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择一款最好的防火墙(论文文献综述)
熊琅钰[1](2020)在《基于Nginx的高性能WAF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Web应用以其标准化和通用性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Web应用容易遭受各种形式的Web攻击而影响服务的正常运行。Web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是一种根据一定的安全防护规则,对Web应用的请求和响应进行内容过滤,从而保护Web应用的信息安全系统。针对现有Web应用防火墙功能不完善和性能低等问题,本课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Nginx的高性能Web应用防火墙。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在于:1、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正则匹配的Web攻击检测系统。该系统支持高度自定义检测规则,能够从Web请求中的IP、URI、请求参数、请求方法和请求头以及Web响应中的响应头和响应体等多角度自定义白名单规则和黑名单规则。此外,该系统内置开源的第三方规则库Mod Security CRS,能够更加有效地检测并防御SQL注入攻击、远程代码执行、目录遍历和跨站脚本攻击等常见的Web攻击。2、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改进的加权最小连接法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以各个后端服务器节点在上个周期时间内的平均响应时间、当前的任务连接数和默认权重为参考指标,来决定新任务的分配规则,从而最大均匀化各个后端服务器节点的负载。3、设计并实现了高效安全的WAF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保证自身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使得WAF管理员可以通过Web交互界面,实时动态地查看WAF运行状态和日志记录,修改攻击检测策略,根据WAF负载情况调整负载均衡算法,设置日志格式和告警方式。经测试,在功能方面,本课题设计实现的WAF系统各个模块功能完善,整体上能够有效检测并防御常见的Web攻击,WAF管理系统界面友善,便于操作,WAF管理员能够通过管理系统高度自定义白名单和黑名单规则。在性能方面,WAF经部署后对Web应用平均响应时间的影响较小,影响率为4.20%。此外,相比于Nginx内置的加权最小连接法,本课题提出的改进算法在平均响应时间方面降低了10.01%,在并发吞吐率上提高了10.30%,具有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综上,本课题设计实现的Web应用防火墙对于保护Web应用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戢杨杰[3](2020)在《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加,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而噪声是汽车NVH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聚氨酯材料因其低密度、易成型、易生产以及出色的声学性能等优点,在汽车的声学包装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聚氨酯材料一般都是由纯石油基聚氨酯制备而成。纯石油基聚氨酯不仅耗费不可再生资源,还存在低频吸声性能差、机械强度差、难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生物基聚氨酯采用可再生物质代替传统石油原料中的活泼氢化物,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研究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蓖麻油、大豆油基多元醇、以及桐油酸多元醇,分别研究制备了蓖麻油基聚氨酯、大豆油基聚氨酯以及桐油酸基聚氨酯。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扫描电镜测试、声学测试、力学测试、降解测试对三种生物基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发现三种生物基聚氨酯的低频吸声性能、隔声性能、抗压性能、降解性能均优于纯石油基聚氨酯。然后选择综合性能好的蓖麻油基聚氨酯,通过阻燃测试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与纯石油基聚氨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蓖麻油基聚氨酯拥有更好的阻燃性,并且挥发产生更少的甲醛。以去离子水、MDI、A33的含量作为设计变量,设计了响应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分别建立了蓖麻油基聚氨酯平均吸声系数和平均隔声量关于去离子水、MDI、A33含量的数学模型,通过NSGA-Ⅱ算法,综合考虑蓖麻油基聚氨酯的吸声与隔声性能,对这三种组分进行了优化,得到当去离子水取2.05g,MDI取42.60g,A33取1.25g时,制备的样件声学性能最好。利用黄麻纤维、花生壳粉、碳粉填料对蓖麻油基聚氨酯进行改性处理。研究添加1.0、1.5、2.0、2.5g填料改性后,蓖麻油基聚氨酯材料的声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将经过5%NaOH溶液处理过的黄麻纤维填料和未经处理的黄麻纤维填料对蓖麻油基聚氨酯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加入了经过处理和未经处理的黄麻纤维可以提高样件的隔声性能和抗压性能,但是会降低材料的吸声性能。其中,加入经过处理的麻纤维对样件吸声性能的降低更大。添加1.0g和1.5g黄麻纤维填料能够提升蓖麻油聚氨酯在500-1000Hz范围内的吸声性能。加入一定量的花生壳粉和碳粉填料可以提升蓖麻油基聚氨酯单元胞的开孔率,提升其吸声性能。其中,加入1.0g花生壳粉末对吸声性能的提升最显着,平均吸声系数可以达到0.551。通过聚氨酯多孔材料电镜图片所表现出的特征,建立了具有不同开孔特征的多孔材料模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结合JCA声学模型对这些模型的吸声情况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发现,在相同开孔面积的情况下,带有椭圆形开孔的多孔材料,其吸声性能会弱于圆形开孔,而带有半开孔的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优于小开孔的多孔材料。利用统计能量分析的方法,将蓖麻油基聚氨酯和经过花生壳粉末改性的蓖麻油基聚氨酯应用到汽车防火墙与顶棚的汽车声学包中,与纯石油基聚氨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生物基材料都对车内噪声有改善。两种材料均能够提升防火墙和顶棚声学包装在400-630Hz频段上的吸声性能和400-6300Hz频段上的隔声性能。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殷文旭[5](2019)在《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大量设备、数据接入了互联网,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严峻的安全挑战。一方面,各类网络攻击层出不穷,大量数据泄露事件频现报端;另一方面,流量混淆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一些网络流量审查机制疲于应对。网络攻击工具与流量混淆工具的使用目的虽然不同,二者在规避流量检测方面采用的技术却相似。随着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基于深度包检测的方法逐渐失效。目前,网络安全防御者和流量审查者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同时从规模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中准确识别出攻击或混淆流量。目前规避流量检测的主要方法是混淆,即伪装成正常业务流量,具体分为随机化、拟态和隧道三种技术。如果一种混淆流量与正常业务流量足够相似,检测系统的误报率就会急剧升高,为了不影响正常业务,检测系统将不得不放弃对此类混淆流量的封锁。为增强隐蔽性,一些混淆工具选择目前使用广泛的HTTPS网络协议进行伪装。例如,Meterpreter是Metasploit渗透测试框架中一款高级动态攻击工具。为规避流量检测,该工具衍生出包括基于HTTPS协议的隧道在内的数个变种,但目前业界公开的对其流量进行识别的研究较少。又如,Shadowsocks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抗网络流量审查工具之一,为增强隐蔽性,社区开发了simple-obfs HTTPS流量混淆插件,但业界对该插件的效果一直存疑。针对这两种HTTPS隧道工具,本文从混淆流量识别的角度进行研究。(1)在详细分析混淆流量识别及相关领域主要的两种基于深度包检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优缺点后,提出一种将HTTPS流量的指纹特征和统计特征结合的机器学习检测方案。一方面,将HTTPS握手包中的明文指纹信息,如客户端支持的加密套件、扩展等,转化为数值特征;另一方面,基于HTTPS应用包中的统计特征构造二级特征。最后,将指纹特征、统计特征和二级特征输入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训练检测模型;(2)在评估业界多个公开样本集及分析Meterpreter HTTPS和Shadowsocks Obfs两种隧道工作原理和流量特点后,设计并构建了两种HTTPS隧道流量及正常HTTPS流量的采集系统,共采集24,571条正常HTTPS流量样本,17,812条Meterpreter HTTPS隧道流量样本和7,692条Shadowsocks Obfs隧道流量样本,作为检测系统的样本集合;(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自动完成流量样本解析、两类特征提取、分类模型训练和样本类型判别等工作。基于该系统和样本集合测试了覆盖多种类别的8个分类算法的表现。在对比分析各个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三个指标后,得出随机森林算法在此样本环境下整体表现最优的结论(精确率和召回率均高于99%)。对比分析了本系统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检测两种隧道流量时得到的特征重要性排名,发现指纹特征和统计特征对两种隧道流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大致相同,且对二者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特征也基本一致,表明本方案应该有较强的扩展性。
李煜[6](2016)在《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法规制研究》文中指出鉴于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产生的强大能量,在高科技市场的竞争中,对标准必要专利争夺的重要性远超出对产品市场、地域市场的简单占有。当专利与必要技术标准结合后,市场经营者要实施技术标准,必然以获取某项专利技术为前提。技术标准的融入使得专利突破了私权的界限进而对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专利许可行为变成标准使用的前提。如何有效协调标准开放性和专利私权属性的冲突?如何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冲突协调机制,保障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步增长?这些是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重点予以考虑的内容。标准必要专利有效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使其对市场竞争既有正面作用:如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竞争水平;也有负面影响:可能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并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乃至成为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较之一般专利而言,标准必要专利对于市场竞争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传统的禁止权利滥用、利益平衡、效率与公平等理论,难以解决专利垄断性私权与必要标准公共利益属性之间的冲突,因而需要借助反垄断法原理实现对标准必要专利的有效规制,本文将分别从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三个方面探讨标准必要专利的反垄断规制。在垄断协议方面,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垄断协议适用本身违法规则还是合理规则,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总体上而言认定标准必要专利是否构成应受规制的垄断协议之判断标准为反竞争效果,当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之间或者持有人与专利实施者之间达成固定许可费或专利产品价格、限制专利产品的数量或者销售数量、分割专利产品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等协议时,只要能举证证明协议并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就不应被认定为垄断协议。同时,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还可以利用豁免条款,来维护自己作为市场竞争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也必须与“是否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认定结合起来,这就需要结合标准必要专利的特点加以具体分析。作为典型的垄断协议,不论是与标准必要专利有关的专利联营还是联合抵制,都需要从行为、竞争效果等多个因素判定其是否违法,由于我国反垄断法相关规定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具体执法标准上,更多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反垄断法规制的有益经验。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方面,如果一个利用标准必要专利生产的技术产品只能由该专利实现,没有竞争性技术,那么该标准必要专利构成一个单独的相关技术市场;如果技术产品的生产还可以借助其他的标准必要专利,那么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相关技术市场。即便《反垄断法》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制度可以化繁为简,节约行政司法救济成本,但认定市场支配地位需要考虑分析的因素繁复,相应的标准必要专利的相关市场界定亦很复杂。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在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技术市场中持有份额一般较高,是否都能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有相反证明,其仍不被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同样,标准必要专利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其拒绝许可、搭售行为或是采取差别的许可费率,也不一定就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不能因为标准必要专利的特殊性,就不进行反竞争效果与竞争效率的权衡,直接断定行为的违法。随着《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的实施,以及更清晰的一系列反垄断执法规则,这一结论将更加确定。在经营者集中方面,需要讨论结构性条件中的标准必要专利和行为性条件中的标准必要专利。剥离资产是结构性条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减少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竞争影响的最有效方式。尤其当参与合并的企业是横向重合关系并且拥有生产所需的替代性专利时,商务部反垄断局往往会要求交易方剥离包括标准必要专利在内的特定的知识产权。与结构性条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不同,行为性条件种类繁多,难以列举,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我们可以从不同国家的分类方法来进行种类的综合。运用透明度条款、非歧视条款、防火墙条款、反报复条款、终止排他性协议条款以及开放承诺条款等承诺开放标准必要专利,可以最大化地降低经营者集中可能给市场竞争带来的反竞争效果。运用反垄断法规制与标准必要专利有关的市场竞争行为,并不仅仅由于标准必要专利引发垄断问题在理论上的特殊性,更是因为随着标准的推广、标准必要专利的普遍化,越来越多相关案件出现后,反垄断执法和司法活动的现实需求。不论是国外的微软诉摩托罗拉案、摩托罗拉与苹果公司系列案、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系列案等,还是国内的华为诉交互数字公司(IDC)案、高通公司反垄断执法案等,各国的反垄断执法、司法机构在案件调查、审理以及裁判中,都对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竞争行为的规制方法和路径给予有益的论述。欧美国家作为反垄断执法发达的司法辖区,更多的是依靠反垄断执法机构制定的条例、指南等去指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对于我国更为复杂的反垄断形势而言,需要对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反垄断执法机构具体规则的明确、细化。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构建,更好地发挥标准必要专利对市场竞争的积极效果,最大程度地限制其可能产生的反竞争影响,这一定是反垄断法对标准化社会的有益回馈。
刘晖[7](2009)在《Windows 7盛宴》文中指出作为微软最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7从测试版发布之初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力。无论是在运行效率还是在易用性方面,Windows7较以往的Vista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进。在本期的专题中,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Windows7的众多特性,并且结合测试来为您解释Windows7在软硬件兼容性以及运行效率方面的改进。
Cornel,冰河洗剑[8](2009)在《人类怕感冒 电脑怕“流感” 15剂良方逃离“感染地带”》文中研究说明牛疯了,禽病了,如今猪也感冒了!我们从来没有如此惧怕流感,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电脑呢?它的"健康"你是否关心呢?最容易在电脑间传播的病毒你有办法防护吗?你有没有给你的电脑设立"隔离区"?经常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很麻烦,有没有省事的方法?夏天真的来了,天气太热了,大家都喜欢少穿点凉快凉快,电脑也得减负凉快一下。许多用户喜欢玩"裸奔"——不装任何杀毒软件,不过"裸奔"可千万要小心"露点"、"走光",搞不好一场裸奔下来,电脑系统就感染了各种不干净的病毒。看看我们为大家准备的盛夏安全防护方案吧!
雷赫[9](2009)在《UTM应用选型:让安全一步到位》文中提出从用户的应用需求出发,根据用户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解读、发掘,提供契合需求的选型思路。同时,对符合需求的IT产品进行主次分明的筛选,力求为用户提供实用的IT产品选型方案。
甄保社[10](2008)在《防毒软件应用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二、如何选择一款最好的防火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选择一款最好的防火墙(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ginx的高性能WAF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设计指标 |
1.4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WAF相关技术分析 |
2.1 WAF关键技术分析 |
2.1.1 WAF工作原理 |
2.1.2 WAF部署方式 |
2.2 Web威胁及防御措施分析 |
2.2.1 注入攻击 |
2.2.2 失效的身份认证 |
2.2.3 敏感数据泄露 |
2.3 Web攻击检测技术研究 |
2.3.1 基于签名的检测方法 |
2.3.2 基于异常的检测方法 |
2.4 Nginx关键技术研究 |
2.4.1 Nginx架构 |
2.4.2 Nginx处理阶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性能Web应用防火墙的设计 |
3.1 系统整体设计 |
3.2 前置处理模块的设计 |
3.3 攻击检测模块的设计 |
3.3.1 检测请求数据 |
3.3.2 检测响应数据 |
3.3.3 异常检测模型 |
3.4 负载均衡模块的设计 |
3.4.1 模块工作原理 |
3.4.2 软件负载均衡算法分析 |
3.4.3 一种改进的加权最小连接算法 |
3.5 日志审计模块的设计 |
3.6 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性能Web应用防火墙的实现 |
4.1 系统环境 |
4.2 前置处理模块的实现 |
4.2.1 速率限制 |
4.2.2 配置HTTPS服务 |
4.2.3 编码一致化 |
4.3 攻击检测模块的实现 |
4.3.1 规则策略引擎 |
4.3.2 异常检测模型 |
4.4 负载均衡模块的实现 |
4.4.1 后端服务节点信息更新 |
4.4.2 改进的加权最小连接算法实现 |
4.5 日志审计模块的实现 |
4.5.1 告警功能 |
4.5.2 日志记录 |
4.6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4.6.1 身份认证 |
4.6.2 RESTful API的设计 |
4.6.3 后端功能设计与实现 |
4.6.4 前端交互设计与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性能Web应用防火墙测试与验证 |
5.1 系统各模块功能测试 |
5.1.1 前置处理模块功能测试 |
5.1.2 攻击检测模块功能测试 |
5.1.3 日志审计模块功能测试 |
5.1.4 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5.2 系统整体防御效果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Web应用防火墙性能测试 |
5.3.2 负载均衡模块性能测试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附录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汽车噪声现状及法规 |
1.2.1 汽车噪声产生概述 |
1.2.2 减少汽车噪声方法概述 |
1.2.3 国外汽车噪声法规标准概述 |
1.2.4 国内汽车噪声法规标准概述 |
1.3 汽车声学包装的研究现状 |
1.3.1 汽车声学包装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
1.3.2 汽车声学包装材料的研究现状 |
1.4 多孔吸声材料研究现状 |
1.4.1 多孔吸声材料概念及分类 |
1.4.2 聚氨酯吸声材料研究现状 |
1.5 生物基聚氨酯研究现状 |
1.5.1 生物基聚氨酯的概念 |
1.5.2 生物基聚氨酯研究现状 |
1.5.3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
2.1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的制备 |
2.1.1 聚氨酯材料合成原理及方法 |
2.1.2 聚氨酯材料制备过程 |
2.2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性能分析 |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2.2.2 微观形态分析 |
2.2.3 声学性能分析 |
2.2.4 力学性能分析 |
2.2.5 降解性能分析 |
2.2.6 阻燃性能分析 |
2.2.7 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蓖麻油基聚氨酯声学性能优化 |
3.1 各组分对聚氨酯合成的影响 |
3.2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3.2.1 响应面实验设计 |
3.2.2 响应面模型分析 |
3.3 基于NSGA-Ⅱ算法的声学性能优化 |
3.3.1 NSGA-Ⅱ算法介绍 |
3.3.2 NSGA-Ⅱ算法优化分析 |
3.4 优化结果验证与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填料改性蓖麻油基聚氨酯研究 |
4.1 含填料的蓖麻油基聚氨酯的制备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过程 |
4.2 纤维填料改性分析 |
4.2.1 纤维填料改性聚氨酯声学性能分析 |
4.2.2 纤维填料改性聚氨酯压缩性能分析 |
4.3 粉末填料改性分析 |
4.3.1 粉末填料改性聚氨酯声学性能分析 |
4.3.2 粉末填料改性聚氨酯压缩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孔材料开孔特征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5.1 多孔材料JCA声学模型简介 |
5.2 多孔材料模型和阻抗管模型的建立 |
5.2.1 多孔材料模型的建立 |
5.2.2 驻波管模型的建立 |
5.3 开孔形状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5.3.1 不同开孔形状多孔材料特征参数求解 |
5.3.2 不同开孔形状多孔材料吸声系数求解 |
5.4 开孔结构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5.4.1 不同开孔结构多孔材料特征参数求解 |
5.4.2 不同开孔结构多孔材料吸声系数求解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生物基聚氨酯在汽车声学包装中的应用 |
6.1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概述 |
6.1.1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原理 |
6.1.2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
6.2 轿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
6.3 生物基聚氨酯在汽车声学包装上应用仿真 |
6.3.1 防火墙声学包装 |
6.3.2 顶棚声学包装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本文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5)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混淆流量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网络流量混淆背景 |
1.2.2 网络流量混淆工具 |
1.2.3 隧道流量检测现状 |
1.3 本文工作内容与组织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 |
2.1 隧道通信技术与HTTPS网络协议 |
2.1.1 隧道技术背景知识 |
2.1.2 HTTPS协议背景知识 |
2.2 基于HTTPS协议的隧道技术 |
2.2.1 HTTPS隧道原理简介 |
2.2.2 HTTPS隧道特点分析 |
2.2.3 HTTPS隧道典型工具 |
2.3 机器学习背景知识 |
2.3.1 基本原理和主要类别 |
2.3.2 监督学习和统计分类 |
2.3.3 统计分类的评价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流量分类与隧道流量检测技术 |
3.1 网络流量分类相关概念 |
3.2 网络流量分类技术类别 |
3.2.1 基于端口信息的方法 |
3.2.2 基于有效负载的方法 |
3.2.3 基于主机行为的方法 |
3.2.4 基于统计特征的方法 |
3.3 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类别 |
3.3.1 隧道检测与流量分类的关系 |
3.3.2 基于深度包检测的隧道流量识别技术 |
3.3.3 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流量识别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方案 |
4.1 HTTPS隧道流量检测方案概述 |
4.1.1 HTTPS隧道威胁模型 |
4.1.2 HTTPS隧道流量检测方案逻辑框架 |
4.2 HTTPS指纹特征设计 |
4.2.2 服务器合法性评估 |
4.2.3 客户端加密套件评估 |
4.2.4 客户端扩展支持评估 |
4.2.5 TLS会话标识评估 |
4.3 HTTPS统计特征设计 |
4.3.2 握手阶段的空间特征 |
4.3.3 业务阶段的空间特征 |
4.3.4 业务阶段的时间特征 |
4.4 隧道检测方案模块功能介绍 |
4.4.1 样本采集模块 |
4.4.2 特征提取模块 |
4.4.3 模型构建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工程实现 |
5.1 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概述 |
5.1.1 系统开发背景信息 |
5.1.2 系统开发总体架构 |
5.2 样本采集模块的工程实现 |
5.2.1 样本采集环境 |
5.2.2 TCP流提取过程 |
5.2.3 样本采集结果 |
5.3 特征提取模块的工程实现 |
5.3.1 原始特征提取 |
5.3.2 指纹和统计特征提取 |
5.3.3 特征提取结果 |
5.4 模型构建模块的工程实现 |
5.4.2 训练分类模型 |
5.4.3 评估模型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HTTPS隧道流量检测系统效果评估 |
6.1 Meterpreter HTTPS隧道流量检测效果评估 |
6.1.1 分类算法检测效果对比 |
6.1.2 特征重要性分析 |
6.2 Shadowsocks Obfs隧道流量检测效果评估 |
6.2.1 分类算法检测效果对比 |
6.2.2 特征重要性分析 |
6.3 两种隧道流量检测效果及特征重要性对比 |
6.3.1 隧道流量检测效果对比 |
6.3.2 特征重要性对比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法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范畴解析 |
一、标准的内涵和外延 |
二、标准与专利 |
第二节 标准必要专利与市场竞争 |
一、标准必要专利的概念界定 |
二、标准必要专利对市场竞争的正面作用 |
三、标准必要专利对市场竞争的负面作用 |
第三节 标准必要专利法律规制的法理依据 |
一、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二、利益平衡原则 |
三、效率与公平原则 |
第四节 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实然性与应然性 |
一、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实然性 |
二、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应然性 |
第二章 垄断协议中的标准必要专利 |
第一节 垄断协议的认定与豁免 |
一、垄断协议的反竞争效果 |
二、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垄断协议类型 |
三、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垄断协议的认定规则 |
四、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 |
第二节 标准必要专利联营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一、专利联营类型与标准必要专利联营 |
二、欧美对标准必要专利联营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三、我国对标准必要专利联营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三节 涉及标准必要专利联合抵制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一、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联合抵制 |
二、欧美涉及标准必要专利联合抵制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三、我国对涉及标准必要专利联合抵制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三章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的标准必要专利 |
第一节 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与滥用 |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竞争效果 |
二、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三、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具体表现 |
第二节 标准必要专利中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一、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与拒绝许可 |
二、欧美对标准必要专利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三、我国对标准必要专利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三节 标准必要专利中搭售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一、标准必要专利中的搭售 |
二、欧美对标准必要专利搭售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三、我国对标准必要专利中搭售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四节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中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一、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中的价格歧视 |
二、欧美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中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规制 |
三、我国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中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与标准必要专利 |
第一节 经营者集中与救济制度 |
一、经营者集中的反竞争效果 |
二、经营者集中的救济制度 |
三、我国附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制度 |
第二节 结构性条件中的标准必要专利 |
一、典型的结构性条件:剥离资产 |
二、我国经营者集中制度中结构性救济的实践情况 |
第三节 行为性条件中的标准必要专利 |
一、行为性条件的分类方法 |
二、行为性条件的典型种类与知识产权的许可 |
三、我国经营者集中制度中行为性救济的实践情况 |
第五章 对我国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思考 |
第一节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制度模式 |
一、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制度模式 |
二、欧盟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制度模式 |
三、欧美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制度模式的比较及刊对我国的借鉴 |
第二节 我国标准必要专利案件的执法实践 |
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诉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案 |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查IDC价格垄断案 |
三、高通公司反垄断执法案 |
第三节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标准必要专利的立法完善 |
一、《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
二、《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
三、《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执法指南》第六稿和第七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UTM应用选型:让安全一步到位(论文提纲范文)
【场景篇】 |
【建议篇】 |
【产品篇】 |
【应用篇】 |
【体验篇】 |
上海电力公司确保奥运供电 |
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简化网络安全 |
(10)防毒软件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毒软件的应用 |
1.1 Symantec AntiVirus (TM企业版) |
1.1.1 多重免疫系统可提供企业级的保护。 |
1.1.2 集中式管理使得系统随时受到保护。 |
1.1.3 易于安装和部署。 |
1.2 McAfee网络扫毒软件 |
1.3 瑞星防毒软件 |
1.4 金山毒霸防毒软件 |
1.5 卡巴斯基 |
1.6 诺顿防毒软件 |
1.7 Kill冠群金辰防毒软件 |
1.8 江民杀毒软件 |
2 防毒软件与操作系统的版本关系 |
3 防毒软件单机版与网络版的关系 |
4 防毒软件与系统漏洞的关系 |
5 防毒软件与防火墙的关系 |
6 保证系统安全的措施与方法 |
6.1 及时安装补丁程序 |
6.2 防毒软件及其特征码升级 |
6.3 安装防火墙 |
6.4 安装专用清理工具 |
6.5 系统安全与系统性能 |
7 结束语 |
四、如何选择一款最好的防火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ginx的高性能WAF的设计与实现[D]. 熊琅钰. 东南大学, 2020(01)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车用生物基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 戢杨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基于指纹与统计特征的HTTPS隧道流量检测技术研究[D]. 殷文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法规制研究[D]. 李煜. 南京大学, 2016(05)
- [7]Windows 7盛宴[J]. 刘晖. 个人电脑, 2009(10)
- [8]人类怕感冒 电脑怕“流感” 15剂良方逃离“感染地带”[J]. Cornel,冰河洗剑. 电脑爱好者, 2009(11)
- [9]UTM应用选型:让安全一步到位[J]. 雷赫.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9(01)
- [10]防毒软件应用综述[J]. 甄保社.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8(04)