血中各种免疫细胞变化比较: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升高的程度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均明显优于随访组,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别(P<0.05)。三组患者CD8+T占比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3.2阴道灌洗液中各种免疫因子浓度变化比较:IL-2、IFN-γ、TNF-α浓度升高的程度以及IL-4浓度降低的程度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均大于随访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三组患者IL-6、IL-10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3.3 HPV转阴率的比较:研究组HPV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HPV转阴率均高于随访组自然转阴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4.年龄对于高危型HPV治疗的影响:各组中不同年龄段HPV转阴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各年龄段中,研究组HPV转阴率均明显高于随访组自然转阴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随访组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5.不同HPV分型治疗比较:各组中,HPV16/18/45转阴率均低于其他高危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对于HPV16/18/45型和其他高危型HPV感染,研究组的HPV转阴率均高于随访组自然转阴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随访组相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6.患者治疗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保妇康栓均可提高外周血中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提高宫颈局部IL-2、IFN-γ、TNF-α水平,降低IL-4水平,改善全身及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促进持续感染的HPV转阴,但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效果更佳。2.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可提高各年龄段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的HPV转阴率。3.持续性HPV16/18/45型感染者的HPV转阴率均低于其他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的HPV转阴率。

马争发[2](2021)在《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抗菌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聚乙烯醇(PVA)为材料合成的水凝胶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是暂时性覆盖伤口的医用材料。单一以PVA合成的水凝胶通常无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存在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通常与一种或几种聚合物制备复合水凝胶而满足更方便的需求。聚苹果酸(PM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水溶性,无毒性,易降解、非免疫原性,血液稳定性和细胞易摄取性等特点,正逐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但以PVA和PMLA为材料合成地复合水凝胶敷料尚未见报道。据此,本文拟开展以PVA和PMLA为基材,添加姜黄素(Cur)制得复合水凝胶的研究,考察了不同配比的PVA-PMLA复合水凝胶在吸水性、保湿性和力学性能等区别;筛选出最优配比的PVA-PMLA复合水凝胶,再此基础上添加姜黄素制备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并探究两种复合水凝胶的生物学指标,如溶血性、凝血性、抑菌性、细胞毒性是否符合国家生物医用标准;最后用动物实验对伤口的愈合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聚苹果酸/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以聚乙烯醇(PVA)和聚苹果酸(PMLA)为基材,通过冷冻-解冻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VA/PMLA复合水凝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最佳配比PVA/PMLA复合水凝胶。利用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及创面敷料的测试方法探究了PVA/PMLA复合水凝胶的微观形貌、吸水性、保湿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VA为5wt%、PMLA为0.25wt%配比下,PVA/PMLA复合水凝胶24h的溶胀率为996.92±14.60%,保水率为28.97%,给湿率为0.9%,拉伸强度为0.028MPa,断裂伸长率为226.45%。采用平板抑菌圈法对PVA/PMLA复合水凝胶进行了抑菌性检测。受试菌种为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结果显示PVA水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菌活性。PVA/PMLA复合水凝胶对两种细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抑菌活性随着PML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PMLA含量为1wt%时,复合水凝胶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8mm和16.5mm。2.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在最优配比下添加姜黄素制得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研究测试了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率和力学性能,并探究了其在不同体系溶液中的姜黄素释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同p H条件下,复合水凝胶在同模拟体液中的药物释放效果要优于PBS缓冲液;在同种体液中,复合水凝胶在碱性条件下(p H=8.0)的释放效果要优于中性环境。复合水凝胶在p H为8.0的PBS缓冲液中24h姜黄素的释放率为16%。采用红细胞溶血、动态凝血实验和MTT法检测了PVA/PMLA和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敷料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的溶血率均在5%以下,符合国家标准中对生物材料的要求。通过MTT法检测了两种复合水凝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在PVA/PMLA复合水凝胶敷料对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均高于80%,无细胞毒性;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促进细胞增殖。3.复合水凝胶对大鼠皮肤创伤创面的愈合效果评价利用动物模型实验考察PVA/PMLA和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测定其伤口愈合能力。制备大鼠全皮层切除伤口模型,用医用纱布作为对照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创面形态、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H&E染色、创面炎症因子水平及生长因子水平等指标来评定敷料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VA/PMLA和Cur-PVA/PMLA水凝胶料敷料能够明显抑制SD大鼠TNF-α和IL-6的表达,增强IL-10的表达,减弱机体炎症反应;同时,能够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上调创面组织VEGF和b FGF的表达以促进血管生成,促进上皮组织再生,以此协同促进创面组织的快速愈合。伤口愈合的20d,空白组(纱布)、PVA水凝胶、PVA/PMLA水凝胶和Cur-PVA/PMLA水凝胶敷料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4.38%、92%、93.93%、96.18%,实验结果表明在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敷料的生物相容性增强,抑菌抑炎效果显着,创面愈合率高,是一种良好的医用水凝胶敷料。

张慧[3](2021)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内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umannii)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的个性化预测模型,鉴定不同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携带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的情况,验证不同来源的菌株在大蜡螟体内的毒力强弱。此外,验证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B)单药及联合亚胺培南(Imipenem,IMP),美罗培南(Meropenem,MEM),替加环素(Tigecycline,TGC),舒巴坦(sulbactam,SUL)和利福平(rifampicin,RIF)对CRAB体内外的抗菌活性,从而指导临床研究并支持临床决策。方法:1.建模组纳入了350名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验证组纳入272名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院的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系数建立了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图用于评估该模型的校准度。2.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本研究中筛选的10株非重复CRAB菌株耐药基因(bla OXA-23,bla OXA-24,bla OXA-51,bla OXA-58,bla IMP,bla VIM,bla ADC,bla SHV,bla TEM)和毒力基因(omp A,csu A,csu E,pga A,aba I)的携带情况。3.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株CRAB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应用棋盘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评估PB单药及联合其他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4.将同一菌株不同浓度的菌液或不同菌株同一浓度的菌液用微量进样器通过腹足注射至大蜡螟幼虫体内,检测同一菌株不同浓度下及同一浓度下不同菌株细菌毒力导致的幼虫死亡率差异,建立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验证分离于不同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是否不同。5.Balb C小鼠鼻内滴注Ab5075建立小鼠肺炎模型,分析感染及用药后小鼠的一般情况,肺脏病理,肺部菌落计数及炎症指标,评估PB单药及联合其他5种抗菌药物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1.感染来源,CRAB,低白蛋白血症,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和机械通气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68和0.792。当概率在30%到80%之间时,净收益更高,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围绕45°斜线摆动,表明该模型校准度很高。2.10株CRAB菌株,携带耐药基因bla OXA-23 10株,bla OXA-51 10株,bla VIM 3株,bla ADC 9株,bla TEM 7株,10株菌株均未检测到bla OXA-24,bla OXA-58,bla IMP和bla SHV基因。携带毒力基因omp A 10株,csu A 10株,csu E 10株,pga A10株,aba I 10株。检测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分型中,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bla OXA-23(100%),bla OXA-51(100%),bla ADC(90%),bla TEM(70%),bla VIM(30%),bla OXA-24,bla OXA-58,bla IMP和bla SHV均为0%。3.10株CRAB对IMP、MEM和SUL的耐药率为100%,对PB、TGC和RIF的耐药率为0%。MIC50由低到高依次为:PB<TGC<RIF<IMP=MEM=SUL。MIC90由低到高依次为:PB<TGC<RIF<IMP=MEM=SUL。FICI分布:PB+IMP/MEM/TGC/SUL/RIF:FIC≤0.5:50%,60%,10%,30%,80%;0.5<FIC≤1:50%,40%,60%,50%,20%;1<FIC≤4:0%,0%,30%,20%,0%;FIC>4:0%,0%,0%,0%,0%。PB与其他5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后,对CRAB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PB与RIF的协同作用最强,其次是与MEM和IMP,与SUL和TGC的协同作用较弱。4.10株CRAB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即接种菌液浓度越高,大蜡螟幼虫的生存率越低。在注射相同菌液浓度条件下,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10^8,Ab5075=Ab02>Ab09>Ab08>Ab01>Ab03>Ab07>Ab04>Ab06>Ab05.10^7,Ab5075>Ab02>Ab04>Ab03>Ab07>Ab08>Ab09>Ab05>Ab06>Ab01.10^6,Ab5075=Ab04>Ab05>Ab09>Ab03>Ab08=Ab07=Ab01=Ab02=Ab06。生存曲线显示,来源于血液和脑脊液的菌株毒力总体高于来源于腹水和呼吸道的毒力。5.Ab5075对小鼠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0^7,与对照组相比,建模组24h和48h小鼠的体重,临床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接种后,大量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部分肺泡腔可见分泌物。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联合用药组各组与其相对应的单药治疗组比较,炎症细胞相对减少,渗出液相对较少。肺部细菌负荷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均降低肺部细菌负荷,且差异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小鼠炎症指标比较,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指标值明显下降,且差异多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联合RIF组较单用两种药物IL-6及TNF-α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我们提出的模型有助于预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风险,该模型可以提高对较高死亡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并指导临床治疗。2.本研究筛选的10株CRAB主要携带bla OXA-23,bla OXA-51,bla ADC三种耐药基因和omp A,csu A,csu E,pga A,aba I 5种毒力基因。10株CRAB均不携带bla OXA-24,bla OXA-58,bla IMP和bla SHV基因。3.PB与RIF,IMP,MEM的组合对CRAB分离株具有较强的体外协同作用。4.筛选的10株CRAB,以Ab5075毒力最强,临床菌株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来源于血液和脑脊液的菌株毒力总体高于来源于腹水和呼吸道的毒力。5.PB联合用药在小鼠肺炎模型体内的效果较单药效果好,PB与RIF的联合效果最佳。

杨小娟[4](2020)在《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骨病(溶骨性损害、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贫血等;M蛋白的分泌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导致患者容易发生全身及局部感染;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肾严重功能受损。我国MM发病率约为1/10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约4/10万),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MM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单抗等免疫药物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疗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疾病结局的关键预测因素,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M患者营养状态严重影响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多数MM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机体瘦组织群不断消耗,导致组织功能受损,是最终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不良还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影响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患者症状不易控制,生活质量下降,临床结局不佳。MM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该疾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能有效的改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最终结局,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多发性骨髓瘤营养不良的报道较少,临床上对MM患者营养不良状态认识不足,对其营养支持持可有可无态度。此外,患者对营养知识缺乏,认识误区较多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当,据调查超过90%的肿瘤患者认为患病后不可食用富含蛋白质食物。对于同意接受营养补充的患者,目前临床也大多采取口服营养补充为主,而多数MM患者化疗后会出现口腔粘膜大面积溃疡导致经口摄入障碍,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因此,大部分经口摄入障碍或疼痛的患者很难能达到营养目标摄入量。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ry parenteral nutrition,SPN)是指当肠内营养无法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还需要更多营养底物时,利用肠外途径加以补充所采取的混合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研究发现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相比,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并没有增加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在EN不能满足MM患者目标需要量的条件下,SPN能有效保证MM患者营养的摄入。相对于全肠内营养,SPN在临床MM患者营养支持方面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手段。SPN可满足患者实际营养需求,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进而调节机体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整体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MM营养不良患者实施SPN,比较SPN与EN两种营养治疗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探索临床上更适合MM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法,为MM患者补充性肠外营养规范治疗以及未来临床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预估经过5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仍无法达到60%营养目标量,且预期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2、实验分组:根据随机单盲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00名MM患者分为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组(SPN组),其中EN组100例,SPN组100例。3、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流程依次为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营养监测、营养再评估和再治疗。EN组在患者入组当天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联合普通流质,能量和蛋白质分别按30kcal/kg/d和1.2g/kg/d供给,在此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及腹胀等,治疗时间为15天。SPN组患者入组当天予以SPN加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与对照组等能量等氮等蛋白质,主要为添加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复方氨基酸、中长链脂肪乳剂的全合一补充性肠外营养,使用剂量1000m L,治疗时间为15天。4、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评估相关指标,包括NRS-2002评分、PG-SGA评分、人体测量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BMI、体脂比、骨骼肌含量、相位角PA等);(2)营养支持前后生化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肌酐、TNF-α、IL-6、胱抑素C等);(3)两组患者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4)住院天数。5、统计学分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2检验,等级比较使用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调查MM患者营养干预前均有营养不良,预估5d经口饮食达不到60%目标需要量。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在年龄(t=1.41,P=0.16)、性别(?2=2.44,P=0.12)、入院时间(t=1.57,P=0.12)、BMI(t=1.55,P=0.12)、皮褶厚度(t=0.62,P=0.54)、NRS-2002筛查评分(t=0.96,P=0.34)、PG-SGA评估中度营养不良率(?2=0.20,P=0.65)、人体成分分析[总骨骼肌(t=0.76,P=0.45)、体脂百分比(t=1.12,P=0.27)和相位角PA(t=1.09,P=0.28)]均无显着差异。3、营养治疗后,与EN组比较,SPN组皮褶厚度(t=0.36,P=0.72)、骨骼肌含量(t=1.57,P=0.12)及体脂百分率(t=0.25,P=0.80)等方面无明显变化;而BMI(t=4.82,P<0.001)及相位角明显增加(t=17.89,P<0.001)。4、营养治疗后,EN组NRS-2002评分虽低于支持前(t=0.60,P=0.44),但没有统计学意义;SPN组营养支持后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支持前(t=10.36,P<0.001)。EN组治疗前后PG-SGA营养评估中度营养不良率无明显变化(?2=0.39,P=0.53);而SPN组PG-SGA评估中度营养不良率由90%下降至72%(?2=10.53,P=0.001),且明显低于EN组(?2=5.01,P=0.03)。5、营养治疗后,SPN组血浆前白蛋白(t=10.21,P<0.001)及上臂围(t=16.38,P<0.001)明显高于EN组;而白蛋白(t=1.49,P=0.14)、血红蛋白(t=1.08,P=0.28)治疗后两组间无显着差异。6、营养支持后,与EN组比较,SPN组ALT(t=1.09,P=0.28)、空腹血糖(t=0.42,P=0.67)无明显变化,而血肌酐明显下降(t=208.8,P<0.001)。7、营养支持后,SPN组感染发生率为12%,显着低于EN组(?2=4.19,P<0.05)。SPN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EN对照组(?2=6.82,P<0.05)。8、SPN组营养支持后,IL-6(t=7.86,P<0.001)、TNF-α(t=18.97,P<0.0001)和CRP(t=28.96,P<0.001)水平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且营养支持后SPN组IL-6(t=8.12,P<0.001)、TNF-α(t=16.08,P<0.001)和CRP(t=41.19,P<0.001)水平显着低于EN组。9、SPN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1.87±1.23)d,EN组为(22.31±1.57)d,营养治疗后,SPN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EN组(t=2.81,P=0.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MM营养不良患者实施EN和SPN营养支持,比较两种营养治疗方式对MM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示对MM患者除关注能量和蛋白质供给外,还应关注营养支持方式的路径,重视营养治疗的个体化。2、补充性肠外营养可更好地降低MM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况,减少患者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补充性肠外营养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益于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好转。

巩倩惠[5](2020)在《温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的疗效观察及对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共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心汤口服。2组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LVEF及E/A、NT-pro BNP、TNF-α、IL-6水平。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在临床疗效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为93.33%,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4、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舒张晚期最大流速(E/A):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及E/A差异分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E/A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5、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P):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温心汤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LVEF及E/A,降低患者NT-pro BNP、TNF-α、IL-6水平,总体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伍先梅[6](2020)在《腹水endocan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失代偿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能极大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得肝硬化患者对常用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增加,这将进一步增加SBP的病死率。SBP患者大部分都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腹水培养阳性率很低,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找可靠的早期识别SBP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生素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目的探索腹水中endocan水平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性肝硬化腹水患者161例,其中SBP组35例,非SBP组126例,留取入院时腹水标本,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用ELISA方法检测腹水中endoca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浓度,采用logstic回归模型分析SBP的独立影响因素,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炎症指标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腹水endocan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腹水endocan、TNF-α、IL-6水平在SBP组显着高于非SBP组[分别为398.451(318.762460.673)pg/ml vs 199.838(133.366303.226)pg/ml P<0.001;42.013(10.70558.128)pg/ml vs 7.838(2.63312.487)pg/ml P<0.001;1517.31(872.6432220.45)pg/ml vs205.239(69.778283.516)pg/ml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腹水endocan与腹水PMN(P<0.001,r=0.448)、腹水TNF-α(P<0.001,r=0.292)、腹水IL-6(P=0.006,r=0.216)、血PCT(P<0.001,r=0.318)、血CRP(P=0.001,r=0.202)均显着正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SBP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水endocan为SB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8(95%CI为1.0041.01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腹水endocan诊断SB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P<0.001),临界值为280.983pg/ml时敏感性为88.57%,特异性为70.63%,在年龄大于等于60岁和小于60岁患者中,腹水endocan诊断SBP的AUC分别为0.852和0.789。腹水Endocan分别与血降钙素原(PCT)、血C反应蛋白(CRP)、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847、0.854、0.845,显着高于血PCT、血CRP、血N%单独诊断时的AUC(P值分别为0.0472、0.0021、0.0033),而与腹水endocan单独诊断时的AUC差异不显着(P值分别为0.1243、0.1627、0.3168)。结论腹水endocan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PCT、血CRP、血N%联合能显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是SBP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且在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吴夏楠[7](2020)在《IL-27调控LL-37/CRAMP表达在艰难梭菌肠道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院内感染和抗生素相关腹泻最重要的病原菌。肠上皮细胞是宿主肠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抵抗艰难梭菌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研究发现IL-27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在艰难梭菌感染中发挥免疫保护性作用,但其分子机制不详。LL-37是目前在人类中发现的唯一一种cathelicidin类抗菌肽,CRAMP为鼠源性同质体,主要限制性表达于肠上皮细胞,发挥抗感染免疫功能。由此,我们提出科学假设:IL-27可能通过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LL-37/CRAMP,介导肠道免疫,发挥抵抗艰难梭菌感染的作用。目的:本研究聚焦于艰难梭菌感染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从艰难梭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入手,以免疫调节因子(IL-27)调控肠上皮细胞免疫应答为切入点,探究IL-27介导艰难梭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机制,以期为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治研究找到重要线索。方法:1.采用ELISA检测临床CDI患者血清及粪便中IL-27的表达情况,了解IL-27表达水平与CDI发病的相关性;此外,我们还检测了CDI患者血清CXCL10水平,评估其是否可作为监测CDI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2.以WT小鼠、WSX-1-/-(IL-27特异性受体缺陷)小鼠构建CDI动物模型,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CDI小鼠血清及肠道CRAMP表达水平;重组抗菌肽治疗WSX-1-/-CDI小鼠,评估肠道炎症及组织损伤、炎症分子表达、细菌载量和小鼠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明确IL-27促进肠上皮细胞表达CRAMP在CDI中的免疫保护作用。3.以人原代结肠上皮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IL-27与艰难梭菌共刺激肠上皮细胞后检测LL-37基因和蛋白两个水平的表达;然后采用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处理结肠上皮细胞,Western blot检测LL-37蛋白表达,对IL-27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LL-37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进行初步探究。结果:1.临床CDI患者血清及粪便IL-27表达明显高于非CDI腹泻患者,与WBC计数、PCT、TNF-α、LL-37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CXCL10在CDI中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显着相关,在有效治疗后明显降低,可作为监测CDI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新血清标志物。2.CRAMP表达水平在WSX-1-/-CDI小鼠中显着降低;重组抗菌肽治疗WSX-1-/-CDI小鼠发现,肠道损伤情况减轻,对艰难梭菌清除能力及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这可能与治疗后抗炎细胞因子(IL-10、IFN-γ等)的产生增加有关。3.IL-27与艰难梭菌共刺激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LL-37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LY294002、AG490、SB203580 3种抑制剂预处理后,结肠上皮细胞LL-37的分泌显着降低,由此推测IL-27可能通过AKT、JAK-STAT及MAPK三大通路调控肠上皮细胞LL-37的表达。结论:IL-27可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表达LL-37/CRAMP来抵抗艰难梭菌感染,减轻肠道炎症,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为CDI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此外,CXCL10可作为识别病情较重CDI患者相对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周长军[8](2020)在《活化的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检测对于鉴别活动性、潜伏性结核感染和健康人群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的淋巴细胞以及胞外细胞因子检测对于鉴别活动性、潜伏性结核患者(活动组、潜伏组)及健康人群(健康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1例初诊肺结核患者活动组、24例潜伏组及30例健康组外周静脉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标本中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的淋巴细胞百分比,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指标在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潜伏性和活动性肺结核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相较于潜伏组,活动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7.75±2.24%vs6.15±1.47%,P<0.01)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2.65±0.80 pg/ml vs 2.06±0.31pg/ml,P<0.01)显着升高;相较于健康组,活动组和潜伏组外周血中CD3+HLA-DR+细胞(分别为5.34±7.64%和4.10±3.39%vs 1.74±0.73%,P<0.01)、CD4+HLA-DR+细胞(分别为2.18±2.47%和1.47±0.91%vs 0.68±0.36%,P<0.01)、CD8+HLA-DR+细胞(分别为2.66±5.11%和2.12±2.06%vs 0.88±0.44%,P<0.05)及IL-6水平(分别为3.25±2.94 pg/ml和5.05±6.20 pg/ml vs 1.78±0.97 pg/ml,P<0.01)均显着升高,而CD8+CD28+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显着降低;此外,活动组的CD4+/CD8+、Treg细胞、CD16+CD56+CD69+细胞和IFN-γ水平也高于健康组。而在鉴别活动组和潜伏组时,联合Treg细胞、IFN-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在鉴别潜伏组和健康组时,联合CD3+T细胞、CD4+HLA-DR+细胞和IL-6的AUC值为0.923;在鉴别活动组和健康组时,联合CD3+HLA-DR+细胞、CD4+HLA-DR+细胞和IL-6时AUC值为0.932。结论:联合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的淋巴细胞以及胞外细胞因子能有效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潜伏期和活动期,对于结核病的诊断以及活动性和潜伏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陈晓宇[9](2020)在《芪术扶正饮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芪术扶正饮对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蛋白水平、腓肠肌维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明确芪术扶正饮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确切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共入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芪术扶正饮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醋酸甲地孕酮片联合西医基础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腓肠肌维度、QOL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1.血清蛋白: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着(P<0.05)。2.腓肠肌维度: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小腿腓肠肌维度均有一定增加(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对腓肠肌维度增长和维持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3.生活质量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化疗组提高更显着(P<0.05)。4.安全性评价:6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大便常规等检查,发现明显异常者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恶心呕吐和1例便秘患者,治疗组未发现皮肤及全身各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1.芪术扶正饮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水平;有助于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治疗;2.芪术扶正饮有助于增长和维持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患者小腿腓肠肌维度,并有效减少肌肉萎缩;3.芪术扶正饮能有效提高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生活质量;4.芪术扶正饮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且价格低,服用方便,突出了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永强[10](2019)在《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诱导CD4+T细胞分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肿瘤免疫逃逸或炎症反应。近年来我们课题组证实,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种新型的LC-3II阳性的细胞外囊泡(LC-3II+Extracellular Vesicles,LC-3II+EVs),主要来源于肿瘤细胞释放的分泌型自噬小体,我们将其命名为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umor cell released autophagosome,TRAP)。后续研究发现TRAPs携带的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可以诱导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成为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IL-10+Breg细胞、PD-L1highIL-10+M2型巨噬细胞和产生大量ROS的中性粒细胞。CD4+T细胞是机体重要的抗肿瘤免疫细胞之一,目前关于CD4+T细胞亚群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化机制及其免疫调节功能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论文主要探讨TRAPs是否参与CD4+T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调节,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探讨TRAPs诱导CD4+T细胞分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研究,旨在阐明肿瘤微环境中―TRAPs—CD4+T细胞—肿瘤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免疫调控网络,为后期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或治疗思路。方法:1.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体内外诱导CD4+T细胞分化的研究分选出WT小鼠脾细胞来源的CD4+T细胞,体外在αCD3/CD28培养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的TRAPs分别诱导培养24 h或72 h后,收获细胞和培养上清,采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各亚群标志分子表达变化;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TRAPs或皮下注射B16F10细胞构建荷瘤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IL-6+CD4+T、IL-10+CD4+T和IL-21+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2.TRAPs诱导CD4+T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分选WT小鼠脾细胞来源的CD4+T细胞,体外在αCD3/CD28培养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的CFSE标记的TRAPs共孵育24 h后,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CFSE标记的TRAPs与PE标记的CD4+T细胞或PE标记的TLR2的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TRAP+CD4+T细胞比例。分选出WT、TLR2-/-、TLR4-/-、MyD88-/-和IL-6-/-CD4+T细胞,加入TRAPs(3μg/ml)诱导培养72 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6、IL-10和IL-21的浓度;分选WT CD4+T细胞,加入TRAPs(3μg/ml)诱导不同的时间,或用信号分子抑制剂或IL-6中和抗体等预处理1 h,Western Blot检测MAPKs信号通路中(JNK、ERK和p38)、NF-κB通路中(IKKα/β、IκBα和p65)、Akt或STAT3及其磷酸化水平;qRT-PCR和ELISA法检测CD4+T细胞IL-6、IL-21和IL-10的表达变化。将WT和IL-6-/-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TRAPs,检测脾脏和淋巴结中IL-21+CD4+T细胞和IL-10+CD4+T细胞比例变化。分选小鼠脾细胞来源的或人PBMCs中来源的CD4+T细胞,体外在αCD3/CD28培养条件下加入小鼠或人肿瘤细胞来源的TRAPs或预处理的TRAPs(超声破碎、蛋白酶K消化、抗体封闭或CFSE染色)分别诱导相应的时间后,分别检测CD4+T细胞中信号分子活化情况、IL-6表达和分泌水平。3.TRAPs诱导的CD4+T细胞(TTRAP)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3.1 TTRAP细胞调节T细胞应答及其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研究分选WT小鼠脾细胞来源的T细胞,在αCD3/CD28培养条件下,分别加入30%体积的正常培养CD4+T细胞上清(SN/CD4+T)和TRAPs诱导的CD4+T细胞上清(SN/TTRAP)或用IL-6、IL-10和IL-21中和抗体预处理的SN/TTRAP,培养72 h后,FACS检测IFN-γ+CD4+T和IFN-γ+CD8+T细胞比例。皮下免疫DC/OVA疫苗建立OVA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小鼠模型或在免疫前过继转移OT-I小鼠脾细胞,免疫间隙过继转移CD4+T或TRAP诱导的CD4+T细胞,在末次免疫后第7天,收获各组小鼠的脾脏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OT-I T细胞的比例及数量;或用OVA蛋白再刺激24 h,测脾细胞中IFN-γ+CD4+T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的比例。WT C57BL/6小鼠皮下或尾静脉注射B16F10细胞构建皮下和肺转移瘤模型,同时注射正常培养的WT CD4+T细胞和TRAPs诱导的WT CD4+T细胞或IL-6-/-CD4+T细胞,观察皮下肿瘤大小和肺组织上肿瘤结节数量及大小。3.2 TTRAP细胞调节B细胞分化及其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研究WT 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TRAPs诱导的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IL-10+B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分选脾细胞来源的B细胞,单独或联合加入TRAPs、CD4+T细胞、SN/CD4+T、SN/TTRAP或分别用αIL-6、αIL-10和αIL-21预处理的SN/TTRAP培养72h后,检测各组IL-10+B细胞比例和IL-10的浓度。皮下免疫DC/OVA疫苗,建立OVA特异性T细胞应答小鼠模型或者在免疫前过继转移OT-I小鼠脾细胞,免疫间隙过继转移不同条件诱导的B细胞3次,在末次免疫后第7天,收获各组小鼠的脾脏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OT-I T细胞的比例及数量;或用OVA蛋白再刺激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IFN-γ+CD4+T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的比例。WT C57BL/6小鼠皮下或尾静脉注射B16F10细胞构建皮下和肺转移瘤模型,同时注射不同条件诱导的B细胞,观察皮下肿瘤大小和肺组织上肿瘤结节数量及大小。3.3体内抑制TRAP或Il6对CD4+T细胞和B细胞分化及肿瘤生长的研究利用慢病毒敲低自噬相关基因Becn1,构建自噬缺陷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收集相同Becn1 KD和Becn1 NC B16F10细胞数量来源的培养上清,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清中TRAPs的含量;ELISA检测两组上清体外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IL-10和IL-21的量。Becn1 KD和Becn1 NC B16F10细胞皮下构建荷瘤小鼠,观察两组细胞体内生长速度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IL-10+CD4+T细胞、IL-21+CD4+T细胞、IFN-γ+CD4+T细胞和IL-10+B比例变化;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6含量。将WT和IL-6-/-小鼠皮下接种B16F10细胞生长至第21 d后,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IL-10+CD4+T细胞、IL-21+CD4+T细胞和IL-10+B比例变化。结果:1.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体内外诱导CD4+T细胞分化的研究体外检测结果显示,TRAPs可以显着诱导CD4+T细胞高表达Il6和Il21,同时Il10和Il17的表达也有一定比例的升高,其它基因Il1b、Il2、Il4、Il8、Il9、Il22.、Ifng、Tnf、Tgfb1和Foxp3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TRAPs处理组IL-6、IL-10和IL-21的分泌量及IL-6+CD4+T、IL-10+CD4+T和IL-21+CD4+T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IL-21+CD4+T细胞表达Tfh细胞表型CXCR5和特异性转录因子Bcl6。与之相反,TRAPs处理组中IFN-γ+CD4+T细胞的比例显着降低,另外还发现TRAPs体外可以抑制IL-12诱导的CD4+T细胞向Th1细胞方向极化。体内检测结果显示,与荷瘤小鼠体内结果一致,TRAPs体内也可以诱导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IL-6+CD4+T、IL-10+CD4+T和IL-21+CD4+T细胞的比例的增高。以上结果证实TRAPs在体内外可以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IL-10和IL-21。2.TRAPs诱导CD4+T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首先,TRAPs不能被CD4+T细胞所摄取而是结合于细胞表面发挥功能;TRAPs诱导WT和TLR4–/–CD4+T细胞分泌IL-6、IL-10和IL-21的水平显着增加,而在TLR2–/–和MyD88–/–CD4+T细胞中IL-6、IL-10和IL-21的分泌量变化不明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TRAPs与CD4+T细胞表面的TLR2受体共定位,提示TRAPs通过TLR2-MyD88信号通路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IL-10和IL-21。随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RAPs处理30-120min范围内CD4+T细胞中IKKα/β、I-kBα、p65、Akt、p38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增加,而ERK1/2和JNK1/2的磷酸化水平变化不明显,提示TRAPs可以活化CD4+T细胞中NF-κB、PI3K/Akt、p38和STAT3信号通路。当用相关抑制剂预处理后,NF-κB抑制剂Bay11-7082、PI3K抑制剂LY294002和p38抑制剂SB203580可以显着抑制IL-6,IL-10和IL-21的分泌,特别是Bay11-7082;而ERK抑制剂PD98059和JNK抑制剂SP600125对IL-6,IL-10和IL-21分泌均没有影响;STAT3抑制剂static可以显着抑制TRAPs诱导CD4+T细胞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及其IL-10和IL-21的分泌,而IL-6的分泌不受影响,说明TRAPs通过NF-κB、PI3K/Akt和p38信号通路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IL-10和IL-21,而IL-10和IL-21的分泌又受到STAT3进一步调控。最后体外检测发现,IL-6中和抗体可以显着抑制TRAPs诱导CD4+T细胞STAT3的磷酸化和IL-10和IL-21的分泌;同时,STAT3磷酸化、IL-10和IL-21表达和分泌在TRAPs诱导IL-6–/–CD4+T细胞中不发生明显变化;与体外结果一致,TRAPs体内诱导IL-6–/–C57BL/6小鼠淋巴结和脾脏细胞中IL-21+CD4+T细胞和IL-10+CD4+T细胞的比例显着低于WT C57BL/6小鼠组。以上结果说明,TRAPs体内外通过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然后自分泌的IL-6再通过IL-6/STAT3通路进一步诱导IL-10和IL-21的分泌。B16F10、EL4、Hepa1-6和LLC细胞来源的TRAPs体外均可以诱导CD4+T细胞表达和分泌IL-6。用超声破碎或蛋白酶K消化后的TRAPs诱导CD4+T细胞表达和分泌IL-6的量显着降低,提示TRAPs主要是通过膜表面蛋白而非内容物发挥功能。当TRAPs分别用HSP60、HSP70、HSP90α和HMGB1封闭抗体封闭后,仅有HSP90α封闭抗体可以显着抑制TRAPs与CD4+T细胞的结合、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IL-6的表达和分泌,提示TRAPs膜表面上HSP90α是诱导CD4+T细胞表达和分泌IL-6的功能分子。与小鼠肿瘤细胞来源的TRAPs结果相一致,临床肿瘤患者癌性胸/腹水或人肿瘤细胞(A375、MDA-MB-231和HepG2)来源的hTRAPs也可以显着诱导人外周血来源CD4+T细胞表达和分泌IL-6,当hTRAPs经HSP90α封闭抗体预处理后,CD4+T细胞表达和分泌IL-6的量也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说明,HSP90α是小鼠和人肿瘤细胞来源TRAPs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的关键膜分子。3.TRAPs诱导的CD4+T细胞(TTRAP)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3.1 TTRAP细胞调节T细胞应答及其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研究T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正常培养的CD4+T细胞培养上清(SN/CD4+T)组相比,TRAPs诱导的CD4+T细胞培养上清(SN/TTRAP)可显着抑制体外αCD3/αCD28单抗刺激的CD4+T和CD8+T细胞IFN-γ的分泌;同时,TRAPs诱导的CD4+T细胞(TTRAP)体内也可以显着抑制DC/OVA诱导的OT-I T细胞的增殖以及IFN-γ+CD4+T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的比例,提示我们CD4+T细胞经TRAPs诱导后可以抑制αCD3/αCD28非特异性和DC/OVA特异性诱导T细胞的免疫应答。另外,皮下瘤和肺转移瘤模型检测结果显示,TRAPs诱导的CD4+T细胞体内可以促进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与肺转移。抗体中和实验显示:与SN/TTRAP组相比,αIL-6预处理的SN/TTRAP组IFN-γ+CD4+T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的比例显着提高,而αIL-10与处理组仅可以略微升高IFN-γ+CD4+T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的比例,当αIL-6和αIL-10两种抗体联合预处理后,IFN-γ+CD4+T细胞和IFN-γ+CD8+T细胞的比例可以完全恢复,说明TRAPs诱导的CD4+T细胞主要依赖分泌IL-6发挥T细胞功能抑制作用。与上述结果一致,TRAPs诱导的WT CD4+T细胞体内可以促进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肺肿瘤结节数目的增加,而TRAPs诱导的Il6-/-CD4+T细胞体内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肺肿瘤结节数目不但没有促进作用,相反还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肿瘤结节数。以上结果提示我们TRAPs诱导CD4+T细胞体内主要通过分泌IL-6发挥抑制T细胞功能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肺转移。3.2 TTRAP细胞调节B细胞分化及其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研究TTRAP细胞体内可以显着诱导小鼠脾脏细胞中IL-10+B细胞的比例和数量的增加。体外结果显示SN/TTRAP也可以诱导IL-10+B细胞比例和IL-10分泌的显着增加;同时还发现,在体外CD4+T细胞可以显着的提高TRAPs诱导IL-10+B细胞的比例,提示TTRAP细胞和SN/TTRAP可以促进IL-10+B细胞的分化,同时TRAPs和CD4+T细胞在诱导B细胞分化成为IL-10+B细胞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抗体中和实验结果显示,当SN/TTRAP分别用αIL-6、αIL-10或αIL-21预处理后,IL-10+B细胞的比例均显着下降,说明SN/TTRAP中IL-6、IL-10和IL-21是协同增强TRAPs诱导IL-10+B细胞分化的关键细胞因子。OVA特异性T细胞应答小鼠模型中结果显示,SN/TTRAP联合TRAPs诱导的高比例的IL-10+B细胞(BTRAP+SN/TTRAP)体内抑制DC/OVA诱导的OT-I T细胞的增殖和OVA特异性的T细胞的能力显着高于TRAPs单独诱导的IL-10+B细胞(BTRAP)。皮下瘤和肺转移瘤模型也显示,与BTRAP细胞组相比,BTRAP+SN/TTRAP细胞体内可以更显着的促进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与肺转移。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TRAPs诱导的CD4+T细胞可以进一步增强TRAPs诱导Breg细胞的生成及其免疫抑制功能。3.3体内抑制TRAP或Il6对CD4+T细胞和B细胞分化及肿瘤生长的研究敲低自噬相关基因Becn1后,Becn1 KD B16F10细胞在饥饿条件下不仅细胞内的自噬水平低于Becn1 NC B16F10细胞,而且细胞外分泌型自噬小体TRAPs的分泌量也显着降低,同时Becn1 KD B16F10细胞体内的生长速度也显着低于Becn1 NC B16F10细胞。另外,Becn1 KD B16F10细胞荷瘤小鼠外周血中的IL-6浓度、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IL-10+CD4+T细胞、IL-21+CD4+T细胞和IL-10+B细胞的比例显着低于Becn1 NC B16F10组,相反IFN-γ+CD4+T细胞的比例又显着高于Becn1 NC组。提示,靶向B16F10肿瘤细胞的自噬相关基因Becn1可以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也可以逆转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在WT和IL-6缺陷的C57BL/6小鼠构建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IL-6缺陷小鼠组中的肿瘤大小显着小于WT组,且IL-6缺陷小鼠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IL-10+CD4+T细胞、IL-21+CD4+T细胞和IL-10+B细胞比例显着降低。推测荷瘤小鼠体内IL-6通过诱导IL-10+CD4+T细胞和IL-21+CD4+T细胞和IL-10+B细胞的分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进而发挥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提示,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IL-6可以逆转CD4+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进而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结论:1.TRAPs体外可以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IL-10和IL-21,抑制CD4+T细胞向Th1细胞亚群分化,且TRAPs诱导获得的IL-21+CD4+T细胞表达Tfh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Bcl-6和膜分子CXCR5。2.TRAPs膜结合型Hsp90α通过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另外,p38和PI3K/Akt信号通路也参与了其中的调控。3.TRAPs诱导CD4+T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IL-6又通过IL-6/STAT3通路诱导CD4+T细胞分泌IL-10和IL-21。4.TRAPs诱导的CD4+T细胞通过直接分泌IL-6和IL-10或间接诱导IL-10+Breg细胞发挥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最终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5.敲低肿瘤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n1或敲除小鼠体内Il6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也可以抑制IL-10+、IL-21+CD4+T细胞和IL-10+Breg细胞的分化。

二、测定胸腹水TNFα及IL-6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定胸腹水TNFα及IL-6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3.1 排除标准
        3.2 剔除标准
    4 药物、标本采集器及保存液、检测仪器与设备
        4.1 药物(见表1,图1)
        4.2 TCT、HPVE6E7标本采集器、保存液及检测设备
        4.3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设备
        4.4 阴道灌洗液免疫因子试剂及检测设备
    5 治疗方法
        5.1 研究组
        5.2 对照组
        5.3 随访组
        5.4 治疗要求
        5.5 心理疏导与健康生活指导
    6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6.1 TCT及HPVE6E7的标本采集及检测
        6.2 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水平检测
        6.3 阴道灌洗液各种免疫因子变化
    7 观察评价指标
        7.1 一般资料
        7.2 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变化
        7.3 阴道灌洗液中免疫因子变化
        7.4 患者HPV转阴率比较
        7.5 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的转阴情况
        7.6 不同型别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的转阴情况
        7.7 安全性指标
    8 统计分析
    9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年龄
        1.2 孕次
        1.3 产次
        1.4 病程
        1.5 HPV型别
    2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变化情况
    3 阴道灌洗液中免疫因子变化情况
    4 HPV转阴率比较
    5 年龄对HPV治疗效果的影响
    6 HPV型别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7 治疗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HPV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抗菌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Abbreviations)
1.绪论
    1.1 医用伤口敷料的研究概况
        1.1.1 伤口的类型及其愈合过程
        1.1.2 医用伤口敷料的分类
    1.2 抗菌水凝胶敷料的研究概况
        1.2.1 自身抗菌水凝胶敷料
        1.2.2 载药抗菌水凝胶敷料
    1.3 聚苹果酸的简介
        1.3.1 聚苹果酸的概述
        1.3.1.1 聚苹果酸的特性
        1.3.1.2 聚苹果酸的合成方法
        1.3.2 聚苹果酸的应用研究现状
        1.3.2.1 PMLA及其衍生物在药物传递系统上的应用
        1.3.2.2 PMLA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材料的应用
        1.3.2.3 PMLA及其衍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4 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概述
        1.4.1 聚乙烯醇的概述
        1.4.2 聚乙烯醇水凝胶的研究现状
    1.5 姜黄素的简介
        1.5.1 姜黄素的概述
        1.5.2 姜黄素的应用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6.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的创新点
        1.6.3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2 聚苹果酸/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2.1 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PMLA/PV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2.2.2 PMLA/PVA复合水凝胶的性能评价
        2.2.2.1 凝胶分数
        2.2.2.2 含水率测定
        2.2.2.3 溶胀率测定
        2.2.2.4 保水率测定
        2.2.2.5 给湿率测定
        2.2.2.6 力学性能研究
        2.2.2.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2.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2.2.9 抑菌性评价
        2.2.2.10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凝胶分数
        2.3.2 含水率
        2.3.3 溶胀率
        2.3.4 保水率
        2.3.5 给湿率
        2.3.6 力学性能分析结果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9 抑菌实验
    2.4 本章小结
3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3.2.2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性能研究
        3.2.2.1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率测量
        3.2.2.2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实验
        3.2.2.3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释药性研究
        3.2.2.4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制备
        3.3.2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的溶胀率测量
        3.3.3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的力学性能实验
        3.3.4 姜黄素-聚苹果酸/聚乙烯醇的释药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水凝胶的血液相容性及细胞毒性评价
    4.1 实验材料和设备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血液相容性评价
        4.2.1.1 溶血实验
        4.2.1.2 动态凝血实验
        4.2.2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溶血实验结果
        4.3.2 动态凝血评价结果
        4.3.3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实验结果
        4.3.3.1 细胞生长形态观察
        4.3.3.2 L-929 细胞毒性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复合水凝胶对大鼠皮肤创伤创面的愈合效果评价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1.1 实验动物
        5.1.1.2 主要仪器
        5.1.2 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大鼠创伤溃疡模型的制备
        5.2.2 实验分组及伤口处理
        5.2.3 敷料促愈合评价指标
        5.2.3.1 创面形态学观察及创面愈合率
        5.2.3.2 组织病理学检查
        5.2.3.3 炎症因子的检测
        5.2.3.4 生长因子的检测
        5.2.4 统计学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创面愈合形态学观察
        5.3.2 创面愈合率
        5.3.3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5.3.4 ELISA检测结果
        5.3.5 VEGF和 b FGF的表达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研究成果

(3)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内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内外活性研究
    1.前言
    第一节: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的鉴定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节: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节:鲍曼不动杆菌大蜡螟感染模型的建立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四节:鲍曼不动杆菌小鼠肺炎模型评估抗菌药物联合效应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和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营养筛查与评估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补充性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5)温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的疗效观察及对TNF-α、IL-6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3 分组及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指标
        4.2 疗效性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表3)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表4)
    6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情况对照(表5)
        1.2 年龄、病程情况对照(表6)
        1.3 基础疾病情况对照(表7)
        1.4 心功能分级情况对照(表8)
    2 治疗前后结果分析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LVEF比较
        2.6 两组患者E/A比较
        2.7 两组患者NT-pro BNP比较
        2.8 两组患者TNF-α比较
        2.9 两组患者IL-6比较
        2.10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心衰病的认识
        1.1 心衰病的来源
        1.2 心衰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1.3 心衰病的辨证分型、治则治法
        1.4 心衰病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CHF的认识
        2.1 CHF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2.2 CHF的发病机制
        2.3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 温心汤概述
        3.1 温心汤的组成及方解
        3.2 温心汤现代药理学研究
    4 不足和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腹水endocan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本课题的创新点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发展及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IL-27调控LL-37/CRAMP表达在艰难梭菌肠道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样本IL-27表达与艰难梭菌感染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IL-27 调控肠道CRAMP表达在CDI小鼠中的免疫作用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IL-27 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LL-37/CRAMP分子机制初步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CXCL10在CDI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IL-27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活化的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检测对于鉴别活动性、潜伏性结核感染和健康人群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结核病流行现状
    1.2 淋巴细胞在结核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研究现状
    1.4 细胞因子与结核病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仪器与试剂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活动组、潜伏组与健康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3.2 活动组、潜伏组与健康组外周血中活化的淋巴细胞的变化
    3.3 活动组、潜伏组与健康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
    3.4 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的淋巴细胞联合细胞因子检测在诊断肺结核和鉴别诊断肺结核潜伏期与活动期时的临床价值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芪术扶正饮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研究概况
    2 现代医学对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研究
        2.1 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2.2 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
        2.3 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现代医学治疗
    3 中医学对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研究
        3.1 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病名
        3.2 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病因病机
        3.3 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收集病例及分组
        3.2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疗效指标及疗效评定
        4.2 安全性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入组病例一般资料情况
        1.1 性别分布
        1.2 年龄分布
        1.3 疾病种类分布
    2 治疗结果
        2.1 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变化
        2.2 两组治疗前后腓肠肌维度变化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芪术扶正饮药物组成
    2 芪术扶正饮治疗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理论依据
    3 芪术扶正饮的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1 芪术扶正饮的药物分析
        3.2 芪术扶正饮组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 芪术扶正饮疗效分析
    5 结论
    6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扶正祛邪法防治肿瘤恶液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诱导CD4+T细胞分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1 CD4~+T 细胞亚群分化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2 细胞外囊泡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一)
第二章 TRAP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IL-10/IL-21 的机制探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二)
第三章 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诱导的CD4~+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及其抗肿瘤作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三)
全文总结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测定胸腹水TNFα及IL-6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评价[D]. 梁欢. 青岛大学, 2021(02)
  • [2]Cur-PVA/PMLA复合水凝胶抗菌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D]. 马争发.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3]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内外活性研究[D]. 张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杨小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5]温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的疗效观察及对TNF-α、IL-6水平的影响[D]. 巩倩惠.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腹水endocan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D]. 伍先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IL-27调控LL-37/CRAMP表达在艰难梭菌肠道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夏楠.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活化的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检测对于鉴别活动性、潜伏性结核感染和健康人群的临床价值分析[D]. 周长军.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芪术扶正饮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晓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肿瘤细胞释放自噬小体(TRAP)诱导CD4+T细胞分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研究[D]. 陈永强. 东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胸水和腹水中TNFα和IL-6测定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