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OXPROW中GENERAL字段的打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磊[1](2018)在《辣椒组学分析平台PepperHub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重要的园艺蔬菜作物,辣椒对不同农业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6含量丰富,是人们膳食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辣椒果实的形状、大小、色泽、口味丰富多样,这种多样性使其成为果实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型。辣椒与其他茄科植物相比基因组庞大(约3.3Gb)且重复序列占比高(81%)、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困难、遗传转化体系不成熟,种种原因致使辣椒相关研究进展缓慢。此外,缺乏一个综合性的辣椒生物信息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辣椒组学的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研究团队新的测序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了PepperHub辣椒组学生物信息平台,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下载已公布的CM334辣椒和Zunla辣椒的基因组序列和基因注释文件,组装并注释pacbio三代重测序得到的“6421”株系辣椒基因组数据,利用GBrowse基因浏览器可视化各组数据,结合本地安装的BLAST工具和建立的辣椒文库共同构建Gemome模块。2.处理分析测序得到的根、叶、花、果实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和根、叶喷施脱落酸、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或高盐、低温等逆境处理后的转录组数据。基于分析后的数据,利用Perl语言、R语言编写脚本展示基因在各个组织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状况和基因在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和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状况,比较基因在各个组织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和基因在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和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差异,构建某一基因与其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3.利用已发表的辣椒sRNA数据库和miRNA列表编写sRNA注释文件和miRNA注释文件,并用GBrowse可视化不同辣椒sRNA和known miRNA、novel miRNA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同时构建miRNA靶基因数据库,检索特定名称、特定序列的miRNA在辣椒基因组中的靶基因。4.分析处理辣椒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找出辣椒基因组的SNP和InDel位点,并用其生成注释文件。用GBrowse读取注释文件,可视化SNP和InDel位点。建立SNP、InDel数据库,查询特定区域的SNP、InDel位点。5.使用HTML、CSS、JavaScript、Perl等工具和语言将各个功能模块整合成一个综合性辣椒生物信息平台——PeperHub。
王立峰[2](2014)在《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PLE构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网络环境下个人意义建构的知识性、情境性、社会性等特点,基于活动理论与知识管理相结合的视角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此外,本研究应用富客户端、OPEN API与MASHUP整合型融汇技术实际开发并验证了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的PLE系统原型软件。知识管理视角下的PLE模型以网络学习过程中知识客体的转化为主线,体现了学习者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社会性与合作性、知识建构的螺旋上升性、学习过程的完整性、PLE系统的集成性、整合性与开放性等特点,有助于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管理、利用及共享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本研究由五部分共八章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1.PLE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本部分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二章论述了与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构建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活动理论为基础,力图体现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知识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开放性等特点。2.构建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本部分由第三章构成。以网络学习过程中知识客体的转化为主线,按照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不同状态,将网络环境下个人的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知识获取阶段、知识组织阶段、知识利用阶段和知识共享阶段。研究据此设计构建了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并分别对以上四个阶段中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客体、工具、共同体、规则、分工六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3.知识管理视角下PLE各模块构建本部分由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构成。该部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与知识客体转化四个阶段相对应的PLE学习资源获取、PLE学习资源组织、PLE意义建构与知识共享等相关问题。构建了PLE学习单元模型、PLE个人学习资源库模型、PLE意义建构空间模型与PLEs知识共享平台模型,并详细的说明了构建上述模型的理论依据与模型功能。4.系统开发与实证研究本部分由第七章构成。依据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以及学习资源获取、学习资源组织、意义建构与知识共享各部分子模型,设计开发了PLE学习资源获取原型软件、PLE个人学习资源库原型软件、PLE意义建构空间原型软件以及具有开放API功能的知识共享平台PLEs原型网站,并详细的介绍了以上四种原型软件的主要功能与关键技术。最后,以研究生使用该PLE系统学习网页前台设计为例,对知识管理视角下PLE系统进行了初步的验证与分析。5.结论与展望知识管理视角下构建的PLE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集成性,支持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的整个过程。系统便于学习者获取、管理、利用及共享学习资源;PLE意义建构空间与PLEs共同体关联紧密,能够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基于SCORM标准的PLE个人学习库有助于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保存与使用。此外,继续深入挖掘IEEE LOM元数据语义作用,增强PLE与PLEs学习资源知识重组、知识聚类与智能推荐,进一步完善PLE系统功能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
朱彩蝶[3](2013)在《职称评审学科组会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职称评审工作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从职称申报到职称认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新疆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上,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已有一些系列为本专业领域研发出一套网络化职称评审系统,但其他专业领域不能通用该系统,由于评审流程大同小异,分别为不同系列研发评审系统无疑是重复工作。基于此,使用一种新型网络化的职称评审电子会议管理系统,包含学科组会议和高评会议管理子系统。以网上评审为主要形式,重点针对于多个系列多个专业的职称评审工作,由系统管理员控制全部的使用权限,实现不同系列和专业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系统。本论文中着重阐述学科组会议管理子系统,对申请书材料的灵活分配、多种打分方式、全面查看申请书、显示界面独特性、在线编辑量化赋分标准表等,满足一个系统适用于多个系列多个专业,并为各个系列专业量身定制具有其独特性的评审系统。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来设计,选择组件技术应用于本系统的开发中,并根据架构分层理念,通过搭建起分层的架构形式,在Visual Studio2010集成环境中运用ASP.NET技术和使用SQL Server2008数据库软件来实现整个系统。
黄河清[4](2013)在《基于Asterisk的电话集中订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三网融合后,软交换技术的实现给传统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结合带来了福音,Asterisk作为一种IP-PBX软交换设备,其构建的通信平台能实现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整合,通过将订餐系统的WEB站点与通信平台结合可实现电话集中订餐系统.
韩冰[5](2011)在《地学G4I系统中数据集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中后期,随着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一种跨学科综合技术,被引进到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地质学中引进GIS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在地学数据集成与地学决策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由于地质学问题的复杂性与地质学研究的跨学科性,面对海量空间地学数据,在数据处理分析上急需提供一种集多源地学数据库为一体的地学分析平台。基于这一构想,吉林大学研制开发了“地学G4I系统”。这是一种以4G(即Geology地质学、Geography地理学、Geochemistry地球化学、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数据库及其集成分析方法为内核,建立地学空间数据分析模型集合,为矿产资源精细化预测提供全过程服务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地质体乃至矿床形成过程的多期性与多源性,地球空间数据(简称地学数据)内容和形式日趋多元化,目标分析要求使用多种数据源。而多源数据在来源、内容、作用、格式转换及尺度上均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数据集成。所谓数据集成是指通过使用各类数据转换工具,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有机地集中到本系统中来,成为本系统可以识别的数据形式,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本文通过地学G4I系统研制过程中的一系列任务实现过程,包括理论研究、目标分析、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特色设计及平台选择等六部分来阐述空间数据库集成问题。在大量文献材料阅读基础上,概括介绍数据集成的定义、类型、要求、目标,探讨数据集成的理论基础、对数据集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做综合分析,对数据集成系统结构及数据集成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文中阐述了元数据的定义、类型、内容和作用,对元数据标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重点探讨地学G4I系统中元数据的设计构架与设计内容,建立元数据管理系统,且针对元数据集成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接着又介绍了互操作定义和空间数据互操作方法,重点论述了地学G4I系统中的4G地学数据库的设计,及4G地学数据库之间、空间数据之间的格式转换和互操作技术问题;并通过地理数据与地质数据的预处理,以及物探数据与化探数据的特征提取技术,分析研究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取技术;最后介绍了地学G4I系统空间数据的质量保障体系。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的研究是地学G4I系统的基础,为该系统在元数据、空间数据库互操作等诸项内容提供了技术保证。有关该系统的后续升级问题都涉及到数据集成问题,因此数据集成技术研究在该系统研究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谢喆[6](2009)在《水泥检验报告系统软件开发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介绍了水泥检验报告单软件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调查、数据流程分析、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的应用。阐述了该系统的录入、查询、计算、保存、判定和出具检验报告等功能,包括功能需求描述、数据库具体细节设计和构思等内容。总结了本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结论及体会。
胡利华,何忠龙[7](2003)在《在VFP6.0中控制word自动生成试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VFP利用OLE技术控制word自动生成试卷,将VFP强大的数据处理及管理功能与word优异的文字处理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扩展了软件的功能。
杨军,王樱[8](2001)在《FOXPROW中GENERAL字段的打印方法》文中认为介绍一种FOXPROW中GENERAL字段打印方法 ,在Borandc + +平台下采用C语言编程风格加以实现
李方清[9](2001)在《FOXPRO在三峡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三峡工程是世界级的巨型工程 ,专业门类多、技术复杂、信息管理工作量巨大 ,必须使用MIS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统计、分析、制表。几年来 ,我们先后用FOXBASE、FOXPRO编制了《工资管理系统》、《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程序》、《工程支付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混凝土强度统计分析程序》等小型桌面系统。在编程过程中 ,经历了从低级平台 (DBASE)到高级平台 (FOXPRO)、从字符界面 (DOS)到图形用户界面 (WINDOWS)的转化 ,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应用经验
柯贤文,尹章伟,何明贵[10](1999)在《包装工程专业试题库系统的设计建立》文中提出介绍了包装工程专业试题库系统的设计建设。主要包括系统的模块结构、功能分析、功能实现以及系统的后期制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FOXPROW中GENERAL字段的打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OXPROW中GENERAL字段的打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辣椒组学分析平台PepperHub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
1.2. 前人的研究进展 |
1.2.1. 各类动植物信息分析平台 |
1.2.2. 辣椒基因组学 |
1.2.3. 转录组测序技术 |
1.2.4. 通用的网站环境—LAMP |
1.2.5. 基因组可视化工具——GBrowse |
1.2.6. 网页设计 |
1.3.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网站环境的配置 |
2.1.1. 服务器的购置 |
2.1.2. Ubuntu系统的安装 |
2.1.3. AMP环境的搭建 |
2.1.4. Apache的安装 |
2.1.5. MySQL的安装 |
2.1.6. PHP安装 |
2.1.7. Perl安装 |
2.1.8. 服务器的网络配置 |
2.2. GBrowse的安装 |
2.2.1. 安装前的准备 |
2.2.2. 手动安装GBrowse |
2.3. GBrowse的页面简介和使用简述 |
2.3.1 |
2.3.1.1. 主页面 |
2.3.1.2. Browser功能区 |
2.3.1.3. Select Tracks |
2.3.1.4. Snapshots |
2.3.1.5. Community Tracks |
2.3.1.6. Custom Tracks |
2.3.1.7. Preferences |
2.4. GBrowse的配置 |
2.4.1. 全局配置 |
2.4.1.1. GBrowse.conf介绍 |
2.4.1.2. 路径和目录 |
2.4.1.3. 会话设置 |
2.4.1.4. 性能设置 |
2.4.1.5. 外观设置 |
2.4.1.6. Track快速平移设置 |
2.4.1.7. 清理设置 |
2.4.1.8. 上传数据库的设置 |
2.4.1.9. 调试设置 |
2.4.1.10. 配置基因组区域 |
2.4.1.11. HTML自定义设置 |
2.4.1.12. 数据源部分的配置 |
2.4.2. 数据源配置 |
2.4.2.1. 数据源配置文件介绍 |
2.4.2.2. [GENERAL]部分 |
2.4.2.3. 数据库自定义 |
2.4.2.4. 自定义Track |
2.4.3. 数据库的上传 |
2.5. 辣椒基因组数据的准备 |
2.6. 辣椒转录组数据的准备 |
2.6.1. 植物材料 |
2.6.2. 植物材料的取样 |
2.6.3. 提取RNA送测序 |
2.7. Blast安装 |
2.7.1. BLAST简介 |
2.7.2. BLAST本地化安装 |
3. 结果和分析 |
3.1. Genome模块的搭建和使用 |
3.1.1. Genome中的GBrowse的搭建和使用 |
3.1.1.1. 数据处理 |
3.1.1.2. 上传zunla和CM334数据 |
3.1.1.3. 添加辣椒数据源 |
3.1.1.4. 自定义数据源配置文件 |
3.1.1.5. 使用Genome中的GBrowse |
3.1.2. Genome中的BLAST工具配置和使用 |
3.1.2.1. 配置本地BLAST数据库 |
3.1.2.2. 建立网页端BLAST工具 |
3.1.2.3. 使用网页端BLAST |
3.2. Transcriptome模块的搭建和使用 |
3.2.1. Transcriptome模块简介 |
3.2.2 Profile Cartoon |
3.2.3. Profile Heatmap |
3.2.4. Profile Chart |
3.2.5. CoExpNetwork |
3.2.6. Download |
3.3. sRNome模块的搭建和使用 |
3.3.1. sRNome中的GBrowse的搭建和使用 |
3.3.1.1. 数据处理 |
3.3.1.2. 上传mi RNA注释数据 |
3.3.1.3. 添加sRNA数据源 |
3.3.1.4. 自定义sRNA数据源配置文件 |
3.3.2. sRNome的Target |
3.4. Variome模块的搭建和使用 |
3.4.1. Variome中的Gbrowse |
3.4.1.1. 数据处理 |
3.4.1.2. 上传SNP、InDel注释数据 |
3.4.1.3. 添加辣椒数据源 |
3.4.1.4. 自定义sRNA数据源配置文件 |
3.4.2. Variome中的SNP和InDel |
3.5. Pepper Hub的搭建 |
4. 讨论 |
4.1. 综合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
4.2. Pepper Hub的作用 |
4.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问题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PLE 定义 |
(二) PLE 典型模型 |
(三) PLE 应用范例 |
(四) 研究述评 |
四、 研究意义和价值 |
五、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行动研究法 |
(三) 实证研究 |
第二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构建相关理论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 建构主义的理论派别 |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 |
(三) 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 PLE 构建的启示 |
二、 知识管理理论 |
(一) 知识管理主要原理 |
(二) 知识管理对 PLE 构建的启示 |
三、 学习活动理论 |
(一) 活动理论概述 |
(二) 活动理论对 PLE 构建的启示 |
第三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模型构成 |
一、 学习活动的实质 |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网络学习过程 |
(一) 知识获取阶段 |
(二) 知识组织阶段 |
(三) 知识利用阶段 |
(四) 知识共享阶段 |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模型 |
(一) 学习资源获取活动 |
(二) 学习资源组织活动 |
(三) 意义建构活动 |
(四) 知识共享活动 |
四、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 PLE 模型特点 |
第四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获取模块 |
一、 学习目标 |
(一) 学习目标导向 |
(二) 确定学习目标 |
(三) 构建学习单元活动 |
二、 学习资源 |
(一) PLE 学习资源的界定 |
(二) 学习资源类型 |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获取 |
(一) 学习资源获取活动要素分析 |
(二) PLE 学习资源获取途径与特点 |
第五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组织模块 |
一、 知识表示 |
二、 元数据 |
(一) 元数据的作用 |
(二) 主要元数据概述 |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元数据 |
(一) IEEE LOM |
(二) 基于 IEEE LOM 的数字学习资源描述 |
四、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 |
(一)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的含义和功能 |
(二)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的架构 |
第六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意义建构与知识共享模块 |
一、 有意义学习 |
(一) 主动性 |
(二) 建构性 |
(三) 自主性 |
(四) 情境性 |
(五) 协作性 |
二、 知识共享 |
(一) 共同体 |
(二) 共同体培育 |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意义建构空间与知识共享平台 |
(一) PLE 意义建构活动系统分析 |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意义建构空间 |
(三) PLE 学习单元 |
(四) PLEs 知识共享平台模型 |
第七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原型软件及应用案例 |
一、 关键技术 |
(一) 富客户端 |
(二) MASHUP |
(三) OPEN API |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原型软件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
(一)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体系结构 |
(二) PLE 学习资源获取模块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
(三)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模块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
(四) PLE 意义建构空间模块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
(五) 知识共享平台 PLEs 原型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应用案例及分析 |
(一)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应用案例 |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一、 主要工作 |
二、 创新点 |
三、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情况 |
(3)职称评审学科组会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和来源 |
1.2 职称评审系统目前现状 |
1.3 论文目的及意义 |
1.4 本系统开发难点 |
1.5 主要使用方法与技术 |
1.6 论文内容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2.2 系统用例图建模分析 |
2.3 系统活动图建模分析 |
2.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5 系统的架构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表单模型设计 |
3.1.1 数据分离设计 |
3.1.2 数据重组设计 |
3.2 架构设计 |
3.2.1 逻辑架构设计 |
3.2.2 物理架构设计 |
3.3 存储设计 |
3.3.1 文件结构设计 |
3.3.2 数据库设计 |
3.4 功能设计 |
3.4.1 后台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3.4.2 前台操作功能详细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界面实现 |
4.2 系统功能实现 |
4.2.1 架构搭建 |
4.2.2 部分功能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用例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Asterisk的电话集中订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用Asterisk构建呼叫中心 |
1.1 Asterisk平台的搭建 |
1.2 设置分机号 |
1.3 设置拨号方案 |
2 搭建订餐系统 |
2.1 需求分析 |
2.2 总体设计 |
2.3 数据库设计 |
2.4 部分模块设计 |
3 Asterisk平台与订餐系统的结合 |
3.1 被叫区分方案快速客服定位功能的实现 |
3.2 自动应答与广告功能的实现 |
3.3 自动订餐功能实现 |
3.4 录音和监听功能实现 |
4 结束语 |
(5)地学G4I系统中数据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选用数据来源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地学G~4I 系统综述 |
2.1 地学G~4I 系统理论内容 |
2.2 地学G~4I 系统的研究目标 |
2.3 地学G~4I 系统的设计内容 |
2.3.1 地学G~4I 系统功能设计 |
2.3.2 地学G~4I 系统结构设计 |
2.4 地学G~4I 系统的关键问题 |
2.5 地学G~4I 系统特色 |
2.6 地学G~4I 系统工作平台的选择 |
第3章 数据集成技术研究现状 |
3.1 数据集成概述 |
3.1.1 数据集成的定义 |
3.1.2 数据集成的类型 |
3.1.3 数据集成的目标 |
3.2 数据集成的理论基础 |
3.2.1 数据集成依赖的学科与技术 |
3.2.2 数据集成的理论依据 |
3.3 数据集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3.3.1 研究现状 |
3.3.2 发展趋势 |
3.4 数据集成系统结构 |
3.5 数据集成的关键问题 |
3.6 数据集成方法 |
第4章 地学G~4I 系统数据集成中的元数据及其集成技术 |
4.1 元数据概述 |
4.1.1 元数据的定义 |
4.1.2 元数据的内容 |
4.1.3 元数据的作用 |
4.2 元数据标准及研究现状 |
4.2.1 元数据标准化 |
4.2.2 ISO/TC211 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化 |
4.2.3 元数据标准组成 |
4.3 元数据集成关键问题 |
4.4 元数据互操作 |
4.4.1 元数据互操作概述 |
4.4.2 元数据互操作技术 |
4.5 地学G~4I 系统中元数据的设计 |
4.5.1 元数据设计框架 |
4.5.2 地学G~4I 系统的元数据架构 |
4.5.3 元数据设计内容 |
4.5.4 元数据管理 |
4.5.5 元数据查询互操作实例 |
第5章 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
5.1 空间数据共享 |
5.1.1 数据共享 |
5.1.2 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途径 |
5.2 互操作概述 |
5.2.1 互操作定义 |
5.2.2 互操作分类 |
5.2.3 空间数据互操作方法 |
5.2.4 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框架 |
5.3 地学G~4I 系统互操作技术 |
5.3.1 地学G~4I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2 地学G~4I 系统互操作格式转换 |
第6章 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取技术 |
6.1 空间数据基本特征 |
6.2 特征提取 |
6.2.1 特征提取概述 |
6.2.2 特征提取特点 |
6.2.3 特征提取方法 |
6.3 地质、地理数据的预处理 |
6.3.1 地质数据的预处理 |
6.3.2 地理数据的预处理 |
6.4 物探数据特征提取 |
6.4.1 物探数据处理 |
6.4.2 频率域位场变换方法 |
6.4.3 重磁数据处理流程 |
6.5 化探数据特征提取 |
6.5.1 化探数据处理 |
6.5.2 泛克里格法处理区域化探数据 |
6.5.3 协同克里格法处理化探数据 |
第7章 G~4I 系统空间数据的质量保障体系 |
7.1 空间数据质量概念 |
7.1.1 数据质量 |
7.1.2 数据质量的基本特点要素 |
7.2 空间数据质量评价 |
7.2.1 空间数据质量标准 |
7.2.2 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 |
7.2.3 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内容 |
7.3 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 |
7.4 常见空间数据源的误差分析 |
7.4.1 测量数据的质量问题 |
7.4.2 遥感数据的质量问题 |
7.4.3 地图数据的质量问题 |
7.5 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 |
7.5.1 研究地学G~4I 系统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
7.5.2 研究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 |
7.5.3 地学G~4I 系统数据质量控制 |
7.5.4 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 |
第8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水泥检验报告系统软件开发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项目开发背景 |
1.2 项目开发的目标 |
1.3 项目提出的意义 |
2 程序实现 |
2.1 程序大体架构 |
2.1.1 系统名称: |
2.2.2 系统类型: |
2.2.3 模块的构成 |
2.3 运行设计 |
2.4. 出错处理 |
2.4.1 出错处理设计 |
2.4.1 出错处理对策 |
2.5 安全保密设计 |
2.6 该系统维护相关要求 |
3 系统开发功能中的若干体会 |
3.1 巧用项目管理器 |
3.2 应用程序的信息输入 |
3.2.1 屏幕生成器 |
3.2.2 功能强大的BROWSE |
3.3 应用程序的检索的实现 |
3.3.1 按例关系查询 |
3.3.2 表达式生成器 |
3.3.3 定制查询屏幕 |
3.4 应用程序的结果输出 |
3.4.1 BROWSE |
3.4.2 报表 |
3.4.3 图表 |
4 程序完成后的几点思考 |
4.1 学习计算机的编程的一点体会 |
4.2 网络条件下的实验室数据处理与应用发展方向 |
4.2.1 数据的获取是实验室的“瓶颈” |
4.2.2 统一的接口标准提供了万能应用 |
4.2.3 网络化通过软件提高了仪器智能化 |
5 结束语 |
四、FOXPROW中GENERAL字段的打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辣椒组学分析平台PepperHub的构建[D]. 刘明磊.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2]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D]. 王立峰.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3]职称评审学科组会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朱彩蝶. 新疆大学, 2013(10)
- [4]基于Asterisk的电话集中订餐系统设计与实现[J]. 黄河清.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5]地学G4I系统中数据集成技术研究[D]. 韩冰. 吉林大学, 2011(05)
- [6]水泥检验报告系统软件开发设计与实现[J]. 谢喆. 建材发展导向, 2009(04)
- [7]在VFP6.0中控制word自动生成试卷[J]. 胡利华,何忠龙.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2)
- [8]FOXPROW中GENERAL字段的打印方法[J]. 杨军,王樱.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 2001(S1)
- [9]FOXPRO在三峡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 李方清. 中国三峡建设, 2001(05)
- [10]包装工程专业试题库系统的设计建立[J]. 柯贤文,尹章伟,何明贵. 包装工程, 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