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设计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柱俊,戴厚祥[1](2021)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文中提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38页例1及"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学会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化,激发探索图形世界的好奇心。
宦铭里,李绍平,洪燕君[2](2021)在《数学史融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课堂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相关数学史料的研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按照"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的探究顺序进行重构。实践证明,在研究史料以及重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储存和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教学中知识链的呈现更加和谐,学生探究的趣味性增强了。史料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成为教学实施的有力支撑。
王君畲[3](2021)在《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平面几何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与日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直观形象阶段,且平面几何的抽象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使得平面几何的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破解小学平面几何教学中的难点,提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小学平面几何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是我国数学教育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皓骏(Hawgent)是一款国内自主研发的动态数学软件,不仅界面简洁、操作便捷,还具有数学化、视觉化、动态化呈现数学对象与思维的功能,将该软件融入小学平面几何教学中,也许能有效改善小学平面几何教学。本研究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探讨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概述了小学平面几何、动态数学和皓骏动态数学技术的基本情况,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概述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最后,提出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策略:知识形成可视化、表征信息多元化、认知过程启发化、认知结构图式化,对每一个策略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应用案例进行说明。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课例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验、课例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圆的面积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并探讨如上策略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设计策略对促进学生平面几何的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认知负荷明显低于对照班的学生;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积极情意的投入度等都有所提高。
常芳[4](2021)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分化点的调查研究 ——以扬州市X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已成为全民共识,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随着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个体学习意识的普遍增强,学生团体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都有明显的提升。然而,整体形势的持续好转,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出现第一次的明显分化的局面仍然是没有改变。这意味着某些知识点的出现往往是造成分化的主导性原因。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造成学生明显的分化的知识点称之为“分化点”。现阶段,针对数学分化点进行分析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初高中阶段,而小学阶段数学分化点的受关注度相对较少。从身心发展水平、学习教育规律等方面看,小学阶段的学生与初高中学生有很大差别,初高中阶段数学分化点成因、特点及解决措施等内容不能全然应用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教学中。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整理出其他学者们对于分化点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界定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分化点的相应标准。据此标准,结合学生和教师的问卷和访谈调查,以及平时作业和测试错误率等情况,分析确定了三年级数学学习的分化点,并进行分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分化点,根据建构主义等理论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并进行了小范围的等组实验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通过调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有12个知识点为分化点,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等。2.小学三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造成了学生在抽象知识的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故而所有分化点中抽象知识点的占比最大。3.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以往经验依赖较多,对于学生发展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分化点产生的可能性。4.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能动的和自主的学习,促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同时把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健康的个人品格贯穿教学全程。
王琼[5](2021)在《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提升全体国民教育水平道路上需要攻克的重点项目,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发展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使用的数学课程资源与其文化背景相脱离,成为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基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对183篇开发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相关文献和141个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如何;(2)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如何;(3)如何有效地开发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数学课程资源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的结论主要为:(1)目前基于民族文化挖掘数学元素的少数民族已有25个,还有30个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进入数学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待开发的民族较多,此外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文献数量与民族人口数量的相关性较低。(2)1993-2020年开发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3)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较少。相比于开发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数量,只有15个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文化开发了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有10个民族只挖掘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却没有将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编写为教学案例用于教学实践。(4)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所依托的文化体裁较为单一,这也是导致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文化体裁较为单一的原因之一。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和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都主要以服饰、建筑这两类物质文化为载体,大多局限在外显性的物质文化中,忽视了精神文化中的数学元素。(5)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在知识模块上分布不均,以图形与几何的挖掘为主,以数与代数的挖掘为辅,而概率与统计部分的数学文化资源占比很少。这也导致了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在知识模块上分布不均,图形与几何模块的案例最多,其次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模块,而综合与实践模块开发的案例数量最少。(6)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观察法、实地测量法、访谈法和比较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为观察法,其次为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而实地测量法、访谈法和比较法使用的则很少。(7)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流程可总结为: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案例编写、实证检验。
荣春娇[6](2020)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个案》文中指出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的热点问题。“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既是育人目标又是教育理念,如何贯彻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研究的趋势。2016年北师大课题组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2018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又提出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要素。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已经成为趋势,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关键点。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一是进行了有关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深度学习理论的探索,阐释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策略的内涵特点,提出了六个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策略,即创设情境,引导问题意识;整体感知,构建认知思维;体验感悟,理解知识本质;合作探究,提高协同水平;深度学习,培养高阶能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二是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小学三年级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个案,以发展空间观念素养为目标来检验单元教学策略实施的效果。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和单元教学理论的初步探索以及实践探索,得到的结论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有效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结合已有的研究和结论为更好的保证数学单元教学策略的应用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教师和策略运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要细化单元教学策略操作过程,加强单元教学策略实践运用,加强教师团队共同体建设和加强教师单元教学理论学习。
王晓青[7](2020)在《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大问题”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指出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是现代课堂的显着特征。本文通过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调查和研究。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分析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寻找解决策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大问题”设计为核心,研究“大问题”导向的合作学习为重要突破口,立足解决“蜻蜓点水”式的浅表化合作和“盲赶进度”式仓促性合作的现状,提出合作学习中需要数量少而精,问域宽而放、外延大而本的“大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驱动力。这种“大问题”指向学科的核心知识,激发学生多向思考,能够凸显数学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用“少教”来保证合作学习中的“多学”。只有设计出高质量的“大问题”,才能实现有深度的合作学习,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基于对“大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设计出好的“大问题”,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大问题”的设计要渗透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指导;设计逻辑层次要鲜明;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原则。只有聚焦“学科”“学段”“学情”“目标”等多维度因素协调运作,这样设计出的“大问题”才能打造出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的数学课堂。本文以小学数学的四大领域为底本,每个领域各选取一个课例,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大问题”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努力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寻找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脚手架”。本次研究为有效进行合作学习提供“大问题”设计的蓝本,希望能和每个奋斗在一线的教学者一起共勉。同时也期待能在这个研究课题的驱动下和同行者合作学习,共同努力培养出学生终身成长需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
马艳[8](2020)在《小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推理能力”作为十大核心词之一,并对“推理能力”做了一定的修改和定位。推理能力包括演绎推理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演绎推理是推理的重要方式,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和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关键时期。该研究以昆明市两所优质小学:H小学和C小学的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测验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哪些教学内容渗透了演绎推理;第二,小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总体情况;第三,小学生的数学演绎推理能力在性别、年级以及学校上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第四,教师如何教授有关数学演绎推理的教学内容。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演绎推理的四种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有涉及,尤其关系推理和三段论分布较广,演绎推理的数学思想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2)总体上,两所优质学校学生的数学演绎推理能力达到中等偏上水平。(3)两所优质学校学生的数学演绎推理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女生数学演绎推理平均成绩高于男生的平均成绩;两所优质学校五、六年级学生数学演绎推理测试卷的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学生的数学演绎推理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发展;两所优质学校学生演绎推理能力不存在显着差异,但H小学学生演绎推理测试平均成绩高于C小学平均成绩。(4)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师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数学演绎推理思想,并会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演绎推理的体验,但并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的是数学演绎推理的思想方法。根据研究的结论,对提高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提出教学建议:(1)教师要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数学演绎推理的教学内容及例题;(2)培养学生数学演绎推理应注意层次性和阶段性;(3)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数学演绎推理的体验与领悟。
林敏婷[9](2020)在《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题因其显着的开放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备受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开放题研究的热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开始明确提出对“开放题”的教学要求。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仍停留在中学,开放题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缺乏关注,对小学数学开放题展开教学设计研究的规范论文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将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建构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并给出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案例。本研究基于教学设计的视角,旨在将开放题融入现实的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构建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丰富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案例,扩充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文献分析和课例研究的研究方法,按以下思路开展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小学数学开放题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分析,展开了对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特点与分类以及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意义的理性思考。其次,基于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教学观四个方面的前提性思考,从课程标准和教材两方面对教学内容做深入分析,建构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再次,根据构建的一般流程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利用数学开放题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再借助PTA量表和“等级赋分制”进行教学评价与分析,呈现最终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结合本研究实施情况和教学评价结果,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并提出若干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需要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教学观的转变作为前提;而融入则需要建构一般的教学设计流程,并将“开放”贯穿始终;就基于一般教学设计流程而形成的4节“多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而言,在教师、学生和课堂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把“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时,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融入的顺畅”:以教材为灵感,改编或自编数学开放题;以开放为主线,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编制和评价数学开放题测试卷。本研究弥补了先前研究者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开放题教学设计研究不足的缺陷,丰富了开放题教学设计案例。但本研究选择的教学对象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构建的教学设计一般流程和呈现的教学案例的可行性还有待验证。今后的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学校的教学班级同时开展教学设计研究,进一步验证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王静[10](2020)在《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文中指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核心素养”成为重要话题。相关研究表明,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具体体现,即培养该门学科的优秀品格与基本能力。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态度。目前,我国已经把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案例分析法、测验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运用到整个单元和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更加具体和完善,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以教学理论为基础探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进行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并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运用到教学设计,深入研究该单元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适宜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旨在改变现有教学设计的不足与弊端,有效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和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和理论材料。研究发现,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基本知识与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思维水平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发现,基于良好愿望下的教学设计,运用于课堂教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引起我们反思和加以改进。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设计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设计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凭籍已有经验辨识长方形、正方形 |
二、在解决问题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
三、利用图形变化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
四、回顾研究过程,总结提升学习经验 |
1. 目标导向:让学生看见思考的方向。 |
2. 过程导向:让学生看见思考的轨迹。 |
3. 评价导向:让学生看见思考的力量。 |
(2)数学史融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史料梳理 |
二、古今联系 |
三、拟定目标 |
四、设计实施 |
(一)微视频引趣 |
(二)探究知趣 |
1. 第一项活动:找长方形 |
2. 第二项活动: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
3. 第三项活动:探究长、正方形关系 |
4. 第四项活动:探究正方形特点 |
(三)活动展趣 |
(四)练习激趣 |
(五)总结升趣 |
五、反馈与反思 |
(一)问卷反馈 |
(二)结论与反思 |
(3)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小学平面几何相关研究概述 |
(一)平面几何相关概念界定 |
(二)小学平面几何的研究综述 |
(三)对小学平面几何研究的思考 |
二、动态数学相关研究概述 |
(一)动态数学的含义 |
(二)动态数学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
(三)动态数学概述简评 |
三、皓骏动态数学技术相关研究概述 |
(一)皓骏软件的简介 |
(二)皓骏融合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三)对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思考 |
第3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策略和应用案例 |
一、基本理论概述 |
(一)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 |
(二)认知负荷理论 |
二、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设计原则 |
(一)信息打包原则 |
(二)时间邻近原则 |
(三)空间邻近原则 |
(四)一致性原则 |
(五)增强深度学习原则 |
三、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策略及应用 |
(一)知识形成可视化策略 |
(二)表征信息多元化策略 |
(三)认知过程启发化策略 |
(四)认知结构图式化策略 |
第4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实验研究 |
一、实验方案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三)实验对象 |
(四)实验变量 |
(五)实验方式 |
(六)实验材料 |
二、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一)前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二)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三)圆的面积学习的认知负荷结果与分析 |
三、对学生学习圆的面积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
四、对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五、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
(一)实验结果总体分析 |
(二)关于学习效果的讨论 |
(三)认知负荷的讨论 |
六、结论 |
第5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课例研究 |
一、课例1《圆的面积》 |
(一)《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
(二)《圆的面积》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
二、课例2《长方形周长》 |
(一)《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
(二)《长方形周长》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
三、课后反思 |
(一)自我反思 |
(二)专家点评 |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一)对实验结果的反思 |
(二)对教学的反思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圆的面积》前测试题 |
附录2 《圆的面积》后测试题 |
附录3 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圆的面积》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4 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圆的面积》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5 访问提纲 |
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分化点的调查研究 ——以扬州市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数学分化点的现实挑战 |
(二) 缺少小学三年级分化点的专门研究 |
(三) 自身教学实践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分化 |
(二) 分化点 |
(三) 分化点分类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研究设计和实施 |
一、分化点界定标准 |
二、研究目的 |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一) 学生问卷调查 |
(二) 教师问卷调查 |
(三) 师生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
四、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一) 访谈的设计 |
(二) 访谈的实施 |
五、平时作业与测试分析 |
六、分化点的实际表现 |
第二章 分化点的成因分析 |
一、分化点自身特点 |
(一) 基础性 |
(二) 指向性 |
(三) 深远性 |
二、教师教学特点 |
(一) 教学理念偏差 |
(二) 偏重于依靠经验 |
(三) 教学模式偏于传统 |
三、学生学习特点 |
(一) 学生认知发展的限制 |
(二) 学生学习习惯变差 |
(三) 学生对外依赖性变强 |
(四) 畏难情绪明显,学习意志薄弱 |
(五) 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
第三章 突破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
一、突破分化点的原则 |
(一) 激励性原则 |
(二) 学生主体性原则 |
(三) 目标导向原则 |
(四) 教师指导性原则 |
(五) 及时性原则 |
二、突破一般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
(一)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
(二) 更新教育理念和手段 |
(三) 鼓励学生积极建构 |
(四)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
三、突破特殊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
(一) 突破原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
(二) 突破次生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
(三) 突破强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
(四) 突破弱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
第四章 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等组实验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过程 |
(一) 实验对象 |
(二) 实验思路 |
(三) 实验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计 |
(四) 实验实施与记录 |
三 实验总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 分化点的确定 |
(二) 分化点的成因 |
(三) 针对分化点的教学策路 |
二、思考与建议 |
三、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点的调查(学生前测问卷) |
附录二: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点的调查(学生后测问卷) |
附录三: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点的调查(教师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5)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助力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 |
二、为少数民族地区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民族文化 |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
三、数学文化资源 |
四、数学课程资源 |
第四节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研究概况 |
一、民族文化融入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
二、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与数学思想的挖掘 |
三、民族文化中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
第二节 国内研究概况 |
一、民族文化融入数学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 |
二、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挖掘 |
三、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 |
四、民族文化融入数学教育现状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章 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研究 |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 |
一、各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的文献数量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
二、各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的首发时间 |
三、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文献的年份分布 |
四、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体裁分析 |
五、民族数学文化资源所属知识模块分析 |
第二节 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方法 |
第五章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 |
第一节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 |
一、各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文化开发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文献数量统计 |
二、各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文化开发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个数统计 |
三、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文化体裁分析 |
四、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所属模块分析 |
五、民族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分析 |
六、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课型分析 |
第二节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流程 |
一、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 |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 |
三、案例编写 |
四、实证检验 |
第三节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方法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 |
二、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建议 |
二、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选取建议 |
三、民族文化融入数学课程资源的方式 |
四、教学中如何使用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 |
五、教学中如何使用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
(二)单元教学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新方式 |
(三)单元教学策略是提升单元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二)数学单元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单元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 |
一、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
(一)情境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深度学习理论 |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 |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 |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的内涵和特点 |
(一)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的内涵和特点 |
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的建构 |
(一)创设情境,引导问题意识 |
(二)整体感知,构建认知思维 |
(三)体验感悟,理解知识本质 |
(四)合作探究,提高协同水平 |
(五)深度学习,培养高阶能力 |
(六)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第三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
一、“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
(一)数学核心素养和课标分析 |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 |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策略应用 |
(一)“钻石画创意设计大赛”情境创设 |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感知 |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体验感悟 |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学习合作探究 |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深度学习 |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多元评价 |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
(一)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
(三)提升了学生迁移应用能力 |
(四)缺乏单元教学策略的具体操作运用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有效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 |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
二、研究建议 |
(一)细化单元教学策略操作过程 |
(二)加强单元教学策略实践运用 |
(三)加强教师团队共同体建设 |
(四)加强教师单元教学理论学习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钻石画创意设计大赛征稿启示 |
附录2 《钻石画创意设计大赛》前测题 |
附录3 阶段性测试题 |
附录4 单元测评题 |
附录5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
附录7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评价标准 |
致谢 |
(7)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大问题”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大班额”教学环境召唤合作学习 |
二、“中国式”教师需要建立合作学习理念 |
三、缺乏“大问题”引领的“碎片化”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大问题”导向的合作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
二、“大问题”导向的合作学习可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
三、合作学习的“大问题”设计可发挥教师主导价值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 |
二、关于“问题”、“大问题”的研究 |
三、“大问题”导向合作学习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二章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访谈教师 |
二、访谈学生 |
第三节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
第三章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大问题”内涵与价值 |
第一节 小学数学“大问题”的内涵 |
一、“大问题”与“碎片化小问题” |
二、“大问题”在合作学习中的独特内涵 |
第二节 小学数学“大问题”的特征 |
一、数量少,外显数学问题精简性 |
二、问域宽,内促思维路径发散性 |
三、外延大,凸显数学结构扩展性 |
第三节 合作学习各个环节与“大问题”的关系 |
一、自学环节与“大问题” |
二、互学环节与“大问题” |
三、展学环节与“大问题” |
四、“大问题”与合作学习相得益彰 |
第四章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大问题”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
第一节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大问题”设计原则 |
一、“大问题”的设计要渗透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指导 |
二、“大问题”的设计逻辑层次要鲜明 |
三、“大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四、“大问题”设计应优先选择现实原型 |
第二节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大问题”设计策略 |
一、聚焦“学科意识”,设计“大问题” |
二、聚焦“学情意识”,设计“大问题” |
三、聚焦“学段意识”,设计“大问题” |
四、聚焦“目标意识”,设计“大问题” |
第五章 “大问题”导学下合作学习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小数的初步认识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大问题”设计 |
五、教学过程 |
六、课后反思 |
第二节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
一、教材解读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大问题”设计 |
五、教学片段 |
六、教学反思 |
第三节 折线统计图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大问题”设计 |
五、教学过程 |
六、教学反思 |
第四节 打电话——倍增问题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过程 |
五、教学反思 |
第六章 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下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技能 |
第一节 有助于“大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策略 |
一、知识互查式合作策略 |
二、组内互助式合作策略 |
三、组际协同式合作策略 |
第二节 有助于“大问题”解决的合作技能 |
一、建设小组学习共同体 |
二、合作学习的倾听技能 |
三、合作学习的交流技能 |
四、合作学习的表达技能 |
五、强化合作学习的实操训练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课堂观察量表 |
致谢 |
(8)小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核心名词的界定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的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数学演绎推理的内涵研究 |
2.2 关于数学演绎推理的分类研究 |
2.3 关于数学演绎推理的发展研究 |
2.4 关于数学演绎推理的调查研究 |
2.5 关于数学演绎推理的教学实践研究 |
2.6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测验调查法 |
3.3.3 案例分析法 |
3.3.4 内容分析法 |
3.3.5 访谈调查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测试题的编制 |
3.4.2 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评价标准 |
3.4.3 教师访谈提纲 |
3.4.4 学生访谈提纲 |
3.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6 研究的伦理 |
3.7 小结 |
第4章 演绎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 |
4.1 “选言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 |
4.2 “关系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 |
4.3 “三段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 |
4.4 “假言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 |
4.5 小结 |
第5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 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总体情况分析 |
5.1.1 总体得分情况 |
5.1.2 各维度得分情况 |
5.2 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
5.3 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年级差异分析 |
5.4 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学校差异分析 |
5.5 对教师、学生访谈的分析 |
5.5.1 对教师访谈的分析 |
5.5.2 对学生访谈的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教学案例研究 |
6.1 案例1—《数学广角——推理》 |
6.1.1 教学实录 |
6.1.2 案例分析 |
6.1.3 案例中的演绎推理 |
6.2 案例2—《克和千克》 |
6.2.1 教学实录 |
6.2.2 案例分析 |
6.2.3 案例中的演绎推理 |
6.3 案例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
6.3.1 教学实录 |
6.3.2 案例分析 |
6.3.3 案例中的演绎推理 |
6.4 案例4—《你知道吗—判断2、5、3倍数特征的道理》 |
6.4.1 教学实录 |
6.4.2 案例分析 |
6.4.3 案例中的演绎推理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
7.2 研究的不足和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生数学演绎推理测试题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 |
二、常态课堂 |
三、融入 |
四、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概貌 |
二、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问题与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理性思考 |
第一节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特点与分类 |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 |
二、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特点 |
三、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分类 |
第二节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意义与价值 |
一、知识与技能——促进小学生“双基”的掌握与发展 |
二、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锻炼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信心、意志力的增强 |
第三节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前提 |
一、教师观的变化:从传授到学习 |
二、学生观的变化:从接受到探究 |
三、教材观的变化:从唯一到之一 |
四、教学观的变化:从学生个体发展到师生共同发展 |
第二章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构想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确立 |
一、分析《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
二、分析教材单元、课时的内容 |
三、确立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组织 |
一、如何选择数学开放题教学内容 |
二、如何设计所选单元或课时的数学开放题 |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
第四节 教学过程的建构 |
一、情景导入、突出重点 |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
三、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
四、应用反馈、拓展提升 |
第五节 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一、教学评价的考察内容与方法 |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依据和评分标准 |
第三章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课例研究 |
第一节 如何确立“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目标 |
一、明确“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三维目标的要求 |
二、分析“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内容 |
三、确立“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如何组织“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内容 |
一、立足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 |
二、自编数学开放题,生成创新的教学内容 |
三、聚焦编排顺序,组织恰当的教学课时 |
第三节 如何选择“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方法 |
一、开放式教学法 |
二、探究式教学法 |
第四节 如何建构“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突出重点 |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
三、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
四、应用反馈、拓展提升 |
第五节 如何评价“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学习情况 |
一、利用测试卷对实验班级每节课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
二、设计单元数学开放题测试卷对所有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一、融入的前提: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教学观的转变 |
二、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流程:将“开放”贯穿始终 |
三、融入的实际效果: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方面均有成效 |
第二节 若干建议 |
一、以教材为灵感,改编或自编数学开放题 |
二、以开放为主线,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过程 |
三、以学生为主体,编制和评价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附录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附录3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附录4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附录5 “多边形的面积”课堂探究报告 |
附录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
附录7 “三角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
附录8 “梯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
附录9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
附录10 “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
附录1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
附录12 “三角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
附录13 “梯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
附录14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
附录15 “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现状 |
(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三)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
(一) 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
(二)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 |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基本结构 |
(一)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内涵 |
(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结构 |
三、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
(一) 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
(二) 培养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
(三)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需要 |
四、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
(一) 分析系统 |
(二) 设计系统 |
(三) 反思系统 |
第二章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一、学习者分析 |
(一) 前期调查与分析 |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
(三) 学习者需求分析 |
二、教学内容分析 |
(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 教材内容的分析 |
(三) 内容分析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
(一)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的分析 |
(二)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实施现状的分析 |
第三章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
(二) 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 |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
(一) 明确重点,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
(二) 突破难点,组织课堂教学材料 |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二) 教学新知,发展双基 |
(三) 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
(四) 总结回顾,情感升华 |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
(一) 关注知识与技能 |
(二) 关注过程与方法 |
(三) 关注情感与态度 |
第四章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实施与设计反思 |
一、“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的实施 |
(一) 实施对象的选取 |
(二) 教学设计的实施 |
(三) 教学效果的评价 |
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的反思 |
(一) 聚焦核心问题,提高核心素养 |
(二) 关注课堂生成,发展思维水平 |
(三) 重视数学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
(四) 加强过程性评价,促进能力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设计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 李柱俊,戴厚祥. 小学数学教育, 2021(Z4)
- [2]数学史融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课堂教学[J]. 宦铭里,李绍平,洪燕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1(06)
- [3]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D]. 王君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分化点的调查研究 ——以扬州市X小学为例[D]. 常芳. 扬州大学, 2021(09)
- [5]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D]. 王琼.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6]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个案[D]. 荣春娇.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7]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大问题”设计与实施研究[D]. 王晓青.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8]小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调查研究[D]. 马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D]. 林敏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D]. 王静. 扬州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